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2022-07-20

第一篇: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河南郑州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策划

御鑫造园http:///

国内对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选择一定的研究区域,进行案例研究。但较多地停留在定性分析和一般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抽象。今后应该加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提高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渐使研究走向定量化。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文化保护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凸显出的问题及其负面环境效也已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认为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存在明显的初级化特征。

分析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普遍存在园区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资金投人不足、客源市场有限等问题。结合黄山乡村旅游开发,指出乡村旅游存在着景观类型单

一、重复开发建设明显、知名度不高、参与性不足、景点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消费水平低、景点效益不高等问题。

御鑫造园http:///

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类同性越来越大,乡村旅游景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认为乡村旅游存在对乡村旅游认识有限、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等问题。 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负面效应表现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盲目追求景观的“洋”化和时尚化,大兴土木,破坏乡村景观原有的宁静与和谐,乡村地域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性和地方性。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山体被挖、树一木被砍、古屋被拆、湖塘被填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乡村旅游地失去了宝贵的自然生态魅力。乡村旅游还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及固体垃圾废弃物污染。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差异是其存在的基石和灵魂。许多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人文景观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景观缺乏内涵,文化差异性逐渐模糊。

乡村旅游还可能因乡村建筑的商业化、城市化而破坏乡村的整体形象,并导致乡村的服饰文化、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等逐渐被异化而丧失其本身应有的魅力。乡村朴实的民风和传统伦理观、道德观也可能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被改变。

御鑫造园http:///

在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负面效已渐渐被人们所认识。乡村旅游产品初级化、景观类型单

一、缺乏经济效益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乡村旅游的不合理开发还可能造成乡村环境的污染及乡村景观特色的丧失。

因此,如何保护性地开发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增加乡村旅游景观的地方特色,防治环境污染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结与研究展望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文化新单元,展现出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乡村旅游概念界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等方面。乡村旅游研究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其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较国外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仍有待深人。

结合已有研究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l) 针对乡村旅游范围界定不清的问题,今后应加强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乡村的特点,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乡村旅游理论体系。

(2)由于我国自然景观、社会经济文化具有极大的空间异质性,今后应加强对乡村旅游景观异质性的研究,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景观的内涵。并在充分分析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和客源市场、环境容量等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旅游开发模式。

(3)(3)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乡村地区的生态可持续、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及乡村经济可持续,从而使得乡村旅游能取得经济效益,资源能得到有效管理,

御鑫造园http:///

社区文化个性得到有效维护。

(4)(4)由于我国多数地区仍缺乏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今后应加强区域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使得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同时,制定旅游规划时需要 “软硬件”并重,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的保护性开发。

(5)(5)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缺乏历史经验,今后应加强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的调研,发现问题并逐渐加以解决。同时,要多借鉴国外经验,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6)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构建乡村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对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互动,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御鑫造园http:///

第二篇: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

依托核心风景区 发展特色“农家乐”——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 积极引导 规范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

树立品牌 发挥优势 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农业旅游——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

培育发展“农家乐” 唱响乡村旅游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 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 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 农家院带旺乡村经济发展——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 积极建设新农村 大力发展乡村游——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 旅游金钥匙 打开致富门——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

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建设旅游明星乡镇——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 打造环境 促发展 旅游强镇 助三农——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 乡村参与创新路 旅游助农到实处——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 兴办乡村旅游 建设和谐山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

抢抓乡村游机遇 推进新农村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 以“湖”兴“旅” 省定贫困村变旅游专业村——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 旅游与三农联姻——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区温汤镇

创办生态旅游景点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 围绕资源特色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整合资源 共生双赢 实现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 珠峰脚下的旅游之乡——扎西宗乡——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

发挥生态优势 挖掘特色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

整合资源 突出特色 发挥“以旅助农”的优势——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 依托大旅游 振兴小乡镇——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 雨露江湾又一春 乡村旅游尽朝晖——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发展乡村旅游 构筑富足家园——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 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杨池村

亦耕亦娱 半农半旅 旅游助农最实惠——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云舍村 发展乡村旅游惠及“三农”——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李坑村

利用独特资源 创新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五、民族风情依托型

依托民族风情 发展特色旅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 发展中的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村——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俗村 发展一项产业 带动一方经济——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 依托民俗资源 搞好“乡村旅游”——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红旗村

突出民族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博荣村 依托品牌优势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

六、特色产业带动型

地下转地上 单极变多极 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 以产业带旅游 以旅游促产业——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 独辟蹊径 敢为人先——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友爱镇农科村

旅游与农业相结合 推进新农村建设——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乡村旅游——福建省宁德市三都镇

七、现代农村展示型

发展乡村旅游 以旅游助三农 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

坚持自身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

八、农业观光开发型

拓展乡村旅游品牌 实践旅游助农模式——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集发观光园 以民为本 发挥优势 落实“旅游助三农”——上海市奉贤区申隆生态园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打造农业旅游精品——辽宁省葫芦岛市宏业现代农业园区 做好土地流转 带动“三农”发展——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

依托天山天池 开发特色资源 发展生态旅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2团新天冰湖旅游园区

九、生态环境示范型

农业与旅游齐飞 强村与富民同步——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 发挥资源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北京市密云县石塘路村 创建特色 以旅助农——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

乡村生态游闯新路 文明生态村绘美景——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 勇立潮头 打造“中国生态旅游第一村”——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镇滕头村

把握机遇 整合资源 全力创建黄兴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 建设生态文明村 发展绿色生态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

十、红色旅游结合型

维护生态打造青山绿水 发展旅游拉动农民增收——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 乡村旅游拓开农民致富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牌坊村

以“红”为媒 滚动发展 乡村旅游搭就致富金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 探索乡村特色旅游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旅游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富农的目标、思路和重点,着力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在工作中抓好落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农业旅游示范点真正成为农村、农民、农业的“航标”。

本文就如何加快发展江苏乡村旅游谈几点意见。

一、从现状分析,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

我省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成熟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以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推动城乡消费等,使农业旅游如淋甘露,如沐春风,蓬勃开展,呈现好态势,形成新亮点,迈上新台阶。回顾二十多年来我省乡村旅游的经历,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农村由单一农业向农、工、商、游多元发展的道路,我省农业旅游开始崭露头角,最典型的是华西村和张家港等苏南县、市,作为农村工作的先进典型,接待了大量的国内外各方人士,甚至境外团队。一些村镇建设风貌好的地方,如丹阳界牌镇,成为国内最早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团、体验中国农村生活的目的地。此外,江都水利枢纽等一批现代化农业、水利设施及古镇也成了旅游景点。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村镇得以扬名,农民从中得益,企业有利可图,旅游规模壮大,一些村镇开始兴办旅游企业。以1993年华西村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民旅行社为标志,我省一批村镇建立旅游公司,兴建旅游星级饭店,投资开发农村风貌、农事活动、农俗节庆等农业资源,招徕城里人,逐步形成了如无锡民俗村、南京江心洲等产品。随着农业规模化和高科技农业出现,又出现了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丹桂园、傅家边等一批观光农业园(场),同时以天目湖为代表的一些水利设施和铁山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开始作为旅游度假区得到开发利用。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旅游局审时度势,开展了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从此农业旅游产品在我国得以正名,正式列为旅游产业一部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我省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从原先单纯观光型向参与、休闲、特色技艺型等多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拥有各类农业旅游区(点)近500处,全年接待量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43家,占全国的12%。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农业旅游区(点)的数量还将有新的增长,产品质量上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有巨大的吸引力。按分布来讲,尽管我省南北经济状况很不平衡,但农业旅游的发展苏北、苏中力度很大,生态环境优越,农林基础丰厚,目前已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处,数量近一半,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凡是全国农业旅游点的村民,每年来自旅游的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就地搞旅游服务,不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高。实践证明,农业旅游迅速成长为江苏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靠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走出了一条重要的成功之路。

二、从实际出发,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和成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为乡村旅游大发展和上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平台。同时,乡村旅游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想、有效的途径。在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中,我们必须抢抓这难得的机遇,结合我省实际,牢牢把握以下四点:

(一)必须以党和政府的领导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举措,是全党为之努力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主旋律。旅游业是个综合性产业,我们的生存、发展完全依托、依附于党的中心工作,发展乡村旅游也同样。从已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地方来看,无一例不是党委高度重视、亲自领导、有力支持的结果。自2006年8月省委举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就本地新农村建设都正在制定、实施一些目标、政策和措施。我们一方面要了解、吃透这些精神,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宣传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使有条件搞乡村旅游的地方成为政府意志的表现,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盘子,挤进去占一席之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和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还对于农业产业化、扶贫、环保、生态和村镇建设等有一系列投入。如中央将有339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省政府加大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前三年完成农村五件实事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一轮五件实事和一系列“千村示范、帮扶”工程。我们一定要充分用足、用好,将旅游开发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与各种富农政策贴近。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条条与各个部门加强合作,协同推进,如各级农林、水利、渔业等部门在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上投入不少,观赏农业的资源主要在他们手上,和我们目标完全一致;省交通厅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将花五年时间投巨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改造大中桥梁5000多座;建委系统要在全省建100个示范镇(乡),1000个风情浓郁、环境优良、设施配套、生活生产便利的“康居示范村”;劳动部门正在开展农民大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技能,甚至对低收入的还免费。对于各个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我们一定要主动了解,在他们的工作空间,有哪些资源能整合成旅游产品以及为之服务的,我们目前已有的示范点和准备申报的单位在不在范围里,不在里面怎么争取,在里面的能够沐到多少阳光雨露,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提供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使乡村旅游与有关部门找到共同点。一方面借助各部门的资源,另一个面帮各部门办事,借势借力,顺风扬帆,做好了,既是旅游产品创新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有关部门工作新的增长点。

(二)必须紧扣二十字总方针。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涵盖了为什么要发展乡村旅游和发展乡村旅游要达到什么境界的全部。围绕这二十个字,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统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村旅游;落实“两个方针”:即旅游助农、兴农、富农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农村建设绝不等于新村庄建设运动,要突出“三个重点”: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改进生活条件这三方面。搞乡村旅游,就是要把能用于旅游的资源整合起来,构筑农村产业新格局,繁荣农村经济,使农业增值,让农民获利。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村容村貌优美舒适,农民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始终要牢记二十字总方针,绝不能误入歧途。

(三)必须“农”字当头。没有农业,就不叫农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因此,乡村旅游必须“农”字当头,以农为根,特别以农民为根。乡村旅游吸引人的核心魅力是农耕景象、农家习俗、农民的憨厚淳朴,归结到一点,就是“三农文化”。城里人是厌恶了钢筋水泥森林,要宣泄城市生活、工作的压力,才来乡村旅游。正因为城市和农村生活形态与水平不一,这种差异和错位形成了要去旅游的动因。在农村认为极品的食物,城里人不稀罕,他们要体验的意境是:天然、野趣、清新、恬静、大自然的五彩世界,原汁原味的乡土本色,一种新型的农业劳作体验和农民兄弟淳朴、勤劳的风貌。乡村旅游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游客,其意义也不一样。对于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到农村旅游是寻梦,是忆旧,是看变化;对于从未在农村生活的人,到农村旅游是全新的体验,山水、村宅、鸡牛羊、庄稼,甚至农民卷裤挽袖的衣着打扮等等,对于他们来说满眼都是新鲜和亲切。当然,不管什么文化的游客,到农村旅游的本质是共同的,这就是自然、随和、愉快、幸福。因此,乡村景象绝不要去刻意雕琢成城市模样,劳民伤财,适得其反。要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把自己的家园打理好。乡野大地、水乡泽国,春天麦苗香,油菜黄,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秋天芦花放,稻谷香,硕果累累,竹篱茅舍,藤蔓缠绕,自产鸡黍,自酿米酒,蔬菜绝对环保。城里人向往憧憬的、寻找的是这些原生态的基本特征。乡村旅游应当呈现的是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一个浓浓的“农”字,一派令城里人和农民满足的景象。

(四)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更是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乡村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有极好的发展前途。它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毋庸置疑。靠旅游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却不是能普遍推行的。江苏1201个乡镇,20万个自然村,不是所有的乡都能点火,所有村都能冒烟,所有农户均能参与。在我省广大农村,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地理区位各异,基础条件不一,文化脉络有别,境况千差万别。要打造成旅游点必须有一些必备的条件,把资源变成产品绝非易事。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宜旅则旅,选准创业门路。因地:一是来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国内客、城里人,依托大中城市,依托大中景区,因此,乡村旅游(区)点距客源地不宜远;二是乡镇、村里或附近有什么?在你这个地方有什么存在具有旅游的意义,向人销售,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区、水利工程、森林资源、优美的农村(镇)景色、自然环境、特色农副产品种、养植地和特色的农俗风情等等,切忌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因时:发展乡村旅游有一个时间梯度问题,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人民收入、市场需求状况,循序渐进,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摒弃急躁情绪。另外,与其他类型景点不同的是,乡村旅游平日、假日、四季忙闲不均,因时打造不同内容的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因人:农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在动力,对于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我们要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领军人物,同时要读懂农民,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得益受惠,有想头、干头、奔头,真正实现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

三、从长远计议,抓好乡村旅游六大工程

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开展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从全省目前乡村旅游的现状看,还刚刚起步。农林部门的几百个点乃至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示范点,在全国来讲不算少,但内涵、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即使是我们参观的典型单位,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甚至国内一些先进地区比,在认识程度、市场份额、产品特色、发展水平、设施配套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有不小的距离。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发展乡村旅游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将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部门责无旁贷,要倾全力去做好各项工作,认识上要有新的提高,实践上要有新的进展,工作上要有新的成效。从旅游部门职责和人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已经和即将开展的几百、上千个村、点,可能鞭长莫及,主要精力应集中放在已有和正在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对照评定标准做精、做优、做特。要根据乡村旅游的区域、类型、形式和体制等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发展。有的需要旅游部门帮助指导,有的是要进一步发动鼓励,有的则可以直接操作,总的来讲,在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中,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扎实做好六大工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一)规划覆盖工程。乡村旅游规划是乡村游的蓝图,是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依据,尤其是农业旅游示范点,他不是一般的村民自住的家园概念,也不是有特色的农作物和农耕文化存在就自然形成,而是作为景点、作为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吸引素不相识的外来人逗留、消费,满足游客返璞归真的需求等特色旅游项目。因此,必须规划先行。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乡村旅游的第一资源是规划,做好规划的第一责任人是旅游部门。在2005年全省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要求三年内做到全省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我们要抓住机遇,在两年内把已有的和正在创建的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规划实现全覆盖。鉴于乡村旅游这个产品地域特色强,项目差异大,规划建设的重点宜放在市里和具体的乡村旅游点上,省旅游局可不直接编制全省农业旅游规划,而是要提出一个思路,研定一个发展纲要。各市、县可以根据需要考虑搞不搞,但有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镇和点上一定要搞。规划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精神,明确本地资源结构、优势、特色、重点开发项目、相关配套、环境保护、客源承载、时间空间、组织机构等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预测、描绘,然后按长、中、近期实施。鉴于旅游业的属性,乡村旅游规划要放到县、乡(镇)整体发展的大系统去思考定位,和政府的建设规划相衔接,并让农民参与,让村民监督。

(二)产品塑造工程。乡村旅游资源有个弱点是类同,大多在城市周边,地域地貌、人文环境、历史传承也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市场,经营模式单一,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在所难免,导致仿效跟风、恶性竞争,久而久之,难以为继。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产品塑造工程,靠策划,靠创意,把原生态的、同质类的资源按不同的手法打造,依不同的风格装帧,抓住本地、本村、本户特色,夸大特色,凸现优势,制造差异,塑造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前的农耕只是种庄稼,收获农产品,现在农民是演员,加上了具备展览、表演、展示的功能,农村的一切生产、生活和成果变成了向游客销售的商业行为。如苏州西山橘子是早红产品,核多、味酸,但是不能砍,因为它挂果时间长,颜色艳,树大冠浓,点缀乡间成为一道风景,我们就从砍树变为看树,这种景观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农村里随处可见的,如水井、灶头、农具,不仅是农家摆设,能否用起来,让游客参与。一些家禽、家畜和庄稼认养、认种,五颜六色的瓜果怎么采摘,传授农业科普知识,甚至出售农产品的包装、农家菜肴的菜单,体验农事艰苦和乐趣等等,通过千方百计都可做出拴心留人的特色“套餐”。目前,全省农业旅游主要有这么8种类型,即:现代村容村貌型、高新农业展示型、乡村生态环境型、农科特色技艺型、观光休闲农庄型、农业主题公园型、农家乐风俗型、农时节庆活动型。这些类型都是各地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包装、塑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一定要注重每个点的比较优势,探究自身优势,把自身原有的条件塑造成亮点、卖点,把自然、人文、社会三大资源组合起来,塑造出与我省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群众富裕水平及旅游品牌、质量相匹配的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精品。

(三)基本设施建设工程。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对于真正意义的永久不衰的乡村旅游来讲,仅有资源和热情好客的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成群旅游者的到来,怎么让他们观有美景、食有佳肴、行有道路、住有房舍、购有特产、玩有体验。任何形式的乡村旅游形态,古镇、村庄、农庄、林牧场等等,原生态不等同于原状态,必须要作一定的改造和建设。一般客人在你那里停留三个小时的要吃一顿饭,六个小时以上可能住一晚,一整天中还要有小憩的地方,必须具有必备的一些设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乡村旅游也不可缺。“行”,城里人下乡,怎么到达,干线公路通达性要保证,农村、农庄、林场等原有的泥路要修缮,不能雨天无法下脚。游客步行道不宜直、宽,既省投资,又符合景观、文化、生态,仅建路就很有讲究。“游”,怎么个活动法,要精心筹划的有多少项目,观赏的、参与的、体验的、科普的,以及与农民和谐交流、共度时光的等特色产品。农户家庭接待活动还须添置必要的设施和器具。“吃”,城里人来了给他们吃什么,在什么场所吃,人少的话,农户家中可以应付,人多了需根据客源量配置接待中心。凡是入口的食物,卫生怎么让人放心。“住”,给客人提供的住所,起码要按一星、二星标准,概括而言,卫生、方便、安全。“购”,农户的手工艺品,农村土特产品,城里人是很喜欢的。要想尽办法就地销售,增加收入。在这方面需在包装、运输等多个方面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另外,停车场、指路牌、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污水垃圾处理、上下水、化粪池、用的能源等都要完善建设。总之,作为一个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前期对基础建设的投入是不可少的。当然,我们切忌贪大求洋,尽可能低成本开发。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移到农村,对于农业旅游示范点,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契机,挤进去,同时争取政府制定一些鼓励发展农业旅游的政策,在资金筹措上,帮助招商引资,小额贷款,对农民本身的投入,帮他们精打细算,谋划经营,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尽可能让利,降低农民成本和风险。

(四)拓展市场工程。我们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扩展旅游业态,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衡量这个地方是否是旅游目的地,唯一的标准是游客。说一千道一万,产品搞得再好,无人光顾,就不是一个旅游产品,一切无从谈起,产品走向市场才是真谛。游客来得越多,农民效益越多,各方积极性越高。否则,投入没有回报,农民血本无归,变成坑农。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农业旅游示范点推向市场。相对景区、景点和其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农业旅游产品的推广相当薄弱。这项工作如果靠农民一家一户,没有这个能力、实力和渠道。作为各级旅游部门,政府给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营销旅游产品,扩大知名度,发展旅游经济。对于乡村旅游这个新生的产品,我们一定要加快市场培育,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帮助开拓市场。全省目前已有4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年底还将有一批加入,且分布均匀,各市都有。对这些点,申报成功一个,营销工作就要立即跟上去,把营销工作放在首位,把促进客源增长作为重中之重。根据我们旅游系统的专业优势,着手做这么几件事:(1)采用品牌营销策略,结合本乡、本村、本庄旅游品牌个性,帮助设计、谋划、聚合产品市场形象。(2)编印各类乡土气息浓、有特色,便民、简洁的宣传品,关于宣传品成本买单问题,我们建议依靠当地村镇有关部门和农民共同承担一点,同时旅游部门要做贡献,要列入每年的促销费里,除印制旅游指南、精粹等一些专题外,在编辑本地营销资料时,把乡村旅游一并考虑进去。(3)各级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网页、邮件等等有关提供旅游信息的一切载体,都要把乡村旅游的情况、线路挂上去。(4)加强与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电、报、网)的平台,广为宣传,有些成熟的产品可请媒体做专题采风。(5)在各级政府的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举办的洽谈会、交易会、展览会上,想方设法让农业旅游概念有踪影。(6)深挖传统习俗文化。把当地农耕、农时、农俗、农产品特色,策划一些别具一格的专题活动、节庆活动,招徕客人。(7)和客源城市的有关部门,形成合作关系,互相提供互需的市场和农产品,尤其是旅行社要积极推介,组织客源,把乡村旅游列入菜单。总之,凡是我们选准的乡村旅游目标市场所有的营销活动,都要关心乡村旅游插一脚,关怀农民兄弟拉一把。

(五)人才培训工程。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乡村旅游产品真正被认可仅是近年的事,就我们旅游部门来讲也知之甚少,经验不足。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要把纯农业转为农旅结合,把一产转为与三产融合,把靠体力转为靠智力经营,困难较多。对于各地基层领导来讲,看到一些地方搞旅游成功的范例,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但不知从何做起,盲目性不小。为了使全省农业旅游尽快地健康发展,提高各示范点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是学习培训,要全面启动学习和培训工程。各级旅游部门立即着手制定出培训计划,分级、分批、分类实施,做到“三支队伍”一起抓。一是旅游部门干部。抓好乡村旅游,我们本身要加强学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成。当前,首先要学习中央、省委和国家旅游局对发展农业旅游的一系列指示,吃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摸透本地农业旅游资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模式,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帮助、指导、解决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二是乡镇、村、示范点一级的党委、政府领导。他们处在第一线,在最基层,是农业旅游的直接领导者,是项目策划、营销、实施、组织、管理的直接操作者。他们的认识、理念、思路,工作力度怎么样,该示范点的形象和水平怎么样,是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需要学习培训,一方面学习旅游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是个前卫产业,经济、法律,甚至美学等都要学。对于他们的培训,我们可建议党委部门列入省委、省政府正在实行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程规划之中,分级培训,我们帮助提供培训内容。三是农民从业人员。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示范点上的农民干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农活,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采取有力举措,帮助农民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手艺,把培训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教之有道,才能人才济济,农民培训不能采取大呼隆和从书本到讲课的办法,要探索、总结能让农民易于看懂、弄懂,能操作的直观、直干的培训方式。培训的内容应广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营理念、安全、卫生、文明举止等等,使他们得到全面有效的培养,适应农业旅游的需要。为了使培训工程落到实处,省、市两级旅游局应尽快编制一套教材,培养一支函授队伍,争取一些必要的经费。还应利用旅游院校的优势,请他们就农业旅游做些专题研究,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使我们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上的带头人、经营者、从业人员百分之百全得到有效的培训。

(六)科学管理工程。乡村旅游在我省处在发展初期,各类乡村旅游点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时间推移和数量增加,更多农民的参与,旅游行为对旅游活动中不同利益和处在不同地位的主体,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尤其在一些乡村,每家每户共同拥有美景和乡俗,出于自身的利益,一些“公地悲剧”现象也相应产生,住房乱搭乱建,污水、垃圾乱倒乱扔,客人来了围追堵截,削价竞争、假冒伪劣现象伴随而生,使自然、人文、经营的环境恶化。如不加强领导,进行科学管理,这些乡村旅游点能维持多长的寿命可想而知。毛主席说过: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今天,要保证农村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仍然是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在帮助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时,一方面要教育大家恪守公德,强化环境意识,讲清利弊关系;另一方面,对造成“公地悲剧”的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要有要求、有规矩、有标准,管理绝不能缺位。往往一些苗头性的问题不遏止,一户人家违规不纠正,将会蔓延成各家各户的扭曲行为,最终结局导致大家无利可图。管理的主体是政府,也可群众自治,合定乡规民约,旅游部门要研定一些标准,如从业资格、环境条件、服务标准等,以便有个参照,有个目标和依据。还可推行旅游行业管理经验,出台一些等级划分、品牌服务、诚信建设的规范等,使乡村旅游在市场牢牢站住,得到长远回报。上述这些都不能按城市要求来弄,必须符合农村实际,防止管理过度,越位操作。乡村旅游中所考虑的标准化不是一律化,不是只搞一个模式,而是共性的必备条件,农民能掌握、能做到。鉴于我省南北经济和旅游市场的区域差异,在各个地区和针对示范点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要及时协调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待到客源稳定和承载量较大时,可科学地统一配置流量,并在产业链上根据各家所长进行适当分工,使每家每户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避免恶性竞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选择要搞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地方更需要“健全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结合旅游工作实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抓实干。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XXX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XXX位于XXX市北10公里处,与XXX市接壤,景色秀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山奇、地绿、水清,堪称:“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围绕主题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XXX紧紧围绕“XXX特色镇”建设要求,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为重点,重点突破,分批推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绿化、资源开发等工作,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建设了XXX民俗村、欢乐向前冲实景基地、XXX中心、XXX等休闲娱乐项目,XXX成为集生态旅游、水果采摘、农业观光、农家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二)不断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了解最新旅游业务,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旅游扶持项目。同时,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标准,提升旅游服务档次,我们积极开展各种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

- 1④田园家庭农场

建设有花卉盆景温室大棚种植区、“微田园”果树认领区、休闲垂钓区、民俗风情体验区、餐饮食宿休闲区、立体养殖观赏区,是一处集观光、餐饮住宿、会议培训、民俗体验与一体的农业生态庄园。

山景自然游 ①XXX线路

由XXX、碧霞元君祠、南天门、中天门等景点组成的XXX寺庙群,于岱岳泰山相媲美,游人拾级而上,旅游观光、赏景踏青、远离城市喧嚣,融入山野风光之中。

②孔子石线路

25亿年前自然形成的孔子石乃天赐瑰宝,于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图无异,形神兼备,比例适当,儒雅高古,神情谦恭,给人以无限遐想。

③XXX线路

XXX景区垒砌工事城池为宋代呼家所营造山城,南有面积约1000平方米呼家练兵场。北有可与沂水大峡谷相媲美的景点,重峦叠嶂,雄伟无比。

欢乐采摘游

采摘时段从4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采摘品种齐全,深厚游客喜爱。

- 3利用”的十六字方针,在加大对主要景观景点、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维修、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促销宣传活动,连年举办XXX三月三庙会、农民文化艺术节、登山比赛、摄影大赛、大樱桃采摘节等载体活动,吸引了周边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三产服务业和旅游产品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旅游收入。

(二)加大招商力度,加强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文化招商、旅游招商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先后启动建设了XXX旅游二期开发建设工程、启动芦斗寺佛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圣山度假中心、XXX民俗村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旅游项目。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XXX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在加快旅游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旅游安全,成立了旅游管理中心,负责旅游咨询、投诉和景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证了生态环境优美,旅游秩序有序。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公厕、停车场、游客咨询中心等相继建设完成,旅游导引标识基本完善。

(四)拉长旅游链条,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围绕XXX原始森林、九仙天池等自然风光,打造经典风景区;充分挖掘孔子石、碧霞祠、芦斗寺等历史文化积淀,打造集儒释道三教相融合的主题风景区;以曹刿论战地、凤凰城遗址为依托,恢复建设历史传统特色景点;立足林海果园,开发采摘

- 5入,限制了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辟渠道,加大投入。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倾斜,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开发。

(二)改善设施,营造环境。在提高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加快道路、停车场、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设施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的建设力度,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住放心,娱乐舒心。

(三)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深度挖掘本地人文、民俗、历史内涵,突出特色和差异性,塑造个性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打造地域品牌,增强竞争力,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旅游荣誉品牌创建工作,以提高我镇乡村旅游知名度。

(四)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XXX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加强旅游知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引导乡村旅游从业者树立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 7 -

第五篇: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南昌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

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发展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的意见》(洪府发[2011]29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二、“发展资金” 是指市扶持旅游企业发展资金中安排的专门用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宣传促销、重点项目开发建设贷款贴息补助、品牌建设扶持奖励、发展绩效奖励的专项资金。“发展资金”管理要建立以旅游绩效为导向的与旅游发展状况、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企业达标升级挂钩,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各县区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产业。

三、本办法适用范围为:旅游县、乡(镇)、村、在本市注册并依法纳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企业及景区(点)。

四、“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以下范围:

(一) 宣传及促销经费;

(二) 重点项目开发建设贷款贴息补助;

(三) 品牌建设扶持奖励;

(四) 发展绩效奖励;

(五) 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六) 专项规划编制补助。

五、“发展资金”使用原则。

(一)项目管理原则。通过申请、立项、审核、审批、监督实施、决算等项目管理程序,对“发展资金”使用实施有效管理。旅游主管部门应建立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库。

(二)引导激励原则。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产业投入的引导作用。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的投入,以单位自筹资金为主,财政引导扶持为辅。

(三)突出重点原则。坚持专款专用,避免资金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跟踪问效原则。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市本级财政安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总额为1000万元。分为三大块:市场宣传促销资金、 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工作经费。

七、 市场宣传促销资金用于旅游的市场宣传促营销。其使用范围具体包括:

(一)宣传促销补助。鼓励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经营户、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创新宣传品制作,提升宣传水平,每年开展优秀宣传品评选,对优秀宣传品给予3万元奖励;在国家、省、市

2 各种新闻媒体刊登广告、开展宣传活动的,将分别给予宣传费用40%、30%、2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

(二)促进农家乐发展。鼓励市内旅行社组团入住农家乐,对市内旅行社组团到旅游定点农家乐住宿的,按住宿游客5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促进乡村旅游专线发展。鼓励市内旅行社开通乡村旅游专线,特色经营、重点推广,一年内组团人次超过1000人次的旅行社,按2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

(四)补助节庆活动。鼓励县、乡、镇 挖掘乡村特色产品优势和乡村民间民俗文化,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连续三年举办、已形成品牌的节庆活动,事先向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经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每个节庆活动根据规模、内容、效果给予3至5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

(五)鼓励网站建设。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鼓励乡镇、乡村旅游景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农家乐经营户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订,每年开展优秀乡村旅游网站评选,被评为优秀的乡村旅游网站给予3万元奖励。

八、 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鼓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与奖励。其使用范围具体包括:

(一)贷款贴息补助。贴息资金的支持对象为符合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纳入南昌市重大重点旅游项目库,内部

3 管理规范,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在建旅游项目。主要支持重点景区建设,重点服务设施建设,农家乐建设,旅游商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旅游功能完善建设以及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旅游项目等。贴息资金的补助原则上按项目当年实际银行贷款即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为期一年一次性的贴息,每户企业最高贴息资金不超过20万元。

(二) 旅游产业品牌建设。

1、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1)旅游强县:被首次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强县的,分别给予50万、40万、30万元的奖励;

(2)旅游名镇:被首次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名镇的,分别给予40万、30万、20万元的奖励;

(3)旅游名村:被首次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名村的,分别给予30万、20万、10万元的奖励;

(4)乡村旅游示范点:被首次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的,分别给予20万、10万、5万元的奖励。

多级获奖,不重复奖励,按最高奖励标准实行。 (5)获国家、省、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评定的其他旅游品牌(含吃住行游购娱),属乡村旅游的,分别给予30万、20万、10万元的奖励;个人获奖品牌则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

(3)被评为

四、五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分别给予奖励

4 3万元、5万元. (4)被评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工作突出单位”的,一次性给予奖励3万元 。

2、扶持特色村建设。纳入“百村万户”工程的百个特色村,安排补助每个示范村2万元。用于编制旅游规划。

(三)工作经费。包括日常经费和特殊活动经费。日常经费主要指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用于宣传促销、业务培训、行业管理、节庆活动等日常活动的开支。特殊活动经费主要指用于完成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未列入市财政预算的有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的应急特殊任务。

九、 市旅游局和市财政局是发展资金的管理部门,市旅游局负责项目的审核和实施,市财政局负责项目的资金管理。

十、各地申请旅游项目补贴经费和奖励经费的项目单位向所在县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县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会同县区财政局初审并呈当地县区政府同意,报市旅游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审核后,联合行文报领导小组批准。

一、在考核内若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或有重大投诉并经查实负有责任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企业或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参与任何奖项的评比。

十二、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发展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凡弄虚作假套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发展资金的,一经查实,市财政全额

5 收回专项资金,并取消今后申请资金的资格。

十三、全市“发展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市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

上一篇: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下一篇:巡察工作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