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教师事迹

2024-04-30

书香教师事迹(通用11篇)

篇1:书香教师事迹

“书香教师”的事迹材料 红旗一校 梁红钢

每当清晨,阵阵清脆悦耳的经典诵读声传出教室,这就是我们红一呈现的晨读风景。这时候我也沉浸在历代圣贤的思想之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循循善诱的孔子如在眼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的话如在耳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名言让我们脚踏实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让我们懂得了勤学不辍的道理......和同事相处,我知道“温、良、恭、俭、让”与大家团结、互助、互帮、互让。在教学上,我更知道“问泉哪得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体会博学、善思。每个人做学问都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有的这些都是经典带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财富,也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通过读《论语》我更体会到了用减法生活的快乐,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只有选择舍弃,并且敢于舍弃的人才是最快乐的。通过读《大学》我更懂得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也是快乐的,要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反思积累经验,进而获得成功。这些是我阅读经典的收益。

我更多的时候会阅读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好父母 好孩子》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作为老师或是父母都不能像“鸡妈妈”护“小鸡”一样对待学生或是自己的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具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锻炼他们的抗挫折的能力。而《窗边的小豆豆》给我更多的思考是:教师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给我更多的教学方法的改进。除了教学教育的书,《意林》、《小学数学教师》等都是我的最爱。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书相伴,人生就会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无书。因此,养成阅读习惯将受用终生。阅读习惯是在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知所措。

篇2:书香教师事迹

梦想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的辉煌,却发现我的翅膀早已给了我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我听见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这就是我---一名普通中学英语教师兼班主任。我于03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2年了。在这12年的时间里,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下面,结合自身这一年的辛勤工作,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我于2003年毕业于许昌学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2年,先后荣获新会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我尽心尽职,认真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读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提高认识,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之中。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书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开展读书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

二、真抓实干,大力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1、指导班级升旗感悟和德育故事感悟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2、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合理方法阅读课外读物,既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又能深入领会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为保证学生有集中的读书时间,安排每周1节阅读课,将学生带到阅览室阅读,并做好阅读指导,布置学生每两周写一篇读后感;每天都安排阅读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节课上课之前,安排学生朗诵课文、概念、单词等,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接触书籍,努力营造一种阅读氛围;此外,培养学生在家睡前读书15分钟。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推荐优秀读物,拓宽阅读渠道。有的学生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情况,能结合学生实际,向全班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其他读物,比如《读者》《意林》《小故事,大智慧》《思维与智慧》,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为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非常注重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把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最能感动人的著作推荐给学生,把聚集人类文明、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推荐给学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举办读书之星、经典诵读、好书推介、征文比赛、即席挥毫、书画展等活动,丰富学校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阅读、用心感受、互动交流的良好读书习惯,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使书香溢满校园。

篇3:书香教师事迹

一、制度引领,机制保障

1. 强化读书制度,塑造主动发展的人文环境

我园要求所有教师参加读书活动,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对其中的教育类书籍,我们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要求其阅读后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同时,我园经过反复讨论、不断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满天星幼儿园读书学习制度》《满天星幼儿园读书考评制度》《满天星幼儿园读写制度》《满天星幼儿园读书节制度》等各种读书制度。这些制度既有约束作用,又引领教师把读书变成习惯,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师德修养;引领教师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愿意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明白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只要做到持之以恒,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们就会乐于与诗为友、与书为伴,乐于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逐渐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塑造出一个促进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文环境。

2. 构建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我们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导向制度、诱导激励制度,促使教师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如自我发展计划、合理化建议、员工评议等,使教师在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热情,从而在学校管理中,增强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我们定期评选“书香教师”,要求每个教师都有个人读书计划,有一定数量的藏书;对阅读的刊物、阅读的书目有翔实的记载;有独特的、个性化的阅读笔记,每学期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随笔或者经验性专题文章。与此同时,我们定期进行“书香班级”“书香办公室”评比,传递“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理念,使校园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

二、组织活动,深入内心

1. 形成阅读习惯

(1)组建社团,倡导阅读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既是时代和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心灵成长的需要。我园创建“书香阁”,年年添置新书,如励志图书、教育丛书、经典名著等,此外也有教师个人向大家推荐的新书,供所有教师阅读。我们开设这个舒适宁静的阅读场所,让教师们愿意在“书香阁”落脚、消遣,满足其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

我们成立了“爱阅-悦读”社团,为教师寻找课余读书伙伴创设机会,目的是让教师们更好地珍惜当前的时光,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阅读习惯。在“爱阅-悦读”社团里,一群热爱读书、内省致远、合作共进的中青年教师踊跃参与,积极响应。社团要求每位社团成员每三个月读一本书,每个月完成一篇教育随笔,社团每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每位成员每学期发表一篇教育随笔或者教育教学论文,在交流会上交流。社团还制订相关章程,督促教师在读书过程中将思想感悟和自己的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文化的创建。

(2)品书香,乐分享

我园利用阅读经典名著、读写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例如,我园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组织教师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亲近书本,习惯阅读,热爱阅读,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我们还邀请美育专家为教师们开设“聆听文化名人”讲座,专家用睿智和人格影响着年轻的一代。教师与专家对话,与经典同行,激发了阅读兴趣。

(3)以活动促阅读

我园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组织教师阅读,如每学期为教师推荐3~5本书;开展教师论坛、主题案例演讲;开展“集体古诗文诵读活动”“美文诵读”“故事大王”等竞赛活动;开展“好书大家读”和“各读各的书”活动;开展成果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等;开展寒暑假读书活动;开展与幼儿“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读书节)”活动;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辟“读书俱乐部”专栏,设置“读书论坛”“好书推荐”“书香荣誉榜”等子栏目。

2. 打造书香团队

针对我园教师队伍呈年轻化的态势,我们着重解决新任教师的适应性培训和带教,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入格”培养。对于青年教师,我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指导。

阶段一:“零点出发,解基础问题”,即帮助新教师解决入门时遇到的实际问题。职初教师需要多阅读老教师的活动设计、经验文章,阅读与分析教育案例,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为此,我们推荐新教师阅读《新老师上路喽——幼儿教师入门必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给幼儿园教师的一把钥匙》等书籍,并为他们解读课程实施指标。

阶段二:“实战磨炼,助递进成长”,这是对有潜力的新教师开展的高一层次指导。这部分教师需要多阅读教育经典著作,多读有一定理论含量的图书,带着问题较系统地读,让经验升华,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为此,我们鼓励他们阅读专业性的读本,如《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发现孩子》等,并参与各种研究、展示、评比活动,如承担教研组研课活动。经过实战磨炼,新教师在短时间内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满足了他们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第三阶段:“雏燕领航,推振翅高飞。”针对青年教师缺少教育经验的问题,我们鼓励他们采用研究式读书方法,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专著类图书,跳出幼儿教育这个圈子,先到一般教育,再到其他领域。为此,我们一方面引导他们参加各类专题式培训,并让他们阅读《与幼儿教师对话一—迈向专业成长之路》《窗边的小豆豆》《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等书籍,另一方面搭建舞台,让他们不断展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在应对压力中发展。

3. 构造心灵世界

(1)用高雅艺术熏陶、感染教师的心灵

我们组织教师听音乐、朗读文学作品、展示舞蹈创编,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进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去感受生命的光彩。合唱、舞蹈、摄影、旅行、读书都是教师主动接受艺术美、自然美的途径。只有关怀教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关心教师的生命质量,有利于幼儿园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幼儿园发展的有力保障。

(2)注意塑造教师形象

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园一是关注教师的外在形象,努力打造阳光教师的形象:要求短发齐肩,长发高束;服装得体,及膝五公分;裤装更适宜,运动显活力。教师端庄、清新、活力的外在形象为幼儿喜欢、家长认可。二是关注教师的内在形象,着力打造“师德高、责任强、内涵深、技能精、乐创新”的教师形象。其中“内涵深”包含了教师必须具有阅读的习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只有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实现有机统一,才能塑造出完美的教师形象。

(3)关怀并引导教职工的人生幸福

篇4:“文人语文”与“书香教师”

程老师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是笔者仰慕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在《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二期发表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文”放谈》标志着“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基本教法——“文人语文”教学法的理论雏形已成。可以说2011年12月的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与之前的《世说新语·咏雪——千古文人世说梦》等公开课都是他“文人语文”教学法的“代表课”。

何为“文人语文”?程老师这样解释道:“所谓文人语文,即由文人所教授,含有文人之趣味,在教学过程中不过多考究教学技术技巧,而于课之外,能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的语文课。”从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文人语文”首先强调的是执教者的文人身份。笔者以为文人首先应是个读书人。

张修林先生在《谈文人》一文中说:“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按此定义程老师应可称之为“文人”。我们且不说程老师早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即做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学方面比较高深的理论研究的焚膏继晷、沉浸醲郁;也不说他受聘至深圳市教研室不久即开创性地提出“语文味”概念的旁搜远绍、触类旁通;只说他2011年开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公开课即阅读了有关研究李商隐的著作和其它相关书籍50余本,就足以说明“文人语文”的理论开创者本身就是好读书的典范。

“文人语文”还要求语文课中有文人趣味、文人感想。

程老师在讲《世说新语·咏雪》时,课题为“千古文人世说梦”,除了文言知识教学以外,整堂课表达的是执教者自己对世说时代有个性的文人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的强烈向往,及其对现世的人文关怀。

程老师上公开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时,通过大量的阅读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提炼出一个既来自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崭新教学主题——“《锦瑟》是中国古典诗歌美的‘四个代表’”(音韵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引领学生沉醉在中国第一朦胧诗人和第一朦胧诗的情感世界和意蕴之中。

不只是文学作品,程老师在执教其说明文著名课例《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时,即借助于文本表达了他的英雄观。课堂上我们分明听到了他对英雄意识与不朽意识的深情呼唤,甚至感到站在讲台上的程老师就是一位英雄。

这些课都极富文人趣味、文人感想,是“课中有我”(“我”很突出)。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一方面缘于执教者独特的观照文本的方式,正如广州市培正中学梁青老师所写题为《语文,应有“我”在——例谈“文人语文”与“匠人语文”》的文章所说,“文人语文”教学法是“立体地、动态地、整体地观照文本”。另一方面,“文人语文”不仅拥有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质,而且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上有创新,它不仅具有一般意义的“道”,更有执教者之“情”之“志”——执教者个人之“道”,“文人语文”执教者更想以此来影响与教育年轻一代。

能够“立体地、动态地、整体地观照文本”固然需要大量阅读;而执教者个人之“道”的获得,除了直接经验之外,大量的要靠间接经验,仍然需要博览群书。正如程老师在文章《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文”放谈》中写道:“‘匠人语文’比较忽视教师功底的修炼,主要表现是不读书(指名著)或读书很少。有的名师甚至主张或实际践行着一个‘潜规则’,即要成为一个好语文教师,只读语文杂志即可。有的名师作报告,不提或基本不提语文教师如何读名著的问题,自己的著作中也基本不涉及这方面的经验。这恐怕是‘匠人语文’的致命弱点,如果形成风气,对语文教师队伍的成长极为不利。这也是我提倡‘文人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学习“文人语文”教学法首先还是要强调多读书,特别是读经典名著,做一个“书香教师”。

篇5:书香之家事迹材料

——记“书香之家”孙兴利

家庭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和成长的摇篮,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孙兴利同志并不是出生于书香世家,但因为读书他得以识大体明荣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最终投身到了崇高的人民教师事业。也因为读书,他和爱人由相识到相知,再由相知到相恋,最终缔结组成小家庭。孙兴利家庭是三口之小家,夫妻俩都是中学教师,女儿是机关工作人员。

由于夫妻俩是教师,自然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少不了,孙兴利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所以文学书就成了他藏书的一大块。其爱人是教英语的,所以她的英语方面的书就比较多。他们的基本认识是: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就在她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所以女儿受他们影响,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读书一直就是她的爱好,不管学习多忙,只要有空就会看看书,她的读书量大概也有几百本。

藏书

他们全家都喜爱买书,看书和藏书。现藏书总量在1000册左右(由于工作的几次调动,曾失掉的书也有不下好几百册)。其中以孙兴利的藏书比较多,而且门类较杂。除了语文教学和文学类书外,他的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兴趣到哪里,书就跟着买 到哪里。随着兴趣的改变,以至购买书的门类众多。艺术类,收藏类,书法类以及古籍书等等什么都有。在孙兴利的藏书中,最令他钟爱的要数古籍线装本、解放前那些著名作家的单行本和印制精良的收藏类的书。

收藏类书一直是他喜欢看的,如瓷器类书,玉器类书,古钱币类书,光这类书和杂志我收藏的约莫有150册。这些书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他深刻体会到:在经济的大潮中,一个人的人文修养也要跟上去。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还应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买书

对于孙兴利来说,其最大的体会是:藏书能给他带来极大的乐趣,不知从何时起他对收藏古代线装书、对版本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在休息时间到处去寻找,上海藏宝楼,文庙书市,朱家角古玩店,周庄等,可惜这类书已经存世的相当少。有一天,他到周庄去寻书,看到一套民国中华书局出的袖珍书聚珍仿版的《史记》,三十册全。欣喜万分,他觉得这套书可爱极了,那工整的印刷,那淡淡的墨香,深深的吸引着他的爱书之心。要价800元,最后经过和老板的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用550元买了下来,至今珍藏着。

淘书

每个藏过书的人,都会有一段交学费的时光。那就是开始的时候,你总会买不少垃圾书,然后才慢慢学会辨别。至于花高价 买内容与价格不相称的书,自然也少不了,所以孙兴利认为买书、淘书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记得还有一次,有朋友告诉他说,文汇报社要处理一批旧书,问他想不想去看看。他去了,处理书不管厚薄一元一册。他迫不及待地选了一大堆,主要选的是二三十年代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名作家的书,包括鲁迅,矛盾,巴金,冰心等人的作品,单行本,木刻版封面,其中还有一册是至今少见的毛边本,一册是文革版的连环画《鲁迅在广州》。孙兴利犹如在黄豆里捡到了珍珠,捧着一大堆书回家,如获至宝般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惜书

孙兴利爱书,书也随他行千里。他1969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地区工作。临行前,整理了一大堆书装在木箱里,先是长江轮船,再是长途汽车,一直带进深山老林。这些书为他在山区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期间又调动过学校,这些书又跟着他调动了一次。88年他调回上海**,共把书打成10个包,每包10元邮费,寄了回来。拿不走的就分送给当地的学生,少的几本,多的十几本。也好在那里发挥一点作用。现在孙兴利退休住在上海市区的家中,一些喜欢读的书无疑又随他到了市区家中。可以说,有些书从他拥有以后一直跟在他的身边,大概有四十几年之久。它们的行程也跟他一样:上海-重庆-**-上海。有闲暇时翻出来看看,真象见到了久违的老友,会有无穷的沧桑感。品书

孙兴利认为:读书不仅仅能给人增加知识点和开阔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获得许多思想家、科学家、作家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潜移默化但会影响终身的收获。书本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它就像一颗颗明星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让人清醒,教人做人,给人智慧和力量。

由于书本的影响,他们一家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多为社会做好事,不做违纪违法之事。工作学习上他们一家人都比较勤奋。家人关系和睦,经常交流想法,以心相交。因此他们的家庭是一个民主的家庭,也是一个开放的家庭。邻里间友好相处,从来没有同哪个邻居有过不愉快的事发生。他家的隔壁邻居十八年间虽换过四茬,有干部,有平民,但他们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这里关键是要能相互理解,互相谦让,与人为善。

篇6:书香家庭事迹

庐江县城南小学二

(九)班

孙媛

书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人类沟通的桥梁,她能让我们从中学到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我们家不是书香门第,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夫妻俩都在不断学习,自然离不开书,我和孩子爸爸都比较爱书是有原因的,孩子爸爸有五年部队 生活,在大环境的熏陶下,自然地爱看书,之后在基层工作十年,基层工作就是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爷爷就告诉我:“人要不读书,不如猪”,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就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由于那时条件有限,只能从课堂的书本里学习知识,感受世界。

我们的孩子就读于庐江城南小学二

(九)班,叫孙媛,她也喜欢这种安静的读书氛围,上幼儿园时,我们就会经常买图书回来给她看,讲书中的道理。孩子上小学以后,作业做完,多数时候就会自己拿起书靠在房间飘窗上感受书里的世界。不懂的时候会拿着书过来问我们,这个时间,孩子总会安静地听我们讲书里内容告诉我们的道理。因为爱读书,孩子上学的成绩总体不错,也没有偏科,我们是更加注重孩子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分数其次。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生。读书能提高孩子的悟性。就在前不久的期中考试,孩子两科都是88分,分数下来,我去接她时,她是一脸惆怅说:“妈妈,分数下来了,我语文和数学分数一样多。我问她:“多少呢”?她说:“说了你可能不会高兴,和我们想的有差距”,88分她说。我说:“挺好的,大宝你尽力了就好,如果觉得自己不够好,咱们下次努力”!孩子却告诉我说:“书上妈妈安慰小朋友大概都是这样说的,你这也算在安慰我了吗?我当时还真被她这样反问问住了,我记得当时说:“嗯,也不全是安慰吧,妈妈觉得你尽力了就是好的!”可见孩子从书中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可以学以致用。周末的时候,我会领着孩子看周边的风景,到书店里看书。感受书的魅力,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丰富孩子的知识世界。

篇7:书香家庭读书事迹

XX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热爱阅读和写作,不仅坚持在读书中提升自我,而且在自己的学生中推广读书,在孩子的班级中组织读书分享,在更多的家庭中推广亲子阅读。丈夫XX曾经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读书曾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后来转行后从事政府机关秘书工作。因为热爱,依然保持着孜孜不倦的读书热情。数十年如一日,一直默默地在学习、研究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书目。大儿子郝思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二儿子郝奕博是一年级学生,虽然还小,但在他们的熏染下,也开始热爱阅读。无论忙碌的周中,还是闲暇的周末,坚持读书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必修课。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闲暇之余,他们也通过各种形式,带领着更多的家庭在读书中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让家庭变得其乐融融。

坚持亲子阅读,让家变得其乐融融

XX家最多的就是书架,家中有书架,办公室也有书架,厕所也有小书架,每年很大一部分开支就是用于买书,家庭藏书近700余册。因为双方都是教育工作者,读书不仅是他们职业的一部分,也慢慢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每年都会制定读书计划,家长坚持每月阅读2本书,全年不少于24本书。XX喜欢中医养生经典和文学类书籍,从《黄帝内经》到《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南渡北归》到《蒋勋说红楼》等等,每天都孜孜不倦地阅读着。XX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阅读者,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到《诗经》《易经》,再到《道德经》《庄子》,从《唐诗》《宋词》再到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阅读次数均已不下20余遍,这些书目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他们也为孩子们制定了阅读计划,有意识地为孩子搭建有质量的阅读体系,在坚持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孩子们阅读历史、童话、百科等经典书目。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半是一家人亲子共读时间,通过这样的形式养成了孩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孩子虽小,但已经阅读了大量历史类、传统文化类书籍。有了书的滋养,孩子们也变得更加健康快乐,他们也经常邀请孩子同学家庭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读书不仅让孩子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也让家长们受益,让家庭变得其乐融融。

走进自然读书,让孩子获得更多滋养

XX家不仅在家中有书房,在农村的小院也有属于孩子们的.“书屋”。因为大自然不仅是物质家园,更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一本本经典书籍需要孩子们去阅读,“大自然”这本书更需要孩子们去阅读。所以XX和XX在老家的小院,专门为孩子们搭建了书屋,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他们总喜欢带领孩子们回到乡间,在小院中,在屋檐下,在大树下,读田园诗歌,读老庄经典等等。乡村的大树下也有他们的“传统文化课堂”和读书基地,他们会经常邀请小朋友走进大自然,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活动,读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歌,读老子与自然为伴的经典语句,读庄子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朗朗书声在大树下响起,在田间地头回荡。孩子们读懂了经典,领悟了智慧,大家都获得了经典的滋养。

创办公益读书会,让读书影响更多家庭

篇8:书香教师事迹

一、确立“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思想

哲学家培根在其《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 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 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孙云晓也曾说:“习惯是人生之基, 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 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可见, 幼年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小学时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此, 我们将“好习惯成就一生”定位为办学理念, 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确立为办学目标。

二、创设“分工合作, 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

教师的职能应体现合作精神:第一, 教师一起谈论教学;第二, 教师互相观摩学习, 促进思考和讨论;第三, 教师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一起规划课程安排;第四, 教师互相传授各自在教学、学习和领导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改革, 因此, 我校创设了“分工合作, 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 教师之间互相倾听, 认真对待彼此的意见, 学校管理不再是“我的事”, 而是“我们的事”。共同管理极大地凝聚了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1.分工合作

我校立足学校的实际形成了“六横六纵十九点”的管理系统, “六横”即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教育技术处、总务处、工会等六个职能科室, 负责学校相关的规划设计、计划拟定和服务指导;“六纵”即六个科室主任负责1—6年级的全面工作;“十九点”即十九个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的设计及实施。这样的横、纵、点三维式的“放权”, 产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渔网”效应, 能帮助教师释放潜在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2.落实三会

为了做到学校的管理重过程、抓细节、强落实, 我校始终强化“三会”制度, 即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每月的教研组长交流会和每月的班主任总结通报会, 尤其是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 通常是按三步走, 即总结工作, 反思问题, 协调下步的工作。由于中层干部兼任科室主任, 与本学科教师同处一个办公室, 能及时准确地传达会议精神, 避免了传达过程中的变形走样, 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下畅通和实施的快捷高效。

三、建构以人为本、德能并重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 即突出民主、体现规范、强调实用, 在发现问题时寻求解决之道, 倡导以人为本, 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主人翁位置, 遵循“调研——修订——反馈——实践——再修订”的原则, 通过教师会宣读、学校网站公示及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多种渠道广开言路、问计纳谏, 力求通过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创新, 使管理制度高效可行, 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目的。

同时, 我校改革了“评优评先”制度, 以“德”为先, 以“能”为重, 采取“教师会上宣读相关文件要求——分管科室提名推荐——全体教师会讨论投票——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校园公示栏上公示”的公开透明的方式, 使评选出的教师能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四、创设智慧课堂, 打造书香教师团队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 新时代的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主体, 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才能改变“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 从而实现以“低耗”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遵照“好习惯成就一生”的理念,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以阅读增内涵、以勤练提素养、以团队融智慧, 奏响了“学习型、合作型、智慧型”教师团队成长的三部曲。

1.从读书习惯开始, 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品质的阅读, 我校注重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 筹划了一系列的教师读书活动, 举办了“阅读成就魅力课堂”专题讲座。此外, 我校还主张师生同读一本书, 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课”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如课外导读课“那些人, 那些事, 走进《城南旧事》”分别参加了全区校本课教学竞赛和全省现场优质课竞赛, 均获一等奖。

2.从基本功开始, 建设教师团队

教师的基本功对教师和学校而言至关重要, 我校将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列为两项教师基本功, 把锤炼教师基本功作为“学习型”教师的提升之路。在写好规范字方面, 给教师布置练字任务, 每周一练, 每月一评, 每学期进行教师钢笔字、粉笔字考核, 优秀的作品分期分批以“朵朵花开淡墨痕”为专刊在学校宣传窗展出。在说好普通话方面, 开展“诵读经典, 浸润心灵”的美文诵读活动, 每天下午课前五分钟, 教师们轮流在学校广播室诵读美文, 并由学生点评, 激励教师说好普通话。

3.从合作教研开始, 提升教师智慧

我校在各教研组推行了“团队合作, 捆绑评价”的教研模式, 教师们在合作中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而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通过合作, 教师能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充分演绎新课标的内涵, 能对课堂教学的得失做出准确的评价, 这些无不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例如, 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的“首届教学节”, 将团队合作这一新型教研模式推向了高潮, 助推了全体教师“合作、学习、创新”的阶梯式成长之路, 促进了教师智慧的进步与提升。

五、构建多元发展平台, 塑造“香樟英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 只须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并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一生。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们根据“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习惯塑造, 力求打造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1.实施“五净”德育, 用好习惯成就“儒雅少年”

我校建成了“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校园主题文化墙, 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分为做人、礼貌、学习、阅读、安全、卫生、饮食、运动、劳动9大板块共81个习惯, 并用简练的文字、活泼的图画悬挂于校园中, 以净体、净言、净行、净校、净心的“五净”目标, 将81个习惯以儿歌的形式分学段解读, 引领各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我校还采取了一些评价措施, 例如“周周红旗班”的评比, 还有“阅读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尚礼之星、劳动之星”等多项评比, 让学生“人人都有奖状, 人人都有自信”, 从而打造身心健康、温文尔雅的“儒雅少年”。

2.注重学生的阅读和书法, 培养智慧少年

秉承“读书·明理·启智·成才”的校风, 我校倾力打造“书香墨香溢满校园”的系列活动, 力求让“读好书, 写好字”成为每个学生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校实行了“七色花”阅读考级制度, 考核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 证书的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紫色为第七级即最高等级, 考过七级的学生可获得印有七色花的“阅读考级小博士”证书, 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 我校把书法教学纳入到课程中, 让书法真正走进课堂, 每学期开展硬笔、软笔书法竞赛, 举办书法作品展览, 让学生在养成规范书写习惯的同时, 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 从而达到“立字立人”的目的。

3.用艺术和运动展现“阳光少年”风采

篇9:让教师近距离接触书香

然而,在我欣喜于学生乐于阅读之时,却发现另外一个窘况,那就是教师阅读资源的匮乏。在我走访的诸多学校,几乎在教师办公室见不到书橱,而教师办公桌上除了教材、教辅资料、学生作业之外,再无其他,办公室的报架上,除了一些晚报之类的报纸之外,也鲜见教育刊物。在这些学校中,教师是极少读书的。

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问题,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却不读书。试问:教育者不读书,又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一群不读书的教师,会引领他们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吗?而在这样的学校,即使学生的阅读资源再丰富,我们又能够指望他们燃起阅读的欲望,做到手不释卷,醉心阅读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标杆与榜样,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充分感受到书籍魅力的教师,才能感觉到书籍对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才能花大力气助推学生的阅读行为。只有自己投身阅读的教师,才能与学生一同阅读,才能指导学生阅读,与学生分享彼此读书的感受与心得,才能把师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特级教师高子阳,每节语文课都会先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书籍,哪怕是公开课,坚持读整本书,高老师整整做了十年,他读过的图画书、桥梁书、纯文字的童书达260余本。这些书犹如种子,埋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可以想见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更可以想见,教师的带读对孩子们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

让书香溢满校园,书籍不仅是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广义上讲,阅读是教师更高层次的备课行为,可以增长教师的见识,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长期地阅读才能让教师拥有教书的底气,教师只有做个读书人才能有资格成为教育者,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纵观每一位教育家、特级教师成长的过程无不伴随着苦心阅读的过程,他们对书籍的挚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也让他们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读书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方式,他们集体阅读规定的书目,并定期展开专题讨论,也正是因为书籍的滋养,他们的教学水平才达到了至高的境界。一位历史教师在学区内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者被其高超的教学技艺所感染,便问他:“你备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说:“准确地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但是至于这节课课前的准备仅仅用了十五分钟。”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力的注解。可见阅读成就教师,书籍成就教育。

构建书香校园,师者责无旁贷,让学生阅读,教师首先应当亲近书籍。在书籍进班级、进课堂、进课桌的当下,书籍更应当走进办公室,走进办公桌,走进教师的生活。让教师近距离接触书香,这点,更加重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篇10:书香事迹

泰师附小六(5)班书香班级事迹介绍

在全民“大阅读”及我校“图书漂流”的大背景下,我们六(5)班本着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的目标,扎实开展书香班级创建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保证读书环境,创设书香之“场”。

书香充盈的环境布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欲望。

1、布置书香教室。

教室墙壁上“好书推介”栏每周及时更换,形式多样:或书的梗概,或实物书悬挂,或书腰张贴,或海报告示。读书留言栏有同学们的一句感言,有几百字的读书心得,有书中人物画像等等。黑板报,墙报介绍着读书名言,读书故事。教室前面设置了一张图书交换台,自己读过的好书,可以放在上面交换阅读。

2、营造书香书房。

学期初就与学生家长接触,建议给孩子营造“标准书房”:一间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一张书桌,一个书架。书架上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一定数目的图书。墙壁上悬挂一张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张贴一张自己喜欢的作家图像。建议在微信群上展示。

二、保障读书时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在校读书时间的保障

学生每天早晨一到校距第一节上课有15分钟时间,学生读语文书,尽可能让每篇课文都能熟读乃至背诵。中午到校距上课的15分钟,学生阅读《读写365》。傍晚夕会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精美散文,如《意林》《读者》《现代美文》等。

2、在家阅读时间的保障

学生每天中午散学到家,要求阅读《扬子晚报》(每天早上语文课开始开辟了专门时间“新闻播报”)。晚上作业中有一个固定栏目就是阅读名著。我们这学期已经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等。

三、保证读书内容,让孩子和好书交上朋友

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计划中列出来书单,除了班级共同阅读的数目外,必须列出自己的私人图书,并将书单在班级交流。班级开展“阳光读书”活动,定期将书包中的图书放在课桌上展示,接受同学们的评价。班委和老师经常向同学们推荐阅读的好书。

四、保持读书的热情,让阅读兴趣变成阅读习惯

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班级相继开展了一些交流活动如图书推荐会、三国人物漫话、水浒人物漫话、我眼中的保尔等等。“我评《西游记》”活动中,有同学这样说,一路上故事情节雷同,毫无悬念,唐僧不会死的;悟空就是我们一开始无拘无束,后来就规矩了。

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练笔,修改后将练笔作为美文、范文在全班朗读。将每周的阅读课变为分享课,分享孩子们自己的阅读历程,阅读中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或者从书中了解到的印象深刻的小故事等等,分享自己的剪贴本。

篇11:书香学生事迹材料

大家好,我叫李宁,来自五一中队。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男 孩。我兴趣广泛,绘画、打羽毛球······。如果问我最喜欢什么?我 会毫不犹豫回答道:“看书”!

一年级,我爱看童话故事。憧憬着自己成为童话里的一个小男孩。365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我都读过。二年级,我就开始涉及 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不过那时 看的是绘画版。

三、四年级,我阅读了许多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黑 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老舍先生的《猫》、朱自清的散文《荷塘 月色》让我留恋往返。到了五年级,痴迷于读书的我更是废寝忘食。每天看一个半小时的书,我看的书从散文到了小说无所不包。现在我 看过的书已经不下150本了。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和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书桌上、床柜

里、椅子上到处都摆满了许多书。课余时间,其他同学都在活动时,总能看到我捧起书本,默默阅读的身影。每天晚上,我都会全神贯注

地拿本书来看,在书海里尽情地遨游着直到深夜,因此妈妈也常来催 促我赶快睡觉。小学五年的时间里,我根据老师和父母的推荐阅读了 大量的书籍。几年来我除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外,我还遍读了

一大批现今比较著名的儿童小说。阅读成了习惯,书本成了朋友,每当我路过超市或书店门口时,就总是缠着让父母给我买书。平时随

父母到郑州玩时,新华书店成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要是不买几本新

书那是绝对不行的。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做读书笔记,等等 所有这些使我的知识面扩大了,语言底蕴深厚了,词汇丰富了。我写 的作文经常在班内被老师作为范文来朗读,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就像一

只小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把书当作了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品,就像高尔基说的一样:“我扑在书本 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 读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东 西,也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们一起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吧!

李宁

巩义市第三小学五年级一班

“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李宁

巩义市第三小学五年级一班篇二:书 香 班 级 事 迹 材 料 书 香 班 级 事 迹 材 料 书香伴我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知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对于一个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使学生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爱读书,乐读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有益书籍。在书中吸取精华,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并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和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结合本班实际,开展了“书香伴我行”读书活动。

一、营造书香气氛

1、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建立“我的小书橱”、“我们的图书角”,并实现资源共享。

2、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在时间上要求每天课余保证最少半小时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每人每周至少有三次摘抄,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3、师生共读。我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不定时进行阅读交流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背诵方法。指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平时,我除阅读规定的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在教室黑板上方,开设“格言广角”、“成语天地”、“诗歌小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积累。

二、搭建书香平台

1、组织语文活动。在晨检时间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养成欣赏感受美的文章。用午间课前5分钟时间,开设“文学欣赏”、“诗词天地”、“成语擂台”等栏目,让一位同学以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好句佳篇、成语故事等作为内容,上讲台进行口头交流,与其他同学对话。

2、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技能,;通过班级墙报、手抄报让学生交流从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开展成语接龙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的活动;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3、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阅读成长记录袋,把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的读书笔记、好书介绍、某一专题的研究小论文、所编的读书小报等读书资料收藏在内,每学期组织交流展评,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发现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自己提出新的目标。

4、为了解决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问题,提高学校图书设施的使用率和图书借阅率,我号召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入到读书活动中,开展“快乐读书”活动,有选择的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加大学校图书的使用效率,使图书室的书能够走进学生中间,让他们伴着书香健康成长。

三、争创书香班级

一个多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整个班级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把读书活动规范化。利用教室的墙壁作为展示栏,展示学生作品,优秀作文,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每月进行读书汇报活动。交流读书方法读书体会。评选好的读后感读书笔记。每月评出“读书之星”,展示生活照,评选理由,读书格言等。每月出一期读书月报,由文学兴趣小组完成。每周在黑板上写读书格言,每周一推荐“本周好书”。完善学习园地,介绍名人读书方法。

2、读书赋予了学生良好的气质风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在我们班级里同学们都礼貌待人,没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发生;同学之间有和谐的氛围,互相帮助,友爱团结;读书可以益智,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恰当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成熟智慧起来。

3、在读书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书博士”姚双,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古冶区举行的征文比赛中2次获奖,“读书状元”戴一鸣的作文也在古冶区获优秀奖,并参加了这次读书作文竞赛。还有不少同学积极的写作,并向报社投稿。

4、读书活动给予了学生以灵性,我们班级里学生经常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课本剧,其中李琪冉、仲崇迪、王静、张彤等几名同学表演的课本剧在古冶区获一等奖。

这些实践活动是读书活动的升华,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们读书的热情,班级里充满了浓郁的书香之气,我相信伴着一路智慧,学生会真正健康的成长。篇三:书香学生读书事迹

“阅读之星”事迹材料

苏慧莹同学是古峰一小六年级一班的学习委员,她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

读书是她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的津津有味。看书、讲故事、写作文是苏慧莹同学的最大爱好。无论是大人的故事、小孩的故事,还是历史故事、现代故事以及童话、科幻、侦探故事等,她都喜欢,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看故事几乎成了她必备的夜餐,同时她也酷爱看书,从小到大看的书已无法计算,例如《我们爱科学》、《小学生读写》、《小王子》、《上下五千年》、《小学生分类作文大观》、《十万个为什么》等。“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由于她的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写作水平,她的每次作文都被当作范文在同学中传阅,学校的校刊《蓓蕾》上,经常能看到她发表的文章,还经常在校园橱窗展览。总之,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爱看书、善动脑、敢发言??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积极动脑、大胆发言也是苏慧莹同学上课时的突出表现。正如任课教师所说的“上课缺了苏慧莹同学,课堂气氛上不来!”她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

苏慧莹同学真可谓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从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到学校各种活动的主持人,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者到各种演讲比赛的获奖者,从悦耳动听的歌声到婀娜多姿的舞姿,她成了同学们最佩服、最感动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学们昭示,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上一篇:奉献----教师的天职(模范材料)下一篇:小成语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