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

2024-05-03

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共8篇)

篇1: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

对公授信业务调查审查要点

对公授信业是我行的支柱性业务,同时也是风险高发业务之一,对公授信业务风险发生频率可能相对较低,但由于对公业务的批发特点,其单笔风险事件的损失很大,这就对我们调查、审查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授信业务务必要以现场查验为主、外部核查为辅。

现场查验是信贷人员到客户经营办公场所,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检查、落实,访谈高管人员、相关人员,查看生产经营情况等。现场查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基础资料核查

1、基本资料

(1)查看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原件,核实经营期限;关注三个证件年检情况、有效期限,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是否一致等。

(2)查看贷款卡、开户许可证原件,核实贷款卡编码、账户及账号是否与复印件一致。

(3)查看获得的各项行政许可证和经营资质证书的原件,重点关注证书的有效期限、年检情况以及许可范围等。

(4)查看验资报告、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核对验资报告、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是否与公司章程规定的一致;关注其出资人近三年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5)查看企业的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2、经营资料

(1)查看企业征信报告、法定代表人个人基本信用信息报告,核对是否存在不良记录,若有则要求企业或个人出具相关说明。

(2)查看客户享受优惠政策的文件或证明原件,了解客户获得的具体支持,如资金、技术、税收、土地等,重点关注政府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

(3)查看客户的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授权书)原件,关注特许经营协议是否在有效期内,授权单位以及授权范围。

(4)查看客户所获社会荣誉、产品奖项证明的原件,关注其颁发单位的级别(省级、市级、县级等),及授予的最高荣誉或奖项。

(5)查看银行(或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信用等级评定原件,重点关注评级报告的种类、评定等级及评级报告的截止有效期。

(6)对于查看主要设备或工艺技术证明材料的原件,核对主要设备或工艺技术证明材料是否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匹配,并记录主要设备或工艺技术的名称及证明出具机构。

3、备查资料

(1)查看法定代表人的简历、技能资格证明、社会职务证明、荣誉证书等。

(2)查看高管人员的简历、学历、技能资质等。

(3)查看客户重要合同或协议的原件,关注前五大客户及前五大供货的合作情况。

(4)查看客户新建或拟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建设方案等文件,重点关注新建项目的投资规模。

二、现场核查

1、企业概况

访谈董事长等高管人员,了解企业变革历史、主营业务、主要产品等情况、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的竞争的有劣势、行业在区域中的地位、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外部支持等情况。了解企业实际控制人,经营决策和执行过程,重点关注其经营是否稳定。

2、人力资源情况

了解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重点关注近三年董事长、总经理的变化;了解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的履历,重点关注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的学历和从业年限。

3、生产情况及技术水平

查看生产现场,向现场工作人员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主要关注产品结构、实际产量、技术水平等;产品成本的构成及成本控制措施;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管理及控制措施等。了解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技术标准等情况,重点关注主要设备或工艺的技术水平

4、购销情况

了解主要原材料及构成比例,采购料采购区域、采购渠道、采购方式、采购周期、周期采购量、结算方式等,重点关注前五大原材料最大供应商的供应比率,将供应比率前五名的供应商进行记录。

了解产品销售渠道、销售区域、销售量、结算方式等情况;与客户提供的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资料进行对比,如不一致则需要客户确认。重点关注前五大客户的合作年限,考察销售的稳定及对客户的依赖程度。

5、财务情况

访谈财务负责人等高管人员,了解客户投资其他企业以及关联企业情况,包括企业名称、投资额度、关联关系、关联交易等。

查看客户是否使用相关财务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并请会计人员对变化超过30%的科目进行解释,了解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存货、银行长短期借款等重点科目明细。同时,核实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或资本公积科目中是否有关联方或股东借款(投资款),如有则需要提供借款协议或股东会议记录予以证明。

访谈财务机构负责人及会计人员,询问经营数据,通过查看订单、销售合同、银行对账单等进行核实,并与财务报表对比,如不一致则需要客户确认。了解客户或有负债情况。了解客户在他行的授信情况,重点关注授信额度、剩余额度、期限、授信条件等。

三、风险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汇总形成对公授信业务风险分析,风险分析主要包括行业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分析、贷款用途及合理性分析、担保风险分析、综合效益分析等。通过对客户风险的分析,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并提供主要依据,提出贷款方案建议。

篇2: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

一、按照参加审批人数数量划分

1、单人审批:是指由1名专职贷款审批人在其个人授权权限内通过审阅申报材料形成审批结论的方式。

2、双人审批:是指由1名贷款审批牵头人(一般指主管授信部门的行长)和1名专职贷款审批人(一般指授信部门总经理或其授权的人)分别独立审阅申报材料形成审批结论的方式。

3、集体审批:是指首先由贷款审批牵头人和专职贷款审批人分别独立审阅申报材料,并于之后以召集多人参加信贷审批会议形成审批结论的方式。信贷审批会议参加人员一般包括牵头审批人、专职贷款审批人、风险管理部门总经理和法律部门总经理等人。

二、按照是审批权限集中度划分

1、授权审批:上级将一定的授信业务审批权限根据某种因素下放给下级的审批方式。授权审批可以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审批效率,但在风控风险上有一定欠缺,若采取授权审批方式,必须科学设计岗位间的制衡机制,如派驻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授权审批又可以分为三种授权审批方式:

1)按级别授权:授权级别依次为:a)董事长办公会(董事长行使否决权),b)、关联交易委员会(涉及关联交易),c)、总行贷审会(行长行使否决权),d)、(授信、小企业、个人)牵头审批人,e)、(授信审批部、个人业务部、小企业贷款部)专职审批人,f)、支行行长。

2)根据风险授权 分两种情况:

一是评级授信。评级、授信时,全行所有客户的授信评级由授信审批部审查、权限范围内审批。

二是额度支用。有审批权的部门或支行在授信后的额度支用时,在权限范围内自行审批,权限外报有权人审批。具体权限如下:支行审批低风险业务及总部授权的信贷业务;小企业贷款由小企业管理部门进行权限范围内审批;个人贷款由个人业务管理进行权限范围内审批;公司业务部所有信贷业务均由授信审批部审批。

低风险业务包括定期存单质押、金融债券、经本行认可的他行承兑汇票质押贷款。

3)根据风险授权

管理能力高的经营单位可以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和总部授权的权限内信贷业务审批;管理能力低的经营单位只能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

篇3: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

我国目前担保公司的主体包括两种, 一是以政府牵头, 为解决符合政府产业导向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而以政府为主导, 以财政为资金来源而设立的专业担保公司, 二是由于担保行业利润率高, 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民营担保公司。从立法角度来看, 担保行业立法严重滞后, 行业监管缺位, 担保机构基本上处于无规则运行的状态。目前的审查审批主要依据财政部01年3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金[2001]77号) 以及银监会06年发布的《关于银行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6]145号) 。但需要指出的事, 财政部文件的适用主体仅限于政府出资 (含政府与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 设立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众多的民营担保公司, 目前并无相应的管理办法, 但在审批过程中基本以上述文件为参照。

2 关于实收资本放大倍数的理解

财政部[2001]77号文第八条规定“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 最高不得超过10倍。”此规定应为对担保公司业务发展的硬性指标, 对于该规定的理解, 一方面“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不仅指对贷款等业务的担保余额, 而是应该包括贷款担保、保函担保、信用证担保等所有信贷业务的担保, 也就是担保公司对外实际承担的全部保证责任。另一方面, 对于最高不超过实收资本10倍的规定, 应理解为是担保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 担保责任余额的上限, 即在任意时点上, 担保公司都不应超过该限额。在具体实务中, 担保公司往往为了自身快速发展, 盲目承接业务, 导致担保责任余额长时间超过实收资本10倍, 然后, 在通过增资的方式, 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这种模式存在较大政策风险。同时, 由于其业务扩张过快, 担保公司自身也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3 关于担保公司自有资金运用的思考

担保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实体, 除政府投资企业有一定的扶持中小企业的责任外, 基本上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 这就使得一些担保公司大力开展高风险业务, 具体包括一下几种。

3.1 委托贷款业务

担保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开展委托贷款业务, 从现行法律体系来看, 并无相关禁止规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出于商业秘密等多重因素考虑, 担保公司大多不愿提供其发放委托贷款的明细, 商业银行无法了解其资金的具体投向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是否存在为追逐高利润而忽视高风险等情况, 商业银行难以对其委贷的资产质量进行细致评估。同时, 委托贷款的开展, 会大量占用担保人的资金, 使其代偿能力下降。另外, 即使是部分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 受政府委托发放各种转向扶植贷款, 也存在着核算不清, 占压担保公司自有资金的可能性。

3.2 长期股权投资

部分担保公司在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同时, 会选择其认为较有发展前途的公司, 利用其自有资金直接支持其发展,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 其资金往往转化成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股权投资, 在被投资企业成长之后, 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或在被投资企业上市后, 获得较为丰厚的资本溢价。此种操作模式类似于一般的“风险投资”, 对担保公司项目选择、风险控制、后期管理等都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 风险较大。

3.3 短期投资

部分担保公司存在投资资本市场的行为, 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面临较大风险。

以上主要是从担保公司资金运用的角度来关注担保公司自身经营的风险, 对于担保公司资金的运用, 财政部[2001]77号规定“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运用资金。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 存入主管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 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 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其他货币资金, 不低于80%的部分可用于银行存款, 以及买卖国债、金融债券及国家重点企业债券;不高于20%的部分, 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 可用于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等其他形式。”对于此项规定, 由于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除实收资本外, 经常还包括资本积累、关联交易、对外拆借等, 因此很难区分担保公司用于高风险业务的资金来源是否就是其实收资本。但是, 在实际审查审批中, 至少应审查其银行存款及买卖国债、金融债券及国家重点企业债券的资产是否能达到实收资本的72% (90%*80%) 以上, 从而对其是否存在过份追求高收益而累积高风险的情况加以判断。

4 关于担保公司合作模式的探讨

银行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 应建立在具体的业务模式之上, 依托实际业务业务背景, 从平等互利的角度开展业务合作, 不应在无具体合作计划的情况下凭空核准其额度, 对于与担保公司合作的业务范围应严格加以限定, 主要应该倾向于选择实际业务风险相对较低、操作相对简便的信贷业务加以合作。

从合作模式上来看, 目前基本上采用商业银行先行受理, 再要求担保公司担保及担保公司先行受理, 经过其内部评审后再向商业银行推荐客户等两种模式。由于最终授信主体往往自身实力有限, 抗风险能力弱, 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审批的一般授信额度不应为所谓“见保即贷”额度, 同时, 无论哪种合作模式, 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 经办单位均需按照有关规定, 履行必要的尽职调查程序, 不能单纯的依赖担保公司提供的资料盲目审批, 忽视操作风险。

5 关于担保公司担保范围的探讨

对于担保公司对实际信贷业务风险敞口的担保范围目前存在较大争议, 在传统合作模式过程中, 担保公司对实际信贷业务的全部风险敞口加以担保, 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逾期利息、各项费用等承担相应担保责任, 对于银行来说, 风险敞口能够得到覆盖。

随着银行与担保公司业务的不断开展, 担保公司特别是一些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 相对银行较为强势, 其担保范围也逐步有全额担保向部分担保模式发展, 即出现所谓的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公担”的合作模式, 担保公司对于实际信贷业务的部分敞口 (多为80%-90%) 进行担保, 银行自行承担敞口的剩余风险。此种模式对于银行来说风险较大, 其主要弊端包括以下两点, 首先, 担保公司在为实际贷款人呢提供担保的同时, 基本会要求实际贷款人提供相应的反担保, 这些反担保多涉及未上市股权、机器设备、办公厂房、个人财产担保等传统意义上银行无法认可或操作复杂的资产, 诚然, 这种银行接受担保公司担保而担保公司接受实际贷款人提供的反担保的模式是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基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上述担保公司要求的反担保的资产, 实际上为贷款人的核心资产, 此外, 更为重要的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担保公司会依托其强势地位, 经常会要求银行放弃对敞口部分要求贷款人追加其他担保措施的权利, 在贷款人出现不利变化时, 由于其核心资产基本为担保公司所控制, 银行难以通过控制贷款人核心资产而保证信贷资金安全, 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全部依赖于担保公司的代偿意愿及偿还能力, 银行的信贷资金特别是敞口部分的资金面临难以评估的风险。

6 关于要求担保公司代偿时机选择的探讨

商业银行在与担保公司合作过程中, 在贷款人发生变化后, 应立即要求担保公司履行其担保义务, 不应当接受不利于商业银行追偿的苛刻条款, 如部分担保公司提出在贷款出现问题时, 给予一定的缓冲期, 在缓冲期内商业银行只能先行向贷款人追偿, 同时在缓冲期内, 商业银行不得采用诉讼等手段加以追偿等。如前所述, 由于商业银行难以控制贷款人的核心资产, 在追缴过程中所能采用的手段也极其有限, 如果不能从担保公司除及时获得代偿,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将面临较大风险。

综上所述, 担保公司的审查应以商业银行相关规定为主, 以上只是在担保公司审查审批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 从总体上看,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 对担保公司的合作应本着审慎的态度, 切实维护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篇4: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

【关键词】 授信业务 案件风险 防治

授信业务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授信业务案件涉案金额高、危害大,也是当前商业案件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

1. 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案发趋势

1.1授信业务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

授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未使用的不可撤消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根据法律法规及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对案件的定义,授信业务案件主要有贷款诈骗案、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案、违法发放贷款案、违法出具金融票证案、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案、以及高利转贷案六种表现形式,当前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是贷款诈骗案金额在2万元以上,其他案件的立案标准是金额在100万元以上或给银行造成损失20万元以上的事件。

1.2当前授信业务存在的主要案件风险特点及趋势

1.2.1外部信贷欺诈呈上升势头。信贷客户故意提供银行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银行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银行应认定为信贷欺诈行为。目前,欺诈手段越来越隐蔽;国家重点调控涉及的领域信贷欺诈现象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地方政府部门参与或默许造假的现象,内部欺诈日趋严重。

1.2.2内外勾结,内部管理不作为。每一例得逞的外部欺诈事件背后,往往都能发现银行员工不作为的问题。内部管理不作为导致多个风险防控环节的失效。

1.2.3外部环境诱发的案件及民间高息借贷风险值得警惕。当前,一些受调控政策影响领域的客户,难以在原行业维持经营,而转向高风险的行业,他们利用原有企业的资信情况,从银行获取资金,用于民间借贷或转到资金短缺的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贸易市场、资本市场。

1.2.4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引发市场风险。贷前调查不尽职,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贷款合规性审查和审批缺乏独立性,存在少数人影响审批决策现象;贷后管理不到位,风险缓释措施不落实,存在贷款发放进度和项目实际进度不匹配,实际资金用途与借款合同的约定不符,甚至挪作他用或者流入资本市场的现象。

1.2.5部分违规操作的背后隐藏着利益输送。一些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事件很难用疏忽、操作不当、能力不足等理由来解释,这其中不乏直接或间接利益輸送的现象,通过违规操作为小集体或个人牟取利益。

2. 授信业务案件风险成因分析

2.1授信管理体制不完善是案件风险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随着授信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但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和独立的授信审批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业务经营中,依旧存在着偏重业务扩张、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忽视风险控制、粗放经营等造成银行资金巨额损失的现象,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暴露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中缺乏先进的信贷文化和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在征信、授信和贷后管理机制存在薄弱环节,缺乏规范的尽职要求和独立的后调查评价机制。

2.2授信业务从业人员合规经营意识淡薄是案件风险的深层次原因

现实案例中,一些授信业务从业人员只知道其做法违反了银行业务制度的规定,不知道实际已触犯了《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只是尚未达到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而没有被立案查处;部分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只重视抢劫、盗窃、贪污等经济案件的防范,对因调查、审查、经营等环节的工作失职造成的案件风险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从业人员错误地认为只要不造成重大损失就不构成案件,而对违法发放贷款在一百万元以上即达到刑侦立案标准等规定并不知晓,存在重信用风险、轻合规风险的思想,合规意识淡漠。

2.3过度营销是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利益驱动因素

当前,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经营业绩的过分追求导致一些基层机构在信贷经营过程中的“过度营销,过度授信,过度服务”,一方面助长了客户的欺诈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内部人员还为了“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故意隐瞒不利信息,提供假数据或无事实依据的主观判断,甚至协助、勾结客户造假,人为地制造了一些案件风险隐患。

3. 防治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措施

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发生,不仅给银行带来财产、声誉上的损失,而且也给员工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强化内控管理,防治授信业务案件风险是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

3.1建立稳健的授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育良好的信贷文化

要建立独立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系,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一是垂直设立各级授信管理部门,对授信风险实行自上而下垂直性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化、技术型和不受行政影响的独立授信审批制度,提高授信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完善客户信用评级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客户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尽职调查,多方面强化监控、制衡与纠偏机制。三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要科学设定和持续监控关键风险控制点,前瞻性地发现客户潜在风险并通过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授信风险。

3.2加强教育,提升员工合规经营意识

结合案例,在信贷人员中积极开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以及《刑法》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要将相关法律知识纳入客户经理等岗位的资格考试的范围,使授信业务条线员工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合规操作意识。

3.3加强真实性管理,提升信贷反欺诈能力

在剖析信贷欺诈典型案例基础上,通过案例汇编、内部专栏宣讲等方式,加强正面经验介绍和反面警示教育,提高全员反欺诈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尤其要加强信贷人员的反欺诈培训,落实授信业务真实性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提高反欺诈专业技能。

无论从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原因,授信业务案件的发生都直接与授信业务真实性管理不到位有关,离开了虚假客户身份、虚假交易背景、虚假押品等虚假授信材料,授信业务案件几乎可以杜绝;而且,授信业务从客户营销到信贷放款,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流程,涉及到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分管行长等多个角色,单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小,从这一点上来讲,授信业务案件风险防控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加强授信业务基础管理,层层落实授信业务真实性管理的各项要求,这是防范授信业务案件风险的利器。

3.4严格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化贷后管理

要保持专业敏感性,对于存在违背经济规律、财务逻辑、行业惯例、投资规律等疑点的客户,要做认真分析和甄别,审慎决策。合理确定授信期限,防止客户将还款资金挪为他用。要严格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相关要求以及银行相关政策制度规定,加强对贷款发放与支付的审核。落实资金监管账户管理措施,对销售资金回款计划和房地产销售进度严重滞后的借款人要重点关注,做好跟踪监测工作。加强贷后管理,对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3.5建立罚则约束机制,加大违规人员成本

罚则约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违规的金融机构或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对因违规失职行为造成银行贷款不良或损失的,在给予纪律处分的同时,应追究其民事责任,对银行损失予以一定的补偿。要建立违规违纪人员黑名单制度,禁止商业银行招聘使用因违规违纪而被他行开除或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加大违规人员流动成本。

篇5: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

(草 案)

为了建立科学高效的贷款管理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贷款集体审批机制,避免信贷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提高信贷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经本行研究,决定修订原贷款审批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本行贷款审批委员会组成成员

本行贷款审批委员会成员由分管信贷副行长、信贷、风险、会计财务和审计部门负责人等 组成。本行分管信贷副行长任贷审委主任。信贷管理部和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岗人员可以列席贷审委会成员。

二、贷款审批委员会议事内容

(一)各项信贷政策以及业务发展计划;

(二)超各支行、分理处权限的优质客户利率调整方案;

(三)超各支行、分理处审批权限的贷款;

(四)不良贷款清收、退出客户确定方案;

(五)信贷人员调整方案;

(六)新产生不良贷款问责及问责后处理方案;

(七)内涉及各各支行、分理处信贷业务发展的指标调整;

(八)其他需要向贷款审批委员会提交的事项。

三、贷款审批委员会议事程序和规则

本行贷审委在本行行长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贷款审批委员会由分管信贷副行长负责召集。讨论新增贷款的参加会议人员必须达到贷款审批委员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作出的集体决策意见必须经与会者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审批其他上报贷审委贷款,参加人员中有表决权的人员不得少于3人,由召集人临时指定。上报贷款的审批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四、贷款审批委员会质询

(一)各支行、分理处上报总行审批贷款必须按照贷款审批流程要求经信贷管理部及风险管理部等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贷审委;信贷管理部审核岗和风险管理部审核人员汇报借款企业审核情况,对贷审委成员的质询予以解答;

(二)贷审委成员经质询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意与否当场表决,并在记录簿上签名存档。列席会议人员不参加表决;

(三)行长不得参加表决,但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贷审会贷款审批权限

(一)本行与内部人及股东关联交易的关联方及交易金额按相关规定认定。

(二)按《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业务审批授权管理办法》的规定各支行贷款审批权限外的所有贷款。

(三)当年新增贷款单笔1500万元(含)以内的贷款。

六、责任认定

(一)因贷款调查岗调查失实,导致贷审委审批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由调查岗承担调查失实责任;

(二)调查尽责,经信贷和风险审核人员审核同意后发放造成损失的,信贷管理部和风险管理部审核岗人员各承担5%的责任。贷审委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由贷审委参加讨论同意人员集体承担10%的责任;

篇6:授信业务审批意见书

(银发[2010]330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维护支付结算秩序,进一步改善支票流通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降低因存款人非恶意签发空头支票对其自身和持票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人民银行决定在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山西省等省(市)开展支票授信业务试点的基础上,本着银行和存款人自愿原则,在全国推广支票授信业务。现就推广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广支票授信业务的积极意义,建章立制,稳步推进

支票授信业务是指银行为存款人提供支票服务时,根据双方约定,在事先确定的授信额度内,主动贷记存款人账户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以保障其签发的支票能获及时足额兑付的支付结算服务。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充分认识支票授信业务对维护支付结算秩序、丰富中小企业支付结算手段和改进票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推广支票授信业务作为维护持票人合法权益、普及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改善支付环境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举措,积极引导并支持辖区内银行在自愿基础上,稳妥、有序地开展支票授信业务。

银行应从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支票授信业务对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丰富支付结算产品、密切银企关系的重要作用,将开展支票授信业务作为将支付结算服务从传统化向多元化、差异化支付结算服务转变的契机,更好地实现支付结算服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根据支付结算业务和授信业务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支票授信业务制度、操作规程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支票授信业务顺利开展。

存款人要切实增强诚信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依法签发支票。要正确认识支票授信业务的作用和目的,主动向开户银行申请支票授信业务,获得开户银行提供的短期流动性支持,防范和减少因签发空头支票造成的行政处罚和不良信用记录,避免因停止使用支票等限制性措施给日常经营带来的损失。

二、明确支票授信业务的基本要求,保障支票授信业务顺利开展

(一)支票授信业务的适用条件。

1.支票授信业务仅限于支票持票人提示付款时,存款人在其开户银行的存款余额不足以支付其签发的支票金额,且在退票截止时间内未能及时补足相应资金的情形。

2.存款人在同一银行开立多个账户的,银行可在统一授信额度内,与存款人约定通过其中一个或多个账户办理支票授信业务。

(二)支票授信业务的客户选择。

银行应制定支票授信业务客户选择标准。支票授信业务的目标客户应主要为日常经营活动中支票使用较为频繁、资信状况良好、历史结算交易正常,但有临时性资金周转需求的中小企业。

(三)支票授信业务的管理原则。

1.银行和存款人应遵循诚实守信原则,依约提供和使用支票授信服务。

2.银行应与存款人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以书面协议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业务开办和终止的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

三、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确保支票授信业务的规范开展

(一)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对支票授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推动银行规范、安全开展支票授信业务。

(二)全国性银行开办支票授信业务的,应向人民银行报告,并提交相关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同时,其开办支票授信业务的分支机构,应向其分支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并提交上述材料。其他银行开办支票授信业务的,按属地管理原则向其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并提交上述材料。银行应完善对支票授信业务的系统支持和业务统计监测功能,并定期向所在地人民银行报送签约客户数量、授信额度、业务发生笔数和金额等信息。

(三)银行应将支票授信额纳入本行对该企业授信总额统一管理,单一企业的支票授信业务使用频率原则上不超过每季度1次,严格控制风险。对存款人依约使用支票授信额度的,其还款期限自银行贷记存款人账户之日起原则上不超过10天,且不得展期,利率按照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四)银行应综合考虑存款人支付结算业务基本情况、经营规模、资信状况和本行风险控制要求等,核定存款人支票授信总额,并与存款人约定支票授信业务使用频率、单一账户支票授信额度等。

(五)银行办理支票授信业务,除约定条件成立时依约提供资金和付款外,其他相关业务的处理仍按照现行制度规定执行。

存款人存在未按约定及时归还银行所提供资金、滥用支票授信业务、存在恶意透支行为等情形的,银行除按协议要求存款人承担相应责任外,应停止为其办理支票授信业务。

(六)银行应按规定严格履行支票审核责任,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切实防范伪造、变造支票等风险,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

(七)银行应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报送存款人的支票授信业务相关信息。

(八)存款人应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支票授信,避免空头支票造成的支票失信和行政处罚,但不得滥用支票授信业务,不得恶意透支、占用银行资金。

四、加强宣传,积极推广支票授信业务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把支票授信业务宣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普法宣传和支付结算业务宣传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票据知识,宣传支票授信业务,推动支票授信业务健康发展。

银行要充分发挥直接面向存款人的优势,做好支票授信业务宣传工作,通过客观、生动、扎实有效的宣传,引导存款人根据自身经济活动需要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和支票授信业务,增强存款人守法意识,降低失信成本,共同维护支付结算秩序,促进票据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篇7:授信方案的审查和审批

转载

标签:分类: 专家论坛

财经

授信额度

本行

审批

审查

融金智略

银行培训机构

银行培训

银行课程

作者:融金智略银行培训中心资深培训专家魏老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一)审查内容

各级行授信审查部门审查客户的授信方案时,应注意审查以下内容:

1.对客户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和关联关系进行评判;

2.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分析客户的主要优势、风险和发展趋势;

3.分析客户现有融资的适度性、用途的合理性和主要风险;

4.分析下级行申请的授信额度的适度性、授信条件与管理要求的合法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5.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二)设定授信额度的使用条件和授信管理要求

各级行审查确定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后,要参照下列内容设定授信额度的使用条件和授信管理要求:

1.对客户的融资品种、额度、期限限制;

2.按照融资风险程度,确定融资担保的条件;

3.设定资产负债率等核心偿债能力或其他指标的控制线;

4.对客户对外担保的限制;

5.贷后管理方面的要求;

6.其他条件和管理要求。

(三)客户授信条件

对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一法人客户或关联客户中的成员企业,融资办理行可以根据客户申请申报核定客户授信额度:

1.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国际贸易融资客户可放宽至A级);

2.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指标优于行业良好值(国际贸易融资客户可优于行业平均值);

3.或有负债总额不超过净资产;

4.近两年未出现亏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值,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借款基准利率;

5.无不良信用记录;

6.定性分析确定为非压缩授信客户。

(四)设定客户授信额度使用条件

有权审批行核定客户授信额度时,须根据客户资信状况和风险控制要求参照以下内容设定客户授信额度使用条件:

1.融资品种和限额(必需项);

2.融资期限和担保条件(必需项);

3.对外担保限制;

4.财务比率约束;

5.交叉违约要求;

6.股东分红约束;

7.资本出售限制;

8.兼并收购约束;

9.资本支出约束;

10.偿债优先条款;

11.其他条件。

(五)审批流程

1.单一法人客户授信方案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审批

二级分行授信管理部门审查客户资信情况和分析融资风险后提出压缩授信方案的,根据授信审批权限直接报本行有权审批人签批或经有权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报一级分行审批;提出维持授信和增加授信方案且属本行授信审批权限的,提请本行信贷审查会议审议通过后报本行有权审批人签批,超过本行审批权限的,经本行有权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报一级分行审批。

一级(直属)分行授信管理部门审查二级分行报送的授信方案申请材料后,提出压缩授信和维持授信方案的,根据授信审批权限直接报本行有权审批人签批或经本行有权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报总行审批;提出增加授信方案且属本行授信审批权限的,提请本行信贷审查会议审议通过后报本行有权审批人签批,超过本行授信审批权限的,经本行有权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报总行审批。

总行授信管理部门审查一级(直属)分行报送的授信方案申请材料后,提出压缩授信和维持授信方案的,直接签报有权审批人签批;提出增加授信方案的,根据授信审批权限提请总行信贷政策委员会或信贷审查会议审议后报有权审批人签批。

2.关联客户授信方案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审批

二级分行授信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应纳入关联客户授信范围的成员企业提出授信方案,经本行有权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报一级分行核定。

一级分行授信管理部门审查二级分行上报的关联客户成员企业授信方案申请材料后,属分行辖内关联客户的,制定关联客户统一授信方案,提请本行信贷审查会议审议通过后,按照授信审批权限报本行有权审批人签批或经本行有权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报总行审批;属跨分行辖区关联客户的,提出授信方案经本行有权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报送总行。

篇8:探索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

一、农商行授信审批运行现状

(一) 农商行授信业务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

1. 网点多、人均利润率低。

农商行往往在各郊县、村镇设有分支机构, 网点多、退休人员占比大, 人均利润率相对较低, 盈利能力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尚存较大差距。

2. 历史包袱重、存量贷款资产质量低,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农商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来, 长期以来, 由于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及政策性业务占比较大等各种因素的累积, 银行历史包袱沉重, 服务对象和区域处于弱势状态, 至今乃至今后仍将承担服务三农的政策性或准政策性业务;因此, 农商行一直面临着存量贷款质量低、不良压降难度大的问题, 要全面改善资产质量, 尚任重而道远。

3. 农商行尚未有效建立健康的信贷风险文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 农商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理念还比较陈旧, 已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一是未能正确处理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效率组合未能达到优化状态, 容易形成为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对信贷风险管控的局面。二是尚未建立以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为基础, 形成使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益相匹配的信贷风险控制意识。三是在信贷风险控制的范围认识上, 全面提高风险管理的方法、理念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尚未普遍为广大员工所接受。

4. 信贷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客户经理制度尚未有效实施。

经过多年授信业务的发展及专业培训, 农商行信贷人员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但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信贷储备人才的缺乏对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已形成较大制约。

5. 市场竞争激烈, 风险防控和营销发展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各大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高端客户争夺进入白热化, 在农商行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仍要求不断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并持续优化客户结构。

二、建立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的具体目标

要完善构建现代农商行授信审批模式, 需明确建立具体目标, 根据农商行经营情况, 建议设立以下目标。

(一) 完善信贷风险文化建设的目标

要完善信贷风险文化, 首先需明确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是在经济资本约束下做强、做久;其次, 必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信贷风险文化。经营管理层应统一全行信贷业务整体的风险偏好, 建立分权制衡的风险和控制体系。同时, 先进的信贷风险文化还必须体现在先进的信贷管理工具、流程、系统之中和合理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之上, 辅之以人力资源、培训机制、财务考核、客户管理方式等配套改革, 形成系统性的体系。完善信贷风险文化的核心在于提高全体银行管理和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在整个组织中建立和推广直至成为基本制度, 形成根深蒂固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

(二) 信贷人员的队伍建设目标

建立审查审批队伍的考评机制:建立以行业和产品为核心的审查审批机制, 根据行业及产品业务量的情况, 配备相应的审查审批人员;根据不同层次的调查、审查审批人员, 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或资格认证机制, 对信贷人员进行年度考评或资格认证, 建立技术性专家序列。

建立和完善主审查人制度:逐步完善主审查人队伍的建设, 建立主审查人的考评机制及专业人才后备库;建立总行审批信贷业务前提条件落实情况核准制度, 对支行上报总行审批的信贷业务, 将条件落实情况及时与主审查人沟通审核。

(三) 客户的年度统一授信目标

实现对全行客户实施统一授信管理, 即遵循“授信主体、形式、币种和对象相统一的原则”, 实施针对客户的最高授信限额管理。实行由一个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授权权限对同一个客户核定最高授信限额;向同一客户提供的各种融资业务都纳入一个授信额度, 统一进行管理;向同一客户办理的本外币融资业务都纳入同一个授信额度进行管理;对所有已 (拟) 与我行建立融资关系的客户都纳入授信管理范围, 非独立法人客户不进行单独授信。

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逐步实施, 农商行应根据内部评级法实施后的研究成果, 运用违约概率模型来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净资产法”来确定客户的最高授信限额。限额的设定将充分运用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风险量化结果, 同时, 将量化手段和银行信贷专家的经验充分结合来完成, 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

(四) 优化审批方式目标

1. 优化构建审批组织构架。

遵循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 让信用等级差、经营水平低、偿债能力弱的客户逐步退出;贯彻“加大投放、控制风险、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信贷投放原则, 对银行信贷客户进行调查摸底, 分类排队, 分别实施不同的准入和退出政策。

2. 建立多样化的授信审议模式。

按照风险程度及审批难度的差异, 应针对不同的业务品种, 逐步建立会议审批制、授权审批制及独立审批人制等方式相结合的审批模式。对独立审批人制审批方式的授权为针对某个信贷专家的审批授权。

3. 启动审批紧急处理方式。

针对营销的目标客户, 开展名单式营销, 在名单上的客户可优先审查、上会审批。同时, 对于因竞争十分激烈, 审批的时效性要求很强的特别优质客户, 启动审批紧急处理方式, 走应急程序上会。

(五) 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目标

整合完善IT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的电子化管理;统筹考虑整合各个管理系统, 将现有管理系统的归并、统一, 建立统一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数据大集中为契机, 全面开始着手以数据仓库技术运用为基础的数据库建设, 为建设全面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打下基础;在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整合、完善和推广应用基础上, 将宏观经济数据库、金融同业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和客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整合为同一信息平台, 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决策风险。重点推进内部评级法建设, 结合全行数据上收和集中, 按计划确定内部评级体系实施方案, 完成构建违约概率计量模型的试点工作, 为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三、探索实现目标的思考及建议

(一) 应针对股改上市及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 股改上市对授信业务审查审批提出的要求。

针对股改上市的目标, 农商行应通过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力争各项监管指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

借鉴商业银行的上市思路及方案, 首先应通过加强与审计部门、其他外部审计和中介机构的沟通协调, 进一步摸清家底, 完成内外部审计, 实施财务重组。工作重点包括开展不良贷款尽职调查、风险责任认定和追究;加快土地房产的确权和处置工作;加大对特殊资产清理、处置的力度;加紧制定并实施监管指标达标计划;根据财务重组的要求和进度, 继续做好包袱消化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在内外部审计合格以后, 重点开展剥离不良贷款和注资工作;随后引入战略投资者, 为公开上市做好准备。

同时, 农商行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处理好存量业务和增量业务管理工作。存量意味着对银行经营成果的评价, 增量代表着经营发展的潜力和速度。不良资产比率高, 尤其是三农政策性贷款质量较低, 给农商行贷款存量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 在审查审批方面, 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业务品种应实现差别化审批。不同区域的支行也应从自身经营管理现状出发, 加强和改善业务管理水平, 对于经营业绩相对优良的支行, 采取以增量业务管理为主;对于不良资产包袱较重的支行, 采取以存量业务管理为主。

二是开展存量尽职调查, 明确责任人。要查清不良资产的成因, 明确调查、评估、审查、审批环节的责任, 对有关责任人实施问责机制;要加强贷后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 提高存量资产质量的管理水平;要在界定存量有关责任人的基础上, 强化审查审批, 从源头上切断新增贷款向存量恶化贷款的供血线, 切实控制新增贷款的质量。

三是确立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对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及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农商行应进一步确立清晰的盈利模式, 有效制定剥离不良资产政策, 为顺利上市做好准备。

针对不良资产, 在审查审批及处置环节应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片面强调硬性清收, 迫使企业“以资抵债”, 如果抵押资产的变现能力有限加上高昂的处置成本, 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因此, 农商行在审查审批及清收处置可全面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资产板结程度、清收的难易程度, 将各支行及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划分, 实施差别政策, 以明确审批及清收的权限及范围, 规范不良资产清收行为。

2.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对授信业务审查审批的要求。

第一, 明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要求。一是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对债务人违约风险管理和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的双重含义 (除个体的违约风险外, 还包括资产组合的内在风险和集中性风险) 。二是新资本协议的范围。将信贷产品从表内扩展到表外, 包括了大量的信贷衍生产品。具体包括普通贷款、零售贷款、表外信贷等价物 (担保以及类似的或有负债, 包括担保、承兑、有追索权的交易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保函与赔偿等) 、承诺、与外汇、利率和股票指数有关的交易, 信贷衍生产品。三是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 (IRB) 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立定量化风险评级系统;协议提出较高数据要求, 使用初级法的银行, 必须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 使用高级法的银行, 必须有七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LGD, 同时要求银行评级的历史数据必须加以保留, 作为系统完善和检验的基础和依据;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或评审机制, 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各项评级的确定都必须经过独立评审并确定, 风险评级需要银行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组织体系, 以保证内部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建立信用风险的管理体系。协议倡导“银行内部任何责任必须能够落实到个人, 而不能由部门负责”, 及风险个人负责制。第二, 新资本协议对授信业务审查审批的要求。一是授信业务审查审批人员的专业化。审查审批人员需在事前进行具体的行业考察, 给出授信额度等具体数据, 事中能不断和企业沟通, 关注并量化分析行业和企业财务数据, 给出未来还款的几率数据, 事后能及时核算款项的风险和收益对比, 给出该企业或行业的信用风险以及下一步贷款的可能性和授信额度等。二是利用信用风险缓释技术降低风险权重。利用信用风险缓释技术降低风险权重是IRB法下降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进而降低资本要求的主要方法。同时, 新资本协议认为风险缓释技术本身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强调抵押品的流动性和法律上的可执行性。

审查审批过程中, 信贷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包括抵押、表内净扣 (银行使用交易对象的存款对该交易对象的贷款做扣减) 、担保和信用衍生工具。新资本协议规定对贷款的风险暴露, 银行可使用第三方的担保, 或可通过购买信用衍生工具缓释信用风险。

审查审批过程中, 应关注合格的担保和抵押将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 降低违约概率, 或减少风险暴露, 降低违约损失率。担保人与借款人必须是非相关的, 担保文件必须对所有交易方有约束力, 并确保法律上的可执行性。

因此, 农商行要建立严格的担保抵押管理程序和操作要求。要确保借款人违约时, 风险暴露受保护的部分可以获得有效抵补, 降低违约损失率。在贷前重点考察抵押品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流动性, 并建立中介机构的准入和淘汰制度, 防止价值高估;贷时加强对抵押品的审核, 由具有专业资格的内部人员对抵押品进行全面复核, 合理设定抵押率, 建立抵押品从抵入到处置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 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要充分控制风险缓释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剩余风险 (法律风险、文档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 在风险缓释工具和借款人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新资本协议强调交易对象的信用不可与担保人或抵押品的价值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关联企业内部互保应视同信用贷款, 并按照信用贷款的原则和条件掌握;关联企业成员违约实行一票否决制, 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如果抵质押物同时也是还款来源, 应尽量要求追加其他抵质押或非关联担保, 如机器设备抵押、项目收费权做质押等。

农商行可利用数据库改变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不同信用级别的违约率和实际损失程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将风险分析、内部评级应用于贷前各个环节;同时, 利用内部评级法为贷款定价提供计算基础。

(二) 建立全员参与的信贷风险文化

建立全员参与的信贷风险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是建立鲜明的主题。强调包括诚信审慎、稳健合规、精益求精、可持续发展等内在主题, 表达银行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理念, 在价值观、制度、操作、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形成商业银行关于信贷经营的独特风格。二是打造以人为本的氛围。时刻对信贷人员乃至全体员工进行激励, 把激励、潜移默化、人文关怀和监督、考核、问责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将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同信贷人员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使业务发展引致个人发展、个人发展促进业务发展, 提高信贷人员的创造力和忠诚度, 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三是遵循法的精神。充分发挥制度和规则的刚性约束, 通过组织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架构, 贯彻信贷经营和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推行2问0责13制年, 加第强2控制期和中监旬督, 刊对违规行为和风险贷款明确责任时, 以“法代治 (”总管理第模5式07替代期“) 人治”管理模式。四是注重标准化建设。T对i业m务e流s程和管理流程予以程序化、模式化, 对信贷政策、制度、办法以及分析报告运用专业、规范的语言来表述, 予以模式化, 体现出专业精神和精品意识, 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度和信贷经营效率。五是强调工具创新。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 注重对风险的量化分析, 建设完整的内部数据库, 开发内部评级、授信、贷款风险预警、贷后监测等应用模型和系统, 提供信贷经营风险的可预测性和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实现风险决策自动化与经验判断的良好结合。六是着眼长时期培育。避免短期化、间断化, 使其在长时期的维护与关注中不断丰富和成长, 形成能标志银行信贷经营理念的核心特征, 并内化为信贷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 完善授信审批管理的几点思考

1. 目标客户定位:不唯大小、只唯优劣

目前, 商业银行对于优质大中客户争夺较为激烈, 实际上, 中小企业中也存在高端客户、优质客户。根据农商行的经营管理现状, 目标客户准入的定位应该是“不唯大小、只唯优劣”。在授信业务营销中仍应注重中小企业优质客户的融资服务, 特别应对依托核心大型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深度挖掘, 为核心大型企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做好供应链融资服务, 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经营稳定、价值较高的商务链条。

2. 授信业务营销:营销与风险管控不可偏废

商业银行在营销客户过程中, 应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由于农商行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强、金融服务的整体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 银行在营销客户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如何服务客户、便利客户, 而忽略了对营销项目的风险管控。因此, 在客户营销过程中, 农商行应注重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 将营销和风险管控结合在一起和客户沟通, 并从客户和项目自身的特征来提出营销和风险管控方案, 两者不可偏废。

3. 授信方案设计应注重综合效益。

要做实授信业务方案, 需综合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综合贡献度问题, 开展客户营销工作时关注项目整体的综合贡献度, 与客户谈好利率、财务顾问费、存款结算等问题;二是风险关口前移问题, 经办支行需与客户提前确认上级银行提出的各项授信条件, 将风险防控方案落实在营销准入环节。

4. 完善激励问责机制, 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农商行应针对授信业务机构及流程设置, 建立“集体决策、个人负责、权力制衡”的风险防范体系, 通过权力分工和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 实现对人员的事先约束, 制止内部人控制行为;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管理各环节的尽职要求及部门和岗位职责, 严格问责机制;有效构建激励机制, 实行激励与问责并重的管理。

一是基于授信业务的各流程环节, 明确尽职要求及每笔授信业务的经营责任人, 根据银行实际情况, 对存量和新增贷款采取不同金的措施融。二是设置不同支行、区域、行业和产品等维度N, O对.授2信, 2业01务3i的n办an理c资e质进行管理, 对不良率高 (、风C险u管mu控l能at力iv低et的y支N行O, .在5一07定) 时期内, 实行行业、产品授信业务准入限制, 直至取消全部授信业务的办理资格。

(四) 进一步做好审查审批队伍的建设

1. 培育信用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

设立专门的信用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 从事客户评级、债项评级的评定、审定及管理工作, 关注并量化行业分析;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导向, 积累历史数据、完善客户样本, 设计开发客户违约概率模型, 创建并及时更新内部评级体系, 通过开发或引入较为成熟的工具软件, 实现对不同行业, 不同区域以及不同产品的组合分析和集成式管理, 为将来顺利实施新资本协议培养储备人员。

2. 规范审查审批人员的任用制度。

实施审查审批人员的准入、晋升及退出制度。审查审批人员参与授信业务审查审批的权限和额度不是依据其职务的高低, 主要看其授信风险管控能力等级的高低, 具体等级需要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规则来取得。

3. 推行风险经理制度。

在风险控制方面, 推行风险经理制度, 实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协调配合的作业模式, 前移风险防控关口。风险经理负责贷款及其他信用业务的审查、客户分析、上报审批、贷后风险跟踪监测、早期风险预警、问题贷款处理, 风险经理除了一对一地承担一批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责任外, 还负责收集研究本行业某一专业的信息, 承担行业专家角色。

参考文献

[1]范明, 王维玲, 农业银行上市前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商业研究, 2006年12月.

[2]李思维, 王修华, 刘红娜,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条件下的银行授信业务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1月.

[3]倪小琼, 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观察, 2006年5月.

[4]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课题组,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研究, 2007年3月.

[5]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构建工商银行先进信贷风险文化研究, 金融论坛, 2005年1月.

[6]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工商银行信贷竞争力提升研究, 金融论坛, 2008年6月.

上一篇:讲树做心得体会下一篇:听音乐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