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肖像描写训练

2024-04-18

人物肖像描写训练(通用6篇)

篇1:人物肖像描写训练

《人物肖像描写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名家的肖像描写探究出写好肖像描写的方法。

2、能抓住某一特征口头修改同学的肖像描写并能简要自评。

3、能独立完成对油画《父亲》肖像的描绘并能结合所学方法展开评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各种人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这就离不开个性化的人物描写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常见的人物描写有哪几种?(学生回答)对,巧妙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往往可以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肖像好比一个人的名片,能给人以最为直观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人物的肖像描写。(板书:肖像描写)

二、求教大师

1、这是我们同学写的一段肖像描写,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写的是咱们班的哪位同学?(课件展示)(学生猜)同学们要么猜不出来,要么猜的不是同一个人,实在有点难。这说明这段肖像描写写得怎么样呢?(不成功)可是,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许多文学大师创作出来的经典人物的肖像描写却是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肖像描写散发着永久的魅力呢?我们不妨向大师们请教一下。请同学们探究讲义上的材料,然后说说大师们有哪些法宝。

例1.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简析:简要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师年轻、美丽的特征。

例2.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整体)。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局部)。(阿累《一面》)

简析:《一面》中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这是第二次的肖像描写,是在近处,在明里,是作者有意识的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从整体到局部,形神兼备的写出了人物的气质和精神状态:瘦,但精神很好。

例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鲁迅《孔乙己》)

简析:在这里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孔乙己的肖像,以便逐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辱;“皱纹”和“花白的胡子”,点明他生活状况不好、年岁已老;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既穷又懒,好逸恶劳;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表现了他的书呆子气,也表现了他的迂腐可笑。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就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的话里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这是一种强烈的讽刺和椰榆。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上述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4、求教名家材料一: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材料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外祖母材料三: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材料四: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贾宝玉材料五:一张跟耳朵连在一起的大嘴巴,两只拉过来可以碰到眼睛的耳朵,一只奇形怪状,可以架着摇摆不定的小丑眼镜的鼻子„„两个洞算是眼睛,一道缝算是嘴巴,脸好像被什么东西压平似的。

——关伯伦(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材料二描写了人物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描绘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例如高尔基对外祖母眼睛的描写,把眼珠比作黑樱桃,写出了眼珠又黑又圆的特点,进而是对眼神的描写,可以看出人物乐观开朗的性格。→师:所以说,抓住人物的眼睛来描写应该是一种好方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想我们可以借鉴鲁迅所说的话,称这种方法为——→生:画眼睛。(板书:画眼睛)

2、生:材料四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先后用了六个比喻构成排比,具体描写了宝玉的面形、面色、鬓发、眉毛和目光,再总写宝玉顾盼神飞的神态,细腻而具体,生动而华丽。→师:的确,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贾宝玉的彩色照片。我也很喜欢这种风格,有哪位同学能更加明确地告诉我这种风格的标志吗?→生: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能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师:我们可以把这种风格称为“工笔法”。(板书:工笔法)

3、生:虽说“画眼睛”是一种好方法,但我觉得未必所有的肖像描写都需要“画眼睛”啊,像材料一和材料三,描写孔乙己和杨二嫂就没有写到眼睛。就说杨二嫂吧,只写了她的颧骨和嘴唇,照样可以刻画出她那刁钻刻薄的性格。所以,我觉得抓住人物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来描写就可以了。→师:我欣赏你的怀疑精神,说得很有道理。鲁迅先生所说的“画眼睛”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善于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有特征的部分,而并非专指眼睛。否则,他不会写阿q着重写癞疮疤,写孔乙己侧重写“又旧又破的长衫”。所以,这里的 “眼睛”可以认为是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需要加上引号。(板书:画“眼睛”)(如果学生没有质疑,可以由教师提出这个疑问。)

4、生:材料五中对关伯伦的描写,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用“獐头鼠目”、“招风耳”、“大蒜鼻”等词语来形容,但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物勾画得奇丑无比,作者嘲讽、憎恶的情感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师:这种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来描绘人物的方式特像一种富有幽默感的绘画艺术。→生:漫画。→师:我们不妨称它为 “漫画法”。(板书:漫画法)

5、生:材料三的肖像描写与众不同,其它几则材料是对人物肖像的静态描写,而这则材料作者着重刻画了外祖母微笑时的面部表情,这是一种动态的肖像描写,逼真传神地写出人物乐观开朗的性格。→师:所以,刻画人物肖像也可以侧重描绘人物的神态。我们可以称这种方法为?→ 生:神态法。(板书:神态法)板书呈现: 画“眼睛” 工笔法 绘神韵漫画法 显性格神态法

根据同学们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可以采用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和神态法等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肖像,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描绘出人物的神韵。当然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有机结合。

三、对症下药

1、据作者介绍,刚刚我们看到的那段肖像的主人就是我们班的同学,显然,描写得不是很成功。既然我们已经学到了肖像描写的成功秘诀,能否请在座的各位“大夫”来个四方会诊呢?请各位“大夫”诊断一下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毛病。(没有抓住人物特征,体现不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没有文采等等。)

2、请姜同学站到讲台前面来。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他也可以选择下面某位同学进行仔细观察,要求大家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两三句话的口头描写,并能对自己的描写进行简要的评述。(师生仔细观察)(学生口头作文、自评)(教师将学生的口头作文制作在课件上)

3、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幅同学的肖像已经由原来的模糊不清变得清晰自然起来。请他来读一下。(送给你留作纪念。)

四、画廊掠影

1、只字片语的修改可能让同学们不太过瘾,不过没关系,眼下还有一个机会。请欣赏这幅画。(课件展示)

2、假如你有幸在罗中立的画展中看到了这幅油画,你如何向你的同学描述《父亲》的肖像,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静思片刻,用你们的慧笔将这幅肖像描绘下来。(要求: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运用所学的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神态法等展开描写。

3、字数不少于100字。)

3、教师示范:(课件展示)他那古铜色的老脸上早就被艰辛岁月耕耘出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那额头上流淌的小溪是他刚刚完成劳作的明证。那缺了牙的嘴,曾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那犁耙似的手,又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手中端起的不仅是只破旧的茶碗,那分明是沧桑的岁月。然而,那慈祥的眼神却盛满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翼。(学生静思、写作)

4、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结合今天学习的肖像描写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展示作品的同学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几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同学们也做了精彩的评价,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曹雪芹“增删五次,披阅十载”而创作了“读来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这说明好的作品需要反复修改,好好打磨。请同学们在刚才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课后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五、课堂小结 果戈里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这把钥匙,顺利打开认识人物的大门。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情感的特征,而不要面面俱到。巧妙的运用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神态法等技法来进行肖像描写,力求做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能走进人物内心,突出个性。

六、岁月留痕请为你的爸爸或妈妈“画”一幅150字左右的肖像,珍藏进你的日记本。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定会成为你美好的回忆。

附:学生资料

借鉴名家,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探究讲义上的材料,然后说说大师们有哪些法宝。

例1.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例2.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整体)。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局部)。(阿累《一面》)

例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鲁迅《孔乙己》)

例4: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例5: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例6: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例7: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例8:一张跟耳朵连在一起的大嘴巴,两只拉过来可以碰到眼睛的耳朵,一只奇形怪状,可以架着摇摆不定的小丑眼镜的鼻子„„两个洞算是眼睛,一道缝算是嘴巴,脸好像被什么东西压平似的。

对症下药

1、请某某同学站到讲台前面来。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他也可以选择下面某位同学进行仔细观察,要求大家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两三句话的口头描写,并能对自己的描写进行简要的评述。(师生仔细观察)(学生口头作文、自评)(教师将学生的口头作文制作在课件上)

2、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幅同学的肖像已经由原来的模糊不清变得清晰自然起来。请你来读一下。(读)送给你留作纪念。

画廊掠影

1、假如你有幸在罗中立的画展中看到了这幅油画,你如何向你的同学描述《父亲》的肖像,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静思片刻,用你们的慧笔将这幅肖像描绘下来。(要求: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运用所学的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神态法等展开描写。

3、字数不少于100字。)

岁月留痕

请为你的爸爸或妈妈“画”一幅150字左右的肖像,珍藏进你的日记本。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定会成为你美好的回忆。

篇2:人物肖像描写训练

一、顺序描摹,立体清晰。【精段展示】

1、“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节选自《音乐巨人贝多芬》)

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训练巩固】(1)片段一中作者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是按______顺序写的。先突

出其悲剧一般的神情,后逐次运用准确、传神的词语描写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特征和其独有的精神气质的效果。

(2)片段二中对托尔斯泰的这段肖像描写先整体概述其的特点;而后通过描写____、____、____具体体现这一特点。【品赏整合】

以上两个片段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均采用了恰当的顺序。这样使描写形象立体清晰,内容富有层次感、条理感。【牛刀小试】

请运用恰当的顺序,试描绘图画中的人物肖像。(《蒙娜丽莎的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修辞运用,特征突出。【精段展示】

1、“(乔海)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驼灯狮子’”。(节选自《我的第一本书》)

2、同上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片段。【训练巩固】

(1)片段一中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突出了人物_________的特征。(2)片段二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试各举一例,并体会其作用。(修辞):_____________(修辞):_____________ 作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赏整合】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人物肖像中最富特征的地方得到了突现,从而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留给人深刻的印象。【牛刀小试】

请模仿以上片段,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虚实不同,韵味各异。【精段展示】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节选自《云南的歌会》)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节选自《边城》)【训练巩固】

(1)

片段一中描写笔笔细致,人物形象被刻画得真实细腻,如在眼前。“____的枣子脸”、“____的糯米牙”、“____的衣裤”、“____的围裙”、“____透孔鞋”、“_____辫发”短语中逐一修饰的词均是表示____的词,这样对描写对象不惜浓墨重彩的描绘,突出了人物形象的_______特色和_______的精神面貌。

(2)

片段二中描写将人物放置在自然的风日、山水之中,意在表现美好的环境对人物内在精神风貌的影响,从而突出人物浑然天成、空灵动人的有内而外的神韵气度。这是以美好的环境_____优美的人物。【品赏整合】

两个片段描写人物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工笔细描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则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牛刀小试】

试比较你喜欢哪一种,模仿你喜欢的片段的写法,写一段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抓住细节,形神兼备。【精段展示】

1、“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节选自《蒲柳人家》)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节选自《孔乙己》)【训练巩固】(1)、片段一中描写抓住人物肖像中一系列的细节之处,如“光葫芦头”留的“木梳背儿”,一到立夏就“光屁股”,全身上下晒得乌黑,特别是对____,____,____诸细节的关注与描写,使六岁的何满子_____,_____的形象跃然纸上,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2)片段二中,抓住“长衫”这个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_______________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品赏整合】

以上片段都注重了对人物肖像中的细节之处进行描写。不同的是片段一是通过多个细节集中表现人物形神;片段二则仅仅抓住最能突出人物形象的细节进行重点刻画。【牛刀小试】

试通过描写人物肖像中的某一细节或多个细节表现其形神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遴选角度,新颖独特。【精段展示】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他肥胖的身子„„他的背影„„”

(节选自《背影》)

2、“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节选自《台阶》)【训练巩固】(1)、片段一选取了____这个独特的角度整体表现父亲________的形象。这个角度使父亲那朴素的,凝聚着作者无限情思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作者心中,也定格在读者心中,给予读者深深的回味与深刻的感染。(2)、片段二选取了____这个独特角度以局部描写表现父亲_____的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的或是写实或是介于真实之上适度的夸张使这一段文字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品赏整合】

以上片段都是写父亲,表现手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选取独特的角度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予人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牛刀小试】

试选一个角度,写写你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对比衬托,印象深刻。【精段展示】

1、①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②中年闰土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节选自《故乡》)

2、①“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问,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用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②“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郜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克而已。”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训练巩固】

(1)

片段一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两个片段运用____鲜明地表现闰土的变化。①段中“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明晃晃的银项圈”简洁描绘出少年闰土_______的形象;②段中对“脸”“眼睛”“手等进行了细腻形象的刻画,描绘了中年闰土______的形象,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片段二①通过似小窗的_____,似树柴般的____,似外墙般粗糙的____,_____鼻,_____招风耳,_____脸颊,______嘴唇,表现托尔斯泰整个如陋室般的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②段中则突出地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他的目光似____,似_____,似_____,似____其敏锐、犀利表现的极为生动形象。这对“闪光的珠宝”之所以显得熠熠生辉,更在于作者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的描写的有力衬托。【品赏整合】

两个片段描写人物肖像分别采用了对比与衬托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衬托,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呈现。所举片段各是在描写同一人物。其实对比与衬托的表现手法可运用于对不同人物的描写,从而起到突出某一人物特点的作用。如冯骥才《俗世奇人》之“好嘴杨巴”一篇中写道:“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两位卖茶汤的高手„„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句中对杨

七、杨八的描写仅用“胖黑敦厚”“细白精明”八个字,即将人物各自特点通过相互对比衬托充分表现出来。【牛刀小试】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两个人物肖像表现其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思路:此题通过列举并赏析人物肖像描写精彩片段,让学生从中感知人物肖像描写的不同方法及其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训练让学生巩固认知并运用于写作实践。附参考答案:

一、(1)空间(至上而下)、脸、头发、眼睛、鼻子、嘴、下颏(2)脸部多毛、长髯、眉毛、鬈发

二、(1)比喻、贫困历经岁月风霜

(2)比喻、夸张、突出人物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

三、(1)透红、白白、毛蓝布、小银片扣花葱绿布、绣花、油光光、颜色、地方、淳朴自然开朗活泼(2)映衬

四、(1)眉毛、鼻梁子、眼珠、可爱顽皮

(2)因受科举愚弄和迫害而穷困潦倒、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

五、(1)背影、朴素慈爱(2)脚、勤劳质朴

六、(1)对比、纯真健康、受尽生活折磨、深深同情

篇3:人物描写训练策略

描写即描绘摹写。习作中的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者景物具体地描摹出来。它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中“形神兼备”的一种表述方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 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 让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按照描写的对象分类, 描写可以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人物描写是习作的一项基本功, 要提升习作水平, 务必从这一基本功的训练着手。为此, 教师需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就要通读所使用的特定版本的教材, 把整个教材中的人物描写训练画成一棵“知识树”, 既从全局的高度审视这个小学阶段的训练内容与目标, 又从局部的要领谋划实施策略, 把《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目标分类归入到三个不同的学段, 再根据当地学生实际, 加入自己觉得需要训练的篇目, 这样, 教学就既能反映出客观规定性, 又能反映出主观能动性, 而且能够体现描写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基本原则。

二.构建人物描写的课堂教学模式

习作需“教”!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的前提是教师的“教”, “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学生由不会到会, 由会再到熟练, 由他主到自主的主导因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中不懈地“学”, 才能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 字典意义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 教师要充分考虑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等一系列问题;所谓“引导”, 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 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 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

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作文课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与要求, 肤浅地零乱地讲一讲学生很难懂得的所谓理论, 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作。这种作法, 缺失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教学的本质特征, 致使教师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样“具体”地教作文, 致使学生在黑暗的死胡同里瞎摸索———凭着感觉走或胡编乱造。因此, 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 又符合“学”的规律, 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就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了。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据此, 我们对教学模式有这样的认识: (1)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 在理论上, 它从宏观的层面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 在实践上, 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程序。 (2) 教学模式既是稳定的, 又是发展变化的。从静态上看, 它是比较稳定的结构框架, 从动态上看, 它的程序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实施新课程以来, 我国的不少教育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以教师为主导思想的《“下水示范———讲解———模仿———创新”四环节模式》的课题实验, 有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依据的《“自主习练———互动评点———提升习练”三环节模式》实验。这些研究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可以用“对话”理论和实践构建教学模式, 例如, 从“材料取舍”角度切入, 可拟定“搜集—交流—取舍”的模式。不同学段学生的习作都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 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还要引导学生在“共同交流”中分析材料, 让学生领悟自己占有材料的优与劣, 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留取与舍弃, 从而使学生对材料不再囫囵吞枣。又如, 从“发表”角度切入, 第一学段可构建“示范—模仿—独写”的模式, 第二学段可构建“话题交流—教师下水—创意表达”的模式, 第三学段可构建“自由表达—相互交流—赏导评价”的模式。

摘要:习作中的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者景物具体地描摹出来。人物描写是习作的一项基本功, 要提升习作水平, 教师就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 构建人物描写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

篇4:人物描写训练策略

关键词:习作 体系 模式

一.构建人物描写的训练体系

描写即描绘摹写。习作中的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者景物具体地描摹出来。它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中“形神兼备”的一种表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按照描写的对象分类,描写可以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人物描写是习作的一项基本功,要提升习作水平,务必从这一基本功的训练着手。为此,教师需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要构建出清晰明了的人物描写训练体系就要通读所使用的特定版本的教材,把整个教材中的人物描写训练画成一棵“知识树”,既从全局的高度审视这个小学阶段的训练内容与目标,又从局部的要领谋划实施策略,把《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目标分类归入到三个不同的学段,再根据当地学生实际,加入自己觉得需要训练的篇目,这样,教学就既能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能反映出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体现描写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基本原则。

二.构建人物描写的课堂教学模式

习作需“教”!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的前提是教师的“教”,“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会再到熟练,由他主到自主的主导因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中不懈地“学”,才能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字典意义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等一系列问题;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

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作文课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肤浅地零乱地讲一讲学生很难懂得的所谓理论,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作。这种作法,缺失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教学的本质特征,致使教师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样“具体”地教作文,致使学生在黑暗的死胡同里瞎摸索——凭着感觉走或胡编乱造。因此,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又符合“学”的规律,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了。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內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据此,我们对教学模式有这样的认识:(1)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在理论上,它从宏观的层面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程序。(2)教学模式既是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从静态上看,它是比较稳定的结构框架,从动态上看,它的程序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国的不少教育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以教师为主导思想的《“下水示范——讲解——模仿——创新”四环节模式》的课题实验,有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依据的《“自主习练——互动评点——提升习练”三环节模式》实验。这些研究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可以用“对话”理论和实践构建教学模式,例如,从“材料取舍”角度切入,可拟定“搜集—交流—取舍”的模式。不同学段学生的习作都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还要引导学生在“共同交流”中分析材料,让学生领悟自己占有材料的优与劣,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留取与舍弃,从而使学生对材料不再囫囵吞枣。又如,从“发表”角度切入,第一学段可构建“示范—模仿—独写”的模式,第二学段可构建“话题交流—教师下水—创意表达”的模式,第三学段可构建“自由表达—相互交流—赏导评价”的模式。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习作基本功提升的人物描写训练方法研究》(GS[2015]GHB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5:描写人物写作训练

人物描写方法一:外貌描写

抓住人物最主要特征

外貌描写

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性格。

猜一猜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髭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那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墨似的目光。

前文描述的是谁?

比较练习例1 “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的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生动形象具体、突出技艺高超 动作描写要点:

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的特点。

例2:此刻,犯了错的我正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的错真的那么严重吗? 例3 在风中,她倚在墙边,头发在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的眼,又老又瘦的手。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

记叙

描写

扩句练习

1头发在脸颊旁飘着。

2_______________头发在_______脸颊旁飘___着。

1又老又瘦的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

人物描写方法二:

1使用扩句法加入恰当的词语

2加入恰当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等)

请同学们把这段话扩写成一段生动的描写。

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父亲纠正着孩子的站姿„„ 思路:人物描写两种方法

1确定人物最主要的特征;

2加入恰当的词语、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等)。

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

父亲________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___________ 到一边,_____________,望着楼上。

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

六个孩子从房间里______出,行动迅捷如同

。他们_______

排成一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下楼梯,俨然__________,在大厅站成_______一列。另外一个女孩_____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________地要过书,______了一下,让女孩站入队中。

父亲巡视了一遍,纠正着孩子的站姿„„

父亲________巡视了一遍,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纠正着孩子的站姿„„

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瞪大眼睛,望着楼上。

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在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让女孩站入队中。

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

生动的人物描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抓住特征

• 细节突出

• 修辞恰当

• 用词准确

大显身手

练习

一、吃一枚还没熟透的青杏(请以动作描写为主,写出具体情景)

她大着胆子把一颗还没熟透的青杏儿小心翼翼地放进嘴边,用前面的牙齿慢慢地咬了一下,顿时她像被针扎疼了似的扭歪了脸,眼睛紧紧闭上,老半天也不敢再嚼下去。

练习二:放学的路上,捉蜻蜓的小女孩„

之一:前面有几只蜻蜓在飞,她赶紧跑过去,然后示意我们别出声,她走着走着,猛然张开手使劲一抓,然后笑着到了我们跟前,我们使劲拽她的手,都想要那只蜻蜓。她慢慢打开手掌,惊讶地说:“哎呀,飞了!”看着我们失望的样子,她大笑了起来。

之二:狡猾的蜻蜓在她面前转了几圈,又大胆地停在原处。她一见,乐得直朝我们眨眼睛,示意我们别出声,接着小心翼翼地像个木偶人一样一点一点移动脚步,悄悄地凑近她的猎物。到了蜻蜓跟前,她突然两手一合,激动地叫了起来:“哈哈,逮到了!然后像捧着宝贝一样洋洋得意地走到我们跟前。我俩使劲拽住她的手,争先恐后说:“给我,给我。”她神神秘秘地慢慢展开那皱巴巴的手,猛地打开,朝空中一抖,故作惊慌地说:“哎呀,飞啦!”咳,原来她根本没抓到呀!让我们空欢喜了一场,她却为自己的精彩表演兴奋得手舞足蹈:“哈哈,上当了!”

练习三:擦黑板

李孟迁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着。随后将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用手按住一边,慢慢从左移到右,她弓着身,低下头,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练习四:请修改下列语段

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说:“为啥要再称一遍?”老板说:“刚才称错了!”爸爸说:“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说:“这,这„„”爸爸说:“这什么?”老板说:“这是两块五毛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说:“你竟敢缺斤少两,跟我走一趟吧!”

【改后】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涨得跟柜台上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大显身手:给老师或同学“画”像

篇6:人物描写知识阅读训练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在与儿子比赛剥豆时作者的动作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请从文中选出体现动作变化的词语。(4分)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4分)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从“敛声息语”中可以看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还可以从哪些动词中看出他是这样的人?(2分)

4、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分)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下面:(3分)

描写: 描写: 描写:

5、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位怎样的母亲?(2分)

答案:

2、①怜爱儿子,欲增强 儿子的自信心。②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竞争中认真、自信,比赛后能够淡定面对结果。(自信)和(大度、豁达

4、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5、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孩子从小经受锻炼

【阅读训练】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看望——()痛楚——()避免——()

2、“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4分)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 作者

3、(1)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 ”划出来。(2分)

(2)一开始,作者以为老人表现出痛苦是因为,后来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

4、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3分)

5、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把这些动作用“ ”出来。(2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探望 痛苦 杜绝

2、A B

3、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4、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上一篇:何必完美散文下一篇:美国著名风景名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