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2024-04-17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精选14篇)

篇1: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我是寿光市疾控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者。2009年1月,从我报到的第一天起就被这个充满激情和斗志的团队深深感染了。在日常的工作中,从领导和前辈们身上更渐渐感受到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肩上那份责无旁贷的使命与生命的份量。我是一名疾控工作者,我感到荣幸,我觉得自豪!

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即使对于看似渺小的工作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如果你用心将渺小的工作做好,伟大的工作往往就会水到渠成。而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这正是我们疾控工作的真实写照。用自己的汗水构筑免疫屏障,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疾控人的任务!我永远不能忘怀在09年甲流疫情爆发的时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幕幕:当人们进入梦乡时,疾控人却颠簸在通往突发疫情的泥泞小路上;当人们在工作闲暇,享受天伦之乐时,疾控人却密切关注着疾疫发展的动态和方向,正是这千千万万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疾控卫士,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生命去温暖生命,才帮助了更多的患者与疾病英勇拼搏,和瘟疫奋力抗争,赢得了生命的荣光!

在这场与甲流病魔抗争的战斗中,我作为中心的疫苗接种信息统计员虽然不能冲到第一线去防控疫情,也在疫情防控的后方贡献着自己的绵力。信息统计是一项细小而繁琐的工作,它既是全市甲流防控屏障建立程度的指标,也为国家总疾控确定和调整甲流疫苗免疫策略

提供基础数据。为高质高量的完成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群众的信任,我无论每晚工作到几点都是对信息逐条核对无误后再上传和日报。截至甲流疫情结束,全市共分五批接种64087人,全部接种信息都准确无误的上传到了国家信息平台,圆满了完成了领导交代的任务。在甲流病魔肆虐全国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众志成城、全力防控,确保了全市无一例甲流病例发生。

在践行“三好一满意”活动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航标,中心领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带领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转变观念,真正践行好“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神圣使命,精心呵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身边有无数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的工作者,我以我属于这个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而感到自豪!我以我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篇2: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血站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也是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行业。而我来自血站的供血服务科,作为临床与血站枢纽的供血科,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这里,我的主题是“心连心”。在大力弘扬卫生职业精神的讨论中,根据血站与临床及病患之间的关系,我个人将该精神总结为“仁、和、精、拓”四点。此次学习讨论中,我更是不忘深化卫生系统的“三好一满意”,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以下,我将自己理解的的四点卫生职业精神分层进行陈述。“仁”,即仁心,在我单位,或多或少都接触着不同的病患家属,这些家属为了自己的亲人到处奔波,他们焦虑、紧张、彷徨、愤怒甚至不知所措的的心情,带动着所有人的心。记得,有次我值班,一位病人家属要rh阴性稀有血液,而我库里除了一袋其他医院已预订的,无其他新鲜的稀有阴性血液,并建议她用冰冻的。但病人情况比较紧急,要冰冻的时间来不及,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是积极的联系血液,这时,我主动向已预订的医院协商,在不影响其使用的前提下,终于将这袋血液调剂给了这位紧急患者使用。相信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不论是任何在此岗位上的同事们,都会像我这样做,用我们的的医德,用我们的真情,用我们的仁心,将病患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尽己所能的帮助病患早日康复。

“和“,即和谐,在一个大的环境里,只有一个和谐的景象才能推动各种事业的发展,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更深的交流,才能营造更美好的未来。在我科室里,同事们工作都很井井有条,就算在忙碌的时候,”大嗓门“也是我们科和谐的象征:”,有人来取血啦,你先发一下,我走不开。“”好的,我马上就来。““有洗涤下来了在电梯里,麻烦你接受一下。”“,有没有时间帮我打印一下血液标签,我一个忙不过来了。”“好的,来啦。”这些都是在忙碌的时候发出的“大嗓门“,因为我科室冰箱冰柜太多,机器声音大,渐渐的大家都成和谐的“大嗓门”了。当然了,也就是在这些“大嗓门”的带动下,大家干得更起劲,效率也更好更快。和谐,成就了可持续发展之美;和谐,促成人性之美;和谐,造就了美妙的生命。就让我们用爱、用心去构造这和谐的世界。

“精”,即精益求精,在我科室,各种电脑出入库,都严格要求要精确,避免出错,仔细核对。在我们的标准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中,仔细核对医院预约的血液数量、品种、两联取血单,及电脑出库单都是否一致,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避免不必要的差错。以及血液的各种成分,在贮存时,严格定时检查冰箱温度,监控贮血冰箱的安全状态,在取血,存放血,送血的各个环节中严格将血液保持在“冷链”的状态下。从而才能保证血液质量,才能保证病人在用血时的血液安全,才能保证病患的生命安全。此时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有一颗“精准”之心,时刻将病患放在首位,在严以律己的同时保护用血患者的安全。

“拓”,即拓展创新,如果说昨天是奋斗,那么今天的我们就不能仅满足停留于现状,而应跟随着时代改革的呼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李大钊先生曾说过:“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生活,时时开拓生活。”只有求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在我行业,时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厉遵守行业纪律,不断进步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现今社会,病种越来越多,而我们应该时刻学习着,解放思想,不断发展开拓我行业的新动力,让我们带着一颗勇于前进的“拓展”之心,争取让病患早日脱离病魔,走向健康。

在医疗服务行业里,我认为坚持以上四点,就能够做到与病患心连心,与同事心连心,与社会群众心连心。在大力弘扬卫生职业精神的同时,我亦不忘监督自己遵从“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及群众满意。积极将“三好一满意”精神融入到思想和工作中,紧密结合实际,统筹兼顾,通过优质服务,尽可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

篇3: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第一个问题, 关于会计精神的定位。会计精神是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文化由四个层面组成, 最外层是物质文化, 依次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最核心的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属上层建筑, 是哲学的范畴。所以我们讨论会计精神是在研究一个会计上的哲学问题。

第二个问题, 关于会计精神的内容。会计精神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升华出来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审美情趣的总和。这就是会计精神的内涵。会计精神为会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也是每个会计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其所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 毫无怨言的无私奉献, 就是因为有一个精神支柱的支撑。就拿会计的思维方式来说, 我曾多次讲过, 过去受计划经济、会计学科特点的影响, 把大家的思维基本束缚在一种方式上, 这就是逻辑思维。因为会计上讲“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这两个会计恒等式就锁定了我们必须是逻辑思维。我认为, 思维方法也是会计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会计工作搞好, 我们必须要在运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 将变通思维、扩散思维、换位思维、反向思维等方式引入会计思维中, 否则会计工作很难可持续发展。

如何升华会计精神?会计精神要有时代感。要与时俱进, 要体现最新的行业特征和精神风貌;要从传统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共性中挖掘出能代表会计精神内涵和本质的个性。这就要不唯上, 不唯书, 靠自己去体悟, 找出能被广大会计人员认可的会计精神实质。

下面我再谈一下个人对会计精神的认识和体悟, “不失本真、敬业进取、平衡至上”是我对会计精神的理解, 很不成熟。“不失本真”, 是指我们做人、做会计人、做会计工作都不能失去本来的真面目。例如, 我们的会计信息、资料、数据、账薄、凭证、报表对外披露, 都必须要真实可靠, 没有虚假。“敬业进取”, 敬业指工作态度, 奉献精神, 清正廉洁;进取指不断更新知识, 进行创新。我们说选择了会计职业, 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 要干到老学到老。“平衡至上”, 这是从技术层面讲的, 会计工作是在搞平衡, 前面我讲了两个会计恒等式, 在借贷记账法是这样, 增减记账法也是这样。会计如果失去平衡就不叫会计。另外, 会计在处理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等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上, 在处理单位与个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 就是社会的和谐, 追溯到孔夫子的“论语”就是“中庸”, 用会计术语讲就是平衡。以上是我对会计精神的体悟。

篇4: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而王晓明,则是这一些讨论的“串联者”。

聊天制造媒体事件

《国家历史》:为什么要发起“人文精神”讨论?

王晓明:当时大家都很困惑,不知道怎么理解新的现实和它背后的历史运动。一部分人出国了,我的熟人朋友当中,出国与留下来的大约各占一半。出国的人大概认为在中国已经没办法再做事,留下来的人则觉得好像还可以做点事。我1990 和1991年两次去美国,都面临这个问题:留在美国还是回来?后来还是回来了。

那时候大学校园里的气氛还是相当活跃的。在华东师大,研究生和年轻教师组成了不同的小圈子,常常通宵达旦地聊天,像徐麟、崔宜明、胡河清、李劫、张宏,还有小说家格非,等等,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不用说,上海的其他大学:复旦、交大,等等,上海以外的北京、郑州、广州、南京、西安等地,都有类似的圈子,类似的讨论。

到1993、1994 年的时候,中国社会新的变化趋向,已经比较清楚,大家普遍有一种难以接受的感觉,不但是大学中人,不少作家,譬如张承志、韩少功、王安忆等等,其时也都有类似的感受。可以说,如何看待现实,在那时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问题。人文精神的讨论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中发生的。

不能说人文精神讨论是我发起的,这么大的讨论,怎么可能是哪一个人发起的呢?我编的那本《人文精神寻思录》的后记,就大致介绍过我刚才说的这些情况。当时有各种各样的讨论,我主要是做串联的工作,把不同圈子的讨论串联起来:譬如复旦大学的张汝伦先生,我之前就只是见过,并不熟,是通过这次讨论才结识的。当然,大量的私下讨论当中,最后能形成文字、公开发表的,只是一小部分。

“人文精神”这个题目,是取自我与华东师大的几个朋友的一个讨论纪要,那个纪要的标题是《人文精神的废墟》,发在1993年的《上海文学》上,因为批评了几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这个纪要获得不少报纸的转载。其实,这只是这一场大讨论开始借助报刊公之于众了,讨论本身开始得还要早,还且有许多讨论并没有形诸文字。当然,1994 年在《读书》杂志连载5组以“人文精神”为总题的讨论,影响就更大了,参加的人也更多了。

《国家历史》:在“人文精神”讨论之前,有没有人发起别的讨论?

王晓明:1990-1992年间,陈平原、汪晖和王守常就发起过“学术规范讨论”。他们主要讨论“学术规范”问题,认为学问没有做好,是由于学术不规范导致的。但我觉得,所谓“学术规范”,只是一种说法,实质上,他们是要反省80年代知识分子的状况,而这个反省,简单来说,是被刺激出来的。1989年前后国际国内的局势,令知识界很受震动,有些人甚至感到幻灭。但从另一面来看,这震动和幻灭本身就说明知识界有很大的毛病。如果你真有洞察力,不应该那么吃惊、那么震动、那么幻灭的。那为什么80年代的知识界对后来发生的这些社会变动缺乏预见和洞察呢?你不能光把原因都推到外部条件去,一定还有知识界自身的原因。我理解他们办《学人》杂志,最重要的动力,是要反省8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为什么缺乏洞察力。当然,说缺乏洞察力是因为学术活动没有做规范,这只是一种便宜的说法。当时大家都知道,问题并不仅是学术规范,更不是什么注释不够。这是一种整体的思想上的反省,只是采取了当时比较安全的表述而已。

《国家历史》:你们的第一次私下讨论是在什么时候,当时讨论了什么问题?

王晓明:这个记不得了,那时候校园里的年轻人,只要是志趣相投的,几乎整天凑在一起聊天,什么都聊,前一句是国家大事,后一句可能就是“今天食堂的包子不错”,再下一句可能又会转回到什么理论问题上,随意而谈么,哪有那么正式的?我现在倒是很怀念那时候的那种简单的随意而谈的气氛。

《国家历史》: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公开讨论的?

王晓明:大概在1994 年春天,上海的一批人文学者经过互相了解,发现大家有很多共同关心的问题,正好华东师范大学要开一个文艺理论方面的会议,白天开会,晚上我们就约在一起,集中讨论一下。就在华东师大找了一个教室,大概坐了五六十人。在这之前,我写信把这事情告诉了当时的《读书》主编沈昌文先生,请他支持。他就和编辑吴彬来上海参加这一晚的讨论,他们一声不响地坐在角落里听,然后就回去了。但很快就写信来说,他们支持这个讨论,准备在《读书》上发表系列的讨论稿。就是根据这个信,我们在上海分了好几组,分别讨论,然后根据录音整理成文,陆续寄去《读书》发表。可以说,《读书》杂志对这个讨论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国家历史》:关于“人文精神”,当时你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王晓明:当时中国的文化状况非常糟糕,可以说是处在严重的危机当中。作为这个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知识分子,或者就更大的范围来说,当代文化人的精神状况普遍不良,这包括人格的萎缩、批判精神的缺失,艺术乃至生活趣味的粗劣,思维方式的简单和机械,文学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匮乏,等等,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文化人的精神状况很差。

为什么精神状况这么差?从知识分子(文化人)自身的一面看,主要问题就是丧失了对个人、人类和世界的存在意义的把握,也就是说在基本的价值观念方面两手空空,自己没有基本的确信。没有基本的确信,精神立场就东倒西歪。

这种精神状况的恶化,绝不仅仅是以知识分子本身的原因所能解释的,它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也不仅仅是在15年的改革当中才发生的,它其实是与中国整个现代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走出这种恶化的状态,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持续的努力。作为开端,当时公开发表上述意见的这些人就特别愿意来提倡一种精神,一种关怀人在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在自己内心培植和发展价值追求,并且努力在生活中实践这个追求的精神。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不断生长的、日益丰富的过程。这种人文精神的追求是每一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来做的,甚至靠这些“不同”所形成的丰富性来推动。

《国家历史》:你们的讨论公开发表后,引起了什么反响?

王晓明:这个讨论很快就变成为一个“媒体事件”,国内的报刊广泛地报道,国外有些报纸(例如日本)也做出反应。在持续两年的过程里面,不断有学者加入这个讨论,仅我个人看到的文章就超过了一百篇。许多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还开辟了专栏,这为文章的发表提供了传播平台。到1995年,人文学界以外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加入,1995年11月,在《中华读书报》就有一个很大的标题:“人文精神,经济学家发言了”。这些经济学家中,有基本赞成的,有分析的,也有批评的,各种各样的声音。1996年的时候,上海和北京两地同时出版《人文精神讨论文选》,到这个时候,这个讨论基本接近尾声,最热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就在这两年中,“人文精神”逐渐成为一个流行词。记得当时有人告诉我,说上海陕西南路靠近淮海路的一家商店开张,商店经理照例要说一些套话,其中居然也有“发扬人文精神”这样的话。人文精神竟迅速成为这样一个套话,可见当时的流行之广了。

当代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标志

《国家历史》:对“人文精神”讨论,当时的批评意见是什么?

王晓明:批评的意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批评认为:你们这些人如此集中地提倡一种精神的倾向,并且根据这种精神倾向激烈地批评各种社会现象,这妨碍了文化的多元化原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专制主义,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的“恐怖”。还有人进一步分析,这种提倡会导致一种不适当的道德强制。另外还有人认为,中国现在开始进入消费时代,进入后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转型,这个时候提倡对生存意义的关注,强调知识分子的批判作用,是犯了一种启蒙的毛病,是一种过时的文化冒险主义。更有人说,你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发泄对改革、对现实的不满,企图否定现实。第二种批评意见是比较学理化的,认为人文精神的讨论不错,但是讨论的题目太大。什么是人文精神说不清,而且把许多问题都放在人文精神这个题目下来谈,缺乏对具体的、制度方面的思考,应该把制度问题和人文精神问题结合在一起谈。我个人觉得这是富有远见的、建设性的批评。

当时,对这些批评的反应也很激烈,双方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当然,更多的人是理解这个讨论的意义,在这个前提下把自己不同的理解放进去,这样的意见是大多数,大家可能也比较熟悉,我这里就不多谈了。

《国家历史》:“人文精神”讨论之后有没有类似的讨论?1998年前后的“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是不是就是它的延续?

王晓明:我是不赞成用“自由主义与新左派”来概括1990年代中晚期的知识界的论争的,因为被划在两边的人中间,分别都有极大的差别。当然,1990年代中晚期的知识界的论争的范围更大,有些问题的分歧也表现得更尖锐、更深刻,所以,恐怕不能说它是之前的什么讨论的延续。

《国家历史》:那“人文精神”讨论的延续究竟是什么?

王晓明:大概是在1998 年,《上海文学》上有过一次关于“市场意识形态”的讨论,那可以说是“人文精神”讨论的延续之一。话题是围绕“成功人士”这个流行符号展开的,我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半张脸的神话》,就是讲这个的。“成功人士”这个概念最早是蔡翔先生提出来的,他有一篇短文,谈到“成功人士”这个符号,后来我就把他这个说法拿来进一步讨论,还到大学里去演讲。

《上海文学》上的这个新的讨论也持续了一段时间,大家当时的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一种新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快速形成。我们当时在《上海文学》上讨论的,就是这个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后来我编了一本书,书名叫《新的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其中的不少文章,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我现在做的“文化研究”的课题,也是要分析:这个新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它与过去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区别在哪儿等等。

《国家历史》:整个8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或学术界,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存在着一个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在当时中国社会的体现,就是现代化。但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现代化也包括市场经济。现代化真的来了,为什么知识分子又不满意了?

王晓明: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并不是1992年才开始的,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叫商品经济而已。但那个时候经济改革与其他改革大致同步,那时进行的是比较全面的改革。1992年以后,改革向纵深发展,其范围早已超越市场。

《国家历史》:中国知识界什么时候开始分化为“知而不言是一种罪”与“躲进小楼成一统”的?

王晓明:粗略区分的话,实际上读书人从来就有两种,一种是只做学问的,一种是还要关怀社会、要对社会发言的。一般说的知识分子,往往指后一种人,他要从他的知识立场出发来讨论社会问题。如果讲知识分子的分化,那应该是指由于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形成的分化,而不是在要不要讨论社会问题这一点上的分化。

中国知识分子在80年代基本上没有太大分歧。分歧是在90年代形成的,这个分歧的第一次大规模爆发,就是在“人文精神”讨论中,这也构成了“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意义。而分歧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怎么看待改革,怎么看待改革的现实,怎么看待市场经济,或者说,怎么看待“现代化”。

《国家历史》: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却不知道“人文精神”。

王晓明:当时,参与讨论的所有人,我想大概都明白大家究竟是在谈什么。但是,今天的年轻人确实不知道了,隔膜。这个隔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另外一个是媒体。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发生在十年以前的许多事情都不知道,不光对“人文精神”讨论这样的事,别的更实在的事情也不知道。就是文史哲专业的学生,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学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们办这样一个历史杂志,真是很有必要的。

现代社会里,什么样的人是最好的消费者?就是那种把新产品当作最好的东西,尽快用新产品来替换旧产品的人。如果一个人有记忆,他就会回过头来算总账:我这样不断更新是不是有毛病啊?有历史记忆的人,的确不容易被当代的东西、流行的东西忽悠。

《国家历史》: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如何看“人文精神”讨论?

王晓明:总的来说,虽然这场讨论影响的范围很大,但讨论的水平并不高。原因有两个:第一,从自身来看,当时发起这个讨论的人,和参加这个讨论的人(包括我自己),对很多事情想得都还不是很清楚。随着两年的讨论逐渐深入,很多问题才慢慢想明白的。第二,有很多非学术的因素影响这个讨论,当时有很多的意气用事,很多的借题发挥……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把一个问题讨论好,确实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后来的有些讨论变质了:不是仔细去听对方的看法,而是一味要在论战当中压过对方,这样的风气一起,特别是一些人身攻击的发生,暴露了当时的思想和文化条件的恶劣。

虽然“人文精神”讨论在整体上不够深入,它在客观上却成为当代社会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第一,这场讨论是中国知识分子在那样一个社会剧烈变动、迷茫、痛苦、困惑的阶段之后,开始慢慢地恢复活力,发出声音的开始。第二,这个讨论打破了1980 年代以后,中国知识界只有一个集体声音的不正常状态。当然,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讨论凸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具有根本性的大问题。十年过去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一点都没有减少。

王晓明著作

《半张脸的神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人,把社会的进步比作人阳光灿烂、光彩照人的半张脸的话,那它的背面,另外的半张脸则常常被人隐去了、忽视了。

一个国内知名的文学教授,一个忧虑天下的人文学者,以非同常人的理性和非同常人的职责担当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

《人文精神寻思录》

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

“人文精神”的讨论及其种种回应,就体现了当代知识者的活力,体现了他们对精神价值的近乎本能的向往和追求。这必然能激发那些愿意自救者的勇气和理性,使他们更深入地透视当前的文化现实,也更深入地透视自己。

《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被传媒、广告、时尚等控制和引导。时至90年代,这种控制和引导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本书汇集了上海文化界的精英观点,以专题的形式对这种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社会运作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王晓明

篇5: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征文

医疗卫生行业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也是一个对道德要求很高的职业。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有着重要意义,时刻起着监督、指导和提醒的作用。在我国的古文中很早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西方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异曲同工,都是在说,医生这个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联想到“卫生职业精神”,我很自然的想到了三个词,“医德、医术、医魂”。

医德:念大学的时候,有门课程叫做《医学伦理学》,老师在讲台上解释,什么叫做“医德”,医德就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那时我就记下,但不理解。直到若干年后,我自己真正来到医院参加工作的时候,个中字眼,才逐步明白。

医术:“妙手回春”永远都是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词语。一个医生只有医术高明,才可以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前些天,我在看专业书,看到血液病,想起一个名字——卫生部长,陈竺。

白血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很难治愈,直到有一天,陈竺部长发现了维甲酸和砷剂是通过不同途径靶向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上,因此提出两药共用的“协同靶向治疗”设想。临床试验中,近90%的M3型白血病都可治愈。随后又提出了三氧化二砷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的。这一发现正式步入了现代药物治疗研究主流。这两组发现使M3

型白血病患者得到了救助,使生命得到了延续。

医魂:人有三魂七魄才有精气神,医生也是一样。医生的魂在心。心若好,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可这“魂”究竟是什么,看的见,摸的着吗?“医魂”,崇高而厚重的词,一种高于职业良心的坚守和力量。纵观历史,从古至今,从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到希波克拉底,白求恩等,到在座的各位,社会不断发展,历史几进变迁,回看今天,彰显医者魅力,共铸医魂,这是时代的召唤,这是医者生涯的光荣与梦想。有一种职业最为美丽,那就是医者;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医德;有一道风景最为绚丽,那就是医魂。

篇6: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

自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以来,深入剖析自己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创造性地谋划工作。

一、充分认识和体会到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实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和精神动力。当前,深化医改进入攻坚阶段,构建、培育和弘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激发和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自觉从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深刻理解做好本职工作与落实医改任务、实现医改目标的密切关系,激发社会责任感,更加主动地参与改革、投身改革、推动改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落实,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讨论活动最终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的开展上。因此,下一步将始终坚持以大讨论活动贯穿工作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突破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转变观念,1转变作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在大讨论活动上寻求新突破。进一步加大自身思想解放的力度。继续深入学习刘琼芳同志精神,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坚持在大讨论活动中统一思想,真正树立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打破惯性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通过不同方式,深入学习研究,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切实整改提高。

篇7: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

欢迎各位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年,是“三好一满意”活动巩固提高的关键年,是医疗惠民行动取得重大成效的关键年。为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惠民行动,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我院今年开展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这对于凝心聚力、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我院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关于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发动

根据县卫生局对该活动的具体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与落实。于今年4月27日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会上共同学习了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全市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医疗惠民行动、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工作方案的通知》,下发了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医疗惠民行动、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对活动作出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使干部

职工认清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的必要性、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为开展好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具体实施

1、组织进行专题教育。学习上级关于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的文件,深刻认识凝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参与大讨论的自觉性。

2、组织进行理论学习。结合“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卫生政策性文件及关于工作作风、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

3、先进典型报告。邀请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典型代表,我院心胸外科主任付明浦同志作事迹报告,以榜样的力量号召广大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找差距,促学习。

4、观看宣教电影。组织职工观看《白求恩》、《雷锋》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5、重温誓言。以科室为单位,重温希波克拉底宣言、医师宣言,深入学习理解宣言的内涵,凝聚精神。

6、讨论凝练。通过学习体会交流,开办演讲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职工对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切身感受,提炼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7、专题活动。为深入开展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我院开展了卫生职业精神大家谈活动,全院职工积极参与,收集到征文110余篇。结合“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弘扬卫生职业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收到征文64篇,组织评选出14篇优秀作品于5月11日进行了“庆5.12国际护士节,倡卫生职业精神”演讲比赛,其中肿瘤科护士徐立娜的《生命的奇迹》获一等奖,《因为有爱》、《无悔的选择》、《用心服务,让青春绽放》、《托起希望的天使》获二等奖,另有9名同志获得三等奖。

三、实际效果

通过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使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了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踊跃参加以弘扬职业精神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各科室通过分析和讨论,纷纷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并把活动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多做贡献。

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核心制度不够。电子病历书写不规范,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制度未严格落实。

2、医院服务流程、便民、利民措施力度不够。

3、宗旨观念不够强,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不够。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院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继续深入学习,认真整改,力争在理想信念、医疗服务、医疗质

量、医德医风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取得更好、更进一步 成效。

各位领导、专家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篇8:职业拳击判罚标准大讨论

很多人都认为,比赛中裁判不应该逐个回合地打出比分,而应该根据总体印象确定哪位拳手获得胜利。这些人相信,当裁判在判断一个比分非常相近的回合时,他们会受到前一个回合结果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每个回合裁判的判分无法真正精确起来呢?

事实上,裁判判分的公平与否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在拳击运动中是这样,在棒球、足球、篮球和高尔夫运动中同样如此。在格斗比赛中,每次成功的打击都可以得到点数。当然,这并不是说格斗比赛的裁判就要走极端,有的裁判给出的比分是非常微妙的。

但是,人们总是期望裁判的判分能够反映他们对于比赛的客观判断。如果裁判根据自己一时的冲动来决定比赛结果的话,那么对于整项运动的裁判体系都是一种伤害。

拳击比赛中,通常的得分标准是:

1.清晰的击打;2.有效的进攻;3.占据比赛的主动权;4.有效的防御。

“在某种情况下,”拳击资深评论员拉瑞·莫岑特说,“裁判的工作就是分辨出每一个回合的胜利者。但是如果你不注意谁控制了比赛主动权、谁的击打效果好以及谁出拳频率高的话,那么你的判罚就会有失公允。如果我无法判断哪个拳手赢得了回合的胜利,那么我会判平局。”

HBO的“非官方边裁”哈罗德·李德曼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当两位拳手实力非常接近时,裁判是最痛苦的!”李德曼说,“但是有的比赛就是这样的情况,裁判很难判断出谁是胜利者,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判平局才是对拳手和观众最公平的。在决定谁赢得了某个回合时的感觉与判罚是否犯规是一样的,都是在没有很好理由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对于裁判在什么情况下给出10:8的比分也颇有争议。“在比分为10:8的回合中一般会伴有击倒,”Showtime的分析师斯蒂夫·福阿胡德说,“如果A拳手在比赛中打出了三个刺拳而对方只打出了一个刺拳,那么他会以10:9领先;而如果A拳手不断击中B拳手的屁股但是却没有将他击倒的话,那么大多数裁判也会给出10:9的比分。因此,这个点数的判罚通常都是没有非常充分的理由的。而如果一位拳手很明显地控制了比赛的局面并且给对方以重击,那么即使没有出现击倒,比分也可能是10:8。”

“裁判要给出10:8的比分并非一定要有击倒场面,”拳击裁判杜安·福德说,“当布拉德利与鲁斯兰比赛时,电视台的人总觉得裁判没有注意到鲁斯兰有一次被击倒,并且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但是,每个裁判员对于什么样的比赛可以给出10:8的比分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更加看重两个拳手在赛场上的整体表现。如果某个拳手能够在比赛中有效地重击对手并且使对手受伤,而他又在整体上控制了场上的主动权,那么我会很高兴地给出10:8的比分判他赢得这个回合。”

或者有另外一种看法:既然比赛中的一点点优势都会得到10:9的比分,那么拳手在比赛中占据非常主动的情况为什么就不能多得点分呢?这种说法又引出了另外的一个话题,就是认为一位拳手只要在比赛中击倒对手就能够得到10:8的比分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击倒技术在拳击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而且击倒也对得分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拳击比赛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对方打倒在地。但是,即使一位拳手在比赛中击倒过对方也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应该赢得该回合。比如,一位拳手在比赛中一直占据着主动,但只是因为偶然的原因被对方击倒,那么这位击倒对方的拳手就一定应该被判获胜吗?还是应该判平局9:9更合理?

以下是一位拳击界资深人士的观点:“你应该争取在整场比赛中占据主动,你不会因为一次被击倒就丧失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所获得的优势。如果我在整场比赛中占据优势而你只是有一次偶尔的击倒,那么如果判你10:8获胜的话,会有人认为公平吗?你也不会认为裁判只看到那次偶然的击倒而忽略其他情况吧?”

有拳击评论员也建议:“我们可以以打击造成的伤害程度为标准来评价,我们应该对一般的击倒和那些威力巨大的击倒进行区别对待。我们也要看看拳手倒地是因为对方强劲的打击还是自己失去平衡所致。”

篇9:10大职业精神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1:温家宝

职业:人民公仆

关键词:“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 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事件聚焦:地震发生之后,温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亲自指挥救灾,抚慰民众。在一片地震废墟旁,温总理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流着热泪对被困地下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你们一定会得救 !”温总理鼓励灾区人民:“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 总理的话感动了无数人!正如灾害发生后一家日本媒体评论家所言,“在这样的危难时期,作为一国的总理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了不起!”

职业精神解读: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日日夜夜里,温总理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人民公仆的“职业精神”的深刻内涵: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代表人物2:邱光华

职业:空军飞行员

关键词:邱光华在最后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次灾情我感觉就像一场战争,它对我们是一种考验。 ”

事件聚焦:6月 10日中午12时,在中国空军空降部队的米 -171直升机失事 30多小时后,直升机残骸在汶川映秀镇的大红崖找到,并且发现了失事机组人员的遗体——机长邱光华等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震灾发生后,邱光华驾驶的米 -171直升机开赴灾区,创下了多项第一: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邱光华,一个典型的四川羌族硬汉,一个有 33年飞行史的老机长,飞过 6种机型。他的家就在茂县南兴镇,在抗震救灾经常飞过的航线下。17天的救灾飞行中,他 50多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机翼下的每一处断垣残壁都是那么熟悉。那片废墟里,就有家里倒塌的两间房子,年近八旬的父母双亲就住在帐篷里。可是他义无反顾地飞向汶川、飞向理县、飞向北川……救伤员、送药品、运物资,把希望之光送到灾区各个角落!

职业精神解读:灾情发生后,11420名官兵被空运到成都附近,创下解放军军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纪录;解放军精锐空 15军临危受命,在极其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踏上救援征途,留下的只是 4500份沉甸甸的遗书;第一批跳伞的空降兵特种大队,冒着生命危险在 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并成功着陆,他们是李振波、王军伟、李志宝……他们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系灾区人民的拳拳之心,用恪尽职守、奋不顾身的行动来诠释和捍卫自己的职业价值。

代表人物3:王洪发

职业:公务员

关键词:“救灾,让所有活下来的人没有时间伤心。”

事件聚焦:地震中,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痛失儿子等 15位亲人。地震来袭,他第一时间组织民政抢险队赶至北川小学抢救被压在倒塌屋檐下的学生,路过电力公司宿舍楼时,他想到 16岁的儿子正住在这里。“那时候,顾不上是不是自己的娃了。 ”直至黄昏,王洪发才来到儿子罗宇航遇难的废墟上,在他 42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想过称自己为“帅哥”的 16岁儿子会这样离自己而去。“我只有一个儿子,从感情上讲,我应该先救自己的儿子,可是灾情太严重、救援工作太紧张,没有我,民政抢险队不能及时组织起来。当时实在是腾不出时间。 ”

职业精神解读: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面对灾难,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带领群众震救灾,显示出高贵的职业精神。

代表人物4:张米亚

职业:人民教师

关键词:“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事件聚焦:29岁的张米亚是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老师,地震发生时,他张开双臂紧紧地护住了两名学生,救援人员赶到时,两个孩子还活着,张米亚却没了呼吸。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此时,他的妻子和不满 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职业精神解读:灾难,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灵魂。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位学生的生命壮烈牺牲的德阳高中教师谭千秋、遵道镇幼儿园教师瞿万容、北川教师刘宁、什邡市前底镇龙居中心小学教师向倩……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活着的人深刻地理解了“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

代表人物5:荆利杰

职业:消防战士

关键词:“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事件聚焦:5月 12日 3时 10分左右,绵竹市消防大队陈军带领消防中队第一时间赶往武都小学实施救援。13日上午 10时许,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和吊车的操作中发生了巨大的晃动……

“危险!快撤!“消防指挥部下达了命令。荆利杰从废墟中钻了出来。就在此时,他听到废墟中有个男孩在呼救!他转身奔向废墟,余震再次袭来,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战友们和群众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荆利杰跪在了地上,他哭着大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职业精神解读:荆利杰是无数英勇的消防战士以及人民警察的代表,在这支队伍中还有邓波、蒋敏、孙国利……我们的钢铁战士用恪尽职守、不畏险阻、勇敢向前来诠释和捍卫自己的职业价值。

代表人物6:王丽

职业:医护人员

关键词:“我是医生,病房就是我的阵地。我每迎接一个新生命,就好像是在向灾难无声地宣一次战!”

事件聚焦:5月 12日 14时25分,四川省彭州市妇幼保健院二楼医生办公室里,妇产科医生王丽和同事们正准备给孕妇杨美容做剖宫产。地震来袭,药瓶、氧气瓶“啪啪”地往下掉,人们慌忙向室外奔跑。王丽果断下令,将产妇抬下手术台,带着大家安全撤离到院子里。10分钟后,产妇开始剧烈阵痛,必须马上进行剖宫产,否则产妇和胎儿都有生命危险。于是,王丽和另外 4名医务人员,举着应急灯,在余震中抬着孕妇重新冲入手术室,开始剖宫手术……40分钟后,杨美容的儿子顺利降生。

由于地震后乡镇卫生院破坏严重,大量重灾区的孕妇被送到这里,王丽和同事们开始了连轴转。6天里,她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累了就在救护车上眯一会儿,只要有产妇临盆,马上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手术室;6天里,她做了 17台手术,顺利接生了 36名新生儿。

职业精神解读:广东医生黄宝武失去 9位亲人、勇救 27名伤员 ,都江堰人民医院的 5名医护人员用应急灯在余震中为病人完成手术,广东抗震救灾医疗队护士刁冬梅用行动托起生命的希望,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泮林几次晕倒在手术台上……以伤员救治为天职,在这次地震中,无数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以行动阐释着集利他主義、职业责任、献身精神为一身的新时代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

篇10: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医疗卫生行业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也是一个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行业。宏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建立医务职员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绕祖国医学“大医精诚”和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良好传统,治病救人的革命人性主义精神和新时期医学创新精神,结合展开“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深进展开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大力提倡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精神相同一,使刘琼芳精神更加深进人心,引导我院职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有着深进意义。

医德,是卫生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医德是尊重患者的权利,时到为人民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消除捕苦就是发扬“尽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在“修医德”活动中,我们直坚持从每件小事做起,从每个细节着手,时时刻刻将每位患者放在心上。医护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医患关系更抓紧密、亲近,建起了一架通往患者心灵的桥梁。

篇11: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从事着简单平凡的工作,但正是有了我们的奉献,才能守护者万千居民的健康,用我们的汗水构筑健康的屏障,这就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医疗卫生行业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也是一个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行业。通过这次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主题学习和讨论,我们知道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教育了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自觉把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放到首位,用高超的技术、优良的服务,尽量做到少检查、少用药、少花钱、治好病,减轻患者负担,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树立医务人员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还要爱岗敬业,以最大的工作热情、最精湛的医疗技术,心无旁骛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爱岗敬业说的具体点就是坚持从每件小事做起,从每个细节着手,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时时刻刻将每一位患者放在心上。也许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惰,能修炼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要说:非也!在我们医疗行业,就有许多感人的例子,有许多的医务人员多年如一日的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患者朋友的热爱以及对工作的热情。

古人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从华陀到希波克拉底,白求恩,南丁格尔,医者生涯的光荣与梦想就是救死扶伤。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格的尊严,通过脚踏实地却能滴水石穿的信念共同铸就大医精诚之医魂。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只有切实把主题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保障,才对得起悬壶济世之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人说医学是世界上更新速度最快的一门学科,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进取、努力的钻研和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因此上进心是我们进步的内在因素。时刻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把自己当成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篇12: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一直以来,我院秉承“大医、精诚、广博、慈爱”的办院宗旨,“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服务理念,引导我院职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大力宏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来锻铸医务职员的职业操守。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让我们医务职员堕进寻思: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败。医生因患者而生存,医学因疾病而发展,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医患之间应当作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当是我们医务职员跨出第一步,由于我们既是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患者,或是患者家属,能站在各个角度上理性的思考题目,解决题目,新情势下,在解决医患矛盾的这一课题上,不可否认,媒体是一剂猛药,政府是终究的解药。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要进行客观的报导与评论,成为沟通医务职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进,减轻医疗机构、医务职员、患者的实际负担,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作为医务职员,我们也应尽一己之力,怀揣美好,努力让这个社会更和谐。站在主导的地位,用高超的技术、良好的服务、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医疗卫生行业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之一,也是一个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行业。在优良服务的延伸下,医护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医患关系更抓紧密、亲近。

以深进展开“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争创医德医风先进科室、争创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的”双争“活动,和创建“优良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为契机,对我院职工道德教育要求具体细化,从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进步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展开行风评议等方面,引导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不断强化道德实践。

此次全院展开“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对调动医务职员积极性有侧重要的作用。结合各部分科室精神文明建设展开讨论,发挥崇高的道德和精神气力,引导广大医务职员正确维护治病救人的社会价值和解危济困的职业尊严。

通过此次活动,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内容:

一、端正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兑现服务承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良好温馨服务。

二、加强质量管理,延续改进医疗质量,严格规范护理操纵行为,对工作精益求精。

三、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研究医术,不断更新知识,进步技术水平。

四、学习“医院八荣八耻”,建立正确的荣辱观。

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厉遵守行业纪律,不断进步职业道德修养。

医改进进攻坚阶段,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传达提纲后,我深进理解医改必须依托一支有信仰、有寻求、公众信赖的队伍为之奋斗。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动身,更深进地理解做好本职工作与落实医改任务、实现医改目标的密切关系,激起社会责任感,更加主动地参与改革、投身改革、推动改革,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我们向着理想前行,只要我们努力往做,目标终会越来越近

总务科:叶守宇

篇13: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1 领导重视是基础, 落实到位是重点

重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对于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 但要想突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就得从领导重视和落实到位两方面来抓。得到领导的重视是关键问题, 也是管理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石。只有领导高度重视, 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职业卫生检查和监督机制, 从而减少职业卫生事故的发生。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全面掌握职业卫生的安全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从根本上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此外, 落实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一味强调领导重视, 而没有行动, 最终来讲也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并不能推动工作。因而, 必须贯彻国家政策, 运用扎实有效的措施到实际操作中, 从而获取实在的业绩和效果, 用其来突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2 思想是根本, 落实是效果, 要突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要想突出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还得改变人们的根本性思想, 因而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是刻不容缓的, 这是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要措施。在教育培训中, 要以职工需求为目的,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突出职业卫生监管的“实用性”, 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培训, 学习的动力。

企业要想改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不积极态度, 还得从干部入手, 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 进而达到积极宣传监管工作的目的。此外, 他们积极利用网络, 电视媒体等传播媒介, 召开座谈会, 大力宣传, 让广大员工认清自己与本单位、本岗位要求标准间的差距, 让他们感到工作的压力, 坚定学习职业卫生的信心。另外, 企业还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对于职业卫生的管理制度以及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权益。

3 健全制度, 实施到位

当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员工职防意识浅薄、防治检测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露着卫生职责监管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缺陷, 没有起到作用。要想减免这样的现象出现, 企业必须得形成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制度来推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发展。在制定相关制度时, 要以上位制度为基础, 应该从如何做、怎样做这些方面系统考虑, 要以制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为限度。为了实现职业卫生的规范管理, 企业还应建立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规定》等。

4 严格监管职业卫生工作, 做到管理到位, 突出职业卫生监管的实效性

严格监管对于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采油厂从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生产条件角度出发, 投资300多万元对58座泵站进行噪音处理, 对42个化验室进行层毒改造等并且其厂建立了严格的硫化油气井监管体系, 从强化员工培训、日常检测、劳动防护、现场施工、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针对性的制定方案。此外, 石油厂企业每年都会为尘毒, 噪声等岗位职工进行一次体检, 确保职工健康安全。

5 要做到以人为本, 防护到位, 要有职业安全管理的预见性

为了消除因职业卫生管理力度不够带来的隐患, 采油厂对于在岗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上不敢有任何瑕疵, 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改换了劳保服的面料为防静电抗油拒水面料, 提高了劳保服的使用性, 安全性。此外, 专门建立了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对员工实行“一人一档制”, 还对野外作业人员及时发配防暑物资。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是社会应尽的法律责任。不仅仅是石油行业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各行各业都应关心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企业应重视产品或服务对员工造成的危害, 并将职业卫生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让每个人在安全防护中都有一定的作用, 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 让职业卫生安全跨向一个新的征程。

摘要:当前国家对职业卫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 石油企业的职业卫生也得到高度重视。这就预示着石油企业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叙述了石油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管工作, 大致从领导重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安全监管和劳动保护五个层面来探究。

关键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宗玲, 张志芳, 张萌, 解思思.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一体化立法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68-71+103.

[2]刘筱婕, 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4:34-36.

[3]谢禾, 方锦斌, 朱彩菊, 顾建栋.五省市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调研与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9, 03:134-139.

篇14: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

维护健康是我们的终纵目标 敬佑生命对医疗卫生工作者来讲是最为主要的。医生作为生命的守护神,首先要尊重生命。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医学的目的。医学尽不是要克服死亡,事实上医学也是不可能克服个体生命死亡的,我们只能有时往治愈,经常往帮助,总是往安慰。

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包括大爱无疆、爱国情怀、践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改革创新等。在重大自然灾难眼前,冲在第一线的主要是3 类人,那就是解放军、医务职员和管理者。假如是流行病类的自然灾难,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我们医务职员,比如 2003 年的抗击非典,就体现出我们医务职员大爱无疆的精神。著名医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阶平说过:我不愿意做美籍华人,我愿意回来。我以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酷爱祖国,为祖国服务。吴老两句话,就道出了一位医学知识份子的爱国情怀。假如医生和患者总是作为两大利益团体在那里博弈,医患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 现在,我们为甚么要探讨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卫生 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卫生文化的精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在诊断治疗进程中构成了以医乃仁术为核心的医学文化,其丰富的道德理念和基本的价值体系,为整个医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尊重生命、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无欲无求、视人如己、精益求精。近现代,白求恩尽不利己、专门利人,治病救人,实行革命的人性主义。这是新中国成立60 多年来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同时,鉴戒西方医学文化的公道内核,《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赫尔辛基宣言》、《贝尔蒙报告》、《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中均体现出病人至上、患者自主、公平公正的思想,对我们提炼新时期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都是有鉴戒意义的。卫生文化和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对医改的增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都知道,假如没有医务职员的参与,假如不能调动广大医务职员的积极性,医改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最近几年来,患方的维权意识增强、参与意识增强、对医疗的期看值增高,已到达历史上的最高峰。从社会层面上看,人们夸大得更多的是属于患者的权利,而没有夸大患者就诊的义务;而对医方来讲,则更多的是夸大医生的义务,而经常会忽视医生的权益。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医生看病尽不像工程师修理机器,患者却要求医院的病房要跟宾馆一样,要求到了医院就必须把病治好,事实上这不可能。固然,我们也应当从本身找找缘由。在目前的体制和机制之下,防御性医疗、过度医疗、医生寻求经济利益的事不是没有,我们在医 德医风方面确切存在一些题目。一方面夸大医生要奉献、要承当责任,另外一方面却让医生自己往挣钱,这也是一个悖论。所以在回回公益性方面,我们要大踏步前进。要改变以药补医的现状,让医生的收进与患者的付费完全脱钩。假如医生和患者永久是作为两大利益团体在那里博弈,医患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只有切断医患之间的利益链,患者才能对医生信任,医生才能对患者虔诚。大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少,卫生预防工作越弄越好,才是我们寻求的目标 那末,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甚么?它应当是卫生系统长时间构成的,在卫生领域整个价值观念体系当中最基础、最核心,并且起统领作用的部份,充分体现了卫生系统的价值标准、价值寻求和价值目标;也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卫生领域中的具体反映和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份。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体现畏敬生命、仁爱行善的理念。这是对我们传统的医德和医学文化的梳理。其次是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治病救人。要把精神境地和技术水平放在一起讲,有了好的精神指引,医生就会有动力往研究技术;有了较好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救治患者中体现爱,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再次就是患者首位和公平公正。这一点中外医学史上都有很多经典的论述。病人是医院存在的条件,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直接对象;没有病人就没有医院存在的价值,就没有医务职员工作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保证人人在一个可以支付得起的水平上,取得主要的健康增进、预防、治疗和康复,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和筹资的公平性。最后就是要维护健康、廉洁行医。唐朝医学家孙思邈以为医生到病人家里看病要看有若无。《日内瓦宣言》《、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都夸大医师尽不应当利用患者获得任何利益,包括个人经济利益或其他个人目的。医务职员的责任不但在于治病,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这也是维护健康的意义所在。在听取各位医院院长的讲话时,我发现他们每次都不忘提及医院门诊量的增加。三甲医院的门诊量越来越高,对社会来讲实在实在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社会的基本医疗制度需要改革,另外一方面说明疾病预防不行。只有大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少,门诊量越来越低,卫生预防工作越弄越好,才是我们寻求的目标。所以,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有必要体现维护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大家要有健康增进和增进健康的理念,这才是我们的终纵目标。探讨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符合医学的特性和医学人材的成长规律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各常委、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北京佑安医院党委等对中国传统医学价值观、西方医学价值观及各医院院训和医德规范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经反复研讨,我们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的两个表述。一是敬佑生命、救死扶 伤,为人民健康服务;二是厚德精诚,治病救人,患者首位,增进健康。敬佑生命对医疗卫生工作者来讲是最为主要的。医生作为生命的守护神,首先要尊重生命。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医学的目的。医学尽不是要克服死亡,事实上医学也是不可能克服个体生命死亡的,我们只能有时往治愈,经常往帮助,总是往安慰。我们坚定地抱有对一切生命崇拜与尊重的信念,恪守人性,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突出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终极价值观;无德不能为医,仁爱行善,以人为本,提倡敬业守节的职业操守。这两种表述首先考虑到了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同时我们也不能切断历史,要很好地把传统文化积淀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时代性,另外还要有国际的医学文化和卫生文化的理念引进。值得留意的是,它还要有普遍性。我们不能要求卫生系统的所有人都完全舍弃个人利益、而是要符合人的本质和卫生系统的实际和精神寻求。最近有关余文丽大夫带着自己瘫痪的丈夫往援疆的报导感人至深,体现出医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我们很难要求所有的医务职员都像余文丽大夫一样。还有一些提法,就是我们要把病人当上帝、把病人当父母、把医生当救世主,我也不同意。假如说我们把患者当上帝,那上帝让你做甚么你就得做甚么,实际上我们却做不到。医生假如是救世主,就应当能够起死回生,所有的病人都不应当走着进往,躺着出来。所 以说,我们探讨卫生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符合医学的特性和医学人材的成长规律。在探讨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时,有必要对一些概念进行梳理,比如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医学生誓言、核心价值观和医德规范的关系。它们都有概念上的区别,不能相互混淆。大力宏扬卫生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强化工作机制,把核心价值观建设纳进卫生领域行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规范引领行风建设,逐渐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建立和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强化培训教育,创新丰富载体,增强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卫生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最后要深化理论研究,展开大讨论,丰富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卫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表现情势。

上一篇:小车队车辆维修管理规定下一篇:节能减排计划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