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2024-04-25

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共8篇)

篇1: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曾经,在您的暖房里

自私地饱吸着您的血液

您望着天空数星星

看月亮圆了又缺

曾经,在您的掌心里

咿呀学语

上万次的被您扶起之后

女儿长高了

您却变矮了

日子在您的牵挂中疯长

牵挂把您的青丝

漂白成片片霜花

女儿欢乐满屋

您却拄着拐杖

看夕阳无声地坠入江河

女儿没有作出孝顺的诗篇

女儿没有弹响陪伴的琴弦

女儿没有唱出报恩的欢歌

篇2: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落叶又一次飘零,犹如几只断魂的蝴蝶诉说着秋天的凄凉与思念。在落叶中,仿佛能看见她慈爱的脸。

五岁那年,我做了阑尾炎手术,姥姥便专门挑一些粥啊、汤啊、水啊之类的给我做,怕我馋虫泛滥,她便细心的切许多细小的肉末洒在上面,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就是人间最美的`味道。

好不容易出了院,我便大吃大喝。什么“红烧肉”、“锅包肉”、“红烧狮子头”啊,只要报出菜名,她就立刻给我做,现在想来也会口水欲滴。

出院后不到一个月,妈妈要带我去北戴河旅游。可她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在屡次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她选择用生命挽留我——在我们出发前一天晚上,姥姥突发心梗离世了……

姥姥的去世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思念的泪水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我的双眼。

此后,每次提到她,我就“欲语泪先流了”。姥姥,你可知道,你走后,谁还会把扒好的瓜子瓤放到我的手里?谁还会把美味佳肴端到我的面前?谁还会把亲手缝制的棉鞋放到我的脚边?谁还会听我说说心里的话?

每每想起姥姥,我就痛不欲生,我恨我还没有为姥姥做些什么,她就已经离开了。妈妈对我说:如果你不珍惜眼前亲人带给你的幸福,在你想报答亲人时,亲人却已经离开了,那时你就会很遗憾,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断重复着妈妈的话,看着妈妈憔悴的面容,陷入了沉思。

篇3:子欲养而亲不待

从麦太离开的那刻起,眼泪就擦不完。从此那个傻傻的小麦兜就剩下孤单一人,没有家,也不再享受妈妈庇护,不断的后悔,想要回到曾经的时光,却无能为力。麦兜小时候就笨笨的,大了依然笨笨的,當他终于努力成了菁英份子,麦太却看不到了。但是麦太说,没关系,我不是不在,我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你心里。

电影前半部分欢脱,后半部分伤感,似乎长大就意味着所有的欢乐都会消失。麦兜曾带着小时候和麦太“假装去旅行”的记忆,徒步旅行追寻童年的梦想,但是麦兜说,他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欢乐。或许,他不是找不到,只是因为少了个人,所有的旅途便成了平淡而无味。就像小时候,那场旅行,那次搬家,还有永远也中不了的彩票,因为有麦太,小麦兜才能无忧无虑的成长着。

麦兜在他忧郁的成长期也曾想过,如果妈妈少爱我一点,或许妈妈就不用那么幸苦。但是麦太跟他讲,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指头。麦太的爱,如同她风风火火的性格,爱的煽情,爱的直白,爱到麦兜和麦太,还有荧幕外的我,都哭的稀里哗啦。

麦兜从青年又长成了大叔,没有了猪耳朵,也没有了眯眯眼,却多了沧桑的大胡子。在重新入学开启新的人生之后,麦兜才又换回了我们熟悉的大圆帽制服,用着麦太的方式砍价,随身带着麦太推崇的晾衣架和尼龙绳,看起来他不再孤单。

故事是伤感的,但又没那么悲伤,或许是因为麦兜已经走出过去,又或许是因为麦太乐观的生活态度,十项全能的麦太、教小麦兜生活的麦太、从不放弃的麦太、永远精力十足的麦太,有麦太的时候,从不会悲伤。

电影院里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小孩子,但抹眼泪的都是大人,小孩子们一脸莫名,在大人们沉浸在悲伤中的时候,小孩子们却开始厌烦剧情,所以,不用带小孩子去看这部电影了,电影中的隐喻太多、触动心灵的也太多,他们看不懂也感受不到,这是给所有漂泊在外,不在父母身边的成年人看的。愿父母安康。

影片信息

片名:麦兜我和我妈妈

导演:谢立文/李俊民

编剧:谢立文

主演:黄磊/吴君如/张正中/黄秋生/蔡明丽

类型:喜剧/动画/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2014-10-01(中国大陆/香港)

片长:81分钟

又名:麦兜·我和我妈妈 / 麦兜故事6 / McDull: Me & My Mum

篇4:子欲养而亲不待高三作文700字

都说血浓于水,亲情是这世间最为纯粹的情感。友情会因世俗名利而遭到背叛,爱情也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质,唯有亲情,像磐石般牢固。

曾看到一则报道说,你若四肢健全,双亲健在,无衣食暖饱之忧,那就是这世间少数的非常幸福的人。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缔造者,“手足”是与我们携手共度的生死伴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奉行百事孝为先的为人准则。不论是人,卧冰求鲤,还是动物,羔羊跪乳,侍奉孝敬父母应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如今,人们追求名利地位,对物质的贪婪让他们逐渐忘记孝道,将年事已高的双亲丢在家中独自外出,父母逢年过节等不到孩子的一句问候,一个小心翼翼的电话过去,得到的只是冰冷不耐烦的话语。

纵使腰缠万贯又如何?扪心自问快乐吗?丢了最纯真的快乐,在花花世界中寻得的不过是一时的畅快。而家中父母,守着大房小车又如何?只欲盼儿归。父母养育孩子,不过是想日后能一享天伦之乐,体会含饴弄孙的宽慰,并不是制造一台只会赚钱的机器。

多少人在父母已作古时才流下遗憾的泪水,多少人在孑然一身时才回味家的温暖,为何要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残缺?

权力地位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你位高权重时,门庭若市;你潦倒穷困时,门可罗雀。人情冷暖,只有家是永久的港湾。

回家吧,是电视中歌手的深情呼唤,更是家中亲人的企盼,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知后觉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已悄然离你而去。

篇5:子欲养而亲不待高三优秀作文

父亲患的是恶性肺癌,诊断结果出来,全家人都瞒着他,但他虚弱的身体、清醒的头脑告诉他时日不多了。他在病情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不听任何人的劝告,亲手拔掉输液针头,坚定地出院回到家。

回家,其实只离家一月的他像一个久别家乡的游子,欢快得像一个孩子,呼朋引伴来家相聚,一扫住在医院时的虚弱,奇迹一般竟然能自己行走了,说话也精神了许多,只是手里多了一根拐棍。

小时候,母亲和我们四个姊妹与父亲聚少离多,他常年在外工作,但每月回家一两次,回来就捡起家伙什帮家里做事,他的勤劳俭朴、善良热情总是感动着他身边的人,也为自己的儿女们树了一杆做人的标尺。

我儿时眼中的父亲是很威严的,记得父亲打过我两次:第一次是因为逃学,父亲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并且要我写“检查”,刚上一年级的我,不会写的.字就写拼音,父亲没学过拼音,就让我念,我带着哭腔,和着涕泪念“检查”,哥哥姐姐都躲一边偷偷地笑,父亲要我把“检查”贴在饭桌前的墙壁上,然后向全家宣布,任何人不得撕毁,然后拿来毛巾,帮我擦脸上的泪痕。第二次是因为与哥哥争东西吃而打架,还打了劝架的大姐,回家后听了妈妈的“汇报”,父亲就开始教训我和哥哥——先打,再跪直至认错……两次挨打,让我一直铭记,记住了做人的原则也记住了父亲的威严。父亲的慈爱又让我非常喜欢他,小时候的我,学习成绩很好,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总能得到父亲给我的奖励,或是一支笔,或是一个日记本,有时是两块钱,我总是视若宝贝,好好珍藏。一到假期,我总要到父亲的单位去住几天,父亲到哪儿我到哪儿,脚跟脚,手跟手,父亲同事们都说我是他的影子。父亲总是逢人就夸我:学习好,身体好,良心好,勤快、聪明……晚上和父亲睡一张床上,夏天他帮我用扇子赶蚊驱暑,冬天,他就把我冰凉的小脚夹在他的腋窝里,让我暖暖地入睡,父亲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我成年。我自己有了孩子后,晚上睡觉碰到孩子的脚,总会想到父亲温暖的腋窝,如今亦然。

初中毕业,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师范。我成了父亲眼中最出息的孩子,给了他最大的慰藉,他更疼爱我了。然而,也就在那一年,母亲病倒了,他先是请求调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小单位,好常常回家照顾妈妈,后来还是觉得不行,他就干脆把妈妈接到他的单位,精心照料,母亲身体并没有如全家所愿一天天好起来,两年后的暑假里,母亲躺在我的怀里,拉着父亲的手,带着无限的眷念撒手人寰。坚强的父亲带领两双儿女含泪安葬了母亲,带着母亲的嘱托,肩负起双亲的责任。从此,父亲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们儿女们儿时眼中的威严荡然无存,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比妈妈在世时更温暖的慈详。妈妈离世22年,父亲念叨妈妈22年,他用自己的艰辛付出,践行着对妈妈的诺言,他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儿女……

退休在家,父亲空闲时间多,他自己种菜、养鸡、养猪,积攒的鸡蛋总是送到我和哥哥姐姐家里来,帮姐姐家做事,带孙子、带外甥,还带重外甥。他退休前一直从事工程建设,内行工程管理,村里修公路,他负责工程质量监理,常年累月,早出晚归,寒暑无惧,最后,村里象征性地给了他800块钱的工资,他全部捐献给村里,分文不取。修学校、建桥、修路、水利工程,有利乡里的事,他都积极支持,出钱出力,乐此不疲。父亲一生乐善好施,无论亲疏,有求必应。病中,前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连我的同事和领导都亲临病榻前探望,临终,满屋亲邻或坐或站,唏嘘、挥泪,足见他生前为人行事之周全。

人说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我深深地体会到:父亲就是我为人、做事的楷模,他就像我心中的一盏灯,永远照亮我前行……

篇6:子欲养而亲不待高三优秀作文

读完《老海棠树》之后,奶奶在老海棠树下佝偻着背像是在寻找着什么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其实文章中的奶奶或许就是老海棠树?亦或那海棠树就是奶奶?我想是的吧,奶奶的确是如同那老海棠树一般,坚强而无奈,以一种苍老的姿态活着,敏感而脆弱,静观生命过去春夏秋冬,冷暖自知不言说。文中有一段话看得我喉咙哽咽:“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真的特别特别让人感觉心寒,看着那张薄薄的卷子上黑色的字,我都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那种难以诉说的复杂情感与情绪。那时奶奶该会是怎样的心境?就好像是你一直解不开的结,突然有一天解开了,你又觉得少了些什么。比起奶奶我更关注的是史铁生的反应,他竟然那样子回答!那样的不耐烦与若无其事。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平日里对我奶奶她老人家的态度,似乎与史铁生这样并无二致,心里第一次正视这件事情,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惭愧。

《秋天的怀念》里的哀愁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的题目其实就带着很浓郁的愁“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句话自古以来就是个真理,只是后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少人所知。文中史铁生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意义,史铁生的母亲诠释了这句话。我不知道史铁生写: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一段的时候有没有想哭的冲动?尤其是紧接着这段的那一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菊花依旧遍野烂漫的开,只是母亲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老海棠树或许仍能继续活个几年,只是奶奶去世了,那海棠树下的身影,再也看不见了。

篇7:子欲养而亲不待

张敏命好,不仅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一个聪明漂亮的儿子,一个对她体贴入微的老公,更有一个能干的婆婆,家里的事情几乎都不用她操心。白天婆婆帮她带儿子,晚上进了家门,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日子不是人人都能过得上的。张敏也觉得自己挺幸福的,唯一让她有些牵挂的就是妈妈,好在妈妈的身体一直都还不错。

张敏的爸爸以前曾有过一次婚姻,妈妈嫁给爸爸时,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张敏出生时,爸爸已经50多岁了。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尽管爸爸和妈妈都很疼爱她,但她从小就很乖巧懂事,并不恃宠而骄。

张敏的成长轨迹和大多数80后孩子都差不多,一个物质不太丰富的童年,一个简单、忙碌的学生时代。虽然父母都是工薪族,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富裕,但她从没有受过什么苦。高中毕业后,她考进了医学院,她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个医生。她在外地读了5年医科大学,毕业回到北京,竟然顺利地进了一家三甲医院。

但工作不久以后,张敏便遭受了她有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虽已年过七十,但平时看上去身体仍很强壮的父亲,突然就脑梗了。她本以为自己是个医生,虽然离大医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至少可以做好家人的医疗保障,却没想到……

“怎么才送来?晚了,实在是太晚了!”老主任说。她内疚得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父亲平时可是连感冒都很少得的呀!

因为不相信父亲已经没救了,张敏执意要给父亲做个脑部血管造影。当清楚地看到父亲脑部血管布满了血栓时,她绝望了,她知道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挽救父亲的生命了。而作为医生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死去却无能为力,更成了她心里水远的痛。

许多年以后,同学的父亲心梗生命危在旦夕向张敏求助时,她已见过太多的生死,她安慰同学说:“还好可以做支架,实在不行还可以进行心脏搭桥,都有的治,唉,我爸爸要是能活到今天该多好啊,他当年走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办法。”话语中,仍透露出对父亲突然离世的遗憾、不甘与无奈。

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张敏对妈妈的身体格外关注,年年都会带她去做一次体检,老人的身体也一直都很好。结婚后,张敏生活得很惬意,特别是老公对自己妈妈的那份孝心,更使她感到欣慰。按照她的计划,等妈妈的年纪再大点,他们手头也更宽裕一点,就给妈妈在附近买套房子,把妈妈接过来住,这样照顾起来就更方便了。

篇8: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题记

世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时,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穿件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觉得很窝心。缺钱的时候,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的话来训你,边教训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父母.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他们总是咳个不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握着你的手时那种粗糙的感觉;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眼里饱含着风霜雨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常常在想,是怎样的感情,才会使话语中的悲伤和痛楚在几千年后还能再次地撩人心弦。

我相信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都在小的时候立下誓言----在自己鸿途之时,一定会让操劳一生的父母住进繁华的房子,穿着以前连做梦都没梦到过的衣服,日日享受山珍海味。遗憾的是,父母总是衰老得那样快。他们大多等不到自己孩子功成名就的那天,做子女的愿望还未来得及实现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孩子,当你还小时,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你慢慢学会用汤匙用筷子,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教你穿衣服,梳头发,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想…..极可能连最后要说什么,也会一并忘记”每当我听到这一段录音时,我就会发现,父母真的是我们努力拼搏的最初动力能源。可是,偶然的一天,你会发现,他们很多力所能及的事,却做得十分困难。即使我们对父母的感恩还来得及,可是否想过父母等得及吗?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暂,有着沙尘一般地飘忽和微小,生命的无常总是让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正因为如此,我要对那些父母健在的人说:“趁青春还在,趁微风不噪,趁父母未老,多爱他们。也许明年,也许今后,他们是否还在你的身边,一切都只是未知。

渐渐地,你长大了,而父母却老了,父母那浓密的头发再也看不见了。那些还未说出口的感激的话语,爱的话语都将它们释放给父母的耳朵吧。

所以,多点时间陪陪父母吧,应为它们永远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它们可以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曾要你回报。对他们好一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后悔没有珍惜。

富有不及温暖,幸福不及父母。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其实是孝顺。

----后记

上一篇:年信息化工作计划下一篇:磨煤机内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