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业务资料

2024-04-21

授信业务资料(通用14篇)

篇1:授信业务资料

资料清单(下述资料办理银行授信业务均需加盖公章):

1、最新年检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

2、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3、公司章程4、2009-2011年审计报告,以及2012年最新的即期报表

5、公司成立以来历次验资报告

6、工商局出具的带有股权结构的公司档案查询

7、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件)及签字样本(见附件一)

8、公司所有股东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件)

9、股东会/董事会成员名单及签字样本(见附件二,请股东签字并加盖公章)

10、公司贷款卡复印件(正反面复印件)

11、公司贷款卡查询授权书(见附件三)

12、个人担保人贷款卡复印件(正反面复印件)

13、个人担保人贷款卡查询授权书(见附件四,请担保人签字)

14、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授权书(见附件五,请担保人签字)

15、个人担保人资料表(见附件六,请担保人签字)

16、其他银行授信清单(见附件七,授信银行请写明“xx银行xx分行/支行”;授信类型写明如“银承、抵押贷款”等;授信额度为公司在该银行申请的此类授信的总金额;授信余额为现在公司正在使用中的额度金额;授信条件根据具体授信类型填写,如银承请写明保证金比例及担保人,贷款请写明贷款利率(基准上浮多少,是否有抵押以及担保人等,并盖公章)

17、上、下游客户交易商品及结算统计表(见附件八)

18、公司主要结算银行近6个月的账户流水复印件

19、近一年公司水、电、煤气、蒸汽等费用的缴费凭证或购销合同及付款记录复印件

20、近一年公司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或出口报关(如有)的申报表复印件

21、用于授信的抵押物房产、土地证复印件及内外部照片

篇2:授信业务资料

申请人资料:

(1)企业营业执照、贷款卡、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股东身份证复印件、法人代表简历、股东签字样本;

(2)验资报告、公司章程、股东决议、申请;

(3)属于特殊行业的,应提供有权部门颁发的特殊经营许可证,证书要在有效期限内;

(4)前三个及近期(距申请日不超过2个月,下同)财务报表及近期纳税申报表;

(5)连续六个月主要银行对帐单及个人账户流水;

(6)近期购销合同;

(7)单位资产及个人资产明细

篇3:授信业务资料

一、内控建设方面

1. 组织结构。

村镇银行是否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是否明确决策层、监督层和高级管理层以及其他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

2. 目标管理。

村镇银行是否确定内部控制目标, 以明确本行依据内部控制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内控政策目标是否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贯彻执行;是否保证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 政策制度。

村镇银行是否制定书面的内控政策, 规定内部控制政策的方针和原则;内控政策是否与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一致;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否体现对不同地区、行业、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是否传达到相关岗位的员工、指导员工实施风险控制;是否进行定期评审, 确保其保持适当性和有效性。

4. 信用风险管理。

村镇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和方法以及信用额度的确定是否合理;对集团客户和关联贷款的管理方式是否科学;资产质量监测制度和报告体系以及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否合理;资产质量认定程序和标准是否科学;资产质量基本情况和分类结果是否准确。

5. 内部控制措施。

村镇银行是否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各项业务政策、制度和程序, 并在一级法人内保持统一的标准;是否定期对政策、制度和程序进行评价和修订;是否适时地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与修订, 内部控制政策与措施覆盖各主要风险点;是否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审批制度, 各级的管理责任明确;对检查发现的问题, 是否及时督促职能部门整改;是否制定发生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 有关预案内容完整、措施切实可行;是否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的设施、设备和系统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二、信贷投向方面

主要检查村镇银行信贷投向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否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授信工作, 严格把握行业准入、环境评价、能耗审查等政策界限;从严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贷款审计重点是否发放异地贷款, 是否向小微企业、涉农产业倾斜等等。

三、信贷资产质量方面

1.村镇银行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建立明确机制进行安排与职责分工, 确保各级分支机构和各管理部门形成清晰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否制定并及时修订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实施细则、授权体系或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 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并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具有清晰、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2.村镇银行信贷资产分类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岗位设置、人员安排是否满足分类工作的需要。

3.村镇银行是否开发和运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实施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其运用结果是否准确。

村镇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的频率是否达到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监管要求;对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是否及时对分类进行调整。

四、关联交易方面

1.村镇银行是否按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有关要求制订了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是否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

村镇银行是否能够按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与股东或银行内部人的关联交易, 是否制订了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村镇银行与股东或内部人的关联交易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银行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发放无担保贷款 (信用贷款) 、以本行股权质押发放贷款、为关联方融资行为提供担保等违规行为。

4.村镇银行向关联方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是否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五、信贷合规性方面

1. 发放程序。

村镇银行是否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贷款发放程序, 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款发放等全部环节;是否制定了关于借款人融资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判断程序;贷款发放程序能否识别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和客户资信风险。

2. 贷前调查。

村镇银行借款申请书是否完备;借款人是否符合条件;是否根据借款人的经营规模、业务特征、资金循环周期等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并合理确定贷款结构;是否对借款人信用进行评估以及评估方法和质量;是否核实保证人资信状况和抵押品状况;是否调查借款用途;调查人员是否对贷款的发放提出明确、客观的意见。

3. 贷款审查。

村镇银行实行何种贷款审批制度;是否按权限审批贷款;是否批准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是否优于其他借款人;审查人员和部门是否核实贷前调查资料;贷款审查、审批人是否签署了明确的审批意见;是否存在违反审批程序的授信项目。

4. 贷款发放。

村镇银行是否设立了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 负责贷款的发放和支付审核;是否签订了完备的贷款合同、保证合同和抵押合同;这些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贷款利率的确定是否合规;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发放贷款;确定的贷款支付方式是否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5. 贷后管理。

村镇银行是否按规定定期开展贷后跟踪检查, 检查内容是否全面详细;是否严格监控借款用途, 特别是信贷资金有无直接或变相流入股市、有无投向“两高一资”企业;贷款展期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是否及时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或催收通知书;借款档案资料是否完整齐全, 专人保管。

六、监督与评价

村镇银行是否制定书面的内部控制绩效监测程序, 通过适当的监测活动, 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的监测;是否制定有效的违规、险情、事故处置和纠正管理制度;发现违规、险情、事故时, 是否对有关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制度, 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 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董事会是否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 确保内控体系得到持续有效地改进。

七、信息交流与反馈

村镇银行信息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明确财务、管理、业务、重大事件等信息的报告路径;是否适当的、定期的、公开的披露信息;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文件体系, 明确内控体系的要素、目标、职责和权限等。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文件进行控制, 使文件及时传递、易于查询、适时修订或废止等。

摘要:村镇银行在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同时也面临着多重风险。本文就如何做好村镇银行授信业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篇4:授信业务资料

【关键词】 授信业务 案件风险 防治

授信业务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授信业务案件涉案金额高、危害大,也是当前商业案件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

1. 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案发趋势

1.1授信业务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

授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未使用的不可撤消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根据法律法规及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对案件的定义,授信业务案件主要有贷款诈骗案、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案、违法发放贷款案、违法出具金融票证案、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案、以及高利转贷案六种表现形式,当前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是贷款诈骗案金额在2万元以上,其他案件的立案标准是金额在100万元以上或给银行造成损失20万元以上的事件。

1.2当前授信业务存在的主要案件风险特点及趋势

1.2.1外部信贷欺诈呈上升势头。信贷客户故意提供银行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银行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银行应认定为信贷欺诈行为。目前,欺诈手段越来越隐蔽;国家重点调控涉及的领域信贷欺诈现象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地方政府部门参与或默许造假的现象,内部欺诈日趋严重。

1.2.2内外勾结,内部管理不作为。每一例得逞的外部欺诈事件背后,往往都能发现银行员工不作为的问题。内部管理不作为导致多个风险防控环节的失效。

1.2.3外部环境诱发的案件及民间高息借贷风险值得警惕。当前,一些受调控政策影响领域的客户,难以在原行业维持经营,而转向高风险的行业,他们利用原有企业的资信情况,从银行获取资金,用于民间借贷或转到资金短缺的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贸易市场、资本市场。

1.2.4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引发市场风险。贷前调查不尽职,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贷款合规性审查和审批缺乏独立性,存在少数人影响审批决策现象;贷后管理不到位,风险缓释措施不落实,存在贷款发放进度和项目实际进度不匹配,实际资金用途与借款合同的约定不符,甚至挪作他用或者流入资本市场的现象。

1.2.5部分违规操作的背后隐藏着利益输送。一些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事件很难用疏忽、操作不当、能力不足等理由来解释,这其中不乏直接或间接利益輸送的现象,通过违规操作为小集体或个人牟取利益。

2. 授信业务案件风险成因分析

2.1授信管理体制不完善是案件风险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随着授信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但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和独立的授信审批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业务经营中,依旧存在着偏重业务扩张、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忽视风险控制、粗放经营等造成银行资金巨额损失的现象,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暴露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中缺乏先进的信贷文化和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在征信、授信和贷后管理机制存在薄弱环节,缺乏规范的尽职要求和独立的后调查评价机制。

2.2授信业务从业人员合规经营意识淡薄是案件风险的深层次原因

现实案例中,一些授信业务从业人员只知道其做法违反了银行业务制度的规定,不知道实际已触犯了《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只是尚未达到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而没有被立案查处;部分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只重视抢劫、盗窃、贪污等经济案件的防范,对因调查、审查、经营等环节的工作失职造成的案件风险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从业人员错误地认为只要不造成重大损失就不构成案件,而对违法发放贷款在一百万元以上即达到刑侦立案标准等规定并不知晓,存在重信用风险、轻合规风险的思想,合规意识淡漠。

2.3过度营销是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利益驱动因素

当前,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经营业绩的过分追求导致一些基层机构在信贷经营过程中的“过度营销,过度授信,过度服务”,一方面助长了客户的欺诈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内部人员还为了“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故意隐瞒不利信息,提供假数据或无事实依据的主观判断,甚至协助、勾结客户造假,人为地制造了一些案件风险隐患。

3. 防治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措施

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发生,不仅给银行带来财产、声誉上的损失,而且也给员工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强化内控管理,防治授信业务案件风险是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

3.1建立稳健的授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育良好的信贷文化

要建立独立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系,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一是垂直设立各级授信管理部门,对授信风险实行自上而下垂直性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化、技术型和不受行政影响的独立授信审批制度,提高授信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完善客户信用评级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客户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尽职调查,多方面强化监控、制衡与纠偏机制。三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要科学设定和持续监控关键风险控制点,前瞻性地发现客户潜在风险并通过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授信风险。

3.2加强教育,提升员工合规经营意识

结合案例,在信贷人员中积极开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以及《刑法》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要将相关法律知识纳入客户经理等岗位的资格考试的范围,使授信业务条线员工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合规操作意识。

3.3加强真实性管理,提升信贷反欺诈能力

在剖析信贷欺诈典型案例基础上,通过案例汇编、内部专栏宣讲等方式,加强正面经验介绍和反面警示教育,提高全员反欺诈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尤其要加强信贷人员的反欺诈培训,落实授信业务真实性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提高反欺诈专业技能。

无论从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原因,授信业务案件的发生都直接与授信业务真实性管理不到位有关,离开了虚假客户身份、虚假交易背景、虚假押品等虚假授信材料,授信业务案件几乎可以杜绝;而且,授信业务从客户营销到信贷放款,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流程,涉及到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分管行长等多个角色,单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小,从这一点上来讲,授信业务案件风险防控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加强授信业务基础管理,层层落实授信业务真实性管理的各项要求,这是防范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利器。

3.4严格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化贷后管理

要保持专业敏感性,对于存在违背经济规律、财务逻辑、行业惯例、投资规律等疑点的客户,要做认真分析和甄别,审慎决策。合理确定授信期限,防止客户将还款资金挪为他用。要严格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相关要求以及银行相关政策制度规定,加强对贷款发放与支付的审核。落实资金监管账户管理措施,对销售资金回款计划和房地产销售进度严重滞后的借款人要重点关注,做好跟踪监测工作。加强贷后管理,对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3.5建立罚则约束机制,加大违规人员成本

罚则约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违规的金融机构或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对因违规失职行为造成银行贷款不良或损失的,在给予纪律处分的同时,应追究其民事责任,对银行损失予以一定的补偿。要建立违规违纪人员黑名单制度,禁止商业银行招聘使用因违规违纪而被他行开除或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加大违规人员流动成本。

篇5:一般授信业务授信调查报告

一、授信客户管理情况

(一)基本信息的调查出资是否合规,实物是否仍在申请人名下、状态是否正常。

(二)管理层情况

描述申请人实际控制人(如无,请注明)、法定代表人、经营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姓名、年龄、职务、教育背景、从业经验、主要业绩、工作简历等。说明是否已发现申请人及以上人员存在个人信用不良记录、重大违法、违规事项以及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对上市公司是否已发现被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处罚的情况。对自然人实际控制的企业,对控制人提供人民银行个人证信系统查询结果。

二、授信客户经营情况

(一)行业及生产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描述申请人主营业务的行业情况(所处行业、资质等级、行业地位)、生产流程、工艺设备(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设计生产能力、生产设备利用率)、主要产品以及当前设备运转、生产运行、产品生产情况等。若申请人采取多板块经营方式,要分板块进行描述。

(二)供销及结算情况

描述申请人供应渠道的稳定性、集中度,详细说明主要供应商的名称、供货种类及占比、质量及价格条件、付款条件及结算方式,以及是否是申请人的关联企业等。对于钢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煤炭石油开采等资源加工类企业,要调查并说明申请人拥有的资源储量、原材料自给率。

描述申请人销售网络的健全性、有效性,详细说明主要销售对象的名称、销售种类及占比、议价能力、结算方式及销售款回笼记录,以及是否是申请人的关联企业等。

三、授信客户财务及帐务情况

(一)财务报表情况

描述申请人财务报表审计情况。若经过审计,则调查并说明审计事务所的是否为我行认可、资质等级等;审计事务所若连续两年及以上发生变更的,则调查并说明变更原因以及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若申请人无法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或对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有疑虑的,要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详细描述核实内容、过程及结果。编制财务数据简表如下:

(二)资产负债重点项目分析

对申请人上和最近一期的重点资产、负债项目及重大损益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项目原则上为申请人资产或负债中占比超过10%、与上期相比变化超过20%、以及其他对申请人经营、资金等产生重要影响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调查并说明银行存款中是否有质押、冻结情况,如有,质押或冻结的金额、占比及产生原因。

调查并说明持有的短期投资的种类、明细、金额、是否已质押。调查并说明应收帐款的帐龄分布,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的欠款人名称、贸易背景、欠款时间、收回可能性、是否为关联企业欠款、坏账准备是否计提充足,应收账款是否已作质押,产生变化的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其它应收款的帐龄分布,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其它应收款的欠款人名称、产生原因、欠款时间、收回可能性、是否为关联企业欠款、坏账准备是否计提充足,产生变化的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主要存货种类及明细情况,保管状况是否良好,市场价值是否有重大变化,是否已质押,是否已办理保险,是否存在长期积压的现象及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持有债权投资的种类、金额、是否已质押;持有多少其他公司的股权,占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比例、投资收益情况、是否已质押等。

调查并说明主要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成新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已抵押,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灭失、损毁、长期闲置的现象,如有对申请人资产价值、生产经营的影响。调查并说明在建工程的项目名称、已完成投资情况、后续资金安排、工程进度和完工时间,是否存在资金缺口、是否已抵押等。

调查并说明申请人拥有的无形及递延资产的种类、金额、取得或发生背景、目前价值或作用。其中对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位置、使用状态、是否抵押、变现能力等。

调查并说明预收帐款的预收对象、产生原因、对应产品生产和劳务支出的进展情况,是否存在无法按期交付的可能性等。调查并说明应付帐款的帐龄分布,详细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应付帐款的应付对象、产生原因、欠款时间、归还安排、资金来源、是否为应付关联企业款等。调查并说明其它应付款的帐龄分布,详细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其他应付款的应付对象、产生原因、欠款时间、归还安排、资金来源、是否为应付关联企业款等。

(三)损益及现金流情况分析

通过现场核对申请人账务账簿和重要原始凭证,重点核实并说明以下情况:增值税、所得税等缴纳情况是否与财务报表、纳税凭证反映的一致,销售收入是否真实,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真实,现金流量是否真实。

分析申请人最近三年及近期收入和利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申请人三项活动现金流变化趋势,并重点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及净流量情况。

(四)财务指标分析

列示申请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偿还能力、增长能力等主要财务指标及行业均值(如有),并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对申请人同时提供合并和本部财务报表的,要同时列示合并及本部的财务指标,但对采取资金集中管理体制、本部只从事投资管理职责的企业,可只列示合并的财务指标)。

四、授信客户信用状况

(一)同业合作情况

以列表形式说明申请人在他行的授信、用信、信用记录情况,对于存在不良贷款和违约

关系,抵质押担保的列明抵质押人和抵质押物的名称。)

对与信贷登记系统查询结果不一致的,应调查并说明原因;对我行信贷系统上列示为银监会大额授信预警客户的,应查明预警原因并进行调查和核实,若预警原因确实存在,对申请人偿债能力的影响做出说明。

(二)或有负债情况

决诉讼、有追索权的票据贴现、对外承诺等其它或有负债情况、对申请人未来资金、经营等的影响程度等。

五、担保情况

(一)保证担保情况

对保证人可参考授信客户描述其管理、经营、财务、信用等情况,可适当简化,要重点调查并说明保证人与申请人的关联关系、提供保证的原因、其对外担保情况、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

如属于互保,则从我行互保圈(链)企业数、互保金额、互保企业在业务上和资金上紧密程度、互保企业的抗风险性和代偿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初步评判。

(二)抵(质)押担保

描述抵(质)押物的基本情况,名称、所有人、位置、取得时间、原始成本等;调查并描述抵(质)押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标的是否明确、权属是否清晰、状态是否良好、抵(质)押人是否具有合法的所有权或处置权、是否有第三人的优先权利、出租情况、各项特性与客户提供的书面描述是否一致、登记部门是否明确、是否投保等。抵质押人为第三方的要分析其与申请人的关系及真实出质意愿。

测算抵质押率,对于经评估的抵(质)押物,要说明评估机构是否为我行指定评估机构,评估机构的资质等级、行业经验、信誉状况等。

说明抵(质)押物、抵质押率是否我行担保管理相关办法的要求,如有不符须详细说明理由及可行性。

六、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分析

七、风险管理措施

篇6:交行授信资料

一、申请企业相关资料:

1、近3年经审计的审计报告及最近1期财务报表(如为新成立公司,请提供最近一期审计报告)(加盖骑缝公章)

2、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年检页)复印件(加盖公章)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4、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5、验资报告书(如有变更,请也一并提供变更报告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6、贷款卡正反面复印(加盖公章)(需要到人行办理)

7、公司章程复印件(加盖公章)

8、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9、法人身份证明书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加盖公章)

10、有关于在交行申请授信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加盖公章)

11、法人股东的相关介绍(加盖公章)

二、本次授信业务相关资料:

1、本次业务背景、设计的相关结构介绍。

2、相关融资租赁合同。

三、承租人(无追索模式)相关资料:

1、近1期财务报表(如为新成立公司,请提供最近一期审计报告)(加盖骑缝公章)

2、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年检页)复印件(加盖公章)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4、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5、验资报告书(如有变更,请也一并提供变更报告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6、贷款卡正反面复印(加盖公章),贷款卡密码。(需要到人行办理)

7、公司章程复印件(加盖公章)

8、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9、法人身份证明书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加盖公章)

10、有关于在交行申请授信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加盖公章)

篇7:企业授信资料清单

1、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复印件);

3、国、地税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

4、开户许可证;

5、贷款卡复印件(卡号及密码);

6、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7、详细的公司简介,生产情况(包括主要产品、年产量、销售对象、销售价格、每吨成本构成和利润等)

8、主要管理人员简介(法人代表、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篇8:浅议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现状

然而对商业银行而言, 办理信贷业务之前, 如何利用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使信贷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高目标。目前一些金融机构授信方法单一, 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授信源头上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只注重财务报表分析, 忽视非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银行为提高授信质量并确保其债权, 对企业授信时应当持审慎态度, 必须把握其对受信客户信用判断的正确性, 而判断依据除财务报表与财务比率外, 更应该分析非财务资料, 如受信户的企业发展前景、经营管理、行业类别、信用纪录、贷款用途、担保比例、保证人资信情况、与银行往来期间长短等。此外, 以往诸多学术论文中常以财务比率当作唯一或主要评估指标, 而本文意在扩大分析面, 希望在银行做授信决策及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时, 将非财务比率分析的项目, 如前文提到的经营管理、行业类别及与银行往来时间长短等也纳入分析系统, 可为银行信贷人员调查、审查及审批授信业务时有更客观及完整的衡量标准。

(二) 现行的商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方法主要是对财务状况的定量分析和对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发展前景、信用状况等项目的定性分析。所分析的项目大致包含“5P”原则, “5P”即借款户 (People) 、资金用途 (Purpose) 、还款来源 (Payment) 、债权保障 (Protection) , 风险收益预期 (Perspective) 。但除了财务状况是依据企业本身财务资料, 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或税务资料是定量分析外, 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发展前景等两大项大多由信贷调查人员凭各人的专业素养及经验法则而主观评分, 其在准确性上实际存在很大争议。

在我国, 信贷业务仍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 贷款构成了银行资产的绝大部分, 信贷业务的基础又是授信额度的控制, 因此针对企业个体信贷额度的确定对银行来说就是重中之重。额度授信是银行对客户确定一个使用各种信用的控制额度, 即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信用需求、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可能及对风险的把握, 给予客户一个使用表内、表外形式的全部本外币信用的最高限额。

从本质上看, 额度授信是基于一定信用关系和交易条件基础下的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一种选择权。授信额度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选择权, 表现在金融机构可根据企业的资信情况来选择确定是否给予贷款。确定了承诺额度, 金融机构须承担一定的管理成本, 包括中间业务开发费用、宣传费用、人力成本费用、设备费用、业务风险成本及目标利润。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角度看, 它必须规定对某一客户和某一客户群的最大风险金额, 以限制违约事实造成的损失。因此金融机构必须从风险和收益两方面同时考虑, 对客户的授信额度确定既不能过度严格而失去客户, 导致市场份额的损失;又不能过度放松而导致潜在风险的提高, 贷款费用增加, 从而影响金融机构收益。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存在以下问题:

(一) 生搬硬套确定客户的基本授信额度的评估和计算模式。导致对客户的授信额度要么“吃不饱”, 造成对受信人的经营和业务发展的支持缺乏力度;要么“撑破肚”, 授信额度超出客户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和偿债能力, 使银行资金涉入风险之中, 违背了授信管理的初衷。一些真正的优良客户等级不高, 而一些行业、经营不佳的客户仅仅因为财务数据好看而获得了较高的信用等级, 因此信用等级评定因附加其它定性因素, 或在授信时以信用等级结合其它因素综合授信。

(二) 统一授信, 一授了之。导致授信管理的只授不管或管而不细, 在按照有关方法测算了受信人的最高额度后, 不少人认为到此就算万事大吉, 缺乏对授信业务和授信管理的细化和深化措施。贷后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风险预警, 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 我国商业银行的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长期以来都是基于手工操作的, 信息层层上报、指令层层下达的迂回式操作流程严重制约了决策层对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由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 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非常困难, 亟待由传统信贷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

(三) 过分重视第二还款来源, 甚至以担保倒退授信额度。一些授信人员认为客户的财务报表虚假, 不具有可信度, 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等都是虚假的, 没有分析价值。只有第二还款来源是值得可信的, 实实在在的东西。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要通过净利润、现金净流量来体现。第二还款来源固然重要, 但地位始终是属于“第二”位的, 只有客户的自身经营及现金流才是“第一”位的, 也是最重要的, 不可本末倒置。

(四) 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较高, 对单一客户授信存在过度授信现象。银行将授信管理简单地作为营销手段对待, 忽视了其控制客户、行业、区域整体风险的有效工具作用。银行不是根据银行可承受的客户整体风险能力核定客户的授信额度, 而是根据资产负债率、担保价值等倒推授信, 盲目授信, 过度授信, 增加了信贷风险。在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上, 风险控制度较弱。在行业方面, 集中在能源、交通等行业上。有的金融机构甚至借营销之因, 试图对客户垄断授信来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曹芳, 从内部评级法看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中国城市金融, 2007年第3期, 17-18

篇9:授信业务资料

去年以來,中行无锡分行着力加强和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的产品覆盖率和综合收益率,在发展公司授信业务的同时,将加大交叉营销的管理和支持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推进,充分发挥系统合力,对结算、个金业务发展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截至2010年12月末,全辖中小企业客户实现国际结算量12546万美元,其中开立信用证2677万美元,叙做保理业务5427万元,新增开立对公网银开户数449户,累计代发工资36130万元。

为开展产品创新,有效扩大客户群体,2010年,该行始终坚持“做客户”的经营理念,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和市场推广力度,切实发挥创新产品的集聚效应,使中小企业有效客户群得到较快提升。截至2010年末,全辖新模式下中小企业有效客户达到828户,较年初新增330户,增幅达到66.26%。

在2009年成功推动“联贷联保”产品的基础上,中小企业业务中心于2010年2月份推出了以盘活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为主题的新产品“快易贷”;4月份推出了鼓励中小外向型企业发展的新产品“外贸通”;5月份推出了盘活中小企业库存商品的新产品“货易兑”;9月份推出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新产品“企贷宝”和“人寿保单质押”:10月份推出了满足科技中小企业购置固定资产资金需求的新产品“科贷通”;12月份推出新产品“短贷通”和“东方通宝”。截至去年12月末,无锡分行“快易贷”产品已为18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12583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外贸通”产品为26家中小出口型企业核定授信总量30520万元,授信余额为20610万元;“赀易兑”项下的中小企业授信客户达到9家,贷款余额达到7200万元;完成了”企贷宝”和“人寿保单质押”产品在全辖的市场推广与培训。

中小企业行业情景分析工作是新模式所独有的特色,它通过对新模式下信贷投放行业授信政策、行业国家政策、行业新增余额变动等因素的分析,制定并及时调整新模式下行业授信政策,指导全辖新模式下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正常推进。2010年,该行先后开展了“电动车行业分行报告”和“纺织行业分析报告”,其中“电动车行业分析报告”还获得总行的好评,在总行4月份的“行业情景分析”通报中,通过编发刊登语并全文刊登。8月份,为全面了解分行新模式下纺织及印染行业授信客户基本情况,分行专门对全行新模式下的30余家纺织及印染行业进行逐户走访,撰写了“无锡地区纺织行业分析报告”,调整了纺织及印染行业的授信政策,有效指导了新模式下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发展。

篇10:授信资料清单

8、2011年前五位供应商的采购量(吨)、采购金额(万元)、采购占比(%),销售商同上;

9、公司章程、验资报告;

10、基本户开户许可证;

1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12、工商局机读资料;

13、企业简介、法人和股东简介;

14、近3个月在银行的对公、对私存款流水帐;

15、上年及近3个月的增值税纳税报告单;

16、2012年与上、下游客户签订的部分购销合同。

篇11:银行授信资料清单

2.机构代码证正副本

3.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4.开户许可证

5.法人、自然人股东身份证,如有法人股东则提供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等

6.贷款卡及密码

7.公司章程

8.验资报告,如有变更情况,出具工商局变更登记证明

9.公司简介:①公司现有固定资产情况介绍,含土地、房产、设备,按面积、台数、用途

介绍②公司产品介绍,涵盖公司年产能,产品型号,规格,用途等③公司现有销售渠道情况(着重介绍),行业情况概况,说明公司目前的竞争主要对手、与他们相比自已的优、劣势。

10.公司同意授信的股东会决议,及公司授信申请

11.财务数据:近3年财务报表;近1个月财务报表及报表科目附注,附注主要介绍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存货、银行借款(含金额、期限、担保方式、合作银行)及其他大金额往来账务等。

12.公司上下游情况:①上游:需要列出2010年及2011年1-4月往来较大的上游前5客户,及采购的产品,数量,金额。②下游:往来较大的前5家。同时说明公司与上、下游企业的基本商务政策(例如结算方式、结算周期、交货周期、返利情况等)。以上均需提供有效期内的采购、销售或合作协议,并附往来较大的一个月份的发票。

13.本年或未来一年的完整的:生产、经营、销售计划

篇12:授信所需资料

(一)年检合格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家规定的特殊行业,须提供有权部门的许可证、核准书或备案文件;按规定需取得环保许可证明的,必须提供有权部门出具的环保许可证明;

(二)公司章程、验资证明、股权证明、工商注册登记证明等;

(三)有权部门颁发的贷款卡(证);

(四)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必要时应要求客户提供近三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资料复印件;

(五)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主管部门任命书及必要的个人信息;对委托办理授信业务的,须提交书面授权委托书;预留客户公章与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签字样本,授信调查人员应现场督签;

(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合作企业客户,要求按公司章程规定提供同意申请授信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承包经营客户应要求提供发包人同意申请授信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七)近三年财务年报与近期财务报表,成立不足三年的客户,提交自成立以来的报表;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财务报告须经审计的,应提供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国家法律法规虽无明确规定,但农业银行认为申请人的财务报告有必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也可以要求客户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八)授信用途及还款来源证明,如生产经营计划、资金来源与使用计划、购销合同或其他经济、商务合同书、招投标协议等;

(九)根据需要,要求客户提供不动产及其他主要资产的权证、发票的复印件,价值评估报告书;

篇13:授信业务资料

(一) 商业银行对公授信的概念

授信, 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信用需求,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客户进行调查、审查, 并最终确定授予客户一定融资额度的业务。对公授信顾名思义就是授信对象为公司、企业等非个人形式的授信。

(二) 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中信贷的概念

信贷是指货币持有者按照约定的利率将约定数额的资金暂时借出, 借款者要按约定的条件、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中的信贷, 主要是指货币持有者为企业和公司等, 将约定数额的资金按约定的利率暂时借出, 借款者要在约定期限内按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

(三)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1、存贷款规模稳步上升

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 同比增长18.9%;平均资本利润率19.8%,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 与上年同期持平。2012年全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8.20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15.76万亿元, 比上年多2.93万亿元。2012年12月的M2余额97.4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8%, 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

2、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

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和13.3%, 和2011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12月末, 我国银行业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3.3%, 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6%, 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3、资产质量大幅改善

截止2012年12月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5%, 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存贷比65.3%, 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45.8%, 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4、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商业银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7735亿元, 比年初增加1747亿元;拨备覆盖率116.4%, 比年初提高75.2个百分点, 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中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 在信贷过程中借款人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 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相关性和可控性等特点。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的形成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第一, 没有把信贷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 单方面把业务发展作为重点, 以致风险控制明显不足;第二, 过于追求短期利益, 缺乏长久性发展规划, 从而忽视了信贷风险的控制。

(二) 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运行流程非常不规范, 而外部评级机构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评级体系的建设方面和欧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 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 我国的很多商业银行使用的内部评级系统缺乏科学性, 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不能够实现客观的评价, 而且评级结果的检验性非常差, 使得内部评价系统的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 商业银行还未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

目前风险管理的方法不断进步, 要求商业银行要具有一批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队伍,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 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又非常的匮乏, 不能够有效的保证商业银行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从而不能有效的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提高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中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应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 努力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全行营造一个风险管理文化的氛围, 让每一个员工都形成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二) 建立安全稳定的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运行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有效的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因此我国银行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建立一个安全、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以大大降低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中的信贷风险。

(三) 构建符合实际的风险管理模型

以往许多银行借鉴别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时往往是直接照搬, 并不进行改动, 因此可能存在不切合银行实际的地方。我国银行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专家组, 结合银行的实际状况, 借鉴一些成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并对所借鉴来的模型进行修改, 使其能够更好的为银行服务。

(四) 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

通过与高校或者专门的培养结构合作, 签订合作协议, 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 迅速建立起一批能够掌握风险管理技术的人才队伍, 提高风险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发展, 从而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规避。

摘要:对公授信业务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对公授信业务领域的风险防范, 可以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文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中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然后分析了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中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意见, 希望对降低银行对公授信业务的信贷风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信贷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春喜, 任佳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 2004 (2) :53-58

[2]李宏.信用管理理论及其最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 2006, (4) :77-81

[3]宋雪枫.论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J].上海投资, 2006

[4]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篇14:授信业务资料

根据经验数据,一个单位的不良贷款占比数大致相当于其贷款利息收回率数(剔除清收的贷款欠息因素)与100的差额,即不良贷款占比数=100%-贷款利息收回率,其理由是不生息的贷款一般就是不良贷款。因此,我们在分析一个单位的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时,首先应用贷款利息收回率的实际数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计算,然后与五级分类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存在较大偏差,则说明其贷款五级分类数据不实。若计算数据大于五级分类报表反映数字时,则说明在五级分类报表中反映的正常类贷款中,有部分不良贷款没有划分为不良贷款;若计算数据小于五级分类报表反映数字时,则说明有部分正常类贷款划分到了不良贷款。

二、通过贷款逾期、票据业务垫款及欠息清单发现不良贷款

在应用贷款利息收回率匡算出不良贷款的基本状况后,可通过贷款逾期、票据业务垫款、欠息清单发现不良贷款。具体方法是,进入总行资产风險管理系统(ARMs系统)-资产质量监控-月度报表-对公五级逾期情况,查看逾期贷款的整体情况及各时段明细(票据业务垫款的检查也在ARMs系统方法与之类同)。贷款欠息的检查则是要进入信贷管理系统(cMIs系统)进行查找。具体操作是,进入台帐管理一业务查询一清单查询一欠息明细,查看一个行贷款客户的全部欠息情况。另外,还应通过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进一步查看相关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逾期及欠息情况。在对客户贷款逾期、票据业务垫款及欠息状况进行分析时,主要从时间期限上判断,也要将逾期和欠息结合考虑。一般情况下逾期时间在90天以内的贷款风险还相对可控,超过90而且欠息的则初步可以看作属不良贷款,具体认定要结合客户的基本情况、财务和非财务因素、保证措施等等进行综合深入分析。

三、通过列入银行监察名单发现不良贷款

列入银行监察名单客户,是指目前授信业务风险分类仍归为正常类,但授信主体或担保主体出现风险预警信号或存在潜在风险,导致授信业务的风险有增加趋势(可能下调为问题类)而需要予以提示和控制的授信客户。监察名单客户是各行风险管理部门按三层风险过滤模式筛选出来的存在一定风险的客户,应进行重点关注。检查方法是:进入总行资产风险管理系统(ARMs系统),从监察名单模块一客户清单一按业务查询,就可以看到列入监察名单的全部贷款明细情况。按照总行最新规定,其风险类型为风险预警、风险可控两类。在检查时,对风险可控类应做重点检查,全面深入分析风险现状,通过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保证措施等综合分析对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进而确定是否为不良贷款;对风险预警类客户也要全部进行认真的检查分析,作出准确的判定。

四、通过贷款减值拨备清单发现不良贷款

信贷减值资产是指有客观证据证明不能按原合约条款全额收回到期款项(本金和利息),使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而发生减值或损失的信贷资产。总行要求对公司、企业等单位客户的信贷减值资产,采取逐笔拨备方式,即以合同项下的每一笔凭证为单位,逐项估算损失,逐笔提取拨备。而且,信贷资产考核拨备数据直接根据当期外部审计的减值贷款拨备数据确定。因此,要通过信贷减值资产的审计发现不良贷款,应查看银行计提拨备的比例,并与外部审计减值贷款拨备的计提比例相比较,找出审计前后拨备数差异。具体的检查方法是,进入总行资产风险管理系统(ARMs系统),依次进入信贷资产减值拨备模块一统计查询一评级拨备查询(审计后)/差异情况查询/播按笔查询。对计提拨备比例较高(拨备数25%及其以上),且外部审计要求提取拨备数远大于银行拨备数的贷款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良贷款。

五、通过贷款减持退出清单发现不良贷款减持是指在授信客户出现预警标识并且可能会一定程度地危及我行信贷资产安全,但不适宜或不能马上全部退出的情况下而采取的逐步退出的方法。主动退出是指授信客户出现的预警标识将严重危及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应尽早采取抢救措施,争取全面退出,尽可能减少损失。

现在各行授信部门每年都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信贷投向政策及客户的风险度等相关要求,制定减持退出计划,对存量贷款进行结构调整。检查时要对减持计划执行不力的客户进行关注,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借新还旧的客户作深入地检查,首先查看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出现明显的问题,确认是否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其次要了解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如保证人生产经营恶化,担保、抵押等未真正落实等其他因素,导致第二还款来源其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从中发现不良贷款线索。

六、通过贷后监控情况发现不良贷款

(一)查看授信审查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第一,放款条件的落实。实施有条件授信时,必须遵循“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授信条件未落实或条件发生变更未重新办理授信决策的,不得实施授信放款。而授信条件一般又是针对关键风险点设置的控制措施,若授信条件未落实就放款,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信贷风险,引致不良贷款。因此,在授信业务审计时应对放款条件的落实情况进行核查。第二,授信审批要求的落实。授后要求是对放款后授信筻理的要求,虽然不像放款条件那样严格,但也是对风险点的揭示,且往往是对潜在风险点关注的具体要求,理应成为贷后管理的重要内容。这种风险的发展变化可能形成不良贷款,应引起重视。对授信审查审批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方法是,进入信贷管理系统(cMIs系统),查找贷审会决议中对客户的有条件授信内容,在放款中心、授信档案中核查放款时相应的落实情况。在定期监控、查访报告及在与客户经理的面谈中了解授信审批要求的落实情况。

(二)查看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贷款用途的偏离时常蕴含着较大的贷款风险。如借款人将贷款挪用进入资本市场等,也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之一。在检查贷款用途时,要结合授信业务具体情况,包括业务过程的描述、结算方式等进行分析。同时应有相应的购销合同、订单、中标通知或批件、设计方案等作为印证依据,确认用途的真实、合理及合法合规。检查方法是,深入营业网点,从核心帐务系统查看借款人历史交易明细,了解贷款资金的具体用途去向。或运用IDEA审计软件辅助进行贷款用途搜索检查。

(三)查看信贷备忘录及贷后查访报告。不定期监控是客户经理通过对授信客户经常性的查访,时刻关注与授信客户及相关的授信业务有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作为记录不定期监控情况的贷后查访报告及信贷备忘录,是审计检查人员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及风险信号的主要依据,要在检查时进行了解分析,尤其是对信贷备忘录所揭示的问题要关注。要对所述问题的严重程度结合实际经营状况深入分析,看是否已经构成较大风险,形成不良贷款。检查方法是,进入信贷管理系统(cMIs系统)授信材料查询打印(选择流程种类)信贷备忘录/贷后查访报告。

(四)查看担保措施的落实及变化情况。第一,保证、抵(质)押手续的合法有效性。核实保证人的担保资格及抵(质)押物的权属,审查合同及抵(质)押手续的合规性、合法性。第二,担保、抵(质)押的价值及实现质押、抵押权的可行性。在分析担保情况时,应区分不同的担保方式。首先,应分析授信客户采取的是何种担保方式,承担担保责任的主体是什么,以及担保人的评级情况及变化。如果采取的担保方式有评估价值的,则应同时对作出评估的机构(评估事务所)进行分析,包括其评估资质、评估结论认定的依据和采用的评估方法等。在当前,尤其应关注汇率变动、房地产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调、对抵(质)押物价值的影响。其次,对担保能力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应结合对应的财务指标,如:年销售收入、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权益回报率、现金流量总结表中的重要数据及历史现金流量等。再次,对担保人的担保意愿进行分析,担保人的资信情况,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代偿贷款。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检查分析,认定第二还款来源的代偿能力及意愿,进而参考其他因素综合判断是否会形成不良贷款。

在审计检查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常要将前述几种办法结合起来运用,对多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才能达到准确查找不良贷款的目的。

上一篇:2009-2010创平安校园工作总结下一篇:手比头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