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20战略

2024-05-08

健康中国2020战略(通用6篇)

篇1:健康中国2020战略

“健康中国2020”战略

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卫生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正式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并就此进行了部署。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符合国际卫生发展的潮流和规律。

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卫生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这一战略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使中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15年,使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指标,重大传染病和重大慢性疾病控制指标,卫生服务可及性指标和生物药械产业发展水平,卫生服务规模和卫生投入指标等,以实现卫生制度建设与健康促进目标的有机统一。

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需制定并实施一批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大流感防治行动计划;2.肝病防治行动计划;3.改善孕产妇和婴儿保健的“母婴安全”计划;4.控制烟草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控行动计划;5.以行为教育和心理关怀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动计划;6.以科学健身运动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动计划;7.老年人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老龄人口生活质量;

8.“地方病防治”和“职工健康”行动计划,改善卫生环境,减少职业危害;9.“传统医药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10.食品、饮用水安全促进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加强风险性评估、营养科学评价和监测网络建设。

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实施十大行动计划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战略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

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指标,以及重大传染病和各种慢性疾病的控制指标,以及卫生服务规模和卫生投入指标等等,以实现卫生制度建设与健康促进目标的有机统一。

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危害控制等因素,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

1、实行“大流感控制计划”,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

行;

2、实行肝病防治行动计划,对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并逐步扩大到缺乏免疫力的成年人;

3、实行改善孕产妇和婴儿保健的“母婴安全”计划,大幅度降低母、婴死亡率;

4、实行控制烟草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控行动计划,降低发病率;

5、实行以行为教育和心理关怀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动计划;

6、实行以科学健身运动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动计划,兴起全民健身热潮;

7、实行老年人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老龄人口生活质量;

8、实行“地方病防治和职工健康”行动计划,改善卫生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9、实行“传统医药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

10、实行食品与饮用水的安全促进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加强营养科学评价和监测网络建设。

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有效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并带动医疗保健服务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篇2:健康中国2020战略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

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

2012年8月17日,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

10个具体目标是:

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

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

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

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

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在2012年8月17日开幕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2008年,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该研究历时3年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和桑国卫副委员长领衔,公共政策、药物政策、公共卫生、科技支撑、医学模式转换以及中医学等6个研究组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系统深入研究了对推动卫生改革发展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批富有理论创见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

究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理论体系,更有力推动了卫生改革发展实践。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以及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药物政策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科技支撑与领域前沿研究、医学模式转换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以及中医学研究等6个分报告。总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以及政策措施等。

陈竺部长指出,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探索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道路的必要举措,是准确把握时代对卫生事业的新要求,科学研判和积极应对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体系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为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抓手,对科学制订我国中长期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意义重大。

陈竺部长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成果,以《“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陈竺部长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纳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积极投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解读

一、“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思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民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卫生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卫生战线对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公共政策为落脚点,以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确保医改成果为人民共享,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对卫生事业发展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有怎样的考虑?

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卫生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全面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的公平性,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中西医结合、重大行动为切入点,着力解决长期(或长远)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有机协调部门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应对卫生挑战,实现“健康中国,多方共建,全民共享”。

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卫生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把“人人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二是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注重政府责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四是坚持预防为主,适应并推动医学模式转变。

三、“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体包括哪些目标?

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这些目标涵盖了保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的服务体系及其支撑保障条件,是监测和评估国民健康状况、有效调控卫生事业运行的重要依据。

10个具体目标是: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四、“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依据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广泛性、明确的干预措施、公平性及前瞻性的原则,筛选出了针对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及可控健康危险因素的三类优先领域,并进一步提出了分别针对上述三类优先领域以及实现“病有所医”可采取的21项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包括针对重点人群的母婴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人群健康行动计划、职业健康行动计划;针对重大疾病的重点传染病控制行动计划、重点慢性病防控行动计划、伤害监测和干预行动计划;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减少烟草危害行动计划;促进卫生发展,实现“病有所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卫生人力资源建设行动计划、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行动计划、促进合理用药行动计划、保障医疗安全行动计划、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效率行动计划、公共安全和卫生应急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计划、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行动计划、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

五、为保障各项指标的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在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三是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四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30%以内;五是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六是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七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卫生部:国内83%成年人从不锻炼身体

2012-08-18 09:06:56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有6692人参与 14(14)核心提示:8月17日,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83.8%成年人从不参加业余锻炼,其中城市为73.2%,仅有11.9%的居民经常锻炼,他们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不锻炼身体的民众多将时间消耗在阅读、看电视、上网等静态行为。

尽管前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有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但仍有八成国人不热衷锻炼,患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疾病的经济负担沉重,增速甚至超过了GDP。昨天,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提出,15年间,我国的患病人次数增加了20%,成年人中有八成人从不锻炼身体。

患病人次数15年增20%

报告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同时,患病人数却在不停增长。根据统计,我国的年患病人次数由1993年的43.6亿增加到2008年的52.5亿,15年间增加了20%。

患病人数的增加带来的结果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第三次国际卫生服务调查等研究测算,2005年我国疾病总的经济负担为23968亿元,而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3218亿元,疾病经济负担相当于GDP的13.1%。与1999年相比,2005年疾病经济负担增加了6.5倍,同期GDP则只增加了4.2倍。

报告显示,2005年居民前十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内分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病、围生期疾病。这十种疾病合计占死亡构成的94.35%。其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死亡情况,死因顺序明显前提。

看电视上网损害健康

锻炼身体的意识在我国显然远远不够。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83.8%从不参加业余锻炼,其中城市为73.2%,而且这一数字低于2002年的78.4%。仅有11.9%的居民经常锻炼,他们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

锻炼的时间用到哪儿了呢?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有4.6小时用于阅读、看电视、使用电脑等静态行为,18-29岁静坐行为时间最长5.4小时,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

缺乏运动和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与经常运动和锻炼的健康男性相比,缺少运动和锻炼的男子死亡的危险要高出2-3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高出3-5倍。可以说,缺乏运动和锻炼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以及吸烟。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责任编辑:NN08

1-----------------

戴秉国:中国算不上体育强国在许多领域存差距

7月27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政府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26日前往伦敦奥运村看望参加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他在讲话中指出,现在,中国算得上是一个体育大国了,但还算不上是体育强国。我们在许多领域还与一些体育强国存在差距。

如下是讲话全文:

中国政府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看望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

(2012年7月26日,伦敦)

同志们:

非常高兴在奥运村与大家见面。首先,我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和良好祝愿!希望你们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负重托、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

同志们,奥运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体育赛事,它既是一次全球体育盛会,也是一个世界人民交流的平台,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舞台。80年前,中国还积贫积弱,首次参加奥运比赛时,代表团仅有一名成员。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茫茫大海上颠簸了25天才抵达当年奥运举办地洛杉矶,比赛结束后身无分文,在当地华侨的捐赠下才凑齐回国路费。我们常说弱国无外交,也可以说,弱国无体育啊。

如今,我国派出了由621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阵容强大、举世瞩目。抚今追昔,中华民族经过近百年不屈不挠的奋斗,国家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综合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我想大家一定为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而自豪,为国家的日益发展强大而骄傲。

出席此次伦敦奥运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四年前,我们在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圆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扬了中华国威。伦敦奥运会是北京奥运会后首次举办的奥运会。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上届东道主,我们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奥运会是个竞技场,也是一个大家庭,彼此要相互帮助。当年我们举办北京奥运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一点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今天人家办奥运,我们也积极参与,鼎力支持。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了,在国际上影响大了,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我们算得上是一个体育大国了,但还算不上是体育强国。我们在许多领域还与一些体育强国存在差距。我们要虚心向其它国家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运动水平。体育比赛总有输赢,希望你们放松心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胜不骄、败不馁。

同志们,“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你们既是运动员,也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希望你们不仅在赛场内顽强拼搏,也在赛场外展示中国人民自信、开放、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强我国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中国人既要让人觉得可敬,也要让人感到可亲。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本届奥运会上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你们远离祖国,身处海外,祖国人民时刻挂念着你们。希望大家注意冷暖,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和需要随时提出来,使馆就是你们的家,祖国就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篇3:健康中国2020战略

控制消费总量保障能源安全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伴随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 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问题不断凸显。行动计划提出, 要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

节约优先战略, 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效率,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行动计划明确, 到2020年,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我国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21.5%, 创造了全球GDP的12.3%, 但单位GDP能耗非常高。按照到2020年不超过48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今后几年必须把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增幅控制在3.5%以下。与此同时,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目前, 我国已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全品种的净进口国, 石油对外依存度近60%,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为此, 行动计划明确, 到2020年, 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 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

控制煤炭消费优化能源结构

当前, 我国能源结构性矛盾凸显。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开发利用方式粗放, 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为此, 行动计划提出, 要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 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在控制煤炭消费方面, 行动计划特别明确, 要削减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 京津冀鲁四省市煤炭消费比2012年净削减1亿吨,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制度保障。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快和完善能源监管体制以及环境监管体制, 提高能源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 促进能源市场有效竞争, 维护公正市场秩序。

行动计划提出, 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 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同时,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 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 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

篇4:健康中国2020战略

这两份国内首次以中国智库名义发表的亚洲和非洲战略报告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多方关注。“星岛环球网”评论说,以往以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多由中国以外的“智库”公开发表,“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智库’从幕后走向台前,中国政策研究者也有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发布相关战略报告是外国智库一种很普遍的做法,作为中国十大智库之一,出台这两份报告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与国际智库接轨”方面迈出的一步,“有利于外国了解中国学者的战略思想和外交理念,促进国际沟通和交流”。

并非“政府报告山寨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前身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政府。该院副院长、《亚洲战略报告》项目主任陈东晓告诉本刊记者,一直以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有两大战略任务:“服务于中国大外交、服务于上海大外事”。陈介绍说,每年他们都会按计划把对于国际形势的研究和分析以内部报告的形式反馈送到北京相关政府部门的案头,甚至可以“直达中南海”。

2007年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开始酝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主发布为战略报告。

杨洁勉院长说,产生这个想法是源自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2006年中央外事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了智库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作用,是对智库发展的一大鼓舞;其次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在输出物质产品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开始向国际社会提供“思想性公共产品”;第三就是与国际智库接轨的尝试。

杨和陈两位院长都对本刊记者强调说,两份报告只是本院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非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来自“政府授意”。“绝非‘政府报告山寨版’、民间版”,陈东晓说,“不过我们对政府政策了解比较多,知道领导人在考虑什么问题,因此是为外交政策出谋划策。应该说,政府部门是在事后才知道的,不过他们表示了支持。”

陈介绍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2009年计划继续推出更加切合当下热点的新一轮战略报告,如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新兴大国与国际体系演变等报告。他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目标,是成为“面向未来、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际问题智库”。

为何选择2020年为时间标点

精装成册的《亚洲战略报告》和《中非战略报告》封面分别采用了代表太平洋的深蓝色和象征非洲阳光的金黄色。《亚洲战略报告》指出了“亚洲非西方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等趋势,并具体提出了中国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各次区域的战略,有中、英、日三种版本。《中非战略报告》则从成就和不足两方面评价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提出了未来5-10年中非关系中的可能变数与应对策略,有中英文两个版本。

两个报告的字数均为一万字以下,远远短于国际智库动辄几十页的篇幅和国内社科院发布的学术类报告。陈东晓强调说,这是为了突出“专题性”——“与国内社科院的绿皮书、白皮书不同的是,我们的报告专题性更强,篇幅也相对精悍得多。”

而之所以选择亚洲和非洲作为首次发布的外交战略关注地,也是有着深意的。

首先是外交政策研究的区域化趋势。“过去我们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别和双边,现在的重点则转向了区域。比如中日关系不仅是中日关系,更是亚洲地区一体化中的中日关系”,陈东晓说。

选择亚洲和非洲是因为两个地区在中国外交中的特殊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亚洲的地区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外交最成功、最活跃的一块,成就很大,但中国政府目前有对非洲政策和拉美政策白皮书,对于中国周边的亚洲,还没有一个整体的亚洲政策。我们看到了这个空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陈说。

“而2006年11月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之后,国际社会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这是个将在以后影响全球外交格局的变化,2008年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而我们对于下一步如何推进中非关系做的不多,因此希望这个报告为筹备2009年的埃及会议提供参考”。

两份报告的“时间标点”均是落在2020年前后,这与国际智库通常选择的2030年、2050年也有差异。陈东晓对本刊记者解释说,这体现了中国智库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都将2020年作为中国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标点。可以预计,到2020年,中国外交政策将趋于成熟,战略取向更加定型。而未来的十一二年将是中国领导集体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关键时期,也将是中国在外交上完成一系列战略部署、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我们选择了2020年。”

首次提出“非西方发展模式”和“建设性说服”

在两份报告、特别是《亚洲战略报告》中还首次提出了一些外交新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亚洲战略报告》在总结亚洲发展趋势时指出,“亚洲的‘非西方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但其可持续性仍是最大挑战”,并随后进一步解释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印度、阿联酋和俄罗斯等经济发展或转型主要采取了‘非西方发展模式’并获得初步成功,即发展中或转型国家可以在维持符合其国情的政治体制下发展经济并逐步赶超发达国家”。

陈东晓坦言,“非西方发展模式”提出后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批评”。“有人认为,这个模式还不够成熟,但我们课题组专家中的绝大多数认为,亚洲新兴大国已经培养出了一种與西方不同的道路,这个非西方的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还是提出了这个概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室主任、《亚洲战略报告》课题组成员赵干城对本刊记者进一步解释说,“非西方发展模式”是受到“北京共识”的启发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不同于“华盛顿共识”所认同的西方发展模式,“我们暂且称之为‘非西方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目前在亚洲主要体现在中国和印度。中国提供了一条在政治权力集中的条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这是过去国际政治经济史中没有的案例,具有创新意义。而与传统的原始积累——工业化——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不同,印度则提供了一条跳过工业化时期,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的后工业化时代的道路,这也很有特色。”

在对2020年亚洲政策建议时,《亚洲战略报告》说:“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寻求‘建设性说服’的途径,即在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并在获得联合国或其他权威机构授权的情况下进行斡旋、调解、调停与维和。”

陈东晓认为,“建设性说服”是对传统的“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中间状态”,是以更积极的态度推动地区事务

篇5:健康中国2020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8-1711:13:10

在2012年8月17日开幕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2008年,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该研究历时3年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和桑国卫副委员长领衔,公共政策、药物政策、公共卫生、科技支撑、医学模式转换以及中医学等6个研究组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系统深入研究了对推动卫生改革发展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批富有理论创见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理论体系,更有力推动了卫生改革发展实践。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以及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药物政策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科技支撑与领域前沿研究、医学模式转换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以及中医学研究等6个分报告。总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以及政策措施等。

陈竺部长指出,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探索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道路的必要举措,是准确把握时代对卫生事业的新要求,科学研判和积极应对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体系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为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抓手,对科学制订我国中长期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意义重大。

陈竺部长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成果,以《“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

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篇6:2020年健康中国行总结

【篇一】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芝罘区辖区各医疗机构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至20xx年活动主题为:“科学就医”。为推动“健康中国行”活动在我区深入开展,芝罘区辖区各医疗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20xx年x月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

为深入抓好活动的开展,各医疗机构专题部署,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开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重点内容、宣传形式、实施要求、时间安排和具体分工,强化各相关人员的职责,为宣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在门诊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科学就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等宣传内容,制造宣传声势。

2、以浅显易懂,文字精练,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为基础,制作科学就医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科学就医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科学的就医。

3、利用患者在输液治疗时,播放“科学就医”等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向辖区居民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居民能够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避免盲目去三级医院就诊。

4、通过大型义诊活动宣传科学就医的重要性,引导群众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告诉群众就医时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挂号。并且携带完整的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有助于医生更快、更准确地作出诊断,避免重复检查,节省时间和费用。

5、组织宣传人员深入辖区,结合入户随访、家庭医生签约、门诊就诊等工作,向广大居民散发宣传资料,宣讲科学就医知识,倡导群众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检查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要抓住时机及时采取措施,重视疾病早期症状,如有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篇二】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为切实做好健康中国行-科学就医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科学就医知识,增强居民科学就医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就医行为,引导公众合理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响应《西安市碑林区健康中国行-科学就医主题宣传活动方案》要求,在院领导的指示下,医院在家疗站展开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具体宣传内容如下:

一、开展健康咨询活动

20xx年x月7日上午,在家疗站门前开展了“科学就医共享健康”宣传咨询活动,为了提高居民对科学就医的重视,家疗站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宣传科学就医相关知识,宣传人员对居民在患病时如何科学快速地就医进行了详细地解释,向大家宣传“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方式,以及定期健康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就医理念,使居民了解如何快速高效科学使用医疗资源的方式方法,通过此次咨询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科学就医的自主意识,让广大居民真正做到科学就医。

此次活动悬挂条幅1条,展示挂图3幅、发放科学就医宣传折页、科学就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资料共计200余份,受益人数达100余人。

二、开展社区健康讲座

20xx年x月14日下午,家疗站刘建虎主任在社区会议室为离退休人员进行了一场“科学就医共享健康”专题讲座。刘建虎主任详细地向居民们介绍了科学就医的具体内容,重点解读了科学就医的相关核心信息,多角度全方面地向离退休人员讲解了如何高速有效的科学就医、什么是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为什么要定期健康体检、怎样预约治疗和拨打医疗卫生热线,使大家对科学就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白了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做到科学就医、文明就医、有序就医;为确保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家庭得到限度的政府帮助,让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都能看得起病,刘主任对国家的惠民政策、办理残疾证、救助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讲座结束后刘主任就离退休人员提出的各种就医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建议多举办此类活动。

参与此次讲座50余人,现场发放科学就医宣传折页、科学就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资料50余份。

三、更换健康宣传栏

在“健康中国行-科学就医”主题宣传活动中,家疗站为了更好的宣传此次活动内容,加深居民对科学就医的印象,在家疗站一楼大厅制作了“科学就医共享健康”主题宣传栏,宣传栏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包括了科学就医宣传教育核心信心(文字部分)和科学就医步骤图(图案部分)二大部分,生动地向广大居民展示了科学就医的核心内容,针对性强,图文并茂,简单易懂。使社区居民更加具体形象地了解科学就医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科学就医行为。

【篇三】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20xx年至20xx年活动主题为:“科学就医”。为推动“健康中国行”活动在我区深入开展,芝罘区辖区各医疗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20xx年5月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

为深入抓好活动的开展,各医疗机构专题部署,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开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重点内容、宣传形式、实施要求、时间安排和具体分工,强化各相关人员的职责,为宣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在门诊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科学就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等宣传内容,制造宣传声势。

2、以浅显易懂,文字精练,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为基础,制作科学就医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科学就医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科学的就医。

3、利用患者在输液治疗时,播放“科学就医”等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向辖区居民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居民能够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避免盲目去三级医院就诊。

4、通过大型义诊活动宣传科学就医的重要性,引导群众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告诉群众就医时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挂号。并且携带完整的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有助于医生更快、更准确地作出诊断,避免重复检查,节省时间和费用。

【篇四】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深化医改健康促进工作任务,切实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山东省实施方案(xx-xx年)的通知》(鲁卫妇社字〔xx〕31号)要求,芝罘区辖区各医疗机构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xx年至xx年活动主题为:“科学就医”。为推动“健康中国行”活动在我区深入开展,芝罘区辖区各医疗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xx年5月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

为深入抓好活动的开展,各医疗机构专题部署,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开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重点内容、宣传形式、实施要求、时间安排和具体分工,强化各相关人员的职责,为宣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在门诊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科学就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等宣传内容,制造宣传声势。

2、以浅显易懂,文字精练,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为基础,制作科学就医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科学就医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科学的就医。

3、利用患者在输液治疗时,播放“科学就医”等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向辖区居民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居民能够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避免盲目去三级医院就诊。

4、通过大型义诊活动宣传科学就医的重要性,引导群众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告诉群众就医时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挂号。并且携带完整的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有助于医生更快、更准确地作出诊断,避免重复检查,节省时间和费用。

5、组织宣传人员深入辖区,结合入户随访、家庭医生签约、门诊就诊等工作,向广大居民散发宣传资料,宣讲科学就医知识,倡导群众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检查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要抓住时机及时采取措施,重视疾病早期症状,如有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篇五】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从xx年7月1日起至7月31日,河北省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北省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开展“健康中国行—走进河北”主题宣传月活动,以“健康中国行、燃亮中国梦——健康生活我做主、美丽河北共创建”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有关安排,河北省各地各单位宣传活动分两阶段,7月上旬集中在省、市两级启动展开,并在“7˙11”世界人口日前后形成高潮;7月下旬陆续向县以下延伸,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活动以健康中国为主题,紧紧围绕河北省确定的深化医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质京津冀卫生计生协同发展、促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改革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建设中医药强省等卫生计生重点工作开展宣传。主要包括卫生计生政策法规、健康科普知识和基本保健技能、中医药养生知识与基本技能等。

活动方式主要有:一是举行启动仪式。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省计生协将于7月初在辛集市举办省级启动仪式暨主题宣传活动。各市要统筹安排,通过不同方式,组织好本级启动仪式及所辖区域的主题宣传月活动,与省级活动形成呼应。

上一篇:最新服务队名口号下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