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2024-04-29

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精选8篇)

篇1: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摘要】

医疗设备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而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进行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管理。运用了网络平台技术、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更加方便与医院管理者对本院医疗设备进行远程网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难度。使医院的医疗设备包括采购记录、实用情况、维修情况、折旧情况等有了全面直观的把握,更加精确的进行分配使用。使得医院真正实现无纸办公,达到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了医院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网络平台; 医疗设备; 档案管理; 动态; 静态

【中图分类号】R1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44-01

社会在不断进步,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现代化医疗设备和先进医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康复医疗服务领域、手术治疗、医学诊断等方面大量应用。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如何充分、高效的运用这些医疗设备,从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服务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医院领导在思考、在探索。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处理软件、动态网页制作技术相结合,打造了一个专业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通过静态和动态有机结合,共同管理医疗设备档案。从而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共享,实现网络远程管理。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静态管理

静态管理主要包括了原始资料形成的档案,它取代了传统的纯手工管理,具有资料完整、归档及时、保管方式规范的特点。内容有:医疗设备的申购单、调研考察报告、招标材料、购销合同、卫生资源配置许可材料、运输单据、协议书、装箱单、发票复印件、安装调试及全套随机技术资料、验收报告;如果医疗设备是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外贸设备,其内容还有:海关免税说明、进口证明、外贸合同、报关单、质量保证书商检报告等。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指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所有记录,基于网络平台,对医疗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共享和传送。实时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可以实时反应医疗设备在临床中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利用条形码,建立数据库和医疗设备对应粘贴的统一,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全程动态跟踪医疗设备的出入库、申请购置、调拨、转让、报废统计以及退库等情况。利用数据库里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运行时间、使用时间、保养维修时间、损坏停机时间、完好率、设备报修率、有效使用率、报废率等的跟踪了解,可以及时的发现医疗设备的损坏情况,及时安排专人进行维护保养,减少因医疗设备损坏停机导致的临床医疗运行不连续。主动维修与保养,还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增加医疗设备的运用率。通过数据库的信息,还可以对医疗设备包括使用年限折旧、价值、设备净值、设备残值、设备保养维护成本等进行直观了解,形成效益分析报告,以供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时参考使用。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动态信息共享

在医疗设备档案静态管理和医疗设备档案动态管理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医疗设备档案信息的完全共享化。各管理模块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使采购管理、财务管理、计量管理和库房管理完全一盘化,统筹发展,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资源,使配置效益最大化。在医院内部实现合理、准确、及时的设备专科、调剂。借助网络平台,利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让医院内部各管理模块之间真正形成统一的整体,使医院效益最大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网络平台的讨论

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其网络平台是基础,整个管理系统都是基于这个平台发生的,可以说网络平台是这一管理系统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在这个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医院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促进远程网络管理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水平。如此重要的一个平台,其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占据首位。在组建系统的时候,应该选择专业的、强大的数据软件作为支撑。Microsoft SQL Sercer就是专业的数据库软件,它可以通过用户确认、表示、授权、加密以及审计等控制,保护数据库的安全,让操作者完全可以放心的使用,同时,它同微软公司的产品也有非常好的扩展功能和集成性。当然,再好的平台、再安全的软件,都还得有人参与安全控制才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由于人为疏忽,又或者医疗设备故障以及软件方面的故障,都会引起系统损坏,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要求系统具有自动维护功能,在系统中,应该完善数据备份、数据整复、备份恢复等功能,尽量避免由于系统损坏给工作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系统的维护还体现在日常的维护中,在平时的工作使用过程中,应该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一个临床操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避免人为损坏。同时,加强设备工作原理学习,在使用过程中检查设备的完好性,根据工作原理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以便于主动进行维护。讨论

信息化告诉发展的今天,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完成了普及。在这个大好基础上,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有着其规范化的必然性。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不仅进行了规范化的静态管理,同时使得实时动态管理与之有机的相结合,完全实现医疗设备档案的综合管理。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实现网络远程管理,达到数字化医院和卫生资源信息共享。让医院管理者轻松的从整体出发,整合规划,统筹发展。保证医疗设备的充分使用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质量,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促进医院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丽.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疗装备.2007(09):1~3

[2] 胡艳波.黄鑫.信息化系统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8):834~835

[3] 任文峰.管章伟.王刚.基于Web网络应用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32~35

[4] 张伯乾.史彭.魏诺.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1):73

[5] 王桂香.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32

篇2: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一、项目背景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在传承了09年一号文件“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宗旨的基础上,又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围绕“三农”工作重点提出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农资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与“三农”关系密切,农资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稳定农村社会、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农资监管工作,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行为,构建快速、实时、高效的农资管理应用网络体系和方便、快捷、丰富的农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资监管信息服务新模式,是深入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规范农村市场,促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有力举措。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资商品流通市场的繁荣,公众对农资监督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应变能力、案件处理能力和监管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现场执法纸本记录或者增加工作人员仍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只有依靠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网络,实现执法过程移动化、综合监管高效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提高农资监管执法人员监管工作的准确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减少认为因素对监督执法的干扰,保证监管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基于农资监管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创新集成应用无线通讯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实现监管人员在监管执法过程中能实时与监管服务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交互,建立移动办公平台,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实现监管执法信息的公共服务功能,建立信息查询与推送平台,为农资企业提供监管执法信息、企业管理培训、市场管理指导等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信用监管信息检索查询和投诉举报服务,构建农资市场的“监管执法+信息服务”的长效监管新模式,改善执法手段,提高农资监管基层人员执法办案能力,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现状分析

(一)农资监管的业务内容

农资监管是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种苗、农膜等八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经营企业的许可经营进行行 1 政管理和监督执法。

农资监管的主要业务有:

1、行政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农业、质检和工商等农资监管部门要依据《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针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以及营业知道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资质审查,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的要依法查处,对已经丧失相关资质条件的要坚决予以清理,对不具备合法资质的,报请当地政府部门依法取缔。

2、市场抽检巡查,规范经营行为。农资监管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眼里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违法生产销售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同时严格农药、兽药等农资广告的审查,规范农资产品的标签、使用说明和广告宣传,既要保证农资产品外包装上有生产日期、生产地、有效期限、详细的产品说明等内容,还要加强农资广告的监测检查和对虚假宣传的责任追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3、农资质量监测,强化监督检查。农资监管部门要将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完善农资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重点监测农资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质量问题,形成质量监测工作报表。

4、信用分类监管,推进诚信建设。农资监管部门要完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库,根据监督执法结果、市场主体资格审查情况、生产经营过程的质量监测报告、违法行为记录、消费者投诉状况、公众评价等信息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对信誉好的企业予以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严重失信企业重点监控,开展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5、监管部门协作,严惩违法行为。农资监管涉及到工商、质检、公安、供销社和农业执法部门的业务,工商部门严格生产经营企业的等级注册,质检部门严格生产环节的农资产品质量监测,供销社、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资流通市场的监管,规范企业市场经营行为,公安部门参与处理重大农资案件,这些部门的分工协作和信息交流才能有效实现农资封闭监管,并能够及时快速的发现并处理重大农资案件,维护消费者权益。

6、监管模式创新,突出服务内涵。基层农资监管人员需要提高执法能力,改善执法手段,通过手持设备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资格和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并将监管信息和质量监测信息通过农资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对外发布,推介发布良好信用企业和产品,提供农资消费参考和农资技术推广,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培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依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台帐、销售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创新农资流通供应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和投诉举报服务,建立开放式多渠道手机假劣农资投诉举报信息,将监管执法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创新农资监管新模式。

(二)手持设备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持设备的功能也不断丰富,在物流、政务、商务、执法等行业等到广泛应用。手持设备即为便携的计算设备,具有人机界面,能进行信息记录查询,具有数据存储及计算能力,能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讯。常见的手持设备有PDA、手机、智能手机、条码数据采集器、手持IC卡识别终端、手持指纹采集终端、抄表机等。

目前,常用的手持设备除具有基本功能外,在不同的行业应用上集成了不同的技术,实现不同的终端功能,主要有:条码扫描识读,可以读取一维/二维条码信息;IC卡(射频卡)读写,可以读取射频卡;GSM/GPRS/CDMA无线通讯,可以通过无线数据通讯的方式与数据库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和短信语音通讯;GPS定位,应用移动设备提供电子地图和地理位置定位服务;扩展功能包括蓝牙通讯、串并口传输和手写识别等功能。

(三)农资监管的信息化需求

农资监管业务量大,涉及部门多,监管执法的高效操作、数据查询的快速响应以及部门业务的协同配合是当前农资监管的重点,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融合将助力农资监管业务的效率升级。

1、监管执法的业务需求

农资监管人员现场执法工作量大,采集数据繁琐,历史数据信息查询不方便,需要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和信息采集设备,改善执法手段,实现执法终端和监管部门中心服务器的实时通讯连接,实时查询和传输监管数据,提高现场执法的业务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2、监管数据的采集需求

农资监管会产生大量的监管执法和质量监测的数据,传统的手写记录已经不能满足现行监管业务的信息采集需求,需要集成移动手持设备,构建信息记录和监管查询的信息采集模式以及实时、快速、高通量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农资监管执法端与数据处理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和查询访问。手持设备要集成GPS/GPRS模块,可以实现数据传输、语音通讯和监管定位。

3、监管信息的服务需求

农资监管人员通过手持设备将监管执法、案件处理、行政处罚、公众反映等信息汇总到监管部门的农资监管管理应用平台上,这些监管数据在统计分析之后形成相应的监管信息数据库,为实现监管数据与消费者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连接沟通,为消费者和农资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和规范管理等公共服务,需要搭建面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农资消费者的以农资监管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信息交流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促进信息传播,畅通举报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设计方案

(一)总体目标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针对农资移动执法人员现场办公信息录入查询和数据采集的需求,将手持设备、无线传输网络和监管系统平台有机结合,构建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将监管平台的数据业务监管工作延伸到移动终端上,实现农资监管市场的移动执法,方便农资监管执法人员现场查询农资生产经营者的行政许可、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年审注册等历史信息,现场采集质量抽检、监管执法的数据,提高执法业务办理的效率,有力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依托执法终端执法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的提高,围绕农资监管的数据汇总上报、案件处理、投诉举报、政务公开、业务协同、信息发布等业务流程,搭建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建立部级、省级和市县级的农资监管数据库群和信息网络体系,加强部级、省级和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农资监管辅助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实现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指导,建立实时的信息汇交和高效的业务协调机制,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针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资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农资信息服务的不同需求,搭建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农资监管信息服务网站和农资信息网,为农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内容充实、信息可靠、服务高效、个性定制的信息检索查询服务,推动政务公开,树立农资监管部门新形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农资监管服务新模式。

(二)设计方案

1、总体架构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由三部分组成,面向基层农资监管执法人员的农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面向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和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基于“移动执法”+“管理决策”+“信息推送”的农资管理与信息服务新模式,整合现场执法、质量监控、信息传送、数据汇总、案件处理、信用监管、决策分析、数据汇交、业务协同、农资打假、投诉举报、公共服务、个性定制、信息推拉等内容,实现监管执法的移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平台管理的合理化、共享化和协同化,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网络化,构建农资管理和应用业务的平台化、人性化、和高效化,提高基层农资管理人员执法业务能力,增强政府部门对农资信息的掌握和管理决策分析能力,满足农资企业行政业务办理和消费者信息服务的多种需求。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基于农资监管数据报送端和GPRS/GPS/CDMA/3G网络将现场执法的工作人员的手持移动设备与政府部门的监管信息平台连接起来,满足数据上传报送和信息下载查询的要求,实现农资监管的移动执法;基于农资监管信息服务端和GPRS/CDMA/Internet/数字有线/电信网络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满足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服务需求。系统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移动执法信息传输3G数据汇交 决策分析信息定制推送服务Internet政务公开手提笔记本手持PDAGPRSGPSCDMA农资监管数据报送端质量监测信用监管数据汇交案件处理决策分析信息服务农资监管信息服务端电脑数字有线电视电信网络电话GPRSCDMA智能手机智能手机

图1 基于手持设备的农资管理应用平台总体设计图

2、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

移动执法办公平台围绕农资监管执法基层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以现场执法、数据报送为核心,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实现移动执法办公,更新监督执法模式,提高农资监管能力和业务效率。

现场执法监管中心信息处理系统执法网络系统数据上传手提笔记本执法人员GPRS/CDMA无线数据服务器息查询屏幕显示内网数据服务器执法人员手持PDA证照信领导智能手机执法人员蓝牙USB处罚单位/个人罚单打印缴纳罚款银行系统罚款缴纳确认信息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便携打印机

图2

农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总体设计图

农资监管执法人员对农资市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现场执法时,通过手持设备与监管中心服务器实时通讯,对生产经营许可证进行查询,了解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使用期限、经营范围等相关信息,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销售过期、失效、违禁农资等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记录每日执法监管数据上传到监管中心服务器供领导层统计决策参考,被罚单位和个人持罚款单到银行缴纳罚款,银行收取罚款后会经过监管中心信息人员确认罚款缴纳,并作相应记录。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总体设计见图2.移动执法办公平台融合移动通信技术、手持终端信息采集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农资移动监管执法办公业务网络,以手提笔记本/PDA/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为载体,结合嵌入式软件,以一线执法监管现场为综合业务信息的数据采集点和使用汇集点,创新跨业务、跨部门联动的农资监管执法新模式。依据农资监管现场执法和决策分析的业务需求,结合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手持设备,设计了现场执法、质量监测、案件处理、信息查询、调度指挥、考核监督等6大功能,构建了移动执法办公平台的功能结构体系(图3)。

面向基层农资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平台现场执法质量监测案件处理信息查询调度指挥考核监督市场巡查信用监管产品监管生产监测质量抽查溯源处理案件登记案件上报案件审批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历史记录调动指挥业务协作执法支援警员信息工作日志绩效考核图3

移动执法办公平台功能结构图

(1)现场执法

农资监管执法人员持手持设备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许可证明,营业执照,农资市场的经营规范条件和农资产品的质量,广告/标签的说明规范以及经营者的经营方式等进行监管执法,并对所采集的企业、市场所在地进行GPS定位,采集生成相应的农资监管执法信息,通过GPRS/3G传输到监管中心服务器上,供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和领导查看和统计决策。

(2)质量监测

基层农资监管执法人员要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检测,要对流通市场上的农资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对于问题产品要根据原料购买记录和台帐记录进行溯源处理,寻找质量安全问题的源头所在。对于出现质量问题或违法经营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要开具处罚 单进行行政处罚。

(3)案件处理

农资监管执法人员要将所遇到的农资案件的详细情况录入手持设备,包括案件类型、发生过程、处理结果、日期、责任人、监管人员等信息,并进行现场照相、摄像或录音取证,以作为案件处理的依据,并将案件上报到中心监管系统,进入案件审批备案。

(4)信息查询

在移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手持设备输入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或生产经营许可证号码等信息,系统将自动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连接监管中心服务器,下载相应的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以及监管执法的历史记录,以便于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提高工作效率。

(5)调度指挥

现场执法人员要接受监管中心做出的区域监管调度、集中监管执法支援和部门监管业务联动的指挥调度安排,实现移动监管的快速集中处理和合理调配。

(6)考核监督

监管执法人员在每次执法前都需要输入自己的工作证号,记录每日的监管执法内容,以作为对监管执法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

3、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

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以全国各级农资监管主管部门的农资监管业务、数据汇交和信息服务为核心,基于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信息采集,研究农资监管业务和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通过区域农资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形成部级、省级和市县级的三级农资行政监管体系,实现各级农资监管主管部门的监管执法数据的上报汇总,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形成各类报表和趋势分析,为农资产业的规范发展和全国农资监管工作及农资质量安全预警处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建成面向各级农资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政务报送、案件上报、数据汇交、决策指导和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并将统计整理后的监管信息通过网络、电话、电视、短信等多种方式个性定制,对外信息推送,满足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读物需求。

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包括部级、省级和市县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基层移动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管数据通过手持设备传输到市县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上,主要包括监督执法数据、质量监测数据、案件处理数据、违法处理数据、GPS定位数据、日常工作记录、调度指挥数据等,市县农资监管部门为移动执法办公平台提供信息查 询服务,并通过政务报送、案件上传等向省级农资监管部门传送监管数据,并接受来自省级农资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工作指导,省级农资监管部门汇总来自市县的农资监管执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全省的农资监管工作进行决策指导,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并将监管数据上传到部级子平台,部级子平台汇总来自全国的监管业务报表、农资案件处理信息以及监管执法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全国的农资监管工作情况和工作形势,突出全国农资监管工作重点,实现不同平台、不同农资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部级和省级子平台将整理后的企业监管信息、产品检测信息、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农资消费指导等信息通过农资信息网个性定制、短信平台新系统送、电话电视多媒体传播对外提供信息服务。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的总体设计见图4.政策法规参考系统农资信用管理系统行政监管执法系统农资质量监测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政务信息报送系统案件上报处理系统投诉举报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业务协调处理系统部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业务实现行政管理信息服务数据上传案件上报政务公开信息管理监督执法决策分析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农资信息网个性定制信息发布信息反馈平台系统组成短信平台信息推送省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行政管理信息服务数据上传案件上报政务公开信息管理监督执法决策分析行政监督决策指导系统支持电话、电视多媒体传播市县农资管理决策分子平台行政管理信息查询政务审查案件处理监督执法业务协同数据上传信息查询移动执法办公平台 图4

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总体设计图

基于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的业务流程,面向农资监管部门的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包括政策法规参考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行政监管执法系统、农资信用管理系统、农资质量监测系统、政务信息报送系统、案件处理上报系统、投诉举报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和业务协调处理系统在部级和省级平台实现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为农资监管工作的开展做辅助决策和工作指导。

(1)政策法规参考系统

农资监管执法和决策分析需要依据相应的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进行,政策法规参考系统提供相应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的查询参考,并及时更新和替换失效或不实用的政策法规。

(2)企业信息查询系统 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农资监管工作所涉及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企业名录、生产经营许可证等信息的查询服务,为农资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历史监管数据支持。

(3)行政监管执法系统

包括资企业主体资格审查、产品质量抽检、产品标签和广告审查和对监管执法人员的工作考核监督,数据来源基于移动执法办公平台的信息采集。

(4)农资信用管理系统

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农资经营市场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征集信用数据,结合监管执法和消费者信息反馈,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

(5)农资质量监测信息

监测农资企业的农资产品生产过程和投入品使用情况,抽检流通市场的农资产品质量,建立农资质量监测档案。

(6)政务信息报送系统

市县级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子平台要汇总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管数据和工作日志报送到省级子平台,省级子平台汇总省内各市县子平台的监管业务数据报送到部级子平台上,三级子平台通过政务信息报送实现数据汇交和信息交流。

(7)案件处理上报系统

现场执法人员记录案件发生和处理的详细情况,传送到市县级子平台上,市县级子平台整理案件后向省级子平台上报,省级子平台汇总这些来自市县的农资案件,进行审查整理后向部级平台上报备案。

(8)投诉举报管理系统

子平台通过网站、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为农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投诉举报服务,方便农资企业反映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失当,或消费者反映农资质量问题,建立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为监管工作做辅助决策。

(9)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部级和省级子平台汇总报送的农资监管执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全国和本省的农资监管工作做出决策指导,并将企业监管信息、质量监测信息、信用分类监管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以及农资消费指导等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和个性定制,营造农资打假的良好社会氛围。

(10)业务协调处理系统

农资监管工作业务量大,涉及不同部门的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联合执法可以提 高监管执法的工作效率,强化部门协作能力,提升整体监管效能。

4、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农资监管执法基础数据和决策分析数据,通过部级、省级农资监管信息网和农资专业信息网组成的网站群、短信平台、呼叫中心和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对外发布,提供信息检索查询服务,农资企业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RSS订制、在线连接、邮件沟通、手机短信沟通、电话语音咨询等多种方式与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沟通渠道,进行信息注册定制,平台的信息人员将根据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特定要求,对农资监管和决策分析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后,定期或在适当的时候传递到需求用户的电话、手机、电视或电脑上,此外,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还提供信息发布方式,接受来自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供求和生产需求信息,以满足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多种信息需求,拓宽农资管理应用的方式和渠道。

检索查询政策法规数据库信息记录监管执法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产品信息数据库案件处理数据库质量监测数据库信用评价数据库投诉举报数据库决策指导数据库农资供求数据库筛选分类呼叫中心处理反馈中国农药信息网中国兽药信息网中国农垦信息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举报咨询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信息发布中国种业信息网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中国种植业信息网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中国肥料信息网检索查询信息反馈农业部渔业网农资监管信息网数据输出个性定制视频输出信息推送短信平台个性定制信息推送图5

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图

面向农资企业和消费者的农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基于农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的监管执法与决策分析数据库提供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网站群和短信平台是对外信息服务的三条渠道,满足不同条件用户的不同需求,其总体设计图见图5。

四、项目总结

篇3: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关键词:QoS,终端设备,TCP/IP,TOS,InterServ

0 引言

在早期计算机网络和分组转发网中, 网络只提供尽力而为的业务。对进入网络的业务流, 都以先来先服务的方式对业务流分组进行服务, 对服务质量没有考虑。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对服务质量有要求的多媒体业务和实时业务;商业客户希望网络能始终提供有保证的服务;运营商渴望细分用户群, 提供不同的服务, 收取不同的费用;现有路由协议导致流量的不均匀分布, 造成网络阻塞;用户对网络资源需求的增加速度最终将超过网络带宽增加的速度。这些因素促使现有的网络演变成能够提供服务质量的网络。

另外近年来,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高容量大吞吐的宽带高速网络使得提供大量多媒体应用成为可能, 同时多媒体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又促使了现有网络多媒体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而多媒体应用又要求网络提供服务质量Qo S的保证。与传统的数据通信不同, 多媒体通信包含多种成分的数据, 不同类型的数据对网络有不同类型的传输需求。这样, 为创造顺畅的网络环境, Qo S服务质量的保证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Qo S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 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用于衡量使用一个服务的满意程度。由于实时业务对网络的传输延时、延时抖动等特性较为敏感, 要求较为苛刻。为了有效的控制, 保证服务的质量, Qo S的各种协议和技术也就孕育而生, 催化了Qo S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1 Qo S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技术

1.1 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外现阶段终端产品的Qo S的现状为IPQo S, 即为在IP层对数据报进行分类, 对三层数据包进行分类, 检测拥塞和处理拥塞, 同时还能根据数据包优先级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 国际上研究IP网络Qo S技术的主要组织有IETF、ITU-T、EU IST、ETSI和IEEE。

1.2 主要技术

由于IPQo S问题是解决IP网承载多业务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IPQo S的研究一直是当今业界研究的热点。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 综合服务 (Int Serv) /资源预留 (RSVP)

Int Serv模型又称为集成服务模型, 其基本思想是在传送数据之前, 根据业务的Qo S需求进行网络资源预留, 从而为该数据流提供端到端的Qo S保证。为此, 集成服务通常采用面向流的资源预留协议 (RSVP) , 在流传输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为流预留并维护资源。主机利用RSVP向网络为应用流提出Qo S的请求;路由器利用RSVP将Qo S请求信息传给流的路径中的其他路由器, 并建立和保存该服务的信息;RSVP请求将会使得沿着数据路径的资源在路由器处预留。这种模型的优点是能提供端到端的绝对的Qo S保证, 但由于这种模型在实现上是非常困难的, 主要体现在:

(1) 由于预留是基于每个流而进行的, 因此使得节点中要保留每个流的状态信息, 导致核心路由器负担太重, 因此可扩展性很差。

(2) 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要维护各类数据库, 并实现复杂的功能模块 (如资源预留、路由、接纳控制等) , 造成了极大的复杂性。

(2) 差分服务 (diffserv)

区分服务的基本思想是将用户的数据流按照服务质量要求来划分等级, 任何用户的数据流都可以自由进入网络, 但是当网络出现拥塞时, 级别高的数据流在排队和占用资源时比级别低的数据流有更高的优先权。区分服只承诺相对的服务质量, 而不对任何用户承诺具体的服务质量指标。区分服务只包含有限数量的业务级别, 状态信息的数量少, 因此实现简单, 扩展性较好。它的不足之处是很难提供基于流的端到端的质量保证。目前, 区分服务是被广泛认同的IP骨干网的Qo S解决方案。

(3) 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将灵活三层IP选路和高速的二层交换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从而弥补了传统IP网络的许多缺陷。它引入了“显式路由”机制, 对Qo S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多协议标签转换MPLS在路由寻址方面同传统路由器有明显的不同。MPLS支持特殊路由, 到达同一目的地的数据包可沿不同路径进行转发。MPLS网络主要由标签交换边缘路由器LER和标签交换路由器LSR组成。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并不是主要的Qo S机制, 也不是Qo S的体系结构, 但MPLS的显式路由功能大大增强了在IP网络中实施流量工程的能力。对于骨干网业务提供者来说, 这是目前使用最普遍, 可实现性最强的一种Qo S机制。

2 关键技术问题

2.1 终端设备Qo S的现状

现阶段终端产品Qo S的现状为IPQo S, 即为在IP层对数据报进行分类, 目前国内外现阶段终端产品Q o S的现状为IPQo S, 即为在IP层对数据报进行分类, 对三层数据包进行分类, 检测拥塞和处理拥塞, 同时还能根据数据包优先级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

2.2 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IPQo S有其缺点:

(1) 所有数据报的分类都是在三层来实现的, 若数据包不经过三层, 则无法实现Qo S。

(2) 由于在三层对每个数据包都要进行分类打标记操作, 非常耗费系统资源, 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3) 该处理方式只能实现IPQo S, 而不能实现整个设备的Qo S。

2.3 终端设备Qo S研究方案

综上所述, 本方案采用了以下的系统方案:在IPQo S的基础上, 增加分类条件, 扩大Qo S的应用范围, 设计一个全局的Qo S实现策略, 当然IPQo S也是实现整个设备Qo S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制定一个Qo S实施策略 (队列、分类、限速、算法、实现) , 以实现本研究方案的Qo S。

(1) 队列:将数据包经过的队列分为三个层次:芯片中的队列、驱动中的队列和协议栈中的队列。其中部分队列的实现是由硬件来实现的, 本研究方案Qo S涉及不到, 方案中只做了解。但是本研究方案Qo S能够控制数据包进入哪个队列。本研究方案Qo S策略希望能将一次分类结果灵活的应用于所有的队列。

(2) 分类:本研究方案的Qo S的分类是多层次多方式的结合, 有在芯片中进行的分类, 有在二层实现的 (VLAN分类) , 也有在IP层和应用层进行处理的 (TOS和DSCP分类) 。

(3) 限速:也是Qo S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限速要跟上面提到各种分类方式结合起来共同使用。本方案所说的限速主要是指Linux内核如何控制数据包的速率。终端设备上涉及到的限速, 其中入口限速和出口限速是在IP层实现的, 入口限速可以对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限速, 而出口限速是对接口上发送的数据包进行限速。

(4) 策略:有队列就有队列调度算法。队列一共分为:芯片中的队列、驱动中的队列和协议栈中的队列, 其中芯片中的队列和驱动中的队列的调度算法均已经固定, 本研究方案Qo S对这些队列调度算法是无能为力的, 方案中只做了解。而对协议栈中的队列有全面的控制权。故本文研究的策略就是指协议栈中所使用的队列调度算法。

(5) 实现:本研究方案Qo S就是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模块之间的接口, 让队列、分类、限速和策略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以模块的观点来看, 本研究方案Qo S模块属于中间模块, 对上有接口, 对下有规则, 实现本研究方案Qo S, 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1) 本研究方案Qo S对上的接口:应用级进程; (2) 本研究方案对下的规则:本研究方案Qo S向下接触的就是网络接口的驱动模块; (3) 自身需要完成的功能。

3 结论

随着网络提供服务的不断增加, 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的网络, 根据其规模、用途等特点, 有不同的Qo S的解决方案, 只有合理地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 才有可能在网络上为用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服务。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于网络终端设备如何实现Qo S的问题, 在IPQo S的基础上, 扩大分类条件, 扩大Qo S的应用范围, 设计一个全局的Qo S实现策略。

总之, 尽管今天的终端设备的Qo S是目前较为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 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就像今天的IP业务一样, 终端设备的Qo S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将来研究的热门话题。

参考文献

[1]李建东, 晋晓辉.IP网络QoS的研究现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4.

[2]章佩, 屈万里.IP网络中的QOS技术.数字通信.2000.

[3]倪晓熔.网络QoS实现方案探讨.电信科学.2000.

篇4:基于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改革的探究

关键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8-01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中药行业,其改革与管理目的都是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服务于整个社会。可就在其实际改革过程中,没有将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成为阻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与进步的重要原因。所以如何处理好医疗卫生行业改革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将其落实在实践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 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改革现状和面临困境

(一) 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改革现状。

针对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现状来看,其突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其一,许多医院重视改革却忽视管理,这就使得一些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不愿意分析,也不愿意总结。所以内部管理混乱不堪,一心寄希望于改革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从而使得管理者对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认识不清。

其二,改革与管理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头重脚轻,重视改革忽视管理;第二方面则是急于冒进,从而导致事与愿违。这两种现象都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出现的问题。部分医疗卫生行业人员数量较多,却没有人能够踏实下来安静做事。要么就是工作纪律涣散,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 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改革面临困境。

造成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改革面临着许多困境。

首先第一点就是医院在近些年来面临相当严峻的舆论环境。通过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不难看出,医院在解决医患问题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媒体、法律的介入,最终医院都会以“同情弱者”“赔偿病人”作为最终解决方案。所以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环境也面临考验。由于设备的落后、资金不到位导致医院在医疗资源消耗的同时得不到补充,所以医疗卫生行业本身也处于相对贫乏的状态。

最后则是医疗技术服务本身与应得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因为从事医疗卫生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其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还不一定可以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比如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在学校期间经过5-6年左右的学习,还要在毕业之后有将近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而这只是初级医生的职称,若想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再累积更久的工作经验。正式因为这样,许多医生感觉自身所付出的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故而很容易导致医院无法留下更多的骨干医生,进而造成人才的流失。

二、 医疗卫生行业改革措施

(一) 明晰管理和改革重点。

医疗卫生行业改革,首先应该清楚改革和管理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分不清主次,从而导致胡子眉毛一把抓。根据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百姓因为医疗费用较高从而看不起病,或者某些医院经常存在的医疗欠费现象,这些才是当前影响医疗卫生行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医院只有客观分析了当前的现象,明确医疗卫生行业改革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重点,才能找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而在改革与管理当中辩证的看待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将其解决。

(二) 优先解决管理问题。

根据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管理现状,不难看出我国许多医院都是重视改革,轻视管理的。所以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医疗机构管理事件以及医疗事故处理都有相应的法规作为引导,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却始终没有相应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约束。比如常见的非法行医现象,这是严重违反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规定的做法,而这一现象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就会导致这些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医疗事故在鉴定的时候缺乏公平与公正性,这样长期下去也会引起患者的质疑。所以如果单纯依靠管理制度,将会使得当前的管理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当前工作开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制度的建立以及管理手段的选择上。只有依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制度设定,才能选择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对医院医疗服务事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帮助。

(三)优化改革步骤。

优化改革步骤,实施对改革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改革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改革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要求,避免逆规律而行,否则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一般而言,医疗卫生行业在进行改革步骤优化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从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现状来看,真正阻碍其进步和发展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相对僵化的人事管理体系,另一个则是不符合当前经营与管理要求的体制。僵化的人事管理体系会使得许多优秀的医疗骨干不愿意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工作,进而将人才彻底扼杀。而落后的管理体制则会将企业的管理效用彻底遏制与束缚。所以只有明确当前阻碍医疗卫生行业进步的原因,才能抓住改革的重点,从而按照顺序对改革进行优化。

其次,注重改革的实效性,避免盲目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本身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同时频繁改革还会使得原本的管理节奏被彻底打乱,从而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管理。所以改革者应该注重改革时间点的选择,通过消除管理中出现的障碍,尽最大可能提高管理效能。

三、结束语

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改革与管理。所以医疗卫生行业若想取得更为长久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从改革与管理的角度共同努力。应该摒弃之前注重改革,忽视管理的做法,同时也应该在医疗行业内部建立起有约束、有竞争以及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院合理科学地改革,进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喻传顺等.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改革的构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2,02:37.

[2]陈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回顾及展望[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03:75-77.

[3]邓晶.适应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创建“4E”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新理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272-275.

篇5: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RFID是Radio Frequency Tdenti_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目标中的相关数据。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RFID对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RFID:RFID作为物联网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比传统的条码更突出的优势,已经成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主要技术之一。RFID技术对于办公室搜索设备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多元化的使用方式。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其突出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写:与传统形式的二维码标签相比,RFID电子标签里的物品数据能随时更新,还支持阅读器读写。这对于办公室环境中办公物品繁多、办公用品难以再次查找的问题来说,无疑是一个解决的良好契机。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随时更新、可读写功能,为办公室搜索设备设计了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

2.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与传统形式的标签相比,RFID的容量较大,字节范围为1bit—1024bit。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RFID在读写速度上,占有更大的优势。RFID阅读器扫描标签时,无需直线对准,支持多目标识别和运动识别,读写速度更快。办公室内人员众多、走动大,物品杂乱繁多,要求高质效率。RFID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的特质,不仅能直接满足办公室搜索设备的设计要求,还间接促进了办公室人群的工作效率。

3.体积小,可嵌入产品中:RFID与传统形式的标签相比,体积小,容易封装,还可以嵌入产品内部。办公室内物品杂乱繁多,体积大小不一,对标签要求较严格。而RFID电子标签体积小、可嵌入产品内部,为办公室搜索设备设计的传感标签部分提供了参考。

4.序列号唯一,很难复制:RFID与其他标签相比,使用时安全系数更高,保障了技术的可行性。RFID使用专用芯片,每个芯片拥有唯一的序列号,很难复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办公环境舒适度和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开放化的增强是现代办公室与传统的办公室最大的不同点,相应的。办公室内各方面的使用物件也越来越精细。而RFID电子标签拥有唯一序列号的特征,为办公室搜索设备设计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5.寿命长,感应效果好:RFID与其他标签相比,使用寿命更长,感应效果也比一般的电子标签要好。RFID能抵抗恶劣环境,极少发生机械故障。办公室信息化的增强,让办公室物品愈来愈智能化。而RFID电子标签使用寿命更长,感应效果好的特性,为办公室搜索设备设计的系统构造提供了硬件技术参考。

二、办公室搜索设备的市场现状

办公室这个词的概念,有两种涵义:一为办公的屋子,是工作人员完成任务、执行其职务时的工作地点,是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为完成管理目标而进行工作的工作场所;二为工作机构,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设立的办理行政性事务的办事机构,是设在领导身边、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综合部门,是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和桥梁,是领导工作的辅助性机构。每天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办公室中长时间工作和停留,找不到急需的文件或办公物品,常常令人产生烦躁、焦灼的负面情绪。这不仅关系到办公人员的舒适和健康,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由此产生的创造力。目前,办公室搜索设备的开发还处在比较低层级的阶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缺乏独立和完善的终端硬件:最基本的电子标签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天线。这三个部分中固定终端是天线,标签和阅读器都属于移动终端。然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终端硬件提供。对应办公室环境和办公室人群的需求,基于RFID的办公室搜索设备将重新定义固定终端,即把阅读器的功能分离成录入智能标签和输出搜索信息,将录入智能标签功能将与单一终端机器结合,重新定义固定终端的功能。

(二)缺乏对应场景使用的手机APP:现有的RFID搜索系统中,大多数会把寻物终端界面独立成一个硬件,还没有出现系统配套的第三方手机应用。例如岱立(厦门)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中铁14号线项目区域定位系统——物联网安全帽定位,就是将RFID植入安全帽中,通过固定安放的天线,将施工人员的施工点和行走轨迹制成2D图,反映在监工方的电脑中,以降低施工意外,促进工作进程。考虑到办公室中人员较多,找寻物体交错无规律,基于RFID的办公室搜索设备将终端机器和终端界面分离,将终端机器和天线结合,终端界面转化成手机APP,供办公室中的人员使用。

(三)缺乏相应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RFID“智能标签”包含了包括具有RFID射频部分和一个超薄天线环路的RFID芯片的RFID电路,这个天线与一个塑料薄片一起嵌入到标签内。通常,在这个标签上还粘有一个纸标签,在纸标签上可以清晰地印上一些重要信息。读取(有时还有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办公室内物体大小不一,所需的智能电子标签的尺寸和形态也不一样,基于RFID的办公室搜索设备也将根据相应的需求,在电子标签上做设计;将阅读器的功能分离成录入智能标签和输出搜索信息,录入智能标签功能将与终端机器结合;输出搜索信息与寻物导航功能融入手机APP,简化寻物的过程。

(四)缺乏完善的办公室搜索系统:根据先前的项目调查,现有市场上还未出现办公室范围的搜索寻物系统,仅有一些零散的便携式寻物装置。关于RFID技术在寻物上应用的项目,也仅仅是项目策略,还未完全实施。例如,拥有RFID高新技术且发展快速的集成公司——岱立(厦门)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中铁14号线项目区域定位系统——物联网安全帽定位,运用RFID技术,提升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但该项目也仅仅是项目策略,还未完全实施,离投入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基于RFID的办公室搜索设备的设计构思

通过对办公室现状的调研,首先将办公产品进行编码记录,记录方式采用终端记录,形成整个大系统,而寻找方式采用手机APP或特定读写器来完成位置信息输出,实现便捷寻物,通过电子标签附加于产品上,定位系统通过阅读器的查看来统计区域内的这一类物品,结合位置信息来准确对被寻物的定位,解决办公人员的快速寻物问题。利用语音或其他方式作为控制信号,通过主机发送寻物编码信号,多个从机接受寻物编码信号并与自身编码匹配,若匹配则发出相应的提示信号,引导操作者获取物品放置地点。

(一)设计思路:首先对办公用品进行整理、分类,根据办公产品类型进行办公场所的区域划分;然后,对应区域的办公产品信息进行采集、录入;最后,通过读写器显示办公用品最后移动位置,并依照位置寻找到目标对象。

(二)系统框架:寻物系统主要是由录入系统和输出系统两个大系统租成,两模块系统均依架于无线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在输入系统中,每个标签是按找办公产品的类别进行颜色分类,而每个分类中的子单元标签也是独立的,编号可通过录入系统录入,这样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录入方式整个更加全面。在寻找办公用品时,发射信号源读写器(手机APP或终端)通过无线射频传输方式把编码信号传输给接收器,接收器接收信号后反馈位置在读写器上,在读写器中以网络标格对区域进行划分,实现快速定位,而用户只需要通过语音输入和手动编辑两种方式在读写器中寻找目标编码即可。

(三)场景分析

目前办公室的类型多种多样,办公室内容十分丰富,根据办公性质的不同相应也有相对应的办公用品。根据办公业务性质大致可分为:行政办公室、商业办公室、综合类办公室、工作室四种。

1.行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主要进行行政工作的管理和政策的指导,多以文档、检查表、盖章、协调企业内部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是每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部门之一。其中办公用品多以桌面用品、文件档案管理用品、办公文薄、书写用具、电脑周边产品为主。

2.商业办公室:商业办公室主要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办公,其多为窗口性质或面对面商谈的性质,主要给客户一种严谨、诚信的形象,主要负责企业财务等一些事物。其中多以桌面用品、文件档案管理用品、书写工具、财务用品、事物设备。

3.综合类办公室:综合类办公室已综合办公为主,办公内容广服务全面,办公环境属于大众办公方式,集体办公。办公用品文件档案管理用品、桌面用品、电脑周边产品、办公设备。

4.工作室:工作室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是一个有共同愿景、理想,共同努力的集体,办公人员较少,有一位主要负责人,规模一般不是很大,职务无具体划分,各自负责相应事物,讨论方式为集体讨论。多以桌面用品、文件档案管理用品、办公文薄、书写用具、办公工具(设计工具)为主。

(四)功能规划

1.任何时候都有便捷的搜索、寻物功能:电子标签是由一个小小的芯片构成,体积小。射频技术是将电信号或者数字模拟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穿透力强,条形码单一独立,在不同的应用类别,有不同种类的标签。

2.随时提供被找搜素物品的反馈信息:被寻物寻找是依架于电子标签和天线的无线环境下,每个标签都是独立的、单一的个体,在每个被寻物被寻之前都要进行信息ID录入,而信息系统采用资源共享式,所以办公人员在寻找目标时通过放射源发出寻物指令,接收器(标签)接收信息后才能做出反馈,放射器接收反馈指令后显示位置。

3.提供整合的办公室物品搜索大数据,供用户参考:在录入信息时,每个办公人员都可以通过录入系统录入办公用品ID,形成整个大数据系统。每个独立的单元标签进入区域内,通过总系统的记录管理查阅被寻物,定位系统可查看标签的移动轨迹确定最后的移动位置,如在区域内活动即可现实运动轨迹,读写器通过显示界面的网络格显示出被寻物的最后移动位置,如离开区域则显示信号源消失状态。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实现快速寻物。

结语

篇6: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探究学习的主题

一、介绍

在此处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这个WebQuest的有关情况。如果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闯关游戏(如“你现在是一个鉴别神秘诗人的间谍”),则应在此处设置情境。也可以使用这部分做先期的组织或概述工作。

二、任务

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任务可以是: ·一系列必须解答的问题; ·对所创建事物进行总结;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阐明自己的立场并对此进行说明;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三、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指明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能在点击前知道自己将通过访问该网址获得什么。

四、过程描述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1)第一步(2)第二步(3)„„

五、学习建议

在此处,你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

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建议,或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个部分分开的好。

六、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你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总结

篇7: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摘要: 针对目前大量嵌入式网络设备应用于工业控制的监控领域,监控网络的性能、带宽、成本成为目前工业控制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影响这一性能的是核心控制服务器的管理及设计结构优劣,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适于通用嵌入式设备的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服务器结构,分析了该服务器需要提供了功能需求,其中重点研究了该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嵌入式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等。

关键词: 嵌入式;监控;服务器;网络设备;工业控制前言

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沟通的领域迅速扩大,覆盖了从企业的现场设备到控制、管理的各个层次,从工段、车间、工厂、企业乃至世界各地的市场。所以,如何更好的实现企业内现场控制、过程监控、经营管理、市场管理等各层次的汇通和数据共享,即实现“管理监控一体化”,是各个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控制网络和 Internet的无缝连接能够促进企业的网络化发展,顺应工业监控系统的发展潮流,具有强大的社会推动力和生命力。

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是顺应着低成本、高性能、网络化的时代潮流,是嵌入式系统迅速发展的方向,开创着嵌入式技术的美好未来。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结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联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就是开发基于TCP/IP协议栈的Internet互联的嵌入式系统,即嵌入式Internet设备。它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管理、诊断和维护现场设备,实现各种智能设备,例如家用电器、工业控制装置或仪器、安全监控系统、汽车电子等与Internet网络的互联。

如果在工业控制网络体系结构的纵向上,可以实现工业控制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无缝连接,那么整个工控网络就好像只有一种通信协议,可以满足控制系统各个层次的要求,实现生产、管理和控制一体化。如果在工业网络体系结构的横向上,可以使多种工业控制网络统一协议标准,那么企业生产底层具有各种总线类型接口的现场仪表和设备就可以通讯,实现设备无差别化。嵌入式设备服务器组成结构

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实现对工业现场设备和仪器仪表的监控。针对各种工业现场的不同应用需求,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在设计时按用途分为两大类,一类适用于对系统成本敏感,数据量少,对通讯指标要求低的场合,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8/16位嵌入式控制器是首选,即低端嵌入式服务器系统;另一类适用于数据量大,对通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性价比高的16/32位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是最佳选择,即中高端嵌入式服务器系统。因此,在设计前期需要考虑系统的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案最大程度的满足工业现场各方面的需求。

在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联网系统的软件设计上,完成服务器和网络接口功能的是嵌入式HTTP协议、EGI接口函数、嵌入式TCP/IP协议栈、异构协议转换程序、网络芯片驱动程序、CAN协议驱动程序和RS485协议驱动程序。只要实现了低端嵌入式服务器接口的软件,在其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就可以成功移植到中高端嵌入式服务器接口。

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于工业监控系统,连接现场总线和以太网,使得以太网中的管理层工作人员可以远程监控现场总线设备。考虑到单片机系统的资源局限性,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就仅仅作为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设备服务器和网络接口功能,监控具有自诊断功能的智能型现场设备。智能型设备的自诊断功能能够处理设备运行中的突发问题,需要监控的信息主要是运行信息、报警信息和参数设置信息,传输数据量小,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能够满足其传输指标要求。考虑到现场总线协议的多样性,无法顾及,仅以CAN总线为例,设计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的现场总线模块。

根据功能需要,本系统设计包括以下模块: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 Unit简称MCU)的主控模块、工业现场总线CAN模块和RS485模块、与以太网连接的网络控制模块、系统调试用的串口RS232模块、键盘输入模块和LCD显示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整个系统的实现框架如图一所示。

图 一: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需要实现网络功能,为了适应网络的传输速度以及有足够的时间解析数据包,仅仅依靠RTL8019AS内部的RAM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单片机外扩了一个32K的RAM存储器。外扩的存储器缓存以太网帧。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不仅要实现与以太网、CAN、RS4851232的通讯,还要提供人机交互接口LCD和键盘。因此,微控制器W77E58B需要访问多个外部设备,又不能占用太多的引脚。译码器74HC 138为W77E58B访问外部设备提供方便,只需W77E58B通过三个引脚A15,A14和A13就可以分别片选外扩RAM存储器HM62256B,网络接口芯片RTL8019AS, 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 LCD显示芯片的ACM12232-E1和ACM12232-E2。

X5325芯片为单片机系统提供复位信号、32K的存储空间和看门狗机制。X5325中的EEPROM是掉电不丢失信息的数据存储器,所以用户通过人机交互接口键盘输入的信息可以存储在X5325中。当系统再次上电,W77E58B会从X5325的EEPROM中读取用户的设置信息在LCD上显示。因此,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的最小系统由微控制器芯片W77E58B、静态RAM存储器芯片HM62256B、地址锁存器74HC373、译码器74HC138、晶振电路和复位芯片X5325组成。系统设计中,W77E58B的参考时钟由11.0592 MHz的晶体振荡器产生。工业现场总线CAN和RS485的接口部分需要使用光电隔离措施。使用光耦6N137组成的光电隔离电路,隔离CAN的收发控制模块PCA82C250和RS485的电平转换模块MAX485的电源。

完整的以太网接口除了以太网控制芯片外,还需要RJ45插座连接网络传输的物理介质双绞线。除此之外还需要隔离变压器进行信号隔离以及两个指示灯指示以太网的工作状态。一个指示灯指示以太网是否连通,另一个指示灯指示嵌入式系统是否接收或发送以太网帧。3 嵌入式UDP/IP协议栈的实现

UDP/IP协议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实际运用中,并不需要实现其全部协议。根据系统需要对网络协议进行裁剪,设计并实现UDP/IP协议簇的一个子集,即嵌入式UDP/IP协议栈只实现ARP。IP和UDP协议,如此便避免了单片机的系统速度和内存的瓶颈。这样,嵌入式UDP/IP协议具有向下兼容性和易移植性,不仅满足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高质量通讯任务的基本需求,必要时可方便增加部分协议处理,又可以满足单片机的联网需要。嵌入式UDP/IP协议栈符合经济型嵌入式工业设备联网的设计要求。

系统采用以太网的接入方式,因此必须实现IEEE802.3标准,主要由RTL8019AS完成。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在以太网内通信,还需要实现ARP协议。ARP协议的本质就是完成网络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从而保证网络的正确传输。整个ARP处理过程由ARP请求和ARP应答两个函数实现。根据ARP报头格式定义ARP报头结构体ARPHeader如下所示。其中,当Operation=1时表示ARP请求数据包;当Operation =2时表示ARP应答数据包。实现协议栈的主要函数分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发送函数有:①void fun_NetSendEther(void):封装以太网帧。将上层协议的数据包封装在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从EthernetHeader结构体中读取信息,填充以太网帧的帧头并发送以太网帧。②void fun_NetSendIP(void):封装IP数据包。将上层协议的数据包封装在I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从IpHeader结构体、数组Deslp和数组NodeIp中读取信息,调用fun_NetCheckSum函数计算校验和,填充IP数据包的报头部分,判断上层协议是TCP协议(协议标识06)还是UDP(协议标识17)协议,并将不同的协议标识添加到IP数据包报头,发送IP数据包。③void fun_NetSendUDP(void):封装UDP数据包。将上层协议的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从UdpHeader结构体、数组DesIp和数组Nodelp中读取信息,调用fun NetCheckSum函数计算校验和,填充UDP数据包的报头部分,并发送UDP数据包。

接收的函数主要有:①void fun_NetRecEther(void):该函数从接收的数据包中提取发送方的MAC地址,以便发送回复信息时,填充数据包的接收方MAC地址。查看网络层协议,判断是IP协议还是ARP协议,并针对各种协议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②void fun_NetRecARPReq(void):将相应的信息存储在ARP结构体中,以便回复时填充ARP数据包的报头部分。分析ARP的请求数据包,若是发送给本IP的ARP请求,则将发送ARP应答数据包,告知本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③void funwe NetRecIP(void): IP协议的处理程序。首先检验校验和,若校验和正确,就将IP信息存储在IP结构体中,以便回复时填充IP数据包的报头,否则丢弃整个数据包。查看下层协议是UDP还是TCP协议,调用相应的函数处理程序。④void fun_etRecUDP(void):首先检验校验和,若校验和正确,就将UDP信息存储在UDP结构体中,以便回复时填充UDP数据包的报头,否则丢弃整个数据包。

图 二:数据收发流程

数据的整个收发流程如图二所示。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接收到以太网数据帧,就调用嵌入式UDP/IP协议栈的接收函数接收,并按照协议栈的层次关系分析数据包。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自动丢弃ARP应答数据包。4 现场总线技术实现

现场总线上连续传输的N个CAN协议帧。每帧10个字节,其中控制字段占2个字节,包括标准CAN协议帧的仲裁场和控制场,信息字段占8个字节,包括标准CAN协议帧的数据场。其中,信息字段由8个字节组成,发送CAN数据帧时,信息字段由单片机W77E58B通过写SJA1000的发送缓冲器的TXDATAO-TXDATA8设定。信息字段的数据信息内容也由通讯双方自定义。为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数据信息分成了功能码和数据信息两个部分。功能码有两个作用,一是区分设备类型,另一个是区分信息类别。工业现场中有多种类型的设备都集成了CAN总线接口,都需要进行CAN总线通讯,所以在设计CAN协议帧时就需要提供可以区分不同设备的标识,利用一个字节(8bits)的3 bit可以区分8种不同的设备。设备在通讯过程中需要交互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动态遥测数据,报警遥测数据和设置参数等,就必须有标识能够区分,使得通讯方分析CAN协议帧时知道是何种类型信息的数据,那么余下的5 bit就用于信息类别的区分。5bit能够区分32种信息类别。接收到CAN协议帧,W77E58B读SJA 1000的接收缓冲器的RDIDO, RDIDI和RDDATAO-RDDATA8,分析接收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在监控软件的查询或设置子菜单中填写从机的寄存器信息发送到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联网系统上,嵌入式系统分析此信息,根据从机的寄存器信息表,填充Modbus请求数据帧,发送到对应的从机设备。当从机设备返回Modbus应答数据帧后,分析数据帧,提取寄存器的数据信息,将信息回复给工作人员。实际上,监控软件中工作人员发送的查询信息,例如A相电流,从机接收的是该信息所对应的内部寄存器地址。两者之间的对应转换,由嵌入式网络设备服务器联网系统根据从机设备的寄存器信息表完成。5 创新点总结

篇8: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探究

一、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特点

(一) 大众化的档案信息需求量激增。

大众化的档案信息指的是一般的档案信息用户需要的免费的非专业性的信息和消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的人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些专业人员, 很多潜在的档案用户变为现实用户。如青少年、离退休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等, 他们身份的转化使得依靠网络获取档案信息的用户量激增, 档案利用呈现出了大众化的特点。

(二) 社会民生的档案信息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民生档案是事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等涉民单位从事内部管理和社会管理等活动的产物。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注和改善民生, 民生档案和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为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保障作用。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民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查询档案信息更加便利、快捷, 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因此, 关系社会民生的档案信息需求量逐年增加。

(三) 用户对档案信息的服务要求更高。

在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生产节奏加快, 对效率的要求更高, 时间成本成为进行某项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用户在档案信息的获取过程中, 更加注重档案信息获取的时间和效率, 对其时效性有更高的要求。

(四) 档案信息记录的形式呈现多元化。

历史上人们是依靠文字来记录信息, 文字成为记录历史的唯一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录音和摄像技术相继出现, 人们更多的用声音和图像来记录信息。声音和图像可以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地描绘和展示事物, 使人们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事物。

(五) 档案信息收集更快捷。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给档案信息收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各个部门可以直接把数据信息输入档案数据库, 同时档案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到各个部门的文件夹中采集和核对信息, 使文件转为档案的时间缩短, 信息收集更快捷。

(六) 档案信息内容更全面。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 档案和办公文件实行一体化管理, 电子文件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变为电子档案, 避免信息的丢失和遗漏, 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 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载体更新换代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随着光盘、磁带、磁盘等新兴的档案载体相继出现和使用, 如何安全、科学、有效地收集、利用和保管电子档案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数字化建设。而目前, 很多档案的管理和应用不适合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 仍停留在纸质档案的水平上, 使得电子档案不能收集, 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 信息网络环境使档案信息的保密性面临挑战。

档案信息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密性, 在网络上进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及共享需要符合保密规定。不是所有档案资料都能够上网, 也不是涉密就不能录入网络系统, 因此, 如何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加强保密工作成为档案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 信息网络环境使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读性面临挑战。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 档案信息以数字化形态存在, 具有易改性、共享性、机读性及对设备高依赖性等的特征, 任何无意或有意的操作都可能会对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构成威胁。

(四) 信息网络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使档案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资源整合基于一个互联互通、相对开放的环境展开, 信息网络环境的开放使得大量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源安全时刻受到威胁, 从而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三、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 档案信息资源分布式采集和规范化管理。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 首先应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集中管理、统一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管理浪费的现象。其次, 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设立管理和规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构, 制定关于存储、传播的一致性协议和统一代码标准、术语标准和安全标准, 实现各部门、各地区的档案资源共享。

(二) 档案信息资源的专业化开发与主题化存储。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庞大、内容丰富, 但并不是任何信息都能公开共享。因此, 需要根据相应条例来确定档案信息的审查标准, 用来分辨和筛选安全信息与不安全信息、公众信息与内部信息, 把握好“公开与保密”的原则。

(三) 档案信息资源知识化管理和集成化抽取。

档案部门拥有庞大数量的档案信息资源, 同时社会要求其提供高权威、高质量的咨询服务。目前网络上信息不丰富、不齐全, 并不是缺乏信息, 而是挖掘的力度不够, 服务的方式单调。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资源优势, 积极挖掘信息的内在潜力, 开拓档案信息的咨询服务新领域, 努力向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四) 应用网络安全技术。

比如可以使用防火墙技术、网络加密技术、交换机和最新推出的P3P、Cookies软件等来加强对档案信息隐私权、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信息的安全问题涉及到企业经营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 以此看到网络的潜在威胁并采取强有力的对应措施, 对保障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五) 利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例如, 可以利用网络访问的控制技术来控制信息流, 利用数据加密技术、病毒防范技术、信息确认技术等来保障信息安全, 运用监控监测和安全检测技术实时进行入侵检测, 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总结

在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 档案信息的传播和利用面临着信息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双重压力。因此档案部门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契机, 分析了解信息化建设给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冲击, 认识信息化建设引发的方法与理论的变革与突破, 积极实践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管理, 才能保证国家档案资料的完整, 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苏小妹.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 2006 (20) .

[2]蓝皑珠.网络环境下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02) .

[3]梅姣.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服务创新[J].才智, 2009 (18) .

[4]农燕玲, 叶景青.档案管理加入高校办公网络化的“瓶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5) .

上一篇: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感心得下一篇:组织生活会议记录怎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