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作业三

2024-04-19

行政处罚法作业三(共6篇)

篇1:行政处罚法作业三

《行政处罚法》平时作业三(第七章——第九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 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C.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2、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是。

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 D.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A.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B.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

C.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 D.警告

3、当事人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 缴纳罚款。

A.15日内

C.5日内

4、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包括 A.违法事实和证据。

B.30日内 D.7日内

必须到指定的银行

B.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D.处罚的目的和原则 C.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5、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的条件是。

A.可能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和较大数额罚款等处罚 B.行政机关与当事人对违法事实的认定有重大分歧 C.当事人要求听证的

D.采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案件

6、执法人员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当场收缴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

A.1日

C.3日

7、被处罚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A.1% C.3%

8、行政处罚时效的特点是

A.法定性

B.强制性

D.单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B.2% D.5%

加处罚款。

内,交到行政机关。

B.2日 D.5日

C.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2、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3、听证程序——

4、诉讼时效的中止——

三、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10分)

1、最早在法律上确立听证制度的是美国1946年的2、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指定的。

主持。

3、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 提出。

4、自然公正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任何人不能成为与自己有关的案件的法官;②。

作出行政复议决

5、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 定。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述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具有的法律价值。

2、简述诉讼时效的特征。

3、简述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主持人应该回避的事由。

五、论述分析题(共18分)

1、试述行政裁决时效的作用和意义。

篇2:行政处罚法作业三

一、填空题

1.行政法的渊源就是原则和行政法规范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载体。

2.合理性原则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3.我国中央政府行政立法的主体有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

4.以行政行为适用和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5.以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委托的行政行为。

6.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复议机关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或证据,并提出答辩状。

7.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8.以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委托的行政行为。

9.行政违法主体承担行政责任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履行;二是被动履行,即由其他有权机关作出一项决定强制其履行。前者称履行责任,后者称追究责任。

10.行政行为按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复议机关只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国()专门享有。

2.对公安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D)管辖。

A、该派出所B、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

C、派出所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D、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

3.国家行政机关最基本的特征是(A)

A、执行性和从属法律性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D、强调行政管理的效率性

4.(C)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A、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被吊销B、税种、税率改变

C、行政机关的合并、分立和撤销D、行政机关行政职能的增减

5.国家公务员处于特殊的法律关系中,表现在(A)。

A、国家公务员具有“公民”和“公务员”双重身份

B、担任公职的人即丧失普通公民的身份

C、凡是公务员所从事的行为都是代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D、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而无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6.宪法规定(D)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大

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

7.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D)。

A、吊销执照B、征税C、制定规章D、发布天气预报

8.行政主体依职权对相对方规定一定义务,应属于(A)。

A、单方行政行为B、双方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

9.我国实行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它属于(D)。

A、合议制B、委员会制C、首长制D、民主集中制

10.我国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依法应由(A)。

A、全国人大决定B、国务院总理决定

C、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D、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

三、多项选择题

1.间接强制执行的主要形式有(AD)。

A、执行罚B、行政拘留C、强制划拨存款D、代履行

2.对财产强制执行方法有(ABCD)。

A、强制划拨B、强制扣缴C、强制抵缴D、滞纳金、滞报金

3.下列(BCD)可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A、交通工具B、文学作品C、不作为D、法人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BCD)。

A、权力机关B、司法机关

C、审计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D、行政主体

5.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有(AC)等形式。

A、查封、扣押B、执行罚C、冻结、划拨D、代执行

6.对人身强制执行方法有(ABCD)。

A、强制拘留B、强制传唤C、强制服役D、强制戒毒

7.下列费用的征收属于行政征收范围的有(ACD)。

A、排污费B、行政诉讼费C、公路养路费D、滞纳金

8.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依法裁决(ACD)。

A、权属纠纷B、劳动纠纷C、侵权纠纷D、损害赔偿纠纷

9.行政确认是(AC)的行政行为。

A、要式B、默示C、羁束D、自由裁量

10.下列形式中属于行政确认的有(CD)。

A、确定B、登记C、证明D、行政鉴定

四、判断题

1.判例是我国的行政法渊源之一。(f)

2.享有行政职权并能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是行政主体。(f)

3.行政法规经行政首长签署后便对外发生法律效力,应予执行。(f)

4.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就等同于授权的权力机关立法。(f)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f)

6.根据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行政程序可分为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t)

7.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程序只能由上级行政机关来设定,本机关无权为自己设定行政程序。(f)

8.违反行政程序的行政机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还应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赔偿。(t)

9.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f)

10.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都能申请行政复议,能申请行政复议的行为也都能提起行政诉讼。(t)

五、名词解释

1.行政裁决。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 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 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 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 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3.行政征收。行政征收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定授权的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偿收取一定财物的行政行为。

4.行政确认。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 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 行政行为。

5.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 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六、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答:行政行为的确定力又称“不可变更力”,是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其内容具 有不可否认和随意改变的效力。行政行为一旦有效成立和生效后,非依法定程序 不得随意改变其内容。此种确定力是针对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双方而言的。对于相 对人来说,相对人只能按照该行为的要求履行,但相对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请求 撤销或变更,这种请求的权利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才有行使,如行政复议和行政 诉讼。对于行政主体来说,确定力表现在: 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有相对稳定性,不经法律程序不能改变或撤销;2.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其效力不爱行政主体或行 政公务人员变动的影响; 3.原行政主体或行政公务人员要改变或撤销已作出的行 政行为,必须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

2.简述制定规章的权限范围。

答:规章的立法权限就是指行政主体制定规章时的权限范围。包括享有规章制定 权的行政主体有哪些,各享有哪些权力,能够规定哪些内容,这些都是规章的权 限范围问题。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所规定的事项应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 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即国务院部门规章制定的依据是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 法规、决定、命令,并且只

能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如果涉及两个以 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就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 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其一是为数执行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制定规章的事项; 其二是属于本地行政区域的具体的行政管理 事项。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本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

七、案例分析

【案例一】警察王某根据一卖淫女的指认,将正在街上行走的青年朱某带至派出所。其间,该警察多次殴打朱某,朱某被迫承认自己有嫖娼行为,警察王某及派出所未作任何调查取证,遂将来某行政拘留。

问:(1)警察王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定程序?为什么?

(1)王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定程序。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行政拘留应 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

(2)朱某可以通过哪些法律途径获得救济?

(2)朱某可以要求复议:向该派出所的上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起诉讼: 向该派出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二】严××的4岁女儿媛媛连续3天出现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1991年8月4日上午8时30分送县人民医院治疗。家长见女儿病重要求立即住院,因无床位医院不准住院。40分钟后,医生才给媛媛看病,作了一般检查后,医生说,孩子病得不轻,但还诊断不出什么病,先在观察室观察治疗。医生开了药方,家长取药给媛媛服用后留在观察室治疗。上午11时,媛媛突然发生抽搐,面色苍白,不讲话,值班医生立即抢救。下午3时许,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死于急性心肌炎。

严××认为医院开始误诊,又抢救不力,属医疗事故,一直反映到县卫生局。在县卫生局督促下,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媛媛之死进行鉴定,结论是媛媛之死不属于医疗事故,医院也拒绝承担任何责任。

1991年10月6日,严××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认为鉴定结论隐瞒了事实真相,是错误的,请求县法院撤销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结论。

问题:(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行为是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为什么?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因为具体行政行为的 主体至少是个有权主体。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不是行政主体。

(2)若县卫生行政机关根据该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作出了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而起诉的,法院应否作为行政案件受理?为什么?

篇3:行政处罚法作业三

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理论分析

(一) 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主要特征分析

对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特征进行了解有助于解决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 其特征主要是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活动特点, 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复杂性及微观性和间接费用占有比例高特征。其中的复杂性特征主要就是地方政府在工作的种类上相对较多, 组织的层级也相对较为复杂, 所以在工作的性质上就较为特殊, 一些支出就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微观性特征则是相对于政府成本宏观性而言, 这是和政府承担的执行职能有着重要关系, 地方政府成本就会更加变得直接, 在构成上也会较为细化和微观。而间接费用占有的比例高这一特征最为主要的是政府的机构较为庞大, 所以在政府提供的产品及公共服务上的耗资所占有的间接比例就相应较大, 如车辆使用费及办公费等。

(二) 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主体及范围分析

对地方政府运行的成本核算前, 首先要能够对成本核算的主体及范围等进行明确化, 这样能够使得具体核算过程更加规范有条理。其中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的主体方面, 成本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生产及获取产品发生的耗费,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 成本的核算主体就要从产品生产者或提供者方面进行考虑。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是政府, 那么地方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的主体也将是政府自身。

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主体明确后只有根据政府成本核算目的来对核算的范围进行界定, 成本核算才能有进行的方向。这一范围要结合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支出范围来确定。可以分几个类别进行, 从支出功能方面分类可依据提供的服务种类不同进行分类, 如公共安全及农林水事务等, 如果按照支出经济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及商品和服务支出等。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的作用及策略

(一)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地方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的作用分析

从以前的辅助成本及间接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对比较低, 对其的分配即使不准确对总成本也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以往的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适用于现阶段, 但在作业成本法的作用下, 成本动因分配标准对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有了大幅度提升。

作业成本法能够对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进行准确核算, 能够为政府及公众提供详实准确的政府行政运行成本信息, 为降低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提供支持, 为公共物品确定合理收费标准。同时, 作业成本法还能够使地方政府行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的加强, 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 将地方政府所有活动划分为不同的作业, 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够有效鉴别出哪些是有用作业哪些是无用作业, 这样就从根本上使地方政府的费用支出而不考虑经济效用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

另外, 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 能够最大化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这也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过程中, 作业成本法可以在计量作业及识别作业和归集确认作业消耗资源费用进行详细分析。这样就能够对其有无增值性加以评判, 可将增值作业及非增值作业进行区分, 以此来确定减少提供公共服务所消耗的作业数量, 如此便能够有效地将作业成本得以降低, 这是比传统的核算方法的优越之处。

(二)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地方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的实施策略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当中, 需要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

第一, 对主要的作业进行界定, 这也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先进行鉴别, 对重要的作业加以确定并细分, 从作业的定义层面上来说有几种界定的方法, 即混合方式、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下而上对作业进行界定可对流程进行优化, 同时也能够提供经营性的信息, 而自上而下的作业界定主要是从高层角度进行的定义, 可为决策层提供战略性信息, 这一方法的特点就是作业较少且界定的范围相对广泛。混合方式就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 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基础上合并同质作业中心, 减少作业的数目。

第二, 对资源的费用及资源动因加以确认, 对资源费用加以归集。在资源费用的确认方面, 由于资源费用是资源价值形态的表现形式, 根据各部门的相关特点有着较为细微的差别。从类别上进行分类主要有工资福利的支出, 其中涵盖津贴补贴及基本工资等, 还有就是商品及服务的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及基本建设支出等。而在资源动因的确认过程中, 要将资源费用分配归集到相关的作业, 所以对资源动因的确定就显得较为重要, 故此可根据不同资源动因把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当中。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 资源动因分析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分配资源费用需要,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分配情况对作业中哪些资源是消耗必须的、哪些是多余的进行分析之后改进优化, 降低资源的耗费, 从而提升作业的效率。

第三, 对作业中心及同质成本库的建立, 由于作业中心是一系列相互联系并可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 所以先要对主要的作业进行确定, 对各类作业重要性考虑后确定相关作业作为是审计局的主要作业, 这其中就包含着制订审计项目计划及编制审计实施的方案等。而后将主要的作业作为骨干, 并建立作业中心, 首先要能将主要作业作为中心, 然后对小作业加以吸收并合并, 然后将作业中心内各个作业消耗资源费用进行汇总。

第四, 对成本动因加以分析, 对其分配率加以计算。在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选择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关键, 因此需要从作业成本库多个作业动因当中选择恰当的作业动因作为是这一成本库的代表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动因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原则, 所选的成本动因的成本动因数量要比较容易集中, 并要具有全面性及代表性, 所选的成本动因要能够量化, 和作业中心资源消耗情况要有高度相关性。

第五, 对成本动因率进行计算。由于成本动因的不同, 那么在动因率的计算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就是执行动因, 在对作业成本系统进行设计过程中, 要能够详细的分析相关信息条件下慎重确认执行动因反之则会引起产品成本信息的失真。还有就是强度动因, 这种作业就需要进行个别追踪记录, 并不需要计算成本动因率, 可以直接性的将作业成本归属于成本计算的对象, 对强度动因计算的成本归属是比较符合逻辑也是最为准确的。再者是数量动因, 想要得到数量动因就必须要能够观察及记录每次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和耗费资源数量, 应用数量动因成本费用相对较高。通过分析能够发现, 应用作业成本法对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有利于行政运行成本的实际耗费情况, 对提高地方政府行政资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 加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率, 充分地和地方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核算的实际相结合, 最大化地降低核算成本, 提升资源利用率。如此才能够推动地方政府行政运行的成本核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红.法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演进及其借鉴[J].财会通讯, 2012 (07) .

[2]范化.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02) .

[3]杨世忠.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11) .

[4]卓越.政府成本的内涵设定与构成要素[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5) .

篇4:优化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三策略”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24-01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却存在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千篇一律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优化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应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

一、享受型家庭作业——让学生体验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给小学生设计享受型的家庭作业能够把学生眼中的“苦差事”变为乐意去完成的事,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1.绘画型作业。小学生大都喜欢画画,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绘画形式的作业,让枯燥的数学作业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以增加学生写作业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并要求在这些图形的四周画出色彩鲜艳的花边,然后将每个学生的作品在班内展览,评出“优胜奖”。这样的作业,将抽象的“周长”观念生活化,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做作业也就有了乐趣。

2.游戏型作业。设计游戏作业,让学生在游戏作业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后,笔者设计“拍手对口令”的游戏:一人说口诀的前半句,另一人接口诀的后半句,并且边说边拍手。在课余,与同学玩一玩;在家里,与爸妈玩一玩。又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后,为了掌握“凑十法”这个规律,笔者设计了两人玩“凑十法”的扑克牌游戏,课间同学们玩得兴趣盎然。这样自然也就对“凑十法”这个规律印象更深。

二、实践型家庭作业——让学生形成能力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数学教学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1.操作型作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了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笔者经常设计一些实践型的数学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笔者布置了“有趣的包装”作业,要求:找一找家里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进行拆装,在拆装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把拆装的过程、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当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课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基本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是由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相同的面组成,共六个面。这样的作业让学生真正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调查型作业。生活中处处有数据,尤其是每个家庭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更是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正确引导,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这些资源,可以给学生设计调查型作业。

例如,在学习《利息》之前,笔者布置学生去银行或者向家长调查、了解储蓄的常识与我国目前定期、活期储蓄的利率,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探讨。这些作业虽然“稚嫩”,但学生们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自己经历了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互动型家庭作业——让学生学会合作

传统的作业都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而互动型作业必须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1.家长合作型作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挥家长的优势,同孩子一同作业也是作业设计的一种形式。

例如,在家长会上,笔者曾向家长布置协同孩子办数学手抄报的事宜,通过办手抄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

2.同学互动型作业。同学互动是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合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设计同学互动型作业,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例如,学了“米、厘米”后,笔者布置学生两人合作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学了“时、分、秒”后,为了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布置学生两人合作,一人跳绳,一人数数,比一比谁跳得快。这样的数学作业既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篇5:电大本科补修行政管理学作业三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史坦因

D.马克思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2、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A),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官僚制理论

B.管理五项职能

C.14条管理原则

D.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3、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行政学原理》

C.《论译书》

D.《行政学》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4、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A.高斯

B.里格斯

C.德鲁克

D.古立克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5、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C)。

A.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B.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6、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7、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

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委员会制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的地方政府。

A.加拿大

B.德国

C.印度

D.英国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9、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B)。

A.归属权

B.决策权力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0、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D)。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2、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D)。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3、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A.拟定决策方案

B.监督决策方案

C.决定决策方案

D.评估决策方案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4、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A)。

A.横向沟通

B.纵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网上沟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5、公共行政对行政执行环节的首要要求是(C)。

A.迅速有力

B.创新灵活

C.忠实于决策

D.团结协作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6、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C)追究刑事责任。

A.党的纪律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7、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8、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A)。

A.社会成员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

19、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论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孟德斯鸠注重的是(C)。

A.分权制衡

B.天赋人权

C.法的精神

D.人民主权学说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1分)20、公共行政的价值是(D)。

A.效率

B.民主

C.廉洁

D.公平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BCE)。

A.西蒙

B.怀特

C.汤姆森

D.孟德斯鸠

E.斯密斯堡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2、公共行政的特点是(ABCE)。

A.公共性

B.民主性与公平性

C.政治性与法制性

D.系统性

E.高效性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BCE)。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公共性

E.约束性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4、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B.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C.政府的低效率

D.政府成本过高 E.寻租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CE)。

A.民主职能

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

D.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E.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6、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历史的继承性

B.严格的系统性

C.鲜明的政治性

D.相对的滞后性

E.较强的稳定性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7、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CD)。

A.传统型

B.现代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E.经验型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8、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ABD)。

A.非正式组织理论

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9、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BE)。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惟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政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0、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BDE)。A.坚定信念、忠于政府

B.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

C.坚忍不拔的意志

D.人际关系的能力

E.技术能力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1、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BCE)。

A.部外制

B.部内制

C.折中制

D.首长负责制

E.党统一领导制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AB)。

A.品位分类

B.职位分类

C.能力分类

D.学历分类

E.态度分类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3、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BCDE)。

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4、决策方案一般有(ABCD)。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E.长期方案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5、行政决策的自身特点有(ABCDE)。

A.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

B.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与客体的广泛性

C.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D.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E.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6、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E)。

A.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

C.双向沟通

D.网上沟通

E.非正式沟通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7、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的要点包括(ABCDE)。

A.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

B.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

C.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D.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E.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8、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BE)。

A.事中监督

B.事后监督

C.社会监督

D.法制监督

E.事前监督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19、司法权的特征主要有(ABCE)。

A.终结性

B.专属性或不可转授性

C.中立性

D.服务性

E.独立性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20、行政法规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BDE)。

A.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B.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

C.职权法定

D.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

E.具有法的效力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21、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CDE)。A.公平分配的原则

B.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E.平等原则 多选题。(共22道试题,每题2分)

2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ABCD)。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E.科层政府模式 名词选择题。(共2道试题,每题8分)

1、请将下列名词和名词解释作出正确的对应选择(每组选项中只有一组是正确的):B 名词1.组织文化 名词2.分离制 名词3.行政协调 名词4.行政规章

名词解释A.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简称规章。

名词解释B.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名词解释C.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名词解释D.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A.1.C 2.D 3.B 4.A B.1.D 2.C 3.B 4.A C.1.D 2.C 3.A 4.B D.1.C 2.D 3.A 4.B 名词选择题。(共2道试题,每题8分)

2、请将下列名词和名词解释作出正确的对应选择(每组选项中只有一组是正确的):D 名词1.行政领导责任 名词2.非程序性决策 名词3.舆论监督 名词4.行政改革

名词解释A.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名词解释B.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名词解释C.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名词解释D.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A.1.D 2.A 3.B 4.C B.1.B 2.C 3.D 4.A C.1.D 2.C 3.B 4.A D.1.B 2.A 3.D 4.C 案例选择题。(共1道试题,每题20分)

1、食品与药品质量安全问题

针对我国频发的食品与药品的质量安全事件,特别是2008年中国奶制品业发生的三鹿牛奶掺加三聚氰胺给婴幼儿身体带来极大伤害,也给我国奶制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质量事件;以及近几年我国食品药品市场出现的“地沟油”、“瘦肉精”、“增白剂”、“苏丹红”、“毒粉丝”、“毒胶囊”等等一系列严重的食品与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强烈冲击了我国的食品药品市场,也极大地考验了民众的心理安全底线。

请你在认真读完该案例后,对下列问题做出选择:(根据每个案例所述内容,对题后所列的每道选择题,按题中具体要求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府对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最主要体现了政府职能和公共组织的什么特点(C)?

A.普遍性

B.系统性

C.服务性

D.强制性

2、政府对食品药品市场的管理,体现了政府哪方面的职能(BC)?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文化职能

3、政府对市场的监控与管理,是政府不可失缺的责任,体现了政府的什么作用(ABCD)?

A.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B.政府有管理市场、规范市场的责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

C.提高经济效率

D.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4、以下的哪些职能,体现政府对食品药品市场安全的监控与管理(ABC)?

A.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

B.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C.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D.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5、我国市场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食品与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呈现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中还存在哪些问题(CD)? A.政府职能的“越位”

B.政府职能的“错位”

C.政府职能的“缺位”

篇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1

一、填空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2、行政关系是()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的问题。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与()。

5、()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6、行政机关的设置应遵循适应需要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

7、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和()三大要素构成。

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

9、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和()四级。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和()。

11、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12、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和()。

13、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和()两大类。

1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与()具有统一性。

15、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和()的变更。

18、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是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20、行政法是指调整()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45、()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8、()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49、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54、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为()及其他社会组织。

55、()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二、单项选择题

8.关于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就是行政关系B.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C.行政关系是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 D.行政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13.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对行政主体监督是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D.中国共产党

19.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士证书》发给吴某。此后,吴某一直凭《烈士证书》领取抚恤金。1994年,民政局换发《烈士证书》时,未将《烈士证书》换发给吴某。吴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争议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

A.吴某B.部队

C.法院D.民政局

20.行政监督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D.社会舆论

21.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2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D.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23.区公所的设立,要经()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大常委会

24.公务员职务关系因()而消灭。

A.撤职B.免职

C.升职D.辞退

25.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的名义作出。

A.县林业局B.县政府

C.护林防火检查站D.工作人员个人

29.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A.相应的法律依据B.行政主体

C.相应的法律事实D.行政相对方

30.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行为B.主体

C.客体D.内容

31.行政法调整对象是()。

A.行政法关系B.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D.民事关系

32.()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A.行政合理性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及时性原则D.行政公正性原则

33.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前提是()。

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年龄在40岁以下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D.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34.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

A.天津市教育局B.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C.浙江省总工会D.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治安科

41.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A.行政法律规范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D.行政法律事实

4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比例原则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4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A.重庆北碚公安分局B.上海市人民政府

C.某省某市某街道办事处D.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仅仅限于行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B.公务员对上级领导必须绝对服从

C.法官是公务员

51.以下不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行政行为动机正当B.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授予才能存在C.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D.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必须存在法律依据

5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等同于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一定是行政主体

C.一个行政机关不同情况下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不是行政主体

D.行政主体不包括行政机关

53.关于行政授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依据是法律和法规B.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

C.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D.被授权组织自己不承担责任

54.在行政处罚的适用中,不属于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形是()。

A.同等情况,不同处罚B.不同情况,相同处罚

C.违反公正程序D.公开处罚过程

55.以下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的是()。

A.通报批评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C.停止违法行为D.赔偿损失

56.审计监督属于()。

A.一般行政监督B.专门行政监督

C.抽象行政行为D.监督行政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

A.合乎现实性B.合法性

C.具有中国特色D.合理性

2.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规章制定权B.行政奖励权

C.行政强制执行权D.行政复议权

4.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地方性法规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宪法和法律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D.天气预报

9.在我国,国务院是()。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中央人民政府

C.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最高国家机关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物B.行为

C.精神财富D.人身

1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A.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B. 行政行为的结果应该公平

C. 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D.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

A.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14.下列属于行政法特点的是()。

A.行政法具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 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D. 行政法规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15.行政优先权包括()。

A. 先行处置权B.推定有效权

C. 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征用权

16、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

A.主体合法B.实体合法

C.客体合法D.程序合法

17.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B.具有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C.有合格的行政主体的存在D.有合格的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18.下列属于国务院的职权的是()。

A.制定行政法规权B.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

C.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D.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19.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公民甲B.某派出所

C.某区公安分局D.某市公安局

20、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

A.宪法和法律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D.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2.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哪些特点?()。

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

B.既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也可以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C.其个人行为代表个人

D.其个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2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行政合法B.行政合理

C.行政自由D.灵活行政

27.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行政主体B.公务员

C.行政相对方D.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28.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

A.强制性B. 不可处分性

C. 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D. 稳定性

29.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A. 提出申请的权利B. 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C. 听证的权利D. 了解情况的权利

30.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

A.行政执行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国家审计机关D.上级行政机关

31.下列哪些是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A.适应需要原则B.精简原则

C. 高效率原则D. 依法设置原则

32.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体现在()。

A. 形式不同B.性质不同

C. 产生的依据不同D.行为的后果不同

33.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B.了解情况的权利

C. 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D. 提出申请的权利

41.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

A. 监督的主体相同B.监督的对象相同

C.监督的内容相同D.监督的目的相同

案例分析:

(一)2006年4月,上海淮海路上有一位违法闯红灯的海归女硕士,在警察劝阻并依法处理时,该女士对警察大打出手,最后该女士被治安拘留10天。经电视台曝光后引起众说纷纭,同情该女士的有,为交警叫好的也有。很多人说警察应该执法必严,但也有很多人说应该尊重人权。

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三十五条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

(五)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

1、本案中,行政主体是()。

A、警察B、海归女硕士C、警察所在公安机关D、电视台

2、本案中,行政相对人是()。

A、警察B、海归女硕士C、警察所在公安机关D、电视台

3、本案中,警察行使的行政职权是()。

A、行政强制B、行政处罚C、行政许可D、行政命令

4、本案中,海归女硕士被治安拘留的原因是()。

A、违法闯红灯B、打骂警察C、妨碍警察执行公务D、以上都不对

5、警察的处理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请注意:本问7分,需要结合行政法基本原则理论加以说明。)

(五)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李某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

问题:

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2、本案中的行政相对方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3、本案中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上一篇:精品课程平台解决方案下一篇:麟龙:进取型家庭理财得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