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解释

2024-05-03

术语解释(共8篇)

篇1:术语解释

EDO DRAM (Extended Data Out DRAM):扩展数据输出DRAM,对DRAM的访问模式进行一些改进,缩短内存有效访问的时间。

VRAM (Video DRAM):视频RAM。这是专门为了图形应用优化的双端口存储器(可同时与RAMDAC以及CPU进行数据交换),能有效地防止在访问其他类型的内存时发生的冲突。

WRAM (WINDOWS RAM):增强型VRRAM,性能比VRAM提高20%,可加速常用的如传输和模式填充等视频功能。

SDRAM (Synchronous DRAM):同步DRAM。它与系统总线同步工作,避免了在系统总线对异步DRAM进行操作时同步所需的额外等待时间,可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

SGRAM (Synchronous Graphics DRAM):同步图形RAM,增强型SDROM。它支持写掩码和块写。写掩码能够减少或消除对内存的读-修改-写的操作;块写有利于前景或背景的填充。SGRAM大大地加快了显存与总线之间的数据交换。(如:丽台S680、Banshee)

MDRAM (Multibank DRAM):多段DRAM。MDRAM可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有效区段,减少了每个进程在进行显示刷新、视频输出或图形加速时的时间损耗。

RDRAM (Rambus DRAM):主要用于特别高速的突发操作,访问频率高达500MHz,而传统内存只能以50MHz或75MHz进行访问。RDRAM的16 Bit 带宽可达 1.6Gbps(EDO的极限带宽是533Mbps),32Bit带宽更是高达4 Gbps。

● 3D显卡的基本3D功能

1. Alpha Blending: ALPHA混合,

ALPHA是3D纹理元素颜色特性中的特殊通道,利用它可对纹理(Texture)图象进行颜色混合,产生透明效果。

2. Billinear Filternig: 双线过滤。一种纹理映射技术,能够减少在纹理缩放时由于色彩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块状图。

3. Dithering:抖动。这是变化颜色像素(Pixel)的排列以得到一种新颜色的过程。

4. Flat Shading:一种基本的绘制技术,用它绘制的每个三角形内部都使用同种颜色。

5. Fogging:雾化。将某种颜色与背景混合从而隐藏背景以达到雾状效果。

6. Gouraud Shading:用三角形顶点的颜色来进行插值(Interpolation)得到三角形内部每个点颜色。

7. Mipmap:MIP映射。它可以在内存中保存不同分辨率和尺寸的纹理图形,当3D 对象移动时允许纹理光滑变化。

8. Perspective Correction:透视修正。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都能更真实地反映在3D场景中进行纹理光滑变化。

9. Point Sampled:点抽样。一种简单的纹理映射技术,用最近的纹理元素来决定当前点的颜色。

10. Texture Mapping:纹理映射。在3D物体上贴上位图(Bitmap)或图象,使物体具有真实感。

11. Transparency:透明。

12. Z-BUFFER:它是用来存放场景象素深度的显存区。

13. Gamma Correction:伽玛纠正。为了补偿由于显示器偏差而导致的图形失真,伽玛纠正就对图形进行亮度纠正。

篇2:术语解释

CLV技术:(Constant-Linear-Velocity)恒定线速度读取方式.在低于12倍速de光驱中使用de技术.它是为了保持数据传输率不变,而随时改变旋转光盘de速度.读取内沿数据de旋转速度比外部要快许多.

CAV技术:(Constant-Angular-Velocity)恒定角速度读取方式.它是用同样de速度来读取光盘上de数据.但光盘上de内沿数据比外沿数据传输速度要低,越往外越能体现光驱de速度,倍速指de是最高数据传输率.

PCAV技术:(Partial-CAV)区域恒定角速度读取方式.是融合了CLV和CAVde一种新技术,它是在读取外沿数据采用CAV技术,在读取内沿数据采用CAV技术,提高整体数据传输de速度.

UDMA模式:(Ultra-DMA/33),由Intdl和Quantum制定de一种数据传输方式,该方式I/O系统de突发数据传输速度可达33MB/s,还可以降低I/O系统对CPU资源de占用率.现在又出现了UDMA/66,速度多出两倍.

PIOM模式:(PIO-Mode)以前普遍采用de数据传输模式,每个操作都要经过CPU才可完成,占用CPUde大量资源.

SCIC接口:(Small-Computer-Sysem-Interface)是一种新型de外部接口,可驱动多个外部设备;数据传输率可达40MB,以后将成为外部接口de标准,价格昂贵.但占用CPU资源少,工作稳定.

IDE接口:(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是现在普遍使用de外部接口,主要接硬盘和光驱.采用16位数据并行传送方式,体积小,数据传输快.一个IDE接口只能接两个外部设备.

倍速: 指de是光驱数据传输率,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把150KB/sde数据传输率定为单倍速光驱.300KB/sde数据传输率也就是双倍速.依次计算得出.

数据传输率:(data-transfer-rate)是指光驱每秒中在光盘上可读取多少千字节(kilobytes)de资料量,直接决定了光驱运行速度.单倍速光驱de数据传输率是150KB/s.

平均读取时间:(Average-Seek-Time)是指激光头移动定位到指定de预读取数据(这时间为rotation-latency)后,开始读取数据,之后到将数据传输至电路上所需de时间.它也是光驱速度de一重要指标.

缓存容量:它提供一个数据缓冲,先将读出de数据暂存起来,然后进行一次性传送.解决与其它设备de速度匹配差距.

激光头:它由中心往外移动在Table-of-Contents区域,通过发射激光来寻找光盘上de指定位置,感应电阻接受到反射出de信号输出成电子数据

CD:(Compact-Disc)光盘.CD是由liad-in(资料开始记录de位置);而后是Table-of-Contents区域,由内及外记录资料;在记录之后加上一个lead-outde资料轨结束记录de标记.在CD光盘,模拟数据通过大型刻录机在CD上面刻出许多连肉眼都看不见de小坑.

CD-DA:(CD-Audio)用来储存数位音效de光蝶片.1982年SONY、Philips所共同制定红皮书标准,以音轨方式储存声音资料.CD-ROM都兼容此规格音乐片de能力.

CD-G:(Compact-Disc-Graphics)CD-DA基础上加入图形成为另一格式,但未能推广.是对多媒体电脑de一次尝试.

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机.1986年, SONY、Philips一起制定de黄皮书标准,定义档案资料格式.定义了用于电脑数据存储deMODE1和用于压缩视频图象存储deMODE2两类型,使CD成为通用de储存介质.并加上侦错码及更正码等位元,以确保电脑资料能够完整读取无误.

CD-PLUS:1994年,Microsoft公布了新de增强deCDde标准,又称为CD-Elure.它是将CD-Audio音效放在CDde第一轨,而后放资料档案,如此一来CD只会读到前面de音轨,不会读到资料轨,达到电脑与音响两用de好处.

CD-ROM XA:(CD-ROM-eXtended-Architecture)1989年,SONY、Philips、Micuosoft对CD-ROM标准扩充形成de白皮书标准.又分为FORM1、FORM2两种和一种增强型CD标准CD+.

VCD:(Video-CD)激光视盘.SONY、Philips、JVC、Matsu**a等共同制定,属白皮书标准.是指全动态、全屏播放de激光影视光盘.

CD-I:(Compact-Disc-Interactive)年,是Philips、SONY共同制定de绿皮书标准.是互动式光盘系统.1992年实现全动态视频图像播放

Photo-CD: 1989年,KODAK公司推出相片光盘de橘皮书标准,可存100张具有五种格式de高分辨率照片.可加上相应de解说词和背景音乐或插曲,成为有声电子图片集.

CD-R:(Compact-Disc-Recordable)1990年,Philips发表多段式一次性写入光盘数据格式.属于橘皮书标准.在光盘上加一层可一次性记录de染色层,可通进行刻录.

CD-RW:在光盘上加一层可改写de染色层,通过激光可在光盘上反复多次写入数据(计算机基础知识,电脑知识入门学习,请到www.pc6c.com电脑知识网).

SDCD:(Super-Density-CD)是东芝(TOSHIBA)、日立(Hitachi)、先锋、松下(Panasonic)、JVC、汤姆森 (Thomson)、三菱、Timewamer等制订一种超密度光盘规范.双面提供5GBde储存量,数据压缩比不高

MMCD:(Multi-Mdeia-CD)是由SONY、Philips等制定de多媒体光盘,单面提供3.7GB储存量,数据压缩比较高.

HD-CD:(High-Density-CD)高密度光盘.容量大.单面容量4.7GB,双面容量高达9.4GB,有de达到7GB.HD-CD光盘采用MPEG-2标准.

MPEG-2: 1994年,ISO/IEC组织制定de运动图像及其声音编码标准.针对广播级de图像和立体声信号de压缩和解压缩.

DVD:(Digital-Versatile-Disk)数字多用光盘,以MPEG-2为标准,拥有4.7Gde大容量,可储存133分钟de高分辨率全动态影视节目,包括个杜比数字环绕声音轨道,图像和声音质量是VCD所不及de.

DVD+RW:可反复写入deDVD光盘,又叫DVD-E.由HP、SONY、Phioips共同发布de一个标准.容量为3.0GB,采用CAV技术来获得较高de数据传输率

PD光驱:(PowerDisk2)是Panasonic公司将可写光驱和CD-ROM合二为一,有LF-1000(外置式)和LF-1004(内置式)两种类型.容量为65OMB,数据传输率达5.0MB/s,采用微型激光头和精密机电伺服系统.

ABS平衡系统:(Auto-Balance-System)是DIAMOND-DATA最新推出de三菱钻石系列高倍速光驱所配带de,是在光驱托盘下安上一具钢铢轴承,光驱震动时,钢珠在离心力de作用下到质量轻de部分,起到平衡作用,加大读盘能力.

部分安装:(Partial-Installation)在安装软体时,只安装一些必须或基本de档案,当执行特殊de功能时,再读取或执行光盘中de档案,这样系统便可配合一具有高速度、高效能和高稳定de光驱,达到最佳效能

篇3:术语解释

关键词: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船舷

《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根据国际货物贸易在现实中的发展与变化, 对《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订, 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2000至2010的十年时间里, 《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作为国际贸易的国际惯例, 为外贸业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并且避免了一些误解的产生。而贸易形式的多样, 贸易运输的变革等因素都使得《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无法满足于融入电子贸易等现代化的现实贸易的需求。《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为此做了更为详细的解释以及修订, 主要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贸易术语由13种减为11种

在《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规定了13种国际贸易术语, 分为四组, 分别为:E组、F组、C组、D组。而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 国际贸易术语为11种, 分为两类。贸易术语的变化主要是在D组中反映, DAF、DES、DEQ和DDU被DAP和DAT取代。DAP和DAT是“实质性交货”术语, 即卖方需将货物交于买方, 才完成风险转移和完成交货。《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 DAF (边境交货) 、DES (目的港交货) 、DDU (未完税交货) 都不需要卖方办理进口清关相关手续和支付相应的费用, 也不必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下, 只需要将货物处于让买方可以支配的状态即可。三者所不同的仅是交货地点的不同。而DAP则吸收了以上三者的共同之处, 避开了异处, 未规定交货地点, 融会了以上三者。DAT (Delivered At Terminal) 则和DES (Delivered Ex Quay) 近似, 只将卖方的交货地点不仅仅局限于制定目的港, 而是扩大到指定目的地。

以上的变化, 使得国际贸易术语的规定不再似以前那么繁复。显而易见, 《2010国际贸易术语》对于D组的修改是在吸收了2000版的基础上进行的, 将2000版的术语进行了归纳总结。DAF (边境交货) 、DES (目的港交货) 、DDU (未完税交货) 中, 买方均只需要在目的地准备接货即可, 规定多种交货目的地显然没有必要。归纳出一个更具有普遍运用意义的国际贸易术语DAP, 这使得外贸从业人员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则, 更便于掌握。

二、国际贸易术语由四组划分为两类

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 所有的国际贸易术语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 另一类是仅适用于水运的运输方式。这种划分方式打破了2000版的四组分类, 划分更为简洁, 而且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运用。以国际贸易术语的运用范围来区别贸易术语, 更具有实践意义。除此之外, 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 所有的贸易术语不仅适用于跨国的贸易运输, 还适用于各国境内的贸易, 直接增大了这一国际惯例的适用范围。

促成《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贸易术语运用范围的拓展, 国际贸易的深入化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随着各国贸易的日趋频繁, 贸易领域的不断扩展, 国内贸易者与国际交易人员身份的重叠与交错, 使得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分界线日趋朦胧。若再使贸易术语仅适用于国际贸易显然满足不了现实所需。加之在美国等幅员辽阔的国家, 在日常国内交易中便已习惯运用国际贸易术语来进行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术语的运用范围扩大到国内是实际贸易对《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提出的要求。

三、取消“船舷”作为风险转移的划分界线

船舷作为水运贸易中“假想的国界”在《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被作为卖方向买方风险转移的分界线。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 国际商会取消了“船舷”这一概念, 修改为货物在买方指定的船舶上时, 风险由卖方转移到了买方。

在过去十年的运用里, 虽然外贸从业人员已习惯了“船舷”的存在, 并将其作为风险划分的界线, 但这条假想的垂直的直线并非清晰。由于“船舷”是假想的, 抽象的, 人们在实际操作中认定中便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当货物在船舷正中发生了损毁, 这是风险是否已经转移?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船舷”不可被具体刻画, 使得难以有人可以明确地指出这个界限的具体存在方位, 为实践运用带了诸多不便。为此, 国际商会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 删除了“船舷”的存在。这一规定, 使得风险转移的界限不再那么朦胧不清, 难以运用。而且将货物置放到船上作为风险划分的依据, 可以更加明确在放置货物时的风险承担问题, 不再将一个完整的装货行为用人工假想的界限一分为二, 更加尊重了客观事实与规律。

四、结语

总而言之, 《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于《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订, 语言更为简洁, 精炼, 更尊重了客观贸易实践, 并在吸收了2000版的基本惯例的基础上, 加入了对电子贸易等现代贸易的规定。深刻的理解与掌握《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并明晰其与2000版的区别, 将更有利于外贸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 便于快捷国际贸易的履行。

参考文献

[1]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M].中信出版社, 2000

篇4:底片扫描仪相关术语解释

扫描仪的核心部分是完成光电转换的部件--感光器件。目前市场上扫描仪所使用的感光器件主要有四种:电荷藕合元件CCD、接触式感光器件CIS、光电倍增管PMT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CMOS。用在底片扫描仪上的主要是CCD和PMT。

四种扫描元件中,光电倍增管PMT的生产成本最高,动辄几十万元,而且扫描速度很慢,只用在专业的滚筒式扫描仪上。CCD和CIS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扫描速度相对较快,扫描效果能满足大部分工作的需要。生产成本最低的CMOS,由于其扫描成像质量的限制,一般多用于低端的扫描仪上。

光学分辨率

在选购扫描仪的时候,分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包括光学分辨率和最大分辨率。在常见的产品宣传说明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到诸如1200dpi×2400dpi这样的表示形式,它的意义是:扫描仪成像元件(如CCD)的光学分辨率是1200dpi(假定为水平方向),2400dpi则表示扫描仪步进电机的移动精度为每英寸2400级(假定为垂直方向)。

最大分辨率

最大分辨率又称为插值分辨率或软件分辨率,是通过数学算法增大图像分辨率的方法,超过光学分辨率的部分都是利用软件进行插值获得,无法获得更多的图像细节,因此,我们在实际购买中要以光学分辨率为准,在光学分辨率相同的条件下,最大分辨率只能作为参考。

色彩深度

色彩深度又称色彩位数,是指扫描仪对图像进行采样的数据位数,也就是扫描仪所能辨析的色彩范围。目前有18位、24位、30位、36位、42位和48位等多种。根据通常的定义,24位彩色为真彩色(R、G、B三原色各8位),常见的图像浏览和编辑软件所能够支持的文件格式记录的色彩信息就是24位彩色。一般来说,色彩位数越高,扫描仪越具有提高扫描效果还原度的潜力,但也并非绝对,扫描仪标称的色彩位数并不能够绝对反映出扫描仪性能的差异。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又称作密度范围、色彩浓度、宽容度等,它表示的是扫描仪成像元件的信号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或基本上为线性关系)的范围,通常以线性区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比值的对数(以10为底)来表示。

例如某扫描仪产品标称的动态范围为3.0D,那么就表明它可以反映出的明暗差异范围是10的3次方倍,即1000倍。

有时候厂商会将动态范围标称为类似3.9D Max的形式,这只是密度的最大值,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才是动态范围。

扫描仪的动态范围可以用来判断它适合做何种用途。传统的纸质图片、照片、文稿动态范围通常在2.0D左右,负片的动态范围通常在2.8D以下,曝光正确的反转片的动态范围可达3.2D-3.4D,用户应该选择动态范围足够的扫描仪产品。

光源

现在扫描仪内部用得较多的光源类型主要有冷阴极荧光灯、RGB三色发光二极管(即LED),少部分扫描仪采用了卤素灯光源。冷阴极荧光灯具有体积小、亮度高、寿命长的特点,但工作前需要预热。该类光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平板式扫描仪和底片扫描仪中。发光二极管功耗小、噪音低、发热量小、且无需预热,但亮度低,亮度均匀性略差,寿命一般也比较短一些。卤素灯多应用于一些高端扫描仪中,亮度非常高,预热时间短,而且维护、更换容易,但它的发热量也较高,使用一定时间后即可能出现衰减,而且价格也相对较贵。

扫描介质

扫描介质为扫描仪所能扫描的介质类型,一般平板式扫描仪可以处理的介质为照片、印刷品、文稿、3D实物等反射稿,而底片扫描仪一般只接受正负底片、幻灯片、投影胶片等透射稿,另外,双平台扫描仪和附加透扫适配器的平板式扫描仪既可以扫描反射稿,也可以扫描投射稿。

透射适配器

透射适配器(TMA)也叫透扫适配器、光罩等,主要用于平板式扫描仪的透射适配器能让用户扫描负片、反转片和大的透明底片或胶片。

透射适配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光源来替代扫描仪原来的上盖,把扫描光源由稿件下方移到稿件上方,让透射过稿件的光线经过镜头和数个反射镜成像在CCD等感光器件的表面来达到扫描底片的方法。

接口

接口指扫描仪与计算机的连接方式。接口技术是扫描仪除成像技术之外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直接关系到扫描仪作为输入设备的工作效率。目前扫描仪的常见接口包括并口(EPP)、SCSI、火线(IEEE 1394)和USB接口。

SCSI接口传输速度很快,但需要在电脑中额外添加SCSI连接卡,增加了扫描仪的成本,而且安装复杂,目前仅限于专业用户使用。

EPP接口曾经最普及,但其较慢的数据传输效率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扫描仪的速度,无法适合快节奏的时代需要。

IEEE l394接口虽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但采用IEEE 1394接口的扫描仪的价格一般比较高,而且需要计算机上也要具有相应的IEEE 1394接口,目前尚不普及。

USB接口作为近年新兴的行业标准,在传输速度、易用性、扩充性及计算机兼容性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成为事实上的扫描仪标准接口。

TWAIN

TWAIN(Technology Without An Interesting Name)是扫描仪厂商共同遵循的规格,是应用程序与影像输入设备间的标准接口。只要是支持TWAIN的驱动程序,就可以启动符合这种规格的扫描仪。例如在Adobe Photoshop中打开File-Import-Select TWAIN_32 Source,就可以启动扫描仪,在Microsoft Word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启动扫描仪。

预扫时间

预扫时间其实就是扫描仪对所有的扫描面积进行一次快速扫描所需的时间。扫描仪从打开到进行正式扫描,有一段光源预热时间,如果是进行长时间连续扫描作业,这段预热时间似乎可以接受或者忽略不计。但是如果并不是连续作业,那么在每次扫描之前都要进行光源预热,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对扫描仪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Digital ICE

Digital ICE的英文全称为Digital Image Correction & Enhancemen,即“自动消痕技术”,这是一种由ASF(Applied Science Fiction)公司开发的软硬件结合的扫描技术,其主要功能在于扫描底片时,可以消除影像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刮痕、指印或灰尘,对于影像品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摄影店、摄影师及出版公司而言,可大幅减少自己耗时修补的工夫,令扫描影像更加完美逼真。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诸如Digital ICE3、ICE4这样的标识,这实际上是一个底片修正软件的集合,除了Digital ICE技术外,一般还会包括控制底片颗粒的Digital GEM技术、针对褪色底片的Digital ROC技术、对亮度进行优化重现细节的Digital SHO技术等。

分色

将扫描仪得到的RGB采样模式转换成CMYK可印刷色模式。

目前的扫描仪为了与计算机联接,采用的扫描方式都是RGB(红、绿、蓝)三色扫描方式,而在印刷界则执行的是CMYK(青、品红、黄、黑)四色印刷标准,这样扫描的图形,在进行印刷前必须进行RGB到CMYK的色域转换。目前有些专业的扫描软件内置了CMYK自动转换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将影像扫描成印刷所需的CMYK模式,极大地减小了扫描工作量。

牛顿环

篇5:术语解释

操作术语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外面加载的第一道软件系统,专门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其它软件,响应用户对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在微机上常见的有DOS、Windows3.2,Win95/98/NT等。

安装程序: 由于目前的软件都涉及许多文件和子目录,所以一般都提供安装程序帮助用户自动化地安装全部文件,一般标准的安装程序均起名Setup.exe或Install.exe。

病毒:一种计算机程序,它可以附属在可执行文件或隐藏在系统数据区中,在开机或执行某些程序后悄悄地进驻内存,然后对其它的文件进行传染,使之传播出去,然后在特定的条件下破坏系统或骚扰用户。目前已有较成熟的清除病毒软件,但是新病毒还是层出不穷,成为一大危害。

集成开发环境: 较早期程序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用不同的软件来进行处理,如先用字处理软件编辑源程序,然后用链接程序进行函数、模块连接,再用编译程序进行编译,开发者必须在几种软件间来回切换操作。现在的编程开发软件将编辑、编译、调试等功能集成在一个桌面环境中,这样就大大方便了用户。

拷贝: 指将文件从一处复制一份完全一样的到另一处,而原来的一份依然保留。

删除: 指将文件从系统的目录清单中删掉,但许多情况下,用工具软件或Windows下自带的“回收站”均能恢复被删掉的文件,为了保险起见,用户最好养成对自己输入的文本或其它文件进行软盘备份,以防万一。

移动: 就是将拷贝操作和删除操作合二为一,原来的一份在拷贝完成后即被自动删掉,

共享: 这是在网络环境下文件使用时的一种设置属性,一般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打开或使用同一个文件(或数据)。

独占: 系指文件(或数据)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用户打开,其它用户只能等待此用户放弃后,才能打开和使用它。

压包: 用工具软件将文件进行压缩存储的过程,常用的压包工具有WinZip 、Arj等。

解包: 压包的反过程,即将压包文件还原成原来的文件。

加密: 在网络通讯中,为了保证传输数据的保密性,用密码对文件进行加密变换。

解密: 加密的反过程,使之变成可使用的正常数据。

上传:本地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成功后,将本机文件拷贝到其它计算机中的过程。

下载:在网络中,将对方计算机中的文件拷贝至本地计算机中的过程。

通配符: 在DOS操作系统下,为了提高对文件处理的效率,用*或?表示任意多个或一个字符,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处理一批文件,如*.*即代表当前目录下的全部可见文件。

内部命令: 启动了DOS操作系统后,任何时候都能使用的命令,如DIR、COPY等,因为这样命令已编在COMMAND.COM文件中。

外部命令: 虽然也是DOS命令,但它们是经过同名的程序文件提供的功能,若程序文件被删除,则此命令将不可使用,如DISKCOPY、FORMAT等。

格式化: 指对磁盘进行使用前的预处理以便存入数据。一般而言,新盘是必须格式化的,而使用过的旧盘也可以格式化,格式化后磁盘上全部数据将被删除。

篇6:术语解释

(1)语系是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所分成的不同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反之则属于不同的语系。

(2)比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等是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2.歧义: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也就是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就会产生歧义,歧义产生的原因:词义不明确、句法不固定、层次不分明、指代不明

歧义有主要由口语与书面的差别造成的,有主要由多义词造成的,还有语言组合造成的。组合的歧义中又有语法组合的歧义和语义组合的歧义。3符号

1. 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例如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红灯表示“停止“的意义。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 它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它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3.字母:

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书写单位。如: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字母。

4.基础方言:

(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

(3)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岗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5.共同语:

指一个部落或民族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掌握和使用的语言。它是在某个区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口语的形式逐渐形成的。这个地方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区,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语言而后有形成方言。

如普通话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例如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6.音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7.混合语:

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洋泾浜

8.语法手段:

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

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2 词法手段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句法手段包括虚词,词类选择,语序和语调。9.语流音变:

在语言的组合过程中,一个音位受到邻近音位的影响或语流的影响而可能产生的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和脱落。

10.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它是语言符号的一个重要特征。

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的特点。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这是因为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的规则

11.语法的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做句法。

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构词法和句法。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话语中,是现实的12.语法的聚合规则:

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和词形变化: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好多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位等等的变化。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

13.仿译词:

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仿译词属于意译词。如汉语词“黑板”的构词材料是“黑”(形容词性,表颜色)和“板”(名词性,表厚度小而面积大的较硬的事物),以“修饰+中心语”次序的定中关系组织起来,而它所源自的外语词是英语的blackboard,含有的构词材料也是两个:black(形容词性,表黑颜色),board(名词性,表厚度小而面积大的较硬的事物),两成分的关系也是“修饰+中心语”次序的定中

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对译外语词

14.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在音质上又比较相似的各个不同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不同的变体式,音位变体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下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15.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16.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或称语素-音节文字、语词-音节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系统是音节文字(如日文)、字母文字、辅音文字等以外的文字系统。意音文字代表人类文字史走出原始时期,进入古典时期。

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17.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学上聚合关系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可以相互替代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共现的成分和非共现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同一聚合关系语句只受句法关系限制语义因素不在考虑范围处于聚合关系中的语句与共同的句法特征但在语义上不能互相替换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18.音标: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而一个音标并不只表示一个音素(双元音就是由2个音素组成的,相对于单元音来说。由2个音素构成的音标我们称之为双元音)。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19.词法范畴:

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词法范畴——由综合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是词法范畴。

20.语言的类型分类:

我们把世界语言一般分为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和复综语。

篇7:政治术语解释

1998年3月,某品牌电器在C地销售时,由于公司所采取的销售政策使商场只能享 受到微利,在与该公司交涉未果的情况下,C地七家商场联合拒售其产品,使其品牌形象受到重创

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领事馆是一国政府派驻对方国家某个城市并在一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政府代表机关。两个国家断交,一定会撤销大使馆,但不一定撤销领事馆,而领事办则是领事馆的下设机构。

和平时期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从纯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的,将给予两国在贸易、文化等多领域合作提供空间,但不意味着中国同其他国家开战后,另一方会出兵协助。我国同西班牙刚建立了此关系,你说中美开战它帮谁?我国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了,无论是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等国,没有一个会在中国危难之时援手,他们衰落的国力(加起来也不如中国)也不允许这样做。因此目前国家间战略伙伴关系同战争无任何关系。

最后通牒意思为,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话”。是一方或一国就自己提出的最后条件,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明确答覆,否则将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书面通知

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又称为多党政府(Multiparty Government),通常会出现于多党制的国家。联合政府通常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形中:

篇8:术语解释

一、贸易术语分类方式进行了变化

在《Incoterms 2000》中, 为了便于理解, 将所有的术语按其首写字母及主要交货责任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组为“E 组”, 指卖方仅在自己的地点为买方备妥货物;第二组为“F 组”, 指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第三组为“C组”, 指卖方须订立运输合同, 但对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装船和启运后发生意外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卖方不承担责任;第四组为“D组”, 指卖方须承担把货物交至指定目的地所需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Incoterms 2010》改变了贸易术语的分类方式, 将所有的贸易术语按其适用运输方式分为两类, 分别为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和适用于海上及内陆水上运输的术语。

二、贸易术语规则总量进行了调整

《Incoterms 2000》对13个贸易术语进行了解释, 而《Incoterms 2010》只解释了11个贸易术语, 其中删去了《Incoterms 2000》中的4个术语, 分别是DAF (Delivered at Frontier, 边境交货) 、DES (Delivered Ex Ship, 目的港船上交货) 、DEQ (Delivered Ex Quay, 目的港码头交货) 、DDU (Delivered Duty Unpaid, 未完税交货) , 同时新增了2个术语, 分别是DAT (Delivered at Terminal, 目的港或目的地集散站交货) 、DAP (Delivered at Place, 目的地交货) , 即以DAT取代了DEQ, 且扩展至适用于一切运输方式, 以DAP取代了DAF、DES和DDU三个术语。

DAT的全文是Delivered At Terminal (……named terminal at port or place of destination) , 即集散站交货 (……指定目的港或目的地集散站) 。此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DAT术语类似于取代了的DEQ术语, 在该术语下, 卖方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卸货后, 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即完成交货, 术语所指目的地包括所有地点, 如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或货运站、铁路或空运货物集散站。卖方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集散站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进口清关费用除外) 。卖方需办理货物所需出口清关手续, 买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 缴纳所需进口税费。

DAP的全文是Delivered at Place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 即目的地交货 (……指定地点) 。此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DAP术语类似于取代了的DAF、DES和DDU三个术语, 在该术语下, 卖方在指定目的地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之下, 并只需做好卸货准备而无需卸货即完成交货。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进口通关费用除外) 。卖方需办理货物所需出口清关手续, 买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 缴纳所需进口税费。如双方希望由卖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 缴纳所需进口税费, 可采用DDP术语。

三、取消了“船舷”的概念

对于FOB、CFR和CIF三个贸易术语的风险划分界限问题, 《Incoterms 2000》中规定:“The seller must bear all risks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until such time as they have passed the ship’s rail at the named port of shipment”, 即FOB, CFR和CIF三个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是以货物越过装运港指定船只的船舷作为交货风险的划分界限, 风险的划分问题强调了“船舷”的概念。但由于货物装船是一个连续行为, 若货物在装船过程中出现风险和损失, 对于风险的归属是很难进行准确划分的, 因而实际业务中, 双方除了确定采用FOB术语外, 还需要通过其他条款进一步明确风险划分界限, 以避免双方的理解误差和履约纠纷。

而《Incoterms 2010》取消了“船舷”的概念, 对于FOB、CFR和CIF三个术语, 删除了以“越过船舷”作为交货风险的划分界限, 而是规定“The risk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passes when the goods are on board the vessel”, 即风险的承担方自货物装上船起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由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 买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后的一切风险。这样的表述更准确地反映了贸易操作实践的需要, 避免了以往风险围绕“船舷”这条虚拟垂线来回摇摆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

四、正式认可所有的贸易术语既可以适用于国内交易, 也可以适用于国际交易

随着欧盟等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建立与扩大, 在自由贸易区内部的部分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时, 不再有缴纳关税的义务和进出口的限制, 因此在《Incoterms 2000》中, “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 (where applicable) ”的用语被加入了相关术语的条款中。这样, 在无须办理海关手续的情况下, 使用该术语就可以避免模棱两可。但《Incoterms 2000》并未明确提出贸易术语可适用国内交易。

而《Incoterms 2010》的名称增加了一个副标题——“国内及国际贸易术语使用规则 (ICC rules for the us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erms) ”。这样, 通过副标题的使用, 新规则正式认可所有的贸易术语既可以适用于国内交易, 也可以适用于国际交易 (the subtitle of the Incoterms 2010 rules formally recognize that they are available for application to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ale contracts) 。

五、进一步认可了电子通讯方式

《Incoterms 2000》已经提及了可以被电子数据交换信息替代的文件, 例如商业发票、交货凭证、运输单据等。而在《Incoterms 2010》中, 相关贸易术语的A1/B1条款更进一步明确了只要缔约双方同意或存在国际惯例, 电子文件或电子交易程序具有与纸质通讯相同的效果 (Articles A1/B1 of the Incoterms 2010 rules, however, now give electronic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e same effect as paper communication, as long as the parties so agree or where customary) 。

六、增加了安全清关及所需信息的条款

由于货物运输安全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国贸易商均希望货物不会因自有属性以外的原因对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因此《Incoterms 2010》中, 相关贸易术语的A2/B2 和A10/B10条款对安全清关问题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责任划分。例如, 在EXW术语的A2条款中增加了“若有需要时, 应买方要求并由其承当风险和费用, 卖方必须提供买方在货物安全清关时所需的任何信息 (Where applicable, the seller must provide the buyer, at the buyer’s request, risk and expense, any information in the possession of the seller that is required for the security clearance of the goods) ”。

七、增加了关于码头作业费 (THC费用) 的明确条款

在贸易术语CPT, CIP, CIF, DAT, DAP和DDP项下, 由卖方办理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输。尽管运费由卖方支付, 但实际上是作为运费成本包含在卖方的售价中由买方支付的。有时, 运费中已包含货物在港口或集装箱码头内的理货和运输费用, 但承运人或码头营运方也会向买方收取这笔费用。这样, 买方实际为同一服务支付了两次重复费用:一次是作为价格的一部分支付给卖方;一次是单独支付给承运人或码头营运方。因此, 《Incoterms 2010》在相关贸易术语的A6/B6 条款中对此项费用进行明确的分配, 以力求避免重复付费。

八、增加对连环销售合同中卖方义务的说明

与工业制成品的销售不同, 在农矿产品的销售过程中, 货物可能会在转运过程中被连续销售多次。这时, 位于销售链中间的卖方并不需要运输货物, 因为货物已由销售链的第一位卖方办妥。位于销售链中间的卖方, 其对买方的义务并非办理运输, 而是获得运输中的货物。为明确起见, 《Incoterms 2010》在相关术语中使用了“获得运输货物”义务作为对“运输货物”义务的替换。

参考文献

[1]何新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版对1990版的修改[J].国际经贸探索, 2000 (2) :73—77.

[2]邵景春.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评析[J].云南大学学报, 2001 (4) :45—48.

[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物业服务提升整改方案下一篇:中环项目满意度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