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尼曼】【课后小结与重要术语解释】汇总

2024-05-04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尼曼】【课后小结与重要术语解释】汇总(精选5篇)

篇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尼曼】【课后小结与重要术语解释】汇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总学时:

讲授学时:48 学分:

先修课程: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 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光电子技术方向)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各种半导体的物理效应掌握常用和特殊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从物理角度深入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规律。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开展课题设计和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固体晶格结构

(4学时)教学内容: 1.1半导体材料 1.2固体类型 1.3空间晶格 1.4原子价键

1.5固体中的缺陷与杂质 1.6半导体材料的生长 教学要求:

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掌握固体的基本结构类型;

2、掌握描述空间晶格的物理参量, 了解原子价键类型;

3、了解固体中缺陷与杂质的类型;

4、了解半导体材料的生长过程。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量子力学初步

(4学时)教学内容:

2.1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2.2薛定谔波动方程

2.3薛定谔波动方程的应用 2.4原子波动理论的延伸 教学要求:

1、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波动方程及波函数的意义;

2、掌握薛定谔波动方程在自由电子、无限深势阱、阶跃势函数、矩形势垒中应用;

3、了解波动理论处理单电子原子模型。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固体量子理论初步

(4学时)

应用物理学专业

教学内容:

3.1允带与禁带格 3.2固体中电的传导 3.3三维扩展

3.4状态密度函数 3.5统计力学 教学要求:

1、掌握能带结构的基本特点,掌握固体中电的传导过程;

2、掌握能带结构的三维扩展,掌握电子的态密度分布;

3、掌握费密-狄拉克分布和玻耳兹曼分布。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平衡半导体

(6学时)教学内容:

4.1半导体中的载流子 4.2掺杂原子与能级 4.3非本征半导体

4.4施主与受主的统计学分布 4.5电中性状态 4.6费密能级的位置 教学要求:

1、掌握本征载流字电子和空穴的平衡分布;

2、掌握掺杂原子的作用,掌握非本征载流字电子和空穴的平衡分布;

3、掌握完全电离和束缚态,掌握补偿半导体平衡电子和空穴浓度;

4、掌握费密能级随掺杂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载流子输运现象

(4学时)教学内容:

5.1载流子的漂移运动 5.2载流子扩散 5.3杂质梯度分布 5.4霍尔效应 教学要求:

1、掌握载流子漂移运动的规律,掌握载流子漂移扩散的规律;

2、了解杂质梯度分布规律,了解霍尔效应现象。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非平衡过剩载流子

(6学时)教学内容:

6.1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 6.2过剩载流子的性质 6.3双极输运 6.4准费密能级

6.5过剩载流子的寿命 6.6表面效应 教学要求: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掌握载流子产生与复合的规律,掌握连续性方程与扩散方程;

2、掌握双极输运方程的推导与应用,掌握准费密能级的确定;

3、了解肖克莱-里德-霍尔复合理论及非本征掺杂和小注入的约束条件;

4、了解表面态与表面复合速。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PN结

(2学时)教学内容:

7.1 PN结的基本结构 7.2零偏 7.3反偏

7.4非均匀掺杂PN结 教学要求:

1、掌握PN结的基本结构,掌握内建电势差与空间电荷区宽度;

2、掌握势垒电容与单边突变结,了解线性缓变结与超突变结。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PN结二极管

(4学时)教学内容: 8.1 PN结电流

8.2 PN结的小信号模型 8.3产生与复合电流 8.4结击穿

8.5电荷存储与二极管瞬态 8.6隧道二极管 教学要求:

1、掌握PN结内电荷流动的定性描述,掌握扩散电阻与等效电路;

2、掌握反偏产生电流正偏复合电流;

3、了解结击穿的物理图像,了解关瞬态与开瞬态,了解隧道二极管的基本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双极晶体管

(6学时)教学内容:

10.1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10.2少子的分布

10.3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 10.4非理想效应 10.5等效电路模型 10.6频率上限 教学要求:

1、掌握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少子的分布规律;

2、了解有用因素及电流增益的数学表达式;

3、掌握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及大注入效应;

4、了解Ebers-Moll模型及Gummel-Poon模型;

5、了解延时因子的概念及晶体管截止频率。授课方式:讲授

应用物理学专业

第十章:MOS场效应管(1)

(4学时)教学内容:

11.1双端MOS结构 11.2电容—电压特性 11.3MOSFET基本原理 11.4频率限制特性 11.5CMOS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能带图、耗尽层厚度、功函数、平带电压、阈值电压、电荷分布;

2、掌握理想C-V特性及频率特性;

3、掌握MOSFET的结构及电流--电压关系的数学推导;

4、了解小信号等效电路,了解CMOS制备技术。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一章:MOS场效应管(2)

教学内容:

12.1非理想效应

12.2MOSFET按比例缩小理论 12.3阈值电压的修正 12.4附加电学特性 12.5辐射和热电子效应 教学要求:

1、掌握亚阈值电导与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2、了解恒定电场按比例缩小,了解短沟道效应和窄沟道效应;

3、了解击穿电压及轻掺杂漏晶体管;

4、了解辐射引入的氧化层电荷及辐射引入的界面态。

4学时)

篇2:【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尼曼】【课后小结与重要术语解释】汇总

第一章 半导体物理基础

第二节 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一、能带中的电子和空穴浓度

二、本征半导体

三、只有一种杂质的半导体

四、杂质补偿半导体 第三节 简并半导体

一、载流子浓度

二、发生简并化的条件

第四节 载流子的散射

一、格波与声子

二、载流子散射

三、平均自由时间与弛豫时间

四、散射机构 第五节 载流子的输运

一、漂移运动 迁移率 电导率

二、扩散运动和扩散电流

三、流密度和电流密度

四、非均匀半导体中的自建场

第六节 非平衡载流子

一、非平衡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

二、准费米能级和修正欧姆定律

三、复合机制

四、半导体中的基本控制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

第二章 PN结

第一节 热平衡PN结

一、PN结的概念:同质结、异质结、同型结、异型结、金属-半导体结

突变结、缓变结、线性缓变结

二、硅PN结平面工艺流程(多媒体演示 图2.1)

三、空间电荷区、内建电场与电势

四、采用费米能级和载流子漂移与扩散的观点解释PN结空间电荷区形成的过程

五、利用热平衡时载流子浓度分布与自建电势的关系求中性区电势

及PN结空间电荷区两侧的内建电势差

六、解poisson’s Eq 求突变结空间电荷区内电场分布、电势分布、内建电势差和空间电荷区宽度(利用耗尽近似)

第二节 加偏压的PN结

一、画出热平衡和正、反偏压下PN结的能带图,定性说明PN结的单向导电性

二、导出空间电荷区边界处少子的边界条件,解释PN结的正向注入和反向抽取现象

第三节 理想PN结的直流电流-电压特性

一、解扩散方程导出理想PN结稳态少子分布表达式,电流分布表达式,电流-电压关系

二、说明理想PN结中反向电流产生的机制(扩散区内热产生载流子电流)

第四节 空间电荷区的复合电流和产生电流

一、复合电流

二、产生电流

第五节 隧道电流

一、隧道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隧道二极管的基本性质(多媒体演示 Fig2.12)第六节 IV特性的温度依赖关系

一、反向饱和电流和温度的关系

二、IV特性的温度依赖关系

第七节耗尽层电容,求杂质分布和变容二极管

一、PN结C-V特性

二、过渡电容的概念及相关公式推导 求杂质分布的程序(多媒体演示 Fig2.19)

三、变容二极管 第八节 小讯号交流分析

一、交流小信号条件下求解连续性方程,导出少子分布,电流分布和总电流公式

二、扩散电容与交流导纳

三、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第九节 电荷贮存和反响瞬变

一、反向瞬变及电荷贮存效应

二、利用电荷控制方程求解s

三、阶跃恢复二极管基本理论 第十节 P-N结击穿

一、PN结击穿

二、两种击穿机制,PN结雪崩击穿基本理论的推导

三、计算机辅助计算例题2-3及相关习题

第三章 双极结型晶体管

第一节双极结型晶体管的结构

一、了解晶体管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BJT的基本结构和工艺过程(多媒体 图3.1)概述

第二节 基本工作原理

一、理想BJT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四种工作模式

三、放大作用(多媒体Fig3.6)

四、电流分量(多媒体Fig3.7)

五、电流增益(多媒体Fig3.8 3.9)

第三节 理想双极结型晶体管中的电流传输

一、理想BJT中的电流传输:解扩散方程求各区少子分布和电流分布

二、正向有源模式

三、电流增益~集电极电流关系

第四节 爱拜耳斯-莫尔(EbersMoll)方程 一、四种工作模式下少子浓度边界条件及少子分布

二、E-M模型等效电路

三、E-M方程推导

第五节 缓变基区晶体管

一、基区杂质浓度梯度引起的内建电场及对载流子的漂移作用

二、少子浓度推导

三、电流推导

四、基区输运因子推导

第六节 基区扩展电阻和电流集聚

一、基区扩展电阻

二、电流集聚效应

第七节 基区宽度调变效应

一、基区宽度调变效应(EARLY效应)

二、hFE和ICE0的改变

第八节 晶体管的频率响应

一、基本概念:小信号共基极与共射极电流增益(,hfe),共基极截止频率和共射极截止频率(Wɑ ,Wß),增益-频率带宽或称为特征频率(WT),二、公式(3-36)、(3-65)和(3-66)的推导

三、影响截止频率的四个主要因素:τB、τE、τC、τD及相关推导

四、Kirk效应

第九节 混接型等效电路

一、参数:gm、gbe、CD 的推导

二、等效电路图(图3-23)

三、证明公式(3-85)、(3-86)

第十节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一、开关作用

二、影响开关时间的四个主要因素:td、tr、tf、ts

三、解电荷控制方程求贮存时间ts

第十一节 击穿电压

一、两种击穿机制

二、计算机辅助计算:习题

阅读 §3.12、§3.13、§3.14

第四章 金属—半导体结 第一节肖特基势垒

一、肖特基势垒的形成

二、加偏压的肖特基势垒

三、M-S结构的C-V特性及其应用

第二节 界面态对势垒高度的影响

一、界面态

二、被界面态钳制的费米能级

第三节 镜像力对势垒高度的影响

一、镜像力

二、肖特基势垒高度降低

第四节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

一、热电子发射

二、理查德-杜师曼方程

第五节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结构

一、简单结构

二、金属搭接结构

三、保护环结构

第六节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一、基本结构

二、工作原理

第七节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和PN结二极管之间的比较

一、开启电压

二、反向电流

三、温度特性

第八节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应用

一、肖特基势垒检波器或混频器

二、肖特基势垒钳位晶体管

第九节 欧姆接触

一、欧姆接触的定义和应用

二、形成欧姆接触的两种方法

第五章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和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第一节JF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一、两种N沟道JFET

二、工作原理

第二节 理想JFET的I-V特性

一、基本假设

二、夹断电压

三、I-V特性

第三节 静态特性

一、线性区

二、饱和区 第四节 小信号参数和等效电路

一、参数:gl gml gm CG

二、JFET小信号等效电路图

第五节JFET的截止频率

一、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

二、截止频率

第六节 夹断后的JFET性能

一、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二、漏极电阻

第七节 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一、基本结构

二、阈值电压和夹断电压

三、I-V特性

第八节 JFET和MESFET的类型

一、N—沟增强型 N—沟耗尽型

二、P—沟增强型 P—沟耗尽型 阅读 §5.8 §5.9 第六章 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

第一节 理想MOS结构的表面空间电荷区

一、MOSFET的基本结构(多媒体演示Fig6-1)

二、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的形成

三、利用电磁场边界条件导出电场与电荷的关系公式(6-1)

四、载流子的积累、耗尽和反型

五、载流子浓度表达式 六、三种情况下MOS结构能带图

七、反型和强反型条件,MOSFET工作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理想MOS电容器

一、基本假设

二、C~V特性:积累区,平带情况,耗尽区,反型区

三、沟道电导与阈值电压:定义 公式(6-53)和(6-55)的推导

第三节 沟道电导与阈值电压

一、定义

二、公式(6-53)和(6-55)的推导

第四节 实际MOS的电容—电压特性

一、M-S功函数差引起的能带弯曲以及相应的平带电压,考虑到M-S功函数差,MOS结构的能带图的画法

二、平带电压的概念

三、界面电荷与氧化层内电荷引起的能带弯曲以及相应的平带电压四、四种电荷以及特性平带电压的计算

五、实际MOS的阈值电压和C~V曲线

第五节 MOS场效应晶体管

一、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静态特性 第六节 等效电路和频率响应

一、参数:gd gm rd

二、等效电路

三、截止频率

第七节 亚阈值区

一、亚阈值概念

二、MOSFET的亚阈值概念

第九节 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类型

一、N—沟增强型 N—沟耗尽型

二、P—沟增强型 P—沟耗尽型

第十节 器件尺寸比例

MOSFET制造工艺

一、P沟道工艺

二、N沟道工艺

三、硅栅工艺

四、离子注入工艺

第七章 太阳电池和光电二极管 第一节半导体中光吸收

一、两种光吸收过程

二、吸收系数

三、吸收限

第二节 PN结的光生伏打效应

一、利用能带分析光电转换的物理过程(多媒体演示)

二、光生电动势,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光生电流(光电流)

第三节 太阳电池的I-V特性

一、理想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

二、根据等效电路写出I-V公式,I-V曲线图(比较:根据电流分量写出I-V公式)

三、实际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

四、根据实际电池的等效电路写出I-V公式

五、RS对I-V特性的影响

第四节 太阳电池的效率

一、计算 Vmp Imp Pm

二、效率的概念FFVOCIL100% Pin第五节 光产生电流和收集效率

一、“P在N上”结构,光照,GLOex少子满足的扩散方程

二、例1-1,求少子分布,电流分布

三、计算光子收集效率:colJptJnGO

讨论:波长长短对吸收系数的影响 少子扩散长度和吸收系数对收集效率的影响 理解Fig7-9,Fig7-10所反映的物理意义

第六节 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考虑

一、光谱考虑(多媒体演示)

二、最大功率考虑

三、串联电阻考虑

四、表面反射的影响

五、聚光作用

第七节 肖特基势垒和MIS太阳电池

一、基本结构和能带图

二、工作原理和特点 阅读 §7.8 第九节 光电二极管

一、基本工作原理

二、P-I-N光电二极管

三、雪崩光电二极管

四、金属-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第十节 光电二极管的特性参数

一、量子效率和响应度

二、响应速度

三、噪声特性、信噪比、噪声等效功率(NEP)

四、探测率(D)、比探测率(D*)

第八章 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激光器 第一节辐射复合与非辐射复合

一、辐射复合:带间辐射复合,浅施主和主带之间的复合,施主-受主对(D-A 对)复合,深能级复合,激子复合,等电子陷阱复合

二、非辐射复合:多声子跃迁,俄歇过程(多媒体演示),表面复合

第二节 LE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一、基本结构

二、工作原理(能带图)

第三节 LED的特性参数

一、I-V特性

二:量子效率:注射效率、辐射效率r、内量子效率i,逸出概率o、外量子效率

三、提高外量子效率的途径,光学窗口

四、光谱分布,峰值半高宽 FWHM,峰值波长,主波长,亮度

第四节 可见光LED

一、GaP LED

二、GaAs1-xPx LED

三、GaN LED 第五节 红外 LED 一、性能特点

二、应用 光隔离器 阅读§8.6 , §8.7 , §8.8 , §8.9 , §8.10(不做作业和考试要求)第九章 集成器件 第十章 电荷转移器件 第一节 电荷转移

一、CCD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二、电荷转移

第二节 深耗尽状态和表面势阱

一、深耗尽状态—非热平衡状态

二、公式(10-8)的导出

第三节 MOS电容的瞬态特性

深耗尽状态的能带图

一、热弛豫时间

二、信号电荷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电荷的输运 转换效率

一、电荷转移的三个因素

二、转移效率、填充速率和排空率

第五节 电极排列和CCD制造工艺 一、三相CCD二、二相CCD 第六节 体内(埋入)沟道CCD

一、表面态对转移损耗和噪声特性的影响

二、体内(埋入)沟道CC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七节 电荷的注入、检测和再生

一、电注入与光注入

二、电荷检测 电荷读出法

三、电荷束的周期性再生或刷新

第八节 集成斗链器件

一、BBD的基本结构

二、工作原理

三、性能

第九节 电荷耦合图象器件

一、行图象器

二、面图象器

三、工作原理和应用

主要参考书目

篇3:有限元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 合理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拓展本科阶段工程力学中的求解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离散化思想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 求出问题的有限元解的能力, 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但是有限元法的运用领域非常广泛, 虽然运用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与原理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细节上的里还是有专业的区别。例如在有限元的机械领域和水利领域上有很大的区别:后者有限元模型一般要比前者复杂的多, 由于前者的材料一般是金属的, 性质是线性稳定的, 而对于水利领域中的材料一般是非线性的。而且两者的各自的计算结果的判定和可靠性评估也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合理选用优秀的教材, 编写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案, 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由于目前各版本教材比较多, 适用范围也比较广, 一本不适合的教材误导学生的自我定位, 挫伤学习积极性, 影响教师的讲课, 降低学生培养质量[2]。我校选用王新敏的《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作为参考教材。

2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有限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有限元分析、原理、编程及软件应用。对于有限元编程来说, 面对大量通用软件 (ANSYS) , 我们能做的只是二次开发, 增加新的单元、本构方程等。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 注重知识, 但更强调培养思维能力,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这种现代教学思想。在有限元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育, 更好的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生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的落脚点[3], 对于有限元这门课程主要通过绪论讲解关于有限元法的历史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对历史资料的分析, 可以使学生了解有限元法的发展轨迹, 通过前人在有限元研究中的辉煌历史激励学生学习激情, 还可以介绍国外有限元在现实生产中的典型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限元法在实际工程上的典型应用来说明学习有限元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要, 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留意学生学习的障碍, 并及时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觉的发现掌握知识, 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 表现在师生之间的自由探讨和对话[4]。在探讨问题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认证过程中设置疑问, 让学生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3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工作, 作为土木类专业的毕业生, 大部分企业里, 使用有限元通用软件是应聘的必要要求。故而有限元课程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如何掌握有限元方法, 如何灵活运用有限元软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运用动画和视频展示有限元法在工程上取得的成果, 启发学生的创新欲[5]。目前实践环节是大多数大学教育的一个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限元这门课程的理论比较枯燥, 只有理论会让课程学习变得空洞乏力, 纸上谈兵, 缺乏动手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重要手段。对于有限元的实践主要指是在有限元软件的使用上。对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 (ANSYS) 的使用本身就是一门学问[6], 这就要求教师增加平时上机实习的课时,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的指导。上机实践是学习有限元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 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而且可以加强对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 激发进一步应用和研究的兴趣。另外, 在上机实践中要强调软件实际工程上的应用, 因为在平时学习中接触的都是单一的工况、约束问题, 而在实际工程中, 往往涉及的是整体结构, 多种复杂工况下的具体问题。

现在的设计工作已经大量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 故现在毕业生掌握一门有限元软件使用技能, 无疑是在面对毕业就业竞争时在同等学历的情况下很有力的加分点。

4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使考试成绩能更加真实的反应学生的能力, 我校采用中期课程设计考核制度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中期的课程设计是教师准备的题目中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在规定期限内独立完成, 上交报告。其评分标准依据创新性、实用性为主要标准, 参考学生实际情况, 给出客观的评分。在期末考核方面主要注重分析和设计为主, 合理分配试题的难易度、深广度。

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样化的, 也没有固定模式,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不断进行调整、摸索,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我校的有限元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有限元课程的讲授任重而道远, 教师应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 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懈努力。

摘要:本文对有限元教学改革进行实践, 就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对待教学内容、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四个项目进行, 随着改革的实施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有限元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瑛, 李成, 赵华东.教研结合模式下的机械类专业有限元课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4) .

[2]葛藤.《有限元法》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3) .

[3]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 2011 (1) .

[4]王文静.有限元方法及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22) .

[5]鲍四元.本科生有限元法课程教学的现状与若干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 .

篇4: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7.当年价格

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如工厂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业的零售价格等。使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数字,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当年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和流通、生产和分配、生产和消费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有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都使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数字。

8.可比价格

指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按产品产量乘其不变价格计算;一种是用物价指数换算。

9.不变价格

用某一时期的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四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0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10.社会劳动者

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含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其他各种所有制单位的全部职工,以及城镇个体私营劳动者、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扣除外出临时工、合同工的农村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已统计在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人数中)和其他劳动者。不包括待业人员、在学人员和家务劳动者。

11.人口数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 4时的人口数。它通常是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常住户口进行统计的。

12.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数 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3.发展速度

用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对比而得。由于比较的标准时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

14.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减1(或100%)就是增长速度。即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15.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我国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习惯上经常使用的“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是以间隔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的速度;另一种是“累计法”又称代数平均法或方程法,是以间隔年内各年水平的总和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的速度。具体计算方法,可参照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农业总产值

16.我国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1)农业(种植业),包括粮、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和茶园、果园等的经营。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果园等)、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的集体和个人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

(4)副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捕猪野兽、野禽及农民家庭经营的手工业等。

(5)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农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业的全部产品(包括副产品)的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成果。计算方法通常是以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副产品乘以该项产品的单位价格而得该项产品的产值。各项产品产值之和即为农业总产值。

17.农业增加值

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社会劳动量的货币表现。它反映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它等于农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18.农业商品产值

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可供商品交换的那一部分产品总量指标。

19.农村经济总收入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一年之中经营生产性和服务性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全部收入。包括农林牧渔业、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劳务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收入。但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等。

20.总收入和农业总产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两者包括的范围不同。总收入除了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的收入外,还包括其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事业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直接支配的全部收入,而总产值则不包括后面这些。

第二,就农林牧副渔五业而言,总产值要计算当年的全部成果,而总收入只计算当年可用于开支和分配的部分。例如总产值计算人造林木的生产量、大小家禽的繁殖、增长和增重的产值,总收入则不包括。

第三,计算的价格不同,计算总产值,全部产品都按统一的不变价格或当年价格计算,而计算收入一般只按当年价格计算,产品中的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用部分按当地收购的价格计算。

21乡镇企业

原来仅指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两级集体经济举办的社队企业。在农村政社组织管理体制分设之后,除了包括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外,还包括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1984年3月确定将这类企业统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单位一般应拥有固定的组织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人员;有核算制度,承担经济责任和纳税义务;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实体。

22.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的总成果和总规模。工业总产值目前采用“工厂法”计算,包括各工业企业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入库产品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的差额价值。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方案中,国家对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原则和方法作了修改,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原规定)的区别在于:

一是计算价格不同,新规定是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原规定按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二是全价与加工费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原规定对此则有一些特殊规定。

三是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要求会计在产品成

本核算时计算了这部分价值,工业总产值则应包括,否则,可不包括;原规定则按生产周期计算。

23.工业增加值

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工业统计制度中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采用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

24.工业销售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的价值。

25.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现价)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26.轻工业

指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使用的原料不同分为: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27.重工业

指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按其生产和产品用途,可分为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制造工业。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作业中修理作业对象是重工业,否则划为轻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也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28.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资本金通俗地讲就是办企业的本钱。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一般分为四种:

①国家资本金

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不论企业的资本金是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只要是以国家资金进行投资的,均作为国家资本金。

②法人资本金

是指其他法人单位投入本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③个人资本金

是指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④外商资本金

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资本金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金数额,必须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

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建设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和个人投资。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投资可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商品房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集体经济和个人投资可分为城镇(个人部分含工矿区)农村两个方面。

30.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建筑安装工程按预算价格计算,实际招标的工程,按中标价格计算。

31.更新改造措施投资

是以货币表现的更新改造工作量。

32.房地产开发投资

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进行土地开发工程,商品房屋建设工程所完成的投资额。

33.新增固定资产(或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

新增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以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包括交付使用工程的全部价值,即包括交付使用工程在报告期内完成的投资和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的全部价值在内。

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售给社会集团直接用于公用消费的商品金额,以及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消费品的金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金额。

35.社会商业“国内纯购进”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包括全民、集体、合营、个体商业)从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以各种价格购进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36.社会商业“国内纯销售”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以各种价格对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的商品。

37.社会商业期末库存

指期末各种经济类型商业企业已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

38.社会商品购买力(指零售商品购买力)

即在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和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在零售市场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它包括居民消费品购买力、社会集团消费品购买力、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三部分。社会商品购买力分为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和未实现的购买力(又称结余购买力)。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居民和社会集团在零售市场实际购买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出,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未实现的购买力表现为城乡居民期末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比期初的增加额。

3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

指在农村集市和城市集市上买卖双方(包括农民、非农业居民、机关、团体、工商企业、个体商贩)成交的全部商品金额。目前农民在集市外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也统计在内。不包括城市工业品市场的成交额。

40.物资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原料、材料和燃料的实物量,包括用于产品生产、经营维修、更新改造、科学实验和基本建设等消费。

41.物资销售总值

是指物资供销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本企业经营的物资总金额。其计算价格按销售单价计算。

42.能源消费总量

是指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生产用、固定资产投资用和生活用。

43.一次能源生产量

目前仅指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及其他动力能发电量。不包括薪柴、沼气、秸杆(苗)等能源。

44.终端消费量

是指本地区报告期内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不包括用于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

45.能源生产增长系数

是研究能源生产量的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通常计算能源生产增长系数和电力生产增长系数。计算公式为:

能源(或电力)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或电力)生产增长系数=────────────────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是研究能源消费量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通常计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能源(或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或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47.货(客)运量

指运输业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货运按吨计算,客运按人计算。货物不论运输距离长短,货物类型,均按实际重量统计;旅客不论行程远近或票价多少,均按一人一次作为客运量统计。半价票,小孩票也按一人统计。货(客)运量反映运输业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数量,也是制定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

48.货物(旅客)周转量

指运输业运送的货物(旅客)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通常以吨公里和人公里为计算单位。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它是反映运输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编制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计算运输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核算运输单位成本的主要基本资料。

49.货物吞吐量

是指经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货物吞吐量分别按国内进口(装卸)、出口(装船),外贸进口、出口统计。货物吞吐量按货物实际重量吨统计,以货物交接清单或货单上记载的重量吨为准。如无实际重量吨,可根据船舶装载情况来推算。在本港区内的水运转口分别按进口和出口各计算一次吞吐量。货物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规模的一个主要数量指标。

50.邮电业务总量

指以货币表现的邮电部门为用户传递信息和提供其他邮电服务的总量。它用各种邮电分类业务量,如函件件数、电报份数、长话张数、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的年均户数、订销报刊、累计份数等,分别乘以相应的平均单价(不变价),加总后再加上出租电路和设备收入,代用户维护电话交换机和线路等设备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求得。邮电业务总量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邮电工业的总成果,是研究邮电业务量构成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51.实际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全部实际的现金收入。但不包括借贷收入,如提取银行存款、向亲友借入款、收回借出款以及其他各种暂收款。

52.居民生活费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即用实际收入减掉“赡养支出”和“赠送支出”减掉调查户“记帐补贴”、非家庭人口 “搭伙费”以及“家庭副业支出”。具体包括工资收入、各种奖金、津贴,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个体经营者的净收益、个体被雇者收入、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其他就业收入、其他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家庭副业收入。

53.居民生活费支出

指调查户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支出,均按用途划分归类。

54.零售物价总指数

是商业零售牌、议价、集市贸易价格的综合平均水平与基期水平对比的相对数。它综合反映价格总水平升降变化情况,说明货币购买力的强弱,以及物价变动对城乡人民生活支出的总影响。城市零售物价指数包括食品、衣着、日用品、文化娱乐用品、书报杂志、医药、建材和燃料8大类,36个小类。计算零售物价指数,根据全社会综合平均价格加权计算,其权数根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中居民消费零售额确定。

55.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

是全面反映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它,可以观察国营商业零售牌价、议价和集市贸易价格的总升降水平,说明货币购买力的强弱,以及物价变动对城乡人民生活支出的总影响。

56.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是反映城镇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及其程度的相对数。它和零售物价指数的区别,其一是零售物价指数的观察对象是城乡居民购买的全部商品价格,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观察对象只限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其二是零售物价指数只包括商品部分,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则包括商品支出和服务支出两个部分。

57.国营商业零售物价指数

是反映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分析国营商业和代销合作社商业商品零售牌价、议价的总变动及其对城乡居民生活支出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58.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是反映国家企业、个体商业及有关部门,以各种不同价格形式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格综合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用其可以观察和研究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农民货币收入和国家、企业、个体商业及有关部门支出的影响,以作为制订和检查农副产品价格政策的依据。

59.集市贸易价格指数

是反映城乡集市贸易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它,可以观察集市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研究集市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研究集市价格和国营商业价格的比例关系,以及集市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60.出口总额

包括一般贸易出口,三来一补出口,三资企业出口。

61.一般贸易出口

指由外贸进出口公司、工农贸易进出口公司和地方性的进出口公司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出口、代理出口和自营、联营出口,其中包括进料加工出口,以及各进出口公司在国内以外汇结算方式售给外轮供应公司、友谊商店、华侨商店、广州贸易中心、出国人员服务公司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等的出口商品。

62.三来一补出口

指来料加工装配出口按工缴费计算,中小型补偿贸易按金额计算。

63.三资企业出口

指三资企业自己出口的本企业产品。不包括委托外贸进出口公司出口的商品。

64.地方进口到货总额

指由地方掌握使用的外汇,包括中央分配给地方的外汇,出口商品留成外汇、非贸易留成外汇、黄金留成外汇、地方货款外汇等的进口总额。进口到货以货物运达我国口岸或国境进行统计。

65.地方外汇进口

指地方各项留成外汇和地方货款外汇的进口,不包括中央分配给地方的外汇进口。

66.三资企业进口

指三资企业自己进口的部分,包括:①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物资;②本企业生产经营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其他物资。委托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口的不包括在内。

67.利用外资

指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客商直接投资以及向境外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借的境外资金。外资的形式可以是现汇、实物、工业产值或专有技术等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我国自有外汇和中国银行自有外汇资金发放的外汇贷款购置国外设备和材料,华侨、港澳同胞的捐赠,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无偿赠送资金、无偿援建的项目均不属于外资范围。利用外资的方式有:对外借款,外国(或港澳地区)企业和经济组织和个人在我国境内开办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组织共同开办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项目或合作开发资源,以及裣贸易、国际租赁等。

68.补偿贸易

是以商品或劳务偿还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即由客商提供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以这些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生产的产品或是用双方协商的其他产品价值去支付(偿还)进口设备、原材料价款。

69.对外借款

指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和中国银行等单位向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企业等借用的长期、短期资本,到期需还本付息。借款按不同渠道划分为:①外国政府贷款;②国际金融组织贷 款;③外国银行贷款;④出口信贷;⑤发行债券、股票。

70.外商直接投资

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以及我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以及外商从企业得到收益的再投资。

71.国际租赁

指出租者用自有资金,或向银行借款购买资本设备租给承租者在约定的期限内使用,承租者约按期付给出租者一定租金,在租赁期内设备的使用属于承租者,设备的所有权属于出租者,租期满后,出租者对设备具有支配权:收回、作价出卖或赠送企业。

72.旅游外汇收入

指国内各部门为来我国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提供商品和劳务而得到的外汇收入。包括供应商品、饮食和提供住宿、交通、邮电、文化娱乐、导游等各项服务所得的全部外汇收入。

73.财政收入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时,筹集的预算内财政资金,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各项税收和国营企业纯收入。各项税收,包括工商税、农业税、盐税、建筑税和海关税等。企业收入,包括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和上缴利润等。

74.财政支出

是国家为执行其职能,对财政预算收入资金的使用。财政支出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支出。

75.基本建设支出

指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拨款,不包括国家预算外自筹的各种基本建设资金。

76.行政事业费支出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管理费支出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77.银行信贷存款

指企业、机关、团体或居民根据必须收回的原则,把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保管并取得一定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根据存款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基本建设存款、城镇居民储蓄、农村存款等科目。它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78.银行信贷贷款

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根据必须归还的原则,按一定利率,为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我国银行贷款,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城乡个体工商户贷款以及农户贷款等科目。

79.承保额

又叫保险金额。它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负担损失补偿或约定给付的金额,它是保险合同上的最高责任额,也是计算保费的依据。

80.保费

又叫保险费。是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为被保险人取得因约定危险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补偿(或给付)权利,付给保险人的代价。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储金收入。

81.赔款

保险事故发生后,经查证确属保险责任范围以内的保险标的损失,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覆行赔偿义务,给予被保险人的款项叫做赔款。赔款可分为已决赔款和未决赔款两种。

82.工资总额

篇5:重要商标术语解释

显著性标志(SIGNDISTINCTIVE)

商业中能够起到区别作用的标记,如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产地标记、原产地名称。显著性标志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传达有关产品来源和出处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易于辨认而且能帮助顾客进行重复购买,从而提供流通的效率。商标(TRADE MARK)

任何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的标记或标记的组合。在大多数国家,视觉可见的文字、包括姓名、字母、数字,图形,包括颜色的组合,产品及其他外观的形状,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都可以作为商标注册。在某些国家,音像商标,乃至气味商标也受到保护。

商标通过正确指示商品或服务的出处,可以降低消费者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时间成本,同时促使生产或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的厂商保证质量、维护信誉,在现代社会中,商标还可以起到宣传促销的广告作用。注册商标(REGISTRED MARK)

经过商标主管机关统一注册的商标。由于商标无形无体,注册有利于权力归属的公示公信,便于他人检索查询。在实行注册原则却权的国家,单纯使用不产生权利。在实行适用原则确权的国家如美国,注册不产生权利,但可以带来举证上的便利。未注册商标(UNREGISTRED MARK)

直接使用未经注册的商标。在大多数国家,单纯的使用不产生任何权利。但在有些国家,使用市保护的前提,注册指示便于举证。对于经过使用产生一定声誉的商标,有些国家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商标如果驰名甚至著名,即使是未注册商标也可以获得保护。

商品商标(GOODMARK)

识别商品出处的商标。过去的商标法只保护商品商标,根据商标所有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商品商标进一步区分为制造商标和销售商标。制造商标(MANUFACTURE MARK)

由生产厂家为自己出产的商品直接注册或使用的商品商标。大部分的商标都属于制造商标。

销售商标(COMMERCE MARK或PRAVITELABEL)

自己不生产,只负责拣选、分销商品的商场注册或使用的商品商标。服务商标(SERVICE MARK)

服务企业为区别服务所注册或使用的商标。虽然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各成员国均有保护服务标志的义务,但服务标志在大部分国家都主要由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规范,并不受商标法的专门保护,直到1946年美国兰哈姆商标法才首次以成文商标法的形式明确了服务商标的法律地位。商标法律条约也明确要求各成员国注册服务商标并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个体商标(INDIVIDUAL MARK)由当事人独立注册或使用的商标。集体商标(COLLECTIVE MARK)

以工商业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的名义注册并由其成员使用的商标,用以表明商标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同一组织。证明商标(CERTIFACATION MARK)

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标。

保证商标(GARRANTY MARK)即证明商标。

静态商标(STATIC MARK)

静止不动的商标。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视觉商标都还只是静止商标。动态商标(DYNAMIC MARK)

在普通静止商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一维——时间事的商标。它展现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画面或形状。至于听觉商标、嗅觉商标,其表现形式只能是一个过程,因此也是动态商标的一种。

商标构成要素(CONSTITUENTELEMENTSOFMARKS)

又称商标权的客体及客体的成分。该要素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过去一般只包括静止的平面商标,现在已扩大到立体及动态的标记,有些国家则已突破视觉可见的标记,开始保护声音乃至气味商标。从具备识别能力的角度讲,商标客体的范围是无限的。

视觉商标(VISUAL MARK)

视觉商标是最古老、最传统、最有效的一种商标形式。视觉商标理论上包括所有视觉可以感知的标记,但实际上姓氏、地名、字母、数字、口号、颜色商标的保护都曾受到过程度不一的限制,至今还有一些国家不保护立体商标,至于动态商标,则只是刚刚提到保护日程上来。文字商标(WORD MARK)

文字商标是一种主要的商标形式,由于其便于呼叫,大多数企业都会道选文字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作为商标的文字不一定是具有含义的文字,但至少可以识读。姓氏商标(SURNAME MARK)

使用个人姓氏的商标。纯粹的姓氏由于主要被认为是在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它们的出处,一般不会取得注册保护,但取得“第二含义”的除外。注册时一般要求使用本人的姓氏。

地名商标(GEOGRAPHICMAMEMARK)

地名注册商标一般受到严格限制:商品或服务的产地名称应该留给同一产地的其他厂商自由使用,使用并非其产地的地名作为商标一般又可能误导消费者,因此只有与商品或服务的产地毫无关系而又不会误导消费者的地名才可以作为商标受到保护。TRIPSFL协议严格禁止葡萄酒及烈性酒的地理名称作为商标注册。但原则上,产地名称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注册保护。字母商标(LETTERMARK)

由缩缩写、字头或者无含义的字母组合乃至单个字母组成的商标。由于担心字母数量有限,字母的注册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两个以下的字母组成的商标通常不被认为具备固有显著性,或者必须结合特殊的字体或颜色,或者提供具备获得显著性的证据,否则不能得到商标保护。数字商标(NUMBERMARK)

由于容易与商品或服务的型号混淆,数字商标的注册长期受到限制,但也有个别数字由于长期使用,获得了较高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最后被接受注册,如著名的4711香水。

口号商标(SLOGANMARK)

通常由简短的口号组成的商标。具有独创性的口号一般由版权给予保护,但只要该口号同时能起到识别商标或服务出处的作用,也并不排斥其得到商标保护。图形商标(FIGUREMARK或DESIGNMARK)

由图形化的标记、符号组成的商标。最初的图形商标一般比较繁复,基本取材于自然世界,如各种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等,后逐渐简化,目前以抽象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居多。

1973年签订的《建立商标图形要素分类维也纳协定》将构成商标的图形一共分为29个大类,144个小类以及1569个群。颜色商标(COLORMARK)

由颜色的排列、组合及色差乃至单一颜色组成的商标。用其他显著成份结合在一起的颜色即可。但单纯的颜色尤其是单一的颜色是否可以保护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美国最高法院1995年QULITEX诉JACOBSON一案中首次明确认可,单色商标在获得“第二含义”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注册和保护。平面商标(TWO-DLMENSIONMARK)

只由两维要素组成的视觉商标。迄今为止,绝大部分视觉商标都是平面商标。立体商标(THREE-DLMENSIONMARK)

既由三维要素组成的视觉商标,又称外形商标。立体商标的保护直到TRIPS协议的签署一直都有争议。作为三维标记,立体商标往往比平面商标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更能识别商品或服务的出处,但由于有的国家担心保护立体商标可能与版权、专利尤其是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发生冲突,立体商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能受到保护。目前对立体商标给予保护的国家在立体商标注册时一般都会附加严格的限制条件,如该立体标记不得由商品的性质所决定,不得是取得某种技术效果所必需的,不得赐予商品实质价值。

外形商标(SHAPEMARK)

一般与立体商标同义,但有时特指由产品及其容器的外观构成的商标。产品容器如可口可乐瓶的外形,包括提供服务的场所的外形都有可能具有内在显著性,但产品本身的外形通常被认为直接表示了产品自身的特征,除非经使用取得显著性,一般不能保护。

组和商标(COMPOSEDMARK)

同时包含文字和图形成份的商标。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是对商标通常都是整体识别,因此在进行侵权认定是一般不允许分割比较,但不排除对组合商标特别显著突出的文字或图形部分给予特别的注意。全息商标(HOLOGRAMSMARK)

为了提供防卫水平,增加造价成本,一些企业已开始借助激光全息技术制作全息商标。此类商标的图案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必须通过一定角度光线的折射才能看见。听觉商标(AUDIBLEMARK)

通过听觉可以识别感知的商标。听觉商标虽然没有视觉商标使用广泛,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能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例如米高梅公司拍摄的电影在片头中使用的雄师的吼叫声比文字幕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声音商标(SOUNDMARK)

听觉商标的一种。虽然不是乐音但是比较特殊的声音也可以作为商标,例如自然界的声音,演员特殊的嗓音以及汽车喇叭特殊的频率等在与商品或服务结合使用时都可能具有识别性。

乐音商标(JUNGLEARK)

听觉商标一种。由优美动听的乐音构成的商标。乐音商标可以通过乐谱记载。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站已开始使用特定的音乐作为开播曲、欢迎曲。也有一些企业使用乐音商标促销其产品,如英特尔公司在宣传其芯片是播放的乐音。嗅觉商标(OLFACTORYMARK)

通过不同的气息区别商品或服务出处的商标,又称气味商标。嗅觉商标目前相对比较少见,世界第一个气味商标是美国的评审与上诉委员会(TTAB)在1990年在缝纫机上核定注册的一种“PIUME-RIABIOSSOMS花的刺激、清新、令人记忆深刻的花香气息”。欧共体内部市场协调局第二上诉庭在R156/1992-2一案中也首次核准了一种以新剪的草香作为嗅觉商标获得共同体商标注册。

虽然香水的气息作为香水本身的价值所在而明显不能由一家企业独占使用,但浴液、洗衣粉的特殊气息完全有可能起到商标的区别作用。气味商标(SCENTMARK或SMELLMARK)及嗅觉商标。

味觉商标(TOUCHMARK)

通过味觉进行识别的商标。由于味道是食品或饮料本身的特点,通常不被消费者认为是在识别特定的出处,但至少从理论上不能绝对排出味道经过长期使用可能获得的显著性。

触觉商标(TOUCHMARK)

通过质地平整光洁程度区别商品或服务出处的商标。一些企业在名片、信封、公司简介、包装袋乃至前庭接待桌面、员工服装上使用特殊的材料,以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联合商标(ASSOCIATEDMAEK)

为避免互相近似的商标分割转让而造成公众混淆的注册制度。最早由英国在1938年商标法中加以规定,后由多个国家和地区效仿。英文中的“联合”其实并没有“联想”的含义。各国虽然都有禁止近似商标分割转让的规定,但联合商标作为一种制度现已基本被放弃。

防御商标(DEFENSIVEMARK)

允许特别知名的商标在其他类别上注册而不承担使用义务的制度。和联合商标一样,最初由英国在1938年商标法中正是引入,但实际的发展并不太理想。个别国家如日本最近修改商标法时放弃了联合商标制度,确保留了防御商标注册。正商标(PRINCIPALMARK)

相对于可以只注册不使用的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而言,企业必须履行实际使用义务的主要商标。

驰名商标(WELL-KNOWNMARK)

即在一个国家的相关公众中广为人知的商标,也称为知名商标或周知商标。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6条之二,该商标的所有人在一成员国虽然没有注册,甚至没有使用该商标,但基于其在该国驰名包括通过促销产生的知名度的事实,有权要求对可能产生混淆的商标拒绝或撤销注册,并禁止其使用,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混淆。一些国家对本国的驰名商标同样予以类似的特别保护。

对驰名商标实行特别保护,实在商标法中适用诚实信用之一普遍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目的在于弥补严格实行注册在先原则乃至使用在先原则可能造成的明显不公平的后果,从而将商标驰名作为商标取得保护的第三种依据。

著名商标(FAMOUSMARK)

最初在美国1995年通过的《联邦商标反淡化法》正式出现。其基本特征通常是至少具有相对显著性、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销售渠道多,在被告所在领域具有知名度,使用同样商标的第三人少,是否注册不是一个主要的衡量指标。

就显著程度而言,著名商标不能像普通商标乃至驰名商标那样仅仅是相对显著,而必须绝对显著。著名商标因此不仅具有强烈的区别能力,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吸引能力。声誉商标(MARKWITHREPUTATION)

欧洲共同体商标法中的一个概念,目前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人认为声誉商标无需像驰名商标那么知名,即只要具有吸引力和强烈的联想形象,一个不一定很驰名的商标就可以称作声誉商标。也有国家如法国认为,商标至少应在被告所在领域知名才能称为声誉商标。根据欧共体法院在GMY诉YPLON一案中解释,声誉商标是指在与该商标有关的公众的相当一部分中知名的商标。但欧共体法院没有明确声誉商标是否需要具有绝对显著性。

公众熟知商标(HOUSEHOLDMARK)

上一篇:作业没写完保证书下一篇:第6组总结报告-宿舍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