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健康中国战略

2024-04-22

与健康中国战略(共6篇)

篇1:与健康中国战略

【关 键 词】大健康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4-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药物研发成本与日俱增,药品研发难度和上市周期在不断扩大。在原材料尤其是中药材成本快速上升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饱受基本药物制度、招标采购和药品价格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困扰,处方药的竞争日益加剧。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药企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发展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需求结构、提升消费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在药店方面,单纯的药品利润下滑严重,“平价”渐渐走到尽头,终端急需创新业态;而同时,消费者需要能够提供健康服务、养生保健的平台;因此,药店大健康战略运营而生,在药店中铺设一些高毛利的健康产品品种,正适合终端胃口。

大健康战略有市场需求,有潜力可挖,但是在当前大健康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企业寥寥无几。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大健康”案例的一一剖析,总结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大健康”之路,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少走弯路、错路,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店经营机构尽快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实现企业发展质的飞跃。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对大健康市场的专业跟踪和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以行业所处的经济、政策、社会等各方面宏观环境为依托,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当前大健康战略的发展状况、典型案例以及发展前景;介绍了医药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的大健康战略发展情况;并详尽介绍了国际、国内领先企业的发展经验。同时,佐之以整个市场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实施大健康战略的要点、重点。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适时性和实用性。报告根据大健康战略的发展要素及众多企业多年实行大健康战略的实践经验,深入而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企业实行大健康战略的情况,并根据实行大健康战略企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大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本报告是医药生产企业、药店等医疗机构、体检/健身机构、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大健康战略发展前景,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大健康战略进行全方位剖析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医药生产企业、药店等医疗机构、体检/健身机构、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市场上大健康战略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大健康战略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明确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篇2:与健康中国战略

(2018-2023年)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背景

1.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研究背景

1.1.1 行业研究背景

1.1.2 行业研究意义

1.1.3 行业研究方法

1.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行业监管体制

1.2.2 行业相关政策

1.2.3 行业相关规划

1.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

(1)中国GDP增长情况

(2)中国CPI波动情况分析

(3)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4)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5)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6)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1.3.2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1)2017年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2017年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较低

(3)2017年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增长6.4%

1.4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4.1 人口总量及其增长

1.4.2 城镇化及新农村进程

1.4.3 健康理念的变化

1.4.4 环境及行为因素

第2章: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2.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概述

2.1.1 老年人与老龄化概念

(1)老年人划分标准

(2)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

(3)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影响

2.1.2 老年健康服务概念界定

2.2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2.2.1 老年人口增长

2.2.2 老龄化发展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2)国家未富先老,经济压力大

(3)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

(4)老龄化人口发展中高龄化速度加快

2.2.3 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4)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2.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2.3.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阶段

(1)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2.3.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规模

2.3.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竞争现状

第3章:老年医疗服务市场投资潜力

3.1 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3.1.1 老年人总体患病情况

3.1.2 老年人患病病种分布

(1)老年期特有的疾病

(2)老年期增多的疾病

3.1.3 老年人疾病谱变化

3.1.4 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

(1)医疗资源的需求

(2)对医疗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3)就诊需求

(4)精神关怀需求

3.2 老年人医疗费用支付能力

3.2.1 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1)卫生总费用

(2)卫生总费用构成(3)人均卫生费用

(4)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

(5)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3.2.2 居民医保参保情况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2.3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

3.2.4 老年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3.3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供给分析

3.3.1 老年医疗服务供给主体

3.3.2 老年医疗服务项目内容

3.3.3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存在问题

(1)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医疗保障的缺陷

(3)社区医疗现状不佳

(4)养老的困难

3.4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开发潜力

3.4.1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容量

3.4.2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供需缺口

3.4.3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发展方向

3.4.4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开发风险

第4章:老年护理服务市场投资潜力

4.1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概况

4.1.1 老年护理服务概念界定

4.1.2 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1)家庭护理模式

1)家庭护理服务基本内容

2)家庭护理服务主要承担者

3)家庭护理模式优缺点

(2)社区护理模式

1)社区护理服务基本内容

2)社区护理模式优缺点

(3)养老机构护理模式

1)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基本内容

2)养老机构护理模式优缺点

3)养老机构建设现状

4.1.3 老年护理目标

(1)提高自护能力

(2)延缓恶化衰退

(3)提高生活质量

(4)人性临终关怀

4.2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4.2.1 老年护理服务相关政策法规

4.2.2 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主体及需求内容

4.2.3 老年护理服务供给主体

4.2.4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规模

4.2.5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存在问题

(1)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

(2)服务功能结构单一

(3)服务收费偏高

(4)服务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人员

(5)各种模式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仍为主

4.2.6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4.3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潜力

4.3.1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4.3.2 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潜力

(1)对保健服务的需求

(2)对居家护理的需求

(3)日间老人护理服务

(4)对护理机构的需求

(5)临终关怀服务需求

4.3.3 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缺口

4.3.4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风险

4.4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策略

4.4.1 养老服务政策扶持

4.4.2 老年护理保险保障

4.4.3 护理服务市场规范化

4.4.4 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4.4.5 居家护理服务市场开发

4.5 国外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4.5.1 日本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1)日本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2)日本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3)日本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4)日本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5)日本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6)日本老年护理服务典型企业

4.5.2 美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1)美国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2)美国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3)美国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4)美国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5)美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4.5.3 德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1)德国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2)德国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3)德国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4)德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老年健康保险市场投资潜力

5.1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概况

5.1.1 老年健康保险概念界定

5.1.2 健康保险险种分布

5.1.3 老年健康保险需求特征

5.2 我国老年健康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5.2.1 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1)中央政府相关政策

(2)地方政府相关政策

5.2.2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规模

(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5.2.3 老年健康保险供给主体

5.2.4 老年健康保险深度与密度

5.2.5 老年健康保险销售渠道分析

(1)养老功能区域内设立销售网络

(2)互联网销售

5.2.6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存在问题

5.2.7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趋势

5.3 我国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开发潜力

5.3.1 老年健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5.3.2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容量

5.3.3 老年健康保险购买力分析

5.3.4 老年健康保险需求强度分析

5.3.5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开发风险

(1)不确定性

(2)多发性

5.4 我国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开发策略

5.4.1 老年健康保险产品开发策略

(1)寻找社会基本医疗保障空白点

(2)开发具有增值服务的产品

5.4.2 老年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策略

(1)事前控制

(2)事中控制

(3)事后控制

5.4.3 老年健康保险产品定价策略

5.4.4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2)渠道策略

(3)产品策略

第6章:老年旅游市场投资潜力

6.1 老年旅游市场概况

6.1.1 老年旅游概念界定

6.1.2 老年旅游消费心理

(1)潜在需求强烈

(2)消费观念理性

(3)消费习惯固定

(4)服务要求专业

6.1.3 老年旅游消费特征

(1)求实性消费特征

(2)补偿性消费特征

(3)怀旧性消费特征

6.1.4 老年旅游消费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文化因素

(3)身心因素

(4)亲友因素

(5)旅游商业环境因素

(6)老年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综合判断

6.2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6.2.1 老年旅游客源分布

6.2.2 老年旅游市场规模

6.2.3 开展老年旅游旅行社规模

6.2.4 老年旅游市场服务项目

6.2.5 老年旅游市场产品特点

6.2.6 老年旅游市场存在问题

(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

(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

(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

(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6.2.7 老年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增长持续化

(2)市场国际化

(3)消费小康化

(4)需求层次化

(5)出游远程化

(6)服务特殊化

6.3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潜力

6.3.1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6.3.2 老年旅游市场容量测算

6.3.3 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

6.3.4 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

6.3.5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6.4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6.4.1 老年旅游市场细分

(1)根据消费梯度细分

(2)根据年龄段细分

6.4.2 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1)观光游览、探亲和健身疗养相结合(2)包价旅游为主

(3)充分考虑季节与安全因素

(4)加强服务产品的专业性

6.4.3 老年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1)低价策略

(2)包价策略

6.4.4 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满足消费心理需求,拓宽营销渠道

(2)灵活促销

(3)产品宣传要适度

第7章:殡葬服务市场投资潜力

7.1 殡葬服务市场概况

7.1.1 殡葬服务概念界定

7.1.2 殡葬服务属性分析

7.2 我国殡葬服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7.2.1 殡葬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7.2.2 殡葬服务行业发展阶段

7.2.3 殡葬服务行业投入情况

(1)投入总量

(2)投入结构

7.2.4 殡葬服务市场规模

(1)殡仪馆建设规模

(2)火化遗体规模

(3)殡葬服务市场产值

7.2.5 殡葬服务市场存在问题

(1)殡葬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2)殡葬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7.2.6 殡葬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7.3 我国殡葬服务市场开发潜力

7.3.1 殡葬服务市场容量

7.3.2 殡葬服务市场推动因素

(1)需求因素

(2)环保因素

(3)政策因素

(4)社会因素

1)城镇化:带来火化率的上升

7.3.3 殡葬服务业发展方向

7.3.4 殡葬服务市场开发风险

7.4 我国殡葬服务市场开发策略

养中、高级技能鉴定人员

7.4.1 殡葬服务产品定价策略 7.4.2 殡葬服务市场人才队伍建设(1)完善殡葬教育体系

(2)加强殡葬专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3)提升殡葬专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4)丰富非殡葬专业的殡葬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5)完善殡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加大力度培(6)加大力度引进人才 7.4.3 殡葬服务市场营销策略(1)直销经营策略(2)连锁经营策略(3)社区营销策略(4)文化营销策略(5)网络营销策略

7.4.4 绿色殡葬服务体系建设(1)绿色殡葬的定义

(2)绿色殡葬体系建设原则

(3)绿色殡葬体系建设路径

第8章:老年健康服务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8.1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1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发展环境

(1)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

(2)北京市居民收入水平

(3)北京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北京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

8.1.2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3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4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5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2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2.1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上海市居民收入水平

(3)上海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上海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

8.2.2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2.3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2.4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2.5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3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3.1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

(2)山东省居民收入水平

(3)山东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山东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

8.3.2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3.3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3.4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3.5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4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4.1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四川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四川省居民收入水平

(3)四川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四川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

8.4.2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4.3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4.4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4.5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5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5.1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

(2)江苏省居民收入水平

(3)江苏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江苏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

8.5.2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5.3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5.4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5.5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6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6.1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河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河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河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河南省卫生资源配置

8.6.2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6.3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6.4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6.5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7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7.1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

(3)浙江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浙江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

8.7.2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7.3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7.4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7.5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8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8.1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河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河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河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

8.8.2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8.3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8.4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8.5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9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9.1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天津市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天津市居民收入水平

(3)天津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天津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

8.9.2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9.3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9.4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9.5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0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0.1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重庆市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重庆市居民收入水平

(3)重庆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重庆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

8.10.2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0.3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0.4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0.5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1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1.1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辽宁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辽宁省居民收入水平

(3)辽宁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辽宁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

8.11.2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1.3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1.4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1.5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2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2.1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安徽省居民收入水平

(3)安徽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安徽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

8.12.2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2.3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2.4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2.5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3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3.1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湖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湖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湖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湖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湖南省卫生资源配置

8.13.2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3.3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3.4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3.5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4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4.1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湖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湖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湖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

8.14.2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4.3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4.4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4.5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5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5.1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福建省人口年龄结构

(2)福建省居民收入水平

(3)福建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福建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福建省卫生资源配置

8.15.2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5.3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5.4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5.5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第9章: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领先个案分析

9.1 老年健康服务机构领先个案分析

9.1.1 北京老年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3)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4)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5)机构发展规划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7)机构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1.2 成都市老年康疗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3)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4)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5)机构重点科室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7)机构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1.3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4 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5 上海松江社会福利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6 苏州夕阳红护理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7 重庆南山养老疗养中心(集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分院情况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8 深圳市麒麟山疗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9 无锡朗高护理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服务范围

(5)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6)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机构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1.10 北京万明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2 老年健康服务运营管理机构领先个案分析

9.2.1 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养老服务模式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2 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模式分布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3 华龄老年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4 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概况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模式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5 重庆凯尔(CARE)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4)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6 千鹤湾老年公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概况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7 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5)企业服务模式分布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2.8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分布

(4)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2.9 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网点分布

(5)企业融资情况分析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2.10 和睦家医疗集团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网点分布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3 老年健康保险服务机构领先个案分析

9.3.1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3.2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服务范围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3.3 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服务范围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3.4 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服务范围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10章: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

10.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10.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10.1.2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需求趋势

10.1.3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供给趋势

10.1.4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竞争趋势

10.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0.2.1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机遇

(1)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2)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

(3)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10.2.2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面临挑战

(1)养老观念相对落后

(2)农村老年人比重过大

(3)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10.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分析

10.3.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进入壁垒

(1)资金壁垒

(2)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10.3.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现状

10.3.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风险

(1)政策风险

(2)技术风险

(3)市场风险

10.3.4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机会

(1)总体投资机会

(2)区域投资机会

(3)关联行业投资机会

图表目录

图表1:常见行业研究方法

图表2: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一览表

图表3:近年来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相关规划及解析

图表4:2011-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及预测及预测(单位:万亿元,%)

图表5:2013-2016年中国CPI和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的变化(当月同比)(单位:%)

图表6:2012-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

图表7:2010-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单位:元,%)

图表8:建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经历的三次升级转型情况

图表9:2016年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率预测(单位:%)

图表10:2011-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1:近10年全球人口增长率(单位:%)

图表12:第三次婴儿潮人口步入婚育引发第四次婴儿潮(单位:万人,%)

图表13:2011-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变化分析图(单位:%)

图表14:2011-2016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单位:万人次,%)

图表15: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历程

图表16:2011-2016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17: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图表18:老年人患病情况与全人群患病情况对比(单位:%)

图表19:2011-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统计(单位:亿元,%)

图表20: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总费用需求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21: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构成(按支出个体)(单位:亿元)

图表22: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构成(按城乡)(单位:亿元)

图表23: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构成(按城乡)(单位:%)

图表24:2011-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变化情况(单位:元/人,%)

图表25:2011-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单位:%)

图表26:2011-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

图表27:2011-2016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现金消费性支出比重(单位:%)

图表28:2011-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

图表29:2011-2016年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单位:%)

图表30:2012-2016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31:2012-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32:2011-2016年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单位:亿人,%,元,亿元,亿人次)

图表33:老年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析

图表34:老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统计(单位:%)

图表35:老年健康服务的主要产品方向

图表36:2011-2016年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单位:亿元)

图表37:中国老年护理各主要模式市场分布(单位:%)

图表38:中国老年家庭护理服务承担着分布(单位:%)

图表39:西方老人社区护理模式

图表40:养老机构的种类

图表41:2011-2016年国家出台的养老机构相关政策汇总

图表42:2014-2016年养老机构地方性政策汇总

图表43:主要企业投资养老产业项目汇总

图表44:北京市部分养老机构收费情况(元/月)

图表45:2011-2016年中国养老机构规模统计(单位:亿元)

图表46:2012-2016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及其增长(单位:万张,%)

图表47:2011-2016年日本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单位:万)

图表48:2016年日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数目(单位:家)

图表49:日本标准护理等级、费用及内容(单位:万日元)

图表50:日医学馆主要提供服务

图表51:2011-2016年日医学馆分业务收入情况(单位:十亿日元)

图表52:2016年日医学馆分业务收入构成(单位:%)

图表53:2011-2016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及同比增长(单位:%)

图表54:美国居家养老主要服务内容

图表55:美国养老机构划分

图表56:中国健康保险行业险种结构(单位:%)

图表57:中央政府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58:地方政府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59:2011-2016年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60:2011-2016年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61:2011-2016年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职工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62:老年健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图表63:保险产品定价策略

图表64:我国老年人收入来源构成(单位:%)

图表65:老年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综合判断

图表66:2011-2016年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67:老年旅游市场产品特点

图表68:部分国际老年旅游产品及报价(单位:元)

图表69:部分国内老年旅游产品及报价(单位:元)

图表70:不同年龄段老年旅游市场开发

图表71:中国殡葬服务业发展历程

图表72:近年来殡葬事业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3:全国殡仪服务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单位:万元,个,平方米)

图表74:2011-2016年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数量(单位:个)

图表75:2011-2016年我国火化遗体数及火化率(单位:万具,%)

图表76:2012-2016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产值(单位:亿元)

图表77:2016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产值构成(单位:%)

图表78:2015-2020年殡葬服务产值及复合增长率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79:2011-2023年中国人口死亡率及预测(单位:‟)

图表80:2011-2016年中国火化率(单位:‟)

图表81:福寿园不同产品定价(单位:元)

图表82:2012-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83:2011-2016年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84:2011-2016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单位:元,%)

图表85:2011-2016年北京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单位:元)

图表86:2011-2016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障参保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87: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数(单位:家)

图表88: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床位数(单位:张)

图表89:2012-2016年北京市卫生技术人员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90: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单位:万人次)

图表91: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单位:万人次)

图表92: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出院人次(单位:万人次)

图表93: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分析

图表94:2012-2016年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5: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测算(单位:万人,%,元,万元)

图表96:北京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单位:张,人,%,万张)

图表97:2012-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98:2011-2016年上海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99:2012-2016年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00:2012-2016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01:2011-2016年上海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单位:元)

图表102:2011-2016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障参保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03:2011-2016年上海市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万张,万人)

图表104:2012-2016年上海市医疗机构服务情况(单位:亿次,万人,万次,%,人)

图表105: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分析

图表106:2012-2016年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07: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测算(单位:万人,%,元,万元)

图表108:2012-2016年山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09:2011-2016年山东省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110:2012-2016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11:2012-2016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12:2011-2016年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单位:元)

图表113:2011-2016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障参保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14:2011-2016年山东省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万张,万人)

图表115:2012-2016年山东省医疗机构服务情况(单位:亿次,万人,万次,%,人)

图表116: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分析

图表117:2012-2016年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18: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测算(单位:万人,%,元,万元)

图表119:2012-2016年四川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20:2011-2016年四川省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篇3:与健康中国战略

在以上五个方面中,完善健康保障处于特殊的地位。我国健康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大支柱。早在2012年,基本医保制度就已经覆盖全国95%的人口,初步实现了全民医保。2015年,基本医保基金收入达1.4万亿元、支出达1.2万亿元,基本医保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53%左右。全民覆盖的范围,加上庞大的基金规模,使得基本医保制度具备两大重要的功能:一是在全人群分担疾病经济风险,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二是通过集中购买,引导医疗资源配置,激励健康产业发展。由此可见,全民医保制度为政府宏观调控健康领域的公平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全民医保下,政府通过制定医疗保障范围和水平、医疗服务支付方式和标准,以及对特殊人群和疾病的重点保障等政策,维护基本的健康公平,同时医保集中购买将产生价格信号,引导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再进一步引导健康产业的发展。在这一机制下,政府决策主要着眼于“公平”,采用宏观的、间接的调控措施,而不必再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这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医疗服务机构及健康产业相关的经济主体按照市场原则相互竞争、促进创新、提高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民医保制度在健康领域的地位类似于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领域的地位。

如果说健康生活和健康环境是健康中国的目标,那么健康服务和健康产业则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动力系统,健康保障制度则是政府驾驭健康领域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控制系统,而市场机制则是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之间的传导机制。当然,健康保障不仅是基本医疗保险,还包括医疗福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应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协调运行,这样才能让健康事业的列车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注释

篇4:与健康中国战略

降低员工流失率,从而获得明显的收益。

6月1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了一期题为《下一个飞跃》的特刊,论述中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其中预测中国青年很有可能决定世界的未来。读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由目前中国落后的体育文化培养出的下一代青年,不仅在身心发展上远不足决定世界未来,相反,还很有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瓶颈。何以见得?让我们从人与运动的关系说起。

多少中国青年患有“生活方式癌”?

生命在于运动,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于运动和生命以及生活质量之间关系的真谛,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过。

人是动物,只有不断地运动才可以生存。在漫长的进化中,人必须通过运动—狩猎或耕作—来取得食物,因此,人的骨骼、体型以及生理功能都是为运动而生,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不断进化选择而来。中国的先贤对运动与生命的关系早有深刻的认识。唐代医家孙思邈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作比喻,并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之说。小劳,即今天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轻/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20世纪50年代,莫里斯(Morris)对伦敦双层巴士上久坐的司机和来回走动的售票员进行的对比研究发现,司机的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售票员。这是人们第一次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证明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一项针对生活在加拿大的古老的阿米什部落人(该人群拒绝使用19世纪中期之后所发明的科技)的调查也支持上述观点。该研究的对象包括阿米什部落18-75岁的成年人,其日常饮食为高脂高糖的农家食物,包括肉、土豆、肉汁、鸡蛋、蔬菜、面包、馅饼、蛋糕等,但整个部落的肥胖率仅有4%,而同期加拿大人的肥胖率为14.9%,美国则高达30.9%。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不言而喻—适当的体力活动:部落里的男性平均每日行走18000步,女性平均每日行走14000步。今天,运动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的科学研究所证明。

虽然运动至关重要,然而,人的本性又很“懒”,不愿意运动。这个现象的答案还是可以从进化论中寻找—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维持生命的能量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如果有可能节省能量,人会尽量地减少运动。与此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创造工具和改变环境以进一步降低能量的消耗和增加能量的摄入。在过去的几百年工业、电子和信息革命中,人类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运动的环境正在迅速地消失,这和人类长期以来为节省体力而发明农业与工业机械、吸尘器、洗衣机、汽车等省力器具直接有关。最近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在过去50年里,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量消耗量下降幅度超过了100卡路里。省力器具的应用,加上久坐、能量过量摄入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得肥胖成了人类健康的天敌。20世纪90年代,肥胖在全美各个角落肆意蔓延,超过50%的美国成人被界定为超重;22%的成人为肥胖(超重至少13.5公斤),肥胖人群比例由1991年的12%上升到1998年的17.9%。除肥胖外,久坐同样会引发并加重很多其他疾病。这种因体力活动减少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引发死亡的症候群,被统称为“体力活动缺乏综合症”。

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生活方式癌症,它的致命性和不可治愈性与任何一种让人色变的癌症相比毫不逊色。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也在复制西方“久坐+能量过量摄入”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癌”的患者增长速度甚至远远超过西方。

今天,太多健康的问题在于“天人不合一”。人的动物属性就是要动的,运动是人生存的本能,但过去六七十年间,人的“天”,即“动物”环境,迅速消失。动物在生存环境迅速变化与其基因不般配时只有两条路:迁移或死亡。人比一般的动物多一招,会创造有利于生存的环境,健身房就是最好的“创造生存的环境”的例子。然而,这些人造的环境数量远不能与运动环境迅速消失的规模相匹配,中国文明病的流行也在意料之中。

体育教育的隐患和企业的健康战略

不良生活方式之外,中国落后的体育文化导致的学校落后的体育教育,也使青年一代的体质多年来连续下降。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弊病在于身心分家,以“心”为宗,轻视运动。在这一传统下,中国体育教育严重落后,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城市男生的肥胖率在有些地区已高达25%,初中生近视比例接近60%,高中生达76%,大学生则达到83%之高。颈椎病、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糖尿病这些过去的成年人病,已频频出现在中小学生中。近些年,很多学校为了避免伤害事故,更取消了大多数带有身体接触或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艰苦训练”、“面对失败”、“团队精神”这些除了战争以外只能通过竞技体育培养的重要品质,已基本从今天的中国体育教学中消失,校园培养的男孩由此自然地越来越女性化,大学生甚至纷纷以扮“伪娘”为时尚。

对于现代人,体育应当成为一门必修课。除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创造力等方面也多有裨益。然而,令人失望的中国体育教育培养出来的年轻人,身体教育远不合格,不难想象,输入中国企业的这些人力资源,在抗压能力、创造性上令人堪忧。无怪乎许多企业家感叹,80后、90后的年轻员工不堪重任。再加上今天大多企业本身久坐的环境,会使缺乏运动导致的疾病、肥胖及精神压力增加现象急剧上升,这些都会对企业的出勤率、医疗或保险费用、伤残的发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体育教育为人力资源留下的隐患,使得企业不得不采取应对战略。在促进员工运动上,企业不仅应当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从中获益,因此,员工体育和健康应该是首席执行官亲自主抓的企业大事。这既不是慈善事业,也不是企业的福利和待遇,而实实在在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

在通过员工健康管理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方面,美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参照。事实上,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样在美国存在。根据2004年的一份研究,1994-2003年间,美国雇主为员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用增加了76%,雇员的个人医疗保险费用上涨了12%。另一个研究则表明,美国企业为单身员工所花的医疗保险费用平均每年约为3615美元,而为有家庭员工投保的费用则高达8508美元。还有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一个约1000人的公司每年因肥胖带来的损失平均高达285万美元,其中30%是因病休所致。为此,美国许多企业对员工的运动及生活方式展开了积极干预。例如,强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健康公司”的概念,并在公司内积极推广营养教育、体重管理、戒烟、心理压力管理、工间体育锻炼等健康促进活动。据研究,2000-2010年,强生由此获得的收益高达2.5亿美元。另一个案例是,加拿大一家公司以预防心脏病为中心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干预之前,员工每人的年均医疗费用为18461加元,之后则降为793加元。Baicker等人的研究则表明,如果企业每年在运动和健康促进方面投资1美元,便可在3年间节省医疗费用3.37美元。

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的健康投资回报甚大。Loeppke等人对于10个5万人企业的研究表明,健康投资可提高生产力2.3倍。此外,健康投资也能大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令员工流失率从正常的15%下降到9%。

提到企业健康促进,很多人往往认为只有财大气粗的企业才能做到。而美国近3000万家企业中,99.9%是雇员少于100人的小企业,中国99.8%的企业同样属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对此同样不容忽视。

提倡崇尚体格美的文化,创造“动物”的环境

运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企业应当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健康促进计划呢?

首先,一个企业,其领导及员工愿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在健康上投入时间和资金,关键在于其有没有对健康、体格美认识的文化。国外大企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员工的体质和健康。笔者在与美国南方铁路高管的深入接触中发现,他们很多都是40多岁,属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商业界后起之秀,他们不仅以身作则,个个身健如健身房的教练,也愿投大笔资金改善员工的体育锻炼情况。

我儿子找工作的经历,更令我对美国企业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印象深刻。儿子大学期间打起了拳击,毕业后申请到个人理财师的工作,当老板让他6月上班时,儿子提出,可否8月再上班,因为他想参加7月的一次重大拳击比赛。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老板竟然一口答应,认为年轻人就该做事有头有尾。我常想,如果在中国,一个老板会答应类似的请求吗?事实上,从竞技体育中,员工可以得到的宝贵教育机会—增加团队精神、自控能力、自信心以及坦然面对失败等,这在企业运营中同样适用。如果有一天中国500强的老总能像这位老板一样重视运动,对新员工有体能测验和要求,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可能也就自然解决了,中国企业从优秀到卓越也更具可能性。

其次,除了睡觉,现代人每天有至少一半的时间是在单位里,所以,在单位里创造一个“动物”的环境十分必要。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鼓励走楼梯。改造楼梯,把它打造得明亮安全。国外一处地铁为鼓励人用楼梯,把楼梯每层台阶改造成钢琴的琴键,走上去音乐即起,人们当然也就兴致勃勃地去“弹琴”了。

—进行办公室革命。使用可以升降的桌子,鼓励员工定时站起来工作一段时间。企业高管更可使用办公室专用慢走步机,边慢走边用电脑办公。

—改变开会方式。30分钟以下的会议一律站着开,既提高效率又锻炼了身体。2-3人的会议则走着开,美国著名的Mayo诊所专门设了一个走着开会的空间,开会人可以随时停下用周围的“黑板”或“电脑”。对必须坐下来的长会,每一个人发言完毕,大家全体起立鼓掌,借此机会一站。

—投资方便的健身房供上班时使用。如果许多单位能像谷歌那样,提供方便的健身房,很多人一定会利用这个“方便”,利用上班的空闲或上班之前、下班之后完成锻炼。

—对员工运动给予政策支持。我太太的公司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有特点。例如,上班不需要穿西装打领带;上班时可随时去健身房锻炼;对生病少、医疗费报销少的员工实行分等级奖励;定期组织包括员工及家属在内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定期邀请健身专家到公司开展讲座等。

当源源不断的新人力资源被输送到企业时,健身已经不再是员工个人的事,也不是人力资源部可以单独担当的重任,这是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大计,也是企业差异化战略的一个突破口。中国企业领导人要想不让自己、员工和企业成为今天久坐环境的牺牲品,创造一个“动物”文化与环境是必需的,而得到的回报一定是员工个人心身的协调和健康、企业的朝气以及生产率的提高。还有什么竞争力比这更核心?还有什么差异化比这更难摹仿?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有效地打造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呢?

篇5: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

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

2012年8月17日,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

10个具体目标是:

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

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

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

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

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在2012年8月17日开幕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2008年,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该研究历时3年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和桑国卫副委员长领衔,公共政策、药物政策、公共卫生、科技支撑、医学模式转换以及中医学等6个研究组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系统深入研究了对推动卫生改革发展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批富有理论创见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

究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理论体系,更有力推动了卫生改革发展实践。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以及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药物政策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科技支撑与领域前沿研究、医学模式转换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以及中医学研究等6个分报告。总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以及政策措施等。

陈竺部长指出,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探索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道路的必要举措,是准确把握时代对卫生事业的新要求,科学研判和积极应对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体系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为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抓手,对科学制订我国中长期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意义重大。

陈竺部长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成果,以《“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陈竺部长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纳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积极投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解读

一、“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思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民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卫生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卫生战线对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公共政策为落脚点,以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确保医改成果为人民共享,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对卫生事业发展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有怎样的考虑?

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卫生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全面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的公平性,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中西医结合、重大行动为切入点,着力解决长期(或长远)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有机协调部门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应对卫生挑战,实现“健康中国,多方共建,全民共享”。

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卫生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把“人人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二是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注重政府责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四是坚持预防为主,适应并推动医学模式转变。

三、“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体包括哪些目标?

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这些目标涵盖了保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的服务体系及其支撑保障条件,是监测和评估国民健康状况、有效调控卫生事业运行的重要依据。

10个具体目标是: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四、“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依据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广泛性、明确的干预措施、公平性及前瞻性的原则,筛选出了针对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及可控健康危险因素的三类优先领域,并进一步提出了分别针对上述三类优先领域以及实现“病有所医”可采取的21项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包括针对重点人群的母婴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人群健康行动计划、职业健康行动计划;针对重大疾病的重点传染病控制行动计划、重点慢性病防控行动计划、伤害监测和干预行动计划;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减少烟草危害行动计划;促进卫生发展,实现“病有所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卫生人力资源建设行动计划、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行动计划、促进合理用药行动计划、保障医疗安全行动计划、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效率行动计划、公共安全和卫生应急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计划、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行动计划、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

五、为保障各项指标的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在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提出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三是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四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30%以内;五是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六是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七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卫生部:国内83%成年人从不锻炼身体

2012-08-18 09:06:56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有6692人参与 14(14)核心提示:8月17日,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83.8%成年人从不参加业余锻炼,其中城市为73.2%,仅有11.9%的居民经常锻炼,他们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不锻炼身体的民众多将时间消耗在阅读、看电视、上网等静态行为。

尽管前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有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但仍有八成国人不热衷锻炼,患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疾病的经济负担沉重,增速甚至超过了GDP。昨天,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提出,15年间,我国的患病人次数增加了20%,成年人中有八成人从不锻炼身体。

患病人次数15年增20%

报告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同时,患病人数却在不停增长。根据统计,我国的年患病人次数由1993年的43.6亿增加到2008年的52.5亿,15年间增加了20%。

患病人数的增加带来的结果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第三次国际卫生服务调查等研究测算,2005年我国疾病总的经济负担为23968亿元,而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3218亿元,疾病经济负担相当于GDP的13.1%。与1999年相比,2005年疾病经济负担增加了6.5倍,同期GDP则只增加了4.2倍。

报告显示,2005年居民前十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内分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病、围生期疾病。这十种疾病合计占死亡构成的94.35%。其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死亡情况,死因顺序明显前提。

看电视上网损害健康

锻炼身体的意识在我国显然远远不够。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83.8%从不参加业余锻炼,其中城市为73.2%,而且这一数字低于2002年的78.4%。仅有11.9%的居民经常锻炼,他们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

锻炼的时间用到哪儿了呢?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有4.6小时用于阅读、看电视、使用电脑等静态行为,18-29岁静坐行为时间最长5.4小时,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

缺乏运动和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与经常运动和锻炼的健康男性相比,缺少运动和锻炼的男子死亡的危险要高出2-3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高出3-5倍。可以说,缺乏运动和锻炼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以及吸烟。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责任编辑:NN08

1-----------------

戴秉国:中国算不上体育强国在许多领域存差距

7月27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政府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26日前往伦敦奥运村看望参加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他在讲话中指出,现在,中国算得上是一个体育大国了,但还算不上是体育强国。我们在许多领域还与一些体育强国存在差距。

如下是讲话全文:

中国政府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看望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

(2012年7月26日,伦敦)

同志们:

非常高兴在奥运村与大家见面。首先,我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和良好祝愿!希望你们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负重托、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

同志们,奥运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体育赛事,它既是一次全球体育盛会,也是一个世界人民交流的平台,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舞台。80年前,中国还积贫积弱,首次参加奥运比赛时,代表团仅有一名成员。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茫茫大海上颠簸了25天才抵达当年奥运举办地洛杉矶,比赛结束后身无分文,在当地华侨的捐赠下才凑齐回国路费。我们常说弱国无外交,也可以说,弱国无体育啊。

如今,我国派出了由621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阵容强大、举世瞩目。抚今追昔,中华民族经过近百年不屈不挠的奋斗,国家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综合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我想大家一定为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而自豪,为国家的日益发展强大而骄傲。

出席此次伦敦奥运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四年前,我们在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圆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扬了中华国威。伦敦奥运会是北京奥运会后首次举办的奥运会。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上届东道主,我们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奥运会是个竞技场,也是一个大家庭,彼此要相互帮助。当年我们举办北京奥运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一点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今天人家办奥运,我们也积极参与,鼎力支持。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了,在国际上影响大了,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我们算得上是一个体育大国了,但还算不上是体育强国。我们在许多领域还与一些体育强国存在差距。我们要虚心向其它国家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运动水平。体育比赛总有输赢,希望你们放松心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胜不骄、败不馁。

同志们,“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你们既是运动员,也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希望你们不仅在赛场内顽强拼搏,也在赛场外展示中国人民自信、开放、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强我国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中国人既要让人觉得可敬,也要让人感到可亲。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本届奥运会上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你们远离祖国,身处海外,祖国人民时刻挂念着你们。希望大家注意冷暖,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和需要随时提出来,使馆就是你们的家,祖国就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篇6:与健康中国战略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中医药特点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2、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3、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4、突出“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5、使用简便。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二、建设“健康中国”,中医药大有可为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国际社会所认同和重视。国庆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信中指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定大有可为。

1、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改善民生福祉。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有助于实现“关口前移”,使民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财政可持续保障、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优势的资源,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特点,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随着中医药更加广泛地走向世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力“美丽中国”。中医药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发展中药产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三、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中医药单设一章,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规划纲要》要求遵循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明确“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2月,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张氏经络收放疗法”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是在人体经络关键腧穴上与管辖的气血“骨血、筋血、皮血”有机结合,以金、木、水、火、土走穴定位,按阴阳五行生克乘侮之理,施以金收、木放、火收、水放、土生长独特的拇指点压手法为主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失衡的气血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该疗法看似按摩非按摩、看似针灸而不用针,具有安全无创、见效讯速、适应症广的特点,属于我国中医富有特色的外治组成部分。

经络收放疗法的操作手法分为“收血、放血、正骨、移血”四种。所谓“正骨”即指将骨骼畸形矫正;所谓“移血”,指身体某部血气不足,借别处血气以补济,即调解脏腑气血;所谓“收血”,指补益不足之血气;所谓“放血”,指祛除体内郁滞之血气。收放,即指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之意。而经络收放的具体手法则是:手指点穴时顺时针方向正转为收,逆时针方向逆转为放,上推为收,下捺为放,轻压为收,重点为放。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又包括“骨血、筋血、皮血”的经络收放、五行穴位的经络收放和五运六气的经络收放。该疗法讲究“力发全身、至于指端、透表达里、滴水石穿”不但能治愈表阳之症,而且可以治疗阴经里症,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传承经络收放疗法,弘扬中医民族文化。结束语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已成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将学习借鉴各种现代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探索医疗卫生保健的新模式,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医院

上一篇:招调工干管理制度下一篇:新木兰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