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

2024-04-18

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通用8篇)

篇1: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

学校开展第二十届 “科技之春”进校园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十届“科技之春”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从三月份起,我校认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科技之春”进校园节活动,通过活动中使学校逐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抓落实、求实效

我们学校成立了科普月科普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少先大队牵头,组织班主任和科学课教师参加,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安排,制定计划,总结经验。同时配套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活动都做到了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完善了过程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总结了经验教训,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明确目标内容,科学组织各项活动

在宣传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良好风气为指导思想,以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核心,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深挖活动内涵,务求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一)开辟专栏,大力宣传

利用学校宣传栏开辟“科普园地”、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科学课、悬挂的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向学生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比如,我 1

国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如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两弹爆炸、水稻大王袁隆平、超导、纳米技术等)、最新科技动态等,并召开科普知识专题讲座。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科技知识,营造了浓郁的科技氛围。

(二)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

1、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展览活动。利用学校橱窗开展科普图片展览;利用各班黑板报科学知识;利用学校广播普及科学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师生中倡导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利用学校优质的多媒体资源,根据学校计划在电教室播放了科普知识宣传影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科普知识和科普技能,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

3、在师生中开展科普征文比赛。以“学科学 用科学”为主题,组织4—6年级学生参加了征文比赛,让学生记录身边或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的感性认识。此次征文涌现出来很多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4、组织开展科技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科技幻想绘画等项目的比赛。在各班宣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手抄报、小制作、幻想绘画比赛活动,活动共收到学生作品百余幅(件),43名学生获奖。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提高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学校组织近百名学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本次竞赛题目范围广、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丰富科普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并懂得了科学。

通过这次活动的顺利实施,我们也积累起了更多的经验,我们会在以后的科学教学和科技活动中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科学,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不断探究自然的兴趣;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逐步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态度,感受科学、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发展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篇2: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

模型演示展 承载科技梦

科技节以发射小火箭升空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学校老师和科普兴趣班的学生们为同学们展示“四轴飞行器”、航拍特技飞行、遥控越野车特技等精彩的科技表演节目。一架架小小的飞机飞上高空的时候,也承载着无数孩子们对飞翔蓝天的无限憧憬。当飞机飞到他们附近时,同学们兴奋地欢呼着、呐喊着。而最让同学们期待的是“阿尔法”机器人舞蹈表演,这批特殊的舞蹈演员,他们虽然身材娇小,但舞蹈能力一点也不弱,一曲载歌载舞的《最炫民族风》让同学们叹为观止,在他们身上,科技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探索科技关 放飞梦想

看完炫酷的机器人表演,同学们还参与了“疯狂博士 玩转科学”科普闯关活动。老师们细心地讲解各种现象的原理与成因。“你看,乒乓球飘在半空,好有趣。”“这个好神奇鸡尾酒竟然会分层”“这就是春晚的那种会跳舞的机器人们吗?”一个个好奇的眼神,一张张稚嫩的语言,无不体现着孩子们对于科技教学的融入。听完老师讲解后,同学们有的团队协作,有的孤军作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普难关。

在校园大礼堂内,同学们还感受到了一场真刀真枪的机器人格斗大赛——竞彩“足球机器人”,老师们的讲解让孩子们兴致高昂,深深沉浸在其中。“看过足球世界杯,看过变形金刚大战,我还没见过机器人踢世界杯呢!”一位同学激动地说:“今天我收获很多科学知识,科学真神奇!”

篇3: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

目前,尽管各类学校的科技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但是,影响学校科技活动的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学校科技辅导员的素养与地位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素养和地位是当前学校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当务之急。

一、科技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的奉献精神

科技辅导员队伍,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又是青年一代的培育者,但又不同于一般教师。他们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内外科技活动蓬勃兴起,大批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时候,才逐渐形成起来。科技辅导员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组织者;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辅导者;是青少年的教育者。因此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的奉献精神。

作为科技辅导员,首先要“热爱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事业,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努力工作。”热爱学生,要以赤诚的爱心对待科技辅导活动。这是在科技辅导员的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是教育和教学艺术的基础。从我十多年的科技辅导教育生涯来看,要搞好科技辅导工作,首先要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门事业去做,对自己的事业爱得愈是深切,追求也会愈深沉,钻研也会愈深入。背离了这一点,我们工作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将变得苍白无力。我原来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物理教师,从自己的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生活与科技的联系太少,好多人电路知识了然于胸,但家中灯泡坏了却不敢或不会换,更不敢碰其他家电。“眼高手低”现象,令人堪忧,科学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 所以当学校需要科技辅导老师时,我毅然的接受了这副担子。为了参加一些科技比赛项目,我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训练。从不多拿学校一分额外的报酬。每逢比赛,既要对学生的技能做最后的辅导,又要对学生的出行安全进行教育和负责;在比赛地,有时还要对临时损坏的器材作紧急维修,工作到深夜是常有事。由于学生难得外出,加上难得大家一起住宾馆,学生又分散在各个房间,学生时有串房间玩耍取闹,有时还要夜里上街购物等等,学生往往要兴奋到半夜才会安睡,所以作为科技辅导兼带队老师,也只能在学生安睡后才能安心睡觉。若有学生半夜“头痛脑热”身体犯病,更是送医送药,内心比其父母还要着急,其中的辛苦之形不用细说,也能体味。因此科技辅导员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的奉献精神是作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二、科技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知识和操作技能

科技辅导员合理的知识结构,犹如一株大树,它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树根,以专业知识为树干,以新兴科学知识为树的枝杈,形成根深叶茂的有机整体。其中基础知识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方面的知识,三者共同构成科技辅导员的知识背景;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就可使辅导员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我们基层学校科技辅导员好象一个跳伞运动员,背上的降落伞的每一条绳子连着上级条线主管老师,每一个主管老师都有一项科辅活动需要开展,不从辛苦上来说,单从我们辅导员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上来说,是何等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虽然我们很难作到全能,但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胜任自己的辅导工作。比如我们学校的科技特色是电子制作,我们引进了“电子百拼”活动、“青少年电子技师”活动、电子自动控制(简易机器人)等电子项目,这就要求我们辅导老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的奉献精神外,还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我们的辅导老师必须要自学无线电电子知识,从简单的半导体元器件知识,到复杂的三极管电路,以及更高级的单片机电路和单片机语言。还要学习电子制作的基本技能,如:焊接技术,装配技术以及简单的调试维修技术;而这些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靠业余自学。我为了教学的需要,自学过电工学、晶体管收音机电路、电视机电路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制作与调试等理论书籍。从不懂到基本了解,并对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也具备了一定的维修能力。因此对辅导学生进行电子制作科技活动,我已具有了良好的驾御能力。然而,就我所接触的我们科技教师队伍中,辅导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水平低下,这也使学生的科技活动的良好开展产生了困难。记得有一次参加省里组织的培训活动中,一位年轻女教师拿到电子焊接套件后问我说“这条铁丝派什么用处?”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段焊锡丝。这也难怪,那年轻女教师从来没有用过电烙铁,又怎能认识焊锡丝呢?又如在一次级别较高的电子百拼科技比赛中,有个裁判老师将学生的正确拼搭电路判为错误,其原因是裁判老师对电路走线形式不熟悉,不知道同一个电路可以有几种走线形式。因此,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知识素养是当前学校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一直向有关领导呼吁,要切实的开展学生的科技活动,首先要培养好一支具备一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辅导员队伍。仅靠一两天的会务兼培训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可采取函授或定时短期培训的形式,对科技辅导员进行学分制或等级制的进修提高,甚至可以和有关高校协作,进行学历的提升。使我们的科技辅导员“1.具有(或相当于)大专以上学历;2.具有辅导青少年开展专项科技活动的能力,能够通过掌握通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开展常态化的科技教育辅导活动;3.具有科技活动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受众特点,将知识、技能、情感融入活动之中,不断设计和实施具有时代气息的科技活动”。

三、科技辅导员在教育中的社会地位也是阻碍学校科技活动正常

科技辅导员是在我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内外科技活动蓬勃兴起,大批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时候,才逐渐形成起来。但是就我们的学校教学的小环境来说,科技活动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尤其是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远没有语、数、外、理、化学科教师的社会地位高,这样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致使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不愿上科技活动课。其次,由于传统因素加上我国的考试评价机制,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验、制作、访问、调查等科技活动,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整天泡在书本中,扎在题海里,严重阻碍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再次,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确定学校的教育质量上的定位偏差等因素,学校不重视科技活动课,往往把科技活动课当搭头课,没有专任教师,或不是由科学教师上课,有的学校甚至干脆挂羊头卖狗肉,在劳技课上上其它的“主课”。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技教育的定位也有偏差,在学校年终考核时,对学校科技活动所获得的成绩认定上存在偏差,如只认可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科技活动,而不认可一些由科协组织举办的科技活动;学校也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时,只参加上级领导在年底考核加分的项目,而放弃一些较好的科普项目,致使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方向和目的发生了严重的偏离。

篇4: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课程基础

关 键 词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基础;学生成果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11-0008-03

当前,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在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设计、活动内容开发、活动实施的组织、学生成果的评价等方面尚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在实践操作上往往偏离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应然目标。为此,科学、合理、有效地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学校重新厘清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准确把握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路径与策略。

中小学经常性开展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内容包括:科技研究论文写作、科技项目设计与制作、科技实践活动、科技体育、科技创意思维训练等,这些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准确界定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有助于建构起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新的实施框架。

一、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内涵的演变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的演变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各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在考试升学中加分政策的改变;二是长期以来,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效果欠佳;三是传统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竞赛选拔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需由传统的竞赛选拔取向向重视能力发展取向转变。

1.由重“高精尖”作品向重探究能力转变。传统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往往以培育学生完成“高精尖”的作品参加竞赛活动作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基本的发现问题能力、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基本的研究素养、研究规范和研究能力。

2.由重少数人培育向面向大多数转变。在参赛评奖、考试加分的功利目的之下,学校往往倾向于集中优势资源对少数有获奖可能的学生提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条件与技术辅导,于是,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某些学科尖子生的“特权”,大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

3.由重项目定向攻关向重课程基础转变。学校选择特定的参赛项目定向攻关,形成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参赛,以特定项目的研究设计、探究实践以及成果的整理和表达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内容,忽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来实施科技创新活动,难以持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由重加分项目向多元项目并举转变。传统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项目,重在考试加分项目,致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单一,难以吸引不同兴趣爱好、潜能特长的学生参加活动。只有目标指向各异、内容设计新颖、活动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项目,才能为不同学生提供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如,“科技创意作文写作”“科技演讲与辩论”等新型的科技活动项目,就深受学生欢迎。

科技创新活动内涵的演变,要求学校重新定义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与途径,重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研究探索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使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活动成果。

二、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在育人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具有一致性。在育人目標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动目标均以问题解决为指向,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在活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领域与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课题研究与发明创造活动具有同一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自然观察、社会调查、实践考察和实践验证具有同质性。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活动具有相关性。在活动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均注重学生活动的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通过规范的、系统的文献研究活动、调查研究活动、实验研究活动、设计制作活动等方式,经历研究与实践,形成活动成果。

2.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均以校本开发为途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成为成果完成人。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均没有国家既定的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生成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与能力基础,针对学生的探究与实践兴趣,基于学生的问题发现,运用学生所在生活空间与认知领域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学科资源进行校本开发,生成主题。作为主题实施主体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发、自觉、自主的活动完成活动任务,创生活动成果,成为活动成果的实际产出者和成果知识产权的拥有者。

3.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果中遴选、加工和提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果丰富多样,包括活动总结报告、结题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小论文、设计与制作的作品等,这些成果为产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优质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本身就符合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评价标准,有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经过进一步的加工、补充、提炼和完善后亦可成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如,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们——关于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原因的调查与分析”(陕西省铜川市金谟小学)、“上海超市公共用具卫生现状的探究”(上海第三女子初级中学)、“石棉县初中生零花钱的调查与探究”(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对农民健康意识的影响探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关于学生早餐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江西省南康市实验小学)、“创意服饰设计”(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均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学生成果。

4.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所具有的计划性、正规性和持续性,为学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基础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传统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呈现出零散性、个别性、偶然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项目开发随意、零散不系统;仅少数学生参与;活动的开展因参与竞赛评奖需要而偶然开展、间断进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与能力的系统与持续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的国家课程属性,呈现出面向全体、系统规划、持续实施、螺旋上升的特征,这就为学校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构了一个可持续开发的课程资源平台。

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关系,还需厘清二者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而科技创新活动不具有国家课程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而科技创新活动则可以是部分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要求具有普适性、标准性和发展性,而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具有规范性、差异性和选拔性。因此,一方面,学校需要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时,不能以科技创新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基于课程基础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课程基础,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与特征,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技术,课程实施的环节与课型,学生成果表达的形式与要求等,都为开展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1.以方法习得为核心,合理设计科技创新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方法域课程,其核心知识体系为方法体系知识,包括思维方法的知识、研究方法的知识、设计制作方法的知识、成果表达方法的知识等四大类。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而方法习得正是能力生长的基础。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中,要结合不同的活动项目,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科学设计学生方法习得的种类、分布的年龄阶段及应达到的状态和水平,从而使学生方法掌握的水平拾级而上,螺旋推进,不断提高。

2.多维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学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生成科技创新活动主题。本土化取向开发重在运用学校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生活化取向开发重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问题;学科化取向开发重在以学科知识学习为基础,拓展学科知识资源;主体化取向开发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着眼点,融合化取向开发主张不同开发取向的有机结合。多维取向的主题开发,能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多样化,有助于释放不同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培育作用。

3.规范科技创新活动实施过程,由过程生成质量。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质量源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过程。科技创新活动实施过程的规范首先表现为实施环节的完整性。在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活动评价五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具有不同的任务取向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点。其次,表现为教师教学指导课型的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具有规范的系列课型,包括常规课型、变式课型和创新课型。在科技创新活动指导过程中,落实基本的教学课型,把握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操作程序,将有助于提升教师指导的效益。

4.注重成果的整理与表达,提升成果品质。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成果品质的信度与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题的新颖性与科学性、研究方法运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成果表达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成果运用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等方面对学生成果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因此,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要注重学生成果的整理与表达,根据不同成果类型的要求,以科研的规范,形成学生成果,提升成果品质。

篇5: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

科技活动是让广大学生充分感悟科技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益的活动。为此,我镇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通过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计划开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携手建设创新型校园”为主题的科技系列活动。从而促进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计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培养创新型人才,携手建设创新型校园

二、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少年接近科学、走近科学,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开创学校科技教育新局面。

三、活动时间: 10月1日一11月30日

四、活动对象:侯家村镇全体学生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而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态势要求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必须及时跟进与调整。各校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二)加强组织与领导,提高活动实效性。各校应认真组织好本届科技节活动。要成立以分管领导负责的科技节活动组委会或领导小组,精心设计组织科技节各项活动,加强管理,狠抓落实。根据工作安排,各校应于11月23日前报送科技节活动的过程性材料和总结。

(三)人人参与,重在普及。科技节活动应定位于群众性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科技节期间,各校应围绕本届活动主题,设置科普宣传教育版报,广泛宣传发动,吸引师生热情参与,同时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配合,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氛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区性的各项活动,让广大

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发展个性特长,培养能力。各班级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参与,不断提高科技活动的普及率及活动水平。

(四)接轨教学,活动中发展。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重视科学教学,同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要针对本校实际,开设科普讲座;要切实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科技节活动期间,各班级要开展一场竞赛——围绕本届活动主题开展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附件:

科技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姚志宏

成员:安振杰李惠民罗明君任齐斌杜峰辉张占峰

侯万龙侯杰

侯家村镇中心学校

科技节活动总结

篇6: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总结范例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用心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职责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研讨,全员参与

1、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群众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光,继续组织教师透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透过学习笔记、网络博客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2、人人尝试做研究。本学期,学校以《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习,后尝试,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决定与审视;对自我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

3、搭建平台,深化教研。本学期学校透过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科研室和各课题组定期发表科研专题,透过学习、讨论,交流、互动,点评、小结。提高了教师网上教学科研的潜力,对“高效课堂”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布局,构成课题研究规划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状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构成三个课题组:子课题《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研究》,市级课题《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和《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实验研究》。各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制定研究课题方案,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记录、总结,与展示活动。我们还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构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三、用心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学校召开了科研会议,对“十一五”课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了展望。学校将继续根据办学方向和特色建设,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学期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这项课题进行了研究,该课题将引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以新颖的网络教学形式,激发教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意识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室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状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透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

四、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我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必须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构成自我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期,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科研室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工作措施

在越来越深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自身的水平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尤其在我们的学校“小课题”研究中就能够看出,理论知识不完善、研究工作缺乏思考、课题题目的不规范等问题突涌而至,可见老师们的科研潜力还亟待提高。同时我们部分老师的研究热情还不足,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够,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校园里有一股研的氛围,老师们一齐拿起智慧的钥匙打开这座一贯认为神奇的大门,跨过教育科研这座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门,走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成为一名研究者。“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育科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总结范例五篇【二】

在这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从小对学生就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我校在对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锐意改革,努力创新,认真总结研究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科技教育特色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将我校在参与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学校每年开学都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政教任组长,美术教师、科技教师具体负责日常活动开展情况。

二、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没学期都制定有活动行事历,其中至少有2次以上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创新绘画比赛。今年4月和11月,我校组织了两次科技绘画比赛,共收到学生作品106幅,评出获奖作品50幅。

三、认真组织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活动:

我校成立了科技创新制作小组和科技创新绘画小组。同学参与意识很强,活动效果很好,得到了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表示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思维也活了,学习成绩也有进步。

四、认真组织参与上级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

我校每年都积极参与县教育局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每年在接到比赛通知后,我校就及时召开全校师生的动员大会,并组织学校初选,选出优秀作品上交。2008年以来,我校共有15名同学在县级获奖,今年邱晓波教师还获得县级优秀辅导奖。

虽然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其他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动手制作方面还很不足,今后我们回再接再厉,坚持不解的抓好科技创新工作。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总结范例五篇【三】

为了激发师生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学校从2010年3月开始在全体师生中发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倡议,鼓励同学读一本科普书、讲一个科普故事、画一幅科幻画、办一期科普抄报、做一个科技小制作、写一篇科技小论文、设计一项科技小发明等活动。

在近一年的实践活动中,领导高度重视,少先队统筹安排,科学、美术、计算机教师认真组织,班主任认真实施,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参与率达到93%,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达到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同学们的作品内容包括发明创造、技术创新、科学论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等,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等学科。孙吉礼老师指导制作的电子报刊《课间乐》获青州市一等奖;岳玉德老师指导制作的电子报刊《秋收》正在报送青州市进行评选;赵永强老师、刘淑贞老师和孙吉礼老师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参加了青州市教研室举办的电教公开课,均获得了奖项。岳玉德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踊跃参加,采集制作了各种动植物标本,使学生充分开阔了视野,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校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和展示会,能为众多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学生提供科学展示和科技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智慧形成交融、碰撞、闪光、升华,为进一步推动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促进创新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总结范例五篇【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全民科技活动的推广,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我校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校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以科技活动周为载体,开展了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实验,教学教具等科技创新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现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我校的科普知识组织的建设

为了积极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

二、加强学校科技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学校科技活动提供保障

活动中,我校为了提高科技辅导员教师的科技辅导水平,对学校科技辅导员教师进行了科技知识的培训,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对科技教师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我校科技辅导员教师的水平,增强了我校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为我校科技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

我校结合教育的大环境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收到了120多篇小论文,以及51项小发明、小制作。通过该次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分析解决题问等科学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树立了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世界观。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工作方法,端正了学习态度,对我校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从本次活动,我们也看到了我校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以及学生科学知识的匮乏。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科技含量较低。这将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落实科技、实验教育,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会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加强本校本课程的教育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总结范例五篇【五】

肥合实验学校是一所基础教育一贯制整体教改实验学校。20xx年,学校从三孝口老校区整建制迁入包河区,目前拥有两个校区。其中z花园校区坐落在包河工业区x街99号,校区占地面积24217平米,建筑面积11620平米;九珑湾校区坐落在z工业区x路1680号,占地面积19353平米,建筑面积16000平米。学校现有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共计61个教学班,在校生2513人,教职工183人。学校自创办以来,坚持引导学生会自育、会自学办学理念,被誉为“z微观教改制高点”,20xx年被x省教育厅首批授予“z省特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x省学陶师陶先进集体、肥合市五一劳动奖状、肥合市文明单位、肥合市学校管理优秀等次学校、肥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肥合市素质教育示范校、肥合市科普示范校、包河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为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内容及体系,与学校的传统节日科技创造节相结合,全面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位科技辅导员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校园科技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师生参加了各级各类科技活动,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重视学生科技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科技活动,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牵头负责,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协同配合,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其中教务处负责各项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政教处负责各科技社团日常管理工作,科研处负责科技创造节的活动组织。学校精心选择科技活动项目,为各项科技活动指定专门的辅导教师,开展了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信息学、学生电脑制作和科幻画等学生科技活动,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各项科技活动有计划、有总结。

每年年初,学校都召开科技教育专题会议,对上一科技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出本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学期结束,要求各项目辅导员对本学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选取优秀代表进行工作汇报。

二、科技活动特色明显,各项活动开展正常

学校科技活动全面开展,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汤大福老师负责的科技实践活动以科技社团为载体,社团以“让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人”为宗旨,学生以课题小组形式参与活动,自主申报课题,立项后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开展的系列科技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成果,经过长期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普教育模式,编纂了一套特色校本教材,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多次取得奖项,20xx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突破性成果——科技实践活动全国一等奖。

学校机器人活动开展项目多,范围广。在工作中坚持普及加提高的原则,在小学开设清华少年科学家机器人课程,普及机器人教育,同时组织高水平的竞赛队伍,参加综合技能、未来家居、VEx工程挑战赛等三个机器人竞赛项目。学校花大力气引进教学资源,配置机器人设备,培训辅导教师,辅导教师李海霞、徐琦、李钟明、张晓莉等老师坚持开展日常训练,积极参加各级竞赛,学校机器人竞赛队伍多次在省市竞赛中获奖,20xx年、20xx年,我校WER机器人代表队参加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锦标赛,获得分获一等奖和特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和包河区争得了荣誉。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和参加了校内外的学生电脑制作比赛、科普知识讲座、科幻画、信息学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营造科技氛围,坚持举办每年一度的科技创造节

学校年年坚持举办科技创造节,至今已进行了十届。创造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科技创造比赛和评选活动,如科学DV和摄影大赛、创新论文大赛、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科技实践活动评选、创新实验评比等等。通过创造节,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科技活动实践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师生共同参与,科技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成立了多个科技类社团,有科技、少年科学家、信息学、机器人、科学探究、电脑制作、科幻画等社团。各社团活动定期开展、经常开展,社团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要求各社团负责人认真填写社团工作手册,制定活动目标、计划,进行活动记录,并及时进行总结。社团活动种类多,内容丰富,教师自主申报立项,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吸引了大批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科技社团活动中。

五、科技教育活动成果显著

篇7:中学学校科技活动工作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求知探索意识,展示青少年的想象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我校开展了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引下,我们将科技教育贯穿到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去,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科技教育为切人口,开展多层面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创造性基础人才的教学改革道路。

一、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切实把科技活动摆在重要地位

我校的领导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并将科技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制订科技活动方案。组织开展适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的活动,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高素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加大科技活动的宣传力度

我们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号召大家参与科技活动:1.通过广播传播科普知识。2.在黑板报上开辟科学知识园地。3.通过各科兴趣小组活动,推广普及科技活动。4.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制作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5.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制作成果,形成向科学进军的氛围。

三、活动落到实处,开阔学生眼界

1、各班级出了一期专题黑板报。学校要求,每班出了一期题与科技、环保有关的专题黑板报,学校作了认真检查,并进行了评比,通过黑板报的形式,使学生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科技创新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知识竞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科技小制作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学生积极参与,虽然有的同学的作品看上去比较的简单,比较粗糙,但每一件都凝结了他们的思想,也体现了他们爱动脑、会思考、能创新的的精神。这一活 动大大激发调动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让爱好科学并有创 新思维的同学大展身手,培养和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勇于实践的精神。

4、环保小搭档活动。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也包括观念、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困难得多,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潜移默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良好的环境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和身体力行、严格自律,即良好的环境意识行为之上的。

篇8: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

1 研究现状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信息、人才等资源聚集的场域,是R&D活动的重要主体,高等学校R&D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是R&D研究中非常热门的一个领域。

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郜林平等[3]借助河北省高校R&D投入产出的典型数据,运用DEA方法,对各高校R&D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估我国高校R&D投入产出综合效率值。査奇芬[4]通过用DEA评价了我国各地区高校R&D投入产出效率,SE-DEA模型对各DEA有效地区的绩效进行了排名对比。王晗[5]在其论文中采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高校R&D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我国高校R&D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梁燕[6]从R&D视角建立包含高校R&D人员及活动单位、高校RD经费支出、高校RD项目与机构、高校RD产出4个综合指标和19个分指标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得出各地区高校科技综合实力排名,但其数据粒度在市区级及以上,忽略了高校之间的对比。文献[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提出了提高创新能力的建议。文献[8]从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从科技创新的基础实力、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5个方面的度量进行研究。刘举等[9]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一系列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归类后得出了包括科技创新力、学科建设创新、人力创新力、社科创新力和技术转化力为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由于高校R&D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体系,所涉及到的变量众多,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主成份分析法[10](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来解决指标体系的可信度识别、权重计算2个问题。

在对我国高等学校R&D活动研究方面,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加上对变量间复杂关系的简单化处理,使得部分研究不严谨、不规范。因此,基于统计数据,从多角度和多方法深度分析R&D活动的各特征,研究产生一套评价基于R&D活动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承担省高等学校科技数据的汇总、审核和上报工作的有利条件展开上述两方面的研究。

2 高等院校R&D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R&D活动是一系列系统性的活动,涉及到R&D活动的投入、过程、成果、效应、环境等许多方面,而且各个方面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这就使得R&D活动评价指标的选择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本文基于高等学校R&D活动的特点,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把这5个一级指标作为AHP方法的准则层,把20个二级指标看作方案层。按照AHP方法,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调查领域专家法计算,根据专家意见,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获得具体的评估模型。通过归一法将每个二级指标量化值转换为60~100的标准值,表示对应指标的贡献,通过线性加权法计算获得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值。

研究根据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以及易操作性原则,结合对相关专家的调研意见,在对R&D活动内在特点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创新效率和效果2个方面,最终从R&D投入和R&D产出2个方面构建了R&D活动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人力物力财力和环境等各层面影响因素。建立5个一级指标,即“R&D基础”、“R&D投入”、“R&D活动”、“R&D成果”、“R&D成果转化”。5个一级指标下,又建立20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括号中的符号为指标代码,主要便于表达和描述。

上述指标具体含义与全国普通高校科技(人文、社科)统计年报所涉及的指标一样。

3 高等学校R&D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方法

3.1 评估模型构建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T L 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把上节提出的5个一级指标作为AHP方法的准则层,把20个二级指标看作方案层。按照AHP方法,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调查领域专家,根据专家意见,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构建的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模型还需按下述方法计算各权值。

本文采用专家评价法来计算权重,设计调查问卷请专家对5个准则层、20项方案层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由同等重要依次到至关重要),在同一个层次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表2为专家调查问卷中一级准则层的九分制调查表格,衡量尺度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绝对重要、十分重要、比较重要、稍微重要、同样重要,分别对应9,7,5,3,1的数值。靠左边的衡量尺度表示左列因素重要于右列因素,靠右边的衡量尺度表示右列因素重要于左列因素。对于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亦生成类似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根据专家评价结果可分别得到目标层A与准则层B以及准则层B与子准则层C之间的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中各指标对于上一层因素的相对权重,计算时采用方根法对各个判断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根据表2所产生的判断矩阵,其中Wi即为各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为验证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权值)的合理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λmax为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阶数;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若不符合则需要对矩阵元素进行调整。表2中的一致性比例为0.051 1;λmax等于5.228 8,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由判断矩阵经过计算,得到准则层B中各因素对目标层A的影响权重,以及子准则层C中各指标对目标层A的最终合成权重。对于多位专家的意见,本研究采用计算结果集的方式获得结果集,即首先分别计算各专家判断矩阵,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排序权重均值作为结果,最终获得了各指标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

3.2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利用3.1节得到的评价模型,提出了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为了保证指标的可比性,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设S={S1,S2,…,Sn}为需要评价的各个高校,I={I1,I2,…,In}为指标的集合。Sij为高校Si的第Ij项指标的测度值。Si属于S,Ij属于I。其无量纲效用为

其中:dij为高校Si的第Ij项指标的得分;S(h)ij为高校Si的第Ij项指标的满意值(取所有高校中此指标Ij的最大值,max(Sij));S(a)ij为高校Si的第Ij项指标的不允许值(取所有高校中此指标Ij的最小值,min(Sij))。

当Sij=S(a)ij时,分数为最低分60分。当Sij=S(h)ij时分数为最高分100分,且满足

最终各指标的贡献值dij∈[60,100]。

2)利用提出的评价模型的权值进行评价。经过处理后,参与评测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评分按公式(4)进行。

其中:Yi表示第i个学校的得分,Wj表示第j个指标对应目标B的权重乘以目标B对应目标A的权重的结果。得到Yi后按照类似于公式(3)思想将Yi的值转换到60~100之间的值,也可以看成一个分数,分数越高的,表示其科技创新能力也就越强。

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1 数据及其预处理

教育部每年都组织各省高校上报科技和社科科研统计年报表,本课题组承担单位和主要成员受省教育厅的委托,负责省所有高校的数据审核和汇总工作,并负责数据报送教育部,本实验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上述工作。为了保证指标的可比性,采用3.2节中步骤1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选取以下这些学校作为评测对象,具体的数据,如表5和表6所示。

4.2 评价结果及分析

利用3.2节提出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由于高校R&D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官方的评价标准,因此采用在社会上认同度较高的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作为参考对象,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案与武书连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相似性,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相同类型的学校当中,计算结果更接近武书连大学排名。由于武书连排名得分是对整体学校科研教学能力的计算,跟R&D科技创新能力的评测内容及对象有所区别,间接导致对比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

5 结论

从本文的评测结果可以看出,所提出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高校R&D活动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武书连排名能在一定程度上吻合,表明了研究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为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了解高等学校的R&D活动情况以及对高校在全国的水平和实力的评价提供方便,为高校在科研规划和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由于本课题研究周期的问题,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在未来作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对更广范围数据的收集,对变量间复杂关系的处理,从多角度和多方法深度分析R&D活动的各特征,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的高校构建不同的R&D活动评价方法;研究用多种分析建模方法构建多个模型,利用多模型产生一套评价基于R&D活动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也是将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海波.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0:3-10.

[2]张海英,周志刚,朱迎春.中国高校R&D投入与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4):118-122.

[3]郜林平,鲁勇兵.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6,30(2):37-42.

[4]査奇芬,丁月娇.基于SE-DEA模型的我国高校R&D绩效评价[J].中国集体经济,2014(27):78-79.

[5]王晗.我国高校R&D活动的绩效评价[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30-50

[6]梁燕,张晓阳.基于R&D视角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66-69.

[7]苏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48-50.

[8]梅轶群、张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J].技术经济,2006(5):74-77.

[9]刘举,刘云,曾诚.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综合大学创新力指标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11-114.

上一篇:局长在全区地方税务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汉中市第八中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