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4-05-18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6篇)

篇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党青霞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2期

篇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及解决对策

一个 企业 的经营成败与合同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本文围绕近年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常见 问题,进行深入 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

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这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

当。

2.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遗漏的部分往往是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没有写明如何处理违约的条款,就无法追究责任。

4.只有从合同而无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

5.违反 法律 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 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当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合同变更包括合同 内容 变更和合同主体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地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关键在于合同变更要及时。

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未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结果施工企业受到惩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3.应当签证确认的未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常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4.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建筑企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但因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起诉时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期,无法挽回损失。超过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

5.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建筑公司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6.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并不是所有的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解决建筑 企业 合同管理中存在 问题 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

1.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选拔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

2.组织好在职 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使其在岗位成才。

3.选送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较为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企业要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

4.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通过以上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 网络 和制度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

制度网络,一是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

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调整,不断完善。

(三)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

同管理水平

篇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 资信相对较差。调查显示, 做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仅占46.6%, 未做过的占53.4%, 个别企业抽逃资金, 拖欠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 自有资金较少, 技术水平落后,

2、财务意识薄弱, 财务结构失衡

一方面, 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 造成现金闲置, 未参加生产周转。另一方面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 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中小企业发展如此迅速, 与高速成长战略有着直接关系。高速成长战略必然会造成资金短缺, 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又会加剧债务水平, 造成企业过度负债。

3、经营模式僵化, 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 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素质局限, 不懂得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 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讲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 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 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 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 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化金融改革,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 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开辟二板市场, 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转变商业银行的观念, 由被动贷款变为主动贷款, 发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 要改革和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

2、强化资金管理, 加强财务控制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 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 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

3、优化财务结构

(1) 建立最佳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 财务风险筹资成本, 企业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佳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安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因为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在设计最佳资本结构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些相关因素。

(2) 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 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 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 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3) 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因为流动资产过多, 影响企业的效益;流动资产过少, 周转失灵, 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结语

经济越发展, 财务管理就越重要。重视财务管理, 将有利于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更好地筹资;有利于投资, 提高投资收益率。所以, 中小企业应在政府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基础上, 狠抓财务管理, 政府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稳步发展,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晓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J].审计与理财.2005.10.[1]谢晓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J].审计与理财.2005.10.

[2]程萍.谈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J].会计之友 (B版) .2005.9.[2]程萍.谈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J].会计之友 (B版) .2005.9.

[3]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3]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4]王棣华, 潘文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会计, 2002.[4]王棣华, 潘文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会计, 2002.

篇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到发展规模、融资能力、资金运筹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工业企业为切入点,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以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代表样本,可以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总结如下:

1.1 围绕企业的产供销展开

工业企业以产品为核心,企业财务管理围绕生产、供应、销售环节展开,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就针对资金的筹措、运用、消耗、回收、分配来进行,寻求资金与产品的最优结合点。

1.2 财务管理涉及层面广

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业产品的批量生产、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新品研发等,都存在资金的利用和管理问题,需要接受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约束;在企业外部,财务管理在融资、投资、利益分配等环节,必然与股东、债券人、金融机构、供应商、客户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1.3 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已经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自负盈亏,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将反映到资金的流动中,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体系的健康、健全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财务制度也不断完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产品孵化期长,所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

2.1 融资方面: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来自银行,但中小企业受到规模限制,往往存在信用等级低、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在放贷时,为了降低风险,更加倾向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有限。此外,中小企业申贷往往具有时间紧、需求急迫的特点,这也制约了融资工作的开展,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常常使用贷款利率极高的社会资金。

2.2 财务分析:工作流程尚不规范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还采取家族式管理,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对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经营管理、筹资管理等缺乏细化制度,工作流程尚不规范,导致财务分析肤浅,未能发挥作用。

2.3 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尚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属于民营企业,管理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资金决策由私营业主决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此同时,企业又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在财务稽核、定额管理、财务清查、成本核算、投资审批等方面,存在制度缺失、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等情况,内控制度的缺失不利于中小企业财务决策水平的提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4 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较慢

会计电算化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提高会计分析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专业的财务软件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为财务分析提供有力支撑。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受到资金、规模、技术等限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相对缓慢。

3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拓展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必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首先,政府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或成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向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优惠,贷款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倾斜。其次,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包括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机构、投资和融资信息服务机构等,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发展资金。

3.2 规范工作流程

中小企业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除了解决融资困难等外源性问题外,还需要从内部管理出发规范工作流程,首先,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财务管理,并对企业的融投资、资金结算、资金计划、资金调控、资金管理等进行专项管理。其次,建立财务报告制度,提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各环节的财务报表定期报送并随报表提供财务报告说明。

3.3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监管机制,可以成立专门的财务监管机构,定期对财务管理中的原始凭证、会计报表、进销存记录薄等进行核查,该机构独立于行政管理之外,直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解决家族式企业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监督缺失情况。其次,建立健全资金的预测、评估、预警机制,加强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在准确预测资金回收时间的基础上,做好对资金利用前景的评估,并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预警。

3.4 推动信息化进程

中小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的制度灵活性优点,适应网络经济的新发展,推动信息化进程,打造网络化财务管理。一方面,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应用财务信息化软件,创新企业财务工作;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财务人员从繁多的数据统计中脱离,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财务分析和研究,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同时,专业的信息化软件能够帮助财务分析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升财务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有效性。

4 結语

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面对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应对,通过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快信息化等方式,加强科学管控,实现稳健理财,推动企业整体向着良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玲.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8,8.

[2]韩东峰.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8,10.

篇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专业:财务管理111班

姓名:张心悦

指导老师:孙磊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基础,而价格又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进行管理不单单减少了项目对资金的占用,更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不仅是完善企业的途径,也是是企业生命力的主要原动力。适应行业发展,同步市场需求,谋求长期发展,实现企业壮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必不可缺的一项。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就是,在一个项目周期中,对成本的支出进行合理系统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工作,以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增值。而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1)成本预测:成本预测同时也是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2)成本决策:成本决策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成本管理的思路、方法都得由成本决策确定。

(3)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4)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通过对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分配、计算等一系列活动,确定成本控制效果。

(5)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主要是运用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同行比较和关联分析,包括对成本指标和目标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成本计划和成本责任的落实情况,上年的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的平均水平、最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导致成本目标、计划执行差距的原因,以及可挖潜的空间。

(6)成本考核和奖惩:成本考核和奖惩是把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与应承担的成本责任进行对比,考核、评价目标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关键词: 成本管理长期有效性 战略性 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

目录

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概况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的定义、概念、环节及其作用

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

五、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的解决对策。

(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的解决对策。

(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的解决对策

六、总论

七、参考文献

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概况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然而在这种稳步攀升中,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首先,建筑行业发展主要依赖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推动,其中以资本投入为主。客观地说,在近三十年的建筑业快速发展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依附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非通过对行业、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来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其次,技术人员比例低,在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8年建筑施工市场运行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中表明,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最后,低收益高负担,这是我认为现阶段,抑制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最严峻的问题。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2%~3%,在国民经济中属于低利润的行业,而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这就意味着,在发展建筑业的大方向下,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减少建筑项目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流动,是提高建筑业产值利润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获利,我们必须做好成本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对预算进行分解,制定出项目的责任成本和目标利润,企业与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再次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主要指工、料、机)的市场价格进行现场调研,并根据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有关工程施工定额》及有关规定要求,按工程量清单提供的工程数量,重新计算出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的市场实际施工总价款.制定这一明细而又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应包括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资源消耗水平,以及每一项技术组织措施的具体内容,它既可指导项目管理人员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又可作为企业对项目成本检查考核的依据.把实际成本控制到目标成本范围内,才能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微利时代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事前预测分析、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能,严抓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能力,以保证企业成本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分析

2015年03月27日,中国房地产报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地产乙方现状:建筑设计师们面临裁员降薪处境”。一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萧条,折射的是整个建筑产业的泡沫边缘化。在近三五年的光景中,建筑产业急转直下,不由得引发更多的深思。更多的目光不单单局限于如何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单一层面,更多的应集中于对成本的控制、监督等基本问题的解决上。从而使,在政府政策制约、市场资源紧张、货币供给不足的大环境下的建筑行业走的更远。

现如今,房地产业面临着四大严峻形势:(1)限购、限贷的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全线紧张。(2)房地产外其他建设单位同样面筋资金匮乏的局面。(3)工人短缺、工资大幅度上涨等现状。(4)银行存款利率居高不下,货币总量供应不足。导致融资困难,成本提高。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建筑业资金流通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被动局面。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减少了对资金的占用,才能促使资金流通率的提高,从而缓解建筑业当前紧张的局面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 管理的定义、概念、环节及其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它的概念是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而它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一般涉及的环节有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的。

四、建筑施工企业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它贯穿于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这四个阶段中,这决定了它应该具有长期性,有效性。

其次,在一个成本管理较完善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往往需要配置一个多人的团队对成本控制进行监督,这决定了它的战略性特点。

最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管理涉及了各个方面涵盖了很多的部门,这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应该是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

那么,我们下面来详细的分析下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的一些细化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

由于建筑施工周期长,往往以年计算,逐步投入的成本累计过高,短期内没有资金的回收,导致了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而且即使是在工程竣工以后,成本回收在现在的行情下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工作。加之有的时候难免成本统计工作滞后,致使检查成本时缺少依据,造成成本失控。这是现阶段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长期性任务的原因。

成本管理的直接结果是降低目标的成本,增加目标的利润。提升企业的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鉴于国内建筑企业生存环境,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现如今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承揽业务的,然而“合理最低标价中标”又是国内开发商中最普遍采取的发包方式。低的报价已经成了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的产生就加剧了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施工企业经营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利用价格作为的竞争手段,在“无标底中标”的过程中,谁的标价最低,谁中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升高。然而施工企业的每次降价都是建立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成本降低额的底线必须建立在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性范围之内。

(2)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现象同时也制约着成本管理的发展。我国施工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年的发展是很快的。当前的施工建筑市场具有明显的不完全的竞争现象,例如广泛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合理评标、关系议标、弹性成本等现象,施工企业难以仅仅通过降低自身的成本优势来获得竞争力,因为发包商往往也并非主要通过价格杠杆来选择施工合作企业的,同时,发包商对施工企业差异化的对比分析工作也是相对不足的,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制约了施工企业有效推行实施施工成本管理的条件局限。

(3)建筑施工的工程材科的采购品种繁杂,环节太多,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在较长的一段运输采购期间,材料的价格变化取件较大、新材料也是层出不穷,导致材料价格控制难度大,这一点又成为了制约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的一大威胁。

(4)而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使用,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将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根据本企业的技术条件、管理水平,本着自主报价的原则,进行逐项填写单价,并计算出整个工程的投标报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属于综合单价法计价,消除了计量过程的差错因素,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工程投标竞争真正落实到价格竞争中,报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综合管理素质。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使用,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上就是制约着成本管理长期性、有效性的几点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

在现阶段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建筑企业成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难以预估的改变,这标志着企业治理进入了战略治理时代,需要对传统成本治理进行适应性变革,制定科学的成本治理目标,采用科学的成本治理手段,实现创新成本治理多元化格局。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现下的局面是在成本管理上的表现为地位的弱化、行为的软化、水平的低下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观念滞后,缺乏战略意识。因此施工企业发展成本管理的战略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战略成本治理是将成本信息采集整合并用于战略治理,促进主要治理职能履行的发展形态。而现阶段,成本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的:

(1)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成本治理一直是以财务成本为主要对象,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降低作为治理的起点和终点,成本治理的思维方式、治理重点、控制环节、成本决策等仅仅孤立地停留在降低成本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

(2)而现实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成本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成本治理方式和手段已很难把握成本的走向、控制成本决策和实际成本的误差。因此成本治理必须提到战略高度,识别那些能引起产品增值和成本降低的要害因素,在传统成本治理的基础上加深并拓展到那些有成本控制意义的领域。

成本管理的战略性在一个成本管理的循环中起着统筹的作用,它的困难性在于,它贯穿于成本控制的每个细节,是一个抽象的难以把握的方向。中国企业要想保持自己的低成本优势,维持生存、发展和创新,就必须跳出传统的框框,站在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成本,充分考虑内外部市场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竞争定位,优化成本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技术经济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业内的技术经济分析仅仅局限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决策上,而忽视了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应用,或者说技术经济分析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曾有国外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与国际同行相差无儿,但是缺乏经济头脑,很少思考如何降低成本。然而随着建筑市场化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运用逐渐重视,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大力推行“科技创效”,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方案优化,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是其具体的工作机制与模式没有变化,仍旧是技术人员专营技术方面,经济人员专营经济方面,没能从制度上保障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同时也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复合知识型培训,既懂技术、又精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因而技术经济分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其实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成本管理应有的目的。

在近年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其不单单局限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内部也有着较严重的成本管理的问题。

(1)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常会出现“干的”不管成本,“算的”不管干活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张皮”的问题,其结果是在工程完工的时候算账,其实际成本往往大大超过预算,造成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造成亏损。因此,在工程成本预算控制中应把“干”和“算”有机结合起来。把这“干与算”的两张皮结合为一张皮,是完善成本预算管理机制,把握好成本源头关的关键点。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成本预算管理中,要摈弃粗线条的管理模式,在细化的成本项目中,将纵向、横向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网状管理模式。

(2)当前施工管理的现状是,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仅仅流于形式,建设单位只注重低价、轻技术评审。现在有一部分工程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没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随意性很大,出现了土方调配无序,运进运出;材料的多次倒运;机械设备使用无标准,大马拉小车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系统网络图,造成工序衔接安排严重脱节,出现大量的窝工浪费现象,使工程的费用不断增加,导致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失控,引起了工程结算困难,使工程的经济纠纷不断增加,致使投资效果很差。与此同时,正常情况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建设单位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或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但由于施工单位从收到招标文件到送交投标书往往时间很短,使投标书中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比较粗糙,仅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规划和布置,而对一些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案,质量控制方法,安全措施,劳动力,物资,技术保证措施等内容未能做出全面的反应。更有甚者则拿其他工程项目照搬套用,结果是漏洞百出,谈不上经济效益和投资控制。导致了弃标、烂尾等项目的发生。而且在现有的工程招标投标环节中,建设单位往往比较侧重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实力、工程报价、质量保证及其工程工期保证的承诺。而对于投标书中的具体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不够重视,尤其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以及是否优化组织等问题的分析很不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施工组织设计的项目往往会引起工程结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然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技术经济组织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最后结算时的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技术性文件,而且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

五、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的解决对策。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及想法。

(1)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提升价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它应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把项目成本管理作为竞争的武器、盈利的杠杆和决策的依据,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责任成本管理的平台,解决成本控制机制问题。我认为这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使项目成本控制工作能够自发有效运转的前提。建筑施工企业应首先着重从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核算办法、操作流程、督察制度、基础工作等方面人手措建起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平台。

(2)建立成本管理的细化目标,是分解成本控制这个大方向下的问题。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的长期性是体现在它通过施工图预算导向的,将项目成本控制目标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此,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各种项目的成本费用的发生、归集的原则将目标控制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将责任细化为各项目部、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责任人的目标成本控制,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考核制度,对细化的责任分工进行定期的抽查,完善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控制长期性方面的不足。(3)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不到位的原因还由于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相剥离产生的。所以,实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两挂钩”,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解决企业与职工合理分配问题的制度方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两挂钩”中第一个挂钩是企业向项目部收取上交款与编制项目部的责任预算挂钩,这个方案的主要在于它摈弃过去先预支后结算的传统旧观念,借鉴了部分非建筑行业中的报销机制。但重点是在需要事先确定企业费用的上交比例,从而预先控制项目成本总额,通过成本总额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的经济关系与经济责任。企业对项目的中标价负责,项目部对责任预算负责。然后是职工收入与责任预算执行效果挂钩。这个方案的主导思想就是中国沿用很久的“按劳分配”的制度,彻底现代工资分配中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机制,利用收入杠杆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以此将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利益相互关联。不仅仅是企业为职工提供岗位工资,职工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绩效工资。

(4)在加强管理中的各种控制机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有效性的研究,解决成本控制中效益与效果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应用新技术新成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项目技术效益,并引领经营、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扩大效益波动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加强施工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的比选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都有一个施工方案的比选问题,通过方案比选的方式来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目的。例如项目建设初期都会涉及到临时设施搭建问题。而对于这种临时设施可以采取自建、租用、自建与租用相结合等方案,每个方案成本投入是不同的。对于那种工期较长、人力较多的项目,一般以自建为主;对工期较短、人力很少的项目,则以租用为主。而在类似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择上,更需要有一个方案比选问题,原因在于一般情况下机械的费用比例很大,购买或租赁要经过充分的评估衡量比较。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不放过每一项可能变更的单项工程,而且平时注意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为资产损耗变更索赔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要对生产材料的市场价值进行不定期的普查,摸清建筑市场运行规律,从而可以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最后、要做到严格履行项目承包合同,解决项目成本管理基础问题。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对每项工程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事先认真研究。而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树立品牌、扩大知名度外,还要仔细研究承包合同的要求,恰当把准合同要求的临界点。在具体工作中,对超标准创忧工程。要首先评估自身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实力,通过认真的论证去把握,不可以轻易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片面追求虚名增加的项目成本是相当可观的。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势必在安全保护措施上增加投入或花费一定的管理精力,如不然一旦发生事故,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企业由此造成的意外损失和后遗症将是得不偿失、无法量化的。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内容多、范围广,是理顺施工企业内部经济关系,改善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施工项目收益和职工收入。提升施工企业总体价值,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性这项工作,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上升梯子,为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效益最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在项目的控制上,只有亏损的管理控制,没有亏损的项目与经营。只要坚持技术独创领先和成本预控有效并举,抓好项目成本控制各项制度建立和落实,就可实现施工企业全面、可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的解决对策。

成本管理战略性的实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既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以及成本管理的战略手段。

(1)首先一定需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成本治理的战略目标。这是一系列成本管理战略决策的先决条件。以往企业对于产品价格的思维模式是“成本+适当利润=适当价格”,新的财务治理思维模式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适当的利润=成本上限”,这一思维模式在施工企业同样适用,“业主可以接受的(或业主确定的)价格-适当的利润=成本上限”。新的定价模式将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列为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降低成本消耗。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要求,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成本治理目标。

(2)其次一个科学的成本治理的战略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建立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信息的产生和使用,尤其是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是实现成本治理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信息是企业实行有效治理所需的关于成本收益的财务信息,以及关于生产率、质量和其他要害成功因素的非财务信息。21世纪,企业应通过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创新成本管理思维,建立高效的成本治理信息系统。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和多元化成本管理都需要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准确、全面、有效的收集、加工、使用信息是成本管理中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保持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效率的成本治理信息系统,这是企业成本治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这不单单局限在于成本决策中对目标确立时偏差减小,也同时在于项目进行中,适时的调整决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控制成本。

第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进行价值链分析。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的相关活动来达到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价值链分析的首要是找出在价值链的哪一阶段或哪一环节可以增加产品价值或降低成本。它需要把影响工程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工程设计、工程招标、材料供给、施工生产、工程保修到工程创优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工程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分了解,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现在的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操作中,往往把降低工程成本的着力点放在项目的单一控制上而忽视了价值链的其他环节。

第三,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现代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员工,成本治理的主体即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首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优先地调动人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使广大员工主动参与成本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成本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需求。这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有效性于战略性相结合的体现。

第四,推广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战略成本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成本降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传统的成本治理往往是注重通过挖潜节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而忽视了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优势。大力推广新技术,鼓励发明和创造,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和要害技术的研发,创造性的运用新工艺,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防止因误工、返工和返修造成的浪费。

第五,实现低成本竞争。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保持低成本的优势地位,设法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假如企业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成本累计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企业就有了低成本优势,这样企业就敢在工程招标竞标中进行竞争,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低成本优势只有在企业维持它时才能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效益。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来源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行为,假如按照低成本战略成功地确保市场占有率。维持低成本,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再利用部分收益投资于更能降低成本的尖端设备,加大科技投入,维持企业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就可用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治理,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节约各项资金,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形成低成本竞争的良性循环。

(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的解决对策

相对而言建筑施工生产管理中的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应该注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工程质量,不仅仅指工程产品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还包括它的适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就是使用价值。而在如今全民认知提高的当下,民众的普遍目光都集中于体验感受,因此只有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质量经济效益可表示为质量经济效益与改善产品质量的费用的比值或差值,用公式表示为 :质量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质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其中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质量上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而质量成本的分析,就是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有质量成本、直接生产的工日(工时)分析法、质量成本、利润分析法、质量成本、工程总成本分析法等。质量效益即工程质量取得的效益。

(2)其次,是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而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分为工程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进度技术经济分析,工程成本分析是对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的因素所作的技术经济分析。成本分析的对象包括全部工程、单位工程和竣工工程,分析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等各成本项目。而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相对数分析法、比较法、因素法等。此外除了分析工程成本以外,还应分析工程的全寿命成本。全寿命成本是指在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费用,通常由投资费用、经常性费用和残值三部分组成。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可以通过全寿命成本分析,来研究最佳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目标和项目使用年限,在理想的质量目标与全寿命成本费用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佳方案。然而工程进度的技术经济分析不是去研究如何编制进度计划,而是要分析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在工程上是否合理。为此,要针对已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分析其劳动量消耗的均衡性、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率、进度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以及资金需要量的均衡性和筹措资金的可能性。其中尤其以进度和费用的关系分析最为重要。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随着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成本管理应有的目标。

总的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成本控制中权责相结合

实现成本控制中的优化管理,首先需要坚持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保证成本管理中权利责任相结合,实现工程成本中心中各员工以及部门之间工作范围、职责以及权利的清楚界定,并明确在这个职责以及权利的范围内醒目费用开支是否合理。同时需要对项目中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成本控制效果挂钩,从而保证成本控制可以落在实处。

② 注重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过程或者是某一个项目所需要注重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工程管理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全面性体现就是要保证在建设过程中的全过程,所有的工程参与人员所需进行的整体性成本控制。并且在控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所有的工程费用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固定费用以及变动费用进行控制;不但需要提高工程领导者、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普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意识和措施可以付诸实践。

③ 把握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而言,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越高,其成本控制的效果就越好,成本控制同时也不意味着单纯的降低工程的成本而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关键就是需要把握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实现最为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上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虽然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会意味着在成本投入中增加故障成本,而故障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故障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六、总论

因此,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方向发展;向现阶段我过建筑施工企业相对薄弱的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应该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又有事后的成本管理;既有对已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因此,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是搞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须依据成本管理的条件、内容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从竞标开始到施工完毕每一环节都要按成本控制的程序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控制、分析、考核及整理文件资料和编制成本报告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好成本,在低利润时代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七、参考文献

[1] 刘秉京.混凝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3).[2] 王寿华等著.《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黄建军.《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6 [4] 刘刚.叶耀东.曹德成.《施工管理中的多目标最优化设计》[j].施工技术2002 [5]胡春平《建筑企业会计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 [6]芦燕《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篇6: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中坚力量,它占据着我国税收收入的一大半。随着国家的发展,优秀人才的不断增加,对于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核算不健全等等问题,他在不同程度上一定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会计的监督尤为重要,有效合理的会计监督使一个企业更加强大既能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又能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本文结合现有中小企业的特点就其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的提出一些会计监督的方法及意见,使会计监督发挥它真正的意义,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下,能有效的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实施,在执行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发展;意见

在企业与国家联系中,会计是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这样造就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会计最大的岗位职责就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是根据经济业务内容所发生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审核,及时准确地登记入账。只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满足企业各部门及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核算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是实况,以及资产的购存、流转、流量的实况以及利用效率、效益的差异,但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纰漏,中小企业中一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他们不能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的消息和政策,在层层上报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因此,合理的会计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在不同方面的会计监督下,既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合理的进行,也能保证国家及单位、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失,能够更加快速的响应国家政策,使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计监督工作,就是凭借所掌握的各种数据资料,依照科学的方式开展活动,为企业合法性发展提供保证。其内容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会计监督在会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两方面:

(1)能强化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他能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各方面进行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定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在这过程中更能监督会计人员的行为是否合法,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2)有序合法的进行国家财经法规,所有的会计活动都要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进行,它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进行监督,从而促进单位能有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会计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新时期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不健全

在当前的形式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机不健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业务较少,没有专门的会计机构专门负责会计业务,缺乏相关的会计人员;另结合当下情况,中小企业多为私营家族企业,这样,在会计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账务处理比较混乱,会出现公私不分的状况,面对制度的条条框框也会视若不见,因此账面就会比较混乱,相应部门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真正能经营状况的流量很难区分,非常不利于内部监督的进行。

2.会计人员认识不够

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对岗位的认识度是不够的,因此好多账务处理会存在主观意识,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同时他们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度是不够的,他们没有定期的相关培训,没有渠道知道最新的政策,因此,在税务稽查的时候就会出现好多问题,满是漏洞。

3.会计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明确的会计制度来规定会计人员具体的工作事务,因此会计活动发生的责任会非常模糊,导致人员互相推脱,单位的负责人员也没有相关的会计知识,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的界限也非常模糊,造成会计工作的起点不高。

4.缺乏相关的宣传

宣传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仅体现在会计人员上,还体现在企业领导人员和国家,在自身不足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本身会存在自身素质不高,知识度不够等缺点,同时没有太多渠道知道国家的知识,使不健全的机构更是满是疮孔,工作范围模糊,工作内容不合格,导致最后的质量上不去。就像一辆车如果没有人提供最新的道路信息让他前行,那么一旦发生什么就会造成障碍,使前进的方向受到影响。因此及时的会计信息非常重要,它影响着整个企业和国家的发展。

三、会计监督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内部机构管理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它将法律的内容实施到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实施,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将一切活动变得合法性。因此,内部监督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有很多方面:

(1)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人提供好的工作氛围和心情,给员工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一切的工作变得有序,很好的推动内部会计监督的工作;

(2)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制度既能越约束内部人员还能星辰良好的习惯,在但前的形势下,会计人员也需要良好的自控能能力,抵制住外部诱惑,对自己、对单位负责,不能除了问题就推脱,减轻自己的责任,这样会严重阻碍会计监督的进行;

(3)制度明确化,加强单位负责人员在会计监督过程中的`责任,对于工作做到明确化,分配到个人的事,要积极完成,这样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责任明确化,就不存在太多富裕的利益关系,这样就能使会计监督的人员没有后顾之忧,不会阻碍会计监督工作的进行;

(4)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责任制,有些法人认为单位是他的,所有的事情都要听他的,但是,在《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法人的责任,法律不仅会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还会追究授意人员的责任,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避免出现问题将责任推给会计人员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会计监督的进行。

2.加强认识会计监督的意识,提高宣传意识

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好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都没有相关的知识,存在很多盲区,造成好多违法事情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造成的,会计监督的目的就是要尽量避免犯错,因此,我们要在会计行为进行的初期就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使会计监督能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

(1)企业内部多多宣传会计法律知识,由于会计知识不断的更新,企业可能无法及时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企业应及时与外界联系,加强获取知识的及时性;

(2)法律是我过最高的权利机构制定的,他们才是第一时间的发布人,所以只有政府机关多举行相关的知识宣传,并要求他们要及时积极的参加,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将会计监督工作进行,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职责;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有着强大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做好会计工作相关的服务工作和秘密保守工作等方面。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还不够完善,实践的经验还不够多,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整个会计人员的道德规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工作,能够大大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工作,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宣传工作,来逐步形成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够打造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保证整个会计工作的良好的工作秩序。

四、结语

综上所诉,随着时代的变革,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会计监督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也重要,在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现有的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何更好的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小企业的重要问题,要想企业真正长久的发展,它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它是会计监督中重要的职能,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这企业会计经济活动的进行,它最终目的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程度,来最终实现会计监督的职业化,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良好的发展基础,也为国家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瑞.关于中小企业会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7):218.

[2]全润贤.中小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完善途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15):136-137.

[3]伍金庭.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4X):121-122.

上一篇:清明祭英烈个人心得体会经典下一篇:有一种温暖叫萍水相逢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