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德育工作总结

2024-05-01

小学思品德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小学思品德育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 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不 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德育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是学校教育 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

一、以身作则,无私忘我,做学生的表率。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非常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适应性强,好奇心 大,可塑性令人吃惊,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材,不但要加强自身的 思想建设,还要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一颗从我做起的 诚心,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由于担任的文综科目,和学生课堂接触的时间较多,为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奠定了基础、但是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要付出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任课教师有事或自习课上我就自愿和学生泡在 一起,带领大家一起读书、学习。一学期来,我从未因事误过一节课。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也形成了 无形的动力,全班同学都能按时到校,很少有人迟到,学习和各项活 动都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二、关心爱护学生,献出自己满腔的爱。让爱浸透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是教育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 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学生是未来的接 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要让他们成材,把他们带到理想的境地,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我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参加工作以来,我从 没有体罚过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能心平气和,对症下药。

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一个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容易做到,对于 学习、品质差的学生,要做到就比较困难,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就 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为此,树立学生典型,建立德育档案。典型的 树立,有利于学生把对伟人、名人的敬仰转化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去,因为典型就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师工 作。人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 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和作用重大。

篇2:小学思品德育工作总结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出炉。框架中将科学性、时代性和名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体育核心素养是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关注不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次将体育品德纳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见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育品德概念及具体内容

体育品德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实际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体育品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体育品德指的是什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中23名教师体育品德的概念和内容不够了解。而在对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92%的同学不知道体育品德是什么。那么,什么是体育品德呢?体育品德的内容包括的那些?在2016年3月,国家出台的20种学科素养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列入其中,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运动中应对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状况;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比赛胜负结果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判别自己运动角色的能力;在体育活动在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二、中小学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结合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体育品德的培养,应细分到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具体落实到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1、在技能难度的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强心

自尊与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性的需要。而普遍的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而自强心还有待提高。如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太平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如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稳定,每学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跳的很好,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课余时间也不会自己进行专门性的练习,而面对没有变化的成绩,却能够坦然接受,自强精神明显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上加强自尊、自强心的教育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在对技能难度的设置中,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起兴趣,主动的寻求突破。而言语上的鼓励也能让学生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使自强心不断得到增长。

2、树立学生信心,提升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困难会激发学生斗志,成为成长路的垫脚石。而有的困难也许会变成一生的羁绊。提升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能力,是发展体育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而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能力现状是怎样的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和的访谈和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实际现状并不令人看好。如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谈到,在长跑的练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同学不能忍受第一次“极点”时,带来的痛苦,会有同学选择放弃;而在跨栏的练习中,部分女生会因为恐惧而不敢尝试。面对这样的状况,体育教师的引导就变得尤为关键。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造成学生感觉遇到困难的因素,大部分原因是实际情况的身体素质不佳或心理上的不自信。那么,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强化身体素质。此外,还需要设置个体差异达成目标,通过小目标到大目标的逐渐达成,树立学生自信,从心理上弱化或消除困难的程度。此外,体育教师的不断鼓舞也是提升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3、不断提高,追求卓越自我

追求卓越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行的重要内驱力,只有通过努力,不断的追求自我发展,才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而现如今,因为考试的需要,更多的中小学生希望在学习成绩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对体育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发展投入的关注较少。诚然,现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包括老师更加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也知道身体锻炼很重要,然而用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时间实在有限。学校运动会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卓越自我的一种好的形式,然而武侯区中小学运动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时间短。武侯区大部分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时间在3天左右。如此短的时间,学生参与锻炼的效果不明显;

二、形式较为单调。我区大多数的学校,比赛项目不多,不能很好的发掘学生各个方面的运动天赋;

三、参与面不广。一般情况,每个班只有几个名同学参与比赛,其他同学无法发现自己更好的运动能力。那么,如何在体育运动中追求卓越自我呢?体育教师在教授内容后,都需要去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采用运动会形式,通过经常性、小范围比赛的检验手段,以检验数据作为参照,或许是激励学生发现卓越自我、追求卓越自我的一种好的方法。

4、胜不骄败不馁

胜不骄、败不馁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学生品德和修养的重要体现。中小学生合理、客观的对待胜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在对川大附中2个教学班参加迎面接力比赛后,对待胜负的心态调查中发现。赢得比赛的班级高兴的占72%、不高兴的占2%、需要继续努力的占19%、无所谓的占4%.没有回答的占3%.输了比赛的班级高兴的占2%、不高兴的占68%、需要继续努力的占23%、无所谓的占4%.没有回答的占3%.从而可以看出,胜负对学生情绪的影响还是占很大的比率。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比赛中的输赢,享受比赛的过程,客观的看待比赛结果,争取下一次的进步,就变得尤为重要。

5、团队配合,找准角色定位

体育比赛更多的需要团队的配合,在团体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团队争取荣誉,是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内容之一。而中小学生如何才能团队配合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哪?在篮球比赛中,球员的角色分为中锋、大前锋、小前锋、得分后卫和控球后卫,这几种角色的担任是以球员的个人素质和篮球技术特点分类的,在场上球员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不同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过默契的配合,最终赢得比赛。而在对川大附中高一年级篮球比赛的18个教学班的了解中发现,只有2个班的同学在场上明确自己的位置、12个班的同学场上位置不是很清楚、4个班级的同学完全不清楚自己在场上的位置。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日的练习中,了解自己的个人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特点,在团队配合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6、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应该具有的品德。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担责。如在迎面接力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在交接棒时的大意,而造成全队成绩的下降。这个时候就需要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吸取教训,确保以后不会发生同样的失误。而如果一味的找借口、推诿责任,不仅不能得到队友的谅解、对自己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这时候负责人的行为是良好修养的体现,也是发展体育品德的一种途径。

7、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公平竞争

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更多的关系到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良好个人修养和品德的体现。中小学生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个人身体素质,更需要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在对武侯区5所中小学的32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我们的体育教学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当中,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体育精神和品德的教育。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功利主义,在比赛中只关注比赛的结果,而不在意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等这些最优秀的体育品质。这样发展下去,结果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体育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必须将体育精神和品德作为技能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品德,才能更好的发展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行为、健美的身心。

三、小结

篇3:小学思品德育工作总结

学校的文化建设, 德育主题活动等丰富的资源正是品德课程有效实施的“源头活水”, 将品德课教学融入学校大德育之下, 既保证德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又促进品德课程的有效实施, 两者相辅相成。以下就结合本人实践所得, 谈几点体会。

一、融入校园文化:“养心育德”获双嬴

校园文化立足于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精心设计, 它包含着外显的环境文化与内在的思想精髓,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 只要善于发现和运用, 每一景都是一个育人点;每一处, 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 学生既能得到外在的“耳濡目染”, 又能提升内在的精神。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但正因为是潜移默化, 它就可以内化成学生的品质, 使他终生不忘, 管用一辈子。我校大力打造竹文化校园特色, 走进现代化气息的校园, 扑面而来的是自然清新的“竹文化”气息:高大挺拔的校训石, 体现出“亮节向上”的校园精神追求;古朴典雅的“竹文化”长廊, 学生行走期间, 既能了解竹的基本知识, 又能感受竹文化的无穷魅力;精致小巧的“竹艺吧”, 彰显竹的神韵,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独具匠心的“汇竹园”, 漫步园中, 咏竹怡情, 激励着莘莘学子奋发有为, 茁壮成长;“竹之七德墙”素雅深远, 以别样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竹子卓尔善群的特性。如教学《我的家乡在哪里》, 《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类课文时, 将品德课堂放大到整个校园中, 校园就成了资源丰富的大课堂。

此外, 家乡特产, 家乡名人、科学家介绍等专栏分布在校园的各个地方。这些专栏的设计、设置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 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时, 学生来到三楼走廊, 细读家乡名人介绍, 他们的生平事迹、巨大贡献就会一目了然,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再如教学《科学技术的喜和忧》, 学生只要走进“科学天地”, 就能获得很多相关的知识。诗化的校园熏陶着师生的品格, 带给学生道德的体验与追求, 给品德课堂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只要找准校园文化与品德课的结合点, 积极探索, 校园中的小桥、水池、花坛、草坪, 学校的每一面墙, 每一处流水, 每一棵树木, 每一片景致都能成为品德课堂的有效资源, 既使学生身心愉悦, 又能增强品德课的实效, 真可谓是“养心育德”获双赢。

二、丰富主题活动:资源“活水”滚滚来

学校开展的一些德育活动每学期都要安排学生进行社区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体会、感悟。这些实践活动为品德课程充实了丰富的资源。作为一位品德教师, 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外的、蕴藏于社区、社会生活之中的课程资源。

如学校开展“知我家乡, 爱我家乡”的德育主题活动, 其中有一项就是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精心打造的“竹产业展示中心”, 学生们通过参观了解到这些竹产品丰富了家乡人们物质需求, 同时也为家乡人们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 学生说到家乡的特产, 个个娓娓道来, 自豪感从他们的神情中、话语间自然流露, 我想, 如果只有文字的资料搜集, 而没有亲身的“耳闻目睹”, 他们怎么会有如此的真情表露呢?

再如:学校组织了“感受家乡巨变, 体验幸福生活”调查实践活动, “劳动创造世界”———“寻访身边的劳动者”社会调查实践, 带学生开展对家乡的环境调查, 参观经济开发区企业、参观农贸市场等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看到了很多, 收获了很多, 拓展了知识面, 丰富了学习经历。这些活动同样也为品德课程充实了资源。像学习《多少人为了我》《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身边的变化》等课时, 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 因为这些来自他们的亲身实践体验。

三、实施个性评价:品德课堂更灵动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凸显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 我校开展了“闪光卡在行动”的德育特色活动, 设计了“五星闪光卡”, 分别为“一星进取卡”、“二星虚心卡”“三星正直卡”“四星坚韧卡”“五星亮节卡”。每一种星卡积累到五张就可以换取上一级别的星卡。“五星亮节卡”为闪光卡最高级别, 一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颁发“亮节卡”的活动。本人在教学中把课程与争卡活动结合:一方面, 将闪光卡的评比活动直接引入到品德课堂中, 针对具体课文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激发学生夺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针对品德课堂最终需回归生活, 回归社会这一特性, 对学生需完成的课外延伸作业进行评比、颁卡。广大学生夺卡的热情高涨, 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也使品德课堂更加灵动。

篇4:小学思品德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德育功能

教育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乃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价值行为层面,更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问题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思品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分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思品老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品教学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思想性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初中生进行“五爱”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每个公民高尚道德素养与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念形成的转折点,需要更多的正能量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思品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更凸显其德育功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

1.传递正能量,拓宽学科素养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呢?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从思品学科来理解正能量应该是一切给予人积极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有大爱和责任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5分钟来传递正能量信息。如,格言、诗词、典故、电影、先进人物、时政热点等,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耳熟能详的诗句重回课堂,显示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求知欲望,拓宽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好愿望。

2.重构教材体系,寓教于乐

立足学科特点,以人教版初中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重构教材体系,融入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富强—经济建设(物质文明)—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关注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参与政治生活;文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承担责任和服务社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自身、家庭、学校、社会、人与自然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自由—权利和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公正—我们崇尚公平与正义、做一个负责的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和谐社会特征;法治——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权利和义务关系、网络交往新空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行为:爱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树立宪法和法律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敬业—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传统美德薪火相传;诚信—诚信做人到永远;友善—友好交往礼为先、善待他人、相处有方、竞争合作求双赢、心有他人天地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思品课程的教学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主要渠道。老师通过重构教材体系,深入分析探讨学科价值,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价值观教育。但如何使思品课更具有德育功能,充分挖掘学科的教学价值,还需努力。

3.拓展社会实践,内化为自觉行动

从培养合格公民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思品课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功能。基于传统的思品课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远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为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开展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从不同角度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相关核心价值观产生更广泛、深刻的认识。

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到派出所了解青少年犯罪现状;组织学生举行《模拟法庭》比赛;组织“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小论文比赛;新生军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利用假期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当一天“小交警”,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到超市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查找“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以及诚信消费;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进行慰问;记录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或绿色出行;替父母做家务;记住父母亲生日;认领班内学困生或德困生,建立网格学习小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拿出心爱玩具等进行捐助;认领校园一角绿地,成为义工护绿者;收集班级可回收垃圾;学校用餐,做到光盘行动,崇尚节约;绿色上网,防范侵害;春游遵守纪律、强化安全教育等。这样,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总之,思品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遵循。可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思品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凸显德育功能,更是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梁清玉,钟丽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品课案例[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5).

篇5:思想品德育好人:作业二

不平凡的一年——2012年,张丽莉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是我的前进的高标。

启发一,爱岗敬业是师魂。她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我们作为思品教师要把张丽莉这一活生生的实例当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把她作为老师的行动指南,道德标准,恪守教育使命,真正把张丽莉精神内化成一种日常习惯,转化成一种自觉行为。

启发二,在对比中闪耀光芒。通过这个事件,也让我们更加能体会到师与生之间那种博大无私的母爱。与她比起来,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如此微不足道,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今后我应当学习她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并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热。

启发三,爱心与责任同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热爱学生,不断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也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基本手段。

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心促使我们在创意中挥洒精彩,责

篇6:小学思品德育工作总结

一、以“学生自主探究”模式展开生物教学

受应试教育思想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双重影响, 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往往会把学生单纯地看做储存知识的“容器”。因此, 在课堂上更倾向于将知识简单、粗暴地强塞给学生, 对于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却视而不见甚至刻意的忽略。这不但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一先进理念, 同时对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了。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另外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特征, 将以往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为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实践的水平与能力, 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于是, 我积极的将“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 并且取得了极为不错的教学效果。

比如, 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时, 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将“生物圈很重要”“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保护身边的各种生物, 进而逐步构建起和谐的生态系统”之类的知识死板地灌输给学生, 而是要求学生在自由分组的基础之上仔细搜集有关生物圈的各种资料。如下, 即为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与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1.农田系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所必需的食物以及食品, 没有农田系统的话, 我想我们人类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因此, 农田系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2.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的行为生活, 我们都离不开淡水资源, 淡水生态系统与我们每个人都密不可分。

3.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土地荒漠化或者水土流失引发的环境危机, 这表明森林和草原等生物系统也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

4.经过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我们小组发现, 生态系统不仅仅包括这几个方面, 还包括其他多方面的内容, 如, 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它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及意义的, 因此, 我们不能将生态系统片面的拆解与分离, 而应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 正确认识到它的意义。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堂上进行着充分的沟通, 这不但有利于他们加深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关键还在于通过自主讨论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进一步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自主解决问题、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水平与能力, 有利于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更高需要。

二、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引导, 以此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这一精神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并实践于多种方式和渠道, 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比如, 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部分章节时, 我则利用有趣的课堂导入, 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 我们每天都在持续做一件事,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睡觉”, 有的学生回答, “可是, 睡觉并不是持续性质的呀, 难道你每天无时无刻不在睡觉吗?”学生听到我这么幽默的回答, 笑成了一团。“老师, 是不是呼吸呀, 你看, 我们每分每秒都在重复吸气和呼气的动作。”“真聪明, 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那你们知道植物又是怎么呼吸的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探清植物到底是怎么呼吸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色植物的世界吧……”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同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那节生物课自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先进教育理念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 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每位教师都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 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 努力将新课标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 为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施无疑为仍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落后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和挑战。因此,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不但要做到摒旧扬新, 同时还要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一系列优秀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融入自身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建荣.新课程与生物教学论课程改革[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6 (01) .

[2]朱靖.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04) .

上一篇:民理复习资料全下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小学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