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2024-05-06

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精选6篇)

篇1: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2007年,比尔·盖茨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曾下过这样的论断:随着在线视频产品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将在5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

不可否认,随着网络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模式,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势头,而传统的媒介也通过网络得到了新的发展,全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在发达国家,网络媒体等新媒体是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而报纸则已经成为日落西山的夕阳产业,已经处于快速下滑的通道。在我国,尤其是在中心大城市,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011年,中国报业广告市场经历了高开低走、先喜后忧的过程。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增长12.9%,报纸广告增长11.2%。与2010年相比,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增长基本持平,而报纸广告增长率却下降了7.7个百分点。2011年,报纸广告经营额达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低于上年同期的18.5%,也低于整体广告市场的增长率,但高于GDP的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新媒体行业研究员罗娟认为,新媒体已经对我国的传统媒体造成实质性冲击,新媒体的利润总额和利润率远远高于报纸,新媒体也在不断蚕食着报纸媒体的读者市场并分流其人才,随着报纸、杂志发行量的逐步下降,我国的传统纸质媒体终将衰亡。

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出版业走向数字化已成纸媒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传统纸媒也逐渐向数字报纸转型。2010年,我国数字报纸行业继续维持快速发展,实现产值

4.3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数字报纸的市场增速逐年趋于稳定。

随着新技术尤其是3G技术的商用化,信息业和传媒业的融合速度大大加快,新媒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当前在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三网融合的政策大背景下,一方面传媒业和信息产业开始深度融合,带来新的信息服务蓝海,另一方面,基于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移动互联网能够把以前的非用户和潜在用户转化为实际用户,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新媒体产业主要模式包括新闻网站、视频分享网站、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即时通讯、网络社区(SNS)、博客和微博、邮件列表、数字音乐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成为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市场根基。

据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手机网民3.88亿人,占整体网民比例的72.12%,首次超越电脑用户,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庞大的互联网用户造就了庞大的网络经济,同时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基础。2011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2452.6亿元,同比增长62.1%。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经济规模总额高达847.1亿元,环比下降了2.5%,同比下降了68.5%,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经济增速达到68.5%,虽然较上季度下降17%,仍远超国内GDP增速的14.9%,网络经济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兴起并逐步吞食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表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竞争中走向融合是必然的,且不仅是新旧媒体之间、跨媒体之间的融合,也是当前媒体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信息资源丰富、实效快捷自由、高度参与互动的优越性,也代表了传媒业全面融合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全媒体也是大势所趋。

“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前瞻产业研究院新媒体行业研究员罗娟指出,未来在全媒体的发展和管理方面,我国应做到在战略上积极扶持,提高全媒体发展速度、广度和深度;在产业上开放双向进入渠道,开放和解放生产力;在管理上提倡灵活务实,鼓励世界级媒体诞生;在理念上以疏为主,减少封堵,靠内容留住人,切实推动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崛起。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一章:全媒体出版发展环境分析

1.1 全媒体出版界定

1.1.1 全媒体定义及价值 1.1.2 全媒体出版界定

1.2.1 出版行业管理体制 1.2.2 全媒体出版政策

1.3.1 出版行业与经济环境关联性

1.3.2 国际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1.3.3 国内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1.2 全媒体出版政策环境 1.3 全媒体出版经济环境

。。。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内优秀的出版集团愈来愈重视对全媒体转型的研究,特别是对全媒体商业模式和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全媒体出版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出版行业中的翘楚!

报告主要分析了国外(美国、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法国、北欧五国、巴西、南非等国)全媒体出版市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典型案例;中国全媒体市场现状与趋势,纸质出版、互联网出版、手持阅读器出版、手机出版、数字图书馆市场需求潜力;全媒体出版市场格局变化与数字出版平台典型案例;全媒体出版产业链价值点;全媒体出版盈利模式与典型案例;全媒体出版运营模式与典型案例;国内外期刊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图书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国内外报业全媒体转型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优秀出版集团全媒体产业链整合模式与典型案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全媒体出版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出版行业全媒体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出版行业全媒体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出版集团、图书出版商、期刊出版商、报业集团、发行商、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全媒体出版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出版出版集团、图书出版商、期刊出版商、报业集团、发行商、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全媒体出版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全媒体出版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全媒体出版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出版行业全媒体转型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大量市场数据,特别是企业排名数据,仅供企业经营参考用,望客户不要用于企业广告排名比较。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前瞻资讯将不予承担!

特别提示:忽视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细微征兆,不能及时地随着环境变化

而更新战略决策,最后导致竞争优势丧失。真正成功的企业,都自觉不自觉的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制定至关重要的科学的经营战略!

前瞻真诚的祝福每一家志向远大的企业都能制定出高品质经营决策,从而有效规避行业风险,不断获得成功!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篇2: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数字出版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数字出版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数字出版技术与内容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数字出版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数字出版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环境出发,详细地分析了数字出版行业的产业链、商业模式、融资模式等,对国际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结合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各细分市场状况,详尽介绍数字出版的研究应用与基地建设,根据数字出版行业主要经营企业的经营数据,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进行了谨慎性分析。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数字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数字出版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数字出版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数字出版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数字出版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数字出版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数字出版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篇3: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一、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背景与实践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原城市信用社社改造而来, 存在各种先天性的不足。2004 年末, 我国银监会发布了《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 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从此, 跨区域发展, 资本联合与重组, 提升城市社区的金融服务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方向。次年, 银监会又给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众多要求, 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定和发展, 并接受社会层面的监督。在相关部门的促进与约束政策下, 各商业银行开始进行改革的尝试。上海银行最先引入国际金融公司5%的股权, 开始进行引入国外投资者的阐释。

二、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意义

我国的银监会一直鼓励、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入高质量的战略投资者。对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的结构和产权进行重新组合, 为其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股权多元化的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的主导者是各地方政府, 使各其同时具备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特色。地方政府控股, 占据控制支配地位, 管理其它股东。这种情况下,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被地方政府施行客户垄断,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定与发展。但这种模式下, 地方政府常常会干预城市商业银行的决断和运行,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的组织和运作, 为其发展埋下了隐患。

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后, 有利于其产权多元化的发展, 产权多元化是其形成良好的发展与管理的基础。产权多元化的形成,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的制衡, 是其长久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投资者资金的投入, 将会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结构, 从本质上打破地方政府控股的限制。战略投资者的加入, 将会使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更加合理, 促进决策的合理化。同时也为银政分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改善公司的管理结构

城市商业银行可视为特别的企业, 其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内部的管理与治理, 良好的管理是城市商业银行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地方政府控股所导致的单一产权, 往往使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松散, 不利于管理。战略投资者的加入不仅改组了产权结构, 更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运行中的管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二不良资产的比率则会下降, 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通过战略投资者的加入, 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与决策水平将会得到提升,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的透明度。

3.有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的预测与管理是金融机构不得不重视的重要内容, 城市商业银行水平的薄弱,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城市商业银行在技术和相关制度上, 都很难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预防。更难以进行有效的规避和处理。战略投资者加入商业银行之后,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 为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 并为其提供最新的国际金融动态, 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强人性。从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从根本上提升其内部控制水平, 规避金融风险。

三、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可能带来的问题

当然, 城市商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也伴随着诸多的风险与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滋生了控制权风险

国内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引入战略投资者, 已经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潮流。对战略投资者的, 增加引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 大幅提升了竞争力。但是, 股权的转让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商业银行的控制权风险。在银监会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明确将股权的转让限制在20%, 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但仍可能存在股权分散, 大股东持股金额不高而造成的股权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2.滋生了利益划分风险

战略投资者的注资往往是出于经济收益考虑, 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 城市商业银行的利益划分往往受其限制, 更有可能借此推行金融霸权, 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引进战略投资者, 特别是国外金融机构的时候, 往往会遭遇许多不合理的要求, 例如重大问题的决策需同投资者协商, 获得其许可等等。

3.滋生了理念与体制冲突的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 是出于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目的。而部分主权的转让往往会给管理上造成诸多的不变。银行作为金融机构, 不同于其它企业, 其经营与决策严格的受国家的管制。战略投资者可能并不是本国的金融机构, 这就会造成文化背景, 经营理念甚至是法律层面的冲突与矛盾。不仅没有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增和实例, 实现合作共赢, 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四、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相关建议

面对大热的商业银行引资热潮, 各城市商业银行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理性抉择。切不可随波逐流, 不顾风险盲目引进战略投资者, 更不可因噎废食。应该再二者的矛盾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城市商业银行对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不可逾越自身的发展原则, 更不可触碰法律的底线。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状况,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战略投资者的考评, 明确权责

战略投资者与战略投机者一字之差, 意义却相差万里。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应该再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方面严格把关。对资本的质量进行占空, 引进先进的管理与技术, 杜绝短期性投机性的战略投资者, 切实的实现资本价值的增长。对存在投机行为的投资者一票否决。再者, 需要明确战略投资者的权责, 在自身规章制度内行驶权利, 排除董事直接参与银行管理的行为, 对战略投资者的选取与考评做到全方位、宽范围, 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

银行与普通的企业有所不同, 其发展必须以稳定为前提。而管理是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护航者。城市商业银行要谋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就必须加强管理, 改善内部管理结构。进一步发挥“三会一层”的作用, 提升各部分的责任意识。诚然, 战略投资者的加入会使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力量增强, 但随之而来的是全新的资金管理与应用方式, 很可能与原本的模式不相适应, 加强管理与监督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法。[4]必要时可采取权利的划分与制衡手段。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 地方政府在顾全方面仍是一家独大, 城市商业银行应在一定程度上理顺银政关系, 确实合理的政府行为边界, 减少政府的干预, 同时又能够利用政府的影响力规避风险。

3.进一步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相对的特殊性, 必须采取从外到内的方式施行改革。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往往通过外部力量的推动来实现, 受制于地方金融环境, 地方政府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 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往往需要地方政府搭建平台, 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增强市场的服务性, 吸引大量优秀的战略投资者前来加入, 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在这其中, 软环境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包括强化服务意识与监督机制, 以透明、公开、安全的理念服务于战略投资者。再者,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时, 应注重调动起积极性, 使其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 增强其互利共赢的信心。最后, 应注意战略投资者的存在形式, 区分出境内与境外投资者, 城市商业银行与战略投资者在进行合作谈判的时候, 应把握一定的原则和尺度, 求同存异, 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 在不逾越自身发展原则的基础上, 使战略投资者切实的感觉到利益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海霞, 龚宁.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绩效分析[J].财务管理, 2014 (19) .

[2]高琳.城市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理性思考[J].河北金融, 2008 (4) .

[3]丁学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 2010.

篇4: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一、酒类连锁经营本质特征

二、酒类连锁经营背景分析

三、酒类连锁经营兴起原因 第二节、酒类连锁经营主要特点

一、酒类连锁企业采购渠道

二、酒类连锁企业物流体系

三、酒类连锁企业品质保障

四、酒类连锁企业增值服务 第三节、酒类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一、酒类连锁经营市场概况

二、酒类连锁经营市场规模

三、酒类连锁经营效益水平

四、酒类连锁经营市场格局

五、酒类连锁经营发展趋势 第四节、酒类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一、直营连锁模式分析

(一)、直营连锁模式核心特征

(二)、直营连锁模式优劣势分析

(三)、直营连锁模式代表企业

二、合作店(加盟店)连锁

(一)、合作店连锁模式核心特征

(二)、合作店连锁模式优劣势分析

(三)、合作店连锁模式代表企业

七、信息系统建设

第三节、酒类流通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酒类流通企业远景

二、酒类流通企业战略目标

三、酒类流通企业资源战略

(一)、网络资源

(二)、资金

(三)、人力资源

(四)、自购/外取策略

四、酒类流通企业业务战略

(一)、地理维度

(二)、产品市场维度

五、酒类流通企业组织战略

第八章、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酒类流通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一、品牌驱动市场战略模式

二、酒类零售连锁运作模式

三、酒类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四、产业链延伸模式

五、酒业流通的“金融化”升级

(一)、酒类金融化现状

(二)、酒类金融化下的发展机会

篇5:全媒体出版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一、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类知识传递的首选表现样式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般来说, 知识底蕴雄厚的民族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生产或生活经验, 因而更容易获得创新发展的比较收益;相反那些存在严重知识断代的民族, 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精神支持, 进而变得动乱甚至衰落。根据知识产品的独特性质, 联系当今全球精神性成果的代际承继模式, 我们发现:尽管知识的电子数据化改变了知识存储的介质, 但这种变化只是暂时性的, 信息的数据化并没有改变纸质出版物作为人类知识传递的首选表现样式, 原因有二。

1. 中国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仍然以纸质出版物作为主要教育工具

首先, 从法律上讲, 中国的最高教育管理机构曾经出台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指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学校、高中、大学、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职业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私立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培训机构、留学机构、民族教育管理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继续教育机构、海外教育机构都必须有明确的施教介质, 而这种介质必须以纸质出版物为主。”为了体现司法解释的权威性, 国家教育委员会还明确下文一再强调了这种纸质出版物的内容样态。其次, 从现实来讲, 纸质教材具有诸多使用便利性。纵观当今中国知识产品的继承规律, 我们发现教材的纸质特性仍然代表着今后较长时间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台湾学者曾经指出, 中国的未来高中教育可以实现无纸化课堂教学模式, 并指出借助于WIFI的高级路由器和容量足够大的单位服务器, 各施教单位可以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 实现ipad人手一本, 教材费用移动转移, 最终实现书包不翼而飞、上学轻松愉快、考试随时随地、娱乐无所不在的后现代主义教育效果。我们不能随意评价这种“云教学模式”的优劣, 但我们也必须客观面对这样的事实, 那就是:即便云教育模式推行开来, 对于那些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孩子来说, 能否使用这些高科技可能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所以, 无论是从当下来说, 还是从长远来看, 纸质出版物仍然代表着中国教育的主流施教介质。

2. 西方的知识教育仍然以纸质出版物作为主要依据

熟悉西方图书馆发展史的人都知道, 在今天的牛津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仍然存放着当今世界最为丰富的纸质出版物。这些出版物的种类或领域, 可以说是亿计的。有人要问在数据存储电子化的时代, 整个图书介质都可以实现比特化, 为什么还保留着传统的图书存储介质呢?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纸质出版物的不可复制性和原创性。在全媒体时代, 形形色色的数据表现样态至多改变了数据的叠加方式, 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纸质出版物的介质特点。正是由于纸质出版物的原创性和不可复原性, 导致了西方国家图书馆都采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总之, 西方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把纸质出版物当成是最为理想的知识传承介质, 对这些图书的保护甚至要优于对本国当代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们阅读的常选便捷模式

阅读是一种习惯,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著名未来学家贝尔曾经预言:“阅读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和数量的多寡, 关键在于对纸质出版物的崇拜。”也就是说, 当人真正进入阅读境界的时候, 时间的流失和知识的概念已经渐趋模糊, 所存在的只有眼前的书本或杂志。对于为什么现代人, 不论老幼、性别、身份、贫富, 国别都更愿意阅读纸质的书籍或杂志, 笔者以为以下因素可以考量。

1. 纸质阅读适应了学习者的学习习惯

对于古今中外试图通过学习改变人生的人来说, 不论你是什么身份, 也不论你的地位有多高, 不论你的财富有多少, 不论你长相有多漂亮或帅气, 你要想进行学习活动, 就必须先从纸质出版介质开始。如果你走错了路径, 先从网上阅读开始, 你就会遇到如下困境:一是你能够读懂网络的数据吗?如果你还有诸多疑惑, 请回过头来看纸质图书吧, 因为只有纸质的图书才能在不对你身体形成干扰和伤害的境遇里陪伴着您;只有纸质的图书才能让您圈圈点点记录读书的乐趣;只有纸质图书才能使您在不受技术制约的环境里畅快浏览;只有纸质图书或期刊才能成为您终生的伙伴。纸质出版物虽然携带不方便, 但它可以让您随意查阅而无怨言、随意搬放而无所顾忌、随意储存而无所牵挂、随意摘录而无所惧怕。正如张淑霞所说:“电子阅读虽然方便快捷、互动性增强, 阅读内容更广泛, 可以利用多媒体超文本来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 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缺点, 如容易患上视觉疲劳综合症、容易导致网络迷失、不符合中老年人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选择困难、对于儿童来说存在着辐射危害、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存在着黄毒暴力毒素和色情毒素危害等问题, 对于视力的生理危害更是触目惊心。”据零数据公司的调查, 中国人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中, 有66%的调查者喜欢纸质阅读;只有34%的人喜欢电子阅读。看来, 网络虽可以改变知识和信息的物理传播方式, 但因其固有的无法改变的负面作用难以改变人们长久形成的纸质阅读习惯。

2. 纸质阅读顺应了人们的读书意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们读书的过程不只是汉字文化的回忆过程, 更是一个与作者交流思想和感情、与文采实现无缝对接、与文学人物实现超时空对话和沟通、与表现手法实现生态习得和浏览、与整个时代进行吸纳和融合、与性别平等进行可视化尊崇和羡慕的过程。面对浩如烟海眼花缭乱的信息世界, 有人认为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读书意识, 而大多数学者认为,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有且只有借助于纸质出版物才能完成。试看那些读书后挥洒释放情怀的纸质阅读者, 那些怀揣心仪作者、手捧心仪图书、默念文采飞扬、慨叹技不如人、步履渐趋轻盈、思路远走他乡的纸质读书者,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这才叫真正的读书。

三、纸质出版物仍然是出版效益的主要承载者

出版是为了盈利, 这是纸质出版商的基本生存方式。在全媒体盛行的时代, 要想实现知识传播效益和出版效益的双赢局面, 必须首先认同纸质出版物的盈利预期和实际增值能力。结合电子营销模式对纸质出版物的诸多挑战, 联系电商模式和电子期刊的方兴未艾之势, 我们认为纸质出版物仍然是出版效益的主要承载者的原因如下:

1. 出版单位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纸质出版物的版权销售和图书销售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在中国目前的图书出版市场上, 纸质版权的销售占到了图书出版企业利润的70%, 而电子版权的转让费只占图书出版企业利润的10%多一点, 图书出版产业的20%利润是靠图书纸质销售实现的。也就是说, 通过中国知网 (CNKI) 、维普信息网、万方数据平台、龙源期刊网等大型数据销售平台而获得的版权收益是很小的。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电子数据销售平台建设的滞后性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子数据调取的不方便造成的。事实上, 就中国目前的纸质出版物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 电子出版物的征订者很少。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卫视、南方周末、大公报等传媒机构的电子数据化销售也极不乐观。

2. 书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电商销售利润

现代的图书市场一般采用两种销售模式来进行产业拓展和市场研发, 一是实体运作模式。即通过各种书店、小摊、图书馆、书城、图书会展中心、图书交易博览会、图书中介公司来进行图书交易;二是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来进行图书的销售, 比如阿里巴巴平台、淘宝平台、京东商城平台、天猫购物平台等。就各大交易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5年5月, 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而实现的图书交易总额仅为120亿元, 而通过实体企业所销售的图书总价值达到3200亿元。显然, 书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电商销售利润。这也就印证了, 要想真正在图书出版和销售领域盈利, 必须做好实体经济的预期和准备。试图通过网上书店实现暴利的想法不仅十分单纯, 而且十分幼稚。

四、电子数据的传播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严峻挑战

客观上讲, 纸质出版物的时空传播存在着诸如图书管理的高成本、自然损害 (如水灾、火灾、虫灾、化学放射、地震等) 的不可修复性、人为损害的不可预知性、传播价值的随意定价性、空间转换的高风险性、谬误矫正的缓慢性等弊端。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电子数据的时空传播同样存在着各种技术上的挑战。

比尔·盖茨说过:“由我肇始的电子计算机技术, 只是暂时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或生活样态, 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向和变迁模式。”起始于20世纪中期的电脑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从近几年数据技术的演进和云技术的发展特点来看, 大数据技术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1) 数据存储介质的时效性困局。根据现代CPU制作原理, 一台电脑核心处理器的最长寿命为70年, 也就是说, 所有存储在大型数据库里的数据或信息都将在70年后失去调取的可能。到那时, 一是服务器更换会造成数据风险, 二是服务器更新会造成数据丢失风险, 三是服务器管理会造成数据损失风险。一般的数据损害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涉及到国家机密的数据、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金融安全数据、国防数据等的丢失就可能不是技术所能控制的。即便我们的芯片提取技术日臻完善, 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不会把命运完全交给“皇帝新装悖论”, 也就是说不会完全相信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预见的是, 受数据存储硅片自辐射周期的制约, 在不久的将来, 芯片的寿命周期将使得纸质出版形态长期存在。虽然以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为标志的媒介变革引发了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博弈, 但全媒体时代纸质出版物的盈利模式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2) 数据存储介质的空间性困局。数据的国内迁移看似是极为简单的事情, 实际并非如此。比如由于单位的地址变更所导致的服务器空间转移就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服务器毕竟只是一台机器, 一方面搬迁过程中会存在数据毁坏风险, 另一方面数据再调取的过程充满着数据丢失危险。即便是数据不丢失, 负责数据管理的人员的素质问题、民族道德问题、国家荣誉感问题、保密心理问题都是具有极高边缘风险的“定时炸弹”。一旦引发, 后果不可收拾。由此看来, 单纯依靠电子出版物来拓展出版效益的路程还很长。电子出版物最大的传播优势除传播速度外, 别无其他。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看似强大的数据存储, 实际上隐含着巨大的技术风险。比如如果在各级服务器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那么整体数据的丢失将不可避免, 所以把群体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的做法是极为片面的。人类知识的传承以最有耐力的媒介为崇拜对象,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电脑上;我们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所谓“两条腿”就是指“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介”。

事实上, 近几年万方的衰落、维普的改行、龙源的改制、知网的有偿使用机制, 还有百度、道客巴巴、豆丁、有道、新课程下载、新浪下载的收费也暴露了数据管理层面的诸多弊端。比如在360搜索引擎和百度搜索引擎的博弈中, 导致了各种网络乱收费行为的发生;各种知识管理软件的成果定价机制显失公允、收费千差万别甚至完全靠感觉收费。知网收费机制推行之后, 导致知识资源的非常规垄断, 严重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公平竞争和信息共享, 阻碍了人类知识的交叉性延续;各种会议论文、专题论文的复制比检测流于形式,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经沦为高校抄袭论文的参照修改器, 失去了预防学术腐败的真正作用;淘宝上的各种检测系统收费千姿百态, 极不规范, 各种知识诈骗案件丛生。

由此看来, 各种期刊、书籍、杂志、影视作品的电子化改造, 甚至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 都只是一种备选工具而已, 要想使人类的思想得以代际承继, 必须大力依靠纸质出版物。

摘要:根据知识产品的独特性质, 联系当今全媒体时代精神性成果的代际承继模式, 我们发现, 尽管知识的电子数据化改变了知识存储的介质, 但这种变化只是暂时性的。因为:信息的数据化并没有改变纸质出版物作为人类知识传递的首选表现样式;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们阅读的常选便捷模式;纸质出版物仍然是出版效益的主要承载者;电子数据的传播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严峻挑战。研究全媒体时代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前景, 目的是在做好出版数据电子化改造的同时, 维持传统纸质出版物出版效益和传播效益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纸质出版物,电子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宏.从转型走向破局——关于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的博弈[J].编辑学刊, 2011 (3)

[2]庞沁文.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数字出版的未来.中国出版网, http://www.chuban.cc/rdjj/13zhyth/tpxw/201108/t20110811_92181.html

[3]徐沁.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J].东南传播, 2008 (6)

[4]陈永东.数字出版内容平台发展趋势分析[J].出版广角, 2011 (11)

篇6:数字出版平台与商业模式研究

关键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平台

数字出版建立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出版模式上, 它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 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 将所有的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 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数字出版内容从素材搜集, 到加工生产、存储、运输、分销、消费都是数字化进行, 与传统出版相比, 数字出版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海量存储、绿色环保、阅读方便等特点, 因此广受消费者欢迎, 发展迅速。由于批版权保护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问题, 以及商业模式不明朗对数字出版造成的瓶颈影响, 数字出版业商业赢利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以便促进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商业模式的概念, 尚无定论, 这里不作讨论。从企业角度来说, 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下去, 最根本的就是赢利模式, 因此, 本文分析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就是指数字出版企业的赢利模式。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者较多, 有从价值链角度出发, 认为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可分为单边市场、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为核心的不同商业模式。对于大部分传统出版企业, 可从跨媒体越域+组合经营模式、技术创新+增值服务模式、读者购买+数据库模式和版权保护+合作分利模式来进行数字出版业务。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为代表的专业数据库模式、以亚马逊Kindle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内容平台”电子书销售模式、以手机小说、手机报为代表的移动增值服务模式成为众多出版商的新型模式。从定位客户角度来说, 专业类出版社、教育类出版社和大众出版社, 应从自身的客户特征出发, 提供定制或提高附加值等模式运营。

无论出版社的内容是什么, 它在数字时代都面临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即消费者如何消费出版内容, 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消费, 就像一个人吃饭一样, 首先要考虑在何处吃, 然后才是吃什么的问题。因此, 数字出版商必须考虑一个出版渠道或消费者消费渠道的问题, 这就是数字出版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将清晰得多。不同的出版平台面临不同的消费群体, 则其赢利模式就不一样。

1 网站平台模式

此类模式的数字出版物, 消费者必须通过网上购买甚至在线消费。出版商将自己的数字内容产品, 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网站上。消费者通过注册访问网站, 在线支付购买所需内容产品, 然后才可以阅读出版内容。目前来说, 可以作为代表的国内外出版机构很多:施普林格、约翰·威利、艾尔斯维尔、清华知网、万方、维普等等。在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刚刚兴起时, 出版商要想获利, 必须具备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海量的内容, 这是数字出版的基础;如中国知网, 文献总量共有10190万篇。文献类型包括: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专著、报纸、学术期刊、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知识元等, 几乎涵盖所有科研资料及经济社会资料。而著名的施普林格出版社拥有567万篇文献, 包括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医学、化学和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12个大类学科。二是大规模的使用, 这是数字出版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大规模应用, 才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所有内容资源的建立, 都需要成本, 而只有将内容卖出去, 才能支持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

这一模式下, 个人作者或组织作者, 通过公开出版或发表, 将版权授予相应的出版社、报社或期刊杂志社。数字出版商或数字平台供应商与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签约, 有时与一些专业人员签约, 获得授权, 并支付相应稿费或版权费。在获得授权后, 利用自有的数字平台, 借助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或网络设备, 将出版内容数字化, 形成专业的数据库。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同和数字出版商的技术整合能力不同, 可提供相对专业和具有特色的检索、下载、浏览等功能。有些提供在线出版功能, 例如施普林格就提供“在线优先出版”功能, 即在线内容比纸质出版的时间要优先。

当数据库建立后, 可通过向用户收费的方式提供服务。用户可以是包库方式, 即选择自己常用的图书内容, 按一定时间比如一年包库使用。这种形式不受下载次数影响, 在包库的时间段里, 可以不受限制的下载使用内容。为防止侵权发生, 一般限定IP地址, 或者通过授权访问。此种方式的用户既可以是高等院校, 也可以是科研院所, 还可以是个人用户。对于使用次数较少的用户来说, 可以按使用的次数, 一般按下载的图书或期刊册数或篇数计费。不使用, 不收费, 方式灵活。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目前此类出版商的主要客户是团体组织客户, 即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由于此类用户相对稳定, 支付能力强, 构成了这类出版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商业运营结构如图1所示。

2 终端设备与存储平台

在数字出版业中, 通过数字化存储介质推广出版内容, 是历史最长的模式。出版商可以将书籍、期刊、文章、音乐、图画等传统出版内容, 通过光盘介质发行推广, 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一次购买后, 可以通过电脑、VCD、DVD等设备播放观看。但由于盗版猖獗, 这一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复制光盘的行为非常普遍, 甚至是经销商也加入了盗版的行列, 因此, 这一传统模式逐渐失去其生命力。当然, 在版权保护力度大的国家, 这一模式依然有效。

为了防止盗版侵权的发生, 很多出版商将眼光放在专用阅读设备上, 这也是很多电子阅读器出现的原因。由于阅读器的专用, 出版商就可以将出版物进行加密, 这样, 没有购买使用权的读者就很难阅读, 由此, 保护了商家的利益。

数字出版领域最先提出的商业模式就是电子书, 被认为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 当中的代表要数亚马逊了。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销售商, 如何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是亚马逊必须考虑的问题。也许是从苹果公司的iPod和iTunes模式获得启迪, 亚马逊于2007年11月19日推出电子书Kindle, 将特定产品和服务捆绑销售, 即亚马逊的电子书和阅读器。国内的代表企业要数汉王科技了, 作为硬件制造商, 也加入了数字出版的行列。汉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阅读终端设备制造商, 但内容是汉王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内容困境, 汉王将其发展战略做出调整, 由设备制造商转为服务提供商, 打造了网络平台——汉王书城。这一模式在2009年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但自2010年后开始走下坡路。显然, 汉王制造硬件是长项, 但内容显然是短板。不像亚马逊, 有庞大的出版商支持, 其阅读终端设备仅仅是帮助消费者更好阅读的附属品而已。此类商业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电子书商业模式发展面临的难题还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 多数读者依然习惯纸书的阅读, 加上电子书对眼睛的伤害, 使得消费者阅读电子书的意愿较低。而电子书提供的便捷查询等功能, 并不是消费者所追求的。亚马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硬件方面, Kindle 的屏幕使用了叫做 electronic paper (又称之为E-ink) 的技术, 使阅读如同纸张一般。

在内容提供方面, 为了使Kindle电子书内容丰富, 在亚马逊电子书出版平台上, 无论是出版商或个人, 均可直接在Kindle上出版并销售电子书。

由于此类企业不仅需要提供内容, 还要提供设备, 相对内容模式企业来说, 增加了用户的成本。但是由于设备的专用性, 对于保持既有的客户群, 防止客户流失, 有很大的作用。其盈利主要来源于设备和内容两块, 对于有些企业内容占优势的情况下, 设备甚至亏损提供, 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通过用户的付费购买内容所得。但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 这类企业通过终端来获取客户资源的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 电子书的格式开放, 不受限制, 只要有合适的软件, 一般流行格式的电子书就可以在电脑上阅读。这些职能终端的出现, 迫使阅读终端设备开发兼容更多的格式, 从而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3 移动平台模式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 手机的迅速普及, 人们在闲暇之余, 利用手机来打发时间, 听音乐、读书成为手机必备的功能之一。日本成为世界上手机阅读最多的国家, 由于工作压力大, 生活节奏快, 在地铁上, 公交车上, 人们经常通过手机来放松自己。日本漫画产业发达, 手机中一般都安装了漫画阅读器, 同时由于手机的多媒体功能, 手机漫画可以实现声音功能, 从而比传统纸质漫画更受欢迎。

在国内, 手机普及的速度极其迅速, 出版商也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目前国内移动出版的形式主要有手机报和手机小说。其小说商业运营模式如图3所示。

目前手机小说的版权, 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传统出版社;一类是专业小说家;最后一类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网络小说写手。合作方式也是此三类所有者与SP服务商合作, 由于彩信牌照的问题, 一般个人小说版权拥有者, 无能力也不必要去获得, 因此与SP服务商合作, 获取推广收益是较为稳妥的方式。随着WAP等无线网站的发展, 小说拥有者可以自建无线网站的形式, 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网络, 向手机用户提供手机小说服务。由于手机小说的研发成本低, 具有风险低的特点。而顾客群又相对稳定, 因此许多知名的手机媒体企业, 都在向用户提供此项服务。

手机小说的产业链结构中, 有一个环节具有双重性, 即使用者可能也是服务提供者。即手机小说的用户, 很多也是手机小说的创作者。这一特性, 进一步体现网络时代的互动性和多重性。

近年来网络小说发展迅速, 手机小说也得到了移动运营商和一些免费WAP网站的关注。从业务模式上来说, 主要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收取流量费。通过移动运营商门户下载或在线浏览, 运营商收取单次或包月的流量费用。

第二种是收取内容服务费。用户只需要在相应的无线网站上进行注册, 即可登录阅读或下载部分手机小说, 而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付费等形式向用户收取费用。

两种形式的收费侧重点不一样, 但收取的费用都是由运营商与小说的版权提供商分成。

手机报是在手机短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根据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 手机报业务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9.6%, 即拥有手机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使用过手机报, 是手机媒体业务中普及率最高的业务。其运营结构模式如图4所示。

手机报和传统报纸的赢利模式不同, 传统报纸主要靠发行和广告赢利, 而手机报则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

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实行赢利, 比如目前各种手机版用户, 每月的包月费用为3元到25元不等。由于用户群庞大, 收入总量可观。

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或按流量计费的手段;阅读文本内容一般流量较小, 但是如果含有图片, 则流量就大, 对于不是经常阅读的消费者来说, 阅读一次, 下载一次, 按流量是较好的选择。

三是借鉴传统报刊的做法, 通过广告植入来实行赢利。相对印刷品而言, 数字产品的广告植入更具扩张空间, 不论是不同章节的内容, 还是检索的不同结果, 广告的位置都更切实际;文字、动画形式更加多样;由于对读者阅读习惯的跟踪, 投放也更精准, 更具针对性。从长远看, 网络广告将成为数字出版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

参考文献

[1]汪忠.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J].出版发行, 2008, (8) :58-63.

[2]金雪涛, 唐娟.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探究[J].中国出版社, 2011, (3) :56-59.

[3]邓敦夏.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探讨[J].中国出版, 2011, (24) :41-42.

上一篇:王维诗《终南山》赏析下一篇: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