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的印象作文

2024-04-23

对日本的印象作文(精选6篇)

篇1:对日本的印象作文

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来源于川端康成笔下的《古都》。 春花,夏木,秋叶,冬雪。建筑,风物,和服,灯火。字里行间洋溢的,是一种古典,含蓄,而克制的美。然而提起日本,脑海中映出的,却是繁华、喧嚣、人来人往的东京。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往往能激发新意,并在磨合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但相隔的时代毕竟太过久远,难免会有磨不平的棱角,抹不掉的隔阂,即便巧妙组合,呈现出的也只是僵硬、呆板、格格不入,难以达到真正的和谐。而这一切的不相信、不理解,一切的怀疑甚至否决,在踏上日本国土的第一刻便烟消云散。对于那晚的记忆模糊成一片星星点点的灯火,夏日的晚风自带香气,有些许凉意。东京的夜色在眼眸间流转,回忆里的古都却不知怎的渐渐鲜活起来。然而夜太宁静又太漆黑,唯有我,仍在两幅交织的画面中徘徊流连。路边的紫阳花开了,像是一个绮丽的梦。

向来觉得自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向往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生活,却又无法抗拒繁华都市的巨大诱惑。两者实则并无对错,若能在其中游弋自如,便是一种众人求之不得的能力与福气。因而此次游览东京,内心不无激动,即便错过京都,也不至于抱憾。毕竟书中的美好在想象中才得以永恒,现实倘若有一丝一毫的差距,也会觉得失落不已。倒不如将其埋于心中,历经久远,仍有醇香弥漫。

东京的繁华不同于香港,后者虽说是城市规划中的典范,却总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压迫感。太过拥挤的城市上空,焦虑、紧张弥散开来,即便是旅游观光也很难不被其快节奏的生活所影响,总的来说足够合理,却不够亲切。而东京却大有不同。同样川流不息的街道,同样拔地而起的高楼,不同的是你会感到开阔,舒适,甚至不受牵扰。或许这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但看看行人的表情就会知道, 他们内心平和,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终要成为过客的我,也难免不被其幸福的气息深深感染。每每想到这里,便不由得微笑起来。

繁华看尽,便也想逃离喧嚣,择个清静处修身养性。即便孤陋寡闻的我从未听说过箱根,心中却依旧充满期待。毕竟是“温泉之乡”,总会有一番独特风味。绿荫环绕的盘山公路,像极了庐山的景色。但尽头的箱根却比牯岭镇安静太多,后者多的是招揽顾客的喧闹小店,前者却静静守护着那一座小小的神社,在岁月的长河中,投下慈悲的目光。

雨中的神社寂静少人。不知为何,总觉得它的周遭环绕着一圈柔和而神圣的光,难以触碰,却又异常亲切。即便是在这样湿漉漉的日子里,仍有人前来虔心参拜。我不明白其中蕴含的深意,甚至无法知道供奉的是哪一位神明,但仍然受到了极大的感动。 原来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始于内心,却能波及周遭。此时此刻我不想为有神论或无神论作过多争辩,只想久久地停留在这种宁静、肃穆的气氛中,忘记所有。因为一切的一切,或喜或悲,在此刻都显得无足轻重。瞬间的感觉往往最易流失,也最为珍贵。静静伫立在这连绵的雨幕中,夏日的燥热似乎被平和取代,而远处的群岚云雾缭绕,恍惚而看不真切。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最最可爱的夏天。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从这一刻起便如潮水般奔涌而来,我不想抗拒,也不能抗拒,只是任由它将我推向回忆的尽头,推向那些消逝已久的,指间流失的感觉。

箱根之行使我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可爱之处,即便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忙碌奔波,却仍有清净之地供人休憩。然而对于这个民族的评价, 则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你可以批判它的历史,批判它过去的种种罪行,甚至当下掌权者的顽固不化,但人民无罪,他们和我们一样在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先进,它的科学,它极大的参考价值与学习价值。东京街头任何一家商店的服务态度,任何一间卫生间的干净程度,是国内最顶级的商场都无法比拟的。再何况那无形的国民素养、公民素质,则更是无从谈起。倘若我们的态度只停留在无谓的辱骂与批判,那么便永远没有进步的空间。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今日;而学习他人,则是为了更快地强大自己。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单纯地从好坏来辨别,即便是自己的国家也应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如此这般,便也可洞悉其本质,不被表面所蒙蔽。

写到这里思维似乎凝固起来,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思绪,想要传达,却又不知如何下笔。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回放的,是人来人往的电车站。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和服女子,神态安详,微微一笑便是极美。而她们身边,却是一群青春洋溢的高中女生,统一的水手服,清纯而美好。不必再探讨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这就是最好的诠释。而我,始终是一个旁观者。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也十分幸福。心中的京都樱花绽放,而此时的东京,正值盛夏,日光耀眼,天空晴朗。

作者:陈瑾瑜

公众号:泗水文心

篇2:对日本的印象作文

内容摘要: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流入西方,浮世绘的西渐不仅对印象派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探索和革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文章通过对浮世绘的独特技法、艺术表现以及题材范围的研究来探讨它对西方印象主义的艺术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 键 词:浮世绘 印象主义 艺术革新 影响

浮世绘是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间)的一种民间风俗画、版画,“浮世”一词原指浮华、虚无短暂的尘世,用在艺术上,则引申为俗世、现实享乐世界。“在日本艺术史上,它第一次赤裸裸地追求享乐主义和官能主义。由于它过于写实地暴露现实百态和社会万象,因而被京都人称为‘江户绘’。”①浮世绘题材广泛,主要以描绘京都庶民的生活和风景名胜为主,更善于表现女性,因此它的作品中散发着浓郁的日本本土气息。

1854年,江户幕府在美国军舰的威胁下被迫签下《神奈川条约》,从此日本的锁国政策告终,开放港口与外国通航通商,浮世绘也因此大量流向国外。自此,具有东方风格的浮世绘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受到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欣赏,于是首先在巴黎画坛掀起了一股“日本潮流”,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许多画家们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启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创作。

一、浮世绘的艺术特质拓宽了印象主义探索新技法的空间

法国印象主义的产生,证明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传统古典主义艺术走到了尽头,印象派画家们不再循规蹈矩,而是努力挣脱传统绘画的技法、构图、透视等的束缚,并以巨大的勇气克服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众多同行们的嘲讽,在西方艺术史上开辟了艺术革新的道路。“一些美术史家认为,有两个‘帮手’促成了印象主义绘画变革的最后胜利。一个是取代了绘画一部分功能的摄影术,一个就是非常贴近下层和日常生活的日本版画,它启发一些画家打破欧洲的传统程式,大胆剪裁取舍和精心设计画面。”②

浮世绘作品线条简练概括,色彩搭配艳丽、纯粹、鲜明,构图不受空间透视和立体的约束,作品中还体现了留白、对比、平涂等许多东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它的这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正好吻合了当时正在苦苦寻找绘画新途径的印象派画家们的渴望。印象派画家们认真研究日本艺术,从中汲取营养,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印象主义的革命精神领袖马奈的作品色彩精练、对比鲜明,而且喜欢用大面积色彩平涂以突出主题,显然采用了浮世绘的浮雕式塑造和突出人物轮廓线的手法。凡・高也发现了日本艺术的魅力,并模仿日本艺术家的作画方式进行创作,他甚至为了追求日本艺术中的鲜亮纯色,前往充满阳光的法国阿尔镇写生,在那里创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印象派大师德加的作品构图精练,对人物的安排独具匠心,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感,这些都体现了浮世绘对作者的影响。德加的学生卡萨特,也在作品中描绘了色彩单纯、轮廓线鲜明的人物,他还模仿浮世绘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彩色版画。印象派领袖莫奈的作品《穿日本和服的少女》中,直接描绘了穿着日本和服,手持折扇的女人像。他的风景作品,也有来自葛饰北斋的《富士三十六景》的影响。

二、浮世绘的市民题材触发了印象派画家的创作灵感

日本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达,尤其在新兴的城市江户,集中了日本大部分财富,以工商业立足的市民阶层掌握着大部分商业资本,他们的生活比拥有封地的武士更奢侈放纵,但是在封建制度背景下,他们的社会地位还处在社会最底层,为宣泄心中的愤懑,他们愈加骄奢淫逸。于是包括歌舞伎、相扑在内的文化相继出现,绘画艺术也随之高涨,日本艺术家发明了浮世绘,他们以独特的视觉角度和模式表现生活中的歌舞伎和茶社场景,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浮世绘又称“江户时代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体现了日本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

巴黎是19世纪后期欧洲最先进的城市,作为中产阶级的市民向往并追求轻松浪漫的生活, 印象派画家就大多来自这一阶层,他们在艺术上苦苦地进行着新的`探索。充满感性与激情的浮世绘的流入,特别在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浮世绘独特的东方趣味、享乐主义、官能主义的艺术个性引起了印象派艺术家的关注,他们欣喜于发现了一个从未受欧洲传统的学院规则和艺术思想禁锢的艺术,而这正是印象派画家们所追求的理念。印象派画家们不再像往常一样把自己关进画室去专注地描绘宗教、神话、历史、人像和静物题材的作品,而是走向户外,把阳光下房屋、树木、街道、车辆和人物等景象都构进画面,所以印象派的艺术也多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三、浮世绘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养分

19世纪后半叶起,西方艺术家们纷纷从古典主义学院派艺术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他们尝试并做起各种艺术实验,他们还从与西方传统艺术语言截然不同的非西方艺术中寻求灵感。浮世绘在日本人看来虽微不足道,但它的工艺性、装饰性和世俗性,却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所追求的艺术理念, “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错视的三维空间效果的追求回归到了对平面性的效果的经营上,认为绘画性由此得以落实。这一概括相当中肯地揭示了现代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③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或是把浮世绘直接嫁接到自己的作品中,或是将浮世绘消化了变为自己的艺术营养,浮世绘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西方艺术思想变革的催化剂。自浮世绘流入西方,东西方绘画艺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交流,在西方传统绘画中刮进了强劲的东风,促进了西方绘画的新发展,开拓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新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西方艺术各自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艺术传统与艺术理念,然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交融,这种影响与交融则拓展出了更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从历史上看,浮世绘是一个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有来自中国绘画和中国民间版画的影响,还运用了西洋风景版画明暗阴影法的一些技法,因此它是综合了东西方绘画观念的中性形态,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它充当了东方艺术风格西渐的中介角色。浮世绘艺术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它丰富的艺术成果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珍视。

注释:

①刘晓路著《日本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版。

②佟景韩、余丁、鹿镭著《欧洲十九世纪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篇3:刷新中国读者对日本女作家印象

森茉莉1903年出生于东京都,是日本战后文坛的重要作家,并单独开辟了“耽美文学”这一领域,其散文集《父亲的帽子》获日本散文家俱乐部奖,代表作长篇小说《甜蜜的房间》获泉镜花奖、《恋人们的森林》获田村俊子奖。

森茉莉的人生和文学一样传奇。作为森鸥外和第二任妻子的长女,森茉莉幼年备受宠爱,生活优裕。年轻时经历两次婚变,50岁后为生计开始文学创作,晚年清苦。从名门千金沦为廉价公寓的房客,走过传奇的大半生,晚年仍以丰富的感受力,从疲惫日常中搜集微小而确实的美的光闪。她感受独特、辞章华丽,对恋爱心理的冷彻洞察令人惊讶,其作品获三岛由纪夫等文坛大家激赏。书评人止庵认为,日本近现代的女作家,只有森茉莉可与一流的男作家抗衡,自成气象。森茉莉逝世后,各种选集不断问世,其中就包括日本新潮社出版的《森茉莉全集》八卷本,她的作品魅力历久弥新,近年来已有成为日本经典作家的趋势。她开创的“耽美文学”风格,也刷新了中国读者对日本女作家的印象。

据悉,译林出版社“森茉莉作品”系列接下来还将推出《恋人们的森林》《奢侈贫穷》,预计今年6月上市。译林出版社向南都记者表示,此前,森茉莉的作品大陆只译过零星文章,没有译介过完整的著作,此次推出“森茉莉作品”系列,是希望能让这样一位“失落的大师”被读者认识,填补汉译日本文学版图的一大空白。

篇4: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之印象

高邮市三垛镇杨向东

今年6、7月份,本人有幸与来自苏南、苏中、苏北30个镇的领导参加省委组织部和省建设厅组织的全省第一期重点中心镇书记、镇长新农村镇村规划建设专题培训班,并于7月5日至15日赴日本、韩国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考察,重点对日韩两国“新农村运动”的组织发动、成效经验等进行学习,对乡村供水、燃气、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资金来源、运营管理的体制及机制以及村庄容貌管理、村民自主管理、环境及历史文化保护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感受良多,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体现着人性化

从高空看日韩的乡村景致,映入眼帘的是林木葱郁、山峦起叠、屋舍俨然、阡陌纵横,丝带般的乡村道路延伸交错于村野大地;步临乡村,所到之处,植被完好、草木繁盛、绿意盎然,既有小桥流水般的惬意和悠闲,又有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和深远。步入农庄,平房农舍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形式各具,极为别致;走进低砌院门农家,庭院深深,花草盆景,散落一院,高低不同,品种各一,时有见缝插绿,时有就地置景;入室内,房屋空间虽小,但其布局合理、装璜考究、排放有序、一尘不染,家私陈设精巧实用,既有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装饰,又置有现代生活的各类电器,既凸显屋主人的个性需求,又反映出主人的生活情趣。由于日韩两国人民强烈的环保意识,崇尚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使得我们第一眼就感觉到这两个国度的美丽。考察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饭店还是鱼具交易市场等公共场所,均未见苍蝇搔扰,蚊虫叮咬。新鲜的空气、温润的气息,宁静的环境,令我们一行唏嘘不已。

不仅如此,日韩两国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也让人叹为观止。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所到之处很少见一交通警察,乡村道路虽然不宽,但路网密度很高,且极为整洁,管理精致,黄白分道线清晰可辨,红绿灯见岔皆设,但未见一闯红灯、未见一堵车者,让人感到“无警察、不堵车、不闯红灯”已然成为日韩人民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为了方便行车人,日本乡村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设一自动售卖机(内备有香烟、饮料等),即使置于偏僻的荒郊野外,仍完好如初。

二、资源的最大利用体现着集约化

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而日本从二战后至今短短五十多年,韩国从南北战争至今四十多年时间一举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我想,他们所经历的过程也无疑是一种集约化的发展过程。这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上实行了封闭式的保护。两国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植被保存完好,只存在有序开发,不存在乱砍滥伐,植绿护绿也成为国民的一种传统。人力资源上实行有效整合,社会分工日益合理,年轻人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科研、经营等活动,一些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低的工作多为年长者从事,如我们所见的的士司机、公路收费站收费员、公共场所的管理员、中小饭店的服务员以及引导我们参观的讲解员等均由50岁以上的老人担当。生活消费上崇尚节俭。例如我们所见到的日本牙刷,毛刷部分很小,差不多与国内小孩使用的一般大小。同样,其卫生间设置,空间虽小,但布局紧凑,基本上都是整体设计制造,既方便,又实用。再如,汽车消费上,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行在路上大排气量的汽车较少,轻巧、实用的小排气量的轻型、微型汽车比比皆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循环利用生活用水等,尽管运转成本很

高,但日韩两国仍不惜代价在较大范围应用。由此可见,资源循环利用和集约化生产生活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日韩两国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三、乡村的生产发展体现着多元化

个性化的建设,差别化的竞争在日韩两国新农村建设上有着集中的体现。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分别开展了“农业振兴运动”、“新村运动”,对其发展经济、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这些过程中,政府行政干预的则不多,各村的发展都是在不背离自身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围绕自身特色,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或“多村一品”经济。如日本串良町柳谷(村),大部分是老人,其中65岁以上年龄的老人占34%,有一92岁左右的老人仍在参加劳动。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该村发展,在做好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投入的同时,让村民自主经营、放手发展。该村老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本地的资源研制出一种土著菌,利用此菌,他们开发了一条土烧酒制作、足浴健身、饲料加工以及观光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而韩国对于村办工业,政府无计划,群众也无意愿,坚持立足各村农业资源,引进大棚种植、无土栽培新技术,走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之路,并通过英特网销售大米、木耳、人参、面粉(馒头)等特色产品,使得农产品价高质优,促进了产业化经营进程。

四、居民的生产生活体现着环保化

对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污水、垃圾处理两国各有奇招,均走出了一条循环型利用的环保化之路。在污水处理方面,由于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他们采取以家庭为主体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即每个农户家庭设一污水处理槽——电动生态处理装置,收集所有排放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槽一次处理后,输入污水处理厂,再经二次净化后,一部分排入自然河道,另一部分输入农用溜池,用于农田灌溉,其所剩残渣,作肥还田。由于韩国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多采用栅格式净水方式,对生活污水经沉淀净化后,有条件的输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无条件的直接排入江河。在垃圾处理方面,日本农村采取可用固体垃圾分拣处理法,而对于残菜剩饭等生活垃圾则装入埋在田园里政府发放的专用塑料筒进行堆肥处理,经充分发酵后作肥还田。而韩国:一是农民必须购买由政府专门机构统一生产的垃圾收集袋,专门用于各类垃圾的收集,其产生的利润用于垃圾处理费用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当地道州政府制定相应法规,对乱扔乱抛垃圾行为实施重罚。二是道州政府将收集的垃圾以挖山填埋的办法,将垃圾分类置于山体各穴内,通过发酵生成沼气,用于发电,从而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

五、优良的礼仪习惯体现着文明化

此次集中考察学习,除两国整洁的环境、发达的经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礼仪之邦的文明之风也让人感触良多。每到一处,都受到礼遇,频频的问候不绝于耳。无论是日本出入关安检人员和霭可亲的笑容,还是宾馆经理、服务员送客的挥手致意,无论是韩国大巴司机对各位上下客的点头致意,还是公共场所内吃饭、打电话的轻声细语,即使是由于示威游行等特殊原因引起的道路堵塞,日韩国人既会耐心等待,也不参与,不起哄,不看闲;韩国遇亚洲金融危机,人民众志成城,捐金救国;另外汉城世界杯“红魔”啦啦队,上百万人集聚广场及周边街道,为国家队呐喊助威,但球迷离开后的广场,仍然整洁如初。这些无不反映出日韩两国注重礼仪、崇尚文明的国民素质。不仅如此,从日本鹿儿岛县国际交流课课长热情周到的服务到老人志愿讲解员认真细致的解说,两国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让人叹为观止。作为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置于这种和谐的环境之中,敬意油然而生,也受到了一次文明的洗礼。

六、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发动体现着自主化

纵观日本、韩国新农村建设所走的艰辛历程,皆经历了一个由过去政府主导的“要我搞”的下向式运动到农民主动参与的“我要搞”的上向式运动过程。而其新农村建设从计划到落实均由居民自作主张,是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下开展的运动。就韩国而言,政府事先未制定发展计划,而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精神鼓励等办法,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我们也能行”的自信心。一是政府引导。对道路交通、燃料供应、水利设施、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投入。同时为鼓励农民参与建设,该国从一开始就对3.3万个行政里(村)和洞(居民区)分别无偿提供了335包水泥,要他们在各自的居住地自行开展修房修路和改水美化等工作。后根据各地的表现,筛选出1.6万个样板村,继续提供一批水泥和钢筋,鼓励把村庄建得更好,并以此实行典型引导,以点带面。二是评比激励。采取评先争优、政府奖励的办法鼓励村庄建设,如韩国江原道(原州市),对评选出的新农村运动优秀村由政府奖励5亿韩元,绿色农村体验村则奖2亿韩元,设施化事业村奖励1亿韩元,扩充农村观光富民设施事业的奖励3500万韩元等。三是精神教育。积极宣传“新村运动”就是“过好日子”的运动,并有专门的标记物和“过好日子靠自己”的会歌。大力倡导“早起的鸟有虫吃”的“勤勉”精神、“老天爷帮助的是自己帮自己的人”的“自助”精神、“就是一张白纸,大家一起来抬也会更轻松”的“协作”精神。大力实施技能培训,“新村运动”中央会办有一个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研修院,每年轮训2万名从事“新村运动”的积极分子(初期由各个村推荐男女各一名,参加培训,称为指导员,作为带头人)。同时实行会员制,由居民自愿申请参加,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会的负责人共有17万多人,普通会员218万多人,两项相加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由此,在“新村运动”中形成的“勤勉、自助、协作”的基本精神,为韩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篇5:对老师的印象作文

他长得高高的,瘦瘦的,剃着一个小平头,高高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深蓝色眼镜,很帅呢!

许老师很幽默。第一节课,许老师先自我介绍:我姓许,是许多许多电脑的许。这个开头,就把我们逗得开怀大笑。接着,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狼烟》。古时候,一位将军率兵与敌军打仗,战斗进行得很惨烈,士兵伤亡很大,眼看有点顶不住了,急需援军支援。将军急忙派人到山上点起烟,后方的皇帝看到了,知道前方紧急,立即派兵支援,终于打败了敌人。许老师笑了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点的是什么烟吗?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吧,灰太狼总喜欢在草原上便便。如果把他的便便收集起来,晒干后点燃,冒出来的烟又高又黑又直,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古时候,常用这种方式来传递敌情。许老师通过讲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信息技术的含义。许老师幽默的语言,夸张的神情,把我们逗得个个哈哈大笑,他自己也不由得跟着我们笑起来。

许老师还会变脸呢!比如说他正在笑容满面地给我们上课,当看到有人上课调皮,不听讲,他的脸马上会沉下来,严厉地给予批评。真厉害,我们既喜欢他,又有点畏惧他。

许老师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如果上课我们有什么不懂,不管谁提出来,他一定会耐心给我们讲解、示范,直到我们理解掌握为止。他十分爱护电脑,总是要求我们每星期都要洗一下鞋套,说这是为了避免灰尘弄脏了电脑。

篇6:对老师的印象作文

我惴惴不安地走进了教室。新老师是谁呢?环顾四周,把目光锁定在了黑板报前的老师身上:她穿着一件款式简单的浅色短裙,头发盘了起来,显得简洁干练。再加上一脸淡定的表情和指挥学生的熟练,一定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

你是祝安琪吧,我姓宗,叫我宗老师,来出黑板报吧!我还在打量着老师,老师已转过头看见我,朝我唤道。我应了一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不知不觉,黑板报已出了一大半,此时大家都满头大汗。突然,刘语跑进教室,我们眼前一亮:她手里提着一袋冰棒。我们赶快取了一根吮了起来。尝着尝着,我疑惑地问:刘语,这些冰棒哪儿来的?老师说,我们出黑板报很卖力,热成这样,所以让我买冰棒来犒劳大家。这句话令我感到了一股暖流,原来宗老师不仅干练,也很关心别人呀!

上一篇:对远程教育资源与数学教育阐述下一篇:小学语文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