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去的生命动

2022-07-23

第一篇:寻找失去的生命动

寻找失去的天堂

—感悟论语,追念孔子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乐也融融

学而时习之,一乐也。学习然后按时付诸实践研习、琢磨,此为其功利之境,也是对人心的一种清涤净滤过程;然而,孔子更注重引导人们去体会学习的另一情感,即愉悦的审美情感。“悦”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觉,重在个人内心的感受。功利的化为审美的,需要化为自觉追求,这是过程的心理体会也是学习所进入的快乐境界。孔子不是一味的功利或一味的理想化,而注重如何在现实中起步,引导至于理想状态,因人性的快乐原则而循循善诱。

学然后有知,知然后有朋。有朋友相互切磋,自是令人愉快,且人生在世,需要他人的理解器重,故有朋至远方来,又为一乐也。此一乐是对人渴求被理解和认同的心理的肯定,是与人相处带来的快乐,为内心喜悦的外化。

有求诸外界之乐,复有求诸自身之乐。大凡人皆可进可退,进者,人知你重你,退者,则自知自重,亦即注重自身人格境界的修养,此便于工作是自处之乐。内外的相互辉映,是为至乐。至乐的境界便是君子的境界。何为君子?就是能够做到人家即使不了解不器重你,你也不会心生怨尤的人,做到很难,却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只知道快乐而不知道承受,这样的人会很脆弱,在社会中如何存身?因而简爱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那倒未必,但人活着,含辛茹苦几乎是必然的。所以人心需要一种平衡的方法,如何平衡?孔子说:成为君子。君子为有大承受的人,故学为君子既可以平衡不遇的心理,亦可为一种积极的存身之道。

孔子的开学致辞只是如此简单的三句话,但既表达了对致于门下的欢迎之意,又点明了授业的内容总括:学习之道和学习目的——君子之道——儒家提倡的最高人格境界。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互相凝视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却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诚信。能否静心检查自身,抱以沉着的心态?庄子是以摒弃之举来对待浊世横流,寻求完全个人的回归;孔子是以悲悯之心关怀着人间,在人世之中寻求与他人的契合,故于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诚挚关怀。因其社会的整体意识,他们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和社会的使命感;因其道德基础的“仁”,使其人格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而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于是与急切功利浮躁浅薄者相对,儒者是吾日三省自身:是否不为己利忠信与人?如是,则能博爱众生,以引导众生。这世界即使是地狱,儒家也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胸襟和勇气。故曰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象征性的沉默

过去的归于沉寂,然而它只是象征性地沉默,其实,它久久地伫立于某一个地方,等待着人的发现;过去的归于静止,然而它的不变在人的不经意间被触及,或在人的有意识的想象、沉思、翻动中浮现。

你便会发现过去的和现在的在很多地方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仅如此,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人生的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纵横交错的割舍不断之因缘。这个由过去以及过去的一切而组成的就是历史了,回顾而不由人叹服:是谁的恶作剧?历史好像是在一再地重复着相似

的故事,只是它的主人公变了。这已经是够怪诞的了,而且历史的本身感觉像是一个又一个的误会和游戏串成,更是充满了荒诞的意味。

尽管荒诞,尽管这个时代不喜欢思考,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思考,在荒诞中发现荒诞的或非荒诞的意义,很简单的我们要活下去,相信我们的渴慕,相信我们的拯救,要为尽可能避免今后的荒诞和无意义而发现而借鉴。

2·12子曰:“君子不器。”

海纳百川,君子的胸襟

先秦时候有纵横家苏秦者,始为连横而不见用,惭愧而归。至家,则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感慨说:这都是我自己的过错呀。不怨天,不尤人,乃发奋读书。到后来尊至六国之相,也无骄傲之态,很平和地对待曾经奚落和背叛过他的人。这就是大丈夫的胸襟了。唐太宗李世民能容纳百端,使大唐文化节浩然可观;能知人善用纳谏如流,故不仅能得天下,复能守天下也。这就是人君的大气度了。凡有大胸襟、大气度、大器量者几乎都不会是拘泥于人与事的人,他们也许并非完人,但善于发现他人之善吸取他人之善;善于自省而能变通。亦即孔子所谓“不器”。器则有所局限,有所滞泥,为人则心胸狭隘行动局促猥琐;不器则通达,于人于事则能容能达则气宇轩昂行动豁落。

君子者如无此气度器量,则何以有学?所以首先要立此胸襟,始可言学。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对连体兄弟:学习与思考

学习令我们知晓世界的关系和因果,思索令我们得以洞明。学而思使我们有着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精美的思想。只知有学而不知有思,呈现于面前的将会是一片无力的苍白和机械的转动;只知有思而不知有学,人匀将会在虚无缥缈的思绪中不着边际地遐思幻想,纠缠在因果律中无法归依。

学习和思索就像是一对连体兄弟,你不能把他们分开。没有思索的学习是僵化,没有学习的思索是虚浮。而对于人尤其是从政者恐怕还不尽止于此,不假思索一味吸取容易流于拘泥刻板而致昏昧,昏昧者何以使政治清明;一味思索而置经验现实于不顾容易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用于政治,则易生**。其实,昏与乱者皆为政治之大忌,果如是,岂不是很危险吗?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什么是睿智

《论语》既道明学与思的关系,又告诉弟子有容、求实、辩知之道,现在则为知与不知之辩。而这些都是告诉人们如何做个睿智的人。

人最难以了解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或者是看低,或者是高估。没有恰当的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便也不知如何作为。

人也最容易有虚荣心,往往不懂装懂,以为自己很聪明或给别人一个聪明的印象。 孔子以为这些皆有害于真正智慧的形成。

看这段话的语气和境况也很有意趣,似是在课堂上,子路开了小差,上课不专心,孔子突然发问:由!你听到没有!懂了没有!子路可能轻率地回答懂了,也可能支支吾吾似懂非懂,孔子就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路也许聪明,但他却是孔子学生中较为浮躁的一个。所以孔子教诲要沉心向学,勤于思考,先要做到对自己有所了解。

不自知何以有他知?

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方可以言了解他人了解世界。自知乃为他知的一切起因,所以有自知之明方是人生之大智慧。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走出倦怠

人总是受着千百种的诱惑,和来自内心的煎熬:动荡、苦恼、彷徨、倦怠。我因为不安而走向了他人,但是在他人之中我却受到了更加强烈的蛊惑和倦怠。

一个人走路,因为孤寂而寻求。我不停寻求,但前方却没有任何可以期待的人,可期待着与他为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倦怠。

其实在你的前后左右,也有着与你一样行走的人。为什么不看不听,不思不想?

稍作停留,回顾从来的路,返回与你一样的人群中,贤者在你身边,不贤者也在你身边,在贤者身上,你是否看到你所希望的,在不贤者身上,你是否看到你所不欲?为什么不因此观照自身?

依靠对他人的借鉴,返回对自身的观照,凭借着反省的理性走出倦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7·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平实的睿智的观照

以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非常的平实和明智。而孔子在这里说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做起来恐非易事,人往往有自负自得之心,不免傲慢或虚荣,于是不愿或羞于承认他人有胜于自己的地方。

实际上,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吸取他人的优点,并能以他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之处。然而做到这点,除了有着开阔的胸襟、谦虚的态度和理性的反思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有着自信心。人有了自信,才有宽容,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够有评判自己的勇气和自知之明。孔子能有这样的胸襟也是他的平实的境界和理性的睿智所致。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毅以任重,沉静以致远

胸襟阔大,临危不惧,执著有恒,是为弘毅。读书人不能不做到弘毅,因为在他身上寄寓了很大的期望。这是一种对心志的锻炼,也是仁的修养所必经之路。所以求仁得仁,首先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像哈姆莱特突然要承担起为父报仇为国复兴的重任时,从一个养尊处优充满天真理想的王子,突然从原有的优哉悠哉的生活中被抛入一个对于他完全陌生充满险恶的世界中,便有着力不从心的软弱和无力的感觉,他的心志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几乎崩溃。

任重而道远不是每个人能轻易做到。所以弟子们不仅要有弘毅,还要有着沉着的心态。 9·2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精神在境遇中呈现

精神无形,只有在各种境遇中得以体现。

而人生最常见也最难把握的境遇是贫贱和富贵的境遇。

有不可共患难的,朱卖臣贫贱时,他的妻子忍受不了贫穷的煎熬,自动要求休弃,嫁于他人。等到朱卖臣富贵之时,后悔莫及。这就是“覆水难收”的故事了。

有不可同富贵的,中国戏曲此等故事颇多,书生一旦富贵,便抛弃糟糠之妻,另攀高门。如汉代宋弘的能够做到贫贱之交不能易,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就传为佳话了,那也说明了因为如凤毛麟角般稀少,所以能流传至今。

人生有各种境遇,体现了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和由此体现的品质和精神。人在一生中可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坎坷,如松柏历尽沧桑而葆有长青的,这就是恒心和毅力的可贵了。

第二篇:寻找失去的“中国元素”

如果说20年前我们学习西方是应该的,但现在还一味学习别人则是值得反思的事情了。一身中式咖啡色上衣,高峻把“中国元素”穿在了身上,用来证明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和认可。萌发“中国元素”的念头始于2004年。在广告、营销行业已摸爬滚打十几年的高峻发现,中国广告人、中国品牌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相反,外资品牌甚至国外广告、营销专家却在不断地挖掘“中国元素”并加以运用,甚至屡获国际大奖。他感觉这与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和企业崛起的形势不相匹配。在高峻的提议下,来自国内天南地北,对“中国元素”拥有相同“愿景”的另外八家广告公司的掌门人聚在了一起,开始探讨、思考这一问题。随后,2005年第12届中国广告节上,高峻和他的伙伴们对“中国元素”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得到中国广告协会的鼎力支持后,“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的想法付诸行动了。2006年10月底,在昆明第13届中国广告节上,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圆满落幕,这一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份作品。反响之热烈,有些超乎高峻的意料,国内外也迅速刮起了“中国元素”的风潮。

现在,“中国元素”已经不仅仅是高峻等九个人的事情,“中国元素”现象已经上升到了如何挖掘民族文化与提升中国品牌自信心的高度。

“中国元素”能走多远,能否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又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针对这些问题,12月22日,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对《成功营销》记者进行详细解读。中国元素,没有权威解释

最早你们是怎么产生“中国元素”这个想法的,是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促使你们推动这事情呢,为什么要自己掏钱办“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

早在2004年广告界就产生了这个想法,之后一直处于探讨、思考层面。在2005年第12届中国广告节上,百度的获奖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中国元素”的信心。那次活动是第一次将代表中国广告创意最高荣誉的全场大奖颁给了一部网络小电影——百度唐伯虎篇。

当时我是评委,着力推荐这则广告,因为这是完全的、中国文化的广告片。受此影响,期间我们就想推动“中国元素”的广告活动。之后大家在一起交流了十多分钟,就达成了一致。

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做这件事情得需要钱,钱从哪儿来?于是找到几家很愿意做这件事情的广告公司老板,每人出资20万。广告协会给了大力支持,给我们搭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把“中国元素”作为一项重要赛事推动,2006年第一次举办,我们拒绝了赞助。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活动会是什么效果,不知道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我们不是为了商业目的,而是要推动一种理念、一种思潮,我们要的是一种自信,要把这种自信融入产品和品牌中去。

不仅如此,我们在世界范围内邀请评委参加。之所以这样做,是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来,深入地了解“中国元素”,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国际创意大赛。开始的时候广告是主流(因为活动是由广告行业发起的),但我认为如果只把目光放在广告上,就是狭隘的“中国元素”。

提到“中国元素”,有必要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概念,怎么理解中国元素,它和传统文化、国学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

到目前为止,“中国元素”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语。他是今天的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人们对某些事物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他既是语言也是图腾,既是符号也是能让人感知的信心,我认为它不是简单的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一说到历史,很容易就会想到四大发明、秦皇汉武、雍正王朝,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中国元素”其实是在今天的世界视野或融入世界视野中用到的中国传统。我们很难简单地用“中国元素”切割什么是纯西方,什么是纯东方,中国文化已经不可能被完全切割,更不可能完全是中国过去传统的儒家、道家和法家学说。今天的很多人是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的。

自信,需要表达方式

其实很多人在看待我们自己的企业时,反而不拿世界眼光来看,甚至狭隘地认为,中国离世界还有一些距离,这种心态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缺乏自信的状态是企业明显还是广告界更明显?

我认为这种状态是双向的,企业和广告业都缺乏自信。换句话说,即便心里自信,但他们也缺少有效的表达方式。其实西方文化也在持续不断融合他国的元素,加以搅拌和改良,他们也早已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于是就出现了今天这种全球化和本土化撞击的局面。

中国人潜伏的自信心,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到2006年有点掩盖不住了。但这是一种态度上的,而非本质上的自信。

你为什么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尤其是你们广告人更多了自信心,这个现象有什么标志性事件可以印证?

有。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加大就是很好的证明。比如说,我们2006年的外汇储备占了世界的四分之一,超过1万亿美元,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币可以决定美元的命运,这让很多人心里充满冲动。还有一系列国际事件,例如六方会谈中国所起的作用、中非论坛、中国企业并购国际品牌、中国移动的品牌含金量居世界第四,中国170类的产品居世界第一等,都标志着中国登上了世界舞台。从文化方面看,孔子学堂掀起的国学热遍及全世界,这一切都让中国人开始扬眉吐气。比如听到要废除中医的声音,全国上下哗然一片,反响强烈。当我们传统的中秋节又要被韩国人抢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全国人民齐声抗议……这种事情要是在十多年前,肯定没有人关心,但在今天就不同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人的自信心开始逐渐增强。就好比一个水壶,一直在往里倒水,开始的时候不觉得水多,到2005年的时候满了,2006年时溢出来了,于是就需要找机会宣泄和表达。特别是那些知识分子、有民族精神的人,首先在知识界引起了骚动。比如易中天、余丹开始借助各种载体抒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崇拜,这是一种回归,可以说是民族的复兴。最近中央台纪录片《大国的崛起》热播,说明我们能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历史,预示着我们是下一个崛起的大国。接下来的奥运会和世博会,能继续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中国人带着全球眼光挖掘人类财富

可以理解为,当中国经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中国元素”受到的重视程度就会很高。但当你们提出来并加以宣扬时,有人可能认为你们是出于商业目的,你怎么理解?

“中国元素”应该成为文化和经济的现象,而不是落到哪一个具体的点。更高的起点应该是中国人带着全球的眼光来挖掘全人类的财富,如果仅仅把“中国元素”看作出于经济和商业目的,那是很狭隘的。中国以后要走向世界,靠什么来实现?起码要有一个标准,哪个国家是世界的强国,哪些国家的品牌就是世界的强势品牌,美国、日本都是如此。中国拥有的品牌和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匹配的,中国主要是靠廉价劳动力和低值的消耗,但目前我们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如果说奔驰是韩国的车,星巴克是越南人做的,可乐是伊朗人出的,你会不会觉得奇怪,你相信吗?肯定不会相信。说明这些品牌已经和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价值紧密相连,就像我们现在买LV的产品一定想到和法国的浪漫相关,我们买的是他们的文化,而不是买那个包。我们中国能卖什么?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价值。

“中国元素”会成为世界时尚主流

你刚才说,提到LV想到的是法国的浪漫,但是有一种现象存在,很多外资品牌把“中国元素”利用得很好,却不能让人想到和中国文化有关,或者说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中国的品牌,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很多老外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就来免费采购中国的文化了,比如,我们的明朝官服,就可以成为“黑客帝国”里最时髦的服装,卡迪亚用中国的龙纹饰品一上市就在世界上卖疯了。关键是我们用什么心态、什么眼光、什么标准来看这些东西。

例如奥运会吉祥物,老外都挺喜欢的,我们一开始却很反感。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到两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差别,而这种意识形态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大的影响。外资企业在美国或中国本土,利用“中国元素”产品卖得很好,他们的很多品牌放入了中国纹样,反而显得更时尚、更全球化,而中国企业本身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说明什么呢?20年前我们学习西方是应该的,但是现在如果还一味学习别人则是需要反思的。我们在不断进步,但我们对文化层面的认识如果还把西方文化当成标杆,那说明我们的进步是没有基础的。西方原来的商业手段、市场手段、洞悉能力、使用能力比我们要好,比大多数中国企业要好,卡迪亚做出这样的产品,他们制作的工艺、材料和销售的网络都是现成的。中国即便是做好了,也没地方卖,但是这种现象是暂时的。要知道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平均每人要用两米中国人织的布,全世界人都可能平均穿三件中国人的衣服。但是其中90%要贴上别人的标签,这让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也感到很郁闷。

这么说来,如果衡量外资企业是否本土化,可以从他们吸收多少中国文化、利用“中国元素”的程度来衡量吗?因为在中国,只有吸收中国文化他们才会有更好的市场,甚至在全世界都会受到追捧。

我不太倾向于这样,我觉得这是两码事。外资企业是否融入本土文化关键要看企业的行为和理念,是否运用了中国的文化和特点。我认为全人类的产品,最后都会逐渐趋向于一个目标:他不是民族的,而是取决于全人类。这就是我说“中国元素”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时尚主流的一个观点。中国在世界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更深厚的东方文化,对他们会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全人类都需要消费中国文化。

学习别人,成就自己

消费中国文化是我们的一个愿景,这需要一个过程。谈到这么多关于“中国元素”的东西,你觉得中国的广告业是不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或者还不会用“中国元素”?这么多年来,中国广告业到底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标准?

目前中国的广告业还处在比较“迂”的时候,青黄不接。原来我们照搬国外的经验,全套模仿,现在发现也不奏效,旧的规矩行不通了,但新的模式又不知道在哪里。说明我们对自己不够自信,不能确定新的东西究竟在哪里。今天提出“世界是平的”,明天又在讨论“蓝海战略”,翻来覆去最后说的还是一件事,原先沿用的东西开始被怀疑和反思,但新的东西并没有确立,这就是中国广告业和创意目前的现状。

在广告界有一种现象,就是不相信自己的东西,认为我们不是现代化的正宗,就连一些搞学问的人也觉得本土化的东西不正宗。这种不自信导致我们要搬用洋人的一套模式,却又不能得其精髓,所以在很多实践中用的又不是洋人崇拜的东西。

在中国,广告市场(包括营销和传播)沿用的都是西方标准,没有一样是中国自己制定的。反过来看,为什么老外在西方荣获广告大奖的东西不拿到中国来做呢?我觉得老外是聪明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借鉴中国文化,有很多经过改良的“中国元素”在其中。

我们一直隔着距离去崇拜洋人的东西,却忽略了身边的。在广告、传播、创意界我们最缺的就是自信。当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长期尊崇某种规矩的时候,要他反过来再捡起另外的一些东西,是相当困难的。借鉴“韩流”

就现状看,如果让所有人都接受、认识并能运用“中国元素”可能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我们有一些好的例子可以借鉴。韩国把“韩国元素”运用得非常到位,韩国产品不仅代表着本土化文,还推动了韩国走向世界。“中国元素”的提出是不是也在模仿“韩国元素”走过的路?

举个例子,最早在中国最正宗的话是普通话,因为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同时所有的电影都用普通话,所以就树立了一种标准。上海话不管你爱听不爱听,他代表着富足,代表着先进,代表着大都市。之后又出现了粤语,因为香港比我们先进,带动了广东较早地改革开放。当台湾经济发展后,闽南语又开始流行。韩国话以前最难听了,然而现在韩剧杀伤了中国一大批少妇。当你能够带领人们去消费自己的产品时,你就有了话语权。韩国人死不言败,有牺牲精神,愿意牺牲一代人来换取国家的崛起。

一个农村的穷小伙子你会多看他几眼吗?而当他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时,你就会关注他,看他经历如何,看他如何获得第一桶金,然后发表自己的思想、理念,很多人会认同,他就是这样被消费掉了。今天韩国在世界上照样有影响,就是先输出他的产品,输出他的劳动力,然后输出他低收入的资源。我们先看到韩国的手机,然后看到他们的电视机、汽车、电影,渐渐地我们关注韩国所有的东西。现在中国正处在世界舞台的表演前夕,表演用什么?难道我们拿西方的东西来演么?我们只能用中国自己的东西来演出,人家才会有新鲜感,才会消费这种文化。在表演之前,我们必须要广告界、营销界和传媒界共同培养“中国元素”的意识,这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中国元素”不能滥用

我理解你说的意思,“中国元素”这一概念先要在广告界、营销界内进行推广,通过他们的影响来推动“中国元素”。

我认为应该影响舆论界的人,首先是传媒,因为传媒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把“中国元素”融入品牌、融入产品,可能短期内不一定有效,但让更多的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说广告、营销、学术界的人应该更早认识“中国元素”,并进行推广。

其实“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种意识去吸收、挖掘这些东西。也就是说如何用中国人的理念、价值观、思想融入到世界中去,其中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成分。我们要唤醒一种思想和意识而不仅仅是传播,要多多少少给自己一种历史使命,所有的流程我们都把这种元素放进去试验,如果今年不行,那我们明年再用,但是这种意识必须养成。

作为一个广告人,你认为哪些外资企业运用“中国元素”比较成功?

其实外资企业实践“中国元素”早就有先例,当年万宝路请张艺谋、陈凯歌帮忙拍的几则广告都很成功。但如果外国人只是想利用一下中国文化、有投机成分的话,那就一定会惨败。比如日本的丰田霸道汽车,表现的是卢沟桥的石狮子下跪;再比如,立邦漆表现的是滑倒盘龙。这些广告片,他们都想用“中国元素”进行传导,却适得其反,触犯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所以说“中国元素”的运用也必须遵循中国人的价值观,如果仅利用了一个角度而根本不知道民族价值观,就会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企业很少犯这样的错误呢,这就是对本土文化理解力的不同。

第三篇:[PK赛]关于生命的作文:不要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又是一个春天。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但它并不影响这活泼的精灵。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小鸟在歌唱、杨柳在舞蹈、绿油油的麦苗随微风波动像连绵起伏的波浪。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等秋天到了麦子产下丰硕的果实,这时它的生命也到了尽头;柳树或许等不到枯萎的那天就会被伐木工人砍掉;我不知道鸟儿的寿命是多长多久,但我希望每时每刻都听到它的歌唱„„我会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和今天一样天气很好,只是多了一分忧郁。那天我来到学校,同桌的她正在写信,我有点好奇“偷看一眼”心想。“我的天啊!”这居然是通往死神的、永远也无法寄出的信,原来她哥哥几天前意外死亡了。信中写道“多么年轻的生命啊!20岁的花样年华还未曾度过啊!也还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啊!阎王爷你竟如此的狠心!也恨我自己整天与哥哥打架、抢他的东西、还拿他开涮,我愿用我一生的幸福换取他的生命。”黄豆大的泪珠滑过面颊落在衣角。

是的多少年了一直记忆犹新,如果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有“第8号当铺”该多好啊!用我们自己的“财富”换取生命。

鸟儿在歌唱、杨柳在舞蹈,我们在禁止烟火、猎捕的同时也爱护自己和亲朋好的生命吧!不要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公路处宿舍4号楼2单元502初一:孙会云

第四篇: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读《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有感

每次读刘墉先生的书,心都变得好柔。有时候中途突然看不清书里印刷的小字,才发现泪水,已然不知不觉盈满目眶。一口气读完这本《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除了泪水,也许只有这篇文字,能表达我内心的震颤。

书中的七个章节,字里行间满是作者认真却宽容的人生态度。在“寻找人生”中,一篇《再给他一个明天》,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受。

故事里有已然没有了四肢的乞丐,有重度智障儿启智中心里无法控制自己会伤害自己的女孩和因为不能弯腰连坐都无法坐的男孩,也有终身必须依赖静脉注射高蛋白营养液维持生命患有“坏死性肠炎”的十一个月的小女婴。人们时常说,活着,就要有意义。可是,像这样的一些生命,看不到明天,我们是否还该支持他们活下去甚至耗费那么多钱财和人力只为他们那可以预见的少得可怜的没有希望的明天?

每一次走在街上看见行乞的残疾人,我都会放一点钱在他们乞讨的碗里。因为觉得他们很可怜,别人都有健全的身体,他们却没有。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走在街上,遇到一个个子很小并且没有四肢的残疾人,朋友把钱递给他后对我说:“不因为他不健全,只因为他还有活下去的勇气” 。朋友的话让我愣住了,那确然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面对这些残疾人,许多人不曾给予同情,甚至会说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而有的人,会带着同情给一点钱,正如以往的我一般。然而这些可怜的残疾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鼓励,支持,和尊重。鼓励他们努力地生存下去,支持他们艰难地活着,尊重他们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们对生命不灭的执着与仅存的,哪怕一丝,热忱。

当我们还有能力把生命过得有意义的时候,是的,我们必须,也应该把生命过得有意义。然而,如果生命残缺了,甚至无法再赋予任何意义了,那么活着,只为活着。不要看他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只因为那还是一个生命,就值得存在,就不应该放弃,就应该得到尊重。 那些重度智障的孩子,他们从一出生就没有过正常的日子,平凡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最大的奢望;那十一个月大却已无法确定能否为她唱生日歌的小娃娃,才刚有了新生的希望,却已要面对死亡的绝望。他们一生都不曾好好地活过,她一生,都没有多少个明天。正如作者所言:“是因为他反正无望,就不必帮助,帮他也是枉然,而放弃他呢,还是正因为他看到的明天太少,而应该优先地拥有明天?”

时常为自己平淡的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开始懈怠自己的人生;时常认为自己反正还有无数个明天不如今天就无所事事;甚至拥有了一切却依然不满足总说自己不快乐;从来不会感恩反而一味怨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想想那坚持活下去却无力再有所作为无力去完成已碎梦想的人,想想那无法平凡地过枯燥日子的人,想想那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人——是生活真的索然无味,还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品尝;是明天真的何其多,还是我们根本没想在生命中有所作为所以从不知每一个今天的短暂;是真的从来没有过一丝快乐,还是自己从没有意识到世上居然有许多一直在悲惨中度过的生命;是上天待我们太薄,还是我们自己从不知足要求得太多?与他们相比,我们是那么地幸福幸运,每一个人都得天独厚,每一个人都健康美满,难道我们还不能看清平淡生命的价值,难道我们还不能悟起每一个今天的珍贵,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虔诚地感恩,感谢主,让我们平凡地活着看得到明天并更努力地生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不负上帝给我们的恩赐?试想,如果今天,是我们成为了失去四肢的残疾人,我们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

当然,幸运如我们,生活也并非就一帆风顺,常常不免遇上挫折,磕磕碰碰。只是人生,本来就充满苦难,如果我们连承受苦难的坚强也没有,又如何承担得起整个沉重的人生?被荆棘牵绊过,方知时间的有限;失去过,才明对拥有的珍惜;也只有承受过苦难,方知平淡的可贵;舔尝过苦楚,才明快乐的含义。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不管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那些可怜的悲惨的人们;好好活着,认真活着,不管你是一个残缺的生命,还是健全的幸运儿,只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尽管它四处是磨难,沿途是困难,但它,却是一个苦难的天堂。如果你用心去走,在磨难中学会珍惜和尊重,在困难中学会努力和坚持,那么,这,就是一片乐土。

类别:教师佳作 作者(信息来源):龚益婧

第五篇:寻找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寻找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arry Stack Sullivan于1953年提出的,主要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识的人。重要的心理人格,更影响到一个人现在和将来的发展。他人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但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人格,更影响到一个人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他人的影响。那些在我们的心理以及性格形成过程中有着巨大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就成为影响我们的重要他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会受“四个重要他年时期的老师、少年时期的同伴以及成年时期的人”的深远影响,他们分别是幼年时期的父母、童年时期的老师、少年时期的同伴以及成年时期的恋人。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的一生,会因为这样的4个人而改变。“重要他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生存、健康、学习、事业、感情、价值观等方面或不同成长阶段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只是,我们该如何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对学生施加影响呢? 我记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由此可见,当我们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时,我们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全是积极正面的影响。一个不畏挫折、积极乐观的人,他的身边一定有着“重要他人”起到的激励与引导作用;而一个自卑自弃、消极悲观的人,他的身边也一定有着“重要他人”起到的打击与阻碍作用。

2009年7月,滨海小学举行了“寻找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的教师分享会,全校每位教职员工依次登台真心诉说着自己的人生际遇以及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对自己生命进程的影响。

老师们说,重要他人能影响学业的进步。

曾昭曙老师记得,自己刚上初中时,成绩不好,人也长得瘦小,在班上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但一次作文讲评时,语文旷老师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念,

还大赞特赞他在作文中使用的排比句,并在排比句下面画上了红红的波浪线,还说如果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用心地运用排比句 的话,作文一定会写得好。那是他上初中以来第一次被老师肯定,那个带红线的排比句犹如一道彩虹划过了他12岁那年的天空,从此晕染了他以后的人生。从那以后,他的作文和语文学习渐人佳境,其他学科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这一切都给他带来了自信,使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师范学院。

对曾昭曙老师而言,这位旷老师无疑就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他人生还不清晰时,这位重要他人帮助他发现、挖掘出自己生命里潜在的可能性,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为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重要他人还拥有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力量。

刘娜老师读小学二年级时,跃跃欲试地想成为运动员。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她兴高采烈地报了名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班里的选拔赛。在选拔赛中,正当她奋力奔跑时,有个同学大声地说:“刘娜,侯老师说你跑步的样子像是在扭大秧歌!”小刘娜的脸霎时变得通红,头越来越低,脚步也不由得慢了下来„„侯老师,这位小刘娜当时的班主任,这位重要他人的一句话让刘娜至今都不愿意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初中毕业后,应父母的要求,刘娜进人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但她的心里一直存有一个上大学的梦。教书法的孙老师知道后,不仅鼓励她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还设法帮她找来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三套教材,帮助她复习迎考,并微笑着对她说:“往前冲吧。有困难就来找老师。”孙老师,这位刘娜成长路上的另一个重要他人,激励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两个重要他人给刘娜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一个给予学生负面影响的重要他人,就像在学生心中钉上一个铁钉,即使拔下,那个钉子洞也不会消失;而一个能给予学生正面能量的重要他人,就像是寒夜里的烛光,温暖心灵,慰藉寂 寞,让人获得了生长的不竭力量。

更重要的是,重要他人还会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奠定他一生的基调。

石明光老师的家在江西鄱阳县的一个乡村。1998年夏天,他的家乡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那时的他在离家几十公里的镇中学读高中,放假回乡途中,因为路面全被水淹了,他不得不搭船回家。平时只需要两元钱的路程现在居然需要二十几元的渡船钱,但他身上却只有三元钱。他从上午等到下午,没有船愿意载他,眼看着天渐渐地黑起来,他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不相识的艄公大叔不仅免费搭他过河,还另赠给他五元钱,告诉他前面还有一个小渡口需要钱,希望他可以早点回到家,免得父母担心。当他真诚地感谢了大叔并表示希望知道大叔的姓名住址,回家拿到钱会立即归还时,艄公大叔却说不用了,只是希望他以后也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艄公大叔的朴实的话语让石老师看到了人性的友善和光辉,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十多年过去了,石老师一直记得艄公大叔的话,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回顾我们的生命历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印记的“重要他人”,是如何影响着、改变着我们的生命进程,其中一些“重要他人”又是如何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向善良、开朗、乐观、自信以及坚强。寻找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更是为了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正是因为这些“重要他人”的出现,才使我们有了不一样的生命历程,才使我们成其为现在的我们。那么作为学生童年阶段之重要他人——小学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对学生的成长施加积极的、正面的、重要的影响?这是每一个小学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邹昭文老师说,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心帮助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要向学生输出正能量,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李铭芳老师则认为,要成为一个给予学生正面影响的重要他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能给予学生充分理解和包容的人,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信赖,才能够健康成长;党丽君老师说,在学生遭遇挫折时,一定要对他们说: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坚持;王俊老师则认为,一个好老师就是能永远懂得学生、理解学生并创造机会给学生的人,这样师生才能共同成长,才能互相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为此,教师要关心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坚定学生的信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愿望„„

最后,老师们得出结论,要想成为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重要他人,关键就在于尊重学生心灵成长的规律,学会用我们的爱心、包容、鼓励和信赖,去影响学生的生命轨迹。只有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之后,才会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有着更加深厚、更为宽广的认识: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命的烙印。这些烙印,悄悄地隐藏在老师的一句话里、一个动作中,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它会跳出来,或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金色的风帆,或成为人生路上晦暗的荆棘。“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重要他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那么,亲爱的老师,你正在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哪种“重要他人”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寻找失去的生命动】相关文章:

眼眶中流动的生命作文04-15

寻找生命中的感动07-23

寻找生命尊严范文06-03

给生命寻找一个理由08-12

如果失去眼睛的感受08-23

如何挽回失去的爱情08-23

如何挽回失去的婚姻08-23

失去的一天教案04-27

上一篇:学做情绪的小主人下一篇:乡镇水利问题清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