寻找年味的作文250字

2024-04-13

寻找年味的作文250字(通用18篇)

篇1:寻找年味的作文250字

寻找年味的作文5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复一年,又长一年。就我而言,而年味却再也不回了。

小时候,年前亲自把剥好的蒜瓣封入坛里,腌制腊八蒜。打那时候,便强烈盼望新年的接近。包饺子,配上腊八蒜,再美味的食物也不过如此。妈妈说早已买好酷毙的新衣服,却只可以在初一穿上,于是,在妈妈不在的时候,不知偷偷穿了多少次,美了多少次。

除夕夜里,吃完团圆饭就要包饺子了。只听妈妈手持菜刀敲案板的声音,一块块的肉霎那间变成粘粘的肉末,在拌入各色蔬菜,饺子还没成型时,肘子肉已“咕咕”响了,整个屋中便填满香。我会偷偷从面团上捏下一小块,自己边看着春晚边捏小面人,玩的不亦乐乎。再或者,跟哥哥到院子里放鞭炮,吓得小狗躲在窝里不敢出来。接近零点,即使困得不成样子,但还强撑着守岁。终于新年钟声敲响了,爬上屋顶看漆黑天空中,一朵朵绚丽的.烟花盛开,心里便乐开了花。

而现在,团圆饭也找不来在外打工的伯父伯母,春节也是一年没了一年的新颖,神奇的魔术都在网上接了底,天天淘宝天猫拆快递,过年只不过多增添了几张订单,也厌烦了帮妈妈包饺子,洗菜。饭桌上再美味的饭菜也招不来赞赏,人人都抱着手机,盯着屏幕,看似近在眼前都似远在天边,没有欢声笑语,一片冷清。

然而总之,总而言之。许多人还是尊重传统节目,玩的红红火火,真正的原因,是我们过了纯洁最开心的年纪,多了思路,少了快乐再也回不去的人啊。

篇2:寻找年味的作文250字

过年时,亲朋好友都要团聚在一起,挂灯笼,贴春联,剪窗花,换新衣,铺新被,还要做美食。今天我们就到塘栖古镇来寻找年味吧。2月8日,我们一早就踏上上寻找年味的旅程,小朋友们心情激动,迫不及待的想像塘栖古镇的年味,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塘栖古镇。

塘栖古镇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看,每户古宅都挂起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窗花,道路两旁挂满了彩旗,连小狗都穿起了红红的衣服准备过大年。听,从远处传来了爽朗的欢笑声,夹杂着有节奏的“啪啪”的声音,走进才知道小朋友们围着打年糕的大爷吵着要吃刚出炉的.、热腾腾、雪白白、香喷喷的年糕。鼻子嗅一嗅,除了年糕的香味,每家每户还在门口架起大锅炖着香喷喷的红烧羊肉,象征着羊年喜气洋洋;粢毛肉圆在蒸锅里一颗颗摆得整整齐齐,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象征着粮仓,贴有五谷丰登字样的草垛,格外引人注目,意味着来年的丰收和喜悦。

篇3:寻找作文教学的源头

我国已故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的实践和学习。”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也有一句至理名言,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以上两句话,都说明了这样的一个基本道理: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和气候。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必须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可现实状况是怎样的呢?绝大部分的学生整天被关在校园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大量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校里的闭路电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成了聋子的耳朵,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束缚的不仅是学生们的身体,还有那洋溢着青春热情和充满着求知欲望的火热的心。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然而在学校里,老师只关心他们分数的高低、名次的进退;在家里,家长们除了他们的吃、穿、住以外,关心的也只是考试的成绩。他们的生活,尤其是社会生活,几乎无人问津。作文教学中,命题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独自承受着考试的冷酷无情,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对考试变得麻木,冷漠,更有甚者,对生活也失去了应有的品味、感悟和理性思考,缺少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这种状况下,想让他们写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那是空谈!如果硬要让他们写,那他们只好求助于套话、空话,甚至假话了。我曾经让学生以“我所关注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交上来的作文当辞藻充斥全篇。剥去这些外壳,挤干这些水分,剩下的是内容的空洞,思想的苍白。这种现象能怪学生吗?

多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不关注学生的心态,不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注意引导他们进入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去,本与生活一体的语文,被从生活中硬性分裂出来,截断了源头活水,那么作文教学又怎么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呢?过多的指责应试教育已无多大的实际意义,重要的是要去探求一条适应现行教育体制的作文教学之路。如何“戴着脚镣跳舞”?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

第一,抛弃僵化的作文模式,向生活探寻作文的源头。作文虽有一定的规律,但不能把规律作为永远不变的法则和模式。规律和模式的关系,就好像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一样,仅隔着一层薄薄的纸,我们必须守住真理的底线。模式的僵化是学生作文的通病,结构、主题、语言等条条框框的限制会使学生没有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的可能,又怎么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作文教学上的弊端就是追求结构层次,重视套路,忽视文章的源泉———生活中的事实,而脱离了事实的文章不过是形式逻辑某一概念的翻版,是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量的。此时如果打开生活之门,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平凡小事,就有可能看到学生富有个性的作文,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二,教会学生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中的热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在写作上善于表达真情实感。学校的大门不能无节制的敞开,而作文教学又不容你与校外隔绝,在这两难境地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尽管这种融入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当今社会生活又是那样的瞬息万变,丰富多彩,但教师还是要善于把对生活的领悟,包括生活的原貌和一些社会热点展现给学生,这对减少学生感悟的盲目性,增强有效性是有好处的。譬如追星捧月、希望以及“嫦娥奔月”运行情况,学生一般对此所知可能有限,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社会热点,然后有机地、巧妙地让学生反映到作文中来,这样就可以增加作文中的生活含量。如果不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不写真事抒真情,学生就很难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在写作主题材料的确立上,应鼓励学生放眼生活,表达内心真实的爱憎,既可让他们写童年的趣事,也可让他们写青春的烦恼;既可让他们写成功的喜悦,也可让他们写失败的痛苦;既可让他们写反映社会积极进步面的作品,也可以让他们揭露黑暗、抨击时弊……这类作品读来往往更加亲切,更加感人,更富有生活气息。所以,教会学生融入生活,关注现实,写真话,抒真情,尤为重要。

第三,变换作文形式,真正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长久以来,作文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很多时候就迫使学生临时胡编乱造,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总的来看,显然是纸上谈兵,玩弄文字技巧而已,谈不上融入生活的体验,与生活本来的面目相去甚远。文中缺少鲜明的个性、真挚的情感、积极的人生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多向学生推荐并鼓励他们阅读多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用多元化丰富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自己的阅读中学会取舍,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当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多面向广阔的社会,捕捉生活中朵朵浪花,以饱满的热情,关注生活,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以开放的思路思考生活,再用创意的构思、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生活。

篇4:寻找那逝去的年味

又到过年时。

许多人已经没有了过年的渴盼。过年的年味一年年的淡了,再也找不到记忆中那个热闹的春节。春节,这个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正面临着走向没落的境地。

洋节受捧、洋俗盛行之下,再不加以保护,多少年过去之后,中国人将无年可过。春节该如何过?已经过了几千年的春节,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寻找年味,留住春节,已经不再仅仅是挽救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口号,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思而付诸现实的行动。

过年不热闹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在阵阵的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家家户户换上新的门符,迎着送暖的春风和初升的阳光,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尽情描绘出一番热闹的过年气象,让一代代人单单从字面的想象中就足以对春节充满了向往。

春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进入腊月,新年的气息便逐渐显现出来了。腊八、小年⋯⋯几个年前的小节日逐渐把春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挨到腊月三十,请门神、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福鼓励,其乐融融。过年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趁着这个节日放松一下,亲戚朋友在声声“过年好”中聊天叙情,一片和睦。

临近春节,多少人渴望着回家团圆,离家的孩子不远千里往家里赶,再苦再累都在回家过年的喜悦里美好起来。在过年的气息里,围坐在亲人的身边,太多的思念与情感都在这里如愿消融。春节,让几千年来的中国人在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家庭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中,感受着无尽的幸福与希望。

时间流逝中,过年悄然在变。社会的巨大变化,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过年的形式也与往昔有了许多不同。尤其近年来,“西风”在中国盛行,洋节被许多年轻人推崇,其势盖过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大年”正在渐渐淡化。

太多的琐事阻断了回家之路,过年团圆成了奢望;打个电话代替了串门拜年,再也看不到那温情的笑脸;年夜饭从家里吃进了饭店,少了全家人动手过年的热闹;常年的衣食丰裕也没有了对穿件新衣、吃顿好饭的欲望,过年的一切似乎都没有了吸引力。唯有时禁时放的鞭炮声,还在维持着传统的年味。多数成年人在感叹,今天的春节已经不像过年了!

留住春节,对于我们来说,追求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在春节文化的热闹祥和氛围里感受到的幸福。

习俗里感受年味

年在哪里?没有那些热闹的习俗,是感受不到浓浓年味的。自从西汉开始,春节的习俗已历经4000多年。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年廿三过小年,年廿四谢灶,年廿八清扫,年三十晚要送年,年初一祭祖,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访友,年初六开市⋯⋯就在这些繁琐而忙碌的年俗中,人们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从老人到孩子都能体会到浓浓的过年的气息。每一样年俗的背后,都是一种浓厚的文化情感。正因如此春节才历经千载传承不息,依然保持着无穷的魅力。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今,随着这些习俗的被淡化,过年的热闹气氛变轻了,年味渐渐地逝去了。

我们不是守旧,一味地反对过年的新旧更替。作为传统节日,春节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但饱含民族情感的民俗,在时代的变迁中要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个小小的爆竹,维系的是民俗的延续。燃放爆竹最初的用途是以竹节置于火中烧烤,爆出巨响来驱鬼;后来演变为燃放多种鞭炮,成了“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的祈安活动。如今,我们不仅春节要放鞭炮,娶媳妇、生孩子要放,有重要事情要放,盖房、开业也要放,放鞭炮代表的是吉利、欢喜的心情,是民族文化的心结。

今天的春节,习俗中的繁文缛节变少了,现代文明内容变多了,但我们仍然固守过年的团圆、过年的欢喜、过年的礼仪,守护着过年的味道。当你加入到互道“过年好”的祝福问候人群中时,你就会感悟到,企盼幸福祥和、敬守礼仪道德、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就是春节文化的精髓!

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在《保卫春节宣言》中表示:我们反封建迷信,把包括春节在内的许多民俗都作为封建迷信反掉了,以致于新的文化传统没有形成,而旧有的文化传统都被当做腐朽的东西抛弃了,这是造成春节等民俗越来越淡化的原因之一。“我们如果没有了包括春节在内的民俗文化,就意味着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被淘汰。”

别弄丢了春节

当我们张开双臂欢迎圣诞节到来的时候,我们的春节也已飘洋过海来到了国外。从法国埃菲尔铁塔上的“中国红”,到美国迪斯尼乐园红火的“中国年”⋯⋯“中国年”不再仅仅是海外华人的庆典,也是世界的一个节日。

可是在我们自己家里,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春节文化却日渐式微。于是,有人提出保护春节传统节日文化、启动春节申遗工程。

一直致力于抢救民俗文化的知名学者冯骥才认为,春节无论其文化规模与价值,还是精神内涵与意义,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民都是传承者。他强调,随着时代生活的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继承中创新,不断产生新的载体形式,更多的人开始对民族节日的内涵和价值产生兴趣。“产生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的自觉,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更多的人是对“申遗”之外的春节保护摇旗呐喊。如果只是以申遗的手段来应对年俗文化消退、西方强势文化冲击,显然不能保护春节这一传统文化的长盛不衰。保护春节,不能只靠强化这一传统节日的符号意义,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唤醒民众对于春节传统民俗的自觉,为春节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的元素。

其实,春节团圆和睦、尊老敬祖的文化本质并未丢失,逝去和简化的只是一些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表象的民俗。在旧民俗逝去的同时,一些契合时代特点的新民俗应运而生,增加了春节在新时代的活力。保护春节传统,就要创新春节文化的内容,通过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春节成功地实现向现代节日的转型,使之既获得国民喜欢,又得到国际认同。也只有给春节传统赋予新的元素,才能让这一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得到继承、发扬和光大,才能增加春节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留住春节,不是传统与守旧。把春节留在心底,是固守一种浓浓的饱含亲情的民族文化。

Looking for the Disappearing Sense of New Year

As time passes, the New Year customs in China are changing. The social and lifestyle changes have made people’s ways of celebrating the New Year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western style in China, the western festivals, with their overwhelming momentum, are favored by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s a result, the customary New Year celebration seems to be drift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Without the bustling customs, one cannot experience the strong atmosphere of New Year celebration. Behind every New Year tradition there is a kind of deep cultural feeling, which makes the New Year celebration activity—the Spring Festival—retain its infinite charm. On May 20, 2006,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the folk custom “Spring Festival” was listed among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present-day Spring Festivals, the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details have been cut out and more and more civilized contents are added. Feng Jicai, a famous scholar engaged in rescuing our folk custom culture is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largest non-materi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refore, all Chinese people are the inheritors of this tradition. With the progress of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undergoing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of being inherited.

篇5: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800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范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范文800字1

一年四季卯足了劲儿,期待的大年三十就这样平常稀松地走过了场。遥想当年待字闺中,守在父母身边的年味,似乎是从第一场雪,或是从第一场霜开始的,母亲开始着手纳全家人过年穿的新鞋的底了,纳着鞋底,大铁锅里蒸着做冻水糖的糯米,而或是大锅的熟红薯条,嘱咐我们:等到过年了就炒制好,给我们吃。年味在心里会种上个大半年。

一待寒假开始,当老师的父亲,便总被村人邀去做冻米糖,四个生产队,百来户人家,大都是我那老父亲踏制的。冻米糖是我儿时家家户户过年招待客人上好的零食。

过年猪杀了,父母们又开始炸油豆腐,爸爸掌勺,妈妈守灶火,浓浓的年味也穿满了每一片瓦、每一块砖,从门缝里,窗户里冲出屋外去。

哥弟们已把柴火堆得满楼高了,就等着大年三十晚上火炉堆能通宵红火、温暖。年味在腌肉的缸里,年味在大缸中大白咸菜里,年味在刚制好的冻米糖里,在刚蒸好的白馒头里,在镇上放着音乐的大喇叭里。

等母亲带着我大搞卫生,父亲招呼我替他按好对联的另一头时,那真的是快过年了,做错点事父母也不再大动干戈地批评了,杀鸡了,平日里板着脸的爸爸也特地不把公鸡尾巴上的毛浸湿,干干地拔下,温和地递给我,让我做鸡毛毽子来踢。

过了小年,耳边总是邻居们,和爸妈们的“今天廿七”,“今天廿九夜要烧年子了”。父母灶上灶下忙着,任着我们四个孩子上窜下跳,等到大年三十的那天,母亲大人就早早地嘱咐着,洗好脚,可以先穿新鞋子。那一刻过年的味儿已渗透到每一个毛孔里了:等着我们的全是玩乐,美食,走亲访友这些开心的事了。

呵呵,年味应该没有淡吧?那淡的是什么呢?淡的是没有父亲制作冻米糖的身影,淡的是没了母亲新纳的鞋子穿了,淡的是不会再有我们哥弟妹四个排着队等爸爸发配我们啃猪头骨的情景了!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鞭炮声,窗外是晰晰沥沥的下雨声,明天是大年初一,新的年轮又另起了个头,我愿我有能力将每一个普通的日子,过出点“年味”来。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范文800字2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恰如其分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浸满了欢声笑语;而如今,我似乎感觉到年味儿淡了,不同于小时候那般满怀欢乐了。我想要找到记忆里的年味。

小时候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童年时过年的年味就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一年到头来各种大鱼大肉摆满了饭桌。而我最为怀念的便是腊月二十八清晨的那一碗腊八粥,奶奶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开始忙活,取出昨夜已经浸泡好的小米、赤豆、红枣和栗子,跟杏仁、花生一同放入锅中,用汤匙来回上下翻动着这一粒粒颗颗分明光泽的谷物,加入没过滴的清水,再改上锅盖,等到香味飘出来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个小汤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腊八粥,赤豆和红枣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相处腊八粥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吃腊八粥的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怪不得每次吃腊八粥的时候,便开始全身发热呢。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里,窗外已经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我赶紧丢下了碗筷,兴致勃勃地冲出家门奔向烂漫的`红色天地。各式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缤纷夺目,一束束礼炮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花儿,幽暗的夜空顿时变得色彩斑斓,那礼花在空中盘旋呼啸了几周便愈来愈暗消失殆尽了。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整个子里灯火通明,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每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接着新的一年。这噼里啪啦热闹的声音,给新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年味儿。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窗外天地,也在餐桌上家人深切的关怀。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年味其实无处不在。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范文800字3

寒暑交迭,万象更新,一瞬间岁月的年轮在不经意中多划了一个圆圈,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年的味道,逐渐清晰。

老家门前有一口已经干涸的堰塘,里面长着密密的苇丛,风一吹,洁白的绒毛便像雪花一样扬扬洒洒地飘动,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年的时候,大人们会把在厨房里扰得鸡飞狗跳的孩子们赶出家门,任他们在外面疯。于是,这个不算太大的堰塘,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顽皮的孩子总是不会缺少的。天还没黑,这里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跑去街上买鞭炮,剩下的就在这里疯玩。那浓密而厚重的苇丛,就像天然的软床,在苇丛里打个滚儿,高高的芦苇便折了腰,细腻柔软的绒毛轻抚着孩子娇嫩的脸庞,微微酥麻的痒意使得在这儿玩耍的人咯咯直笑。若是捉迷藏,那就更好玩了。看似不大的堰塘里,虽一眼望不见人,却不知藏了多少孩子呢。但只要在浓密的苇丛里走一圈,保证一抓一个准儿。只要看到埋在淤泥里的枯荷叶杆儿或莲藕,就一定会有人招来一群伙伴,把淹没在泥里的好东西拔出来,几个人平分。枯荷叶杆儿拿来玩儿,莲藕拿回家让大人做藕夹吃。

买到鞭炮的孩子一回来,天就要黑了,家家户户飘出食物的香气,如同一根根无形的丝线,把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们牵回了家。一回到家,大人们便勒令脏兮兮的孩子换上新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地去吃团年饭。餐桌上,大人们谈着家常,孩子们数着红包。等到饭吃完了,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和别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去了。

这时,大人们也来凑热闹。相比之下,孩子们的鞭炮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一大箱子的烟花被点燃,只听“嗖”地一声,绚烂的烟花便炸天在天际,明亮如同朵朵火莲绽放。又是几声轰响,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着,那一刻,黑夜被照得如同白昼,斑斓的色彩映在每个人的眼里,漆黑的眸子被照得雪亮。

烟花声声,炸响了新一个鲜活的春天!侧耳聆听,传来清脆的晨钟。年啊,年,你的味道竟是如此清甜。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范文800字4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可谓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了。每到过年,无数的无论是海外还是内地的中国人,都会想尽办法与家人团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的很大的改变,而正是由于这些种种的原因,使得过年期间浓浓的年味成为了回忆。

什么是我们以前我们所留恋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新年晚会,甚至是邻里之间一起聊聊自己的经历都会成为新年的期盼。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跟我说那个年代的他们生活很拮据,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有肉吃。然而到了现在,物质水平迅速发展,人们告别了贫乏的生活,吃不吃肉都无所谓了,即使每次都会有大鱼大肉,非常丰盛的菜肴,但是根本没人愿意动筷子,只是应付式的吃几口。

小时候总是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鞭炮,放烟花,每当外面的声音响起来事,我总是搬个凳子和爷爷一起看着天空中那绚丽的颜色,和那美丽的一瞬间,甚至可以边看边聊一个晚上都不睡觉。然而到了现在,因为一句污染环境,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中都贴着“禁止鞭炮”的标志,走到外面再也没有看到过烟花带来的色彩,也没有听到外面人们的欢笑声了。

小时候也总喜欢在电视前等待着新年晚会,看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听着明星唱歌,然而现在,小品和歌曲已经变成了青春偶像剧,而更是因为手机的存在,已经不在局限于看晚会了,更多的是朋友之间微信聊天和抢红包…

新年之际,走亲戚是最常见的事。然而新年初一的晚上我只是个父母在电影院看电影,接下来几天哪都没去,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视机前,吃着零食,烤着火。时不时的有个亲戚发个红包来,给个祝福,一天两天就这样过去了…当别人来家里送节,母亲拿红包给别的小朋友时,我才反思到,我好像很久都没有感受过亲自拿红包的感觉了。

篇6:寻找年味儿三年级作文300字

放寒假了,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过年,我高兴极了!年三十那天,我们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挂灯笼、剪窗花、放鞭炮、买年货,吃年夜饭,最有趣的是包团子啦!

“楠宝,把手洗干净哦!”开始包团子啦!奶奶把一堆粉放进滚烫的热水里,用筷子不停的搅拌成了一个面疙瘩,放在一个盛满粉的大盆里,搓成一个富有黏性的长方体,然后取下一小块就可以包团子了。搓圆压扁捏成一只白色的“小碗”,往“小碗”里放点豆沙馅,将“碗口”捏出一个个小缺口再慢慢的捏拢,漂亮的团子娃娃诞生了!照着奶奶的样我慢慢的学着做,可淘气的小面团似乎不听话,一会儿整个都粘在了我手上,一会儿“小碗”变成了“大碗”,馅一个劲的往外流,急得我满头大汗,奶奶教我手上粘点粉,“碗”要由外往里捏,馅放中间,在奶奶的指导下终于成功了!

一笼笼的团子上锅了。整个厨房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掀开锅盖,哇!晶莹剔透的团子像涂了润肤霜一样,又白又嫩真美啊!团子娃娃有的像笋尖,有的像圆球,有的像泥娃娃……

篇7:寻找理想作文250字

有设身处地才能够完全把握。理想是属于永于追求,探索的人;而放弃生命,放弃社会的人只属于空想。理想是纯洁,善良,进取的心;可满怀自私的心是可耻的;理想可以令越发苍老的`人仍然天真烂漫。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只有真正对待自己的人,理想才是灿烂辉煌的。理想能使失败者从泥淤里重新爬起,理想也能让忠厚者常遭不幸。在世界上,总会有放弃理想的弱者,但理想往往不会抛弃任何的强弱者。假如理想被抢夺了,别伤心,只要你快去寻找回来,就会恢复新貌。

理想,理想,你究竟是什么?令人沉思,又令人追求!

篇8:寻找作文的生活之源

一、细心观察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在一次以“母爱”为题的作文课上, 我先让大家相互交流了一下, 大多学生认为母亲早上给自己做饭、雨天送伞、给自己买衣服等就是母爱的表现, 材料陈旧, 内容狭隘。

我引导学生:当你获得进步时, 妈妈是什么表情?会说什么?妈妈的一个表情, 一个动作、一句话、难道你们没有从中感受到母爱?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似乎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我知道, 这些生活的精彩细节被他们忽略甚至遗忘了, 一时间整理不出素材。我没有急于求成, 而是给了学生几天时间来完成习作。交上作文的时候, 我看到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剪影,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妈妈给我挑刺, 眉头紧锁, 使劲捏得手有些发烫, 还一直用嘴轻轻地吹, 想吹走我的疼痛。从习作中我看到了学生的细心, 并且学会了观察。

课堂上, 我告诉学生: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就能用明亮的眼睛随时随地拍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作文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美丽。

二、真情感悟生活

如何让学生充满真情地感悟生活呢?我觉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对话”的习惯, 和自己对话、和大自然对话、和亲人朋友对话、和社会对话, 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懂得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感悟。

正因为用心聆听了天籁之音, 学生的文章才出现了“春姑娘抱起绿琵琶, 弹出一支和谐之曲”“小草悄悄探出小脑袋, 伸伸懒腰, 好奇的望着神奇的世界”“春姑娘踏响了地垅的琴键”“弄着一路绿色的铃, 蹬着一路绿色的车, 驮着一路绿色的梦来了”的动人语句。

“5.12”汶川地震给学生震撼很大。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先是动情地朗读了“护花勇士”谭千秋教师的女儿谭君子的文章:我对爸爸的情感不仅仅是尊敬, 思念, 还有悔恨。悔恨的是, 地震前两天还和爸爸互发的短信, 因为我一时大意而没能留存为最后的纪念……我庆幸自己还能凭着这条血脉延续父亲的生命, 我要代他撑起这个家, 这是我回报爸爸的方式。

还读了北川中学幸存学生刘倩的日记: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默默祈祷。我们已经和死亡握过了手, 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我还没有读完, 教室里已经有微微的啜泣声了。我告诉学生:逝者已去, 生者如斯。人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但当我们不再拥有, 又谈何珍惜?如果现在还认识不到自然的威力、生命的脆弱、亲情的温暖, 如果现在还体会不到自己所拥有的条件有多好, 那么更大的灾难将会降临到我们身边。

学生们在情感的激发下, 迫不及待地抒发对亲人的不同感情, 完成了《我读懂了母爱》《爆米花香》《枕头里的秘密》《一枚纽扣》等优秀习作。

三、潜心挖掘生活

有一位学生写过这样一首小诗《纸》:“平凡的外表, 广泛的运用。”我觉得没有写出“纸”独特的特点, 于是我启发学生观察应该带着思想, 能够透过生活中某个事物的表面深入挖掘。学生改过之后写到:“洁白一片的时候, 一无所有, 只有写上了思想的文字, 才变得丰富。”

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 大多数学生从观察校园的树木、花草入手, 笔下的校园景色宜人, 而有的学生却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 先写学生洋溢着春意的笑脸, 再写校园整洁的环境、天空飘荡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 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可见这些学生做到了边观察边思考。

篇9:寻找最中国的年味儿

东北的年味儿,总是南方人心中萦绕多年的一个梦。户外天寒地冻,室内暖热如夏。家家户户门口贴着红红的倒“福”,父老乡亲们坐在炕边围着火盆取暖,煮饺子的开水正冒着热气……

雪乡,也许是冬季中国最美的地方。白白的积雪、髙悬的红灯笼、袅袅的炊烟构成一幅精致的画卷。若不是被称为中国雪质最好的地方,这个坐落在山坳里的小村落,也许至今还只是寂寂无名的双峰林场。而如今,它已成了众多驴友每到冬日便会魂牵梦绕的地方:到雪乡过春节,在雪地里撒泼打滚,在老乡炕头包饺子,过瘾无比。

雪乡总共只有百来户人家,前村后村走个遍也不过一小时。只是每栋红砖房、每道木篱笆,明明质朴无华,看来却意味深长,让人甘愿一遍遍在其间漫步徜徉。奶油般柔滑细腻的雪,随物具形,层层叠在屋顶柴堆上,看来温暖而又甜蜜。

而如果你想体验“极北”的新年,那么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是漠河的北极村,这里是我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村内有“中国最北一家”、“北陲哨兵”碑、“神州北极”碑、望江楼等旅游景点,自然美景和年味儿风俗堪称一绝。

北极村是一个有一千多户人家的大村子 ,村民居住的全是原生态的木刻楞房子。当地百姓的生活以护林和捕鱼为生。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粗犷、质朴、自然。 这里的春节有厚厚的雪,有雪地里的乡村小屋。坐马爬犁,穿越雪地,在高耸入云繁茂挺直的树林中磕磕绊绊穿行,看到对岸的俄罗斯村庄,有种无以言表的激动。

经历过冰天雪地的美景,回到温暖的室内在火炉旁边烤火。满眼的大红花,红艳艳的辣椒,金灿灿的玉米,精致的窗花、小磨、小盖帘,火坑周圍都是这些土土却很喜庆的装点物。和主人家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再喝着东北特酿的小烧酒守岁,谁守夜守得时间长,谁第二年就越精神!

华北:浓郁热烈闹大年

走遍中国,要说年味儿最原汁原味、最浓郁热烈的,还数广阔华北的两处地方。

河北蔚县,古蔚州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每当农历正月十五,这里便成了民俗的盛会,社火、花灯、拜山灯、打树花各类年味的民俗表演齐聚一堂、精彩纷呈。

在众多民俗中,打树花独具特色,最为引人注目。打树花在蔚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暖泉镇县城一带。当地流传有这样的说法:从前蔚县有许多铁匠作坊,穷铁匠们没钱买烟花,就将打铁的边角零料化成铁水,泼洒到城墙上,用飞溅的火红铁花当成过年的烟花。如今的打树花,已然演变成蔚县老百姓过年必看的节目。将生铁炼成铁水,保持恒温,由技艺高超的树花艺人,挥舞着手中的长把柳木勺,把一勺勺的铁水奋力甩向堡墙,犹如金蛇狂舞,最后形成壮丽树冠形的火花,蔚为壮观!喝彩声、惊叹声响彻四周,不绝于耳。

另一处则在山西吕梁地区,黄河边那个叫碛口的古镇。碛口古镇及周边的古村落(李家山、西湾等),跟其他中原地区的农村一样,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挂着红灯笼、贴着红春联,洋溢着迎接新春的洋洋喜气。在这黄河边,在这苍茫的黄土地上,在这石砌大窑洞前,这火红的喜庆便显得更加夺目。

年节里,有些村子已经开始搭起台唱起戏,村镇中不知什么地方又会传出秧歌声,此起彼伏,热闹火红。如果赶上哪家娶媳妇,那就最值得去凑个热闹,欢呼声、起哄声夹杂着鞭炮声,响彻天空。

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门前的大红灯笼伴随着袅袅的炊烟,好似听着滚滚黄河之水,诉说着古镇的古往今来。此时,只想用脚去丈量它的每个角落,用心去感受它的每个存在。

粤东南:最古早的传统新年

人们常说,如今在中国,要看传统文化的传承,恐怕得去台湾和香港。此话并非虚言。但还有一个地区的过年传统也值得关注——粤东南的潮汕地区。千百年的时光仿佛从未真正改变过这里的人们,他们比中国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更重视宗族,更敬畏天地鬼神。所以,如果想看看充满古早味道的中国新年,欢迎来到粤东南。

除夕那天起个早,洒水清扫屋子和庭院,在门上贴好新买的春联。自家手制的河粉都已经切成细细的一条一条,盛在竹篾扁篓里,搁在阳台上晒干。傍晚时,一家人出门去逛花市,此时的花草最是便宜。寓意吉祥的金桔、兰花是最受欢迎的,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一两盆。

年夜饭并不会过于奢华,有时也会选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打边炉”,吃个热气腾腾、热热闹闹。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更多的功用是成为聊天的背景声音,邻居、好友、同事们开始来来往往串门。小城镇里面,大家住得都很近,随时可以摸上门来喝几圈功夫茶,待客的小零食与水果摆满了整张茶几,无论是聊天还是看电视,嘴巴总是不会寂寞的。

年轻人大多提着焰火爆竹去河边指定的地点燃放。也有少男少女点起的巨大的孔明灯,在夜空中冉冉升起,渐渐与天上的星辰合在一处,再也分辨不清。带着一身烟火硫磺的气息味道,开着小摩托车,在南方并不算太寒冷的夜里飞驰,哪怕是除夕之夜,也总能找到一间仍然开张的大排档,小小的店堂里挤满夜不归去的客人,等着一碗热腾腾的牛筋丸汤粉,或者一份刚出炉的鸡蛋肠粉。

篇10:寻找春天250字作文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疑惑春天到底在哪里。

今天,我们带着充满疑惑的心情到清河公园去寻找春天。到了清河公园,一股芬芳的花香随风飘来,我们赶紧往里面跑去,只见粉嘟嘟的海棠花,就像弟弟粉嫩的脸蛋,金黄的迎春花像春姑娘派来迎接春天的使者。我们又来到了桃花林,桃花挤满枝头,花儿在风中左右摇摆,就像喝醉了酒,石榴花就像一团火,专为寻找春光的人照明,柳树就像春姑娘那柔软的头发,在春风的吹拂下抚摸着我们的小手,显得格外舒服……我们你拉着我,我牵着你,就像充满活力的小草寻找春天。

啊!我们找到春天了,原来春天就是大自然里的花花草草。

篇11:寻找春天250字作文

我刚进桃花园,就被桃花那浓浓的香味儿给迷住了,我情不自禁的走到一棵高大、茂密的桃树前,只见桃花粉嘟嘟的,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正羞红了脸,有的桃花的花瓣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还有的桃花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仔细一看,桃花有5片花瓣,那五片花瓣就像一个个卫士在保护着美丽的花蕊哩!

这时,我耳边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我一听便知道是可爱的小蜜蜂在采桃花蜜哩。我转头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小蜜蜂真的在和桃花姐姐“谈心”呢!过了一会儿,小蜜蜂又飞回家了,我正感到纳闷儿时,小蜜蜂又飞回来了,原来小蜜蜂飞回去对兄弟姐妹们说:“兄弟姐妹们,那儿有上等的蜂蜜,快去采!”之后带着兄弟姐妹们来采蜜了!

篇12:寻找春天作文250字

站 长 陈老师 .net

寻找春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洁白的迎春花在春风的吹拂下,高兴地喊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姐姐,我会把你们打扮的更美!”。 此时的柳树也从梦中醒来,先伸伸懒腰,再照照镜子,它快乐地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席话又吵醒了梦中的桃花,它低头一看,哇!自己的衣裳已经变成粉红色的了,太漂亮了!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春天,一片花红柳绿,我爱春天,我爱这美丽的大自然。 黄山路小学二年级 王稼

站 长 陈老师 .net第4篇

篇13:寻找作文教学中的快乐

多年来, 我潜心作文教学研究, 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在实践中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 我重视情感态度对写作的影响, 坚持情感优先, 寓教于乐, 发展为本。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把作文教学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 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我曾创设“欣赏未来名人照片”的情境作文教学, 课上同学们跃跃欲试, 尽情表演, 当孩子们恍然大悟自己就是镜子里未来的名人时,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吴悦同学在作文中写到:“一节神秘的作文课, 其乐融融, 使我对未来充满了遐想与渴望, 将来我也许会成为女作家、女教师。”孩子们有了这种亲身经历和独特的感受, 就能激励他们立志高远, 所写的作文也就富有了真情实感, 达到了“情动华文生”的境界。

时代的变化, 教育的发展, 促使我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我尝试着实验“开放式作文”教学, 让生活走进学生的作文, 开放内容、开放形式。这样, 我就不再是作文教练, 而是把学生领下水,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游泳”的风险和快乐。

首先, 我探索创设作文情境, 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充足的写作素材。例如我在作文教学中把掰手腕、顶气球、贴鼻子等游戏搬到了课堂, 使作文课充满了欢声笑语。

上个学期我们年组要求一次作文通过一个小实验、说明一个道理来进行作文。为了上好这次作文课, 我和年组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小实验内容, 怎样上才能既节省实验费用又浅显易懂, 既让学生有话可写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通过反复研究, 我们确立了本次作文以环保为内容的实验。本次实验我们没有花一分钱, 首先让学生从家带来了两块长方形的木板、两个水盆、一个喷水壶、一袋黄泥、一块长方形草皮,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块搞实验分析, 打来两盆水将木板斜放入水中, 再将泥沙和长方形草皮分别放在木板上, 然后顺着木板从上往下浇水, 让学生观察盆中水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 同学们发现有草皮的那盆水比较清, 而木板上放泥沙的那盆水比较浑浊……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植被具有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由此, 他们联想到黄河的水位升高、洪水泛滥, 就是两岸的人民乱砍滥伐造成的后果。

当学生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后, 他们纷纷以《救救母亲河》《小实验大启发》为题进行作文。学生们的作文写得有理有据, 从实验过程到解释的道理, 令我耳目一新。

篇14:寻找年味儿

磕头意味对先人、长辈以至传统的敬畏,冻梨意味一种简单的幸福。

春节:1/365

文/林少华

一个人可能忘记银行有多少存款,忘记信用卡密码,甚至忘记同恋人幽会的时间,但有一个数字绝不可能忘记,那就是过了多少个春节即过了多少个年。由幼年而童年而少年而青年而中年而老年,人生途中的每一站每一段都是由这一数字的不断叠加来确认和区分的。最后之和便是“享年”多少或“终年”几何——数字就此定格,再无变化。

我小时候盼过年。盼长一岁,盼好吃的,盼热闹。如今回忆起来,感触最深的,一是吃冻梨,二是磕头。冻梨好像是秋子梨冻的,大的大不过桔子,小的也就如乒乓球,黑黑的圆圆的硬硬的。那时一般人家是买不起香蕉苹果的,冻梨是春节唯一的水果。一定是在除夕子夜吃过饺子后吃。吃之前要放在盆里用冷水泡好大一会儿,把冻梨里面的冰泡出来。泡出来的冰全都均匀地包在梨的表面,光溜溜亮晶晶的。用小铁锤咯嘣一声敲掉或用手咔嚓一声剥去冰壳,里面的梨蛋儿就乖顺地蹦了出来。这么着,一家老小围着一盆冻梨坐在热炕头,耳听外面稀疏的爆竹声,在昏黄的烛光中或在不很亮的电灯泡下吃着冻梨。别看梨的外表又黑又丑,里面却白生生的,真个黑白分明。一咬,酸酸甜甜的梨汁忽一下子涌满口腔,继而刷一下子挤过喉咙凉瓦瓦兵分两路,一路向上直蹿脑门,一路向下顺肠胃冲往脚跟,顿时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淹没在漫无边际的酸酸甜甜的梨汁里。那一刻真是舒坦极了幸福极了,觉得人世间的幸福无非一颗冻梨。

再说磕头。记得有一年春节是在爷爷奶奶家过的。林姓是那个大屯子里的大家族,我的辈份又最小,见了谁都要磕头。光是太爷辈就有五位,爷爷辈有十二位,叔叔辈简直就数不清了,有的还光着屁股翘着小鸡鸡我都得管他叫叔了。磕头有顺序。先给家谱上的老祖宗磕。然后,由爷爷领着按家磕。受礼的长辈夫妇在炕正中正襟危坐,地正中置一蒲团。进门后我面对长辈跪在蒲团上,口说给大太爷磕头了,磕一个,又说给大太奶磕头了,再磕一个。接着二太爷二太奶三太爷三太奶……再往下是爷爷辈:二爷(我爷爷是老大)、二奶、三爷、三奶……。一路磕将下去。若非叔叔辈因人太多而免了,磕到日落也磕不完。即使不磕得头破血流,也磕得头晕眼花。实际上我也晕了。磕头是有赏钱的。因为晕了,也不记得赏钱给了没有、给了拿了没有。

后来“文革”来了,别说磕头,连家谱也被视为“四旧”,吓得爷爷赶紧藏进屋顶。冻梨则是我离家上大学后不见的。几十年来,几乎每到春节就想起冻梨,也留心找过冻梨,但再也没见到它那不起眼的、黑黑小小的身影。

有时细想,觉得冻梨和磕头的失去在现代中国是颇有象征意味的。磕头意味对先人、长辈以至传统的敬畏,冻梨意味一种简单的幸福。人没了敬畏之心,也就少了发乎内心的虔诚和道德自律,而代之以简单的幸福的,无疑是繁杂的幸福。

说实话,近些年来,只有外面汹涌澎湃惊天动地的鞭炮声提示我春节到了,过年了。没有冻梨,没有磕头,只是又长了一岁。我知道,春节之于我基本成了同昨天与明天没有区别的日子,成了大体寻常的1/365。

到了傍晚,外婆和彭嫂就带着我在门口玩,实际上我们在等家人回来,我家的亲人都是我们这么一个一个等回来的。

过年最大的享受是家

文/洪晃

我怕冷,不喜欢过年。然而,最好的童年记忆全在这个时候。

那时候什么东西都是限量的,粮食每人一个月20斤,要用粮票才能买到;油每个月一人半斤,有油票,做衣服还有布票。临近过年,要买的东西就多了好多,虽然是定量,大家还是非常兴奋。我小时候每到过年都要和我家的保姆彭嫂一起去干面胡同口一个叫“黄门”的副食店买花生,那里总是排着长长的队,彭嫂生怕排到柜台的时候东西卖完了,所以每两分钟就派我跑到柜台旁边看一眼,还有多少货。除了瓜子、花生,还有外地捎来的年货,比如年糕、豆豉等等。我外婆是个比较小气的南方人,她把年货囤积在一个上了锁的小黑屋子里面,我听话的时候,她就让我进去跟她一起盘点年货,这也是过年的一大乐子。

过年滑雪永远是件大事,首先,胡同就成了滑冰场,我们一帮孩子,先把雪踩平做个滑道,然后跑老远起跑,到了滑道上收步,两腿稍微叉开一点,看谁能滑得最远。小时候的棉鞋都是白色塑料鞋底,一下雪我们就忙着把鞋底在石头台阶上磨平一点,为了滑得更远。

能与家人团聚也是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事情。我的童年正值文革,我爸在江西干校,我妈在湖北干校,跟我一辈的都插队去了。要等到冬天,农村没活了,大家才陆续回家。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接到电报,特别简单几个字——几月几号哪班火车到。有的时候也没有电报就突然出现了,给我和在家的老人一个大惊喜。一般到了穿棉袄的时候,我外婆就开始惦记大家什么时候回来,到了傍晚,她和彭嫂就带着我在门口玩,实际上我们在等家人回来,我家的亲人都是我们这么一个一个等回来的。

大年夜,人到齐了,就热闹了,这时候,我外婆会非常慷慨地把小黑屋里的年货全部用光。

记得我妈去世前,我和小平从外面散步回到四合院门口,看见我妈牵着我女儿的手在门口东张西望,等我们回家吃饭,就像我小时候的情景在我眼前重演一遍。

所以,对我来说,过年最大的享受是“家”。

我们乘一切可乘之机,惊心动魄地偷一块糖果,一股惊心动魄的香甜在嘴里爆开一个味觉的爆竹,年就从那时开始过了。

怀念年的滋味

文/严歌苓

过年现在就是怀旧的同义词。

小时候的年是从秋天就开始过了,一直到三月,年才过完。一入深秋,家里的老人就开始腌咸肉、制风鸡、晾霉豆腐。糯米、山芋干、花生都是早早买来,收藏好,在好太阳天摊在大筛子里晾晒。我们总是在这些大筛子旁边打转,在老人们的高声斥骂中一次次偷嘴。其实并不是真贪吃一口生花生之类,快乐在于这一偷吃就提前过年了。随着年的逼近,家里的铁皮饼干箱里开始储起了糖果;半人高的火油筒里,盛满炒米麦芽糖的“欢团”;风干的板栗也被摘了下来,除去了灰尘,放进了大盖篮。我们乘一切可乘之机,惊心动魄地偷一块糖果或一个“欢团”,一股惊心动魄的香甜在嘴里爆开一个味觉的爆竹,年就从那时开始过了。

年夜来的时候,胃口已被吊到了极限,从多日前就开始的菜刀剁在砧板上的声音,“咚咚咚”地把我们敲睡着,敲醒来,成了紧敲不开幕的前奏锣鼓。接下来是锅铲敲打铁锅,食物落进滚油,我们对于过年的期盼在这喧闹高潮中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拾。

长大后老是问自己,什么是幸福。现在看来,幸福就是你最想被满足的时候得到了满足。当老辈将童年的我搁在垫了枕头的椅子上,吃到第一口蛋饺粉丝汤时,那份满足啊!一个长长的期盼被满足了,下一个期盼又开始了。年夜饭尚未结束,外面就响起爆竹。老辈拿出新衣新鞋新袜子,从里到外给我换上,为了让我在体面上绝不输给任何一家的孩子。新絮的棉触在身上,暖洋洋的如同随我移动的襁褓。这就是孩子从上一个春节结束后就开始翘首以待的时刻了:鲜的艳的尽穿戴出来比赛;还有手上提的纱绸灯笼,鲤鱼、蝴蝶、莲荷,各色图案应有尽有;一年只有一次的玩火,使大片欢乐中总有一丝的忐忑。对于孩子,极致的快乐都应有那么一点不安全。

在汤圆的甜香味里醒来后,就是对压岁钱的期盼了。那是我一生第一个帐户,后来文革期间,我这个小帐户里的积蓄贷给了母亲,做为父亲工资冻结后的家庭支出。文革物资最贫乏的时刻,过年主要是靠气氛。“霉干菜烧肉”里没什么肉,用过量的猪油和糖色使它照样色香味俱全,至少在那种情形下是色香味俱全的。我照样期盼新衣,尽管新衣是母亲的旧衣改制的,棉袄面子是祖母的绸旗袍,里子絮是弹松的旧丝棉,毛衣更是好办,拆了再织,翻新花样的空间自然很大。结了很多疙瘩的毛线,织成毛衣却是崭新,原料越旧,母亲和祖母设计得越大胆,成果便愈发别致,愈发引出我的狂喜。

所有的年货吃完,就是三月了。我也该脱下长久以来舍不得脱的新棉袄、新棉鞋。用报纸包起纱绸宫灯,存放到高大柜子的顶上。一个年这才徐徐的、徐徐地收尾。

一回回飞过太平洋,着陆北京,就因为念旧,因为年曾经是那样过的。

春节“编年史”:集体记忆

50年代:过个“翻身年”

1949年12月23日,中央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以示庆贺。再也没有旧社会的“年关难过”的苦楚,春节家家供上毛主席像,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给毛主席拜年。

60年代:过年在公共食堂

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贴春联、毛主席像,大街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标语,除夕夜各生产队集体食堂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大家放开肚皮拼命吃,想将一年来亏空的油水,都一下子吃回来。

70年代:春节也要干革命

“高门儿大嗓干到腊月二十九,大年三十不歇脚,吃完饺子,初一早上再动手。”典型的过节场面是,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吃年夜饭。桌上,一块砖用红纸包着,上面端放着一尊毛主席半身像和左右两只摇曳的红蜡烛,还有素菜和一盘白菜包的饺子。

80年代:看春晚过春节

1983年春晚的诞生被称为一个奇迹,晚会上李谷一演唱了《乡恋》。春节前“抢购”彩电是80年代的一景儿。1987年的春晚,想上厕所的人忍了又忍,生怕错过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以及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

90年代:春节变成黄金周

1994年,北京禁放爆竹,家家吃了年夜饭就躲在房里看春晚;1996年的春节有了最长的假期,从初一到初七;1999年春晚最流行的歌是《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盼个团团圆圆”。

21世纪:春运潮之外,寻找年味

篇15:寻找春天250字作文

你瞧!春天在柳枝上,柳枝上长出了小小的嫩芽,柳条随风翩翩起舞,好像在向我招手。

春天在鸟儿们的歌声里,鸟儿们把自己动听的歌声唱出来,犹如一首美妙的合奏。

春天在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有黄色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春天在广场上,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外衣,换上了春装,孩子们在广场上放风筝,做游戏。

篇16:寻找春天250字作文

公园里的树木经过一个冬天的洗礼,还是那样的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气。只有松针苍翠欲滴,个个非常挺拔。春姑娘一定是想突然给人们惊喜!瞧,草坪上那几颗不起眼的小嫩芽,就是春姑娘经过时不经意间撒落下来的!那一颗颗裂开的空枯芽,里面的种子宝宝已跳进了黑黝黝的泥土,是春天留下的印记!

站在公园的观景台上,转回身子,眺望公园的景色:远处的松针显得非常美丽,那一排排松树林,多么像一支庞大的队伍;那一棵棵松针,仿佛是一个个坚定的战士。它们在微风的吹动下,招枝展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欢迎你的到来。松针虽然四季常青,但春天,是松针最绿的时候,我眼前的松针树,它就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生机勃勃!

篇17:寻找勇气初中作文250字

寻找勇气初中作文250字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艰难与挫折可说是每人必经之途。然而,这些阻挡和障碍虽然令人焦躁、忧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那份勇气从这暗黑漩涡中爬起,或者就此一蹶不振。 闻名世界的面包师傅吴宝春,从小家境贫苦,父亲又早逝,只留下母亲与孩子相依为命。孝顺的吴宝春为了养家餬口,一人担起经济上的重担,北上寻找面包师傅拜师为徒。学历与资质都不很高的吴宝春,在求艺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的困难之处,也就是学识浅薄,以至于他在学习上处处碰壁、受挫,犹如有一大片乌云,遮蔽了他那正准备一展长才的蔚蓝天空,心情更像在坐云霄飞车般下跌到了谷底。不过他并没放弃仅剩的最后一把希望之火,凭着坚强的`毅力与耐心以及同侪的帮助,持之以恒的学习。最后他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终于有了勇气和能力,伸手拨开天空上的云层,放下手中的火把,体会克服障碍后和煦的阳光与暖薰的微风,并用那双被赋予勇气的手,夺得大家的掌声和光辉的荣耀。

听完他的故事,你还觉得你的困难是重过于任何一个人的吗?找寻那份使你重新振作的勇气固然是件难事,然而只要努力并耐心等待,相信天空也有拨云见日,晴空万里的一天。

篇18:寻找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一、发表作文

作文的导向是什么?根据人性的需要理论来回答, 应该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发表学生的作文, 张扬学生的才华, 表扬学生的创造, 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我校编印学生作文集《雏鹰》, 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 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需求, 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的写作, 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很怕写作文的学生, 为了消除这个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笔者将他的一篇作文在班里进行范读, 并将这篇作文贴在作文橱窗里供其他学生学习。从此这个学生就爱上了作文, 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

二、美文震撼

我们知道, 只有能“震撼”学生心灵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不能扣动学生心弦的作文, 很难说它是好作文。而衡量一篇作文优秀与否, 就要看学生看过之后是否还想再看一遍, 是否有深刻的印象, 是否会对自己的写作产生影响。不久前, 笔者在《中学生阅读》上读了一篇题为《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的美文:一个父亲在海轮上被水果刀刺中心脏后居然活了三天, 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后来才发现秘密在于他要坚持将年幼的女儿送上岸, 交给自己的妻子才死去。笔者把这篇作文与七年级语文基础训练上的两篇课外美文《第一次抱母亲》《北风乍起》一起读给学生, 学生们听完后唏嘘不已, 经过笔者的一番启发与鼓励,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 开始写关于亲情的文章。学生雷大鹏写的《走读》、张博辉写的《父爱》、熊伟写的《我爱我家》等文章都非常感人。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妨选用一些震撼心灵的美文读给学生, 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方法传授

写作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的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 不切实际地把写作书或教科书上的一些方法生搬过来教给学生, 学生不感兴趣, 教师的教学也等于做了无用功。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并收集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1.构思。所谓构思即文章命题或内容一经确定, 学生就要在头脑中形成文章的框架, 它包括照应和过渡两个基本内容。当然这要建立在丰富的写作材料的基础上。2.语言。文章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 而文章又是由语言组成的, 所以, 要写好作文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3.修改。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修改一篇文章, 关键是学会怎样改。笔者的做法是指导学生从构思和语言两方面进行修改, 看文章前后照应是否严密, 过渡是否自然, 写情是否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人物描写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总之, 写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写作教学和写作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创造。

四、树立榜样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 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 而教师也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监控, 诸如对审题的监控, 对起草的监控, 对修改的监控等, 但这种做法远不如向学生介绍同伴作文成功的切身经验有效。笔者班上有两个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好, 学校广播台范读了他们的作文, 并邀请他们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 引来了一批“效法者”。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写作, 可以让学生感到写作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逐渐爱上写作。

总之,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多关注作文主体的兴趣和情感, 关注学生的心理与体验, 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上下功夫、做文章, 从而极力扭转学生对作文的厌恶心理与畏惧心理。

上一篇:电视节目类型研究下一篇:学校新生军训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