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024-05-05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共9篇)

篇1: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府店镇缑山中学

李丽霞

二零一三年十月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分析学生家庭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3、明确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明白孩子家庭责任感缺失对孩子及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教具准备:毛巾或眼罩,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家长与孩子互动。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家长学校的学习与探讨,我和你们的孩子一样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二、看小品:《网络悲情游戏》

刚才的小品暴露出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时时刻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小品中的家长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是那么软弱、无奈,时而唠叨时而恳求,不顾自己的心脏病无微不至地甚至是低声下气地照料着孩子,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可怕的冷漠!实在令人伤心。实际上,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家庭责任感的缺失。

三、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心呢?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赶紧上床睡觉,这些玩具妈妈来帮你收拾。” 镜头二:“宝贝别动,小心把衣服弄脏了。”孩子不小心弄撒了水,妈妈正自己拿抹布对要擦桌子的儿子说。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我们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致使孩子没有机会独立做本该由他们负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他们的责任意识被逐渐抹杀或淡化了。比如:孩子迟到了,家长解释孩子迟到的原因是自己睡过了头,忘了叫孩子,不怨孩子;孩子完不成作业,有家长就打电话解释完不成任务的原因,自己承担责任。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如果孩子想帮家长干点什么,家长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就行了。父母对回报有错误的想法,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感,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感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四、小结:

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意义重大。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应该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孩子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孩子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感。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观,必然将影响到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眼,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势在必行,时不可待!

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呢?

五、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一)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力度。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同时,还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有哪些好的方法呢?比如: “当好小家,管好大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让孩子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我爱我家”的家庭责任感。

(二)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认识上加以引导

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是因为他们对家庭责任感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积极引导他们经常想一想、说一说“父母辛劳的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想一想: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引发孩子的家庭责任行为。

(三)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情感上加以激发

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是人行动的动力、毅力的源泉。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命令式的方式会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点启发我们要让孩子把对家庭负责任看成是一件“我要做的事”、“我愿做的事”。从而激发孩子的爱家情感,引发孩子的家庭责任行为。

(四)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行为上加以巩固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构建主要通过实践行为来完成。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需要从行为上加以不断地巩固。

1、要从平时做起。从平时做起,就是要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比如可以开展 “小鬼当家”活动,要求孩子每天记家庭日记帐,了解家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使孩子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家中的每一件事,做家庭的小主人。有一位孩子曾在他的体验日记中写道:“当奶奶看到我用„当家‟一月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几十元钱为她买来生日蛋糕时,热泪盈眶。而我也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能使孩子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2、要在困难时表现。每个家庭难免会遇到困难,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这正是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的绝好时机。作为家长我们应敞开心扉,向孩子讲一讲家长的苦恼、家事的烦琐、工作的困惑,使孩子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引导孩子思考:家里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教育孩子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主动为家庭承担责任。

六、“盲行”游戏

孩子为家长蒙上眼睛,小心搀扶家长到提前布置的场地“体验人生路”,然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在行走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以动作暗示。

七、总结(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

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游戏,请家长体验在黑暗中被搀扶行走的心情,更让孩子体验搀扶的艰难,了解父母的艰辛,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这也正是本次学习与探讨的目的所在。

篇2: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家长分析:

1、长辈的教育,包括老师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误导着孩子的思想。

2、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出现偏差。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独生子女居多,被家长溺爱,唯我独尊,再加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孩子的责任心极差,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将会严重影响到以后的人生。而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要用各种方法培养,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社会背景:

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持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宠得错位,爱得过度,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神手”的生活。容易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因此,培养孩子做个有责任感的人是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任务。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家校联合。

2、帮助家长学会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理解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式:讲座形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课程导入:

如果一个人没有热情,那么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感。所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然而现实却总是让人如此担忧,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来就应该让孩子独立想、独立做和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从来没有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家庭责任感。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改观,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势在必行!

2、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我们应该何去何从:(1)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力度。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意义所在,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家庭——做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我们可以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家长”等活动,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一些家务活或完成一定的任务,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了“我爱我家”的家庭责任感。

(2)从认识上加以引导

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是因为他们对家庭责任感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说一说“父母辛劳的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想一想: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发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3)从情感上加以激发

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命令式的方式会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点启发我要让学生对家庭负责任看成是一件“我应该做的事”、“我希望的事”。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厨艺大比拼”、“洗衣服大赛”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做事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迁移到对家人、家事关心的“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家情感,引发了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4)从行为上加以巩固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用实际行动来不断地巩固。从平时做起,就是要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我们也可以开展的“我的家庭我做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为家庭记帐,了解家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家中的每一件事,做家庭的小主人。有一位学生在体验日记中写下深刻的感触:当妈妈看到我用一月好不容易省下来的九十元为她买来生日蛋糕时,高兴得热泪盈眶。而我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3、总结

①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进行沟通。教师针对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及 时向家长了解和汇报,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向老师汇报和咨询。这样家长和教师才会做到交底清楚、心中有数。

②教师和家长应该协同制定培养方案,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其家庭情况制订出一套符合该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根据这样的方案对学生进行培养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责任心也能较快地发展起来。

③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思想上应保持一致。使学生在校在家有统一的行为要求。如果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

篇3: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 学生都来自于农村, 都是劳动人民的后代, 按理说都应该有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他们虽然都是劳动人民的子女, 但独生子女居多, 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加上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望子成龙心切, 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认为只有考上大学将来才能活得更幸福, 因而忽视了孩子的家庭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使孩子养成了懒惰习惯,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同时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所以, 作为教师,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庭劳动习惯, 掌握家庭劳动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的家庭劳动习惯养成的能力, 锻炼学生在家庭劳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责无旁贷的。

根据我们调查:90%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 参加家务劳动太累, 舍不得让孩子干活, 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 其他的事情长大以后自然就行了;80%的孩子鄙视劳动、躲避劳动。

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 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解决了问题,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 我们转变了家长的观念。据调查, 学生不参加劳动并不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劳动, 而是大部分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 就是拖个地也认为孩子拖不干净, 稍重一点的活则怕把孩子的身体累坏了, 花时间的活又认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就更不想让孩子参与。因此, 家长包揽了所有本应是孩子要做的家务。家长根本不知道, 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幸福得多、充实得多。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应该互相调节, 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 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为此, 我们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方式, 向家长宣传家庭习惯养成的深远意义, 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此后,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 从小事、从自己、从现在入手, 使养成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让孩子尝试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 我们要求家长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家庭劳动的教育, 抓住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鼓励表扬。任何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 及时鼓励孩子, 并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进行肯定, 这对他们的习惯养成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你得知孩子扫了地后, 你可以称赞说:“这地谁扫的呀, 这么干净。”孩子听了, 比奖给他一块蜜糖还要甜得多。这样, 就逐步培养了孩子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据航航同学的家长反馈:以前我们家长根本就不给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 觉得孩子笨手笨脚, 浪费时间, 还不如把时间放在学习上, 致使孩子动手机会少, 自理能力差, 认为家务劳动不应该他干, 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自从学校对孩子进行了家庭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后, 航航就像变个人似的, 回到家里, 主动帮助我们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而且孩子的成绩也提高了。做家长的我们非常高兴, 也很满意。

其次, 我们教育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信念。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平时很少做家务劳动, 甚至四五年级的孩子不会扫地, 更谈不上自己洗衣服、做饭等, 所以为了教育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们学校开展了“我会做 (洗衣服、做饭) 等活动, 并邀请家长也参加, 评选出优秀班级、先进个人等, 充分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这之后, 学生一回到家, 就会主动走进厨房, 帮家人择菜、洗碗、扫地等, 家长也舍得放手让孩子来完成。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同时, 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 深深地体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内涵, 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信念。

最后, 我们激发学生劳动的欲望。我们深知, 只有学生从劳动中获得了成功, 得到了快乐, 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自觉性。因此, 我们采取了各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例如, 学生回到家中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时, 可以让家长做一些具体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水平。在学生做家务时,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不会做的事情或孩子做不好, 家长应耐心指导, 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与家长的沟通中, 我们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很多孩子变了, 他们不是回到家里就看电视, 而是写完作业就帮助父母干活, 刚开始很多孩子是帮父母干活, 越帮越忙, 到现在孩子们已经能独立做一些家务劳动, 还能找到很多窍门。比如, 学生楠楠的家庭条件优越, 又是独生女, 父母十分溺爱, 她连最简单的扫地和拖地都不会!在家庭劳动活动的开展中, 其父母以身作则, 主动教楠楠做家务, 让楠楠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 像吃饭、睡觉一样, 不仅使她改正了不爱做家务的坏毛病, 还锻炼了她的动手能力。孩子是家里的一员, 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 对家的感情就会不一样。因此, 放手让孩子干活, 长时间地参与劳动, 孩子就会理解父母的辛苦, 更多地谅解父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 只有经历一次次失败, 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只要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 就可以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衣、食、住、行等都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值得更加珍惜, 从而逐渐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篇4:家庭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若干途径

什么是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责任的自觉态度。当他认识到履行责任的重要性时,会在履行责任后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或者在没有履行责任时会引起羞愧、内疚和自责等情感体验,从而会促使自己不断去认识和完成新的职责。责任感,是指一个人自觉地把承担的事情当作分内应做的并竭尽全力去完成的一种心态,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一种人格品质。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性

责任感是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个责任感强的人是一个崇尚理性并以此指导自己行为的人;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又是一个感情丰富、极具同情心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往往是一个为实现崇高目标而不懈追求的人。他的创造力会不断地迸发出来,可以说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创造精神的动力机制。

责任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也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些孩子智力本来并不低,但是成年后,却无所作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责任感;有些孩子与正常孩子的智力并无异样,但由于有强烈的责任感,成年以后往往成就斐然。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很迫切的。责任感是人唯一可以发觉内心的需要并启动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的钥匙。告诉孩子应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有麻烦,需要他人的援助,同样,别人遇到问题,自己也要主动地能够提供帮助。比如:上车时,要主动地为老人让座,把自己的铅笔主动借给邻桌同学,给游客指路等等。孩子帮助别人,从受助者的感激中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责任感。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地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约合现在人民币100元)。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承认错误后,而父亲则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给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往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家长忽视责任感教育。这并非说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反的是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等方面,却经常忽略对孩子的人格和责任的培养。比如:许多父母常对孩子说,你这次考试如果前进了几名,就奖励你几元。其实,这应该是培养孩子们劳有所获,努力进取就会得到的概念。但如果家长不全面地认识这个做法的话,结果会导致孩子们全然没有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任务,“参与意识”过强,总爱帮孩子干这干那,结果孩子学习的“主体意识”明显淡化,学业成绩日趋下降。其实有很多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解决是有章可循的,只要家长们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误区就可以解决。

生活中,有些孩子受到一点委屈,便离家出走,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竟然对自己行凶——自杀。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极端的想法或做法呢?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这是孩子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那么早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长大以后责任感也就自然会有。其实不然。孩子就像一株幼小的树苗,只顾一心地呵护和关爱是不够的,小时候不去修理多余的“侧枝”和摘除染病的“叶子”,待“树”长大后,树已定型,就像孩子的心理已经形成某种定势,要改变孩子根深蒂固的观念是非常难的。

家庭中孩子责任感培养的现状调查

目前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地存在一个问题,家长对孩子的照顾过多,束缚过多,在家庭生活中许多本应由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都由家长包揽了。笔者对自己所教班级的45位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

表一:家长问卷

孩子在家中固定承担一两项家务活:26%

家务事,父母或长辈全承包了:54%

有空闲就做,没时间就算了:23%

总能主动提出为家中服务的:12%

能记住家中大事情或长辈生日的:10%

表二:学生问卷

自己的衣物(如内裤、袜子、手绢、书包等)主要应由:A.自己洗:28% B.父母洗:68% C.谁有空谁洗:4%

自己的学习用具和第二天上课的书本主要由:A.自己整理:60% B.父母整理:40% C.谁有空谁整理:0%

自己的房间、衣柜主要由:A.自己整理:15% B.父母整理:83% C.谁有空谁整理:2%

由此可见,独生子女的优越条件,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另外,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怕影响孩子学习,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而也丧失了对孩子们进行日常的责任感的培养的最好机会。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言传身教 父母与孩子制订一个《家庭公约》。“孩子需要父母做些什么”“父母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父母能够做些什么”,列出父母、孩子分别要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们做家务。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称赞只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家长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多么感激,这种真诚的感激会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家长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将自己完成一项工作或克服一个困难后心理获得的愉悦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感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有始有终 从日常小事做起,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订出可行的计划,如让幼儿期的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等;让上小学的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整理房间、适当做一些小家务等等。家长还应注意指导、督促检查,坚持严格要求,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教导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学会负责 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行为承担后果。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孩子做得对、做得好应得到适当地奖励;做错了,给予合理的惩罚,他就会懂得检点自己的行为,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父母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家长不应替他承担一切。教育孩子应履行自己的诺言,即使孩子有些不情愿,也必须这样做。

学会关心 要教育孩子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庭,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炼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家庭、对父母的负责。

参与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他人或集体做些有益的事情。作为班中一员要主动为集体打扫卫生;作为班干部要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爸爸、妈妈或同学、老师的肯定评价,在他产生满足和愉快的内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责任感。

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积极参加社区的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做好值日工作等。在反复体验成就感的过程中,自信的种子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牢固的个人品质,同时他们也获得了良好的愉快的情趣体验。

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责任感是十分强烈的,他可以感受和勇于承担压力,有能力将这些压力正确地转化为动力,从而感受很多成功的喜悦,也会为自己骄傲,坚实地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北京市史家小学)

篇5:谈谈你对大学生的家庭责任认识

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历史位置上,继往开来,做历史的接班人,特殊的当今国内外环境,使民族危机感特别厚重,要求大学生更具有时代特征——开拓创新;在关系人民的利益上更多地体现自己的责任。21世纪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大学生群体特别厚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而家庭责任就是其中的一个。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的避风港。家庭在婚姻的基础上组成,家庭的温馨和睦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共同尽责。大学生作为半独立的社会个体,既离不开出生的家庭,又要为自己将来组建家庭奠定基础。

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社会。家庭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家庭的责任感,这一责任感的认识很重要。一个人从降生之日起,最初总是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长辈以及其它家庭成员发生关系,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形成了对自己与家庭关系的认识,从而萌发出对自己以及家庭的责任意识。

所谓家庭责任意识,就是要爱家里的人,爱自己的家庭。这个爱,可以说是形成青年学生爱心的前提。当青年学生还在校读书,未脱离家庭而独立工作、生活之前,就从亲情关系的感情上懂得、领悟到爱意,享受到爱的愉悦,滋生爱人的意识,进而从理性上逐渐认识到人与人相互间需要用责任意识来协调,这样才可萌生对他人的爱心,乃至爱社会、爱人类。当代大学生由于经历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学生都能领悟来自家庭的呵护与照顾,在家长意味深长的目光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动力。然而,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来自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激,更不用提对父母的关心了。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不良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家庭及其家庭责任的认识,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的努力十分有限,甚至有忽略或缺乏这项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致使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明显缺乏,特别是部分“80后和90后”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更是令人忧虑,所以当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还是严重缺失的,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更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对于家庭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家人的辛苦与爱心,让学生学会感恩,并由感恩转化为报恩,再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报恩,激励学生自强、自立恶人。还要培养学生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这对学生全面形成负责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义重大。

篇6: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毕郭初中开展“感恩母亲”活动,明确家庭责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毕郭初中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母亲”专题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网络优秀资源,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集体观看7分钟感恩母亲视频。视频感人至深,同学们眼里浸满了感动的泪水。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学生每人给母亲写一封感谢信,并在班级内进行集体朗读欣赏。学生的感谢信情真意切,饱含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朗读甚至因学生数次哽咽而中断。会后,学生们表示这次活动触动了自己的内心,使他们对母亲的无私付出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

毕郭初中还将活动从校内延伸到家庭。学生将感谢信拿回家给母亲看,家长普遍留言说孩子真是长大了,懂事了,并且对学校的此次活动给予高度的评价,感谢学校把学生教育得这么好。(毕郭初中孙维婵)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选择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自学

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动力。有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为了父母,老师而学,无奈,厌倦,毫无兴趣和希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祖国的责任感的体现。如果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充满希望,把学习当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一种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充满乐趣的体验历程,就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开展了“学与不学一个样”辩论赛,“学习中的苦与乐”讨论会,“学习名言搜集”“名人勤奋学习故事会”等,来帮助学生

小学生活泼,好胜,由于年龄小,短时目标更有它强大的激励作用,如果让学习的过程充满刺激,和竞争,就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了。我经常用班上一些同学的榜样示范作用来激励大家,还经常介绍其他两个班学习上好的表现,还鼓励学生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友好竞争。

这学期利用乐乐争章,有值日班长每天记录学习上的表现,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一周总结,敲章。同学们非常重视乐乐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非常浓厚。平时也重视预习,复习习惯的养成,鼓励他们善于提问,提高自学能力;课上要求专心听讲,保证课堂听课质量;作业认真完成,提高速度和正确率。各科课代表负责每门学科听课纪律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我会经常和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在期末考试中英语和数学年级第一,语文第二。

(二)自理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因此自理能力很差。这学期重点帮助学生锻炼整理物品的能力,课桌上面和里面,每天有小干部检查,书包,壁橱的物品摆放定期由我检查。我还定期到宿舍检查。同时向家长提出建议,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自护

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男生,喜欢在课间玩一些他们认为有趣,而实际上却是存在危险隐患的。如,一个孩子躺在地上,其他孩子压上去;或是在走廊和教室间快速奔跑追逐;当他人进门时快速关门;在楼梯上奔跑,甚至推人。发现了这些情况后,我会及时进行全班教育,并用晨会,班会,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哪些是危险游戏,以后不能玩。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是比较匮乏的,因此我利用知识角,进行介绍。如用电,用煤气的知识,外伤怎么处理,用小刀等要注意什么。要求学生经常读读,学学。

(四)自强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比较宠,因此依赖性强,有的比较内向,自我评价较低,有的学生总是显得比较消极,一碰到困难就垂头丧气了。如班干部自荐,自我小结评分,我经常在班上说,要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进步和成功。

(五)自律

这是现在的孩子做得最差的一点,自我约束的能力比较弱。表现为,老师不在,教室里就开始吵闹,用餐排队的习惯到现在还是没有很好的养成,去专用教室也是一路吵着过去,在集会或看电影等场合总是喜欢讲话。感觉一直在强调这一点,但是总是做不好。

这学期我们用班级的评分手册进行检查,评比,一周一次总结,敲乐乐章。刚开始发现纪律的记录本上有的学生扣分很多,有眼操,有课间纪律等。利用晨会,班会,午会,谈话,家访等方法,我针对这些同学进行教育。然后创设一个正确的班级舆论,利用同学间的监督,提醒,来帮助改正。慢慢地,扣分的现象逐渐减少。

二、对他人负责,做到“三会”

1.学会关心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培养学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以提高同他人的协作,同自己的协调。多兄弟家庭的减少,使得小孩子的生活范围缩小到仅与大人接触。更多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带给学校、班级的影响便是学生不善于交朋友,不善于协作。平时经常教育学生要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关心长辈。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集体生日等,给学生创造机会,去感受关心他人的快乐。

2.学会交往

交友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尽管非常重要,但在现代家庭中却遭到轻视。如今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玩法已经变得大不相同了。从前的孩子有许多机会与小伙伴共同玩耍,而现在孩子的玩耍已经转移到了看电视、玩游戏机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项目上来了。不关心他人的孩子在增多。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孩子,在伙伴们中间会显得孤立、不合群。就算有了朋友后,也不知道如何与朋友相处,经常闹别扭,影响双方的情绪。

在一次分糖果的活动中,发现有几个孩子没有朋友可以一起分享于是我找他们进行谈心,了解到了他们没有朋友的烦恼,也帮他们分析了原因。然后利用“找朋友”和“夸夸我的朋友”等活动,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平时经常就如何和同学相处进行引导,如宽容,大度,学会控制情绪等。

3.学会合作

随着现今社会竞争领域的日益普及,校园内学生间的竞争冲突也日益突现。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各自为战,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学“合不来”,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共处共事,甚至不愿意或不屑于与他人合作。学生心中自私、冷漠、狭隘,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日趋淡化。这种思想如不及时扭转,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势必影响将来的工作,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我利用班队课,学校的活动和比赛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领悟并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对班级负责,做到“二以”

1.以班级为家

首先认真做好值日,并主动维护班级卫生,如随手捡垃圾,排课桌,整理班级布置;第二,爱护班级的每样物品。第三,关心班级事务,积极参与小干部工作。如分发本子,管理纪律,卫生,整理图书等。第三,要有主人意识,善于提出一些有利于班级建设的意见。如反映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或提出一些改进班级某方面的好的建议。

2.以大局为重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时时处处先想到班级,再想到个人。

四、对学校负责,做到“二护”

1.维护学校的声誉

我们的班级宣言中有一句,今天我以沪太为荣,明日沪太以我为傲。平时经常以做一名优秀的沪太学生来鼓励他们。如外出远足,广播操比赛,看电影,参加科技节开幕式等活动,我就要求他们要做出最好的表现。这次英语调研,我告诉他们这是很光荣的,但是要好好考,为学校争光。

2.爱护学校的公物

爱校如家,是我们的另一条宣言。我们班住宿的孩子很多,因此,对学校的感情就更深了。但孩子比较调皮,凳子做不了多久,就坏了,关门时总是很大力,甚至有学生用拳头砸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假设情景讨论,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在自己家里,你会这样做吗?经过几次教育,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认识。

篇8: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成就未来,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一、让学生感知责任感

1. 学生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 回报社会

学习始终是学生的第一天职, 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 要让学生深刻明白并用行动实践着这一真理。

2. 责任是做好自己承担的事

一个班级就是一方小天地。如果说班集体是“魂”, 每个学生是“灯”, 那么魂的思维启发和灯的功能发挥, 则必须通过责任感来达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作为班级的一员, 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如果老师把对班干部的责任感推广给全班同学, 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我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 广泛地聘任班干部。平时, 我总强调谁都可以当班干部, 只要他有一颗对工作负责, 对集体负责的心。规定了每个小干部的责任, 值日班长轮流当, 具体负责管理各项事务。我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 我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 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负一定的责任。除班委会成员外, 还有各种代表、篮球队长、主持人等, 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在管理活动中, 我只是发挥了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的作用。这样, 不但使每个同学在管理中受到了教育, 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 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

2. 在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 自然、有机、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 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地教学过程中, 这样的责任感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3. 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班级活动中, 我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 及时召开班队会进行责任心教育。如在开展的一次“我爱祖国”的班队活动中, 我让学生自己寻找这方面的英雄事迹和伟人故事, 从而让学生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励他们,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平凡人的爱国事迹, 让学生体会到热爱祖国一些小事也是, 我们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篇9: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一个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首先是以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份存在着的,一个人只有学会对家庭负责,才能懂得对社会负责。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家庭责任意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们现在传承下来的许多家书,像《孔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其宝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在培养子女家庭责任意识上的真知灼见。然而,当下对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处于一种严重缺失的状态。中学生们在家庭责任意识上究竟存在些什么问题,又应该如何改变呢?这些都是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问题。

一、自我身份认知的恐慌

当今中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淡薄首先体现在中学生对自我身份认知的不确定和恐慌。个体总是存在于群体之中的,个体最可依赖的群体中居于首位的一般来说都是家庭,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恐慌正是个体缺乏家庭归属感的表现。

比如,一次课堂上,当笔者让学生们自问“我是谁”的时候?竟有很多人语塞。他们想了半天竟只能说出“我叫什么名字”的答案。对自己身份认知都不清楚,又何谈对家庭的认知,对家庭的责任呢?也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仅限于“我是我自己”。以致于思想上出现了很多误区。有的学生小小年纪竟发出了:“做人好无聊,好累,真羡慕动物,他们可以充满激情的活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为什么而生活,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价值,这正是当代青少年的共同问题。

有一段时间出现过的青少年自杀现象曾引起社会的热烈讨论。其实青少年的厌世自杀便是他们对自我身份认知不明确的最好体现。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而当他们回过头来时,同样发现自己身后一无所有,这时候所造成的恐慌是在所难免的,发展到厌世自杀的结局不能说是偶然的。这也是整个社会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的失策和悲哀。

可以说,这种无根的恐慌是青少年家庭责任意识缺乏的最普遍体现。一个尚未独立的个体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和自己对家庭的重要性,对家庭缺乏依赖和信任,那么必然导致家庭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淡漠。

二、家族观念的淡漠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某某出自书香门第,某某出自名门望族,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实这些话都是在强调一个人的家教传统。现在的中学生当中,不少人家庭责任观念的淡薄,不仅表现在他们只愿享受家庭的爱与照顾,不愿承担家庭责任,更表现在他们对家族观念的淡漠和无知。

这里笔者所说的家族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每一个家庭都有其渊源: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还有多少孩子在关心这个问题呢?当下还有没有哪个年青人可以静下心来,去认真地倾听爷爷讲那些以往的事情呢?

在笔者教的学生里面,有很多学生是不知道自己的爷爷的名字的。有学生的祖籍是外地的,当笔者让他向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故乡时,他竟只能说出一个地名而已,有的甚至不愿谈起那个落后贫困的所在,这也是他们对家族观念漠不关心的重要体现。还记得一个学生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道:“那天,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心里感到一些悲痛,我的童年是爷爷一起度过的,只知道他很疼我,而对他的印象就只是零星的记忆。父母要我跟他们一起去老家奔丧,我首先想到的是,明天的课怎么办?要知道明天的课都是主课,落下一节就很难听懂了。所以,我还是没有回老家送爷爷……”对于这段习作,笔者心痛不已,这个学生面对伴随自己童年的亲人离去的表现,让笔者很不理解,一面是爷爷,一面是学业,而她竟选择了后者,连自己爷爷的最后一面都没去见。

家族观念的淡漠,家庭认同感的缺失,也促成了上文所说的那种无根的恐慌,他们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家庭责任意识,不仅表现在对父母的感恩,更表现在对家族渊源的了解,对家族传统的熟悉,而这正是当下所严重缺乏的。

三、感恩意识的缺失

一般来讲,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全心全意的,是彻彻底底的。如果说,爱是相互的,那么孩子对父母也应当是一种全心全意的孝才对。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首先,受时代观念的影响,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地位关系的看法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了。“老爸”、“老妈”们有时被孩子们戏谑成“老哥”、“老姐”的也不在少数。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提到父母时居然轻快地称之为小伙子和小姑娘。对于自己的父母缺乏足够的尊敬,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在这种观念之下,如何能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其次,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把父母给予的一切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理所当然地该为自己服务,父母也理所当然地该受自己的气。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正是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体现。在一个同学的作文中,他这样写道:“凭什么你工作不如意就朝我发火,凭什么我们家穷就要我好好学习,凭什么我们家穷就要求我不能出去玩。我要说不,我只愿意过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一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辛劳他没有一点感恩,只是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

再者,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当下的很多青少年个性太过突出,对好多东西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往往关注的是一个人的潇洒,一个人的快乐,而且固执地以为这就是活着的真理。孰不知,这样的观念,却正造成了他们价值观的严重歪曲。

时常有学生问笔者:“老师,这个是不是过时了?”而笔者的回答通常是:“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例如感恩,这是从古代到现在再到将来都值得培养的一种观念意识。也有很多人把感恩理解为对帮助你的外人的感谢,而往往忽略了对身边亲人的感恩。孰不知对家人的感恩更是应该的。

四、对策

那么,问题既然清楚了,就必须对症下药。针对以上提出的三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救。有句话说得好:“即使是神的话语,也需要推销给众人,否则他们不会接受,生硬的演说不会有什么效果。”笔者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对于中学生家庭责任意识,除了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之外,还需要有策略、有手段地进行家庭责任意识的激发。那么,如何找回青少年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呢?初步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传统孝文化的教育不可懈怠。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那些对待父母感天动地的行为,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愚孝的味道,但正是这个愚孝才真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要我们稍微加以改造,去除其中愚昧落后的因素,这些祖先的感人事迹还是可以继续发挥它们的感召力的。

其次,培养中学生的成人意识,让中学生们去切身体会父母的辛劳。这个也是要用教育和激发的方法。要时刻提醒他们,他们不是毫无是非观念的儿童,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要能够深刻理解诸如“一生一世骨肉不分离”等基本家庭观念。同时,要让学生们感受得到肩上的重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他们的行动总会得到家庭的强力支持;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肩负着先辈的使命而生的,他们是一段血脉的传承者。

再次,要通过比较来激发他们的家庭责任感。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些有着国恨家仇的孩子,往往会成大器。同样的,当看到别的家庭凭借家庭成员的努力由衰微变得强大起来的时候,一些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为自己的家庭而奋斗的雄心。

最后,我们前文讲到对家族观念的培养,对家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而这些就一般的家庭而言,大都是口授的历史。因此,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可以多讲讲先辈的光荣历史或者持家的美德,以激发孩子的家庭自豪感和荣誉感。

上一篇:今天的故事太有意思了日记下一篇:水浒传读后感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