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方案

2024-04-30

2024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方案(精选2篇)

篇1:2024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方案

附件1:

2011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方案

一、科普统计的内容和任务

科普统计是国家科技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全国科普统计调查,可以使政府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国家科普资源概况,更好地监测国家科普工作的运行质量,为政府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依据。因此,全国科普统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调查国家和地方科普资源投入状况。科普资源包括科普机构和人员、科普经费投入、科普场地以及科普传媒等。

2.监测国家科普工作运行状况。通过掌握科普活动的基础数据,了解全国科普活动的总体情况。

二、科普统计的范围

本次统计的范围包括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市(地区、州、盟,以下简称市)、县(市、区、旗,以下简称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和组织。

统计填报单位主要包括:

1.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含国防科工局)等。

2.省级单位: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计生委、省环境保护厅、省广电局、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省园林局、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工会、省团委、省妇联、省公安厅等。

3.市级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工会、市团委、市妇联、市公安局等。

4.县级单位: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教育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计生委、县环保局、县广电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园林局、县气象局、县工会、县团委、县妇联、县公安局等。

三、科普统计的组织

科普统计由科技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科技部负责制定统计方案,提出工作要求,指导和协调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工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负责具体的统计实施工作。

各省、市、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的科普统计。

四、科普统计的操作步骤

全国科普统计按部委及省、市、县分级实施,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

1.科技部负责全国科普统计。包括:向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以及省科技厅布置科普统计,开展统计人员培训,发放并回收调查表,审核数据,汇总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形成全国科普统计报告。

2.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自身及其直属机构的科普统计。包括:向直属机构布置科普统计,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发放并回收调查表,审核数据;将本部门的所有调查表报科技部备查。

3.各省科技厅负责本省科普统计。包括:向本省同级有关部门、所属各市科技局布置科普统计,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发放并回收调查表,审核数据;把本省所有调查表录入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库,建立本省科普统计数据库;将本省的所有调查表报科技部备查。

4.市科技局负责本市科普统计。包括:向本市同级有关部门、所属县科技局布置科普统计,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发放并回收调查表,审核数据;将本市的所有调查表报省科技厅备查。

5.县科技局负责本县科普统计。包括:向本县同级有关部门布置科普统计,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发放并回收调查表,审核数据,将本县的所有调查表报市科技局备查。

五、调查表下载和数据上报

科普统计调查表和相关统计资料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页(http://)下载。

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只需向科技部提交纸质版调查表即可。各省科技厅负责将本地区的统计数据录入科普统计管理软件系统。科普统计管理软件系统由科技部负责提供,下载网址同上。

六、报送时间

请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及各省科技厅于2012年5月31日前将本部门、本地区的所有调查表以及电子化的科普统计数据上报科技部。

七、数据的修正和反馈

科技部在汇总各有关部门、各省科普统计数据后,将组织专家对填报数据进行联合会审,就上报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对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将要求核实和修正。

调查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没有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难以保障数据填报的真实。因此,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填报单位,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填报的数据进行层层把关。

为明确责任,严控数据质量,对有关各级部门责任划分如下:

1.科技部对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省科技厅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对有疑义或明显错误的数据,应要求其进行核实和修正;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对本部

门及直属单位填报的数据负责,配合科技部做好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2.省科技厅对本省同级部门和所属各市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对有疑义或明显错误的数据,应要求其进行核实和修正;其他省级相关部门对本部门报送省科技厅的数据负责,协助省科技厅做好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3.市科技局对本市同级部门和所属各县的数据进行审核,对有疑义或明显错误的数据,应要求其进行核实和修正;其他市级相关部门对本部门报送市科技局的数据负责,协助市科技局做好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4.县科技局对本县同级部门的数据进行审核,对有疑义或明显错误的数据,应要求其进行核实和修正;其他县级相关部门对本部门填报的数据负责,协助县科技局做好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八、注意事项

对于科普场馆部分的填报要求。凡在“科普场地”报表中填写“科普场馆”数据的单位,均需把每个“科普场馆”单独填报一份报表,同时将本单位的其他相关数据填报为另一份报表,与“科普场馆”的报表同时上报,不需汇总。以XX市卫生局为例,原来只需填报一份包括该卫生局及其直属事业单位的报表。如果现在该卫生局下属有一科技馆,则应上报两份报表,一份为下属科技馆的统计数据,一份为该卫生局去除下属科技馆后的统计数据。

两份报表的统计数据不应存在重合。如果下属有多个科普场馆,则每个科普场馆都需要单独填写一份报表。

篇2:2024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方案

2018年度全国统计执法证资格考试

考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规范统一全国统计执法证资格考务工作,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维护正常考试秩序,保障考务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国家统计局执法监督局负责全国统计执法证资格考试考务工作。

各省级统计局会同调查总队成立考务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本地区统计执法证资格考试考务工作。

二、考场设置

(一)考点设置。

1.考点数量。国家统计局设置1个国家考点,各省级统计局会同调查总队在本地区共设1个地区考点。

2.专用用房。各考点除设置必需的考场外,还应当设置下列专用用房:

(1)考务室一间,用于考务、监考工作人员集中布置工作,收发、清点、封装试卷、答题卡(纸)及处理相关事务。

(2)主考室一间,用于巡考人员等商议工作。

(3)医务室一间,供医务工作人员使用,存放各种必备的常用药和急救药品。

- 26 - 3.标语标识。各考点原则上应在适当位置悬挂一条“2018年度国家统计执法证(地区名称,如北京)地区考点”的横幅,并在醒目位置张贴考场分布图以及有关考试规定。

4.场地保障。场地安全,通电通水,卫生整洁。

(二)考场设置。

1.考场数量。考场数量根据应试人员数量和场地条件确定。每个考场原则上不少于30人、不超过60人。

2.考场布置。

(1)考场门外张贴有该考场序号和应试人员名单。(2)考场原则上按照单人单桌排列,间距80厘米以上。(3)考场内不得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和字迹。

(三)考生安排。

1.每一考场内,统计局和调查队应试人员应混合安排。2.同一机构应试人员不安排在相邻位置。

三、考场纪律

(一)应试人员应当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妨碍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与考试有关场所的秩序。

(二)应试人员凭身份证,在考试前30分钟有序进入考场,对号入座,并将身份证放置在考桌上的左上角。

(三)应试人员除2B铅笔、黑色墨水签字笔或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得带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考场内,应试人员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等用品。

(四)应试人员在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27 - 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

(五)应试人员拿到答题卡后,必须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要求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准确清楚地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凡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的答题卡,视为无效。

(六)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

(七)选择题作答时,需用2B铅笔填涂,对照试卷上的题号在答题卡上将该题所选答案涂满涂黑;若需对答案进行修改,应用橡皮擦干净再重新涂,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作答时,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中性笔,字迹工整清楚,字距合适。要按照题号顺序依次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对答案进行修改,可将答案内容划去,然后紧挨着在其下方写出新答案,修改的答案仍不能超出答题区域,否则无效。答题卡禁止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否则按考试违纪处理,取消考试成绩。不得将答题卡折叠、污损。

(八)应试人员对试题有疑问时,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但在不涉及试题内容,如遇试卷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待监考人员走近后询问;生病不能坚持考试,可举手示意,经监考人员同意,由场外工作人员陪同到考点临时医务室,经简易治疗能坚持本场考试的,场外工作人员再陪同回考场继续参加考试;不能坚持考试的,不再返回考场。

应试人员未经监考人员同意、擅自离开考场后,不得再返 - 28 - 回考场继续参加考试。

(九)应试人员应当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答卷,完卷后应把答卷按第1页到最后一页的前后顺序叠好,并按从上到下为答题卡、试卷、草稿纸的顺序整理好,放在桌上,坐待监考人员检查同意后,退出考场。提前退场的应试人员退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而应径直离开考点。

(十)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应试人员必须立即停笔,将答卷整理好,放在桌上,坐待监考人员逐一检查后依次离开考场。

(十一)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不得将试卷、答卷、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

(十二)应试人员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或者作弊等行为之一的,监考人员必须立即收缴其试卷和答题卡,取消其考试资格,责令其离开考场,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巡考人员。

四、监考巡考

(一)监考安排。1.人员安排。

(1)监考人员由本地区省级统计局会同调查总队选派。监考人员原则上由处级干部担任,应当熟悉考务,责任心强,公道正派,身体健康。

(2)每一考场设主监考1名、副监考1名。应试人员较多

- 29 - 的考场,应增设副监考1名以上。

(3)同一考场监考人员的安排应当兼顾局队。2.监考要求。

(1)监考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级统计机构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职,恪尽职守,维护考场秩序,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不做可能影响考试的事。

(2)监考人员负责按要求领取试卷,核对无误,并在应试人员进入考场前进入考场。

(3)监考人员负责逐一核实应试人员身份,清除考场内与考试无关的物品。

(4)监考人员负责提醒应试人员在试卷规定处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5)监考人员如发现应试人员有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立即收缴试卷,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巡考人员。

(6)监考人员负责将考试结束后的试卷清点无误后直接送交巡考人员。

(二)巡考安排。1.人员安排。

(1)巡考人员由国家统计局、各省级统计机构选派。巡考人员应当熟悉考务,责任心强,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具备试卷评阅能力。

(2)每一考点设一巡考小组,其中主巡考1名、副巡考不少于4名。主巡考由国家统计局执法监督局指定人员担任,副巡考由省级统计局、调查总队各选派2名处级干部担任。

- 30 - 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调查总队各增派1名处级干部担任副巡考。

(3)同一考点的副巡考由不同省级统计机构的选派干部组成。

(4)本地区选派的巡考人员不参加本地区考点的巡考工作。

2.巡考要求。

(1)巡考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要求,认真履职,恪尽职守,严守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2)巡考人员负责检查巡考地区的考务工作安排,督促指导巡考地区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关于资格考试工作的各项规定,对监考工作进行监督,保障正常考务秩序。

(3)巡考人员应对每个考场巡视3次以上。进出考场应当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应试人员答卷。

(4)巡考人员负责及时处理违纪作弊行为。

(5)巡考人员负责及时处理考试期间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6)巡考人员负责对巡考地区市、县统计执法证申请人的资格条件审核工作。

(三)纪律要求。监考巡考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按玩忽职守追究责任。

五、试卷评阅

(一)阅卷组织。试卷评阅工作由巡考小组负责,主巡考即为试卷评阅第一负责人,考试结束立即进行。阅卷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日以内。

- 31 -

(二)阅卷场所。省级统计机构负责提供试卷评阅场所,保障全部阅卷人员集中阅卷需要,并配备电脑及打印设备。

(三)阅卷要求。

1.试卷评阅必须严格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做到规范评卷、打分公正、核分准确。

2.阅卷中如有分数改动情况,阅卷人员应当征得第一负责人同意,并在改动分数的下方签署阅卷人姓名。

3.试卷评阅完成后,阅卷人员应当抽取不低于10%比例的试卷进行交叉复核。如有异议,阅卷人员应当集体研究修改,并由第一负责人和阅卷人共同签名确认。

(四)成绩反馈。巡考小组负责将统计局系统和调查队系统应试人员的最终成绩分别制表(各2份),核对无误后,共同签名确认。第一负责人负责将其中一份分别向省级统计局、调查总队反馈,另一份带回交执法监督局。

(五)成绩查询。应试人员考试成绩低于65分,省级统计机构可以提出查询要求,巡考小组应予以支持。如有异议,巡考小组应当集体研究修改,并由第一负责人和阅卷人共同签名确认。应试人员考试成绩以修改确认后的成绩为准。

(六)试卷处理。考试试卷由巡考小组如数带回,交执法监督局按规定留存。

(七)阅卷纪律。阅卷人员未按规定阅卷的,按玩忽职守追究责任。

上一篇:高一历史备课组下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9安全生产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