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出版业三种发展现象梳理与分析

2022-09-11

1 三种发展现象观察

1.1“走出去”

受历史条件影响, 中国的出版社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存在地域差距,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深化, 各出版社均纷纷打破地域限制, 竞争全国市场。在国内竞争日渐激烈的同时, 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还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近几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充分利用洛杉矶、德里、高迪亚姆斯、阿布扎比等国际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和北京国际书展等机遇为国内出版单位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和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 “走出去”逐渐成为出版界最大的亮点。

数据显示, 国内出版机构在国外已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达400多家, 海外出版发行能力大大提升, 目前不少出版单位正加强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布局。在“一带一路”本土化发展过程中, “丝路书香工程”共资助五洲传播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10家单位在阿联酋、俄罗斯开设了分支机构, 形成了一批战略支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约旦分社等都是“走出去”本土化发展的成果。此外, 还有一些出版社与国外出版机构合资成立了文化出版企业, 从事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

1.2 集团化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三大“出版航母”和各省出版集团都是集团化的产物。同时, 以前规模较大的部委出版社也逐渐加入进来。2011年1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与中国人事出版社合组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2013年12月, 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合组的中国工信出版集团成立;2017年1月, 由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审判》杂志社等“三社六公司”合组的人民法院出版集团成立……

在国有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化发展过程中, 跨所有制的“集团化”也是一种新的动向, 如青岛出版传媒以现金5000万元收购悦读纪公司部分股份、中南传媒斥资1.1亿多元控股博集天卷、中南文化以4.5亿元现金收购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集团化”形式越来越多, 这也是出版业跨界融合的表现。

1.3 改名

2001年10月, 由中国审计署直属的中国审计出版社改名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5月, 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举办的中国物资出版社正式改名为中国财富出版社;2011年9月, 由故宫博物馆主办紫禁城出版社改名为故宫出版社;2012年4月, 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更名为时代新媒体出版社;2016年年初, 由原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主管的印刷工业出版社改名为文化发展出版社;2016年3月28日, 新疆文化出版社正式挂牌成立, 由原来的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更名而来, “由省级专业性艺术出版社变为省级综合性文化出版社”……从“审计”到“时代经济”, 从“物资”到“财富”, 从“电子音像”到“新媒体”, 从“美术摄影”到“文化”, 单从字面即可看出改名以后出版社业务范围的扩大。

与此同时, 各省、自治区出版集团及其出版公司的改名则更为普遍, 如江苏改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宁夏改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河南改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湖南叫中南出版传媒集团, 湖北叫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这种改名则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了原来名称上的地域限制, 有利于其更好地角逐全国市场。

2 分析

以上三种现象从总体上反映出出版单位改制以后, 市场特性越来越强, “出版公司”的市场主体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经营范围大幅扩大, 经营方式更加灵活, 改变了以前单一领域图书出版机构的面貌, 出版业变得更加开放, 这是出版业深化改革的成果, 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值得鼓励。然后在这背后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2.1 地域差异

出版经营是一项经济活动, 与出版单位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不同地域的经济条件、制度环境、人才资源都存在差异, 特别是中国长期形成的东、中、西部发展台阶, 导致大量的优秀出版资源都集中于东部地区, 尤其是京沪地区, 北京的“国字头”出版社在大多数作者和读者心中仍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目前广大高校中存在的对学术著作要求“国家级出版社”的规定仍在强化着这一地位。东部地区的出版社在“走出去”、集团化、发展新业态等方面得天独厚, 而中西部有些出版社始终无法“走出去”, 甚至生存都面临困境。

2.2 背离主业

在中国出版机构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的同时, 出现了一些背离主业的现象, 这在“集团化”中较为明显, 在跨界融合的趋势下需要警惕。有些出版单位跨过了界, 但没有“融合”, 而是被“融化”了, 忘记了主业, 唯利是从, 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目前, 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出版集团正在涉足游戏、动漫、影视、旅游甚至房地产等产业。如果真能将出版与这些产业“融合”, 产生新的出版业态, 当然会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但是种种迹象表明, 目前“融合”的结果与“出版”相去甚远, 有些仅仅只是为了投资盈利, 最终的结果没能体现在“出版”上, 或者“出版”只是一个幌子。这就向全体出版人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融合”是不是不要“出版”了?

当前的出版业竞争非常激烈, 发展越来越快, 新的理念和业态不断涌现, 出版人必须勇敢去面对和学习, 敢于尝试新事物, 但是同时也要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妥善处理, 如此才能使出版业得到良性发展、稳中求进。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的出版事业发展非常迅速, 截至2014年, “中国书业市场已成为规模仅次于美国、全球规模排名第二位的市场, 在全球图书市场占比12%, 市场规模为187亿美元 (约合1144亿元人民币) ”, “出版品种世界第一, 图书市场全球第二”。在迅猛推进的发展大潮背后, 是各家出版社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 纷纷各显神通, 抢占出版资源。在发展大潮中有三种现象的深入推进值得关注。

关键词:出版业,发展,分析

上一篇:丹那唑联合桃核承气汤加味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下一篇:浅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入门阶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