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4-05-12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共9篇)

篇1: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在模拟游戏活动中体验食物网中的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PPt课件、记录表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

老师出两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幻灯片出示

草莓

杨梅 的谜语)

师:为什么猜是草莓?(草被羊吃光了)

为什么猜是杨梅?(羊被狼吃光了)

师:草被羊吃 羊有被狼吃 我们可以什么符号将他们连起来?(用箭头)(箭头方向朝哪里)

草→羊→狼

(狼→羊→草

这样子对吗?)

二、新授

2、师:那在我们的花丛中有这样的关系吗?看看我们的花丛里有些什么?(幻灯片出示 花 草 蚜虫 蚯蚓 鸟 树叶)

师:能先用谁被谁吃说说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小草被蚜虫吃 蚜虫被瓢虫吃

瓢虫被小鸟吃 ….3、师:能用前面那种方法将他们写出来吗?(发小纸条让学生写)汇报交流:

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花→蚜虫→瓢虫→小鸟 树叶的腐殖质→蚯蚓→小鸟

4、师:(指着上图)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像什么?(链环)

能给它起个名字吗?(食物链)师:能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食物链吗?

生1

生2 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来说的。(幻灯片出示概念)

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5、师:观察这三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暗示:起点、结束)在我们的食物链最前面都是什么呀?(植物)后面呢?(动物)

(PPT从后面出示小鸟吃什么

瓢虫吃什么

蚜虫吃什么 植物吃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水 土壤里的养料 阳光 二氧化碳,教师主要引导植物光合作用能自己制造养料,教师主要引导植物光合作用能自己制造养料。引出生产者和合消费者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什么叫直接或间接

学生以一条食物链做解释)师:在这些食物链当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在大自然中,你还知道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你能举个例子吗

6、我们在书写食物链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清楚了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竞赛之前,先来热热身:写食物链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习惯上总是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书写,并用箭头连接。(箭头朝向需要食物的一方)

1、PPT出示一张食物网

师:这些生物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你们能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吗?

2、小组讨论,完成食物网的连接。

3、最先完成的小组上来汇报

4、其他小组相互补充、纠正

5、PPT出示完成的食物网

师:从这张图当中,我们能找到几条食物链?

师:你能找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吗?记录下来

师:仔细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结合这一特点,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食物网)补充课题:板书食物网

6、PPT出示食物网的概念

7、提问: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种生物会怎么样? 比如:青蛙

8、提问:那么人类跟这些生物有什么联系吗?

三、拓展与思考 课件演示1: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重点强调食物链断了,生态平衡被破坏了)学生回答后,师:你的发现和科学家一样。机动:

2、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提问: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狼或者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对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篇2: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洲完小

阳群

教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食物链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食物网概念的建立,及弄懂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教学准备:课件、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谁被谁吃。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讲述: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2.认识食物链。

(1)课件出示食物链:小草→小羊→狼(2)课件出示蔷薇花丛中的生物:蚜虫、瓢虫、树叶、叶子、小鸟。(3)提问:哪两种动物间或哪种动物和植物间存在着食物关系?(4)提问:如果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蚜虫和瓢虫这两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会怎样表示呢?

(学生在记录纸上记录、教师巡视。)

(5)讲述:在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中,统一采用“蚜虫→瓢虫”这种记录方式,表示蚜虫被瓢虫吃。

(6)提问:其他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该怎样记录呢? 叶子→瓢虫→蚜虫→小鸟 叶子→毛毛虫→小鸟

(7)追问:小鸟还可以被谁吃呢? 叶子→瓢虫→蚜虫→小鸟→蛇

(8)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9)问:这两条食物链有什么相同点?(提示: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的?)

小结: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0)提问:为什么通常都绿色植物开始呢?

(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是属于生产者。其他的属于消费者。)

二、田野里的食物网。

1.出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并介绍:水稻、、青蛙、蝗虫、小鸟、蛇、猫头鹰、鹰。

2.提问:谁能找出一条食物链,并用箭头画出来? 3.提问:从这种植物开始,能否再找出一条食物链,并用箭头画出来?(预设:当学生在画箭头的过程中,如果在两种生物间有重复箭头时,就提醒学生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了。)

4.提问:在这些生物间还能找出其他的食物链吗?(学生在记录纸上完成记录、小组交流完善、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尽可能完善补充所有的食物链,形成一张网状结构。

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分析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小结: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7.提问: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会有什么影响呢?

师生交流并小结: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了,作为它的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多,以它为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少,生态环境就会失去平衡。

三、巩固总结、保存课件。1.播放课件。

师生交流怎样保护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篇3: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有学者提出, 也许快餐食物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能量过多摄入和体重增加, 而快餐消费者其他不健康膳食模式导致了不良的健康结局。为验证这一假说, Poti及其同事利用2007—2010年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 对4 466名2 ~18岁儿童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美国有一半儿童食用快餐, 其中39. 5% 为低消费者 ( 快餐消费中的能量摄入占总能量摄入的30% 及以下) , 10. 5% 为高消费者 ( 快餐消费中的能量摄入超过总能量摄入的30% 以上) 。与非快餐消费者相比, 快餐消费者更喜欢食用西式食物, 其中快餐低消费者增加了0.51倍[OR值为1. 51 ( 95% CI为1. 24 ~1. 85) ], 高消费者增加了1. 11倍[OR值为2. 21 ( 95%CI为1. 60 ~3. 05) ]。快餐消费外的其他相关不良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为5. 9 ( 95% CI为1. 3 ~ 10. 5) ], 然而快餐消费与超重 / 肥胖的关系并不明显; 另外, 与快餐饮食相比, 快餐消费外的其他相关膳食模式与总能量的摄入关系更为密切。但本文是基于横断面资料的分析, 尚需开展前瞻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这些假说。

篇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食物链&草→兔→狐→狼&生态系统

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类型&主要是植物&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营养状况&自养&直接以植物为食&以食草动物为食&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沿此渠道进行&]

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捕食者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因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例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 )

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互相关联,组成食物链。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而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流动到另一个营养级。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能量以热量的形式不断散失,形成金字塔能流。所以本题初看起来选B。但题目中只提供个体的数量,没有提供个体的大小或个体所拥有的能量,所以仅从个体的数量还不能确定该种群的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如一棵大树的个体数量是1,而生活在其上的昆虫的数量可以有几百只甚至几千只。所以仅从各种群的个体数量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

答案 D

例2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

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三条食物链:1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为0.5÷10%=5Kg;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植物为0.25÷10%÷10%=25Kg;3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10%=250Kg。所以人要增重1Kg,共消耗植物280Kg。

答案 D

点拨 我们所研究的食物链是建立在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之间的“捕食链”,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与动植物形成捕食关系,故两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二、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苔原则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例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鹰][蛇][蛙][老鼠][食虫鸟][食虫昆虫][植食性

昆虫][植物]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2)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

(3)蛇和鹰的关系是 。

(4)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解析 (1)以植物为起点,以最高营养级鹰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8条。

(2)在“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蛇→鹰”三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五营养级。

(3)蛇和鹰同时捕食老鼠,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两者又为捕食关系。

(4)食物网中只包括了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所以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应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以及分解者。

答案 (1)8 (2)3 (3)竞争和捕食

(4)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以及分解者

点拨 (1)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2)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的蛇与鹰,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1.下列哪一组生态学名词的排列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 )

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物体、类群、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

C.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种群、类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一个系统生态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的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的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5.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

A.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6.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7.下列内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培养了多种植物和多种鸟的一个生物实验室

B.一个生长有几种植物和几种动物的废弃的蔬菜大棚

C.一个集有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的农贸市场

D.一培养枯草杆菌的试管

8.下图为某一带草原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试分析

[猫头鹰] [蛇][兔][鼠][草] [黄鼠鼬]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分别为 营养级。

(3)图中的哪个营养级含能量最多? 。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1~7 ACBDBBB

篇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设计意图

“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就是要引领随着学生年龄的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2在单元中的位置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五,《种子发芽实验》、《蚯蚓的选择》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的,并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进行选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3教材内容结构

本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谁吃谁;第二部分是水田的食物网。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的一至四的学习后,学生在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变得顺理成章。虽然学生的科学意识在不断的提升,科学素养也在不断的提升,但让我担心的是学生对平时的生活观察较少,科普知识不足,导致在寻找食物链的时候有诸多困扰。

三、说目标和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认同生态系统的统一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描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难点:寻找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重难点突破措施:

通过猜谜、动画及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首先给学生感性认识,通过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由浅入深的理解食物链;再由学生动手寻找食物链,构成食物网,认识食物网概念。拓展延伸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出题

今天上前,我们先猜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听:

草原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草原上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学生猜出草莓和杨梅,并解释。教师及时板书:

播放动画《螳螂捕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信息:

螳螂

黄雀

食物是生物生存的重要需求之一,所以生物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关系,也就是食物链。

(二)小组合作,探究整理

师提示学生观察,箭头朝向谁(箭头代表着食物的流向)

你能找到一些食物链条吗?教师出示一个环境(花丛中)。

生发现了许多生物。

篇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从听课到备课再到真正的上课,在教学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时。这期间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以及老师、同伴的指导都值得反思、总结。具体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理念:

听指导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循序诱导,没有知识灌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思考、探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收获时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要有真正的学生活动,同时老师要发挥课堂的指导地位。

二、教学教态:

1、声音:声音还是比较洪亮,只是语调还缺乏教学热情,比较平铺直叙,还可以更抑扬顿挫一些,时而和学生们用开玩笑的语气给孩子们讲小笑话。时而严肃,强调重点。时而用有亲和力的语气关心孩子们。这样的课堂会更充实,也会更有乐趣!

2、动作:课上,每个孩子都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且,老师的举动很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的参考。所以,老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的每个动作要自然、大方、时刻体现着对学生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课下对我说:“老师,您真有礼貌,当我们掌声欢迎您时,您还说了谢谢大家!”。听到这句话,我为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而暗自高兴,同时,也提醒着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3、心理: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上课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语言是否自信、教学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锻炼、自己学会积极调整的。刚登上讲台,我会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学生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呢?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老师上好一节课,不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们喜欢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自己就会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是对真实教学的一个预设。

(1)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们的知识基础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避免了重复讲解、讲解过深的知识点。

(2)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我感觉还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没有吃透,有些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开展教学。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现在要做的是:先通读课本,自己掌握课本知识,然后,分析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后,再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识点,因为对学生,要负责任!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这一点自己做得还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学生:他们还不够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有趣、有用,当他们可以很自豪地讲给同伴、家人时,他们就喜欢上了学习。所以,带给孩子们的课要多多地从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了解到:本节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只要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于不是特别抽象的知识,设计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来增添学生们学习的乐趣:讲小故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写食物链并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前期的了解,设计了比较活的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成功的一点。

(4)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设还是不够:

自己想:学生们的回答会完全按照自己备课时写的,可是,忘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想法的灵活、开放,于是,在这方面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在导入时,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鹰吃蛇的故事,当问到学生们故事中涉及到了几种生物时,想着学生们回答:草、兔子、蛇、鹰。没有想到,学生们说了好多,还有:树、花、蚂蚁、微生物。当时,学生们说什么,我就都写上了,指导老师夸我做得很棒,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我学会了要时刻尊重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也知

道了要尽可能地对课堂做出预设。

2、课堂技能:

(1)导入:

本节课导入比较成功:时间控制得当、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还可以、师生有效地交流、导入也有效地为开展教学内容服务。

结合上一节课《水和温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失败的导入和本节课成功的导入,更加明确了:导入不能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会带偏学生们。

(2)设疑和提问:

这一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为了保证提问的高效,要提前设计出本节课的问题串:提问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选择适当的提问时机。提问要有适当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分析评价、必要的引导、总结。

(3)讲授: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正确、科学,所以,讲授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的知识,要学会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其次是:讲授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讲课是一门艺术,要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学习、听课时,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美感,使讲授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艺术性同在。

(4)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与PPT应用方面,自己还需要进行两者的合理分配,板书更多地体现教学重难点,PPT是为了教学更好服务的工具,切记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带着走。同时,也要学习制作更好体现自己教学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学习的是触发器的运用。

(5)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还可以用什么呢?要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总结,对于学生回答的肯定要具体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体、很全面,将几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这样,对学生的肯定很真实,同时也强调了易错点。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有的时候,由于时间把握得不是特别好,会没有时间总结。总结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会使课堂的重难点突出,总结时,要注意: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重难点突出。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形成系统。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四、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二是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重难点的强调比较到位,具体如下:

1、在强调食物链的完整性时,用到两个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在讲解时,强调的很到位,并且结合学生们的易错点,很具体。

2、用枯草杆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

3、为学生们解答疑惑:食物链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为什么不能写进食物链里,解答得比较成功。

4、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捕食关系强调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处:

1、要记得错的知识点不能写在黑板上。

2、要教给孩子们数食物链的方法。

3、老师不能只强调重点,要落在课本上,让学生们划出重点。

4、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必要太复杂,只要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强调到位就好。

5、有学生问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里的大鱼和小鱼都是鱼,能不能只写鱼?当时给学生的解答是可以,后来一想,是不可以的,因为,这里的小鱼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鱼是肉食性的,不能笼统地叫做鱼。

6、要记得课件的色彩对比,要让学生看清楚。

7、语言,尽量能够用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口语化与科学、准确不冲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语言的科学。

篇7: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篇8: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以文 字 信 息 形 式 考 查 食 物 网 的 基 本概念

1.食物链的主要类型

在自然界,食物链包括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三种,高中生物主要学习的是捕食链。对于捕食链来说,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无机环境成分与分解者不构成捕食链;对于食物网来说,一般只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

2.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组成。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 营养级。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以营养级为单位,而不是以某种生物为单位计算的。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消灭害虫从而使能量更多地储存于农作物中,但是不能超过20%。

3.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当两种生物存在捕食关系时构成捕食关系,而它们以共同的某种生物为食时,又构成竞争关系。

4.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例1.下列有关 食物网知 识正确的有()

A.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由草传递给兔子的能量为10%~20%

B.在食物网 中可能也 会出现细 菌等分解者

C.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 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解析: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是以营养级为单位按10%~20%传递的。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不止兔子一种动物,因此由草传递给兔子的能量不能按10%~20%分析,A项错误。食物网只能由生产者和各级消 费者组成,无机成分与分解者不会出现在食物网中,B项错误。在食物网中能量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并且是不可逆的,C项正确。在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项错误。

答案:C

二、考查对现成食物网的直接分析

当食物网中未给出能量传递效率,也未给出某种生物的食物来源或分配比例时,已知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求第一营养级消耗的最多能量,用最小的传递效率和最长的食物链来计算;若求消耗最少能量,则用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的传递效率来计算。

当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题中若给出食物的来源比例,则按照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的方向推算。如果题中已知的是第一营养级消耗的能量,求的是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则可设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X,再进行求解。

当题中给出食物网中能量向后传递的分配比例时,则按照从第一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的方向推算。如果题中给出的是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求第一营养级消耗的能量,可设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X,再进行求解。

例2.根据下边的食物网分析:

(1)若人获得1kJ能量,最多消耗 植物___kJ,最少消耗植物___kJ。

(2)如果一个 人的食物 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获得1kJ能量,约消耗植物___kJ。

(3)如果植物向后一营养级传递过程能量平均分配,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人每获得1kJ能量,约消耗植物___kJ。

解析:(1)题中没给出能量传递效率和最高营养级的各种食物来源比例,人每获得1kJ能量,求最多消耗植物能量时应按最小的传递效率10%和最长食物链进行计算,可知消耗植物能量最多为1000kJ。计算消耗最少植物能量时应按最大的传递效率20%和最短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即最少消耗植物能量为5kJ。

(2)题中给出最高营养级的食物来源比例时,应按题中的比例关系及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人每获得1kJ能量,需要前一营养级能量共计10kJ,其中从植物直接获得5kJ,从小型肉食动物获得2.5kJ,从羊获得2.5kJ。羊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为25kJ,而小型肉食动物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为250kJ,因此从植物获得的能量共为5+25+250=280(kJ)。

(3)题中给出能量向后传递过程中能量分配比例,应按从前向后的顺序计算。因此可设消耗植物能量为X,则后一营养级共得到0.1X能量,其中人、植食动物与羊分别获得0.1/3X,由植物→羊 →人这条 食物链人 能获得能 量0.01/3X,由植物→植食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人这条食物链人能获得能量0.001/3X,因此人获得的能量0.1/3X+0.01/3X+0.001/3X=1(kJ),从而可求得X=3000/111(kJ)。

答案:(1)10005(2)280(3)3000/111

三、以柱状图形式考查食物网的有关知识

在以柱状图考查食物网知识时,每个柱条往往表示一种生物,在分析柱状图时,要注意辨析每种柱条在经某种因素作用后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比较不同柱条的变化差异,结合食物网中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必要时可将柱状图信息转化为我们最熟悉的表示形式再作分析。

例3.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中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 生物被捕 食的压力 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形成的食物链为Y→X→Z。从图中可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说明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其个体数量的增加不一定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还可能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答案:A

四、考查根据题意构建食物网

根据题中信息构建食物网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试题类型。题中信息以文字、表格、扇形图等不同形式展现,文字信息中常给出各种生物的捕食关系。此外,还可根据各生物的能量、有机物含量或体内所含重金属等不被分解成分的含量分析其间关系。注意各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在10%与20%之间,一定不能超过20%。

例4.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动物),以及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 物之间的 食物关系 最可能的是()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水草、绿藻为生产者,草鱼和浮游动物(如水蚤、轮虫)为第二营养级。其中草鱼以水草为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绿藻)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鳜鱼以草鱼和鳙鱼为食。从而绘出食物网,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第一营养 级是甲,而乙与丙的有机物总量接近,应是同一个营养级,因为相临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一般在10%与20%之间,不能超过20%,丁应为第三营养级。

五、以表格等形式考查食物网的综合知识

对于食物网类试题来说,食物网概念流程图是最直接的形式,如果题中给出了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呈现的食物网信息时,往往要先把题中的信息转化 为食物网 概念图,然后再进 行解题。

在食物网中每条食 物链的起 点都是生 产者,食物网中生产者的种类不一定只有一种,终点是每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在查食物链条数时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然后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从前向后自分叉处依次数清食物链条数。

例5.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若第一营 养级的同 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 获得的最 大能量值是____。

(3)鹰处于第 五营养级 的食物链 有____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

(6)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

(7)由于人们捕捉大量的蛇从而使蛇的数量减少,那么鹰的数量____。

解析:本题以表格形式呈现食物网情况,直接分析表格比较紊乱,应根据每种动物的食物先构建出食物网,再进行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绘制食物网如下(对每一种生物进行编号便于查食物链的数目)。

(1)查食物链条数时,首先确定两点,即起点和终点,本题的起点是植物,终点是鹰,根据绘出的食物网进行分析。按编号从植物起列出相应的食物链为:11→2→4;21→2→8→4;31→3→5→4;41→3→5→8→4;51→3→6→5→4;61→3→6→5→8→4;71→3→6→7→8→4;81→3→7→8→4。这样通过编号的方式很方便就能写出各条食物链且不易出错。

(2)鹰有多个食物来源,由于题中没有给出鹰的食物来源比例,在计算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时,按最短的食物链1→2→4计算。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根据传递效率为10%可知鹰获得的能量最多为2×105kJ。

(3)从第(1)小题列出的食物链很容易判断出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3条。

(4)鹰以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鹰与蛇共同以食虫鸟和鼠为食体现竞争关系。

(5)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 物因素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6)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7)由于鹰有多个食物来源,当其中一种食物减少时,它可以更多地捕食其他生物。因此它的数量基本不变。

答案:(1)8(2)2×105kJ(3)3(4)竞争和捕食(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6)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7)基本不变

六、考查食物网、碳循环与生态农业的区别

对于一个典型的食物网来说,它由多条捕食食物链组成,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也就是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和无机环境成分不进入食物网中。而对于 生态农业 来说,食物网可能包括无机成分和分解者。

在食物网中存在的都是单向箭头,体现的是能量流动关系,而在碳循环与生态农业中则存在双向箭头。在碳循环中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这是判断碳循环中各成分的着眼点。在生态农业中箭头反映的不一定都是能量流动关系。

例6.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____(能、不能)表示某食 物网,原因是_____。其中____是生产者,____是消费者。图中的B表示____。图1中最多有____个营养级。

(2)图2表示某生态农业示意图,其中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有___。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标出的是___。图2中沼渣为农作物提供___。

解析:(1)图1中存在着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而食物网是由捕食关系构成的,不存在双向箭头。因此不能表示食物网,应该表示的是碳循环。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可知其分别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其中所有箭头都指向C,说明C表示无机 环境,A表示生产者。A、D、E都指向B,说明B表示分解者,D、E表示消费者,共有三个营养级。

(2)图2中存在捕食关系的有家禽家畜与农作物、人与农作物、人与食用菌,其中食用菌既作为分解者存在,又与人之间又构成捕食关系。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图中显示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未显示的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由家禽家畜提供给农作物的粪便、沼渣提供给农作物的矿质元素,不存在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1)不能食物网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能量沿食物网的流动是单向的)AD、E

分解者3(2)家禽家畜与农作物、人与农作物、人与食用菌农作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矿质元素

篇9:《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

同一区域内生物间多条食物链构成网状结构,我们称其为食物网。

在一区域内生物由于食物关系使能量在它们之间依次传递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减少孩子对动物的好恶心理;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2、难点: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明确从植物开始和箭头的指向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表面贴有动物卡片的圆磁片及磁箭头;食物网海报

2、为每小组准备贴有水稻、猫头鹰、老鼠、蝗虫等白板纸,带有白板檫的白板笔;食物链记录单等。

【学前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课是借四年级的学生上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此本课的学前基础不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是四年级上册在《食物》单元学习过的食物中的营养,因此孩子学习本课的前概念是人(动物)吃食物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使自身因具有营养才能成长或因具有能量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即吃食物的过程就是食物的能量(营养)流向人(动物)的过程。

本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围绕以能量流动的方向为中心,采用交流研讨的方式先后以食物链、食物网为小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

老师今天特地带了一件礼物给大家。你猜猜?的确是吃的,它叫披萨。喜欢吗?大家观察下,里面有什么?(水果、芝士、培根等)

你们还希望里面有什么?呵呵,你们还真是一群吃货啊!

一、能量——生存的基础

1、探讨人类生存的基础

PPT依次出示班长的幼儿时期(1周岁照片),问: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知道她是谁吗?实际上又是谁呢?(10周岁的照片)跟小时候相比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教师概括:通过吃使我们获得生长、生活所需的能量、营养,而这些食物也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2、拓展到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基础

问:在自然界内,是否只有我们人类是这样的?还有谁的生长、生活需要食物、需要营养的呢?(请学生举例)

3、聚焦农田生物生存的基础

师:在这片农田里生活着:青蛙、蝗虫、蛇。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农田里生活?譬如它的能量、营养来自于哪里?请同学们思考后再来说说。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吃来吃去的(为了生存),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好恶心理。

二、流淌着的能量1——食物链

1、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A、交流生物间食物关系:

这几种生物之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B、教师概括:

同学们虽然说法不同,都是正确的,概括起来有这么两条:

“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或者“蛇吃青蛙,青蛙吃蝗虫,蝗虫吃水稻”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的表述可暴露孩子对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而进行能量流动方向的理解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引导做铺垫。

2、介绍食物链

(1)描述食物链

而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统一从“能量、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学生一起表述):水稻中的营养流给了蝗虫,蝗虫的营养流给了青蛙,青蛙的营养留给了蛇。也就是“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可以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

师根据学生表述并板书:水稻→蝗虫→青蛙→蛇

小结:像这样营养、能量从一个点流到下一点,再流到下一点再下下点,一环扣一环的,使能量像在一条链环内流动。我们将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设计意图】借科学家的研究习惯(即每一句科学术语都包含了事物的本质)让孩子们更科学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表述。

(2)探讨食物链的特点

A、引出其他的动植物,探讨所存在着的食物链: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片农田内还存在着其他的动物、植物。比如(课件再出示麻雀、鹰)。这些生物之间又存在哪些食物链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轻声讨论讨论,将你们用箭头的形式将食物链全部都写下来(用记号笔在白纸上写)。我们看看哪些小组最会思考,哪些小组的发现最多。

B、汇总食物链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他们自己小组找出的食物链条,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一样的,你要等他汇报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C、关于食物链特点的交流

真想不到,老师仅仅加了两种动物,一下子就多了这么多条的食物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食物链,思考思考这么多的食物链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说,教师在板书上简记:水稻、鹰)

D、教师小结:

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凶猛的动物。

对啊,植物成了食物链的起点;可植物它为了生存,它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光合作用)你能向大家介绍光合作用吗?(先由学生介绍,再由ppt介绍)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发现仅仅增加两种动物就让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变得更复杂,为研究更多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即食物网的引出)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让孩子们发现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

(3)介绍生产者与消费者

在科学上,我们将水稻、草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叫做生产者(板书:生产者),而右边这些靠吃其他生物获得营养的我们称之为消费者(板书:消费者)。

三、流淌着的能量2——食物网

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此时如果又来了一批动物,如:猫头鹰、老鼠等。现在这农田内的食物链还是原来这样的吗?会有哪些变化?(最凶猛的动物都是老鹰,食物链都到老鹰结束;食物链数量会变多……)

1、表述众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1)用箭头直接在生物间标出食物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换一种研究方式:在图中直接用箭头画出其中的食物链。如果箭头有重复(就像这样)我们就用一条箭头表示就可以了。

(孩子们用白板笔在白板纸上画箭头,可用纸巾试擦修改)

看看哪个小组画的最完整,最详细。(要求:1、轻声讨论2、积极思考、详细记录)

(2)修正食物关系图

请一组同学拿作品上台展示。问:他(她)标对了吗?问请对比一下你的食物关系图和这位同学的食物关系图哪里不一样?应该怎么标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生物种类变多后仍用食物链表示其中的关系会显得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则采用直接在生物间表达食物关系更为方便。

2、交流概括食物网的特点

(1)描述食物网

真想不到,仅仅这么几种生物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食物关系。把老师的头都给看大了,很像什么?(网)。你们能给这种食物关系取个名字吗?(板书:食物网)

(2)发现食物网的特点

我们再看看这个食物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片食物网中,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生物之间互相依存、有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食物网的特点,让孩子初步体验到食物网中的生物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外下面的研讨打基础。

3、探讨食物网内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在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发现了很多老鼠在偷吃水稻,一气之下买来老鼠药把这片水稻田里的所有老鼠都毒死了(将老鼠擦掉),你认为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水稻能够增产吗?学生边讨论边在白板纸上摆弄。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篇水稻田内,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孩子们发现一种生物不仅与它直接存在食物关系的生物有食物关系外还与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感受食物网大量存在

在其他地方的食物网如:大海、森林、池塘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吗?举个例子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大海、森林、池塘的图片,让孩子学着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去想象其中生活着的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四、课外拓展

请分析自己的早餐中所包含的食物来自哪些动物或者植物,并相应的写出食物链。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采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去解读自己吃饭时存在的食物关系,既达到了运用本课的知识的目的又与本课导入环节内容相呼应,回归课堂学习的本真!

五、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简。

上一篇:酒店年度总结范文下一篇:计算机学院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