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lecturetwo

2024-05-10

英汉翻译lecturetwo(精选10篇)

篇1:英汉翻译lecturetwo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造就了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对比,笔者认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转换,才能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流畅.

作 者:王燕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周口,466001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ETROLEUM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XINJIANG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英汉句子 结构比较 我英汉翻译

篇2:英汉翻译lecturetwo

语境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言语、语言、情景、文化语境四个层次,从等效原则的`角度,对英汉翻译中译者作品风格、语言、语义、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 者:雷梅英 LEI Mei-ying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8(6) 分类号:H159 关键词:翻译语境   等效原则   英译汉  

篇3: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

英汉翻译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译文的基本标准一般为“忠实而通顺”。所谓的忠实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并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简、文理通顺,即所谓的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比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但在英汉翻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峙的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西风就压倒了东风,译出来的文字便“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似通非通、诘屈聱牙”;让人看起来“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尤今·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到了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translationese。翻译症不但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汉语语言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探寻翻译症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一)理解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结构等),并力求透彻领会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例1: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 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on the heavens to 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 rather than around 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2: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 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 something between one'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目的语的修养程度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把握。

例1: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their hands when their names are called.

译文: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分析:译文显得不够流畅。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接,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者分句之间往往不需要词语来连接。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往往需要略去不译。英汉翻译时,如果漠视这种差异,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每遇修饰语就用“的”处理,将导致翻译僵化,翻译症严重。

例2: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e by no means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原译: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个思维过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分析:例2将“it is imagined”的被动结构机械照搬,译文“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读起来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这种情况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变通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忠实于原文的表层形式,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例3:I have sought love,first,becauseit brings ecstasy-I would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原译: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所有的余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

分析:可以改译为“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倾我一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具有相当的清晰性、分析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则模糊性、跳跃性和圆融性见长。如果忽视了这种特点,认为中文不够精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借助一些词加以规范,向英文考虑,译文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一下,“我所有的余生”并不比“我的一生”精确多少,而且汉语中的余生常指老年人的晚年,或者大难后侥幸保全的性命,这和原文的意思想去甚远。

例4: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cricket.

原译: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译文“患有”翻译症,其实不然。是不是患有翻译症,有时关键还要看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接收者文化水平不高或对“板球赛”不甚了解,那么这种表达肯定很难理解。但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有时这样的异化翻译还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格。

(三)审校阶段

审校是初步译好原文后,进一步全面查实工作的一个后期阶段。译者细致地通读译文草稿不仅可以对内容的忠实性、问题的切实性、译语的可读性进行甄别、查证、修改、点定,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理解、表达阶段尚无定论的问题。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本的难以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

通过以上对翻译各阶段中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翻译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上述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阶段未透彻理解原文、表达时片面强调忠实,从形式上照搬原文而忽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审校工作不认真。

三、如何减少、避免翻译症

(一)篇中求句,句中求字

1、吃透原文。

对原文的理解不能见字不见句,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需要结合其篇章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此外,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体系、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译者一定要增强责任心,从开始阶段就要摈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的作风。

2、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再现原文。

在透彻、准确表达原文的基础上,应摆脱英文的字面束缚,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在表达形态上的种种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译文。

(二)要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

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可短时间减少翻译症的发生。

首先要把握合理的翻译标准尺度。翻译症的发生就是翻译标准走了极端。忠实和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尺寸。

其次要灵活运用转性、变态、增补、省略等多种翻译手法,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审校习惯

审校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一定要谨慎,切实把好这一关。建议译者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审查自己的译文,如果还不行,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四、结论

翻译既是一门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科学,也是一门有限制性的艺术创作。要从根本上避免翻译症的发生,还需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要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不但从汉语名著中获取营养,还要适当进行一些英美文学名著明译的对照阅读。同时,翻译也是一门技能,可以通过讲授或实践学习获得,因此理论的学习和笔耕不辍的练习是减少翻译症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篇4:英汉翻译lecturetwo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空缺词汇;翻译策略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即当文化的一方输入某些信息时,另一方对这些信息无法理解,也就是对方应激活的空位没有办法被激活,这样就会很容易致使交际失败。具体来说,其一般是由于双方不同的文化所造成的,那就是说,在双方的文化上存在一定的真空,即文化空缺,这种文化空缺在词汇这一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因此,为了让英汉的跨文化交流进行得更为便利,需要对翻译中的障碍进行克服,这就需要对英汉的文化空缺词汇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下面笔者将会对文化空缺词汇的概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翻译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文化空缺词汇的基本概况分析

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文化意义和语言意义是词语意义的两个组成部分,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吴樱、王福祥等人就曾提出,词语意义是由文化内涵与指示意义这两个部分组成,而徐君则提出,所谓文化内涵,主要是指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交流的过程中,以民族文化为重要基点进行比较,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本族文化。因而,要想做好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工作,译者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并且能够对词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有较为准确的理解。著名的教授王佐良提出,文化的差异是翻译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这是说,要想将翻译做得合乎要求,对英汉词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要有非常准确的理解。但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较大,因而词汇中的文化内涵也很难做到完全对应,当文化内涵不对应时,文化空缺的现象也就随之产生,这样就会导致非常多文化空缺词的出现。而文化空缺词,通常是指某些词汇是某个民族特有的现象,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信息非常独特,其他民族中没有对应的词汇,也很难进行理解。这种文化空缺词汇,既可以是某个民族独创的一种词汇,也可以是在历史发展中慢慢形成的词汇。文化空缺词主要是由于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所导致的,这种词主要由两类组成,即完全空缺词与部分空缺词。其中,完全空缺词,是指就某一个词汇来说,无法在英汉这两种语言中找到文化内涵或者是指示意义相同或者是相近的词汇;而部分空缺词,则是指能够在英汉这两种语言中发现指示意义较为相近或者是相同的词汇,但是在文化内涵上却无法相对应。总之,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文化空缺词汇的存在给翻译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二、文化空缺词汇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不管是宗教信仰,政治制度,还是人文历史背景,英汉两个民族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正是这些方面的差异性致使在文化上有一定的文化空缺现象的存在,或者说叫做词汇真空地带,下面笔者将对文化空缺词汇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1.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欧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基督教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宗教信仰,围绕着这样一个宗教信仰,形成了一种较为强大的基督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整个世界的安排与上帝旨意关系密切,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基督教甚至一度处于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完全超越了世俗君主的权利;相对来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信仰的是佛教,佛教的一些观念在中国人中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老天爷和盘古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汉语中的老天爷和英语中的上帝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在具体含义上差别也较大,特别是”God”这样一个词汇,本身的基督色彩就非常浓厚,它所体现的是欧美文化的一些特性。除此之外,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dragon)”这样一个字,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文化含义却截然不同,在英语中,drag-on象征着罪恶,它出现时,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残暴、凶狠”这样的词汇;而在汉语文化中,却是一种相反的含义,尤其是我国古代,封建皇权的重要象征就是龙,而发展到近代和现代,龙依然象征着高贵和珍奇。因而在汉语文化中有很多与龙相关的积极词汇,比如:“龍马精神”“龙飞凤舞”等,可以说,“龙”是中国文化个性的重要一种,也是一种“特产”。

2.政治制度的差异

在政治制度上,我国与欧美国家也是泾渭分明。欧美国家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是他们的主要政治制度。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形式。而在国体以及整体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导致了一些文化空缺词汇的产生。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对新闻言论自由极其标榜,因而,像电台、广播以及报纸这样的媒体已经俨然成为了言论自由的重要的代名词,因而在很多官方文件和阐述中,会将“政府”和“报纸”这样的媒体放在一起,这样,西方读者很容易进行理解。而对中国读者来说,对”newspaper”这词的认识较为简单,很难将其和自由联系起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个词具有着西方国家的独特文化内涵,也是欧美国家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同样,在汉语文化中,也有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比如:五讲四美、希望工程等等。如果欧美国家的人不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基本国策进行了解,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总之,当整体以及国体存在差异时,就会导致文化空缺词汇这一现象的出现。

3.人文历史背景的差异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形成的人文历史背景,汉语和英语都经历了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不管是中国还是英国,都有着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典故,这也是导致文化空缺词汇出现的重要原因。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把娶妻、做寿等事情叫做“红喜”,却又用“白喜”来形容老人过世,这对西方人来说,如果他们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接触,便会很难进行理解,对他们来说,可能只能接受“红喜”,但是将老人去世也当做一种喜事,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无法接受。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与纯洁相关,而婚礼中新娘的婚纱就是白色的。可以说,与西方文化相比,“白喜”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中国文化。而在西方文化中,形容棘手问题时,通常会使用Gor-than knot这样一个词汇,这显然一种独特的西方文化。

三、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要想对文化空缺词汇进行通顺、真实地翻译非常困难,那么面对这些文化空缺词汇,我们怎样进行翻译呢?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1.音译法

当文化空缺词汇处于完全空缺现象时,即汉语中的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或者是英语单词在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汇,这时,音译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常这些词汇会成为彼此语言中的外来词汇,为对方的语言所接受。比如在汉语中,狗不理包子、饺子、气功、风水、炕、荔枝、功夫、磕头、琵琶、茅台、旗袍等词汇都采取了音译法翻译成了英语,对应为:goubali baozi,jiaozi,qikong,fengshui,kang,litchi,kongfu,kowtow,pipa,maotai,chipao等。而在英语中,也有很多词汇被音译成了汉语,并且在今天的汉语中普遍使用,例如sofa,logic,motor,engine等词汇,则被翻译成沙发、逻辑、摩托、引擎等。

2.改编法

当英汉翻译中遇到英汉文化词汇处于完全空缺时,改编法也是一种翻译手法。所谓改编法,其是指在直译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意义方面的补充。这种翻译手法,既能够让原文的特性得以最好地保持,又能够让读者对译文有较为明确的理解,有一目了然的效果。通常在进行汉语的成语或者是俗语翻译时,就经常会使用改编法。比如对“班门弄斧”“梁祝”“东施效颦”等词汇的英译。另外,将西方文化特性较突出的英文翻译成汉语时,一般也会对一些词进行注释,以方便读者更好地进行理解。总之,在翻译的过程中,改编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

3.语义再生法

当文化空缺词汇是部分空缺时,即在目的语中能够找到指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这时语义再生法或译借法都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在汉语中,就有很多词汇或者句子需要使用语义再生法进行翻译,诸如:三纲五常、五十步笑百步等等。而英语在汉译的过程中,对这一翻译策略也会使用,例如:as bold as brass,rack ones brains等等。总之,语义再生法也是翻译中非常突出且重要的一种翻译策略。

总之,在翻译中,对文化空缺词汇现象的研究非常必要和重要,译者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遇到哪些文化空缺词汇时,为了避免让读者产生理解上的误差,应当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对这些词汇进行适当的翻译,这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翻译行为。因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不同的文化有基本了解,进而为弥补文化空缺作出努力,还需要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为目标,最终让翻译最好地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蒋冰清.英汉文化空缺词汇现象及翻译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2003(01).

[2]欧阳国华.英汉词汇空缺成因及其等效翻译策略[J].网络财富,2008(10).

[3]安玲.英汉词汇空缺的文化根源及其翻译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

[4]徐敏娜.英汉词汇的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J].双语学习,2007(08).

[5]吴悦.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的文化因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收稿日期:2015-12-22)

篇5:英汉法律翻译

这是一组由“here+介词”、“there+介词”和“where+介词”组成的副词。例如,hereafter, hereby, herein, hereof, hereto, hereunder, herewith, thereafter, thereby, thereof, therefrom, therein, thereon, thereto, thereunder, therewith以及whereas, whereby.在这里,here可一般性地理解为“本法律文件”;如果我们正在处理的是一份合同,“hereto”=“to this contract”,“hereunder”=“under this contract”。“there”则指文中刚刚提及的除“本法律文件”外的其他事物。

例1,Subject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Contract, Party A shall assign, transfer, convey and deliver to the Company the Contributed Assets, in each case, free and clear of any mortgage, deed of trust, lien, pledge, hypothecation, assignment, security interest, or any other encumbrance of any type whatsoever of, on or affecting the Contributed Assets or any portion thereof or any interest therein(Collectively, “Encumbrances”), except for the Encumbrances expressly listed on Schedule A hereto.“any portion thereof”是指“any portion of the Contributed Assets”;“Schedule A hereto”显然是指“Schedule A to this Contract”。

例2,Neither of the parties hereto shall be liable for any delay or failure in the performance of obligations hereunder if such delay or failure is due to or results from any cause or causes beyond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Licensee or Licensor,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war, revolution, riot, insurrection, civil commotion, strike, lockout, fire, flood, storm, tempest, volcanic eruption, earthquake, act of government(whether de facto or de jure),(collectivel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Force Majeure”)and the performance of obligations hereunder shall be suspended during, but no longer than, the existence of such cause or causes.其中,“the parties hereto”显然是指“the parties to this Contract”;“obligations hereunder”显然是指“obligations under this Contract”;“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意指“以下[简]称为”。

2. Shall 与 May

篇6:英汉报刊翻译常见错误

3、

from the bottom up = “从细微末节做起”?

Just as good character comes from the bottom up , so does a good society. This is why the idea, and not the actual policies, of clamping down on anti-social behaviour builds on a genuine insight .

原译:

好的品德要 从细微末节做起, 一个良好的社会也是这样。这就是取缔反社会行为的想法(而不是实际政策)在于真正的 自我省悟 的原因所在。

改译:

正如良好的品格 要从基础抓起 ,一个良好的社会也是如此。这就是打击反社会行为的想法,而非实际举措,是建立在真正的 洞察力 基础上的原因。

点评:

1、bottom是“基础”的意思,from the bottom up就是“从基础抓起”,故把“从细微末节做起”改为“从基础抓起”。

2、insight是“洞察力”的意思,译为“自我省悟”就不对了,美国有家杂志Insight,中文则译成《洞察》。

**This is why the idea, and not——social behaviour builds on a genuine insight.

这句话的意思从英文能看得懂,但是上面的两种翻译却都看不明白。或许还有上文吧,否则怎么都难看出idea指的是反社会行为,但这里是不是就直接用‘想法’而不是那么复杂的一个名词比较好呢?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biuld的短语和习语,可以用来考察你的习语量。

1、not built that way

2、build down

3、build in

4、build into

5、build in

6、build on

7、build upon

8、build out

9、build over

10、build round

11、build up

12、bodybuild

13、film build

14、high build

篇7:浅谈英汉翻译论文

论文摘要: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作为一种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设立的国际考试,成为就业、求职的重要砝码。而在三个级别的考试中,BEC在考试设计上都把听力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题型、词汇、技巧三个方面入手,着重论述了如何提高BEC中级听力水平。

关键词:听力 题型 词汇 技巧

BEC即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是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设立的, 自开考以来,其权威性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很多人认为BEC考试针对是那些学与商务有关的专业人员的,其实不然。因为无论你学的专业是什么,都要在某个特定的商务环境中运用,BEC考查的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商务环境中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设立BEC考试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测试商界雇员英语水平的统一标准,使BEC证书被跨国公司和非英语国家的大公司用作商务英语测试标准,以评估在真实商务环境下雇员的英语水平,使人力资源部门能准确评估雇员商务英语的运用技能。因此,与我国的四、六级考试相比较,BEC考试更侧重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换句话说,BEC中的考查内容都是可以马上拿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不会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现象。这也是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在校学生或已工作的青年来说,它为什么会成为就业、求职重要砝码的原因所在。而在三个级别的考试中,BEC在考试设计上都把听力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能否在BEC考试听力部分取得较高的分数,取决于三个方面:(1)是否了解BEC考试听力部分的题型及其特点;(2)对商务及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及词汇是否熟悉;(3)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而BEC(VANTAGE)中级考试,作为一种介于初级和高级之间,难度适中而又可以证明求职者本身使用商务英语的水平,因此成为大多数人报考BEC考试系列的首选。故本文从题型、词汇、技巧三个方面入手,着重论述如何提高中级听力水平。

一、了解题型

应对任何考试都必须熟悉其题型,要想在BEC(VANTAGE)听力部分取得好成绩,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BEC(VANTAGE)听力部分题型设计的指导思想为考查考生理解在不同场合中,特别是各种环境中使用英语口语的能力,由Part 1、Part 2和 Part 3三部分组成。其中,Part 1为填充题,也可以称为听写题,Part 2为配对题,Part 3为单项选择题。

Part 1 (Questions 1-12) 这一部分由三个Notes或Forms组成,共有12个空白处,每一个Note或Form包括4个空白处,论文一个空白处只能填写1-2个单词或者数字。录音材料以打电话形式为主,也有对话。该部分的电话对话内容一般是:客户抱怨、道歉、询价、订座、订货、安排、计划等。一段录音连续播放两次之后,再继续第二段录音的播放。每一个Note或Form在录音正式播放之前,均留15秒供考生浏览已知信息;在三个Notes或Forms的录音全部播完之后,留有20秒供考生检查答案。

一般来说,中级听力中的每段电话或谈话录音,其整体篇幅在160-200词之间,参与谈话的双方进行5-6个回合的谈话。从试卷提供的文本形式来看,Form可译为表格,Note可译为便条、短笺或备忘录。比较Form和Note,我们可以发现,Form中的空白题比较醒目和直观,一看就知道该填什么方面的信息。而Note因为是记录下来的便条所以在空白题前后都会有手写体出现,考生首先要辨认手写体字样,理解会话含义,才能明确这道空白题需要填哪方面的信息。

对于这一部分,考生拿到试卷后应抓紧时间将题目看一遍,根据文字信息,揣测填充题中可能要填什么词。一般来说,这部分要填的内容是:公司名称、人名、号码(电话号码、定单号码等)、日期等,这一题主要是考考生的辨别词汇的能力。在听第一遍时,考生要尽可能的记下有关的名称、地点、号码等内容,听第二遍时检查所填内容,填上漏掉的内容。

Part 2 (Questions 13-22)

该部分分为两个部分,section one 和 section two。

section one中有5个人的独白,录音连续播放两次,只针对13-17这五个题;sectiontwo中另外有5个人的独白,录音连续播放两次,只针对18-22这五个题。这一部分是差额配对题,10道题中有16个选项,每个人的讲话均以独白形式出现,无对话。在sectionone 和 section two考试内容正式播放之前,均留15秒供考生浏览已知信息。

这一部分的考试题型是整个听力考试中最难的,因为在一个section中有5个人的独白,相同的单词、类似的词组、近似的句型会出现在多个讲话人的独白中;再加上提供的8个选项中,有些选项的词语与独白中使用的词汇也有雷同之处。而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又有太多的话语、词汇互相掺和、混淆,确实让人分不清真假。那么,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面对这样一种考试题型,尽快知道要考什么、要求如何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到哪里去找呢?文本形式以及录音中播放的指令,都能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其次,考生必须抓紧时间弄懂供选择的单词的意思。这些单词一般是有关职业、身份的,如:hotel manager, salesman, technician, travel agent, engineer, cook,tourist guide, money changer等;另外,这部分单词也可以表示功能、行为等,如:refusing, agreeing, making excuses, boring work, an uncomfortableoffice, low pay, to order a meal, to book a room 等,所以,考生在听录音前,先快速阅读供选择的单词的意思,然后,在听录音时要特别抓住key words,辩明独白所要表白的主要意思,再作出选择。需要当心的是:有些单词听上去似乎是答案,但别忙着确定,一定要等听完该段独白的全部录音才能最后定答案。

Part 3 (Questions 23-30)这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以三选一形式出现,共有8道试题 。试题题干已印在考试卷上,录音中不再另外读出每题题号及题干。题干有问句形式也有非完整句形式。如果试题题干为问句,则三个选项中选定一个回答问题;如果试题题干为非完整句,则在三个选项中选定一个,使其成为完整句。

该部分在内容上通常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对话,如:访谈、开会讨论、面试、一般业务会谈等;另外也可能不是对话,而是独白,如:业务报告、产品演示会的讲话,工作汇报等。而采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试卷上的题目,往往就是采访人提出的问题,而被采访人的回答就是答案的出处。

在做这一题时首先仍然是先快速阅读选择题,从而了解录音中对话或独白的背景、大意,以便听录音时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在听录音时要认真将主要内容抓住,决不能因为某一个问题没听懂就停下来,听录音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每一个问题做些快速记录,记下录音中人的身份、讨论的问题,以及不同的观点;如果是独白,对独白的主题,涉及到的人或物等则要尽可能弄清楚。

二、掌握词汇

要想提高商务英语BEC听力能力,词汇也很重要,要熟悉BEC听力教材中和日常口语中所出现的句型和表达法,把增强语感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强调。没有足够词汇量,听力不可能提高的。没有一定量的句型,在和英美人交流的时候就会在表达上形成差距,造成交流障碍。所以词汇是第一步,同时要扩大对句型的掌握,背词汇的同时要大量记忆常用的句型结构,在听力教材中出现的生词要背,词组和句型更是要熟练掌握。

对商务及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及词汇是否熟悉也是在BEC听力考试中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商务场合中的用语一般都有比较正式,单词的含意也与普通生活词汇不同,如ORDER一词,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命令”,而在商务中则表示“订货”;毕业论文又如日常生活中的“吃住”一词在商务中有一个专用词“ACCOMMODATION”,而不是“LIVING AND EATING”。

如果对这些专用词汇不熟悉,会大大影响听力考试中的反应力,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过了四、六级的同学面对实际工作的英语束手无策的原因之一。通过准备BEC考试,可以系统地学习一些基本商务词汇,了解常规的商务背景知识,从而为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扫清障碍。

三、兼顾技巧

我们要想在听力水平是有所突破和提高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要具备一定的技巧。

1、在各种各样的答题技巧中,BEC中级听力Part1的填充题型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技巧,那就是在做听写填空时,既要运用原词为答案,又要善于变通。为什么填空时用录音材料中出现的原词为最佳答案呢?这是因为录音播放时间的控制,答题对字数的规定,再加上某些已经给出的特定信息的局限,这些都不允许考生进行自由发挥,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听到什么写什么。再者,阅卷时,评卷人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评分。如果直接使用源于录音中的文字作为答案就占相当大的优势。但是,有些题目如果用原词作为答案又比较牵强,这时,就要善于变通。那么,何谓变通呢?所谓变通,是指对同义词、近义句表达的理解能力。命题者常常会刻意变换一种说法,将题目呈现在试卷上,而从录音中又无法找到原词。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实现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转换,否则就无法解题了。

2、此外,应试技巧还包括听力中的三个步骤。无论是在BEC中级听力考试还是在BEC高级听力考试中,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去实践这三个步骤,即: before listening (听录音前), whilelistening (听录音中),和after listening (听录音后)。

处在听录音前状态时,应利用试卷上的文字信息作一些预测,设想一下场景,会有哪些人物,评论的重点会是什么,需要填写的项目有哪些等。或许有些考生很自信,对自己的预测把握较大。但是在实际考试中,还是要认真的长头听到尾,这样才能进一步验证所做的预测,或者推翻预测。因为在听前阶段的猜测有时是不正确的。

听录音时,应全神贯注,有目的、有意识地捕捉录音中出现的关键词。对“答案”的来临,千万不要欣喜若狂,立刻下结论。因为试题的设计和原文材料中包含了很多有意误导考生的信息。对于录音中早早给出的答案,不要急于肯定。一般来说,真正的答案总是在最后才浮出水面。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因此,一定要听完全文后,再做比较、鉴别和选择,不要妄下结论。

听完录音后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看该填的空缺是否填满,单词拼写及大小写是否正确,前后答案是否发生冲突,意义是否一致,有没有语义不连贯的地方。在听后的时间内对这些事项进行检查,可以确保答案的质量,防止出现一些小错误。

3、听力中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听者试图一个字一个字去听,其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听着。其实正确有效的方式应该是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听是指听懂语言材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句子结构甚至每一个单词的准确形式。如果反复精听一盘语音纯正的磁带,你会发现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此刻都会重视。通过精听,使听力材料的每一个细节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可以提高听力水平,对纠正发音、强化口与耳的协调能力也极为重要。除了精听之外,泛听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精听要求全神贯注来听,而泛听只需听懂大意就行了。听的内容要杂,面要宽,可以不局限在一两本听力教材,最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程度来选择一些东西来听,一小段故事,一两条新闻,甚至歌曲都可以。建议可以听BBC,一开始可能只能听到几个单词,因为语速真的很快。但是坚持往下听的话,回发现它比音乐还要好听,自信心也会成倍增加。

BEC听力考试有它不同于其他考试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了解它的题型,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平时还要注意要词汇的积累,掌握BEC教材中出现的词汇,再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就能事半功倍。

当然,听懂英语,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等。这方面可以多读一些英文的原版书籍,也可以多与外教接触,听听他们的讲座或是直接面对面交流,或许他们会带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书目:

1、彭玲娟,《商务英语听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6月,P4-13页

2、方艳玲; 预测策略在听力训练中的应用 [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19期

3、杜壮丽;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 [J];中国科技信息; 24期

4、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 [J];外语界; 02期

5、陈小花; 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S1期

6、李毅,孙历颖;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教学策略 [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01期

7、马玉静; 浅谈英语听力训练的方法 [J];集宁师专学报; 03期

8、刘雅芳; 简议泛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Z2期

篇8:英汉科技翻译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科技英语,文体,翻译策略

科学语言是科学信息传播者反映客观现实的工具,在语言形式上讲求准确简明,在语义上一般只求字面义,不常赋予其言外义,语言的使用规范地道,基本不存在语言的变异使用。肖乾说“科技翻译只能———也只准许照字面译,而文学翻译倘若限于字面,那就非砸锅不可。”(黄忠廉,2007)可见科技翻译因语言的特性也就有了自己的特征。本文将从词汇、句法和文体三个方面,简要介绍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1 英语科技词汇的正确理解与翻译策略

1.1 英语中的科技词汇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源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专业词汇;二是借日常用语的普通词汇。对于前者,有些词国际通用,一般来说概念单一,汉译时不难处理。如:synchrotron同步加速器由希腊词素syn-(共同)和-ton(器)构成、subsonic亚声的(由拉丁词素sub-和-son构成)、aerospace航空与航天空间(由希腊词素aero十拉丁词素space构成)等等。后者是源与日常用语的普通词汇,由于使用频繁,同时用于各个不同的专业,这些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词多用、一词多义。汉译这样的词汇时,应根据所译材料的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的上下文,选择适合该领域及上下文的正确、规范的词义。如carrier的日常普通含义是“搬运工”或“邮递员”,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它可以是:(计算机)媒体,(集成电路)载体,(无线电)载波,(半导体)载流子,(机床)刀架,(运输)搬运车,(航空)运输机,航天(运载火箭),(医学)带菌体,等等。

1.2 除了专业术语外,科技英语中仍有大量非专业化的常用词汇,他们有时比专业术语更难确定词义。

译时,有时需对其字面意思加以调整,使译文符合该学科专业的表达习惯。本着科技英语准确、简明的要求原则,常采用的译法有如下几种:直译,就是直接译出词汇所指的意义。直译的方法有移植(Transplant)、音译(Transliteration)和形象译(Pictographic translation),科技英语翻译中大量使用的就是直译这种方法。例如:antiballistic missile(反弹道导弹)、Linear-induction motor(线性感应马达)这些专业词汇长而且复杂,往往是由一些基本的科技英语词素组合而成的,因此按词典里所给的词义将词的各个词素的意义依次译出。clone克隆、hacker黑客、nylon尼龙、aspirin阿斯匹林、radar雷达等这些词都是全部按音译进行翻译的。但有的科技英语词汇却必须采用意译,意译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推演(Deduction)、引申(Extension)和解释(Explanation)等。例如qualification抽象泛指“鉴定”,具体可以指“通过鉴定所具备的条件”,因此,data qualification可以引申为“数据限制条件”。

1.3 若有某个科技词汇在用上述方法都难译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可采用解释法。

例如:blood heat不能译成“血热”,而用其他方法也很难译出其准确含义,此时可借用解释法,将其译成“人体血液正常温度”。

1.4 正如每时每刻都会有科技新成果问世一样,大量的科技新词也会随之而出现。

翻译这些新词时,应认真分析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运用构词法知识,必要时请教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其词义。如:antiparticle反粒子、microwave微波、supersonic超音速的、polysynthesis多元合成、periphonic多声道的、holography全息照术、ecocide生态杀灭、Internaut因特网网上漫游者、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CAD(Computer Assist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VTOL(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垂直起落飞机。

2 科技英语句法特点与翻译策略

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是句子长,结构复杂,且多用被动语态。因此要确切翻译科技英语的关键在于对原文的透彻理解。首先应理清句子的层次,判明各层意思之间的语法及逻辑关系,再运用各种翻译表达技巧和专业知识,将各层意思准确地译出。

2.1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

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

名词化结构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强调客观事实,而“谓语动词则着重其发射和接受的能力。

2.2 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此外,如前所述,科技文章将主要信息前置,放在主语部份。这也是广泛使用被动态的主要原因。试观察并比较下列两段短文的主语。

We can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in two metal plates separated by an insulating medium.We call such a device a capacitor,or a condenser,and 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capacitance.It is measured in farads.

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其储存电能的能力称为电容。电容的测量单位是法拉。

这一段短文中各句的主语分别为:

Electrical energy

Such a device

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It(Capacitance)

它们都包含了较多的信息,并且处于句首的位置,非常醒目。四个主语完全不同,避免了单调重复,前后连贯,自然流畅。足见被动结构可收简洁客观之效。

3 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及翻译策略。

3.1 科技英语文体大致可分为论述文体和应用文体两大关系。

前者包括科技论文、著述等。后者包括科技情报应用文、事务应用文及科普应用文等。科技英语论述文体属于严肃的书面语,文字结构严谨、朴实无华,多用被动句和复杂的长句。因此,科技英语论著和论文一般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行文,叙事、论证、推断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通常按逻辑顺序来表达科学概念的复杂体系,且表意清晰,具有较强的层次感。科技作品严谨朴实的特点在汉语中更是如此。翻译英语科技论著或论文,首先应把握原文的词义、语法结构,对原文进行语法、专业和逻辑分析,弄清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原文透彻理解。然后结合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使用规范的汉语组织译文,力求再现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

3.2 英语科技应用文种类繁多,大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和用语特点。

本文只介绍较为常见的指示说明类和科普类应用文的特点及其汉译。英语科技指示说明类应用文的特点是:用词精练,句式简短,多用祈使句;一般采用先后顺序、平铺直叙的行文方式。翻译时,应采用不带感情色彩、朴实无华的行文风格,用一一对应层次的方法组织译文,尤其应注意弄清各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免造成翻译上的谬误或事故。同时,对于原文的图、表、格、式等,译时不得任意删改。科普文章或读物的文体特征比较接近一般文学作品。翻译此类作品,用词要灵活,词句要适当润色,使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以体现出科普文章或读物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文体特点。

3.3 逻辑在英汉科技翻译中的重要性。

逻辑性强(strict in logic)是科技文体的一大特点,因为科技文献尤其是科技论文、专利、产品质量保证书等要求推理严密,论证准确,描述客观,不留下或尽量少地留下破绽.科技文章为保证其简练性不会多用一个无用的字符,而为了体现其逻辑上的准确性,又不惜“泼墨”去论述。因此从逻辑性方面讨论英汉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科技文体的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概念明确,判断合理和推理严密三个方面,本部分所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指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大脑中的加工两个过程,即只讲了对英文原文的逻辑分析。其实在将原文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也有一个逻辑参与的过程,不过那是汉语的逻辑问题,在这里就不细说了。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无论在词汇上,还是在语法上都存在很在差异;另外,科技文体专业术语多,逻辑性强,语言准确、规范,使翻译工作更加困难。因此做好英汉科技翻译工作,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好的逻辑基础,这样才可使自己的译文准确恰当,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最后,科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结果的描述(即科技文章)既是逻辑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又是表达非常严密的思维活动,科技文章都有严谨的科学论述和严谨的逻辑条理性,因此,科技文章的翻译不但要遵循好逻辑规律,还要求译者有严谨的作风,这样才能将原文作者的意思表达的客观、合理,译文的水平才会上一个台阶。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科技文体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弄懂文章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有关的理论。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是不可能做好科技翻译的,此外,对于新兴的学科和学术动向要做到心里有数。(2)准确把握词的含义和固定词组的翻译。要注意区分一般词语和专业术语的关系,然后确定其应用范围,平时要积累专业词汇。正确选用专业词典,尽量使用现成的译法,另外,术语的使用要求统一化和标准化。(3)对文章进行透彻分析,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可只是拘泥于字面,而要深入理解。尤其是要注意被动语态的翻译。总而言之,科技翻译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9:英汉翻译lecturetwo

对双语比较与翻译的新认识

作者指出:“翻译是双语活动,活动的中心是意义。但意义本身很复杂,表达同一概念的语言形式在不同语言里常常带有不同的伦理观念、意识形态和情感意义,穿梭于两种语言间的译者要时时应对这些问题。对于文化距离较远、语言类型迥异的英语和汉语而言,情况更是如此。因此,要做好翻译,就需要对两种语言在词汇、语义、句法和篇章组织等各方面的异同有充分的了解。在这方面,语言对比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语言对比,我们能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组词成句、积句成篇的过程和方式,由此累积起来的语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和预测各类翻译问题,深化对翻译技巧的认识,培养和提高翻译技能。”

编写原则切合全国翻译硕士的实际

作者指出:本书在编写时遵循了以下原则:在比较的基础上解析翻译;实例观察为主,理论分析为辅;适当加大用例和练习的语言难度。这些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模块性,本教材按语言单位的大小来组织和排列。需要指出的是,翻译难度和语言单位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尽量减小理论论述的篇幅,重视实际例证的呈现。观察尽可能多的翻译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两种语言,更深入地了解翻译技巧运用的内在机理;不追求语言对比和翻译理论上的系统与完整,而注重语言差异可能给翻译带来的启示;学练结合。多数章节附有针对所讲内容设置的练习。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补充或删节,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更具针对性的练习。

全面点拨英汉比较与翻译技巧

基于上述编写原则,作者全书按词、句和篇章顺序编排,在比较的基础上谈翻译,介绍常见翻译技巧运用的动因和实施方式。以第三章:句子结构中3.9被动与主动为例。作者在对主动与被动界定之后指出,英语中表达被动概念主要有两种方式:①被动式;②主動式表达被动概念。

作者在①被动式中提出了英语使用被动结构的主要原因并以实例加以说名:不必或无从说出施事;不愿说出施事;为衔接自然,保持主语一致;把受事作为陈述的对象;为了强调施动者,体现“句末重心”的原则或平衡句子结构;为使表述更显客观,常用于科技文体、政论、新闻报道中。

作者在②主动式表达被动概念,提出了形式上是主动语态,意义上表示被动概念的七种情况。这类句子的主语通常是指物,指人的情况极少。此类英语句子汉译时,多数情况下只需按照原文的语序译成汉语即可,有的则需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微调。

在9.3.3英语被动句的汉译一节中,作者指出:汉语中的被动结构远没有英语用得频繁,但被动形式灵活多样。英译汉时不宜过分局限于原文的结构,即不能见到英语被动句就译成汉语“被”字结构。要根据汉语提供的语言手段灵活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1)译成“被”字句:“被”字句是典型的汉语被动结构,英语被动句理所当然可以译成“被”字句。2)译成“给、由、把、加以、予以”等表示的被动句3)译成“是”字句

②翻译成不带被动标记的意念被动句。

使用这种转换时,通常把英语原文的文的主语用做汉译文中的主语或话题,将谓语部分处理为汉语的说明(comment)。

③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1)通过改变措词或表达方式保留原旬的主语,不使用原文的被动语态。2)把原文里处于主语位置的受事变为译文的宾语,将by引出的施事变为译文的主语。3)增补泛称人称代词“大家、有人、人们、众人”等做句子主语,对应的多数是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或“It+be+V-ed+that—clause”结构。

④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以上被动句的数十种翻译技巧均配有大量例句加以证明。全书这样的翻译技巧无数。作者在编写时侧重描述并辅以解释,不刻意制定语言转换的固定规则。使用时读者应注意翻译技巧运用的开放性,做到举一反三,提高翻译能力。

选用的例证经典、用心独到

本书少量例证取自现有书刊,多数例证取自英汉双语语料库(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英语单语库(COCA,即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BNC,即英国国家语料库)以及其他可在线检索的语料。基于语料库选择素材,目的是让例证更好地反映当代语言的使用状况,提高用例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我们运用语料库选择例证时,注意语料库的使用频率,注意选择使用频率高而学习者尚不太熟知的语言表达形式;使用语料库手段控制例证的题材和来源,增大了非文学例证的数量,选用的译例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翻译练习精选

这些翻译练习量大,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篇幅适中,有利于学员独立完成。配上翻译的参考译文,学员学有榜样,便于及时比较对照,找出优缺点,学习译技,提高译能。

正如庄绎传教授所说:学习翻译不外乎是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别人的译文,再自己动手翻译。本书从词和词素开始,渐次扩展到句子结构、篇章和社会文化层面,在对比的同时探讨了一些相关翻译技巧使用的原因和方法,希望帮助读者在了解翻译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英汉语句子表达和篇章组织的了解和认识。本书在编写时侧重描述并辅以解释,不刻意制定语言转换的固定规则。使用时读者应注意翻译技巧运用的开放性,做到举一反三,提高翻译能力。

[1]秦洪武,王克非著.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2

[2]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大纲》.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03

篇10:英语名言警句英汉翻译

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

Cease to struggle and you cease to live.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I feel strongly that I can make it.

我坚信我一定能成功。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serve as a textbook of life for people.

困难坎坷是人们的生活教科书。

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Life is a leaf of paper white, there on each of us may write his word or two.

生活就像一张白纸,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上写上自己的一两句话。

On earth there is nothing great but man; in the man there is nothing great but mind.

地球上最伟大生物是人,人身上最伟大的东西是心灵。

Everything ought to be beautiful in a human being: face, and dress, and soul, and ideas.

人的一切——面貌、衣着、心灵和思想,都应该是美好的。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天生我才必有用。

The good or ill of man lies within his own will.

人的善良或邪恶都存在于他。

Life is real, life is earnest.

人生真实,人生诚挚。

Life is compared to a voyage.

人生好比是一次航程。

Life would be too smooth if it had no rubs in it.

生活若无波折险阻,就会过于平淡无奇。

Life means struggle.

上一篇:研究生运动生理学下一篇:食品厂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