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2024-05-04

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精选6篇)

篇1: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环境要求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面十分关键,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统筹性管理,有效判定相互关系后,保证经济发展能服务于社会。本文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对两者的辩证关系和发展措施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增长与环境;社会健康成本;辩证关系;措施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研究意义

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言,环境是关键性因素,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对环境进行系统化维护和管理,确保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都能满足时代需求。尤其是近几十年,我??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也导致整体产业结构出现了高投入、高耗能以及高排放的粗放型管理结构,这就导致生存环境受到影响,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也逐渐增多。基于此,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和管控措施,解决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本质问题,提升管理水平,运行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改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践行更加集约化的管理模型,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综上所述,全面深度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之间的关系,建立协同和谐化发展策略具有时代意义。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要想从根本上践行系统化监督管控机制,就要践行集约化管理措施,维护管理实效性。

(一)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环境保护一直是最基本的辅助措施,只有有效处理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发展的持续性目标。因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并驾齐驱的关系。若是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环境保护项目不会发挥其实际价值,且整个社会结构也处于落后的状态,保护措施无法落实到位。若是没有环境监督保护,则会造成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荒岛经济”。因此,要理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行低碳经济、环保机制以及绿色经济体,有效维护管理水平和环境监督控制效果,确保管理模型的完整性和实效性。另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身,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成本还包括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整合具体资源的过程中结合自然资源的实际特征和性质,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要予以统筹性处理和整合,确保资源利用水平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成本

社会健康成本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兴词汇,和环境保护项目的运行效果有密切联系,人们在经历生存危机后才能激发对健康的渴望,这不仅仅是个人在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在社会发展中也同样适用。社会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状态,忽略了人类生存和健康服务项目,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环境遭遇危机,甚至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只有积极建立健全完整且优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顺应社会健康发展趋势的基本路径,减少健康成本的损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究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要对社会健康的正面和反面予以分析,有效整合相关影响因素,深度判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发挥实际经济价值,有效整合管控水平。首先,经济的增长是为了有效改善民生,不仅是对生存环境进行改良,也是对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优化,加之不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能从根本上维护居民的社会健康成本,提升社会健康水平。其次,过度盲目的经济发展会对生态健康造成影响,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制约,这也表明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在优化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确保环境成本得以保存,且社会整体健康水平能得到全面维护。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协调发展的措施

在落实相应发展机制的过程中,要将发展现状和环境情况、社会文明程度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从而总结出更加适宜科学化进步的运行措施,维护发展效率,并且保证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协调发展得以落实。

(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GDP数值中我国资源消耗的数量占据较大比重,这就说明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有较大的依赖性,相应的经济发展结构和运行趋势并不是非常乐观[4]。尤其是在我国一些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文明程度和发展措施也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就使得粗放型经济成为了主要模式,对整体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基于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地区实际需求和管控机制,建立健全更加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体系,避免严重污染的企业对环境造成影响,也要积极建构系统化污染防治措施,维护治理投资体系的实效性,确保管控效果和管理结构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在维护地区经济发展时,当地政府要秉持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可持续发展路径,践行系统化经济运维策略,真正发挥地区优势,实现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的多元化协调发展。

(二)实现生态移民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发展较为滞后,由于受到气候条件和生态特征的影响,整体发展格局十分不平衡,就导致社会健康成本急剧增多,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问题,有效整合生态脆弱的环境管理情况,正视发展问题,在给予经济补偿的同时,落实生态移民策略。为西部地区人们提供更加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减少贫富差距的同时,落实协同化发展策略。也就是说,若是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造成的影响,就要在有效评估的同时提供相应补偿,从而实现经济的协同性发展,落实环境保护和管理策略,提升地区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整个社会运行效率的优化,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就要将经济和生态因素结合在一起,践行绿色经济发展原则,更好地回馈社会、回馈民众,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于人们生存健康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建立更加贴合社会健康成本的管理措施和经济运行路径,协调化整合经济增长、环境结构、社会健康成本等因素。

参考文献:

[1]徐娟,常金华,黎娇龙.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及国民健康:一个国际比较的视角[J].南方经济,2016(07):32-47.[2]张奎兰,孔霞.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思考[J].经营者,2015(08):81-81.[3]王超毓.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142-143.[4]贺珍怡英.将环境与健康融入中国发展战略:新常态与新挑战[J].学海,2017(01):64-72.[5]车向前.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探析[J].未来英才,2016(21):197.

篇2:经济增长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分析

1概述

伴随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带来了很大的上升,但是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与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尤其是二十世纪后期制造业的大量发展以及在县域及乡镇由于检查与监管力度不够,各种化工、造纸等高消耗、低产出的企业纷纷发展起来,不但使这些地区的资源得到了最大值的消耗,同时由于技术发展的落后,也给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树木伐光、水质污染、大量的生物灭绝等,比如由于煤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温室效应,由于滥垦滥伐带来的水土流失, 因水质与生态污染带来的鱼类死亡与病化等。从目前来看,气温上升,土地耕种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PM2. 5严重超标。 人类生存环境大打折扣。因此应该注重这方面的问题,并对其加以认真研究,从而将问题进行解决。

2经济增长、环境、社会健康成本三者间的关系探析

2.1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

人类生存的唯一地区,在目前来讲还是地球。因此环境好坏就决定着人类最终的生存方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视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尤其是作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的中国,更是在很早的时期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并且在整体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风格。但是随着我国的发展与全球的关系的深化, 也被卷入了以机械为主要推动力的工业时代,最终使得我国在生态环境的发展方面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给我国的社会健康成本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2.2经济的增长损坏了环境,增加了社会健康成本

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突发式的,也是异军突起,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来看都经历了一次性的全面开发式的经济飞腾。但是结果正如上面所说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还是在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是没有环保意识,二是缺乏环保技术,三是对于资源的节约不重视,各种清洁技术相对落后,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损耗,也给环境无以复加地大大损害。由于现代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增加,也使得我国在工业发展后期得到了很大的教训,当下在社会生存中,明显各种的亚健康群体在增加,不但给社会的正常健康发展带来了困难,也使得我国在未来的健康事业发展或医疗事业发展方面出现了较大成本的积累, 不仅仅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大大贬值,同时也使其有了更大的负担,给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带来了不小的额外支出。

因此看来,三者之间是一种递增的关系,而且适用于我国的发展阶段与生长模式,因而想要真正地去处理这些问题。一是应该评估正确的经济增长,二是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三是给社会健康成本提前支出,加以预防,这方面需要包括各种现代化的管理与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人员的齐心合力来完成。

3解决措施

3.1正视生存状况,正确评估经济增长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暴露出了严重的生存难题。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是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问题。从经济角度来讲,出现了以物质与享乐为中心的社会扭曲的单一性发展。因而应该正视人类的生存状况,对我国的国民生存情况加以研究,尤其是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的拉大,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人均严重不足。

近三十多年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增速不断上升,而且随着经济的非健康发展,已经给我国的乡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鸿沟,而且鸿沟依然在不断的扩大。面对这种情势,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土地流转政策,但依然只是会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比较短期的发展与增长,城镇化建设与推进方面也是由于各种监管措施与盲目地跟风建设出现了诸多弊病,因此首先应该正确的对经济增长加以全面评估,加强管理建设,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经济并不能在很强力的核心方面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与信息化的日益发达, 可以认识到,真正的发展与国力的体现来自于一个民族的整体的文化水准的提升,同时也表现在国民的生存状况良好, 与生活的高品质追求。因此对于经济增长评估体系的建设应该尽可能地以人类的生存为基础,加以正确的综合考量。

3.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二十世纪因看到了工业化发展给生态与环境带来的种种危机,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总的来讲,由于国情,由于发展的需求与追求更好生存的欲望驱使,在很多方面还是以眼前的物质利益为基础,因而虽然不断地提倡环境保护,各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法案,尤其是发改委的成立,给我国的环境发展,整体发展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 但是力度依旧不足,管理与执行方面没有达到一个最好的协调,因而还是应该加强实际的执行措施与力度。

3.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率

环保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来减少相关的污染指数,节约资源,提升其利用率,还有就是应该加大科研创新,力争摆脱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的束缚, 利用科技这个可利用的最为科学的处理方法来实现整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应该大力开发与发展生物型的能源,使整个的资源实现可再生与不损害性的利用,一方面提升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达到现代化所追求的最后目标,也就是天人合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4建立社会健康保障体系

由于环境破坏已经给社会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其隐患也昭然若揭。因此,应该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 增加对于社会健康的成本投入,使问题得到重视与明确化, 从而针对性的去解决其中的真正问题。比如在医疗方面,在健康事业方面的投入。比如可以建立更好的社会健康保障体系,使健康服务得到发展,从而将亚健康问题提前加以重视,当全面的问题爆发出来之时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应对措施,达到真正的社会健康成本的长远方面的降低。

4结论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由于一系列的环境恶化,带来了相应的社会健康成本的增加。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成本增加成正比的情况之下,因而应该注重环境的发展与保护,从而真正地改善我国居民的生存环境,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社会健康环境。所以,应该关注三者间的关系,打通三者之间的关系。

摘要:本文以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为题展开了相关讨论,首先对其做了必要性的概述,着重从经济、环境、社会健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探析了不良的经济增长给环境与社会健康成本造成的危害。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篇3: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社会健康成本;传导机制

一、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成本的传导机制分析

经济学家长期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利用经济增长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会导致负面效应的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经济增长方式能决定污染物排放和人均收入,继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业化进程的废物排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粗放型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发展,但是其发展模式会浪费资源和能量,甚至是牺牲环境。这些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大幅度增加。[1]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压力,尤其是空气和水污染,它能够直接影响到健康问题。例如,煤炭的使用、废水废气的排放导致大幅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提高会导致付出高额的环境成本,重金属污染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环境问题会危害健康问题,直接增加环境成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增大也会影响到居民健康。经济增长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管径,能够保障人民维持健康生活状态,但是工作压力增加有可能带来其他疾病,降低居民的健康水平。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和环境关注度的提升,相关文献开始注重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关系,[2]经济增长过快导致的环境问题会影响社会健康成本。依据现有模型进行完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成本做出定量测度,在研究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水平关系时采取了数据模型,[3]其中H表示健康水平,X表示影响因素、E表示经济增长等。

二、环境、经济、健康和产业结构间的影响关系

1、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和健康问题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环境质量将无法导致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另外环境污染有其负外部性,相关企业没有动力去改善环境。因此,产业结构就要通过外部力量来进行优化调整。环境质量的变动无法直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而环境质量对产业结构没有实时的影响。“结构红利假说”中提到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变动,把产业结构中的变量带入经济增长模型,由此得知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居民健康和产业结构变动是经由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的,经济增长促进收入增加,

[4]但是也导致了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到健康状况。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延长人们的工作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动力。

2、经济增长、健康状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经济增长表明有更大的经济需求,会增加污染排放量;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能够减少污染排放量;环境政策能够促使企业的升级,提升生产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在经济增长时来改善环境质量。经济增长不仅能够导致环境污染,还会提高结构效应、政策效益和技术效应。居民医疗支出不断增加会降低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健康支出的变动,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且促进环境治理和质量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成本分析

1、生态环境成本分析。当前存在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却忽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长期实施工业化战略,大量投入要素,有利于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却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将环境因素加入到GDP核算,对其“绿化”。经济发达地区虽然GDP人均指数高,但是其环境成本也很高。

2、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动态机制。工业化一直被认为是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方法,因而很多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来推动经济进步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国也同样采取了工业化战略来提升经济增长的速度,工业化道路使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但是实施工业化战略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却还有以来自然资源和其他要素,所以造成的废水废气的排放会导致环境的巨大污染,从而降低经济质量。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会抑制经济增长,并且阻碍到未来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工业化和环境污染会促进经济增长,这符合中国的粗放型经济。不良的健康状况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导致经济损失。

四、经济增长的社会健康成本

经济增长对社会健康水平有双向的影响,

[5]一是经济增长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管径,能够有效地保障健康生活状态,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二是工业生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会降低居民的健康状况,造成总体福利水平下降。经济增长会增加医疗支出,会降低社会健康的总体水平、环境污染和工业化道路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水平。

除去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影响,非量化的社会因素会导致的健康成本会不断恶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会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会抵消社会的进步。

五、结语

各地区环境污染成本会占到人均实际增长的8%到10%,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下,为了更好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要采取绿色经济增长衡量的指标。通过对医疗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反映,可知经济增长会导致社会健康成本及其水平的降低。除了经济因素、社会意识等环境因素对环境污染的遏制作用,应当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并进一步实施。

篇4: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成本控制

一、前言

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在一次性资源的使用上,如果不采用有效的管理,则会增加社会健康成本,使得经济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必须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

1.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承受力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工业革命作为新经济发展的起点,工业革命改变了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在经济发展中扩大了技术的应用,由此,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另外,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不可忽视,工业废气、生产垃圾使得工业聚集于环境恶劣,且由于大气、海洋处于流动的状态,使得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蔓延性,扩大了成本的同时,也使得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大大提升。但是,综合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的关系应当是互相促进的,没有经济发展,社会效益低下,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就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使得环境成本难以控制;如果不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不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则使得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制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违背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会造成经济的反增长,同时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使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2.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成本的关系

社会健康成本是指生态成本、制度成本、安全成本等多方面成本的综合。社会健康也称之为社会的适应力,作用于社会的个体,能够适应于当前社会的变化,能做出正确的生存选择。人类发展正是基于对生存的渴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健康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人类在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作用开始发生转变。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增长提高了社会健康成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除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外,在精神方面也有巨大的需求,这就使得各项指标得以产生,最为基本的就是幸福指數;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挑战,为了有效改善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同时加强了社会群体对降低社会健康成本的参与力度,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等用以制约公民的违法行为,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如社会福利制度等等,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平衡的有效措施

1.正视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社会健康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正视发展现状,要以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的发展问题为根本目的,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和社会健康造成的影响,规范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对国民的生存状况以及发展问题加以研究,对经济增长进行全面的评估,加强经济管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容易造成社会发展的局限,影响了当代价值观的构建,我国基于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及对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深刻反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我国应当鼓励发展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尤其是环境资源与保护工作方面,通过加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中,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建立环境和社会健康保障体系

由经济增长引发的环境和社会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理程序,才能实现环境的自我恢复。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必须要为后代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建立环境和社会健康保障体系,增加对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管理的投入力度,重视健康的发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实现成本的有效降低,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正视发展现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建立环境和社会健康保障体系,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才能实现社会健康成本的降低,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红倩,王志涛,赫永达.污染密集型产业承接增加居民健康成本支出了吗——基于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2(09):15-26.

[2]陈思霞,薛钢.地方环境公共支出如何影响了经济增长?——技术效率与健康资本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4,01(05):173-181.

篇5: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关键词]工业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关系

工业经济与环境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工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自然环境,因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工业经济的增长既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约束,同时工业生产又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工业生产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协调环境与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细致研究,能够有效制定出协调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的措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一)工业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工业的贡献率较高,但是工业本身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行业为主, 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等突出特点,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承载能力降低等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例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废弃物都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对我国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且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污染增长更快,但是相应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太低,且效率不高,这就造成了环境污染不断累积。

(二)环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环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消纳、分解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但是如果超过最大容量时, 就会导致污染的累积,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增长。例如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作为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直接进入工业生产过程,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环境中的自然资源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生产活动。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除此之外,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深,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管制,这样就会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但在工业结构调整期,会因为淘汰企业的关闭而短期内降低整个工业经济的增长率或引起工业产品供求的急剧缩减,而生产性质受固定要素的投入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增加产品的供应,影响市场供求的波动,造成工业经济短期的负面影响。

二、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工业生产活动必须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法规体系

健全法规体系是防止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健全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作出严格的监督,有效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开征新税、调节税率、加征环境保护税,尽可能的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成本大于其收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工业企业随意的排放工业生产废物,进而有效提升环境保护的成效。

(二)积极推进工业生产结构的绿色化进程

在工业生产中会必不可免的产生工业废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积极推进工业生产结构的绿色化进程,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在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行业,鼓励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铺路和回填等。而在造纸、酿造、印染、制革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行业,必须要加强废水深度处理,提高水循环利用率。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行业还应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减少环境成本的支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的目标。

三、结束语

环境是居民生存的基础,不能为了过分追求工业经济的增长而破坏我国生活的环境,因此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必须要协调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制定出保持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保护周围的环境,进而实现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俊.胡家连.袁祖怀.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2]郭军华.李帮义.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协整关系研究——基于199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年2期

[3]齐力.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8期

篇6:谈经济增长中的环境成本控制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成本;控制

经济发展与环境成本控制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社会发展對自然资源的无限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是21世纪大多数国家应该面对的主要矛盾之一。所谓“环境成本”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总和。在计算GDP时需将这些“环境成本”扣除,同时还要加上环境保护的效益,由此才能得出的GDP,才能真正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工业化进程中,有一个问题无法忽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恶性循环和社会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已使有些地方环境中能源的再生能力濒临崩溃。据资料显示,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多数是以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在400座左右的资源型城市,其中的20%即80多座已经进入资源枯竭期。如今这些城市普遍面临这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转型发展成本高等问题。经济学家指出,问题在于我们太沉迷于经济增长。而持续高增长的代价是我们近百年的资源消耗超过以往历史的总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程度则呈加重趋势。我们已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许多过度开采耗用的重要资源已濒临枯竭,并开始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存状态。对于我国来说,现在我们缺乏的不是速度,而是增长的质量。可以说,某些地区已经到达或超越了经济增长产生的反作用、环境和社会成本相抵消收益的临界点。如果我们不善待自然,控制环境破坏,保持生物平衡,那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将不能实现,国家社会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由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运行,使单位产值与消耗的资源严重失衡,近些年,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很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我国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这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而且也为解决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首选途径,但其前提是必须控制“环境成本”,防止治污过程出现污染,防止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发展经济必须控制环境成本。一要积极采取科学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我国要学习发达国家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发法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少付代价,因为这些做法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它不是要求通过放慢发展速度、减轻污染,而是谋求通过能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二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继续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和建筑节能,努力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污染集中控制区。积极探索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共生产业群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或“零”排放;四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要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把低碳经济理念引入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建设低碳能源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从国情、省情出发,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同时要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上一篇:《统计法》执法自查报告下一篇:医院特色专科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