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心结的励志语录

2024-04-21

解开心结的励志语录(共13篇)

篇1:解开心结的励志语录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谁不着,我一翻身,一轮明月吸引我的眼球。或许月亮有种魔力,让我向她慢慢地走去。我坐在窗边的大理石上,望着月亮,心里的话像潮水般的涌向嘴边。

月亮,也许你在天上,感受不到人间友情的可贵。可是我能深深的感受的到,有句话说的好:“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时间真的过的很快,我已经上六年级了,还有一个学期,就要和相处六年的同学各奔东西了,真的很不舍得。从一年级互不相识,到六年级的深情厚意,在这中间有许许多多让我哭笑不得的故事,始终在我脑海里像电影一样的回放。还记得在我一年级时,由于我是转学生,所以我总是觉得这个班级让我很陌生,是同学的关怀让我尽快的融入到这个温馨大家庭里。在平时大家都在一起上课,一起玩闹时,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可是在这个一个月的寒假里,我才发现友情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没有朋友的日子里,我突然感受到的孤单,是一种让我感到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离毕业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和同学相处的日子一天一天少了,一说到“毕业”这个词事,我的心头为之一震,有种想哭的冲动。月亮你说怎么办?

我的似乎听到了月亮的回答,诺诺,我知道其实你就是害怕失去这六年的友情,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去担心,你好象不知道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回忽然有泯灭,而纯挚无私的友情却长远坚固永在。”友情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也不会因朋友分开而不见,更不因朋友之间的一点小矛盾而会失去它。即使当朋友与你相隔遥远时,那份友情也近在眼前,但你看不见它,可是你却能感受到它,因为它在你的心里,永远在你的心里。

篇2:解开心结的励志语录

今天闲的没事干,就去网上随便搜搜,突然一个小广告框吸引了我的目光。哇哦,无边框,操作超流畅,外观超拉风的乐视超级手机,看的我眼都直了,恨不得立马买下它,捧在手心里。但我没有,因为我已经有了手机,但是我的手机很烂,超烂的。就是酷派的超卡的8295m。最重要的是我没钱。

但我不打算放弃,都用了两年多了,是该对自己好一点了。但是我想起母亲那饱经风霜的面孔时,我低下了头,把紧握的,想要捏碎的手机放了下来。是啊!孩子们只靠虑自己的感受。

正在我绝望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对了!我为什么不自己打工赚钱买手机呢?这个主意就像沙漠里的绿洲,让我充满无限的希望。刻不容缓,我立即跑出门去,在一个餐馆停住了脚步,急求招服务员两名,一个月元,哈哈,正中下怀,买完手机还能余钱。我跑了进去,立刻就被用上了。

篇3:解开师生间的心结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这班学生真难教!不听话,经常违反纪律……”“这群学生真笨,教来教去都不明白,死脑筋,不会转……”“唉,现在的学生都是没心没肺的,老师这么辛苦地教他们,他们却不领情……”“XX同学今天又趴桌了,昨天才跟他家长谈过,家长都没啥办法……”

也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我班的语文老师每天都是背诵、默写、翻译、读书、作文,老古董,老一套……”“我们的数学老师整天都是讲课、提问、做题、评讲,照本宣科,没半点情趣……”“英语老师更差劲,广州话、英语、普通话多语混杂,我们听得一塌糊涂……”“政治课内容最枯燥无味,每天都是记呀,记呀,没有一点生活气息……”

老师经常指责学生,学生也经常埋怨老师。师生相互指责,相互埋怨。本来很正常的师生关系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彼此因为不了解而不理解,因为不理解而不尊重, 因为不尊重而不热爱,因为不热爱而滋生怨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我想,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师生间存在生活经历、学习经历和社会阅历深浅不同的问题;二是师生间存在认知、感受和感悟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三是师生间观念相异、彼此角色错位。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师因为阅历丰富,在专业上见多识广,喜欢从成年人的角度要求学生、训导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获取资讯的途径比老师还多,对新生事物的感知、应用比老师还快,对老师的教育内容有点不屑,对老师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认同、不接受,彼此间情感上有阻碍,心灵上有隔膜。

如何解开师生间相互埋怨的心结呢?

首先,老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埋怨学生不理解老师、不尊重老师、不热爱老师,甚至骂学生忘恩负义、无情无义,骂学生认知迟钝、思维呆板、修养低劣的时候,老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过学生、尊重过学生、热爱过学生?有没有设身处地为学生想过,体会过他们的感受?有没有倾听过他们的心声?有没有关心过他们的生活?有没有了解过他们的苦闷与困惑?我们总习惯于以成人的思维要求学生做什么,以成年人的经验要求学生该怎样做,以成人的意志责备学生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甚至以 “爱”的名义惩罚学生,以成年人的经验、技巧哄骗学生就范, 还沾沾自喜于自己做法上的成功。正如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史金霞所说:“在师生关系中,如果教师没有爱,就不会有对人的根本的关怀,教育就不再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再是为了他们成长为一个和谐快乐幸福的人。面对丰富多变的教育现状,粗暴野蛮就会顶着正义的帽子登台,权术手段就会化妆成智慧的模样表演,麻木冷漠就会吞噬生命的热情和美好。”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发现自己做法上的不足。

其次,老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不要总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意识,而是要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爱好、志向和性格特征,中小学生都好奇、好动、好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喜欢追“星”,喜欢打扮时尚、动感十足的娱乐“星”、篮球“星”、足球“星”;他们愿意做“星”的“粉丝”,他们喜新厌旧, 喜欢新奇刺激,讨厌千篇一律;他们有许多异想天开的想法, 有许多惊世骇俗的誓言,有许多不切合实际的计划;但实施起来却因种种困难或挫折而停步或放弃……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的一些共同的特点,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不要以苛求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这些“弱点”。人的成长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些事情不经历过就不相信,不跌倒过就不会觉得痛, 不经受过挫折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没吃过亏就不会反思,不反思不觉悟就不会改变原有的想法或做法,就不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要解开师生间相互埋怨的怪圈,老师要反躬自问、转换角度看待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成长中的种种问题,以真诚的情感关爱学生的成长历程。

一厢情愿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爱”应该是相互感应的。换句话说,施爱和被爱双方都愿意付出和接纳才会有效, 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是无效的爱。不但无效,有些甚至是一种伤害,强加于别人的爱往往是一种伤筋害骨的爱,或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譬如以“爱”的名义进行的体罚、言罚、心罚等,每一种都会给学生留下身心的伤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这样说:“我辛辛苦苦备课,牺牲了不知多少个人的休息时间来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我天天陪伴你们早读、上课、晚修,废寝忘食地为你们批改作业,我花在你们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比花在我子女身上的还要多,你们还不体谅,还不感恩,你们也太忘恩负义了……”老师们往往以这样的情感打动学生, 让学生在情感上无法抗拒,让学生在精神上和行为上臣服。但是,表面的臣服,并不表示他们真地心服口服,或许在学生内心深处他们会这样想:这是老师你的一厢情愿,这是老师为了你的工作、名誉、金钱、地位所做的努力,是你的工作方向和方式不对头,不符合我们的口味,不能满足我们的想法和要求, 我们才不接受。你知道吗?你们这是以成年人的意志、以教师的地位尊严强迫我们,这样做公平吗?正义吗?你们的行为已伤害了我们的心灵。教师如果以为学生表面不抗议、不反对就完全接受了我们的教育,学生就会把我们的教育内化为个人的意识、表现为个人的行为,这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这种做法甚至还会让学生认为不听老师的话是一种错,增加了他们的负罪感。大大削弱他们质疑老师的权威、大胆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这种以“爱”的名义臣服学生的一厢情愿的做法,对学生的伤害是无形的深远的。

只有两相情愿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达到相互了解情况,理解彼此的意图、动机和目的,配合和支持彼此的工作和学习,达到情感上认同、 行为上默契、心灵上的共鸣。只有两相情愿的“爱”才是真正的 “爱”。当然,两相情愿不是合二为一,以一方的屈服来求得双方的和谐。两相情愿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聚同化异,寻找双方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精神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两相情愿的“爱”允许有个人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允许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毛病,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计划不详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容易出现分散注意力、抵挡不了外界众多的诱惑,尤其是物质享受、时尚潮流、流行前线等方面的诱惑,还要容忍他们遇急事会冲动、遇难事会放弃、遇易事会沾沾自喜、遇挫折会放弃的举措。宽容、容忍并不是放纵,更不是纵容。宽容是在非原则的环境和氛围中,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予他们发泄不满、愤懑情绪的机会,给予他们犯错、试错的机会,让其在遭受打击后觉醒,在接受挫折中坚强,在经受考验中成长。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是要经得起春夏秋冬的考验、经受得住风吹雨打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溺爱和失爱是两个极端,溺爱会让学生失去自我磨炼、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机会;失爱会让学生陷入孤独无助、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危险境地。老师和父母一样,只有给予学生适当的“爱”,恰如其分的“爱”,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也要教育学生体谅别人的劳动,体谅别人的个性,体谅别人的不足;学会体验别人的良苦用心,学会换位思考,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响应别人的付出,以感恩之心来回报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遇到不如意事不要怨天尤人,横加指责,满腹牢骚。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要冲动任性,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不要咄咄逼人,得理也要让人。要学会谦恭忍让,学会宽容,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配合,才能相互合作共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更要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正能量。

篇4:解开心结的历程

关键词:畏惧;应付;逃避;反感;兴趣;信心;平等;和谐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学习目标达不到要求,个体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学习困难又无法克服。

一、心理障碍的产生

1.畏惧英语

学生周边的人大部分都用母语交流,而学生离开课堂之后,很少有机会练习英语,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长久以往,学生往往会表现得胆怯怕人,更加不敢开口说英语。

2.应付英语

小学英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已是毕业测试科目。“不学不行”这一思想对孩子学习英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消极作用,而且这种心理长期存在于学生心中,会直接削弱孩子学习英语的信心,丧失信心将会使心理活动受阻。

3.逃避英语

大多数学生刚刚学英语,怕自己的发音不准,又容易说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觉得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而逃避说英语。

4.反感英语

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由于对英语有一种新鲜感,学习起来很认真,尽心尽力。但随着时间一长,学习内容的加深,对英语的新鲜感消失,特别是内容加多、加深,学习感到吃力时就开始讨厌英语了。

弄清楚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原因,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帮助他们克服并消除这些心理障碍。

二、采取相应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唱一唱、玩一玩、演一演、做一做中学习英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情境教学

情境的创设再现了现实生活,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让学生获得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此时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他们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内在的语言潜力得以挖掘与发展。

2.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1)经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

对学生来说,批评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孩子一旦受到批评,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所以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要设法消除孩子的生理、心理障碍。俗话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话语对小学生来说很重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可以培养孩子对英语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给学生多一些关爱

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

对于优秀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动动笔,做做英语小作家;多动口,说说英语小故事;可以让他们唱英文歌,做做英语小老师。而对于一些学困生,他们是学习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班级的敏感部分,只有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宽容,才能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不能以教育者自居,不能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自信投入紧张的学习中。

(2)关注学生情感

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与学生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获得乐趣,体验成功感和集体荣誉感。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透过教与学的交融贯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应。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克服存在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因材施教,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工夫,通过种种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不仅会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对他们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如何帮朋友解开嫉妒的心结?

我一个朋友,属于那种身材不好,长相普通,学习也不怎么样的女孩子,她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回头率没有100%,也有99%的女孩子,并且有了些摩擦,后来我就发现她越来越嫉妒人家了,逛街时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她就会跟上前去,在人家后面跟踪她,看到人家买了一双靴子,她也去买一双。她还喜欢在那女孩子背后冷嘲热讽,夹枪带棒,甚至会不分场所的大声讥笑她。

我真是为她的行为担心,我应该如何劝她?

Nakamura

亲爱的Nakamura:

听来你的朋友的确有些嫉妒和羡慕他人的心结,可惜她没意识到,有你这个接纳并关心她的朋友,其实更是值得别人嫉妒和羡慕,呵呵!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听来她忙错方向,把羡慕的对象当成了假想敌,

“羡慕”是咱们女人常有的情绪,其实有着非常正面的功用。羡慕他人,会让你我因此产生自我提升的动力,去获得对方所拥有的美好事物及特质。

但若因不能忍受他人比自己好,而因想着诋毁对方,那就会成了“对立羡慕”的受害者,把精力都花在与他人对抗,就没时间完善自己,很傻的,对吧?!

要是情况严重到不分场合也无法自控,也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成因。

建议想帮助朋友的你,先开始找她一起参加各种学习班、形象化妆、舞蹈运动或是其他才艺都行,只有改善自己,才能建立扎实自信。

篇6:解开心结的高一作文600字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我正在屋里复习。突然,从外面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我对正在做饭的妈妈喊道:“我可以出去玩一会儿吗?”我真希望妈妈能给我一个与平常不一样的回答。“不行,你都多大了,还出去玩。在屋里好好复习,都快考试了。”我听后,非常生气,赌气摔门而出。

二月的春风吹在脸上,温柔中又带着一丝寒意。这时候,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孩和她的爸爸向我跑来,我看见她正在放风筝。忽然,风大了起来,风筝的线越来越紧。女孩的爸爸说:“快放线,不然线该断了!”女孩刚想放线,“嘣”的一声,线断了!风筝像断了翅膀的大鸟一直往下坠。刹那间,我的心结解开了。原来妈妈就是那根风筝线,而我就是风筝,如果妈妈放纵我,我就是断了线的风筝,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跑回家中,向妈妈道歉。

篇7:解开心结初二作文600字

后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何迷迷糊糊地上完家教,回到家把书包一扔,躺在沙发上。妈妈见了,连忙跑上来,一见我这样发火,微笑着问我:“怎么了?”

“你觉得呢?我天天这样按照你的吩咐做这做那的,真是烦死了!你居然还来问我怎么了?自己都快爆了!”

“你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再说,你去年的暑假比今年还忙呢!你不也一样过去了?你只要努力,就会有好收获!”

“你说的是有道理,又不是你去读,你哪里会觉得辛苦呀?”我连忙反驳。

“不,你不能这么说。”妈妈心平气和地劝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游手好闲的!”

我正在气头上,听到这话更加愤怒,随手拎起书包,回到房间关上门。

十五分钟后,妈妈走了进来,解释道:“我知道了你的想法,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也相互理解一下,但是今年的课程你必须上完。”

我也知道妈妈的心理,其实妈妈比我还辛苦呢!

只有努力,才会有好收成。我高兴极了,像荷花盛开。

篇8:解开心结的励志语录

1 让学生懂得逻辑知识对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不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能和自学能力[1]。爱因斯坦主张:“应当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而不是把专业知识始终放在首位。”[2]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基本功能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逻辑知识的学习, 学生可以自觉运用这些知识来正确表述、论证思想、揭露与驳斥谬误和诡辩、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 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学科,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也能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 使他们的言行更具规范性, 思想更加严密, 语言更有逻辑性。

2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逻辑学的内容高度抽象,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逻辑知识时感觉枯燥乏味, 没有兴趣。笔者告诉学生, 事实上我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习中遇到的“把不同类的词划出来”的问题, 就是逻辑学概念里的“分类”。以前涉及到的“修改病句”在分析病句原因时, 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结构错误等, 这也是逻辑学概念。还可以联系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学习, 如我们常用圆和圆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概念间的关系”;通过与集合有关的知识来深化“概念间的关系”, 从已知的条件:a=b, c=b中, 可以推出新的结论:a=b=c。这个过程, 就叫推理。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我们要让其通俗化, 做到深入浅出, 如“妈”也就是“娘”的意思, 但“姑娘”绝不等于“姑妈”。这样, 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概念的准确性”了。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 这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而且通过由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也减轻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3 逻辑知识教学需强调实用性, 要贴近学生实际

逻辑知识教学要体现理论教学的实用性, 要沿着现代逻辑学的发展方向,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贴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实际, 将理论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医学生, 所以很多时候都要联系医学专业知识。比如, 在讲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时候, 笔者举了这样的例子: (1) 如果一个人的痰里有结核杆菌, 那么这个人就是肺结核患者; (2) 这个人的痰里有结核杆菌, 因此这个人是肺结核患者 (肯定前件, 推知后件的肯定) 。或者, (1) 如果一个人的痰里有结核杆菌, 那么这个人就是肺结核患者; (2) 这个人不是肺结核患者, 因此这个人的痰里没有结核杆菌 (否定后件, 推知前件的否定) 。这样, 学生对专业知识就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再结合他们的实际, 理解起来就很容易。

4 坚持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逻辑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从符号到符号、从公式到公式地进行推导, 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要把普通逻辑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在系统讲授逻辑学原理的同时, 可以穿插许多有趣的逻辑故事、逻辑典故, 努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 使教学趣味化。

许多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科学发明、奇人逸事中都包含着趣味盎然的逻辑故事。许多成语典故, 如自相矛盾、模棱两可、进退维谷、老马识途等本身就是逻辑典故。例如, 在讲授“归纳推理”时, 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师父想考考两个徒弟, 看谁更聪明。他给两个徒弟每人一笸箩花生, 看他们谁能先确定每一粒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着。大徒弟一听, 端起笸箩就往家跑, 到家连饭也顾不得吃, 就急忙剥了起来。二徒弟不慌不忙地端着笸箩走回家, 他对着花生思索了一番, 然后捡了几颗肥的, 又拣了几颗瘦的, 拣了几颗三个仁的, 又拣了几个一个仁、两个仁的, 总共不过一把花生。他剥开这几种不同类型的花生的皮, 发现不论肥瘦、熟好熟不好, 也不论一个仁、两仁、三仁的, 都有粉衣包着。他很快报告师傅所有的花生仁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则从早晨一直剥到傍晚, 全部剥完才向师父报告。通过这个小故事,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归纳推理”。像这样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有趣的逻辑故事结合起来, 能够使学生既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 又培养了其遇到问题动脑思考的习惯。

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在课前要精心挑选适合的逻辑故事, 其内容要与所讲课程的内容具有相关性, 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性。在每一节课前, 教师都要针对该章节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倾向进行认真分析, 如对所教内容如何切入, 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需要补充哪些内容, 按照怎样的程序进行教学等。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游刃有余。

5 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 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 如果通过教师的启发, 自己去求解答案, 那么, 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尝试选择相关的资料, 提出问题, 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自己归纳总结, 使其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法, 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思考。通常不会提问的人, 就不会发现问题, 也就不会解决问题。因此, 要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促使学生学会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3]。适当的课堂辩论和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辩论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启发。学生有时对问题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这时, 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点拨, 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要时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游戏, 以活跃课堂气氛,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逻辑知识教学中, 教师还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形象化、智能化。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逻辑知识的课堂教学, 能提高教师讲课的速度和效率, 使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每堂课的重点、难点, 节省学生课堂上做笔记的时间, 从而使其更专心听讲和思考, 实现教学目标[4]。

总之, 逻辑知识的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将“讲”、“练”、“评”相结合, 多思多练、努力配合、结合实际, 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才能解开思维的心结。

参考文献

[1]秦玉彬.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困境探微[EB/OL].www.dffy.com.2004-2-26.

[2]王洪.法律逻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3]訾其伦.我国高校文科专业的逻辑教学情况探析[J].职业圈, 2007 (15) :74-76.

篇9:解开大一新生的心结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总算迎来了自己所希望的大学生活。

正式进入大学,或许发现这一切并不是那么美好,说不定会有一大堆烦心事儿在等着你哩。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宋歌,就大学新生这一群体易发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众多学子有所启发——

未“断奶”的女大学生

进入大学,家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脱离父母羽翼保护的大学生们,在自己的天空下,将以怎样的一种姿势飞翔?

《青年心理》:每一年的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都会被再次提及。对于新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如何做心理调查工作的?有心理问题出现的学生比率大概是多少?是呈增多还是减少的趋势?

宋歌:主要是做心理问卷调查,先从全部新生中筛查出来疑似有心理问题的一部分,再在这里面做一次摸底调查。我们去年做的问卷总共有1986份,从其中发现有问题的284个人,也就是,初步判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于百分之十,最后通过面谈,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只有78人。和前几年相比,现在发现问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这并不说明现在情况正在好转,原因有二,一是现在很多重点中学都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一些不严重的心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就被化解掉,所以到大学阶段就不会大规模爆发;二是到了一个新环境,开始心理可能不适应,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适,这些心理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而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很渴望找到人倾诉或得到帮助。普查结果出来后,有的学生来到咨询中心的第一句话就说:哎呀,老师,我就盼着普查,盼着来找你们聊聊了。所以说,有很多同学还是想着要和老师沟通的。有了良好沟通机会和渠道,一些心理问题自然可以得到很好的化解。

《青年心理》:大学新生进入新的环境,会不会产生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他们在家里大多都被照顾得服服帖帖的,一进大学,什么事情都是靠自己张罗了,在生活中主要有哪些不适应呢?

宋歌:因为生活场景的快速转换,有一部分人产生不适应感是不足为奇的。有些学生的家庭生活较为优越,家里都会有一间单独的屋子供其学习,其他事情一概不理,父母都帮他安排妥当。曾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大学新生,是个女生,刚来一个月,就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性,说不读了,闹着要回家,觉得离不开她妈妈,急得她妈妈一个月跑来大学两趟。

后来她的辅导员就推荐她来心理咨询中心,我们把她和她妈妈一起请来辅导,然后又单独辅导了她一次。

我们了解到,她家在一个海滨城市,经常吃鱼,而她在读高中时,每逢吃鱼,她妈妈还帮她去掉鱼刺,她才吃。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辅导,情况才有所好转。

《青年心理》:她的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妈妈或是她自己?

宋歌:她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妈妈身上,因为父母的不放手,造成孩子无法“断奶”,总是嗷嗷待哺,怎么能长大成人?对于这个女生来说,当父母的照顾无微不至的时候,她就没什么可忧虑的,可当她要独自面对这些问题时,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因为她从未单独处理过一件事情,现在突然叫她去做,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内心也是非常惶恐的。另外之前什么事都是父母做的,现在父母突然不在身边,觉得情感上有缺失,所以她在情感上特别依赖她妈妈。这个时候她是很需要一个心理锻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度过去了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个过程是伴随着痛苦、焦虑不安、难过、伤心甚至是绝望等,所以表现出来她就想逃避想回家。后来通过各方的努力,包括让她的父母陪她一段时间,做心理辅导,同学们也帮助她,才使她的心理状况慢慢稳定下来。

篇10:我终于解开了心结作文800字

小学里我十分内向,不大敢举手发言,上台演讲,我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在公众场合表达成了我的一个心结。在预初的时候,班主任为锻炼我,推荐我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全校的“祖国颂”演讲比赛。消息一下来,我的心里一颤,不禁有些担忧和紧张。

当天晚上,我写完稿子后,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我能行吗?我暗暗问自己。我下决心准备挑战自己。之后每天晚上,我都对着镜子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天晚上我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念着稿子,等念得熟练些了,我便试着加入了一些动作,使自己完全融入文章的情感中。不久,我叫来爸爸和妈妈,对着他们排练了几次。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似乎有了自信,心结慢慢在松动。

两个星期,是那么的快过去了。演讲那天早上,妈妈帮我整理一下着装,鼓励道:“别怕,不就是一次演讲么,你一定行的,加油!”我仿佛有了劲,胸有成竹地来到了学校。

随着主持人的声音:“让我们有请七号选手……”,我终于要去直面这个深深埋藏在我心底的心结了。我自信地上了舞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千万双眼睛注视着我,我的手心出汗了,内心一下子紧张起来,在一千多个师生面前演讲,这是我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却近在眼前。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好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一般。我的眼睛扫过我们班的阵列,看到了老师的眼神,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我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杆,拿起话筒,对着舞台下的众多师生,开始了演讲。我起先感觉声音似乎有些发抖,但很快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激情四射地演讲:“通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我们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我们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当最后一个字话音落地,响起了掌声,我知道,我成功了。一周后我收到获奖通知,此时伴随我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篇11:沟通式培训解开经销商心结

沟通式培训解开经销商心结

。随后,由于厂家减少了投入而引发厂商矛盾。这时,厂家对经销商是听之任之、不管不顾,还是主动伸出手来帮其找到“治病良方”?选择前者或者后者,导致的结果截然不同:或者“一拍两散”,或者“花好月圆”。

W公司是一地方啤酒企业,今年在H省推出一个全新品牌――WX,战略导向是引领H省中档啤酒(零售指导价定为每瓶3元)市场,并形成一个能忠诚自己品牌的大众消费群,跳出H省啤酒低价搏杀的圈子。W公司在地级工业城市A市寻找的经销商在资信、网络、运输、仓储方面都不错,但经过两个月的运作,此市场远远达不到W公司的要求,销量明显落后于其他市场。面对这种情况,我作为区域经理对此市场的投入开始谨慎起来,但这种做法随即引起了经销商的抱怨。经销商认为公司不支持、不守信用,积极性大为降低。

如果不能及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厂商矛盾将会越来越激化,最终的结局就是“一拍两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引导经销商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我决定到A市走一趟,对经销商进行一次沟通式培训,帮其找到“治病良方”。

把脉辨症开处方

调研:

到A市后,我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到如下情况:

◆价格策略的执行:经销商未按公司的要求执行价格策略,而是按白酒的操作思路进行,自行设定价格体系。

◆渠道:经销商只做餐饮终端,而不重视流通终端。渠道的控制力与报酬力没有得以体现,注意点主要放在激励餐饮终端服务员的推销力上。

◆消费者反映:酒质无可否认,但价位太高。

◆品牌认知度:消费者大都知道今年出现了一个啤酒新品牌――WX,但没有见到过。可见WX在此市场的占有率多么低(不足5%)。

做完市场调研后,我决定与经销商进行一次初步沟通,

初步沟通的目的,一是在未完全摸清情况前,引导经销商多反映情况和提供我想知道的东西(我尽量控制自己少说),为沟通式培训寻找突破口;二是提前做倾听者,避免经销商在沟通式培训过程中过多反映问题而中断培训。

初步沟通中,经销商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按厂方的操作思路做不成,厂方要求经销商每箱(纸箱装,每箱12瓶)毛利控制为4元,经销商认为利润太低(这也是他不做流通终端的原因);厂方指导终端操作零售价为每瓶3元,经销商认为在市场上行不通,理由是终端经营者每瓶只能赚1元(还需要收回空瓶),而其他箱装酒每瓶能赚3元~10元,因而经销商认为必须给服务员兑奖才能保持动销。

诊断:

通过市场调研和与经销商的初步沟通,我诊断出了经销商的主要“病因”:经销商的啤酒经营理念与厂方不一致,对厂方的做法没有理解,用经销白酒的经验来做啤酒市场,导致在价格策略的执行上偏差很大。因此要医治好此市场,必须先治好主要病症即经销商经营理念的偏差。经销商所反映的其他问题应先搁置一边,否则就会陷入解决繁琐问题之中。

处方:

从分析价格入手,对经销商进行沟通式培训,改变其经营理念。

经验总结:

1.调研与诊断应摆在首位

通过调研找到问题所在,这是沟通式培训的前提。调研是一个备课过程,只有备好课你的培训才具有说服力。“八分备课,二分培训”,调研的内容是沟通式培训引用事实的来源,用调研的事实说话,避免用不切实际的空洞理论与客户沟通,这是沟通式培训中始终要注意的问题。

2.目的要明确

篇12:用爱心解开学生的心结

高一时他的基础比较差,学习吃力。有一天,他问同桌一道题,同桌用了几种方法讲他也不明白,同桌用很大的声音对其他同学说:“谁能给他讲明白,我是不行了,在这种智商的人面前我甘拜下风。”从这件事情之后,同学们都瞧不起他。他在班上好容易交了个朋友,当他把隐私告诉同学后,却被传播得尽人皆知。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积攒起来,让他觉得非常自卑。他认为周围的同学都瞧不起他,都用心险恶,自己总像个被人嘲笑的异类。他非常孤独。好容易熬到了文理分班,总算要换一个新环境了,他觉得再也不想像过去那样忍气吞声,要活得让自己高兴,不必在乎别人的感受,他留长发是要显示他的与众不同。

另外一个不想上学的原因就是没人理解自己,连和自己最亲的妈妈也不例外。他妈妈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了,就当周围的人都不存在,学习好了,人际关系自然就好了。他很困惑地问我:“心情和学习谁是因,谁是果?”他说,自己最愿意呆在家里,不用面对那么多的事。

根据他的要求,我把他的座位排在最后一排靠窗户的位置,和一个男生挨在一起,没过几天,我发现他俩拉开了距离。他挨着窗户,总是将窗帘拉的很严实,自己一个人坐在阴影里,一副落寞的样子。他很少说话,更少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他说因为别人都不愿意和他说话。

其实,像他遇到的事情,肯定很多同学都遇到过,大部分人不会太往心里去。但这个孩子太敏感,这些都积攒在他的心里,成为沉重的负担。日积月累,造成他的自卑、孤僻的性格特点。

隨着对他的观察和谈话的深入,我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这个孩子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在国营大工厂的家属院长大,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比较单纯,从这个孩子的眼睛和他的话语上看,他比同龄的孩子晚熟。他很在意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看法,心思细腻、敏感,眼神中总有一丝丝的躲闪和羞怯。他是街舞社的社长,花了很多的时间练习跳舞,说明他很想证明自己有能力。这是一个尽管脆弱,但渴望被人承认和赞赏的好孩子,遗憾的是他的困扰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没有人能倾听他的心里话,也没有人及时化解他心中的矛盾,积攒多了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想,一定要给他多创造机会,逐渐增强他的自信心,这应该是一剂良药。

在随后的一次联欢会前,我给他布置任务,让他表演街舞。他有点不敢相信,认为老师会对街舞有看法,我说虽然老师不会跳,但没有老朽到不能欣赏。你不仅要表演,而且还可以在街舞社找搭档。我看到他眼中的惊喜,他准备得非常认真,和搭档配合默契,跳舞的时候神采飞扬,完全像换了一个人,赢得了阵阵掌声。我给他录了像,放给他看,和他一起欣赏他最有魅力的样子。他在跳舞的时候,深深地陶醉其中,举手投足间充满着自信,真是魅力四射,有种明星气质。我们俩围绕着“男人的魅力”这个话题谈了好久,很多明星成功并不是靠长相、靠打扮,这些都不长久。男人的魅力来自自身的实力。后来,学校要给高二年级开设一个专门的文科生阅览室,由学生自主管理,一共6名管理员,我让他总负责,每天要到老师办公室取回报纸,分门别类摆放整齐,要换展板,要打扫卫生,要办宣传栏等等,尽管活很多,但是,他都欣然地一一接受,指导着同学们做得很好。这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慢慢地多了。

新学期,班里来了个性格开朗、自信、成绩优秀的女同学,我安排他俩坐在一起,他帮助她注册、缴费、办饭卡、买校服,很快的两个人就熟悉起来,而且成了好朋友。现在和他谈话,主要围绕的话题是学习,因为他已经解开了心结,逐渐变得自信、阳光了。

在大人眼里有问题的孩子,在孩子的心里一定有个结,用我们的智慧和爱心解开它,孩子才能展翅翱翔。

篇13:赵颖,绘画解开女孩的心结

次日一早,专家们便将体育馆的区域一分为四,按照片区来筛选心理危机干预对象。赵颖负责关注的是其中一个片区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情况。就在赵颖正在寻找关注对象时,一位男老师跑来说:“赵老师,有个小女孩不说话,我尝试了半小时都不行,你去看看好吗?”赵颖随即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这个女孩。

女孩依偎在妈妈身前,一言不发,嘴巴抿得紧紧的,看见生人过来,小脸直往妈妈怀里缩,手也紧紧地缩在身边。生怕生人碰到自己。她眼睛里还留着恐惧的影子,不敢看人,别人跟她说话,她理也不理,给她玩具也不要。

这个女孩叫小双,母女俩来自北川擂鼓镇。

赵颖的心里阵阵难过,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她的内心有严重的自闭状态。这时,小双的妈妈哽咽着说:“这孩子平时特别活泼,还爱唱歌,是家里的开心果。”

“地震给她造成了很严重的应激障碍,这是一种在生理上、行为上和心理上都可能有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一般在遭遇重大创伤的情况下出现。”赵颖试图让小双说话,用了15分钟,但没有任何效果。

用语言无法跟小双沟通,赵颖决定找另一种方式,凭着她丰富的经验,孩子对色彩画面比语言和声音更敏感。所以,她找来彩色的笔和纸,和蔼可亲地对小双说:“听说小双的画画得很好,给阿姨看看!”

果然,小双的眼里露出一点点的喜悦,很快,她从一堆彩色笔中挑出一支桃红色的,画了一座小山,小山上有个穿裙子的女孩,天上还有云彩。

孩子画画的同时,赵颖把她的妈妈带到一边,了解她家里的情况。得知小双一共三姐妹,大姐最疼两个妹妹,但在地震中遇难了。

小双的妈妈说,孩子画上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姐姐。

不知什么时候,泪水,已从赵颖的眼眶滚落。

她没有问画里的人是不是她姐姐,否则,会碰触到孩子还在疼痛的伤口。这幅画画完后,小双换了一支黄笔又画了一幅。赵颖试着跟小双说话,问她画的是什么,小双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不理会她的提问。为了给孩子更亲近的感觉,赵颖一直趴着,和小双说话。

第二天上午,赵颖带着纸笔,又来到小双的帐篷里。这一次,小双便在一张纸上画了两幅画,用了两种颜色的笔。

“她换笔这个行为非常重要,这表示她的大脑开始活动起来,不再像前几天那样是一动不动的了。不同的颜色对于孩子的大脑有不同的刺激效果,因此如果孩子画画颜色用得越多,那么孩子的情绪和思维就越正常。反之,则是有问题。”赵颖说。接下来,小双在回答问题,描述画中都有些什么时,声音大了不少,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了下来。

这一沟通方式非常有效,渐渐地打开了小双因为在地震中受到惊吓而紧闭起来的心灵之门。

这时,赵颖开始进入最关键的一步。她再拿起一张纸,轻轻地对小双说:“你能画一画地震时候的样子吗?”小双拿着笔,在纸上点了几个点,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赵颖接着又轻轻地问:“要是不想画,就说说当时的事好么?愿意画还是愿意说呢?”小双略一迟疑,轻声说道:“说……”接下来,小双才第一次讲出了地震发生时的情况。

原来,地震发生后,小双和4个跑出来的同学被老师保护着逃离,一位不认识的阿姨用红领巾给她包扎了脚上的伤口,并把她背了很远……这时,小双的应激障碍终于得到解决。当天下午,她的情绪就恢复了很多,开始说话,开始笑,也开始要玩具了。

专家支招:

孩子画出来的画是判断他的情绪和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如果画上有蓝天、白云、绿叶、红花、黑色的小蝌蚪这类的图案和颜色,就表示孩子的心理状态比较正常。用的颜色越少,则问题越重,最严重的就是根本画都不画,不和你接触。对孩子进行应激障碍的心理危机干预非常重要,一旦处理不及时或是处理不当,这些应激障碍就会固化,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口腔健康知识科普课堂下一篇:幼儿园课程安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