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过去与现在

2022-12-28

第一篇:精神分析的过去与现在

中国骨科的过去与现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中国骨科的过去与现在

冯传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骨科起源于医学的两大支,即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祖国医学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唐代(618-907)以来,陆续撰印了关于骨折、脱位治疗和矫正畸形的经典论著,描述了复位手法,小(短)夹板固定及促进循环消肿散瘀的方药(见表一)。

表一. 祖国医学骨科历史概略

创作者

朝代

公元年代

骨科贡献

华佗

200

麻佛散麻醉

扩创

蔺道人

8

41骨折、脱位处理,小夹板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危亦林

1337

脊柱骨折治疗

《世医得效方》

吴谦

17

42总结正骨八法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西医东渐,始于明代(1368-1644),经天主教传教士及欧洲商人传入我国。鸦片战争(1840-1842)之后,建立了一些西医医院和医校。英国医生Benjamin Hobson (1816-1873) 取名合信,在广州、上海行医,1987年曾以中文出版《西医略论》,该书有介绍骨折处理和肢体外科的章节。

1950年代,我国提倡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求取祖国医学精华并探索其科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在骨科的第一个重要发现是前臂双骨折的治疗。中医治疗前臂双骨折,强调“分骨”法,方先之等在解剖学研究中,观察到前臂在旋转的中立位时,桡、尺骨之间的骨间膜张力与间隙最大。在中立旋转位分骨,骨折四个断端排列成类似单骨骨折的上下两段,很利于整复。这一发现为“分骨”手法提供科学依据。小夹板固定前臂骨折不超过肘及腕关节,因之任何活动,均可由上述两关节承荷。相反,用长管型石膏固定,透视观察证明活动发生在断端之间,不利骨折愈合。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法研究阐明了骨折愈合需要骨折部静止和肢体活动的一对矛盾获得统一,达到“动静结合”。这项工作,方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先之等曾发表于1963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82卷493-524页)。1996年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杂志(323期4-11页),作为“经典论文”重新发表。

尚天裕及其同事出版了《中国接骨学》一书,总结十万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经验,不愈合率很低。然而,任何一种疗法均有其优点和弱点甚至缺点,上述疗法不适于处理多发及开放骨折和同一时间大量聚集的伤员,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论和法则,是深值注视和发展的。

国内骨科概况

目前,中国已建立不少骨科基地,简介早年形成的四个于下:

北京

中国第一个骨科科室是1921年由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George W Van Gorder 医师在北京协和医院组建的。该院第一任华人骨科主任是孟继懋(1897-1980)。他1925年毕业于芝加哥Rush医学院,随后他又从Arthur Steindler 和 M.N. Smith-Petersen 教授进修骨科。他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时 (1957-1980),达到其骨科事业的高峰。积水潭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然而具有300张床的创伤骨科科室和骨科研究所,它是国内外知名的。

上海

牛惠生(1891-1937)是中国第一位在美国培训的骨科医生,他191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随后又在美进修骨科,回国后任上海圣约翰大学骨科教授,1928年他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所骨科医院。叶衍庆(1906-1994)是首位获得利物浦大学骨科硕士学位的中国人(1936),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骨科教授,上海伤骨科研究所所长(1977)。他领导关节内骨折经皮针拨复位和克氏针固定的临床研究。该所的柴本甫医生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活跃细胞成分进行了深入的超微结构观察。

天津

方先之(1906-1968)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38年赴美波士顿儿童医院骨科深造。他是全面的外科医生并精通骨科。1944在天津建立我国第二所骨科医院,1960年代末迁入当时新建的天津医院。在国内他首先倡用骨折内固定,1939年引进Sherman 型钢板螺钉。1952年被聘为天津医学院骨科教授。解放后,中央卫生部委派他组办骨科训练班,先后培养了600余名青年骨科医生,为我国骨科事业输送了大批骨干。

他的不朽之作是①在抗痨药物的保护下,进行骨与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治疗。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此项工作始于1946年,积累1000余例的经验,1957出版了同题的论著;②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见上文)。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西京医院骨科教授陆裕朴有很多骨科业绩。1940年代,他曾在美Iowa大学医学院进修骨科,还随Sterling Bunnell 从事手外科。他及其同事对先天畸形矫正,周围神经修复与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骨肿瘤均有深入的研究。

1940年代后期,我国第二代骨科梯队成员如陈景云、王桂生、过邦辅、范国声、何天骐、周润综、冯传汉、吕式瑗(骨科护理)分别赴欧美深造。范国声是我国获利物浦大学骨科硕士学位的第二人。

1937年中华医学会总会在上海成立了骨科学组,其成员有:牛惠生、朱履中、胡兰生、叶衍庆、孟继懋、任廷桂。1980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成立,冯传汉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同时召开了全国骨科学术会议。1982年中华骨科杂志正式出刊,现在已出月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逐渐成长壮大,1984年以来陆续建立了八个专业学组。1994年手外科独立成立学会,会员达700名。

截至2003年我国骨科已有8名院士,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陈中伟、梁智仁(香港),工程院院士6名:卢世璧、王澍寰、顾玉东、王正国、葛宝丰、戴克戎。

下文概述国内四个骨科专业的代表人物及一些进展和趋向。冯传汉编著的《中国现代骨科史料》一书,作了更多的介绍,现已出版,可供参考。

手外科

代表人物: 王澍寰、陈中伟、顾玉东、韦加宁。

1959年王澍寰在北京积水谭医院创建了手外科专业,1978年他出版了我国首部手外科学。

韦加宁2003年出版了《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同年获白求恩奖章和“人 民的好医生”称号,以表彰他毕生负责热情为病人服务和对手外科作出的贡献。

Ⅰ. 断肢(指)再植

1963年陈中伟、钱允庆成功地再植断手 (中华外科杂志1963;11:767-771)。王澍寰(1966)完成首例断指缝接。1980年全国手外科学术会议汇集1426例断指再植,其存活率达88。4%。1986年葛竟、陆裕朴等接活10个断指,报 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告发表于 Reconstruction Microsurgery 杂志 (1988;123:129-136)。

Ⅱ. 足趾移植重建拇指手指

杨东岳1966年首创移植足趾以重建拇指、手指,顾玉东等报告400例,其中386例(96. 5%)存活,240例随访2年有良好的感觉及运动功能 (见J Reconst Microsurg 1997:13:405-408)。

Ⅲ. 神经转移治疗臂丛撕脱伤

1986年顾玉东等开始转移对侧C7神经根并用尺神经桥接(1或2次手术),连接到肌皮、正中、桡或胸背神经,以康复臂丛撕脱伤,共82例。20例随访2年,60%相关的肌肉运动功能达到M3级(J.Reconst Microsurg 1998;14:57-59)。继之,开展膈神经接合到肌皮神经,180例中65例随访2年,肱二头肌力平均在9.5月恢复到M3级(见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1996;323期119-121)。

近年,徐文东、顾玉东等在电视支持的胸腔镜手术下,取得全长的膈神经,接合到损伤的臂丛神经。15例中11例得到足够的随访,8例在6个月内肌力恢复到M3级,比上述几种方法康复提早了很多。本手术是安全的,肺功能在9个月内恢复至正常(见Plast Reconst Surg 2002;110:104-109)。

关节置换

代表人物:卢世璧、戴克戎、吕厚山、杨庆明。

1.国产假体及骨胶。卢世璧等和戴克戎等对研制国产人工关节假体及骨胶 作出很多贡献,并且制定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指导方针和规范。

2.膝人工关节置换(TKA)值得注视的方面。

A. 超过60度的严重的膝关节屈曲挛缩是很难作关节置换的,不少

专家认为这是TKA的禁忌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吕厚山作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尝试。他已成功地为100余例病人作了TKA,其中有若干病例的挛缩超过了90度(见吕厚山等 J Athroplast (Am) 1999;14:775-777)。

B. 同一次手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双膝施行TKA。下肢类风湿性关

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通常关节置换一般从髋关节开始。吕厚山发现起始先作双侧TKA能加速病人的康复,目前已有600例,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见吕厚山等 Chin. MJ 1996;109:937-940)。

C. 一期同侧髋、膝以及踝关节置换。适当选择的病人,在同一手术

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中施行同侧的髋膝关节置换是合理的。对侧的髋、膝关节可在2-3周后施行。这不是表现手术技巧,而是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和降低费用。吕厚山已用此法康复了36例病人,他还为一例病人在同一次手术中作了髋、膝、踝关节置换(吕厚山等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49-751)。

脊柱外科

代表人物:吴之康、党耕町、邱贵兴。

1. 严重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吴之康1993年报告65例侧弯 曲线超过100度的治疗结果,他结合采用Harrington 及 Luque 技术,其中有些病例在矫正手术前先行前方椎体松解或颅环-骨盆牵引。39例属于特发性,17例属于先天性或瘫痪性,其中肺功能降低的有28例。

结果:原发曲线矫正度平均35.3%,后突矫正平均达45%。身高增加6.2厘米,手术中无神经损伤。假关节发生率12. 4% (吴之康等 刊于冯传汉等主编的《China’s New Achievement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New World Press Beijing 1993年 1-6页)。

2. 北京协和医院(PUMC)特发脊柱侧弯分类。根据脊柱侧弯研究学会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 所制定的脊柱侧弯及其顶椎的标准,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等,分析了该院427手术病例的手术前后站立位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和术前仰卧位的侧屈X线片,制定了PUMC脊柱侧弯分类,其目的是确定手术入路、融合(固定)平面和测定该分类的可靠性。这一分类的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56.2%, 42.1%及1.2%,并有13种亚型。观察者本人及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分别是85%(Kappa 系数0.832) 和91% (Kappa系数0.898)。

在152个手术病例中应用PUMC分类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平均随访19.5个月。未发现术后失代偿,初步认为本分类具有较高可靠性。(见邱贵兴等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9)。

3. 固定性寰枢椎(C1-2)前脱位的软组织松解复位手术。党耕町等2002 年以来,采用经口入路松解软组织治疗46例固定性C1-C2前脱位。影响复位的因素包括前纵韧带、侧块关节囊和头颈长肌的挛缩。切断上述挛缩组织,谨慎地施加牵引及撬拨,便利了复位。复位后进行C1-C2或枕部-颈椎的内固定。作者认为这种手术比其他经口的手术安全得多(党耕町等: 2004年待发表)。

骨肿瘤

代表人物:宋献文、范清宇、徐万鹏。

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1.骶骨瘤的外科治疗。骶骨瘤的诊断治疗有一定难度。近30年来北京地区 已治疗了近400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万鹏和郭卫在过去5 年治疗119例。发生率的顺序是脊索瘤、骨巨细胞瘤、高恶度肿瘤和转移瘤。手术大多采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 尽量保留S1-3神经根。95%的手术是成功的,功能恢复达到85%。52例脊索瘤平均随访3.5年,60%获得无瘤存活。有17例病变复发需要再次手术(见郭卫等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27-831及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159-162)。

2.肢体骨盆骨肿瘤的微波诱导高温及外科治疗。西安唐都医院范请宇等发 展了这一疗法,其最近的临床报告发表在Clinical Orthopea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03年406期 165-175页。手术步骤如下:①在原位分离带瘤的骨段并冷却正常组织;

②将瘤骨加温, 瘤心温度105℃,瘤表面温度65℃,持续30-40分钟;③去除瘤骨的焦痂,用含骨片的骨胶填充或植入带血管蒂的骨块,必要时给予内固定。

134例肢体骨肿瘤随访2-8年,平均49个月,无瘤存活率达到73.9%,功能达到MTSS平均26分。在37例骨盆骨肿瘤中,28例得到局部控制,20例能行走。

3.骨巨细胞瘤(GCT)的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冯传汉等作了系列 的基础研究。中国骨巨细胞瘤发生率是最高的,达到骨肿瘤的15%左右,接近骨肉瘤的发生率。然而美国GCT仅是骨肿瘤的5-6%,日本是10-11%。上述的研究更新了骨巨细胞瘤的概念,如下图解所示:

L – 长生命

S – 短生命

MGC-多核巨细胞

STC-基质细胞 RFC非玫瑰花形成细胞

GCT的经典概念认为它由多核巨细胞(MGC) 和基质细胞 (STC) 组成。冯

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传汉等发现基质细胞含有:①巨噬细胞样细胞(玫瑰花形成细胞-RFC) ,它们能形成典型的短生命的多核巨细胞(S-MGC);②纤维母细胞样细胞(非玫瑰花形成细胞-NRFC), 它们是真正的瘤细胞成分并能形成长生命的瘤巨细胞 (L-MGC)。(见冯传汉等 Chin MJ 1999;112:901-905)。

在上述系列研究中,显微缩时电影还记录了两个多核巨细胞自然融合的过程。开始时两个细胞的胞膜之间形成一条通道,随后胞桨流通,胞核积聚,形成一个大的多核巨细胞。

抗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GCT典型多核巨细胞染色阴性;瘤合体细胞(体积小,核少)及30%-60%基质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染色阳性(见郭卫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27:403-405)。

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GCT核型集中在二倍体,亚二倍体以及超二倍体。可见到双着丝点、环状、双微体等核畸变。染色体的结构异常多在5q, 8q,17p,18p及22p,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异常最多发生在11p及19q上(见郭卫等

中华外科杂志

1995;33:97-101)。

香港台湾骨科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香港和台湾的骨科同道,作出了大量的贡献,深值我们学习和参考。香港陈启明、周肇平教授,台湾郑诚功教授等为本节提供了宝贵 的材料,特致谢意。

香港骨科概况

香港骨科的两个主要支柱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骨科。 代表人物:梁智仁,梁秉中,陈启明,周肇平。 I. 香港大学骨科

该科1961年由AR Hodgson教授和方心让、邱明才医生在玛丽皇后医院组 建,1968年肯特女公爵儿童医院骨科并入该科。当时邱明才教授和JP O’Brien 主持儿童骨科的工作。1981年梁智仁教授任骨科主任,2004年由陆瓞骥教授继任。1991年该科已有500张床位和六个亚专业。香港大学骨科在下述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A. 脊柱外科

治疗脊柱结核的“香港手术”包含前入路、病灶清除及植骨

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固定,它和脊柱侧弯矫正外科都很有知名度。Leong-Thomasen

(梁智仁-托马森) 矫正后凸手术在Bridwell and DeWald 脊柱外科学巨著中有详细的描述。

B. 手外科和儿童骨科也是有口碑的。

C. 生物力学、步态分析和显微外科的实验室发表了数百篇重要论文。香港大学骨科在建科30年中培训了来自海外的80名进修医生,每年该科还接受160名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摘自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1961-1992及1961-2003)。

2001年梁智仁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香港骨科医生。

II.香港中文大学骨科

该科1983年由梁秉中教授在威尔士亲王医院建立,后由陈启明教授继任主任。1993年设有200张床位和7个亚专业。同期创建了香港的骨科运动医学,并且组建了香港运动医学及运动科学中心。首项研究《北京-香港超级马拉松》完成于1983年,并发表于1985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在此期间发展了运动医学关节镜外科,陈启明教授亲自经治数千例。1985年引进了等动力技术和装备,以评估及康复运动损伤病人,小儿骨科组提供高度专业的服务,包括脊柱侧弯、先天性畸形的矫正,肢体延长和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建立于1987年,断肢、断指再植成功率达到90%,骨肿瘤科开展保肢治疗技术,90%II期骨肿瘤病例的肢体得以保存。在建科的10年中贡献了200余篇科学论文。(摘自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1983年以来十年回顾与前瞻)。

台湾骨科概况

代表人物:邓述微,陈汉廷,杨大中,罗惠熙,韩毅雄,郑诚功。 根据洪纯隆、蔡笃坚编写的《台湾外科医疗发展史》和台湾郑诚功教授提供的资料,简介台湾骨科的发展史和概况于下:

三军总医院的邓述微和荣民总医院杨大中是台湾骨科的创建者。台湾骨科学会成立于1977年,历届的理事长分别是邓述微、陈汉廷、杨大中、刘堂桂、罗惠熙等。2001年成立中华交流学会,罗惠熙任首届理事长,促进两岸学术交流和专家互访。

台湾骨科中心分布岛内各地,简述数个于下:

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十五周年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1.台北荣民总医院1959年成立骨科专业组,1983年独立建科。设有创伤 骨折、骨病、儿童骨科、运动医学和手外科五个专业,研究方向有步态分析、等动力运动学等。

2.三军总医院骨科。1987年建科,设有创伤、普通骨科、运动医学、脊 柱外科等专业,研究方向是骨折愈合,脊柱疾病和创伤运医。

3.台湾大学附属医院1950年成立骨科专业组,1987年建科,设有普通骨 科、手外科、运动医学、脊柱外科、儿童骨科等专业,研究方向是骨科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

4.高雄大学医学院,1954年成立骨科专业组,1963年建科,设有脊柱外 科,髋、膝、肩、手、踝等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运动医学,儿骨科。

5.马凯纪念医院,1993年建立骨科,主要专业是,普通骨科、脊柱外科。 研究方向是生物力学和关节置换。

6.长庚医院,2001年首先在嘉义分院建立骨科,设有创伤、运动医学、 脊柱外科、手外科、儿童骨科和关节外科等专业。

荣民总医院和长庚医院在岛内均设有分院,大部都建立骨科。

7.阳明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有一定的知名度,1995年由郑诚功教授组建,并与若干医院的骨科协作。研究方向包括:①下腰及脊柱的损伤、退化性疾病、外部支具和内固定的力学;② 髋膝关节方面:假体设计和与关节置换有关的问题和生物材料。1996-2002年间培养了博士5名、硕士23名,完成了32项研究。

第二篇: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区别

1.逻辑关系

现在分词作状语与过去分词作状语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两者与所修饰的主句的主语的逻辑关系的区别。

1) 现在分词作状语时,现在分词所表示的动作与句子主语之间构成逻辑上的主动关系。

He went out, shutting the door behind him. 他出去后将门随手关上。

Not knowing what to do, he went to his parents for help. 由于不知如何办是好,他去找父母帮忙。

2) 过去分词作状语时,过去分词所表示的动作与句子主语之间构成逻辑上的被动关系。

Given more encouragement, the boy could have behaved better. 如果多给这个孩子一些鼓励,他本来会表现得更好。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we must try to overcome them.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必须设法克服。

3) ※部分过去分词来源于系表结构,作状语时不表示“被动关系”,其前不用being。这样的

过去分词及短语常见的有:lost in(陷入某种状态)、seated(坐着的)、hidden(躲着)、stationed(驻扎)、lost/absorbed(沉溺于)、 born in(出身于)、dressed in(穿着)、tired of(厌烦了)等。

Lost/Absorbed/Buried in deep thought, he didn’t hear the sound. 因为沉溺于思考中,所以他没有听到那个声音。 Born in this beautiful town, he hates to leave it. 出生于这个美丽的小镇,他不愿离开它。

2.时间概念

过去分词所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或表示“一种状态”,与谓语动作同时发生或存在。

现在分词的一般式(doing)表示的动作与谓语动作同时发生或在说话时正在进行;现在分词的完成式(having done)表示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的一个“主动”动作;现在分词的完成式的被动式(having been done)常和表示次数的短语及时间段(for+一段时间)连用,表示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的一个“被动动作”,这种情况下不能用过去分词替换,其它情况下通常被过去分词所替换,使句式更简洁。

Written in a hurry, this article was not so good. 因为写得匆忙,这篇文章不是很好。

Reading carefully, he found something he hadn’t known before. 他仔细读书时,发现了一些从前不知道的东西。 Having finished his homework, he went home. 完成了作业,他就回家了。

Having been discussed several times, the decision was finally made. 进行了几次讨论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第三篇: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比较

1)过去时表示过去某时发生的动作或单纯叙述过去的事情,强调动作;现在完成时为过去发生的,强调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强调的是影响。2)过去时常与具体的时间状语连用,而现在完成时通常与模糊的时间状语连用,或无时间状语。

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 yesterday, last week,…ago, in1980, in October, just now, 具体的时间状语

共同的时间状语:this morning, tonight ,this April, now, once,before, already, recently,lately

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状语 for, since, so far, ever, never, just, yet, till / until,up to now, in past years, always,

不确定的时间状语

3)现在完成时可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动词一般是延续性的,如live, teach, learn, work, study, know.

过去时常用的非持续性动词有come, go, leave, start, die, finish, become, get married等。 举例:

I saw this film yesterday.(过去时) 我昨天看了这个电影(强调看的动作发生过了。)I have seen this film. (现在完成时)我看过这部电影了。(强调对现在的影响,电影的内容已经知道了。)Why did you get up so early? (一般过去是得疑问句)

为什么你起得这么早 (强调起床的动作已发生过了。)

She has returned from Paris. (现在完成时)

她已从巴黎回来了。(强调人已经离开了巴黎)

句子中如有过去时的时间副词(如 yesterday, last, week, in 1960)时,不能使用现在完成时,要用过去时。

(错)Tom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last night.

(对)Tom wrote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第四篇:过去与现在

今天,学校领导打电话说,叫我写一年来的述职报告,过去与现在。我几乎冷淡了这个职位,也想不起这一年来自己有无成绩,只有辛苦操心整天有忙不完的事儿,一个累字足够说明上半年的工作。可是由于自己理论知识不高,管理水平有限,导致在工作中碰壁,没有成效,述职报告《过去与现在》。 累过,笑过,伤心地哭过。。。。。。,女人啊,感情太丰富了。

认识到本人的各方面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个我到深山深造。在那儿,我虚心求学,钻研教材,力求上好每一节课,心里只有个念头:不能服输,不能向别人低头。不知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例。除了教学还是教学,不像当领导时整天有忙不完的事儿,轻松些许。也许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当卸下一切时,却又觉得空荡荡的。

不知支教回来后命运咋样,也许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工作,也许。。。。。,也许。。。。。。,但如果还叫我重操旧业,我不干,已经没有那个心了,头脑已经生锈了,惰性漫延,根本赶不上时代要求。

所以述职报告我想已经不适合再写了。

第五篇:一般过去是与现在完成时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比较练习题

I.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With the medicine box under her arm, Miss Zhao ______(hurry) off to look after the man.

2. Jim ______(make) many friends since he ______(come) to China.

3. They ______(know) each other for about ten years.

4. He ______ already ______(write) a letter to the factory to ask them to stop making noise.

5. —When ______ she ______(leave)?

—Two hours ago.

6. —______ you ______(see) the film before?

—Yes, I ______.

—Where ______ you ______(see) it?

—At The Queen’s Cinema.

7. —Thank you all the same, Mr. Black, but I don’t eat sweets.

—Oh, I am sorry. I ______(not know) that.

8. They usually ______(go) fishing when they lived there.

9. How long ______ she ______(be) ill?

10. They didn’t start to work in the field until the rain ______(stop). II. 按要求完成句子。

A)句型转换。 1. John went to see his grandmother once a week.(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______ John ______ to see his grandmother.

2. He has already finished his homework. (改为否定句)

He ______ finished his homework ______.

3. You have never been to Shanghai before. (改为反意疑问句)

You have never been to Shanghai before, ______?

B)同义句转换,每空一词。

4. My father came back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My father has ______ ______ for two days.

5. My uncle bought the new car two months ago.

My uncle has ______ the new car ______ two months ago.

6. They left Changsha an hour ago.

They have ______ ______ ______ Changsha for an hour.

7. The film began ten minutes ago.

The film ______ ______ ______ for ten minutes.

8. The old man died 5 years ago.

The old man ______ ______ ______ for 5 years.

III. 单项填空。

1. —I’m sorry, Cathy, I ______ your radio for such a long time.

—Never mind.

A. have borrowedB. have lent

C. have keptD. have returned

2. —Where have you ______ these days?

—I have ______ to Yangzhou with my friends.

A. been, goneB. been, been

C. gone, beenD. gone, gone

3. —Where is your father?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weeks.

—______.

A. He has been to America

B. He has gone to England

C. He is going to Australia

D. He would visit my grandparents

4. They have ______ since the factory opened.

A. left the schoolB. joined the team

C. become workersD. worked here

5. Jim ______ the Great Wall many times.

A. went toB. goes to

C. has gone toD. has been to

6. It ______ ten years since they ______ to France.

A. was, movedB. was, have moved

C. is, have movedD. is, moved

7. —______ to the United States?

—No, never, but I went to Canada a few years ago.

A. Have you beenB. Have you gone

C. Did you goD. Will you go

8. I won’t go to see the film tonight because I ______ my ticket.

A. didn’t loseB. have lostC. will loseD. didn’t have

9. Miss Wu has taught in this school ______.

A. for ten yearsB. ten years ago

C. since ten yearsD. for ten years ago

10. I ______ today’s homework already. What about you?

A. have finishedB. finish

C. to finishD. finishing

11. —Ann has gone to Shanghai.—So ______ her parents.

A. hasB. hadC. didD. have

上一篇:技术部有哪些工作流程下一篇:金色的鱼钩阅读答案快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