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2022-09-11

2001年提出了“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 网络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被广泛运用, 在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中, 网络起到了图书馆、通讯等方面的作用。作为学习活动所必须的网络教育资源是实施中重要的条件, 网络上的资源虽然非常丰富, 但是如何高效地获得有用的资源, 如何有效地组织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有效地记录研究过程的电子档案都摆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作为支持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应用软件系统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Blog由于相对于其他应用软件独有的优势及教学特性脱颖而出, 它蕴涵了建构主义、过程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 它具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信息导航平台、软件应用平台、协作探究平台、交流评价平台、科学管理平台的作用, 所以Blog必将成为学生研究学习的高效平台[1]。

1 Blog适用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性分析

1.1 什么是Blog

根据Pyra公司创始人之一Evan Williams的定义, 网络上把B l o g界定为: (1)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 (2) 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而且是倒序方式, 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 最旧的在最下面; (3) 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写作风格, 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J upiter研究公司副总裁盖丁伯格则把Blog的作用概括为: (1) 个人自由表达; (2) 知识过滤与积累; (3) 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2]。

1.2 Blog适用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性

Blog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快速更新的个人网站, 同时它也能满足群体交流的需要。与传统的论坛 (B B S) 相比, B l o g更能展示个性, 更有针对性;与普通网站相比, Blog又拥有更强大的互动功能。通过实践认为Blog以下几点特性适用于研究性学习:

1.2.1 适于自主学习

由于Blog自身具有的虚拟精神家园和自我管理的特点, 会使得Blog主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Blogger通过开设Blog, 将自己的喜好、思想、特长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自己的Blog中。你可以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评价和讨论, 在学生自主掌握时间十分充裕的高校环境里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1.2.2 适于集思广义

在Blog上, 发表的可以是自己的文章, 也可以转载他人的文章。各种信息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 实现了信息纵向与横向共享, 这里的信息不再是从单独一个教师的信息源得来, 还包括了其他教师和学生的原创、转载、回复等多种途径得来的信息。通过Blog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及网络中有价值的内容让他人参考、评论, 同时也可以通过他人的B l o g进行学习、研究, 并加入讨论, 从而使学生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1.2.3 适于教学改革

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开展, 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主性学习能力, 尝试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转变, Blog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上学习契机, 不但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还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北师大庄秀丽博士说:“用B l o g的方式学习, 改变自己, 改变未来。”[4]

1.2.4 适于信息素养培养

Blog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平台, 每个学生申请Blog网站并自己管理, 为了提出并解决问题, 学生就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分析、鉴别、加工和应用信息。通过这种学习过程, 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 也能够使他们掌握大量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 养成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 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5]。

1.2.5 适于终身学习

实现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 然而在一个人的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习也许不是太难的事情, 最困难的恐怕莫过于坚持不懈了。能够坚持学习, 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学习有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Blog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助手, 利用Blog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得和所思, 日积月累, 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不断的学习, 将学习进行到底, 为他们将来适应学习型社会,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基础。

2 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笔者带领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课题是“菏泽牡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比如菏泽牡丹的历史、菏泽牡丹品种、菏泽牡丹文化, 以及菏泽牡丹将来的发展等等。整合多学科领域的问题开展主题探究学习, 就是要克服传统单学科重视培养学生特定领域里的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局限性, 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变换角度, 深入实际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技能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下面就是在整合多学科领域的问题基础上, 进行了基于Blog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设计[6]。如图1所示:

在整个实施模式中, Blog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 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平台

Internet上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搜索机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广泛且深入的探究活动, 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外延空间。但必须指出的是, 这些资源过于开放, 存在信息不够客观真实的弊病;如果放任学生按主题的关键字搜索, 存在信息海量与冗余过多的问题。而且, “主题”牵涉的学习信息很多, 这些信息之间可能还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所以现在通过研究课题Blog网站提供大量搜索链接网站, 从而起到信息导航的作用, 以防止学生迷航在网络海洋,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提供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借助网络媒介, 时空分离的不同个体和群体可以进行比较充分且形式多样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建立的研究专题B l o g、学生的个人研究Blog及小组Blog, 通过互相链接共享彼此的经验和文档材料。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在Blog上留言进行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例如应用同一个Blog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基于问题, 项目和资源的学习, 教师或组长承担引导和组织的工作, 采取回复的方式实现讨论和交流。

2.3 提供过程记录的管理平台

把研究过程记录下来, 出版和公布到网上, 以达到B l o g“分享”功能, 让学生更上一个层次, 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在自己的Blog中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其他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人也可以参考, 还可以做出评论, 使学生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随着B l o g的不断积累, 学生还可以在阅读自己的Blog过程中复习或者品味自己过去所写的内容, 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 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过程不断持续下去, 就形成了一个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7,8]。

2.4 提供电子作品的媒体平台

电子作品的创作是学生将主题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出来的过程。比如把用W o r d制作的电子海报、P o w e r P o i n t演示文稿制作的汇报讲稿、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报告、Flash制作的动画、V B设计的小软件等转变成w e b方式, 发布到自己的B l o g上, 让大家进行讨论或是根据教师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规引导学生关注电子作品创作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同时, 电子作品的评价量规还是组间互评活动的基准, 有助于多元评价活动的开展。

3 结语

笔者带领学生开展的借助Blog系统进行的基于网络研究性学习课题—菏泽牡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本次活动已小有成效,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笔者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主动的搜集资料, 主动地求助于老师和同学, 学会交流。本次课题研究方式新颖,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 他们学会了如何申请Blog, 如何采集有效信息, 如何发布信息, 如何在线寻求帮助, 如何自主探究, 小组成员如何协作, 并较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技术有关知识、技能和网络操作技能。实践证明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与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Blog将会成为解脱传统教育束缚的重要工具, 将会在今后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摘要:本论文首先论述了Blog的定义以及适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性, 又根据本人带领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课题——“菏泽牡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一个综合性问题, 论述了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四方面的应用及效果。实践证明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与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

关键词:Blog,研究性学习,信息素养,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伟.基于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6) .

[2] 方兴东.Blog简史, “Blog之父”无人敢当[EB/OL].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759.html

[3] 周华杰.教育Blog应用局限和发展方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6) .

[4] 方兴东.何为Blog-[EB/OL].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583.html

[5]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

[6] 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 2005 (1) .

[7] 刘黄玲子.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3) .

[8] 张胜等.博客 (Blog) 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 .

上一篇:弹性杆件热屈曲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下一篇:糖尿病足的外科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