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4-04-30

202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选6篇)

篇1:202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去乡村去参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乡村空气清新,环境清幽,人们可以亲近大自然以缓解日常城市生活的压力;有些地方地形复杂,刺激冒险,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遗迹丰富,可以给大众提供参与室外运动和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我国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十一”和“春节”两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强化规划引领,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发展乡村旅游,要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做好乡村旅游规划,通过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引领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乡村旅游在同一地区不能一哄而上,以数量增长代替质量增长。这样会导致乡村旅游迅速泛华,产品同质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发展规划,筛选出地区、各省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二、发展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之所以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市场选择和需求趋向个性化。到乡村旅游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侣或是自驾车为出游方式,他们要求看到的乡村旅游点应有个性和独特性。几年前去过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

乐”,在几年以后如果还是依然故我,旅游者不会再选择它,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策划出自己的特色项目,使景观、产品、接待、管理都实现个性目标。

三、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相结合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实践证明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乡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个性特征,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览的追寻目标。特别是作为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更不能改变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绝不是在保护乡村环境的落后面。

五、乡村旅游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在一个地区,必须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类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菊花、荷花、菜园为主题发展的不同乡村旅游品牌,每个品牌又有一系列的观光、参与性产品。游人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目的地就要尽快改变产品雷同、内容泛化的局面,创新产品的特色,使游客增加更多的选择,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游事务的自主化,订房、订票、订餐的自主化,游览乡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要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通过让农民

得实惠,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串点联线,推进乡村旅游常态化发展等。

篇2:202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前言

在欧美国家,养生(Wellness)这一新生词汇产生于1961年,由美国医师Halbert Dunn提出,将Wellbeing(幸福)和frt-ness(健康)结合而成。Halbert Dunn医生认为自我丰盈的满足状况为较高的养生境界。这一理念由Ardel、Travis等作家在有关健康的出版物中采用,Travis强调养生的动态性,认为养生是一种状态、过程与态度,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状态。

养生旅游是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去它地旅行,构成要素和条件包含疗养、恢复、增进健康为目的各种资源、设施和服务。国内目前主要分为温泉养生、森林养生和海滨养生三大类。

作为高端旅游的一部分,养生旅游往往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优质的旅游资源,这是养生旅游最基础的设施之一。其次则是良好的生活设施服务,能使游客做到修生养性的目的,第三则是需要完善的养生体系,包括运动设施、综合化的养生服务。

追求健康是21世纪人类的主题,养生旅游是时代新潮流。2009中国武义·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的主题为:打造东方养生胜地,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论坛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一、定义

欧美:养生的四个基本点:

对于养生的概念的剖析,Adams(2003)提出了养生的四个基本点:①养生是多维度、多空间的。②养生的研究应以保养、保健而非疾病病理为导向。③养生是相对、主观的、感知的。

Puczko和Bachvarov提出养生的七维空间,包括社会、身体、感情、智力、环境、精神和职业。部分学者认为,精神性是养生的核心,是介乎本我与社会自我之外的超常存在,是人与宇宙奥秘的关系。我国:通过各种手段调摄保养自身生命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其中“生”意为生命、生生不息之意,既通过各种手段调摄保养自身生命,使生命生生不息的意思。一般来说其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调摄保养,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

二、模式

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以及全球整体健康理念的革命性影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热点。养生旅游集养生资源与旅游活动交叉渗透,实现融合,以一种新型业态形式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全方位需求,开始受到全球性关注。

如今的国际养生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在很多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卖点的产品,可谓异彩纷呈,各有特色。如中国文化

养生、日本温泉养生、泰国美体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瑞士抗老养生、美国养老养生、韩国美容养生、阿尔卑斯高山养生等,同时也发展出不同的养生旅游开发模式。

三、文化养生已成为独特的养生方式

1、中古文化可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卖点

从老子《道德经》到《庄子·内篇》,从《周易》到《吕氏春秋》,从《黄帝内经》到《千金要方》,从《神农本草经》到《茶经》,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对健康和长寿的探索与追求:“阴阳平衡,动静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饮食,调情志,调和气血,补益五脏,道法自然,诗意栖居”,五千年来中华养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

中国的文化养生以特有的中医药养生观、道教养生观、中华茶文化和太极文化为核心思想,传承中国古老的养生文化内涵,以茶保健、温泉疗养、有机国药调理、太极养生功等为主要养生手段,结合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最终达到养身养心、天人合一的全方位疗养,这是我国养生旅游的独特之处和可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卖点。

2、文化养生是实现一种现代意义的延长生命模式

传统的养生方法和养生观念,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养生已经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养生旅游开发模式。

文化养生的开发即吸纳养生观念与技术,并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广泛整合,实现一种现代意义的延长生命模式。“文化”规定了养生的内涵,而“养生”则是贯注了道教生命意识的身心健康操作技术。这种养

生技术是经过了人文化之后的一种新的升华。文化养生即通过广泛而具有文化学意义的方式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文化养生是在现代人的认识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实践延长生命长度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生理与精神相结合的独特养生方式。

文化养生以高质量的自然环境、高水平的养生保健项目、人性化全程养生服务以及和谐的养生氛围为基础,以深厚的养生文化内涵为底蕴,融合先进的当代养生技术,打造一流的养生度假概念模式,建设养生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组合式文化养生旅游产业集群

四、国外文化养生大观

日本温泉

1、差异化体现

日本从北到南约有2600多座温泉,有7.5万家温泉旅馆。日本的温泉已从单纯的洗浴观光功能,演进到具有医疗功能,进而演变为一种休闲方式,各类温泉保养地因环境特性、温泉水质等发展背景的不同,衍生出许多不同类型的温泉保养地。日本的温泉不仅数量多、种类多、质量高,而且差异化明显。日本各地区的每一处温泉都没有雷同之处,真正做到了“唯一性”和“独特型”,具体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园林景观、功能产品、艺术装潢、产品命名、经营理念、背景音乐、服务模式、工艺商品、文化活动、主题营销、形象设计等方面。

2、重视医疗效果

日本很多温泉都是因为医疗效果显著而出名的:草津温泉,别名“药出汤”;佐渡温泉,明眼护目的明眼汤;月冈泉,驻颜美容的美人魔法汤;伊香保温泉,改善女性体制的送子汤。而且日本对温泉的定义和分类,以对人体有健康作用的矿物质含量等为依据。日本有《温泉法》,规定出一系列的标准,符合这些标准的才能称作温泉。

3、蕴涵宗教因素

日本的温泉地几乎都与宗教有关,充满深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日本温泉原来叫“地狱”,有温泉的地方一般都建有寺院和神社。游客到了温泉地都必去寺院,如道后温泉街有石手寺、宝岩寺等历史悠久的寺院。

4、民族特色浓郁

日本温泉,裸浴与男女同浴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得以一贯的传承;日本村民习惯通过在温泉洗浴,举办传统的洗浴节进行庆祝。

日本温泉旅馆(Japanese Onsen Ryokan)或日本温泉酒店(Japanese Spa)是日本独有的一种住宿设施,一般位于各地的温泉乡或旅游度假区内。纯日式温泉旅馆的客房一般称为“和室”,内部有日式木格纸窗和纸拉门,榻榻米草席铺地,色彩柔和的日式纸灯,整个装修显得清新素雅,宁静怡人。客房一般用屏障分开,屋内有多种生活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且有四季美食与酒水供应。和食物的料理,可以说是温泉旅馆的招牌,包括当地特产美食、乡土料理、怀石料理等诸多美食。

5、注重价值延伸

日本的温泉保养地除保持原本的医疗功能外,还增设了许多娱乐设施及场所场所,让进行疗养的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的休闲,使其停留时间延长,进而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比如,登别温泉设有高尔夫球场、水族馆、熊牧场、博物馆、自然公园、主题公园等;箱根温泉设有观光风景区、美术馆、outletS购物、湿地植物园、手工艺制作园、文化艺术节、焰火节、夏日祭典等节事活动。日本温泉和配套的娱乐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自然生态、观光游憩、温泉、医疗保健、地方历史文化、民俗、农、牧、矿等相关产业。温泉养生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不光是温泉的浸泡,更是将观光游憩、医疗保养、环境生态与产业资源加以整合运用。

泰国美体

1、以泰式药浴为主导

自2004年起,泰国实施一项为期五年的国家计划:由泰国政府卫生部门牵头,组合医疗服务、健康保健服务和传统草药产业三个区块,力推泰国成为“亚洲健康旅游中心”。泰国有200多种植物具有医疗效果。很久以来,当地医生就有把草药调配成药方,用以药浴或直接涂抹在身上,以医治病痛和求取身体健康的习惯,故而泰国人深谙药浴的好处。

泰式美体养生,是指独特的泰式药草蒸汽浴配合精油按摩。泰式药草蒸汽浴,将古老欧式水源SPA哲学配以泰式传统技巧按摩后,可缓解工作压力,洗净血液中的毒素,使身体健康舒畅,恢复精力,自然使得皮肤光滑柔润,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肌肤健康美容疗法。

2、倡导身、心、灵三位一体

泰国的养生哲学倡导思想、身体和灵魂三方面的健康,认为这三者的整体健康是个人成就的关键。泰国美体养生项目以人体为中心,由内向外由心灵静修、生活瑜伽、自然愈合、艺术排毒、体重管理、健身方案定制、物理重建、水疗护理等模块组成。饮食方面主张健康无油、无糖、无盐,泰国的有机食品Spa养生料理连续多年荣获“世界最佳Spa料理”认可。

3、以组合式养生为特色

泰式养生最大的特色是组合式养生,包括广泛的健康咨询、有益健康的治疗方法、锻炼项目、健身课程和活动、温泉美容疗法以及营养饮食计划。泰国的养生哲理是东西方养生理念的融合,以泰式按摩、全身药裹、深度清洁、脸部足底按摩等传统项目和200多种疗法(包括气功、太极、瑜伽、普拉提、日式指压、水中按摩和灵气疗法)等东西方式温泉疗法为主体,配合“泰式Spa养生食谱”项目,突出的服务项目是为游客提供量身定做的健康生活方式私人咨询,创造完整生活、健康体魄和安乐生活的方式。

五、历史

1、养生旅游起源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养生旅游开发较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非传统欧美区域的发展中国家,而主要的客源市场则是欧美国家。

2007年3月24日,在塞浦路斯南部城市利马索尔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健康(养生)旅游大会指出健康(养生)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市场,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完善的的国家主要为古巴、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这些地区吸引大量的欧美游客,这些国家的健康旅游不仅能唤醒人们对健康关注,还能转变人们治疗疾病、改善关于健康问题的观念。

其在休闲健康旅游过程中不仅需要提供有品质的健康旅游产品来改善人们的健康,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来支持,调动了对人们健康有帮助的一切要素来开展生态养生休闲旅游。

六、养生旅游现状

1、我国人口的生命质量

据《2014-2018年中国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与区域投资机会分析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领”,超过半数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人数还在呈现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过去的十年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老龄化率到2011年达到9.1%,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在物质生活已经提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必须更多地考虑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健康。在这种形势下,养生休闲将成为热点和潮流。养生旅游,也算是对身心的休假式治疗。

2、消费养生休闲旅游产品几大诉求

一般来说,人们消费养生休闲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大诉求——

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身体医疗、修复保健、生活体验或养生文化体验,目前国内养生旅游产业包括温泉养生旅游、森林养生旅游和滨海养生旅游等项目。

3、我国旅游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6.41亿人次,同比增长25.58%,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当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为19305.40亿元,同比增长53.46%;国际旅游收入为484.60亿美元,同比增长5.78%。

4、加强养生旅游的配套建设是养生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养生旅游作为高端旅游的一部分,其发展的基础是滨海、温泉等自然资源,但养生旅游的生活设施及服务、完善的养生体系同样不可或缺,这些设施与服务能使游客达到调理身心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加强养生旅游的配套建设也将成为我国养生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生旅游业将有望迎来投资、建设及发展高潮,而随着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养生旅游将从小众旅游项目向大众旅游方向发展,旅游项目也将日益多元化,并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5、文化养生资源

养生首先在于环境。城市的废气、污染,是人类生命的大敌,城市居民需要常常到森林中洗肺,到绿色中洗眼,到潮润中洗肤。资源基础

空气资源: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空气。可与吐纳、森林浴、雾浴

等养生项目结合;

气候资源: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光条件。可与避暑、日光浴等养生项目结合;

山林资源:特色的植物、动物,如花卉、竹、草药等。可与养生运动、养生医疗、养生饮食、养生保健相结合;

水资源:含有特殊矿物质的泉水、河流、湖泊等。可饮用、保健、洗浴等;

养生文化遗迹资源:养生文化的名人、寺庙、场所等。如道家、佛教养生方法;

养生民俗资源:不同民族、民俗的养生方式。如藏浴、回族节食风俗等;

6、文化养生产品类型

长寿主题类型产品:一般以长寿老人较多、养生文化遗迹等为卖点,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进行生态养生产品的开发。

山林养生类产品:以山林溪谷为生态本底,以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适居温度、矿泉水质、中草药等等为养生原料,形成的氧吧、森林浴、雾浴、竹海浴、竹文化养生、矿泉浴、生态食疗等等;

日光养生类产品:古代养生家已经感受到了日光具有保健作用。晋代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就提出了“唏以朝阳”的观点,孙思邈也提倡“呼吸太阳”。历代道教养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养生作用,《黄庭经》中就有“日月之华救老残”的说法。典型产品如森林日光浴;

花卉养生类产品:花香、精油,可外用美容,内服等。典型产品如芳香疗法;

生态水疗类产品:以矿泉、中草药为基础,形成特色生态水疗项目,结合中医按摩、流行spa等等。如我们在陕西洋县长青自然保护区就结合当地的文化,设计了“真符草汤”生态水疗养生项目;

四季养生类产品:避暑产品就是四季养生的典型产品,如青城山的养老公寓。古代养生家针对春夏秋冬的气候特征,认为在饮食调摄、生活起居等方面必须顺应四时的生、长、藏特点,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民俗类产品:有民族特色的养生方式,如回族的节食风俗、药浴如瑶浴、如藏浴的“五味甘露汤”等,根据其理论,当地的环境下会生长出具有当地特性的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具有去疾健体的效果;又如客家人的养生之道,形成特色化的养生休闲产品,包括客家煲汤、客家药膳等食疗;客家操、客家民间体育等运动养生;

其他:结合养生中的导引按摩类、吐纳行气类、意念修炼类、滋补服食类、起居摄生类、香汤沐浴类产品,有的综合在一个产品中,有的成为整个产品中的独特卖点。

七、存在症状

我国各地在养生旅游发展上普遍缺乏特色,忽略了养生与人脉、地脉、文脉的有机联系,或是缺乏当地养生资源与现代养生理念的有机结合。大量经营者盲目模仿成功养生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这种照搬模仿导致各地方养生模式与养生产品之间差异较小,养生旅游发展

与建设千篇一律、千“养”一面。

1、缺乏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渗透。

养生旅游现正处于粗放式发展的急于扩张期,产品的大量复制与发展思路的盲目模仿,致使大多养生旅游发展项目脱离自身优势,忽略了人脉、地脉、文脉等宝贵特色资源。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具有久远的历史与养生文化,而民族多样性产生的养生多样性却常被遗忘。

2、缺乏与现代养生理念的结合。

运动养生、SPA养生、汗蒸养生等诸多现代养生模式具有科学的方法与理念,而地方或民族养生方法多排斥现代养生理念的融入,这成为传统与现代养生共同发展的障碍。

3、养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养生要求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调适,饮食与营养的调和,劳动与休息的结合等方面,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养生方式与需求。我国养生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很多旅游线路和产品依旧延续着传统旅游产品的内容,并未真正融入养生的实质,或仅仅是单调的养生形式,并没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养生需求,难以达到养生的真正目的并带动旅游发展。

4、养生旅游建筑风格、建设混乱。

不同地域的民居特点与民族建筑文化深深影响着养生建筑的风格与形式。而一味模仿西方建筑或是某种特定中国古建筑样式,都致使地方与民族建筑特色缺失。

八、国内开发

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市发展迅速,于2007年演绎成为全国时尚旅游热点。同时伴随着我国的休假制度改革,养生度假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养生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又能开发成适合度假的旅游项目,而且这种旅游的民族性、文化性强,内涵丰富,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的养生度假游类型主要为:

(1)中医药保健养生旅游:旅游项目有针灸、按摩、推拿、刮痧、拨罐等传统中医疗法,还包括在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院、治病中心、中医药博物馆、参观、游览、体验。

(2)饮食养生旅游:就是游客根据自己的体质偏性在饮食偏性所在地选择,获取适合自己的特色饮食或者药膳达到食疗养生的目的。食疗在养生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3)导引和武术:气功、传统导引术、太极拳、少林拳等、养生旅游。通过在传统的导引和武术发源地办班吸引游客,学习传统导引术、武术的方式,指导游客学习养生术,练习养生术,我国古代医学家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就是以模仿动物的动作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这既是古代人们进行养生的一种方法。也是当今武术,健身运动发展演变的雏形。

(4)环境养生旅游: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活动,中国有众多的森林公园,海岸沙滩,无数的古村落,宗教圣地,数不清的温泉,疗养院,这些地方都环境优美适合旅游开发 而其中很多旅游资源本身就具有养生价值。例如:海滨旅游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排解忧愁,对神经衰弱,贫血,偏头痛等患者有助疗效果。高原地区光照丰富,气候干燥对风湿性关节炎,气喘病患者有治疗作用,高山地区空气污染小。负离子数量多 有利于糖尿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恢复健康 温泉对关节炎 支气管炎 胃病 皮肤病 神经衰弱等都具有良好疗效另外 沙疗 泥疗等对于激发与恢复神经功能 调节机体平衡等非常有益。

另一分类为:分时度假养生游、养生科普教育游、养生果蔬采摘游、养生主题节庆游。

九、国际开发

纵观国外所有的养生旅游开发,其所需要的条件都为专业的养生团队的支持+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善的硬件设施(度假村)。国外的养生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为:

(1)水疗(理疗)养生。温泉度假村是最常见和最流行的养生旅游方式,也是国外养生旅游开发的热点趋势。国外温泉度假目的地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按摩疗法的阿育吠陀的瑜伽到齐全的户外娱乐设施。这些旅游胜地的目标就是派他们的客人家感到更快乐、更健康、更轻松。一切健康水疗胜地都专注于让客人放松、关注自我。

专业水疗胜地经常具有一个特定的健康疗法。例如矿物沐浴,已

流传了几千年,保加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利用这些天然地热性能进行泥巴浴和其他天然保健疗法并且通常伴随着完善的养生服务目录。度假村会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法如针灸、结肠清洁、催眠术疗法和冥想。例如保加利亚的中部旅游胜地,旧札哥拉矿物浴中心,其依托丰富的温泉和旁边风景优美的哥拉山,以古罗马浴池的尊贵享受为口号,提供温泉矿物浴和各种spa养生,吸引大量的欧美游客。还有以色列的养生旅游,依托沙漠风光和矿物水体,提供例如印度瑜伽、中国太极、水中按摩、泰式按摩、反射疗法养生等多种养生手段。这种模式要求必须有独特的养生资源:温泉或矿物质丰富的水体。

(2)建立专业健康指导和治疗的健康中心,解决客户的健康问题。例如减肥,强调减肥和改进的饮食习惯。游客通常需要遵循一个持续数天或者数星期的饮食运动计划。并且饭菜是专门为促进客人健康和参加类似于学习班的机构,就能学到更多关于保持健康、良好的饮食和保持体重的科学方法。

另一个常见的专业健康养生是针对上瘾的人,常见的是酒精和药物成瘾。这些客户喜欢的度假中心往往建立了包罗万象的服务,除了加强监测客人的成瘾行为,还为他们制定严格科学的程序戒除成瘾,给游客树立一个健康的观念,打破他们的不良的成瘾。

第三种养生旅游为健康中心的建立,其以具有完善的医疗服务和先进的医疗技术的专业医疗机构为依托,为客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甚至包括心脏手术在内的多种大中型手术。此外,还能提供全套的吃住行观光服务。

(3)依托山地、湖泊等风景名胜,提出运动养生度假的口号。

这是最广泛类别的健康旅游,建立诸如滑雪、山地自行车、高尔夫、水上项目等类别的专业的比赛场地,并提供专业的教练团队,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教授,使客户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经过辅导后能够达到竞技水平,从而满足客户的成就感。同时建立具有特色的旅游度假村,为客户度假提供方便。具有特色健身项目和特色度假村的旅游目的地都成为十分受客户欢迎的户外旅游目的地。

综合国外养生旅游的热点,其发展表现出综合化和专业化的特点。综合的养生服务项目开发和专业的养生团队,是所有国外养生旅游发展的共通之处。

十、未来前景

结合国外的生态养生度假发展现状,我国的国内生态养生度假游应该为在自然观光的基础上,进行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综合开发,并注意以下的几个重点。

(1)精心设计观景系统和观景线路(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徒步、自驾车、直升机观光、公交车等多种方式自由观光),(2)完善自主休闲的辅助设施(如日本立山黑部峡谷,提供包括联络电话、交通线路、路线简图、食宿参考、广播电台、紧急求救、医疗院所、警政单位、拖吊保管、汽车维修、加油站等在内的全方位应急救助的联系方式和具体指导),(3)度假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如瑞士阿尔卑斯山旅游胜地,自

然观光、森林野营、青少年教育、山地运动、温泉疗养等多种旅游产品开发),(4)专业养生团队的细致呵护(医疗养生的专业医务人员、运动养生专业教练等)。

十一、市场预测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业自09年开始,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开始显现出积极增长,2010年国际游客数量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6.7个百分点。2010年全年国际旅游人次达到9.35亿,较2009年增长5800万人次。

继2010年全球旅游业复苏之后,2011年全球旅游业将继续增长,但增长步伐将缩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全球旅游业也有望实现4%-5%的增长,略高于长期的平均预测值。全球主要快速增长的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亚洲是世界第二大旅游目的地,亚洲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两成以上。

篇3:202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 2012年全球风电概况

1.1 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具体情况

2012年, 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82275MW。2011年为236 749MW, 2010年则为196944MW (见图1) 。全球新装风力发电机市场2012年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新增44 609MW, 与2011年安装的39 805MW相比增加了12%。在全球范围内, 风力发电占能源供应的份额已相当大。截至2012年底全球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为580TW, 超过全球电力需求的3%。

2012年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印度五大风电市场供能207GW, 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73%, 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据统计, 2012年有46个国家新装风力发电机, 全球风力发电产业收益600亿欧元, 2011年仅为500亿欧元。

2012年两国各占全球风电市场的29%, 但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往年相比显著下降。2012年下半年美国市场发展迅猛。印度和德国同样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共增长了2.4GW, 西班牙市场仅增长1.1GW, 大约增长了5%。

从国土大小的安装能力来看, 丹麦在人均风力发电量方面遥遥领先, 国家人均风力发电量为752瓦特。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中, 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德国、爱尔兰位居前十, 美国排名第12位, 将近每人200瓦, 中国排名第36位, 每人56瓦, 中美两国排名都远远落后于他们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地位, 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过去十年, 全球风电平均增长率 (新装风力发电容量和去年装机容量的相比值) 为30%, 2012年全球增长率下跌到19.1%, 这是20年来最低增长率。

1.2 拉丁美洲和东欧风电装机容量仍保持世界最高增长率

拉丁美洲和东欧仍保持着世界最高增长率, 风电市场的发展趋势更趋向于地域多样化。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强劲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东欧和拉丁美洲市场, 同时在西欧、北美、亚洲相对传统的市场增长适度。

2012年只有一个国家增长率超过100%:罗马尼亚, 增长率为131%。乌克兰增长82%, 波兰增长54%, 爱沙尼亚和芬兰都为46%。4个拉丁美洲国家增长迅速, 阿根廷为62%, 墨西哥为45%, 拉丁美洲平均增长56%。

1.3 海上风力发电仍不稳定

海上风力发电机市场在过去的几年相对不太稳定。2012年海上风力发电领域再次增长54%, 而2011年仅增长14%。截至2012年底, 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约1 903MW, 累计装机约5 416MW。2012年海上风力发电发展迅猛, 远超过了陆上风力发电平均增长率。

13个国家拥有海上风力发电场, 其中有11个在欧洲, 只有2个在亚洲。2012年只有五个国家增加了海上风力发电场:美国、比利时、中国、德国和丹麦。到2012年底, 英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到2948MW, 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海上风电装机约389MW, 仅次于英国和丹麦, 位居世界第三位。

英国海上风力发电从2011年的46%增长到2012年的74%, 新增1 423MW, 对于海上风力发电行业, 英国有着主导性地位, 超过三成的风力发电机安装在海上。

2012年丹麦仍排名第二, 海上装机总量仅增长了7%。2012年比利时成为第二大新兴海上风力发电市场, 装机量几乎翻了一番, 从195MW增长至380MW。

2012年中国也成为海上风力发电的最大玩家, 海上装机容量几乎翻了一番, 但仍只占中国风力发电量的0.5%。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加到5GW。

1.4 亚洲即将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

欧洲仍是最大的陆上风力发电场, 占总风电量的38%。但由于过去几年发展较缓, 欧洲失去了主导地位。亚洲一直在努力扩大其全球风能产业的份额, 现已接近欧洲的份额, 约为35%。亚洲新增风力发电机所占份额从53.7%下降到36.3%。

北美洲的市场份额连续几年下降, 2012年有所回升, 主要源于美国市场的强劲表现。北美洲新增风力发电机所占份额从2011年的21%, 2012年上升到了31%。2012年底北美洲占全球风力发电容量的23.4%。

拉丁美洲新增装机量从2011年的2.9%, 上升到了2012年的4%。拉丁美洲的总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1.4%, 上升到了2012年的1.8%。

2 全球风电场在各大洲的分布

2.1 非洲

2012年非洲风电装机容量为1 074MW, 比2011年仅新增了71MW。新增风力发电场的只有两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和突尼斯。非洲2012年风电增长率仅为7%, 远低于19.1%的全球平均增长率。

北非有3个拥有主要风力发电机的国家:装机容量为550MW的埃及, 装机容量为291MW的摩洛哥, 装机容量为104MW的突尼斯, 三个国家共占非洲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8%。埃塞俄比亚是唯一一个位于撒哈拉以南拥有主要风力发电机的非洲国家, 总容量为51MW, 2012年新增了21MW。

鉴于非洲的风资源适宜风电发展, 特别是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资源丰富, 在全球风电发展展望的情景中, 预计非洲的风电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到2020年将达到19GW的装机容量和每年47TWh的发电量, 这不仅将解决一直困扰着这片大陆的电力和能源的自给问题, 同时也能够帮助其经济的发展。

2.2 亚洲

2012年亚洲仍为风电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 新增16.2GW。亚洲总风电装机容量接近100GW, 占全球总量的35.4%。亚洲成为全球第四大增长快速的地区, 相比2011年的34%, 2012年增长率为19.4%, 略微减弱。

2012年共有6个亚洲国家 (地区) 安装了新的风力发电机, 中国、印度、日本、南韩、巴基斯坦和土耳其。2011年中国总计占亚洲风电装机容量的75%, 印度为18%。

中国市场前景仍很乐观, 中国仍计划在2015年总风力发电容量达到100GW, 到2020年和2030年分别增加到214GW和400GW。这一目标极有可能超额完成, 因为中国政府承诺继续发展风电, 预计中国的风电产业仍会有一个持续的增长, 年新增装机将从目前的17.6GW微增至2020年的18.5GW。然而, 为了充分获得风电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收益, 一些现有的障碍须克服。这些障碍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电网, 电力传输设施不仅要接纳不断增长的风电发电量, 而且要将产生于偏远地区的风电输送到人口稠密的地区和工业中心[1]。

2012年印度作为新增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大亚洲市场, 增长了2 441MW, 总容量达到18.3GW。总体来说, 印度的风能市场有着很可观的发展前景, 然而政府扶持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无偿电力的供应也打击了投资者们的投资热情。

日本新增87MW, 总容量达到2.6GW, 日本有一个庞大的电力市场, 规模上是韩国的三倍, 成为亚洲第三大风力发电国;土耳其也飞速发展, 新增了506MW, 总容量达到2.3GW;韩国新增76MW, 总容量达到483MW。韩国的风电市场最小、最年轻。但韩国有几个本土的风机制造商, 政府也有开发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长期规划。

2.3 大洋洲

大洋洲新增装机量为358MW, 增长了16.1%。2012年只有澳洲新增了风力发电机, 达到2 584MW。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有着非常丰富的风力资源。但由于新西兰水电发达, 电力需求有限, 因此风电市场的发展更可能是保持一个平稳的水平。

2.4 欧洲

欧洲风电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94GW增加到了2012年的107GW, 增长了13%, 欧洲在风电总容量方面仍占据第一把交椅。欧洲2012年增加了12.7GW, 创造了陆地风电最新记录, 与美国或中国市场规模相似, 34个欧洲国家均安装有风力发电机。

德国仍是风电市场最大的陆地国家, 2012年新增了2.4GW, 总容量达到31GW。作为最大的工业国家, 德国如今也将发展点转向了可再生能源领域, 如果能源转型成功, 德国将作为一个成功典型, 被许多国家效仿。

经过多年的努力, 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波兰、瑞典和法国六个国家均拥有1GW左右的风电场规模, 意大利以1.3GW装机容量成为欧洲第三大风电市场;西班牙排名第二。

由此可以看出, 2012年全球风电产业发展最快的一些国家主要聚集在东欧。这一地区新加入欧盟的国家, 正在努力追赶欧盟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令性要求, 除了这些国家之外的其它国家在风电发展上没有大的进展。如果他们决定开发国内的风电资源、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吸引投资, 风电将会在国家能源供应中扮演关键角色。

2.5 拉丁美洲和北美洲

2012年拉丁美洲成为风电投资最活跃的地方, 其功劳要归功于巴西和墨西哥, 增长率56%为全球最高。拉丁美洲占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量的1.8%, 2012年风电增长率达到了4%。除巴西和墨西哥外, 大部分拉丁美洲风电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到2020年, 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GW。随之, 到2020年和2030年, 累计装机容量分别增加到21.9GW和56GW。

2012年北美洲强势回归, 增长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各国和国内各州有着各自的风电发展政策, 因此北美风电的发展非常多样化, 特别是与单一的中国风电市场相比。

美国创造了新纪录, 新安装了13GW。加拿大市场装机量增长了18%, 新增936MW, 总容量达到6201MW。预计从现在到2015年, 北美是一个每年新增8GW的平缓增长的市场。预计2020-2030年, 北美年新增风电装机有所回升, 可达到14GW。风电行业将在北美洲地区电力市场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3 全球风电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推动风电发展的驱动因素有保障能源安全, 不受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减缓气候变化, 减少地区的空气和水污染等。目前, 风电市场正在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 而众多政府依然大量补贴化石燃料, 相当于鼓励排放CO2, 在2012年, 这些排放所得到的补贴相当于$110/吨CO2。

尽管缺乏政策支持以及现有支持政策的不确定性是阻碍风电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需要加强国家和国际方面相关的扶持政策, 加快对风力发电发展的部署, 但是仍可以看出投资风电行业的需求很旺盛, 许多相关项目也都正在实施中, 风电市场仍存在许多发展的机会, 远比目前人们看到的要多得多。

预计在中国、印度、欧洲和北美、美国风电行业会进一步大幅增长。一些拉丁美洲国家 (特别是巴西) , 以及亚洲和东欧新的市场有望出现高增长率。基于现在的增长速度, 世界风能协会预测:到2016年全球风电容量有望达到500GW, 到2020年全球总装机容量将1 150GW, 为全球提供11.7%~12.6%的电力, 并且实现CO2年减排量17亿吨。2030年超过2 500GW, 以实现对全球电力供应脱碳化的完全承诺[2]。

风电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风电的潜力要得到完全的发挥, 需要各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危害和风电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采取积极政策, 并抓紧时间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朱俊生.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J].可再生能源, 2003 (2) :3-8.

篇4:202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动旅游 现状 游客

一、自助旅游概述

在自助旅游产生之前,人们的旅游出行一直以团队旅游组织模式为主,在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下,现代旅游模式悄然发生着改变。自助旅游模式以其自由、个性化的行程设计,自己组织、安排的新颖模式受到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追捧。做为现代旅游业发展道路上的一种创新标志,自助旅游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区别:首先,在旅游路线的选择上,游客可以自主、随心的进行安排,而无需按照导游人员的固定行程进行,游玩路线符合游客自己的喜好。其次,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出行方式与住宿、消费等选择。再次,自助旅游通常是驴友摆脱工作生活束缚,自主体闲观光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不同的户外项目,如登山、越野等,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休闲性与娱乐性更强。

二、自助旅游发展现状

1、自助旅游者人数增加

当前在我国旅游市场中,自助旅游不断兴起,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自助旅游爱好者大多来自于经济发展地区,且收入与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在工作生活的闲暇进行自主旅游行为,渴望在旅途中寻求刺激,满足其求知欲,这一自助旅游群体人数的增加对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相关旅游部门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中,近九成以上家庭在旅游过程中希望能更独立与自主,在自助旅游形式上选择自驾游等方式进行。同时通过对旅游黄金周的游客出行方式分析也可得出,自助旅游队伍正日益壮大。

2、以短程旅行为主

通过对自助旅游路线分析可以发现,短程自助旅游占主要份额。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自助旅游团体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休闲旅游占据了很大比例。在这一单位团体中,既有老人,也有小孩,在行程的选择上通常以短程旅游为主。通过对北、上、广三个城市的自助旅游调查情况分析,大多数受访者愿意以家庭为单位,在双休日带上一家老少到周边某个景区进行身心放松、情感交流等活动。与传统旅游相比,短程旅游耗时少,所需费用较低,很大程度在节约了时间、资金等资源。但这种现状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大量私家车出行使交通压力增大,高速路堵车严重,景区停车困难等现象给为自助出行造成了极大困扰。

3、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完善

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位置相对偏远,经济欠发达,而这些旅游景点往往又是自助旅游爱好者心驰神往之所。受经济、地域等因素影响,这些景区交通容量不足,不能承担较大车流量,饮食住宿也受到限制,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给自助旅游造成的不便尤其明显。其次,在一些偏远景区,交通标志、加油站、应急场所等标示不明显,这些景点的基础设施与整体规划方面不足极大的制约了自助旅游的发展。

4、背包旅游日益普及

背包游客通过网络找寻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相同的爱好下,背包客对旅游景点的选择也相对统一,逐渐改变了以往散乱的自助旅游现象。但是这种背包旅游日益普及,游客追求自我、个性的形势下,也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组织专业度的不足,危机处理能力较弱,遇到的危险情境难以处理,使自助旅游的危险系数增加。

三、对自助旅游中问题的一些建议

作为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尽快制定一系列针对自助旅游的措施,在推动自助旅游发展的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自助旅游问题。

1、完善自助旅游配套设施。

自助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随之而来的交通、住宿、饮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做为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落后配套設施的完善,使之逐渐满足日益增长的自助旅游热潮。首先,对各个景区的标志设施进行维修与养护,使自助旅游游客更加清楚直观的了解各景区的特点,对各种功能需求一目了然。其次,针对自驾游游客停车难问题,在景区增加停车位设置;再次,针以旅游旺季游客住宿、饮食困难等现象,要强调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只有对游客的需求不断进行优化,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景区。

2、对自助旅游信息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进行完善

旅游信息的传播渠道多种多样,通常自助旅游游客在出行前会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做好旅游攻略。但有许多传播渠道在旅游信息的真实性上大打折扣,影响自助旅游的整个旅程安排,对于自助旅游爱好者而言,无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并影响其旅游热情。因此,做为旅游管理部门要实现对各旅游景点旅游信息的规范化,要求旅游网络在旅游信息提供上实现全面性与真实性。与此同时,还要强调旅游景点不同季节、交通、天气下的限制条件,使自助旅游爱好者更全面了解景区信息,做好自助旅游规划。

四、自助旅游发展趋势展望

自助旅游飞速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日益改善,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追求精神的享受,走出固定生活环境走向自然的感情越来越强烈。通过对当前自助旅游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形势来看,自助旅游将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并逐渐取代传统旅游模式成为一种主流旅游形式。随着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自助旅游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会逐渐参与到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之中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丰富的自助旅游经验,各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这些因素都在不断的推动着自助旅游的发展。此外,为适应现代旅游方式的转变,当前一些传统旅游模式的中介服务也开始创新开发出针对自助旅游的中介服务,旅游网站的内容与形式日益完善与多样化。种种因素转变都表明,自助旅游在我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结语:

总而言之,自助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人们日益追求自由、个性的真实写照。当前,我国自助旅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面临着各种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妥善的解决,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自助旅游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淑娴.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以厦门市为例,[D].华侨大学.2014

[2]李玲.影响自助旅游者心理因素的调查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篇5:2024年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竹浆纸行业现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竹浆纸的现状:

我们中国木材资源贫乏,只有用进口木浆生产高档生活用纸这一条路。近年来,随着对中国生活用纸企业、原料以及市场状况等更加深入了解,特别是对竹林资源,竹纤维造纸的进一步认识,竹纤维制造生活用纸的价值一直被严重低估了。

自恒安、金红叶、青年岛、中顺洁柔四大家族崛起以来,100%原生木浆制造的生活用纸已经成了高档生活用纸的代名词,四大品牌对消费者的不断教育也越来越强化了这一产品概念,最近甚至还有品牌打出了“100%进口木浆”作为产品卖点。虽然100%原生木浆制造的产品是最好,但是也不代表其他浆种生产的产品就没有优势或做不出好的产品。很可惜的是有些竹纤维生活用纸企业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产品的优势,反而盲目地仰望生产木纤维生活用纸四大品牌。还有部分竹纤维生活用纸企业,它们明白且认识到了自身产品的优势,但并没有将自身的产品优势做到极致,没有让营销人员、经销商、消费者明白其中的优势,没能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品力、销售力,没有能很好地运用产品特点,而知识最大的价值在于应用。纵观四大品牌,由于他们没有竹浆资源,所以会大力推广木浆产品,不断强化原生木浆的优势很正常,所谓在哪个山头唱哪首歌。那拥有竹纤维资源控制权的企业为何不能合力宣传竹纤维生活用纸产品呢?

二、竹浆资源的分布

我国是一个森林面积相对较少、木材资源也相对较少的国家,但我国的竹材资源却十分丰富,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盛产竹子的国家之一,所以竹林在我国被称为“第二森林”。我国的竹林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二位,竹林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

竹浆生活用纸企业的现状

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像样的竹纤维生活用纸品牌,据了解竹浆生活用纸厂家多以四川、广西为主,如广西的华劲集团和金荣纸业、玖龙纸业、永丰浆纸、安县纸业、理文造纸等,大多以销售浆料和原纸销售为主,成品销售极少,基本上还未走出先原纸销售再成品销售的生存模式。特别是华劲集团公司,制造装备与市场投入巨大,几年过去了,还处在市场的探索期。部分竹纤维生活用纸企业,特别是后加工厂,因看不到竹纤维产品的前途,在木纤维原纸超低价的今天,纷纷转向购买木浆原纸生产成品。时至今日,竹浆生活用纸产业还没有企业能号令天下,处在群龙无首的初级阶段,未来前景堪忧。

三、竹浆产品的优势

木纤维生活用纸能一统天下,自然有其优势,但竹纤维产品的优势也是很明显。一是健康性。竹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杀菌的效果,因为竹子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名字叫“竹琨”。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木纤维等上面能大量繁殖,而在竹纤维产品上细菌不但不能繁殖,反而还能减少,24小时内细菌死亡率可以达到75%以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上,所以竹纤维生产的生活用纸产品,即使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也能保持安全健康。

二是舒适性。竹纤维的纤维比较细,在2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竹纤维的横切面由多个椭圆缝隙组成,呈中空状态,透气性是棉的3.5倍,被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皇后”,因此用竹纤维生产的生活用纸具备很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三是环保性。竹子是再生植物,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材质优良等特性,其工业和商业价值越来越普遍地为人们所认识,加上我国的木材资源在逐步减少,人们希望用一些别的材料来代替日渐减少的木材,因此竹材资源便得到了广泛地开发。这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为我国丰富的竹材辟了一个广阔的利用前景,以竹材为原料的各类工业生产在我国正在形成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因此,在生活用纸行业大量运用竹纤维,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措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是稀缺性。对于中国来说,竹林资源丰富,占有世界24%,所以有“世界竹子在亚洲,亚洲竹子在中国”之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50%的竹资源,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竹资源价值的发挥,对我国竹资源发达的区域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篇6: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讲稿

你们的问题是什么?

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

你们的组织性质是什么?规模、经营环境、潜在客源、顾客偏好

你们的经营、管理、服务的目标诉求是什么? 你们的愿景是什么?希望、理想、出路。

你们应该做什么? 你们应该怎么做?

想钱、挣钱、赚钱——理财,幸福的理财。人找钱,钱找人。

价值观、财富观、智商情商与财商 效益 剩余索取权

微创新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要回答:乡村旅游本身的发展历程与阶段特点、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与转型,宏观角度的乡村旅游(丰裕社会、非物质文化、非物质社会、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国民经济、现代经济(服务业)、旅游经济与

中央政府应该做什么?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务实之前必先务虚,打大仗前必开务虚会。

旅游产业、产业集群与中观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相关利益群体研究,区域或集群治理

产业、集成性产业、扎堆、外部经济、抱团取暖、中介组织、自律委员会、垄断与竞争

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项目、旅游服务与农家乐企业的成长微观视角的乡村旅游

理清微观企业管理的层级:领导(领袖、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作业与职能管理、服务规范与个性化。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新闻导入

其原因主要是与国家的提倡、旅行社的推广、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以及各开发商的积极响应分不开的。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的主要意义是: ①为旅游领域拓展了新天地。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的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的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联姻,相得益彰。开发乡村旅游将更加丰富中国旅游业的特色与内涵。

②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利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旅游度假园区,既可高效地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又可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并树立起新型农业生产观点,缩小城乡差别。发展乡村旅游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③为城市旅游热点扩散提供了广阔的场所。目前,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近极至,各旅游“热点’的发展已近饱和,极化的旅游流加重了景区负担,因此极大的旅游流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向外分流,以减轻城内压力。过热的城内景区要向外“散热”,发展城市边缘地区的乡村旅游是最佳策略。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近郊多有这种新型旅游区,如大连西郊度假村、大连凌水农场冰峪度假村等[4]。乡村容量大、承受力强,可疏散旅游热点城市的游客压力。乡村旅游可充分满足都市游客走进自然、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缓解都市生活压力。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更新人们的旅游观念,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新的前景。

总之,生活方式变革对旅游的影响和意义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与人类回归大自然、回归本真生活的梦想相吻合的旅游活动方式以及旅游产品,它对生活在都市之中的人们的吸引力不是在减弱而是在增强;乡村作为自然与人类相处比较和谐的一个过渡地带,其独特魅力正在日益体现出来;乡村所特有的休闲度假属性和功能,也使它颇受城市人群青睐。尤其对西部地区的许多地方来说,开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促使当地尽快脱贫致富,不失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中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而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乡之间差距的缩小,乡村的面貌将日益改变。这样,不管是比较传统的乡村还是比较现代的乡村,都能够对城市人群产生各自不同的吸引力,都可以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总之,只要假以时日,乡村旅游是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的。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乡村旅游的涵义

根据Gilbert和Tung(1990年)的定义: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我国有关学者将其定义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可以看出,后者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观光旅游、科普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之一,迎合了新世纪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尼(Lane)认为,真正的乡村旅游具有以下要素:(1)位于乡村地区;(2)旅游活动是乡村的;(3)规模是乡村的;(4)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5)由于乡村的自然、经济、历史环境和区位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B 艾思卡普(inskeep)则将乡村旅游看成一种具有可持续特点的旅游活动,并常常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与农业旅游(Agriculter)、农庄旅游(Farm Toursim)不加区别地相互换用,显而易见,他是将这几者看成了同一回事。从产品细分的角度来说,他这样做也自有其道理。C 乡村旅游一般包括“农家乐”旅游、乡村观光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民族风情旅游、农场旅游等分支旅游产品。至于开发经营何种乡村旅游产品,只能视资源特点和开发者的取舍而定,很难一概而论。“乡村旅游”有多种定义。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实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家们对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同时,乡村旅游已在各地开始积极探索,贵州省还开展了乡村旅游的国际合作示范项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在法国,这种与乡村紧密结合的旅游被称为“绿色旅游”、“ 生态旅游” 在我国,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日前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综合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种种看法,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小规模、离散性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的诞生背景

1990年在加拿大举行的’90全球持续发展大会上提出了《旅游业持续发展行动战略》,1995年在西班牙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上又通过《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标志着旅游业持续发展得到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以及游客的认可和重视.乡村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活动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接近自然、返朴归真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再者,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美学观念都发生着变化!旅游兴趣不再仅限于人为景观,而对自然景观和半人文景观旅游格外青睐。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乡村旅游尽管在欧洲发达国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但大规模发展起来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它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规模,并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首先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如日本、台湾、新加坡、韩国、以色列等从70年代开始,纷纷将乡村旅游提上工作日程.我国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及我国一些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产生的.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也己蓬勃兴起。由于起步晚,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仍处于初期阶段,游客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组织,市场还没形成规模,致使乡村旅游业经济效益没有很好体现出来。如何使其规范发展,从一开始就能走上健康、高效之路,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被提到旅游业发展的日程上来并成为被研究和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

(三)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是

(1)乡村景观的丰富性。

旅游资源一般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如名山大川森林草原等)和人文旅游资源(如名胜古迹城市公园等)。农业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同时具有人类活动参与下而形成的文化景观内涵(如农村的民俗文化种植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景观资源之丰富,是其它类型的旅游活动所不可比拟的。

(2)平民性。

尽管乡村旅游的参与者中也不乏管人,但总体而言,乡村旅游的主体主要还是以工薪阶层为主的城市或城镇平民和注重生活情调的知识分子。在这里,我们要克服的一个认识误区是,平民性并不必然地等同于庸俗化,也并不意味着可以粗制滥造和草草打发。平民性特点强调,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来自城市(或城镇)之中的居民,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不尽相同,但收入水平和消费指向却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譬如在旅游活动之中,他们都比较倾向于带有生活情趣的大众化项目和大众性消费。因此,乡村旅游应在大众化、参与性、愉悦感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和均衡点。

(3)地域多样性和时间可变性。

乡村旅游资源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和传统习俗为主。农业生产各阶段受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较大,因此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另外,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乡村的农业生态-文化景观风格各异,而乡村旅游资源多样的景观风貌,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4)可实践性和体验性。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它是包含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游客可通过直接品尝农产品(蔬菜瓜果、畜禽蛋奶、水产品等)或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耕地、播种、采摘、垂钓、烧烤等),从中体验农民的生产劳动和乡村的民风民俗,并获得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乐趣。

(5)高效益和低风险性。

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可获得多重效益。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精致化特色化的过程,所以开发难度小、投资报酬率高、见效快。

(6)花费较低。

旅游的背景在农村,旅游的接待者主要是农民,旅游的内容亦以乡村生活的体验或观摩为主(即俗话说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景、做农家人”),这就使得乡村旅游的成本相对其他旅游活动形式来说要低得多。相应地,乡村旅游的开支成本也就比较低廉。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想大手大脚地花钱者未必就能花得出去,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项目和支出让旅游者必须花钱;而农民的现实主义态度也使他们将对旅游者钱袋的支付限定在了一个比较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水平上。这就使乡村旅游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旅游。

(三)--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特点

中国乡村旅游产品与城市旅游产品相比, 在本质属性、空间分布、产品供给、旅游消费、市场需求和趋势等方面, 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1.1 本质上的乡村性

乡村旅游产品在本质上就是其乡村性, 即农业本质、生态本质、乡村规模本质(聚落空间相对较小, 人口规模小, 旅游开发规模小)以及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载体、村社组织、乡村田园、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在乡村旅游中都有乡村性。也就是说旅游是乡村的, 是在乡村之中, 是以乡村景物为旅游吸引物的, 一切活动过程是乡村化的。

在产品形态上主要表现于:(1)展现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产品;(2)以开展各种参与性农事活动和土特产品购买的产品;(3)具有典型区域文化特征与生态特征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类和高科技术类乡村旅游产品;(4)充分利用自然原料和“乡村性”设施开发乡村度假旅游产品。

1.2 空间分布的独特性

国内外经验表明, 乡村旅游产品的空间位置, 最好是 2 个小时之内的城市近郊和道路条件良好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地带。根据我国著名旅游学家吴必虎的研究, 我国的乡村旅游区位空间在距城20 公里左右空间地带和距风景名胜区5 公里左右地带最佳。乡村旅游的供给空间实际上为城市周边地区与远离大城市的地区两类。前者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旅游进入性条件良好;后者虽然有距离障碍性因素, 但一定具有典型乡村性和传统文化特色性的资源优势, 加上便捷的交通条件。

1.3 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

从全国看, 乡村幅员辽阔, 自然景观千差万别, 农业景观多种多样, 民风民俗多姿多彩, 为满足游客观光、购物、求知、猎奇、尝鲜、休闲、度假、参与等多种旅游需求

收稿日期: 2006 —08 —27 基金项目: 湖南社科规划项目(04Zc093);湖南省教育厅立项科技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成果。

6

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赏花、摘果、采茶、垂钓、狩猎、出海、插秧、手工学艺、观草原风情、体民俗民风, 应有尽有。在规划形式上大概可归纳为观光观赏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和乡村民俗节庆型四类。但必须说明的是, 无论何类, 都以典型“乡村性”和高等级质量的传统文化内涵产品为前提, 要求乡村旅游开发必须具有资源的空间聚集性和一定的质量等级“门槛”。

1.4 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

由于我国目前低层次的旅游供给、尚不富足的经济收入, 乡村旅游消费主体呈现重实惠、轻享受的低水平消费特征。因此, 绝大多数乡村游客享受到的仍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较低档的旅游服务产品。如在采摘旅游中, 大多数游客看重水果的价格质量和数量, 而轻视对收获的心理感受;“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乡村民俗旅游中, 游客多注重低廉的接待费用, 忽略对乡村民俗的体验。目前我国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仅停留于悦目、悦身的较低层次, 而达到悦心、悦志的高层次感受较少。且大多数乡村旅游者选择耗时耗费较少的短期和近地游, 总体旅游消费水平低。

1.5 参与性与体验性

乡村旅游结构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之处就在于所开展的各类旅游项目往往仍是农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和参与性。采摘蔬果、参与农村节庆、从事体力支出不大的一般性农事活动等, 都是大多数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感兴趣或乐意体验一番的事情。同时乡村旅游者的成分要么是对乡村旅游完全陌生的;要么曾经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 而如今已远离了大自然和乡村, 于是试图借此重新获得对乡村生活的体验, 以找回已经失落的记忆;要么是怀着神秘感去了解乡村、体验乡村。

四、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

郭阳旭***

(一)魏小安

5+3 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 1、5种模式:

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 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

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 四是古村落的开发;

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以农庄度假和民俗节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欧洲、美洲开展的历史达百年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也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在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也从中也得到了丰厚回报。凡是在开发乡村旅游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国家,均制定了专门的乡村旅游质量标准,产品、管理和市场开发都比较成熟。

我国拥有56个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贵州的国际合作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已开始启动,将与新西兰、爱尔兰等专家一道,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反贫困战略、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寻求本土化、中国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2、3类型: 农村乡村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农民乡村旅游。

(二)卢云亭

传统8+现代6

1、传统乡村旅游以其体现出的特点作依据,可细分为以下8类: 1)乡村民俗型。

指以乡村民俗风情为载体,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其内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风俗和风物。乡村民俗又分岁时、节日、婚姻、生育、寿诞、民间医药、丧葬、交际、礼仪、服饰、饮食、居住、器用、交通、生产、职业、民间工艺、宗教、社会、娱乐、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类。拥有这些民俗资源的乡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俗旅游。

2)乡村传统农业类。

乡村旅游的限定范围主要是在农村,因此这种旅游与农业生产、农业发展过程等密不可分。但农业类旅游有传统与现代农业两大类,故作为传统乡村旅游模式之一,其类型则特指旧式的农业生产观光活动,如旧式的农业生产过程、农耕文化、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3)古村古镇类。

这一类指以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乡村环境氛围为观赏、观光、观看、观览、观展、观研载体的旅游活动。4)乡村风水或风土类。

旧时许多乡村是以特有的地理环境和风水结构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依据风水理论经过精心设计选址和建设的,有的是依据真山真水环境自发形成的,如利用不同的地形、水道形成多种排水、给水、避寒、避风、采光、交通等合理的村落空间布局形式。这对发展乡村环境旅游、科学旅游、体验旅游、文化考察和研究活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乡村土特产类。

品尝、购买乡村土特产是城市或外地游客进入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土特产包括乡村生产、生活用品、乡村风味食品、乡村手工艺品、乡村名特产等。这些物品大多都有广泛的销售市场和固有的品牌形象,历史形成时间长,产品有较固定的风格和工艺水准,因此其信誉度、特色度、知名度比较大,旅游者对土特产品的认知是发展这类乡村旅游的重要驱动力。6)乡村休闲娱乐类。

从需求供给角度,大多离城市较近的乡村为城市居民在假日或闲暇时间提供了优良的休闲、度假、娱乐等场所设施,如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家庭旅馆、乡村旅店等。7)乡村名胜类。

指依托本村或与之相邻的历史文化或山水名胜资源开发的乡村旅游模式。这类旅游的特点是“借景”,即借老祖宗和大自然给后代留下的古迹和名胜,其功能主要是观光,通过其他特色景观来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北京的门头沟潭柘寺村、怀柔慕田峪村、房山周口店村等就是借助附近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发展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8)乡村红色旅游类。

此类指拥有红色旅游资源,并利用此优势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乡村旅游活动。这类旅游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已有大量乡村旅游点正在全力开发这类旅游产品,并形成乡村旅游的一大热点。

2、现代乡村旅游以其提供的旅游景观和产品内容,可细分为以下6类:

1)现代新农村类。

我国各省区都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它们以“新”为特点,在住宅、街巷、道路和生态环境、产业设施、服务设施以及各种配套设施方面,都发生了全新的改变,成为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如北京的韩村河、江苏江阴的华西村等。2)乡村农业高新科技类。

指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在高新技术驱动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型乡村旅游。这类旅游的特点是在产业上的高度科技化,一是农业生产过程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二是组织结构实现了工厂化管理,三是产品形成全新的独特性和市场卖点。游人进入这些农业高新技术旅游地,既可观赏其全新的高技术生产过程、面貌和景观,又可购买品尝其高新农业产品。还可与现代农业工人接触,了解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新加坡建立的10个农业科技公园。3)乡村生态环境类。

指运用现代环境技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全国和省区旅游生态村。这类乡村主要以生态农业为特点,采用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农业经济为理念,对农村使用的燃料和动力进行更新,如建立沼气发电、日光能发电等节能、清洁设施,以“生态村”这一形象和旅游品牌,吸引那些对农村环境特别关注的旅游者和生态农业旅游者。4)乡村园林旅游类。

我国有一些乡村,运用园林技术,把自身改建为环境优美的园林新村,并利用乡村园林化这一品牌,招徕旅游者前来观光。如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包宅村。5)乡村康体疗养类。

这类旅游主要迎合人们的养生需要,重点加强产品的医疗保健功能,开发诸如体验按摩、理疗等与健康相关的乡村旅游项目。6)乡村自我发展类。

自我发展是现代社会出现的市场新需求,在乡村旅游中,为满足这种心态愿望,可专门设计一些为游客提供某种轻松舒适的环境,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主探索学习知识,熟悉新技能的乡村旅游活动。如日本乡村观鸟旅游、美国的农牧场旅游等。

(三)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乡村大国,乡村永远是中国大地上的主导景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业已引起社会对乡村发展、乡村景观、乡村遗产、乡村旅游的广泛关注,并感悟到乡村景观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紧迫性,对落实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过程和成就,乡村旅游在走过了贵族化阶段后成为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遗产重要的旅游方式,成为休闲、度假、康体、治疗等重要的旅游空间。在欧洲,乡村旅游曾一度成为“拯救乡村的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变革和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乡村发展注入的活力和推动乡村持续发展所展现出的作用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在今天我国乡村变革和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最完整、最典型、最内在的体现。我国乡村旅游20多年的发展业已完成产业的第一次积累,乡村旅游亟待解决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产品层次粗浅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6大问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新时期,替代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新形态和新模式主要有7个方面:

(1)主题农园与农庄发展。

形成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租赁农园等多种形态,承载农旅结合的农事参与、自然教育和DIY创意空间等功能。(2)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主题博物馆发展模式。

承载传统产品与传统工艺、传统生活与生产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文化景观重现功能。

(3)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

承载古村落、新文化村落、新经济村落等不同阶段乡村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物化与意化的统一过程的认知和体验功能。(4)乡村旅游基地化之乡村俱乐部。不仅是乡村旅游的高级会所和信息中心,而且是乡村旅游的中介机构;不仅向乡村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服务,而且提供一种乡村旅游全过程的联程服务,旅游者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乡村俱乐部享受到一体化服务,并通过订购乡村旅游线路,向自驾车群体旅游提供自助式全程服务。

(5)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

承载企业董事会议、商务谈判、员工奖励度假和旅游景观房产等功能。

(6)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发展。

集生产、研发、销售、交流、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庄,比较成熟的有葡萄酒庄园、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产业庄园既要体现产业化生产特点,又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7)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体验。

是区域尺度下通道式动态旅游类型。

乡村景观意境可划分为地方文化代表型——乡村文化意境,水体景观主导型——水乡意境,山野乡村主导型——自然意境,林间乡村代表型——林海意境,平原农耕代表型——农田耕作意境,牧区乡村代表型——自在天堂意境,民族村寨型——异域人文意境,城乡过渡代表型——都市乡村意境8大类型。基于追寻儿时的记忆、寻找传说中的桃花源里避世文化的理想空间、中国诗画文化的灵魂等多种意境追寻,乡村景观意境的感知和体验也成为现代最为时尚和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活动和产品形态。

五、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与开发原则

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很猛,数量和类型都在逐渐增多,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一大时尚。但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和项目的雷同化,吸引物的单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社区管理的复杂化等。为了使乡村旅游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各地都在寻求新的思路和理念,开发出具有独特性、多元性、精品性的乡村旅游产品。笔者认为今后乡村旅游将会出现

(一)8大发展趋势:

1.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

乡村旅游在同一个地区不能一哄而上,以数量增长代替质量增长。这样会导致乡村旅游迅速泛化,产品同质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发展规划,筛选出本区、本省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2.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3发展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之所以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市场选择和需求在趋向个性化。到乡村旅游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侣或自驾车为出游方式,他们要求看到的乡村旅游点应有个性和独特性。几年前去过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在几年以后如果还是依然故我,旅游者就不会再选择它,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策划出自己的特色项目,使景观、产品、接待、管理都实现个性目标。4.与实现“三农”目标相结合,是今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推动社会小康目标,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国许多地区都在强化乡村旅游的这种功能。如成都市近期重点打造乡村旅游“五朵金花”:幸福梅林、花香农居、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通过发展观梅、观花、观菊,发展菜园、荷池等手段,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休闲、娱乐,使“五朵金花”成为该地区乡村旅游的重要示范点。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重收入,获得较大的利益。5.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乡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个性特征,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览的追寻目标。特别是作为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更不能改变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绝不是在保护乡村环境的落后面。6.乡村旅游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在一个地区,必须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类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菊花、荷花、菜园为主题发展的不同乡村旅游品牌,每个品牌又有一系列的观光、参与性产品。游人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目的地就越要尽快改变产品雷同、内容泛化的局面,创新产品的特色,使游客增加更多的选择,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行事务的自主化,订房、订票、订餐的自主化,游览乡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利基管理,7.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 8.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政府主导原则

政府主导型旅游开发, 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给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政府规划指导下, 采取各种措施, 给予旅游开发积极的引导和支持的一种新型模式。鉴于乡村旅游产品涉及到农村劳动力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矛盾、分散的村寨或农户与旅游市场的矛盾、乡村信息闭塞与宣传促销的矛盾等许多基础性的制约性瓶颈问题难以克服, 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因此, 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协调相关部门, 充分整合各种资金渠道、管理技术、人才和互联网等资源, 形成发展合力 [ 3]。特别要提出的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缺少整体规划和市场分析, 产品单一, 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营范围太窄, 资金投入不足, 缺少政策法规约束等问题。政府必须加强主导力度, 加以重点引导和扶持, 尤其是基础设施问题, 只有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 采用公共设施如水、电、路等由政府投资或政府与集体合作投资为主体, 才有可能得到快速解决。2 社区参与原则

早在1997 年6 月,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颁布的《关于旅游业的 21 世纪议程》, 就明确提出要将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关怀对象, 并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 4]。因此社区参与, 农民致富成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本质要求。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提高其生活质量, 以构建社区参与与农民主体经营或合作经营、参与经营的双赢或多赢的一体化格局也就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 旅游开发应该为当地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应该通过创新开发, 大力拓展农副产品的利用广度和深度, 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以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个旅游地的经济水平。特别应该侧重发展参与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 使农民既是参与旅游业的主力军, 又是真正的最大受益者。在具体操作上, 必须让社区和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 通过经济参与(利益分享)、政治参与(发展决策)以拥有更多的经济自主权、政治自主权和更多的民主权 [ 5]。市场主体原则

市场主体原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旅游产品尤其是乡村旅游产品更应如此。没有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是不含有生命力的, 因此, 其开发过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开发为中心、以产品开发为重点, 按照“市场—资源—产品—市场”的模式, 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在建设特色园区、精品项目, 组织主题鲜明、多层次的旅游线路产品的同时, 要按照市场机制运作, 避免政府唱独角戏。尤其是乡村旅游产品是从乡村社区优化和结构优化的角度指导旅游开发, 不仅涉及到旅游部门, 还涉及到乡村社区的各个方面, 协调性很强, 各个部门都要高效、快速协作, 保证其旅游产品开发系统全面展开, 一切都应围绕市场进行开发。对乡村旅游市场不仅要分析现实的乡村旅游市场, 也应分析潜在的乡村旅游市场;不仅应分析客观、宏观乡村旅游市场, 更应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微观市场。择优开发原则

开发一般要经历“普遍开发———重点开发———创新开发”三个阶段。乡村旅游资源具有遍在性特点, 容易造成产品替代、无序开发、重复建设、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乃至投入多、产出少、骑虎难下的局面。由于中国目前的大多数农村仍不富裕, 人力、物力、财力相当有限, 必须在资源普查、综合比较论证的基础上, 保证重点, 择优开发。对于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相对较为便利、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至今仍具有“古、始、真、土、野”特色, 且社区居民素质相对较高和具有相当开发热情的地区, 应优先开发。而且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以创造特色品牌产品, 保障市场竞争力。突出特色原则

旅游开发时, 要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不仅保持大自然的原生韵味, 而且要保护当地 4 6 特有的传统文化, 避免因开发造成文化污染, 避免把城市现代化建筑、设施移植到乡村景区。旅游接待设施也应该与当地自然及文化协调, 保证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品”和“精品”给游客 [ 6]。但这并不是说阻止社区进步, 阻止当地发展经济, 而是实现旅游与经济发展二者的最佳结合。特色是旅游产品活力之所在, 而原汁原味又是与特色相辅相承。因此, 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深入挖掘那些原汁原味的乡土原生文化和生态环境, 以做到“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这才是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的根基和依托, 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6综合功能原则

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最大区别是兼具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即所谓“三生功能”。生产功能就是旅游产品中有一定的水果、花卉、蔬菜、奶类、蛋品的生产经营, 这样既可为游客提供农耕文明的体验, 又可为游客提供无公害污染的安全优质鲜活的农副产品, 还可降低旅游业脆弱性的影响;生活功能亦即休闲功能, 就是为游客提供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的服务和享受, 使其亲近自然, 放松身心, 欣赏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 离开尘嚣, 调整人心, 还可以接触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 使传统贴近现代, 增添知识和乐趣。生态功能, 就是营造优美的原始天然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满足游客亲近自然, 复归田园、康体养生、生态认知、文化体验等旅游需要, 感受人与自然, 享受“天人合一”的美妙意境。此外, 还有对游客的环境教育功能, 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因此, 旅游产品开发中要体现其功能的多样性。

7可持续发展原则

凡旅游资源都具有脆弱性, 尤其是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还具有不可再生性, 一旦破坏便很难恢复。因此, 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的原则, 形成 “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 一定要通过法律、技术、教育等各种手段, 对旅游资源的自然与人文进行双重保护。但也必须指出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7]。发展乡村旅游是以获取良好经济效益, 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只讲保护, 发展无从谈起, 保护失去经济支持, 也失去保护的目的。只有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保价值的互动性, 以开发促保护, 保护是为了开发, 才是长久之计;只有振兴农村经济, 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 才可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原则

旅游产品标准化就是科学规划旅游产品, 为各类旅游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依据。自1987 年我国首次出台星级饭店和评估标准以来, 我国已颁布了几十项旅游标准, 从而促进了我国各类旅游产品加快向保护、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发展的新高度。乡村不同于城市和发展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多数县域或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旅游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乃至制约着乡村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乡村旅游, 目前国家仅颁布了农业旅游示范景区(点)的质量标准, 其他都有赖于在开发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标准化, 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从乡村旅游立法、乡村旅游服务基础标准、乡村旅游管理标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乡村旅游服务资质标准、乡村旅游设施标准、乡村旅游服务卫生安全标准、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标准、乡村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 以及乡村旅游立法等方面入手 [ 8]。其标准的制定应由旅游、地理、环境、管理、经济等各方面专家组成, 并应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一经颁发便应严格实施推行。实践证明, 乡村旅游产品已成为当代中国旅游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且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的农村是弱势地区, 农业仍属弱势产业, 农民是弱势群体, 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必须特别慎重, 尽量少走弯路。因此,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遵循一定的原理和法则。

六、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示

乡村以其旖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新鲜的蔬菜瓜果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而受到都市居民的青睐。乡村旅游以乡村性为最大的卖点而蓬勃发展。国外发展乡村旅游历史悠久而成熟,为中国开展乡村游提供了成功的典范和经验。

笔者就政府管理者和产业经营者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角色分配与工作定位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政府作为产业管理者,应该干些什么

多数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上。西班牙、希腊、爱尔兰等国都是这种情况。他们为了给本国或本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给予乡村旅游开发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借鉴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和我国台湾省等国内外的经验,政府作为产业管理者应着重履行好以下4项职责。

第一,编制总体规划和执行项目计划,保证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政府主持并提供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许多国家还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法国的“假期绿色居所计划”与“欢迎到农场来”、奥地利的“农场假期”项目、意大利的Toscalla乡村节庆、波兰的“波兰绿肺”项目,以及泰国的Umphang社区旅游项目等。我国的台湾省1989年4月开始实施“发展休闲农业计划”,积极辅导、推动观光休闲农业区的规划及建设工作。北京早在1998年就编制了《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也有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规划的实施不到位,也缺乏适时适地的项目计划,带来了目前的乡村旅游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项目类型同质化、缺乏特色与内涵等问题,已经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前景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第二,制定规章,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乡村住宿法》,规定了乡村住宿的基本条件和从事住宿经营接待者的政府登记要求;此外,政府对非法经营也有严格的管理与处罚规定。1992年起,我国台湾省也陆续实施了包括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主要法规和其他近50个相关法规在内的观光休闲农业法规体系。北京市也在发展初期就意识到了规范管理与规范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2年开始实施《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户)评定标准(试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户)评定暂行办法》,截至2005年底,共评定出三批市级民俗旅游村110个和四批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7119个;2004年开始按照《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区评定标准(试行)》评定出了两批45个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第三,给予资助,帮助乡村旅游提高质量。资助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投向产业经营者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二是用于扶持乡村旅游协会的成长和网络开发建设,搭建平台交流信息。国内外的实践显示,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有重大作用。1992年美国建立了非营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从事项目规划、募集和发放资助、提供宣传。任务是鼓励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执行州旅游合作计划,推广国际旅游项目,提高联邦旅游和休闲场所的知名度,实行游客分流,开发全美森林服务项目等。加拿大分别于1977年、1990年成立了乡村度假农庄协会(CVA)和土著旅游协会(CNATA)。我国台湾省的休闲农业协会也在发展网站,倡导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区的联合,以及鼓励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产品的开发,保证产业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市已经于2004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开发建设了“北京乡村旅游网”,两年来协会尽管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正逐渐扩大与提高,但其作用和地位尚有待明确和巩固。

第四,组织培训,帮助从业人员转变观念,注重参与者的能力建设。1989 —1994年,我国台湾省农政单位成立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策划咨询小组,一方面在台湾大学、屏东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观光休闲农业课程,建立观光休闲农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着手和注重培训观光休闲农业的经营人才。

(二)企业作为产业经营者,应该怎样去干

都市周边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要想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企业经营者的作为很重要。

首先,要选好项目定准位。作为经营者首要的是挖掘、认识目标客源市场,不能幻想让所有客源都成为自己的客人。假设想周一到周五也热闹起来,就要锁定特定的客户群,研究他们的需要,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配置适当的项目。其次,要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设计独特的旅游产品。比如在捷克摩拉维亚乡村建设“摩拉维亚葡萄酒之乡”遗产廊道,将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诸如乡村博物馆、城堡、葡萄酒、酿酒作坊、手工艺作坊、有音乐和舞蹈的酒吧等连接起来,还在途经之地建设了酒店、客栈、宿营地、自助餐厅和餐馆,重要的是从经营管理上将分散的旅游吸引物集合成一项可在市场上推广的旅游产品,进行联合营销,实现了多赢。摩拉维亚遗产廊道的“当地人所有,共同决策”经验告诉我们,遗产廊道所连接的每一个旅游企业都独立经营,同时又可以在建设基础设施、标志系统与旅游代理商谈判和定价等方面协商合作,从而保证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北京目前还缺乏类似的通过资源整台取得显著效益的案例。建议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协会(含农民合作组织)+旅行社”的联动运营机制,政府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协会则负责组织村民参与表演、导游、工艺品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协调企业、旅行社与农民之间的利益。

第三,要选择适合的营销模式,做到“经营有道”。鉴于乡村旅游产品具有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时空同一性、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等特征,推荐使用“口碑传播”。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省的一个汤布朗小镇,凡去过该镇的旅行社导游和游客无不为她那美丽的乡村景观以及与名品折扣购物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搭配”手段所折服,凭借游客身体力行的宣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05年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市民认为口碑宣传(亲友介绍)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营销手段,而且收入越高、学历越高的消费者更注重相互之间交流的商品品牌信息。此外,网络营销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据德国《旅游业分析》调查显示,2003年,27%的德国人使用互联网作为查询旅游信息的工具,9 %的人使用互联网进行预订。北京城乡信息中心2005年春节前的一次调查表明,46.7%的游客是通过网络实现旅游意愿的。

2006年,伴随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号文件的出台,伴随“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中国乡村游”主题年项目的启动,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乡村旅游也必将更加兴旺、辉煌!

七、中国乡村旅游:现状、热点与薄弱环节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应客观认识发展的现状,认真应对一些热点,同时还应该关注个别薄弱环节。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中级阶段(提档升级)

从整体上衡量,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始阶段。乡村旅游在我国虽然早已存在,但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并获得与城市旅游相提并论的地位,是近几年的事情。眼下,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城乡结合部,江南古镇、古村落,中西部山村、少数民族村寨等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还很大。乡村旅游的客源以国内游客为主,入境客源不多。而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中,乡村旅游所占的比例也十分有限。乡村旅游以城镇游客为主要客源,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3个黄金周,季节性很强,且经济效益不明显,旅游收入没有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到政策、资金、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行、食、住、购、娱,以及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等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只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离舒适、愉快的旅游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另外,在许多地方,出于扶贫解困等目的的旅游开发意图明显,个别政府行为违背了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发育规律,造成了对自然旅游资源和原生传统文化的损害,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到2005年底,重庆市农家乐己达3 650 多个,年接待游客达到1 100万人次,主要分布在重 庆市区及周边的南岸泉水鸡一条街、九龙坡白市 释、沙坪坝歌乐山、江北铁山坪、北磅绍云山及万盛

黑山谷等片区。赵越,黎霞,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研究一基于对重庆市乡村旅游景区的调查,2010年1月,西部论坛,79-86

(二)乡村旅游的一个热点——自驾车游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费用等方面的制约,自驾车游大多选择的是中近距离的旅游目的地,出游的时机一般是黄金周或双休日。一些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的乡村以其自由的停车空间、方便的食宿条件、廉价的旅游消费等因素,成为自驾车旅游者向往的主要旅游目的地。目前开展自驾车游比较火爆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等地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

乡村自驾车游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一是交通问题亟须解决。大多富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交通不便,很多自驾车游客往往花费数个小时在路途颠簸,劳顿之苦严重影响了旅游兴致。二是食宿条件有待改善。乡村旅游食宿虽不追求奢侈,但应该保证让游客吃的卫生、住的干净,这样才能带来舒适、愉悦的旅游享受。三是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专门为自驾车游客设计的旅游线路较少、方便自驾车游客携带的土特产品不足。四是安全隐患应及时消除等。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自驾车游客将越来越多,乡村旅游市场中自驾车所占份额也会逐步扩大。克服交通瓶颈,完善基础设施,改善食宿环境,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将是乡村旅游开发与研究人员共同面对的课题。

(三)乡村旅游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民旅游

一般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只是触及了农村与农业的问题,“三农”中的9 亿农民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是乡村旅游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魏小安把乡村旅游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和农民旅游。这意味着农村居民不仅是旅游产品供给者和生产者,而且是需求者和消费者。笔者也认同这种看法,并主张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的视野:

上一篇:浅谈如何履行工会维护职能下一篇:公路工程竣工档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