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巡防工作制度

2024-05-23

社区巡防工作制度(精选10篇)

篇1:社区巡防工作制度

伏牛北社区巡防队现有队员9名,巡防面积0.8平方公里,路线长度9公里,内有居民楼院10个,家属楼41幢,常住居民2512户,6852人,暂住770人,涉及18个公共单位,另有批发市场、长途汽车站、银行、加油站等12个重点部位,属典型的杂居院社区。主要特点是:人员素质成分杂、流动性大,重点场所多,治安管理难度大。近年来,社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杂居社区治安防范的有效途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伏牛北” 群防群治模式,成为中原区乃至全市杂居社区治安防范的一面旗帜。社区巡防队功不可没,自组建以来,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22人,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15起,救助困难群众180余人,调解民事纠纷86件,做好人好事420余件。社区也连续3年实现了“零发案”。主要做法是:

一、点线结合,发挥防范“先锋队”作用社区巡防队实行“捆绑式”巡逻。“捆绑式”巡逻是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充分挖掘社区人力资源,组织低保人员、干部、共产党员等,组成低保巡逻队、夕阳红巡逻队、共产党员义务巡逻队等和巡防队员交叉巡逻。巡防队员主要在线上防,重点加强道路及社区重点部位巡逻,其他四支队伍主要在点上防,重点加强楼院巡逻,蹲点守候,楼院看护等,五支队伍相互衔接,相互弥补,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构建了专群结合,点线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

二、利用小喇叭,发挥居民“贴心人”作用社区为巡防队购置了2个手提式小喇叭,录制了包括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群防群治等内容的宣传短语,在每天早、中、晚敏感时间段,及时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杜绝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小喇叭的功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听到后感到非常亲切,有一种亲人般的提醒,同时,也感到巡放队员就在身边,有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则是震慑犯罪,让犯罪分子听到后不敢动手,“伸手必被捉”。

三、普及防范知识,发挥法制“宣传员”作用伏牛北社区巡防队经常和社区民警沟通,了解治安形势,共同分析可防性案件的发案规律,自己动手,编制有关防范和法制资料,利用黑板报、警情播报、宣传栏、宣传单、市民学校等有效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今年以来,盗窃电动自行车和入室盗窃发案较多,为使居民了解有关情况和做好防范,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到派出所和网上查资料,找数据,写案例,共出黑板报14块,警情播报30个,宣传栏10个,印制宣传单1000余份,在市民学校讲解6次,直接教育群众4000人。居民连声说:“这样形式的防范教育越多越好。”

四、加大巡逻密度,发挥群众“守护神”作用伏牛北社区巡防队结合辖区实际,突出专项行动,根据案件多发的时间和地点,合理分配“班次”,采取不同方式,以抓现行为侧重点,实行高密度巡逻。如:社区楼院北临郑上路,有公交终点站、长途西站、银行等单位,巡防队员在早、中、晚上下班人流高峰,采取对向巡逻,连续巡逻,维护行人及金融单位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年6月,在夏季“两严一创”行动中,夜班队员徐金岭、杨磊磊、汪豫平巡逻至郑上路丽园附近,发现有几个黑影晃动,他们疾步上前,进行盘问,这些人拔腿就跑,队员们迅速追赶,一人抓住一个,并扭送到派出所。据调查,他们是系列盗窃团伙。

篇2:社区巡防工作制度

1、巡防队员巡逻执勤时,每班不少于二人,必须身着社区巡防队员统一制式服装,佩戴统一的巡防执勤标志。

2、巡防队员以徒步巡逻为主,按照社区规定的时间、路线巡逻,不得减少巡逻时间和巡逻路线。

3、巡防队员要在巡逻中了解掌握社区人口的基本情况,收集各种影响社区治安秩序的信息和动态。

4、巡防队员在巡逻时对重点区域要重点巡查,到达社区巡防重点区域时,对周围情况应仔细巡视并作详细记录。

5、巡防中发现可疑人员、遇到突发事件(事故),责任区民警在岗时,巡防队员应积极配合警盘查和扭送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责任区民警不在岗时,巡防队员应及时报告社区民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留置可疑人员直至民警赶到现场,也可直接报110。

6、巡防队员在制止现行犯罪活动时,有权扭送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

7、巡防队员对当班巡逻情况应做好记录,向下班巡防队员进行交接。

篇3: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关键词:社区矫正;宜昌市;提出建议

社区矫正制度并非我国的首创,它是一个“舶来品”,它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目的是以非监禁的方式实行对罪犯人格的改造,其体现了对罪犯的人道化和社会化的矫正精神,社区矫正比监狱矫正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因此已成为了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刑方式,也是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离形成完善的制度还有很大距离,再加上我国国情复杂、群众对社区矫正制度不了解等因素,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发展迅速,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自2003年“两院两部”颁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湖北省作为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地区开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宜昌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始于2005年1月31日,于伍家岗、西陵区等地率先试点,宜昌市是全省首批7个社区矫正试点之一,自试点以来,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截至2013年8月底,全市社区矫正重新犯罪率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一)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健全

宜昌市严格按照2012年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市司法局负责指导全市的司法行政工作,成立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专项指导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各区司法局负责本辖区的司法行政事务,自2013年4月10日宜都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成立以来,各县区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逐步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本辖区的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直接由当地司法所负责。另一方面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宜昌市司法局于2012年底制定了《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操作规范》,比较全方位有重点地指导了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目前司法局正在大力推行“E”通信息平台的发展,通过发放定位手机获取服刑人员GPS位置的形式大大加强了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管理,通过“E”通平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具体位置,检查矫正人员是否有越境脱管的现象,并且可以对社区矫正人员通过短信电话高效率地下派工作和任务。

(二)宜昌市社区矫正对象的规模比较大。

截至2014年2月,宜昌市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累计一共8346人,解除服刑人员一共5670人,现有的服刑人员一共2676人。在现有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中,主要以男性为主并集中在18-45岁,其中汉族、农村户口、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例偏高。在性别层面上,男性有2404人,女性有272人,男性在社区矫正对象比例上达到89.8%;在年龄层面上(如图1所示),未成年人数为71人,十八到四十五周岁的有1811人,四十六到六十周岁的有693人,六十周岁以上的有101人,十八到四十五周岁的人占的比例为67.7%,未成年人占的比例为3%,未成年人的比例相对较少;在户籍层面上,城镇户口的矫正对象有747人,农村户口的矫正对象有1929人,农村户口的矫正对象占总矫正对象的72%,几乎是城镇户口比例的两倍。

二、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自试点以来,虽然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比较良好的成绩,但由于国内关于社区矫正的立法还不是很完善,宜昌市在社区矫正工作各方面上都需要自己来摸索和探究,再加上宜昌是一个二线城市,经济发展不充分,地区的发展差别较大,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依然不少。针对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宜昌市在社区矫正工作发展中的不足。

(一)社区矫正工作缺乏相关经费支持。

宜昌市在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保障制度建设上还是走在全省各地的前列的,截至2013年底,全市13个县(市、区)已有12个县(市、区)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共计74万余元。但是在经费的问题上还是存在两点不足:第一,经费的数量太少,部分地区的社区矫正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许多基层社区矫正机构经费明显缺乏,经费的缺少也导致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偏低,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经费的分配不合理,区域的经费额差别较大,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县区经费较充裕,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费则相对缺乏,社区矫正经费的分配和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二)社区工作人员短缺且素质参差不齐。

新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制度的工作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的新兴行刑制度,因其工作的性质而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有着广泛的教育学、心理、法学等专业背景。宜昌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发展较快,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短缺严重,据了解,目前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有200多人,这与全市一共2600多名的现有社区矫正人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这200多名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包括众多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人员,这说明实际上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面临着较大的人手压力。另一方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跟不上,现在工作在一线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都只经过简单的培训,没有进行过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不足。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行刑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监狱矫正,它是直接把对犯人的矫正搬进了居民的社区,所以如果不做好社区矫正制度的宣传工作,将可能引起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误会。所以社区矫正的宣传普法工作相当重要。宜昌市从社区矫正试点以来已经有八个年头,但社区矫正对广大的群众来说依然是一个陌生词,几乎接近80%的人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社区矫正,而同样也高达83%的人表示社区服刑人员会影响社区的安全,这些数据都很明显表明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充分或者宣传效果不好。

nlc202309011433

三 、对完善宜昌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社区矫正经费投入和创新经费保障制度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经费投入与需求的矛盾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所以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经费的投入和创新发展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有的社区矫正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的预算,而问题就恰恰出现在这里,因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就注定了各地社区矫正经费水平的不一样,而且我国社区矫正还明显地存在着不发达地区的社区矫正对象占的比例较多的现象,所以针对这点,我国就有学者提出了实行“省级财政经费为主,县级财政经费为辅”的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制度,也就是说在社区矫正经费的组成中,主要的经费由省级财政部门提供,次要的经费由当地县级的财政部门提供。

(二)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增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

社区矫正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这就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社区矫正队伍的建设主要存在数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社区矫正工作尚未形成良好完善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对此,笔者以宜昌为例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统一社会工作者的招聘标准,提高工作者的待遇和工资水平,提高工作者的地位。第二,加强对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工作者参加心理咨询师等证件的培训和考试,加强与当地高校的联系,促进工作者的再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社区矫正机构应增加对参加培训人员的补贴;第三是鼓励社会人士的参与,增加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数量。

(三)大力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

一个新的制度的实行必须要有群众基础,如果一个新的制度没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就好像一棵新生的树没有扎根的土壤一样。在中国,社区矫正制度似乎还不为群众所了解,甚至还有所误解,这固然与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实行时间较短有关,但更多的是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做得不足。针对这点,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需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和有针对性。多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社区矫正的宣传,除了一般的常规宣传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群众普法活动,请律师或大学教师为社区群众做普法的专题讲座,还可以以传单、法制小册子的形式挨家挨户地派发宣传。

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由于实行时间较短,且本身的国情复杂,故在实践中问题层出不穷,除上述的经费、队伍建设、宣传等现时比较突出的问题外,社区矫正还存在着立法不够健全、矫正对象评估机制不完善、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重视不够等众多问题。笔者认为,现时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建设,应该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大力并坚持推进现在的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掘未发现的问题,努力探讨和完善各项制度,笔者也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努力建设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拥有自己的成熟的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

参考文献:

[1] 康均心,郑青.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建设.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06

[2] 种若静. 美国社区矫正制度. 北京: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2007.11

[3] 高雪雷,邹瑛. 和谐社会下社区矫正之探究. 黑龙江政法管理学院学报. 2012

[4] 肖遥.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部普法网.2013.03

[5] 崔会如. 我国社区矫正立法述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报. 2013.03

[6] 王慧慧. 对社区矫正理论基础的比较研究. 2013.

作者简介:林晓军(1992-),男,广东阳江人,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学生。

李琼俐(1994-),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学生。

篇4:社区巡防工作制度

XX地处市中心地段,社区主要特点是:破产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外来人口多,人、财、物流动性大,治安十分复杂。社区巡防队作为一支专职治安防范力量,在打击、震慑、预防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社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杂居社区治安防范的有效途径,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把巡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健全组织,规范管理,落实保障,有效使用等措施,打造出了一支“素质高、形象好、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治安防范生力军。主要做法是:

一、点线结合,发挥防范“先锋队”作用

社区巡防队实行“捆绑式”巡逻。“捆绑式”巡逻是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充分挖掘社区人力资源,组织低保人员、干部、共产党员等,组成低保巡逻队、夕阳红巡逻队、共产党员义务巡逻队等和巡防队员交叉巡逻。巡防队员主要在线上防,重点加强道路及社区重点部位巡逻,其他四支队伍主要在点上防,重点加强楼院巡逻,蹲点守候,楼院看护等,五支队伍相互衔接,相互弥补,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构建了专群结合,点线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

二、利用小喇叭,发挥居民“贴心人”作用

社区为巡防队购置了2个手提式小喇叭,录制了包括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群防群治等内容的宣传短语,在每天早、中、晚敏感时间段,及时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杜绝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小喇叭的功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听到后感到非常亲切,有一种亲人般的提醒,同时,也感到巡放队员就在身边,有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则是震慑犯罪,让犯罪分子听到后不敢动手,“伸手必被捉”。

三、普及防范知识,发挥法制“宣传员”作用

社区巡防队经常和社区民警沟通,了解治安形势,共同分析可防性案件的发案规律,自己动手,编制有关防范和法制资料,利用黑板报、警情播报、宣传栏、宣传单、市民学校等有效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今年以来,盗窃电动自行车和入室盗窃发案较多,为使居民了解有关情况和做好防范,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到派出所和网上查资料,找数据,写案例,共出黑板报14块,警情播报30个,宣传栏10个,印制宣传单1000余份,在市民学校讲解6次,直接教育群众4000人。居民连声说:“这样形式的防范教育越多越好。”

四、加大巡逻密度,发挥群众“守护神”作用

篇5:社区巡防分队汇报材料

队员立足社区实际,切实搞好巡逻防范,三年多的时间内,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7人,协助公安机关破案13起,揪出9个盗窃团伙,预防可防性案件157起,各种案件发生率平均下绛31;同时,全体巡防队员心系群众、服务居民,共为辖区居民做好人好事367件,调解纠纷181起。其事迹先后多次在各级媒体报道。2003一名巡防队员荣获郑州市优秀巡防队员称号;2004二名巡防队员荣获郑州市“两严一创”先进巡防队员称号,社区巡防分队被郑州市综治委评为郑州市“十佳社区巡防队”,街道巡防中队因此被郑州市政法委评为“两严一创”活动先进单位。

一、与社区民警结合,开展专项防范打击。三年多来,在街道巡防办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在全力结合社区民警搞好日常巡逻防范的基础上,遵照街道综治委的具体指示,全面整合资源,大胆调整巡逻路线,在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采取加大巡逻密度、蹲点守候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巡逻,深入辖区,24小时不间断巡逻,重点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了“飓风”、“狂飙”、“两严一创”、打击“两抢一盗”等大型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犯罪行为,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03年2月18日,多次接到居民反映后蹲点守候了几天的巡防队员沈东生、何明涛、齐涛终于发现了一直在社区市场内的掂包贼,当其又一次抢得一位妇女的钱包仓皇逃走时,早已埋伏在此的便衣民警和巡防队员果断出击,迅速将其擒获。2004年12月27日22时15分,队员燕青海、周黎明、李鹏、赵留涛巡逻至辖区朱屯市场时,见一名男子骑一辆自行车,手里又推着一辆自行车,形迹可疑,遂上前盘问。该男子神色慌张,一会说车是他买的,一会又说车是自己的,前言不答后语。四名队员果断将该男子扭送到桐柏路派出所。

二、与内保单位相结合,为辖区企业保驾护航。三年多来,按照街道巡防办提出的“两个负责、三个服务”即对区巡防办负责、对街道党工委负责,为社区服务、为辖区单位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要求,我们积极与辖区内保单位结合,及时、准确掌握它们的治安情况,调整巡防力量,加大在企业周边的巡逻力度,进一步净化企业周边环境,为辖区企业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得到了辖区单位的充分认可。2005年春节过后,辖区单位火电二公司保卫处反映其院内建筑工地上经常丢失建筑材料。因其保安人数有限,请求巡防分队给予支援。经过研究,在得到街道巡办同意并报区巡防办批准后,我们采用“模糊巡逻法”,即不再按正常路线巡逻,打破巡逻规律,以混淆盗贼视听,暗中将巡防力量重点放在建筑工地周围。2005年3月5日零晨2点,正在西十里铺南路一偏僻处蹲点守候的队员沈东升突然看见一名男子扛着几根长长的东西鬼鬼祟祟朝朱屯农贸市场走来。他随即通知正在化妆巡逻的队员燕青海、赵保侠、齐涛一块包抄过去。该男子发现后,放下肩上的东西拔腿就跑,四名队员和闻讯赶来的单位保安一起迅速将其控制,扭送到桐柏路派出所。

三、与社区居民结合,构筑全方位治安防范网络。随着可防性案件的减少,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巡防队的信任感大大增强。在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积极引导下,辖区内也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巡防队员为主体、以内保人员为骨干、以义务巡逻队员为基础、以单元治安信息员为补充的上下各负其责、左右齐抓共管的治安防范网络。广大居民群众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治安信息,我们巡逻工作也由点到面,在辖区织就了一张全方位、立体式的治安防范网络。2003年7月27日22时45分,巡防队员何明涛、沈东升、齐涛巡逻到西站路纺织大世界门口时,发现一个黑影在IC卡电话亭旁不停晃动,时而站立,时而下蹲,形迹非常可疑,“不像是打电话的”!说完这句话后三名队员迅速包抄过去,见此人正在用手里的工具拆卸IC卡电话机,三人立即将其制服。后在其所骑的人力三轮车内又发现二部IC卡电话机,遂将人和赃物移交于桐柏路派出所。经民警审讯得知,此人已经在全市连续作案17起,盗窃20多部IC卡电话机,是市局重点侦破的案件。与此同时,巡防队员在搞好巡逻防范的同时,视群众为亲人,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办居民所需,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贴心人。2003年6月14日18时30分,巡防队员袁吉伟、齐涛、李鹏巡逻时遇到一名老汉突然晕倒在地,二人及时把老人送回家中,拨打“120”,及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桐柏路街道西十里铺南社区巡防分队在各级巡防办及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加压负重、奋力拼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辖区居

篇6:社区巡防队春季大练兵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精心准备,扎扎实实开展大练兵活动。为了能使大练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区巡防办迅速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确保了活动有序进行,并及时召开中队长会议,从组织领导、目标任务、方法部署、工作要求等几个方面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还结合我区巡防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军事训练计划,聘请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武警官兵担任训练教官,统一有区武装部组织实施,迅速掀起大练兵活动的高潮。

二、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确保大练兵活动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结合”。

1、把春季大练兵活动和平时的执勤、巡逻相结合。区巡防办结合队员的实际将队员合理的分组、分批进行训练,上午班的下午训练,上午班的下午训练。夜班的白天训练,把训练时间与巡逻时间合理安排。不因为训练而耽搁巡逻,也不因为巡逻而影响训练,把训练与巡逻合理结合使之相互促进、互相提高。并选择与队员实际紧密相关的训练科目对队员进行训练,使训练内容与队员们的实际有机结合,使之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发挥训练的实效。

2、把大练兵活动和队员的思想教育,作风纪律相结合。以练兵为载体,利用军事训练的纪律作风对队员进行熏陶引导,使其不断的端正思想,培养优良的作风观念和严格的纪律观念。把思想教育、作风纪律和训练融为一体,达到双赢得目的。

3、把大练兵和提升巡防队伍的整体素质相结合。通过训练来“内强巡防素质。外树巡防形象”,全面提升全队的身体、业务等方面素质,进而带动全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严、细、实”为先,狠抓训练目标的落实。在训练中我们始终把严、细、实放在首位,从训练科目的选定到训练内容的落实及考核评比层层把关,训练中敷衍、马虎、旷工、迟到、早退的队员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训练的科目要求有武警教官层层严格把关,这个科目不合格的不许转入下一科目的训练,务使每位队员都能训练合格、得到实效。把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建立了评优评先机制,激发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在训练中我们积极开展“三比三看”的评比竞赛活动:比队伍的作风纪律,看哪个巡防队在训练中的作风纪律好;比队伍的训练效果,看哪个巡防队训练的效果佳;比队伍的整体素质。看哪个巡防队在训练中整体凝聚力强、队伍的整体荣誉感强。激发了队员的训练的主动性,大多数队员都能积极主动、认真的接受训练。使训练目标落到了实处。在训练结束前,我们组织了考核评比,从训练的纪律、训练的内容落实等方面评出了三个优秀中队,三个优秀中队队长、二十名优秀队员,进行表彰奖励。

三、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这将近一月的军事训练,夯实了我区巡防队员的思想政治基础,练好了队员的业务基本功,树立了巡防队员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激发了巡防队员的巡逻防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社区巡防队呈现出风气好,巡防队员干劲足,违规违纪情况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局面,社区巡防队伍素质得到整体、全面提升。

1、政治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训练使全体巡防队员树立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增强了“为民巡防、保一方平安”的意识,使其能够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2、全区巡防队员实战技能,巡逻防范能力,打击、防范犯罪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大练兵,切实提高了巡防队员的体能、技能和智能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巡防队员识别违法犯罪嫌疑人能力,处置抢劫、盗窃、打架斗殴等案事件的能力,为创建平安乡(镇)街道“零发案”社区奠定了基础。

3、责任感和事业心、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改变了个别巡防队员不思进取、混天度日的消极思想,使全体巡防队员树立了安心巡防、热爱巡防、扎根巡防、奉献巡防的意识,激发了巡防队员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通过学习和训练,增强了巡防队员的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巡防队员养成了尊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篇7:社区巡防工作制度

[关键词]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完善途径

2012年3月1日实施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要求,贯彻《刑法修正案(八)》,在总结各地社区矫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而制定的规范统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一、《实施办法》解决了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化的若干问题

(一)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

《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中原来由公安机关执行管制刑、考察缓刑犯、监督假释犯的规定全部删除,而统一规定“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但《刑法修正案(八)》只是废除了由公安机关担任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规定,而并没有指明由谁接替公安机关担任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而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提出了“社区矫正机构”为执法主体,但并没有提出社区矫正机构具体包括哪些机构。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司法行政机关已经真正成为社区矫正的牵头机关。

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充足的物质、人员保障为基础。因此,《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做出了规定。规定中提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即我国社区矫正人员包括三股力量,分别是司法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8年的实践表明,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涉及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部门,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等部门也承担一定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基层社区的组织在社区矫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确定了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在社区矫正试点、试行阶段,其适用对象为“五种罪犯”,即被判处管制者、被剥夺政治权利者、被宣告缓刑者、获准假释者以及暂予监外执行者。2011年2月25日正式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就出现了关于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不再规定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管,而是规定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也出现了关于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在《刑法修正案(八)》施行及2012年《刑事訴讼法》修订后,对于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犯罪人是否适用社区矫正并没有做出规定。对此,《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3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是合理的,因为我国《刑法》并没有要限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外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也不是法定的社区矫正对象,在其自愿的情况下参加部分社区矫正活动也是可行的。

(三)确立了判决前的人格调查制度

所谓人格调查制度,是指在法院判刑前,由专门机构对犯罪人的犯罪背景、一贯表现等进行专门调查,并对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进行系统的评估,然后将调查与评估报告提交法院,为法庭定罪量刑和判后矫正、帮教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一种制度。

《实施办法》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社区矫正的本质就是要求刑罚社会化,所以在宣布缓刑、裁定假释的时候,要考虑对其宣告缓刑或裁定假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因为这些被判处刑罚的人回到社区以后,除了他自己能够不再去危害社会,还要顾及到社会接不接受、社区容不容纳的问题,他会不会给社区的稳定造成影响,这都需要做出评估。

(四)对社会适应性帮扶作出了规定

社区矫正的意义就是让矫正对象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重新走向社会,所以就需要矫正工作方式和矫正对象的管理方式不断人性化的创新。矫正工作的形式不外乎有三种:第一,对矫正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第二,组织公益劳动,培养劳动情操;第三,加强职业培训,提供就业指导。从目前的试点工作情况来,仅仅依靠说服教育、公益劳动显然不够让矫正对象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就谈不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了。

《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还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实际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等,促使其顺利地融入社会。

从目前社区矫正实践看,社会适应性帮扶主要包括落实承包田、落实社会保障、建立过渡性帮扶基地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帮助调解家庭矛盾,协调邻里关系、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帮助就学等。

二、《实施办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主管机关的地位事实上已经形成,但《实施办法》的效力层级较低,不符合《立法法》第8条关于涉及到“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的明确规定。所以仍有必要通过立法予以明确,以便各部门之间进一步明确职责权限、实现执法统一、保障执法公正。

而且《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这就说明司法行政机关只有管理权,并没有对其赋予处罚权。

(二)判决前的人格调查程序存在问题

人格调查,即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调查,是法官决定对犯罪人适用社区矫正的依据。如前文所述,《实施办法》中的规定意味着人民法院既可以自行调查,也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审前调查。笔者认为,考虑到社区矫正适用与执行的衔接以及人民法院的案件负担情况,审前调查评估的主体应当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人民法院可以派员参与调查,仅在确有必要时才可自行调查。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式和手段较为单一

《实施办法》中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社区服务本质是通过服务,让矫正对象增强劳动意识,服务社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是社会中的一员。但从目前试行结果来看,社区服务仅仅流于形式,好多矫正对象总是以事假病假来规避劳动,拒绝劳动。有些矫正对象在劳动中也并不积极,经常敷衍了事,加之,服务的地点有时也难以确定,好多社区和单位一听是服刑犯的到来,纷纷表示予以拒绝。我国目前的《刑法》也没有社区服务刑的规定,这使社区服务的展开变得困难重重。

(四)社区矫正撤销制度不完善

《实施办法》第25条规定: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实施办法》已将矫正对象处遇方式的建议权由公安机关向法院提出转变成司法行政机关向法院提出。但第27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这一条款的规定出现了执行难的问题。

三、我国实施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对策

(一)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主体法律地位

《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由公安机关担任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规定,所以,应该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接替公安机关担任社区矫正机构,使其获得进行社区矫正的合法身份。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虽然规定了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来执行,但笔者明显认为此规定过于笼统。社区矫正机构具体指我国哪些机关,在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在司法实践中,还是难予操作的。因此,笔者建议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主体地位,社区矫正应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执行。

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在我国司法部设置刑罚执行总局,下设监狱管理局和社区矫正执行局。前者负责监禁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后者在省、市、县设立相应机构负责非监禁刑的执行。这样设置既做到了非监禁性和监禁刑内在统一联系,又符合刑罚统一性的要求。

(二)完善判决前人格调查制度

判决前人格调查制度至少有三个问题应在法律中规定,即人格调查的主体、人格调查的程序、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督。

首先,人格调查的工作应由基层司法所来承担,因为他承担着对矫正对象的改造、帮教工作。被调查对象如果被判处社区刑罚,先前的调查工作则为随后矫正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便于矫正机构有的放矢地提出矫正方案。其次,人格调查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犯罪与违法行为的调查,主要是调查犯罪人以前是否存在犯罪与违法经历。二是对于犯罪人的社会调查,主要是犯罪人的社会关系及其周围的社会环境。调查时应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时可以进行录音录像。最后对人格调查的监督,主要靠接下来的社区矫正听证程序来实现,即调查报告要經过相关人员,包括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社区群众、被害人、被告人的监护人和被告人本人的质证、举证与辩论。

(三)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式和手段

在《实施办法》未实施之前,公益劳动却是社区矫正的一项基本矫正措施。司法部要求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按照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社区服刑人员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必要的公益劳动。而《实施办法》中也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服务”这个概念。社区服务刑没有把罪犯与社区隔离,而是把罪犯置于社区内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矫治,极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尚未有独立的社区服务刑,所以在我国当前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并没有对社区服务有具体的方案。

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将社区服务设为一个附加刑,因为这样适用起来就非常灵活,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四)完善社区矫正人员的结构

笔者认为社区矫正工作是国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有效缓解社会冲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应当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为更好地体现刑罚执行性质,应逐步建立一支专门化的非监禁刑罚执行队伍,即社区矫正司法警察队伍,从而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司法所应配备社区矫正司法警察队伍,其素质应具有高于公安警察和司法警察的文化素质,任职条件和考评体系可以参照公安警察进行。

[参考文献]

[1]金勇.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解读.中国检察官,2012,(2).

[2]田兴洪,吴占英.从〈刑法修正案(八)〉看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化及完善路径.甘肃社会科学,2011,(3).

[3]阿墨.真正的回归是融入社会.民主与法制,2011,(10).

篇8:社区巡防工作制度

为提高望峰岗镇治安防控效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社区巡防人员管理,激发巡防队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达到基础扎实、打击有力,为现实斗争服务的目的,特制订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成立望峰岗镇村社区义务巡防中队考核领导小组,望峰岗镇副镇**成担任组长,望峰岗派出所所长高国民、望峰岗司法所所长任副组长,在望峰岗镇综治办设考核办公室,各社区书记任考核办成员,全权负责的考核奖惩。

二、考核方法

1、本考核实行两级考核,综治办、派出所考核到各社区巡防队;

2、考核实行按月检查、按季考核、分类排名、经济挂钩及联系年终评比的方法。

3、本办法共设基本分200分,其中业务工作职责100分,队伍管理100分。

4、在望峰岗镇社区巡防经费中,按每季提取1000元,合计全年4000元×队员数的标准,作为考核基金。季度考核为A级的,授予流动红旗,考核奖为1500元;B级的考核奖为1000元;C级的考核奖为500元。

四、考核内容

(一)工作职责(100分)

1、流动人口登记、人户一致率达80%(含)以上,得基本分70分,每升(降)1个百分点加(扣)2分,低于70%的得30分,低于65%的不得分。

2、租赁房屋登记备案率达100%,符合租房档案规范,得30分,备案率低于100%的不得分;档案不规范的,每户扣2分;房间未喷号码的每间扣1分。

3、流动人员是否党员,使用的电话号码、机动车辆、助动车按规定登记,发现一人未按规定登记的扣1分。电话申报率达到75%,每降1个百分点扣2分。

4、作好育龄妇女(18周岁至49周岁)的尿检及婚育内容登记(二证合一),尿检率和登记率达95%,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5、按规定作好巡防工作台帐,未按规定作好的,发现一次扣5分,被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加倍扣分。

6、未开展巡逻防控工作的,发现一次扣5分。配合镇村中心工作不到位的发现一次扣5分。

(二)、队伍建设(100分)

1、社区巡防工作人员,必须符合《望峰岗镇社区巡防中队管理办法》要求,经公安派出所政审合格才能录用,未经政审的,发现一人扣20分。录用政审不合格人员的,应立即清退,未清退的发现一次扣50分,并停发该队员相应的镇级拨款。

2、社区须按镇政府要求配备专职巡防人员,未按标准配备的,每缺一名扣20分,挪作他用的,每人次扣20分。

3、巡防队员上班期间办私事或擅离工作岗位的,发现一次扣5分。

4、不服从镇综治办或社区统一调度的,工作推诿的扣20分。

5、有刑讯逼供行为,发现一次酌情扣10-30分;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现一次酌情扣520分,被作行政罚款以上处罚的酌情扣2050分。

6、各村社区未对巡防队员进行考核的,发现一次扣10分。

(三)、附加分

1、巡防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抓获违法嫌疑人,嫌疑人被行政拘留的一名加5分,被移诉、劳教的一名加10分,抓获逃犯的一名加15分(系流动人口比中抓获的加5分),以上有交叉的按最高分计算。抓获其它未作处理的违法人员,视情适当加分。

2、巡防工作人员提供情报信息,被分局、市局、省厅录用的,按录用等级的不同,分别加1、5、10分。

3、因巡防工作突出,受到市、区、镇表扬、表彰的,每次分别加5、10、20分。

五、考核说明

1、考核奖经费由镇财政按实结算,考核成绩经公示后每季向全镇通报。

2、流动人口考核分,按《望峰岗镇流动人口考核细则》考核结果计算。

篇9:治安巡防队工作制度

为加强我镇治安巡防,提高集镇防范能力,结合下街集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对重点部位,揭发案区域进行有效巡逻守护,集镇范围内可防案件得到控制,群众有安全感、反映好。

二、在巡逻中发现可疑人,疑事,疑物,对脏款、脏物和拾到的物品要及时登记,不得包庇或为违法犯罪人通风报信。

三、巡逻队员服从队长的统一安排,认证参加集镇巡逻防范工作。

四、认真参加村委会和巡防队组织的学习和召开的会议,不得无故缺席。

五、严禁在工作时间打牌、喝(酗)酒、睡觉。严禁在任何时间影响__形象,严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六、立足集镇、热情为群众服务,坚持夜间喊话制度,并作好记录。

七、协助派出所维护杨和镇治安和公共安全。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防止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

八、协助派出所在我镇实施全天候的巡逻守护、堵截盘查,风险和扭送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

九、协助派出所对本镇的治安复杂部位、场所、各种行业进行整治,规范我镇秩序。

十、协助派出所接收本镇群众报警和求助,参加抢险救灾,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十一、调解治安和民事纠纷,排查本镇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

十二、积极参与杨和镇范围内开展的其它公益性活动。

治安巡防队员工作制度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服从安排,确保平安。

二、按时上班,严禁迟到早退,遵守工作纪律,上班时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三、上班时应着装整齐,佩戴执勤袖章,不得敞胸露怀,制服与其它服装不得混穿。

四、熟悉本镇范围和地形,以确保发生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

五、严格请假制度,履行上交下接手续。

六、执勤巡逻到位,严禁走过场,敷衍了事,判断准确,主动行事,遇重大事件立即报告。

七、语言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不激化矛盾,耐心解释,积极疏导,禁止态度粗暴,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人身权利。

八、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文明执勤。

九、自觉学习,掌握应有的技能和业务水平,能应付突发事件,消除事故苗头。

十、正确使用警务装备,不得用于开玩笑,不得将装备带回家,下班时要完好无损的归还办公室。

十一、留意陌生人和陌生车辆进入集镇范围(特别是深夜)。

篇10:安全巡防巡查制度

一 建立节假日值班制度;

二 行政保卫处组织思想觉悟高,警惕性强,身体素质好的相关值班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

三 节假日值班每昼夜要对重要区域进行两次巡防巡查,每晚安全巡防存查时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至少巡查一次;

四 每日巡防巡查时需检查综合楼各房间门窗是、否关闭,有无加班人员,有无可疑人员;重点部门、部位的门窗是、否关闭,是、否完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行政保卫处,带班干部必要时报告公司领导并拨打报警电话“110”,并记录日志;

五 检查用火、用电有无违章使用情况,发现停水,漏水,停电时及时报告行政保卫处相关领导; 六 防火、防汛等其它安全情况;

上一篇:杜邦分析法现金流量下一篇:建设项目设计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