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春联的作文

2024-05-13

赏析春联的作文(精选17篇)

篇1:赏析春联的作文

这对春联的意思是: 红梅花在冬天含苞待放与白雪的寒冷相衬托,柳树吐出新绿的柳絮来迎接春天。梅花总给人坚强,孤傲,不怕寒冷的感觉,正如一句诗所言:“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北风萧萧,雪花飘飘,当万物都被白雪覆盖时,只有那红红的梅花依然挺立雪中。春节到了,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吐露新芽,绿色的柳树给人以苏醒,安宁的感觉。

这对春联是表示欢度春节的,象征着新一年的坚强。

篇2:赏析春联的作文

爸爸说:“春联,起源于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时,会在桃木板上分别画出‘神荼’‘郁垒’两位神仙的模样,挂在门上祈福驱邪。流传到今天,大家都会贴上用红纸写的春联,表达美好的心愿,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

爸爸边说边贴,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在上,“福”字倒贴,谐音“福到”了。我家的春联是:吉祥如意行好运,富贵平安福满堂,五福临门。

春联一贴,我家门口立刻变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我们全家人别提多高兴了。春联还是我亲手写的呢!

篇3:赏析春联的作文

写春联

张祖寅现在是无锡市第一中学的数学教师、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学毕业后在宜兴市徐舍镇中学教书。他从小热爱书法,最初给村里的乡亲们免费写春联,大伙儿反映不错,后来就尝试着在镇上卖春联。一般从9月开始,他每天晚上写春联,放寒假了就去镇子上摆摊卖春联,从1990年至2000年的1 1年间,张老师写了二三十万副对联。最初卖春联的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是其教师工资年收入的近5倍,写春联成了他发家致富的一种方法。张老师说为了能让春联卖得更好,他还动了一番脑筋。他认为,首先要内容好。春节期间他骑着自行车在周围的村子里转,看到好的春联就记在本子上,下一年再用,有的内容则要改动一下,因为农民大多喜爱通俗易懂、有发家致富寓意的春联。其次是形式新。他是镇子上最先用金粉写春联的人。为了更好的装饰效果,他还用墨汁书写后再让他夫人用金粉描边,以突出装饰效果,这样一副春联可以多买五角钱。再者是字体要有变化。一般来说,老百姓喜欢行书、楷书、隶书,也有极少数人会指定要草书或篆书。有些字要做一些创造,比如“福”字,写得胖胖的就比较受欢迎。相比之下,镇上新华书店印刷的春联,就没有他写的卖得好。但是2000年以后,他就不再卖春联了,张老师说“一方面是工作调动到了宜兴城里,另一方面是新春装饰品的大量上市,买手写春联的人也慢慢少了起来”。

写了多年春联的张老师有了很深的春联情结。虽然现在不卖春联了,但是偶尔也会参加“送温暖”或“文化下乡”等写春联活动。他说,在这些活动中以老年人(书法爱好者及少部分书法家)为主,也有一些学习书法的儿童,中青年专业书法家往往只出现在文联、书协组织的写春联活动中。民间书法力量是写春联的主力军。由于春联和书法作品有着较大区别,春联要求字体匀称美观、方便识别,而书法作品更多考虑视觉上的艺术效果,有的书法家的作品风格过于强烈,反而不受群众欢迎。

摄影/胡鸣逸

贴春联

201 1年1月25日,在无锡市图书馆写春联的现场,我们看到老钱正站在刚刚写好的春联旁边,开心地和周围熟悉的人们打着招呼,一脸喜气。我们便和老钱聊了起来。他说:“每年家里都会贴春联,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每到年前都会催促他去买春联。有了春联才有过年的样子,看着喜庆,老父亲又高兴,一举多得,所以每年我都会请人写春联。这次我请人写了两副对联、三个‘福’字,由于父亲、自己、儿子都是分开住的,父亲家、自己家的门口分别贴一副春联,‘福’字就贴在里屋的门上,儿子家不贴春联,贴了他反而不开心,随他们吧!”老钱退休前是做会计工作的。父亲解放后从查桥镇到城里工作,他就出生在无锡。听父亲说,贴春联在乡下是一件很讲究的事,一般是由长子、长孙来贴。时间也有讲究:立春在春节前的,立春那天贴,立春在春节后的,就春节贴。贴春联和祭祖是一样,都要赶在立春前。最后我问老钱:“以后老人家不在了,你还年年贴春联吗?”“贴呀!都习惯了,还是贴的好!”老钱笑呵呵地说道。

张祖寅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也说起了宜兴以前贴春联的习俗与无锡有不少区别。宜兴是无锡下属的县级市,地处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汇区域,因此也融合了三个省的习俗。宜兴贴春联的风气比无锡要浓得多,每个房门甚至窗户上都会张贴春联,猪牛羊圈、谷仓、灶台也会张贴相应内容的春联。在贴好春联的窗户外用白石灰划一道警戒线,在大门口的地上用石灰画出猪、牛、羊,写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之类的吉语,再画上一把拉满弓的箭对着门外。这种做法与“年”的传说有关:猪、牛、羊是给“年”进贡的,弓箭则是警告凶猛的“年”不要进屋伤人。如果家里有长辈去世了,三年不贴红春联,第一年写在白纸上,第二年是绿纸或蓝纸,第三年用黄纸,这种习俗也符合“守孝三年”的传统规矩。虽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习俗也越来越简化,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与无锡相比,宜兴贴春联的风气还是十分浓厚的。

通过今年对无锡春联习俗的调查,我们发现市区中贴春联、“福”字、贴生肖图案以及不贴任何东西的家庭比例各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郊区的本地人与外来人口杂居的地带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没有贴(春联、“福”字等新春装饰品);本地人集中的地带,贴春联的家庭就明显多起来,没有贴任何东西的家庭也会占到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乡村中的大多数家庭张贴了春联,这一点与市区有着很大不同。在春联的选择上,市区和乡村都不约而同地选用机制或印刷春联,手写春联极少,甚至在有的小区中找不到一个贴手写春联的家庭,从中可以看出大众对手写春联的态度。

逝去的春联习俗

为了了解春联在年轻一代中的记忆和认识,我利用美术课学期小结的方式对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调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说出关于春联的相关习俗,其他同学则是语焉不详,或是说家里从不贴春联,或是说家里只贴“福”字,或是说买个现成的春联往门上一贴,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或是说从来没有关注过春联,等等。对春联有一定了解或体验的学生大都有在乡村生活或过年的经历,少数学过书法的学生还动手写过春联。通过学生的叙述可以看出,在他们的印象中写春联、贴春联是一件十分郑重的事情,裁红纸、想对子,长辈写、晚辈看,熬糨糊、扫卫生,贴春联、祭祖宗……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了解的不仅仅是春联的相关知识和对书法的认识,更是一个习俗传承和文化熏陶的过程,他们心中埋下的这些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发芽开花。这些有过春联记忆的“90后”学生,除了对春联习俗的式微表达了惋惜和眷恋之外,还对远去的邻里之情和年味不在的春节表示担忧。

首先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先乡村的单门独户到都市水泥森林的公寓式住宅,现代城市居室与乡村院落格局存在着很大差异。现代公寓的单扇门,使春联的上下联、横披怎样贴都需要费些思量,于是有些家庭便将春联简化为“福”字或生肖图案。在无锡,很多贴春联的家庭将“福”字夹在上下联的中间,成了新的春联张贴样式。在许多人看来,室内西式的装修风格已经不适合贴春联了。另外,如何粘贴春联也成了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糨糊、双面胶粘上了不好清理,其他的粘不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愿意贴春联的都市人。这说明春联的材料和粘贴材质都存在着革新需要。都市里厚重的防盗门将邻里亲情隔绝得一干二净,也就少了春联的交流与欣赏,人们更关心的是室内,门外则是简单的好。春联习俗的衰落看起来是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居住环境以后带来的,而实质上是传统的闲适生活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代替,依附其上的传统文化也随之衰落了。

其次是传统诗词文化衰落的表现。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字经》、《幼学琼林》、《弟子规》等蒙童课本都具有朗朗上口的音律之美和诗词特性。春联是楹联文化的一部分,也具有讲究平仄押韵、工整对仗的诗词特性。虽然每年的春晚和部分报纸还在征集春联,但已经是应者寥寥,辉煌不再。春联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和群众基础,曾受到格外地重视。记得在我们小时候,父辈带着我们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时,还会教我们看哪家的对联内容好,字是谁写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城市化割断了邻里间的联络,人们的文化素养降低了,也就很少有人有兴趣、有能力对别人家的春联品头论足了。

再者是书法“工具性”的丧失。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高度精炼地体现着中国哲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精神。由于书写工具的改变,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极少有用毛笔书写的需求了。前些年,一位练习书法的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他的书法只在写春联和挽联的时候还能派上些用场,可是现在连这样的机会也要丧失了。电脑互联网的普及,打印机的广泛应用,使我们进入了无“书写”时代,很多人可能只有在需要签名的时候才拿一下笔,提笔忘字都快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了。在最有书写需要的群体——中小学生中,一方面他们没有得到书写技巧的训练和指导(无锡中小学仅有极少数书法特色学校开设部分年级的书法教学),另一方面他们又被大量作业压得直不起腰来,书写的美感根本无暇顾及。毛笔和宣纸在日常生活中丧失了最起码的实用功能,书法成为极少数人的“专业”,变成了单纯的技艺,与社会生活隔绝了。作为和现在的百姓能够产生广泛联系的重要形式,手写春联上的“书法”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如此境况真的令人沮丧和担忧。

新的过年方式正在形成

篇4:贴春联的“风波” 

(石 子)

往年过春节时,我总发现,不少人家门上鲜红的“福”字都倒贴着。

今年除夕,爸爸贴春联,我当助手;奶奶边包饺子,边“兼”我和爸爸的“顾问”。刚贴完门联,“顾问”就提醒我们:“别忘了,‘福’字倒着贴!”我问:“好好的‘福’字,为什么偏要倒着贴呢?”奶奶笑了:“傻丫头,你没听人家说‘福倒(到)了’吗?图个吉利呗!”爸爸是个老好人,他边抹浆糊边说“浆糊话”:“倒着正着都是‘福’,就听老人家的……”说着,他拿起“福”字,就要倒着往门上贴。“慢!”我学着港台电视剧中人物的动作、腔调,拦住了爸爸,“待我向奶奶问个明白。”爸爸住了手,“行,听谁的都是‘福’。”“怎么不贴啦?”“顾问”粘着两手面粉,遥控指挥,“贴,倒着贴!”我急了,嚷起来:“奶奶,您这是迷信!”“胡扯!”奶奶一翻眼,“大年大节的,小孩子家,不要乱说!贴,给我倒着贴……”只会“糊”的爸爸向我做了个鬼脸:“倒贴就倒贴……”

篇5:赏析春联作文

一放寒假,妈妈就宣布我家的春联交给我负责。写什么呢?我在隶书春联字帖里翻来翻去,嘿!这幅好;“一帆风顺全家福,万事如意满门春。”横批:“新春祥和”。

定好了对联,我就开始动工了,先在毛边纸上练习一下,我一鼓作气写下整幅联,“不错!”妈妈在旁边笑眯眯的看着。我仔细看了看,帆字下笔的时候应该再重一些,让它显的胖一点。万字显的有些偏,结构应该正一点。福字的口应该扁一点,下面的田要高一些。接下来,我不断的练习这几个字,到了腊月二十九,倒好墨,拿起笔,摊开纸,“刷!刷!刷!”,不久,一副春联完工啦!

叫上老爸,贴春联,过大年咯!

篇6:春联赏析作文

春联是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对春联吧!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是说:年复一年,春天又到了,郊外的各种小草一片翠绿,散发出清香,连绵不断的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仍然是那么的灿烂迷人。这幅春联形象地展现了春光的.明媚,表达了人们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

这幅春联对应得非常好,上句“芳草绿”与下句“杏花红”都展现了春天亮丽的色彩。“一年”和“十里”在数字方面又有了对应。

篇7:春联赏析——重庆天津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为有名的旅游胜地,可谓是迎接天下游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篇8:春联背后的际遇

我来到外村,一连走了十几家,村民们都是打开后鉴赏一番后,称赞几句,却一副也未能推销出去。小孩们像追货郎担一样尾随着我,我汗都出来了。随后我终于遇到一位买主,他东掏西搜终于凑了7毛钱,买主谢了又谢,他却不知道,我心里是多么感激他这个给了我勇气的“知音”。

到第四个村子时,对联已只剩5副。我来到一户人家门口,走出来一位戴眼镜的老人,叫住了我:“小子,卖的啥呢?”

“对子。”

“你写的?”他露出很感兴趣的神色,接过我递上的对联,脸上渐渐露出赞许的表情。“不错呵!”老人说,“怎么会想到出来卖联呢?”我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境况讲给了老人听。

“你还剩几副联,我都要了。”我吃惊地看着他。老人拍拍我的肩,笑着说:“乡亲们找我写联子,我年纪大了,手脚开始不利索了,你正好可以帮我这个忙。”说完,不由分说就递给我10元钱,我要找零,他却轻轻按住了我的手,又转身从屋里拿来两本字帖,语重心长的说:“你习的是颜体,刚劲有余,但柔和不足。不妨也练练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帖,博采众长。”我翻开扉页题签,才知老人是从城里退休回来的教师。

老人忽然又脱下手腕上的一块表,说:“这个跟了我多年的表就送给你吧,老是老了点,走时还准。少年人,要惜时呀!”我惊讶得说不出来,极力推辞着。老人那诚挚的目光却有一种让人不容推却的力量。轻轻给我戴上,他说:“正好!唉,你的手腕子跟我一样的瘦!”我的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老人抚着我的头说:“去吧,快黑了,你不成今晚要住我家?”我破涕一笑,给老人深深鞠了一个躬。走了很远,老人还站在原地招手。那一刻起,老人从此在我心中成了一道一辈子的风景。

我回家后将一切告诉父亲,耿直的父亲数落了我一番,第二天就要我提了10斤米酒去感谢老人家。谁知老人家刚走不久,说是被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接走了。

篇9:春联赏析——吉星高照

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篇10:春联赏析——前程似锦

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篇11:鲜红的春联作文

今天是除夕了,我和姐姐到爷爷家看爷爷写对联,他手里拿着毛笔,粘了粘墨水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字体很工整,我突然有一个想学写对联的想法,就对爷爷说:“爷爷,你能教我和姐姐写对联吗?”爷爷爽快地答应。爷爷先拿出两支毛笔,教我和姐姐怎样抓毛笔。爷爷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这些是最基本法。听了爷爷的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了。接着爷爷又让我和姐姐写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四个字“新年快乐”写得歪歪扭扭,应该是刚学使用毛笔字吧!爷爷看了笑了笑点点头:“字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字体大小不一。”爷爷看了姐姐的字,赞姐姐比我学得快,写的字比较好。

于是爷爷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要有轻和重的变化。”爷爷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和姐姐模仿。我照着爷爷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差不多跟姐姐写得一样,我开心极了。爷爷还告诉我和姐姐,写字要经常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练完毛笔就帮爷爷开心贴对联。

今天,我初步学了点毛笔字的技巧,假如我以后不断地练习,就会像爷爷一样写得好,比得到红包还开心。

篇12:父亲的春联

记忆中每年过年我家都要贴春联,这些春联无一例外都出自父亲之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父亲的工厂也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父亲由于工作积极,超额完成任务,在1984年被厂里评为劳动模范,厂里还奖励了父亲一台日立黑白电视机。那年春节父亲欣然挥笔写了一幅春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是“万象更新”,母亲乐呵呵地把春联贴在门上,大家都说父亲的春联写得有水平。

过了几年,父亲辞了职,成为较早一批下海者。父亲凭着他的精明和勤奋,生意做得有模有样,我家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家里还装了电话。虽然父亲为人低调,但还是免不了有一些闲言闲语说父亲的钱来路不正。父亲听了这些议论心里很不好受,到了春节父亲在门上贴出了春联“走万紫千红特色路;发一清二白正经财”,横批是“问心无愧”。

到了90年代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父亲租了厂房,开了公司,求贤若渴。父亲当了总经理的第二年春节,他在公司大门口贴了春联“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招南北东西杰才,开拓市场经济;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集古今中外精粹,书写盛世新篇。”横批是“前程似锦”。这副春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一时间“南北东西杰才”纷至而来,父亲的公司越发红火。

进入新世纪,父亲从公司的管理层退了下来,过起了安逸的晚年生活,他在退休第一年春节写了这样一副春联“借五彩声屏,欣看大千世界,玩玩书画琴棋,添几分潇洒; 喜四时春色,铺满万里河山,写写诗词歌赋,倾一代风流。” 横批是“怡然自得”。

虎年就要到了,虎是百兽之王,父亲向来就对虎非常崇拜。他兴致盎然地写了一幅春联“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横批是“老当益壮”。这副春联书法遒劲、墨蕴酣畅、落笔飞扬,反映了父亲不服老的心态,堪称近年来的春联佳作。

篇13:鲜红的春联作文

星期天下午,陈老师拿着必用的材料来到教室。老师边整理纸边说: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把自己的毛笔洗刷干净后来我这里领材料。同学们早已等得心急火燎,都想大显身手。我也不是迫不及待地去拿材料了,我选来选去,不知选那副对联内容好了。经过我耐心地看,选了一副上联是:春满乾坤福满门,下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横批:普天同庆。

选好对联后,我心里想:唉,这不是小菜一碟吗?我去年都已练过了。开始写对联了,拿来红纸、墨盘、毛笔。把上下联折好七个小格子,横批折四个格子。心里有点开心还有点怕,开心的是我今年写的对联还能送人,怕的是万一写不好贴在大门上让人笑话。我静下心来,沉着地提起毛笔,蘸饱墨水,然后开始一笔一画地写起来。别看字不多,但是都不是那么好写的。万事开头难,第一字找好位置慢慢地写起来,后面就写得很顺手了,其它字都写得不错,发挥很好。第一副写完了,我又开始了下一副,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数了数,啊,我写了八副对联。

篇14:鲜红的春联作文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桃符’,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象,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这不,春节到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春联贴于门上,我家也不例外,里里外外贴上了鲜红喜庆的春联,辞旧迎新。当然,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我房间门上的一副春联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在书堆得像小山一样,要想有出路,我们必须勤奋读书,这才是真正的途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你就像坐着一叶小舟,只有经历千辛万苦,只有努力才能到达彼岸,走向成功。寓意着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这副对联给我启示,给我力量。

篇15:有趣的春联作文

腊月29日的下午,我和爸爸还有妈妈一起来贴春联,听听我们防盗门上的对联吧!横批:富贵平安,上联:荣华门庭日兴旺,下联:幸福人家永吉祥。怎么样?够气派吧?我们立刻拿来胶带、剪刀,搬来椅子,开始贴春联,我爸爸站在椅子上开始贴横批,不一会儿,横批贴好了,然后,开始贴上联和下联,之后,我们去贴地下室的春联喽!

来,听一听地下室的春联吧!横批:四季平安,上联:天福地福全家福,下联:千财万财满门财。也很气派吧!我们从楼上拿下来剪刀和椅子,正在准备贴的时候,突然发现没带胶带,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楼,拿上胶带到地下室,贴上春联。然后,又在我们的客厅上贴了一对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贴完春联了。我和爸爸妈妈又买了福字贴了,忙完这一切后,看着装饰一新、喜庆的房子,我们惬意的笑了,同时,又尝到了劳动快乐的滋味。

篇16:新年的春联

关键词:新年;春联;愿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27-01

沐浴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满怀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一年的终点,又一轮新年如约而至。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幽香阵阵袭来,熏得我们口里流涎,到处弥漫着的喜庆: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结招福纳祥,家家户户乐开花。

还记得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过新年,那时候,我会点燃一支烟花在院子里燃放,父母就在一旁笑呵呵地告诉我如果对着烟花许愿,愿望就会如烟花一样姹紫嫣红的美丽与娇艳。璀璨的烟花总是一闪而落,儿时的我根本不懂得,我总是乐此不疲地合上双手看着美如流星的烟花许下一个又一个幼稚的愿望,渴望有好看的衣服穿、想要有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在到后来,要想着自己长大想成为一个律师、作家……

现在,我走在奋斗的路上,想想儿时的那些小小的愿望其实是一种希冀所在,这种希冀带着我一路前行,引亮了成长的道路和人生的方向,激励和鼓舞着我奋进在一条被命名“未来”的道路上,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每一个小愿望的实现,就犹如在沙漠中偶遇一处绿洲,带给我惊喜和信心,而我要想达到的那片大森林,还需要有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断前行。

现在,文学将我引入另一个殿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苏屠”,这是我第一首学会的关于新年的诗句。后来,“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等诗句能朗朗上口了。文字的魅力在于能激发一个人对美的向往,从这些诗句里,我看到了一个新年的意境,一个把梦想寄托给文字的意境。

又是一个新年,新年的梦想已经不能像儿时那样,对着璀璨的烟花许愿了,可梦想还在。在父母搬出烟花的那一刻,我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心想,今年的新年应该更特别点,因为我已经长大了。

让自己过一个特别的新年吧!这样的想法越来越浓烈,而文字就成了我最好的寄托。写点什么呢?既要让父母明白我已经长大了,又要能把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有关新年的诗句在脑海里不断浮现,那些字符仿佛成了一个个乐谱符号,不断的跳动着,那样优美。

写幅春联吧!烟花固然美丽,但却短暂,只有文字能久存。当笔墨纸砚备齐后,才发现春联真不是那么好写,平仄要整齐,对仗要工整,一种寻章摘句的感觉忽然而生,第一次体会了“敲推”之苦。在这座城市,烟花一阵阵划过,鞭炮欢快的喧闹着。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安静。正是这种安静给了我灵感。在沉思片刻之后,我挥毫写下了这样一首春联:“居闹安静亦可致远,无耕有读仍能传家。”

第二天早上,父亲看到我贴得春联,没有像以前样抚摸着我的头,他只是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然后为续上了一个横批:吐故纳新!从父亲嘉许的动作中,我读懂了父亲的意思,有赞许,有激励,让我明白我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

这一年,我17岁,嘴角的绒毛刚刚冒出的时候,我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褪变。因为文字,我开始告别浮躁,告别肤浅。也学会了用文字记录这个年龄的心境。

篇17:有趣的春联作文

这次春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老家过年。又到了贴春联的时间,这次爸爸并没有拿出买好的,有着漂亮图案的春联。他带着我,走到了大街上一位拿着毛笔写字的爷爷面前。只见他的面前摆着许许多多的大红纸条,纸条上写着黑色或者金色的大字。这位爷爷身边还围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唧唧喳喳地说话,说完后就看着这位爷爷忙活。我始终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终于轮到我们了,爸爸对这位爷爷说:“我们需要写一副表达全家幸福

平安的`春联,麻烦您写一下。”那位爷爷拿起一根很大的毛笔,飞快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哇,那字可真漂亮呀!简直就和我看过的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呢!

我们开开心心地拿到了手写的春联,我很高兴,紧紧地把春联抱在怀里,一直到家。爸爸带着我拿着胶水,轻轻地把春联贴在了门上。看着这与众不同的春联,我觉得在老家过春节真有意思,就连小小的春联都这么有趣呢!

上一篇:2009全国高校文科录取情况(本科、专科)下一篇:两学一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