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2024-05-01

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精选6篇)

篇1: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

一、具体内容

1、对财务主办会计、收汇员、退税员、出纳员等岗位职责的审计和监督,具体参照本公司“各岗位职责”办理,并按季汇总并做好记录,作为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2、审计和监督财务人员是否按时和真实核算公司经营情况、上报报表、财务分析和余额表。

3、审计和监督财务人员核算是否做到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实相符;是否每月核对往来帐款、银行存款和库存商品。生产企业库存帐面是否与仓库帐定期核对,仓库管理人员是否按《仓管员岗位职责》核算和管理货物。

4、对逾期应收帐款、应收外汇帐款、积压库存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和帐务处理。

5、审计和监督财务人员是否按规定提取和列支各种费用。

6、审计和监督财务人员是否按《资金管理》运营公司资金。

7、审计和监督财务人员是否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递延资产的摊销。

8、审计和监督各部门购置2000元以上固定资产时是否按规定审批并对购置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时是否进行公开招标。

9、公司内部实行内审回避制度。凡有内审人员直接参与被审计部门实际经济活动的,必须回避对该部门所进行的内审工作。

10、公司建立特邀内审员制度,特邀内审员用于临时补充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协助解决内审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特邀内审人员按照本制度规定在审计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11、公司在内审人员不足时,由审计部门提出建议,报经总经理同意,董事长批准方可聘请特邀内审员。

二、审计要求

1、各部门在每半年末次月8日前上交会计报表、财务分析、各科目余额明细表和有关资料。

2、各部门在每半年末次月10日前上交“自查报告”,年末增加清产核查资料,内容要完整真实,不得瞒报和虚报,必要时附详细说明。

3、各部门提供的资料必须有本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签名盖章。

4、各部门所提供的资料必须在本企业内部审计正确的基础上进行上报并对真实性负全部责任。

5、生产部门在提供审计数据前要做好存货盘点工作。

6、内部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实事求事、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应审计而未审计项目,或漏审计,每一不符点扣绩效工资 200元。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机密、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按质赔偿。

7、财务人员被内部审计人员每查出一条扣绩效工资100元,对情节严重造成损失按质赔偿。

8、各部门上报资料正确与否,作为年底对各主办会计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9、各部门领导和人员对审计报告有异议,可提出申请,由公司总经

理牵头组织专业人员会审并予以仲裁。在没有结论前,审计决议有效,公司对审计工作不配合、不执行的部门有权给予处罚。

第四节离任离职审计制度

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正确反映企业员工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不断地发展,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所有职工离任离职时,最近二年内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进行审计。

二、总结和审计的主要内容:

1、反映内部公司和机构变动情况。

2、反映任职期间如何加强部门管理,发挥员工积极性团结协作精神,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经验教训,采取了哪些重大管理措施。管理中是否因失误而引起经济损失或严重违反公司管理制度造成重大损失和产生不良影响。

3、经营情况:任期内部门完成公司指标情况,产品和市场开拓情况,培养新业务员情况,个人操作业务情况。反映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解决办法、经济损失和经验教训。

4、反映部门和个人操作的业务债权债务情况,预付款、应收帐款和

库存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指出具体解决办法。非业务人员重点反映个人失职行为或不作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5、结清个人各类借款(包括备用金等),移交在用的各种物品。

6、详细说明遗留的问题:经营、财务、人事、机构和各种纠纷等。

7、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公司经理助理以上由公司办公室和财务部门进行审计;公司部门经理以下,由公司负责审计,并把审计结果报公司办公室备案并办理有关手续。对有异议或不清楚的,公司办组成临时备审组进行复审。把所有审计结果存入档案,作为离任离职者的工作业绩。离任审计有不良记载者,原则同意离任但不允许调离本部门。情节严重者轻则作出处罚;重则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篇2: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审计对象,特指本公司财务部门、各子公司财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员。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审计,包括监督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检查被审计对象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被审计对象预决算执行和财务收支,评价重大经济活动的效益等行为。第四条 公司所属财务部门、各子公司财务部门均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接受内部审计监督。

第二章 内部审计目的、工作职责及范围

第五条 内部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本公司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通过内部审计,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以达到查错防弊,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协助公司领导层有效的履行职责,规范公司运作行为,降低运营风险,完成公司经营目标。第六条 内部审计的职责

1、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报董事长审批。

2、召开部门会议,围绕工作计划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审计工作。

3、负责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底稿。

4、编制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及合理化建议。

5、监督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及落实情况。

6、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第七条 工作范围:

1、财务审计。对被审计对象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其他有关经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内部控制审计。审查公司及子公司用于保证完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政策、计划、程序和规定等所组成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是否得到的有效遵守及执行。

3、项目预决算审计。对各子公司工程预算、结算、签证、决算等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计。

4、经济责任审计。对全资、控股子公司以及投资项目的经济目标、经营责任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

5、交接、离任审计。核实债权债务,监督资产交接;对离任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其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6、专项审计。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7、董事长交办的舞弊调查及其他审计事宜。

第三章 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八条 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公司设立审计部,审计部是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长指导下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部对董事长负责。

第九条 审计部应当配备具备必要专业知识、相应业务能力、坚持原则、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

第十条 审计部设负责人两名,由董事长提名并任免。审计部门负责人必须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与实际工作经验。

第十一条 审计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1、依法审计;

2、廉洁奉公;

3、忠于职守;

4、坚持原则;

5、客观公正;

6、保守秘密。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对象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或者利益冲突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违者将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对违反审计工作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章 内部审计的依据、权限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2、公司规章制度,董事会决议。

3、公司经营方针、计划、目标。

4、经营责任单位的经营责任制度、责任状况及合同。

5、公司及董事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各种管理措施。第十六条

审计部的权限:

1、有权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生产、经营、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2、有权参加公司有关经营、财务管理决策、工程建设、对外投资、重大合同等有关会议。

3、参与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4、审核有关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凭证、账表、文件,现场勘察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查财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等。

5、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询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6、发现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损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有权予以制止;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账表和有关资料的,有权向公司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7、有权对被审计对象提出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并监督建议的执行情况。

8、对严重违反公司规定及相关法规,或因失职造成公司严重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员及其直属领导,有权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章 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七条 准备阶段

1、确定项目审计计划。按照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部确定项目审计计划,报公司董事长批准后实施。

2、成立审计小组。

审计部根据项目审计计划,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并指定主审人员,审计小组实行主审负责制。主审人员负责制定审计方案。必要时,可申请其他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或者提供专业建议。

3、通知被审计对象

通知被审计对象,要求被审计对象提前准备好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相关的单据、凭证、账表、文件等资料。

第十六条 实施阶段。审计小组依据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小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建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终结,依据审计工作底稿,提出管理建议及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第十七条 报告阶段

1、征求意见。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3日内,将其书面意见反馈给审计小组,超过规定时间视同无异议。

2、报告审定。审计小组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后完成审计报告,报公司董事长签批。

3、报告送达。审定的审计报告经董事长审批后送达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对象就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制订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审计人员有权就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4、档案管理。审计小组应在审计工作结束后7日内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记录、审计报告、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归档。

5、后续审计。对主要项目应进行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采纳及执行情况和效果。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审计部负责解释和修订。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篇3: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俗话说“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任何一种组织形式, 无论国家、机关、企业、社团甚至家庭都要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而这一套规矩, 就是所谓的“法”“规”, 也就是各种组织管理中的规章制度。我们都知道,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 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 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 按个人意愿行事更是非常糟糕的事。就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到宁国府“主持工作”的第一件事, 就是先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 每个人各负其责, 互不推诿, 清清楚楚, 有条不紊, 避免了原来宁国府中管理的弊端。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建立良好的制度是多么的重要。

制度是现代企业运行的基础, 有了制度就必须执行,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原则, 执行若打折扣, 再健全的制度也只是墙上画虎, 成为摆设。“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 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 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细节决定成败》书中一语点中现实中制度执行命脉。由此可见, 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力已成为当代社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制度建设及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公司不但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 同时还要研究解决当前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笔者认为, 当前影响制度建设及执行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制度建设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

有些公司领导对现有制度家底不清楚, 更没从全局高度去谋划制度建设、去抓制度执行, 未构建行之有效的制度链。在制度建设中存在对上级制度囫囵吞枣、研究不够, 照搬照抄上级制度条款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 酿成“水土不服”的苦果。制度建设前瞻性思维能力不足, 制度修改频繁, 缺乏稳定性。制度修订不及时, 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处理不够, 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意识差, 制度制定过程中不通气, 造成制度之间相互“打架”。这些问题的存在, 不仅导致制度本身不够科学、不严谨和脱离实际, 还给制度执行带来极大困难。

(二) 对制度执行情况重视不够。

首先, 一些公司领导主观认为制度出台后就大功告成了, 组织成员基本上都能照章办事, 自己手边的事务又那么多, 没有时间和经历顾及, 思想上松懈造成了制度制定与执行脱轨。其次, 制度刚出台时威力大、执行效果好, 随着时间推移, 逐渐被淡化;制度执行的随意性大, 除制度本身存在一定“弹性”外, 在执行制度过程中, 变通执行、打擦边球、钻漏洞, 领导有时候搞下不为例, 让制度一步步变成了废纸。另外, 制度执行氛围不浓, 职工对规章制度“陌生”, 主动执行意识差。

(三) 内部监督不力, 上级监督乏力。

公司内部未明确制度执行督查机构和专职人员;有督查机构、专职人员, 但授权不到位, 使得督查机构及督查人员难以发挥职能。上级监督对各级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频率不高、密度不大、深入不够, 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白区。很多时候督查力量分散, 各自为阵, 单打独斗, 浪费了督查资源, 采取跑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督查, 难以发现问题, 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 造成督而不查、查而无果的现象。督查成果成了虚谈, 制度执行谁家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是这些问题等等, 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更没有去问责, 制度权威由此丧失了。

三、内部审计在促进公司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的作用

(一)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在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发布的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 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有很多, 主要包括对公司的经济责任、内部控制、生产经营、财务收支和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等, 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在促进公司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入手, 论述内部审计对于制度建设及执行应负有的职责,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制度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二) 内部审计在促进公司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

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和执行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表现在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 可谓无处不在。内部审计应充分认识、利用这样的特点, 把对制度建设及执行的监督检查融入和落实到了各个具体审计项目中, 既包括常规的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评价和工程投资审计, 还包括管理效益审计以及后续整改等审计项目。

1. 通过开展内控审计评价, 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 实现了制度落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通过逐年系统的开展内控审计评价, 全面地查实了企业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漏洞和不足, 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促使公司及时进行完善, 有力的促进了内控制度及配套制度的贯彻实施, 很好的促进实现制度落地。如通过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检查, 发现建设工程项目中签订的个别工程类合同未实行招投标, 审计人员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 得知该企业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已经制定, 员工出于工期紧张、招投标手续复杂等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执行, 内部审计针对问题分析说明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使得相关部门认真反思原因, 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 实现了制度落地。

2. 通过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领导人员及所在企业认真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规范了领导人员自身行为。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各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 促进其正确履行经济责任, 不断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保证国有资产和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审计部门通过开展和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 不断地促进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和所在企业认真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认真遵守集团公司的各项政策规定, 更加重视企业制度建设。如内部审计部门在对某公司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母体公司对其下属小股份公司有经营让利的问题, 内部审计根据相关管理规定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使该公司理顺各级管理体制, 改善了经营管理,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 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效益审计, 较好地促进了企业认真遵守财经法规, 不断规范经营管理, 以管理促效益, 以制度建设促管理。

经济效益审计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和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大多是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管理审计和业务经营审计。大多数内部审计开展的管理效益审计也就是经济效益审计的衍化, 以侧重检查管理为主, 其主要内容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绩效指标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 依据相关指标, 对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活动决策、运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和分析评价活动。开展经营管理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找出影响经营管理的症结, 查找制度建设的疏漏, 执行是否严格合规等, 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如内部审计在对控股的某涉外合资公司经营管理审计中发现, 采购审批手续不符合企业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制度执行不力, 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秩序,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问题, 找出症结所在, 给该公司敲响了警钟, 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4. 通过开展工程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及时促进建设单位建章立制, 防范工程建设领域风险。

内部审计加强对工程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 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防止腐败滋生, 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有利于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等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体制, 有利于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 规范运作, 科学管理。内部审计在工程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 积极促进建设单位建章立制,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防弊纠错起到了保障作用。如内部审计在工程审计中发现, 未经建设单位批准将承揽的部分施工和土建工程分包给了其他的建设工程公司, 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工程建设项目分包发包管理的规定。通过内部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和规范分承包管理工作等制度, 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过程控制, 规范项目运作, 有效防范了风险。

5. 通过开展后续整改审计, 有力地促进了审计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审计监督治理效果的落实。

后续整改审计主要是了解内审外查揭示问题的总体情况, 其中包括报告反映揭示的问题和报告未反映的其他问题两部分;重点关注有无举一反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重点揭示对整改问题不到位的或对所提问题屡查屡犯的, 并督促立即整改。中国石化内部审计始终把跟踪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过事中现场整改、事后督促整改, 并举一反三, 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公司治理、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如内部审计提出, 把后续整改审计作为专项安排进了年度计划, 以后续审计为契机, 强化企业制度建设以审促改, 更加触动了企业制度建设的决心和力度。

篇4:我国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法律建构

在我国,无论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是2011年发生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都严重的损害了相关者的利益,不得不引起反思。

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前,三鹿这个作为全国百强企业之一的食品业巨头曾号称其产品是经过“1100道检测”的。与之有惊人类似一面的是双汇的“瘦肉精”事件。“瘦肉精”事件爆发后,被双汇人引以为豪的“十八道检测”遭到了外界的一致质疑和嘲笑。号称“一滴瘦肉精掉进西湖都能检测出”的双汇,如今“十八道检测”却形同虚设。这些都表明企业的监控活动中,除了日常的监控活动外,还应该有一些专项的、非常规的监控活动,从而达到发现控制缺陷的目的。

二、我国公司内部监督不足的原因分析

现代公司权力结构基本定型化,被分为了决定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部分。但在每一个公司内部,这三股力量的分配又是各不相同的。据此,公司内部如何分权与制衡,成为了公司治理中的一门大学问。从早期监事会作为公司唯一监督机关德日公司内部监督模式,到2001年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的公司内部监督模式的确立,探索的脚步沉闷而坚决。但是纵观我国公司,我们恐怕仍然要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国公司的内部监督职能远未成熟。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体制上的原因。这个原因主要在上市公司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公司同时存在职代会、工会、党委会(即旧体制下的“旧三会”)和董事会、股东会、党委会(即新体制下的“新三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很好的协调,以至于两者的职能都无法正常的发挥。

其次,监事会或监事职能不全。我国的法律给了监事以及监事会表达的权力,却没有什么行动的权利。只能“说”而无法“做”,以至于监事以及监事会被戏称为“跛脚鸭子”。比方说,监事会可以对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请求纠正,也有召集临时股东大会的提议权,但是有关人员拒不纠正,拒不召开怎么办?类似的权利残缺有很多,这种无制裁的法律规范又如何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三,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实践中,公司的经营信息掌握在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手中,监事会完全依靠经营管理层提供的信息进行监督或根本得不到应有的信息而无法监督。

三、我国公司内部监督不足的法律建构

(一)公司内部监督的理论评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不难发现,目前关于公司内部监督的理论主要存在三种: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以下对这三种理论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关于委托代理理论

最早对代理问题做出专门研究的是Ross,Jensen&Meckling第一次对代理理论做出了详细的理论阐述。他们定义公司的管理者为“代理人”,股东为“委托人”。也即是,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和“委托人”,将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权委托给公司经营者,即公司的“代理人”。委托人和代理人不是同一人时,所有权和经营权便产生了分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特认为,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契约不完备。所以,如何实现对代理人的有效制约、监督、激励,成为了当代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课题。

2、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由Freeman提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公司治理,将公司的问责制扩展到了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范围。随后,许多学科都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曾被形容为由“多门学科调制而成的观念上的‘鸡尾酒’,融合了吸引人的社会和组织特点”。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独立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外部监事制度等外部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3、关于分权制衡理论

西方分权制衡的思想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我们想要简略地提起这个理论的时候会发现“简略”很困难。这个最初出现在政治中的理论被运用到公司治理中,便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股东会享有决策权,董事会享有执行权,而公司的监督权由谁享有,则略有不同。在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不设监事会,公司的监督权由独立董事享有。独立董事由公司外部人士担任,以此形成独立性,对公司进行监督。独立董事监督权的行使主要是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各委员会的决议完成的。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把公司的监督权授予监事会,监事会直接对股东会负责,负责公司运营整个过程的监督。

(二)公司内部监督的立法不足

我国现行《公司法》在旧《公司法》的基础上就股东及股东大会监督方面对原《公司法》进行了较大的完善,如规定股东会的召开请求权、股东会召集权和主持权、股东提案权等。但仔细探究起来,会发现其仍存在不足之处。在很多方面仅仅是“中看不中用”:

其一,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且未对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的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导致两者存在不少矛盾和冲突。两者在职能上存在重叠之处,主要的监督职能都集中体现在对公司的财务监督方面。另外对于独立董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与监事会之间也存在混乱的关系。根据我国《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稿)》中的第40条规定,监事会由董事会中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来监督,这与监事会和董事会是平行机构的公司法定机关的理论是相悖的。

其二,对于监事和监事会的职能规定较为粗疏,对于监事和监事会的独立性没有确保,对于监事和监事会的行使权力的程序规定不健全。正如前文所言,《公司法》扩大了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如监事和监事会的提案权、罢免建议权、质询权、股东会议召集和主持权、诉讼权、业务监督检查权等,但是如何实现其职权缺乏操作性。

(三)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法律建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逐渐形成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两者并存的公司内部监督模式。其原意是想结合两者的优点,在制度上兼容并蓄,但从效果上看,并不如预期那么理想,这种公司内部监督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监督职能弱化的颓势,独立董事制度也出现了水土不服。任何一种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指望它能够单独地发挥作用,而需要其他相关的配套。要想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发挥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把美国发达的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极度分散的股权结构等相关配套制度环境都建设好。显然,在独立董事制度本身不能解决公司治理难题的情况下,这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途径无疑是非常艰难而不必要的。而单独依靠监事会进行监督或许是更为可行和经济的方式。

篇5: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的内部审计活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

职责与权限,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使改善公司运营效率,防

范舞弊风险,提升公司价值,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

篇6:小额贷款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并保障公司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内部审计经常化、制度化,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由公司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第二章 审计人员总体要求及职责

第三条 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细致、全面的对公司内相关情况进行审计。

第四条 审计人员要一丝不苟的对财务的帐表等进行逐步、逐笔审计,审计凭证的要素是否齐全,往来账目是否清楚,资金流程、签字手续是否完备。

第五条 审计人员要跟踪审查财务上报的资料是否及时准确,并对每次审计结果报董事长和总经理。

第六条 协助公司其他部门共同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确定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并应当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信息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第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并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并归档。内审部应在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建立内部审计档案,对工作中形成的审计档案定期或长期保管。

第九条 审计档案除公司内审部工作需要、相关的信息披露需要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查阅需要之外,对非相关人员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

第三章 审计内容

第十条 财务审计包括对公司财务计划、财务预算、贷款计划的执行情况、与财务收支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公司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十一条 内控审计包括资金、物资等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环节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公司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及执行国家财经法规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督促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的改善和加强,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第十二条 收支审计

1、严格审查收支两条线的执行情况,收支手续是否齐全。

2、逐笔审查收支单据的签字手续是否齐备。

3、审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真实,收支是否合理。

4、审计收支流程是否按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贷款业务的审计

1、严格审查贷款业务的程序、权限的执行,各项手续的完整程度。

2、严格审查每笔贷款业务的各项资料,要求全面、真实、细致。

3、严格审查每笔贷款利息和综合费用的计算准确程度。

4、每要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面审计。

第十四条 合同审计是对公司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等实行备案制,并不定期检查,对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违章情况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十五条 责任审计是对公司各部门负有经济责任的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审计,以促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第十六条 专项审计:对与公司经济活动有关的特定事项,向公司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的日常工作程序

第十七条 根据公司计划、公司发展需要和董事会的部署,确定审计工作重点,拟定审计工作计划,报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后制定审计方案。

第十八条 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方式。

第十九条 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对象发出书面审计通知书,经董事会批准的专案审计不在此列。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查阅与审

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实物,向有关部门或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有效证明材料,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十一条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被审计对象提出改进意见。审计终结后,应出具书面审计报告报送董事会。

第二十二条 对重大审计事项做出的处理决定,须报经董事会批准;经批准的处理决定,被审计对象必须执行。

第二十三条 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以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一周内向董事长提出书面申诉,董事长接到申诉十五日内根据权限做出处理或提请董事会审议。对不适当的处理决定,内审部复审后提请董事长或董事会予以纠正。申诉期间,原审计处理决定照常执行。特殊情况,经董事长审批后,可以暂停执行。

第二十四条 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有关重大事项的后续审计。

第二十五条 内审部应在每季度结束后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一次综合审计,平时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重大事项进行不定期审计。

第二十六条 内审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至少每年向董事会提交一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说明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查结论及对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第二十七条 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范围应当包括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第二十八条 内审部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督

促相关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查,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章 责任条款

第二十九条 内审人员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部门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向董事会提出给予行政处分、追究经济责任的建议:

1、拒绝或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计资料等证明材料的;

2、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审计监督检查的;

3、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4、拒绝执行审计决定的;

5、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和向内审部如实反映真实情况的员工的。

上述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董事会给予行政处分、追究经济责任:

1、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2、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3、玩忽职守、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

4、泄露公司秘密的。

上述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制度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章程相抵触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

上一篇:降压药雅施达说明书下一篇:年轻人快乐生活的励志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