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项报告

2024-05-19

物理实验项报告(共12篇)

篇1:物理实验项报告

不符合项报告

XXX 被审核部门:质控室 陪同人员: XXX 依据的文件:《留样管理条例》 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等)不符合事实描述:

《留样管理条例》

在质控室抽查报告编号2014-5-15为RPXX中GN样品编号为GNXX的留样状态时,样品管理员无法提供样品;

不符合《留样管理条例》第N条,对GN样品留样保留三个月的规定

5.8.4 不符合分类:实施性不符合&系统性不符合

审核员: XXX

日期:

2014-7-1

部门负责人:XXX

不符合项原因分析:

1、样品管理员对公司样品管理条例不熟悉,公司也未组织样品管理培训考核;

2、公司管理监督计划中没有体现对样品管理工作的监督;

3、随着业务量,储存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样品;

审核员: XXX

日期:

2014-7-4

部门负责人 样品管理员:XXX

纠正措施:

1、质控室负责人应组织对样品管理员进行样品管理的培训及考核;见附件1《》

2、管理监督计划中增加对样品管理工作的监督,例如定期抽样检查;见附件2《》

3、完善样品储存室的空间布局,或扩大样品储存室;见附件3《》

要求整改完成日期:2014-9-4

部门负责人:XXX 纠正完成情况: 1 2 3

部门负责人:XXX

日期:

措施验证情况:

1、现场抽查样品管理条例培训考核记录表,并对样品管理员进行提问;

2、现场查看样品管理监督记录表,并抽查5份报告的样品管理情况(共5类报告);

3、现场查看样品储存室的整改情况并拍照记录;

结论:纠正措施有效,不符合项封闭

审核员:XXX

日期:2014-9-5

其它说明:

持续观察样品储存室空间的使用情况。

篇2:物理实验项报告

编制人:***

审核人:***

签发人:***

**市粮油质量检测站

2011.8.18

**市粮油质量检测站初评整改报告

2011年8月6日至7日,江苏省食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组组长许**,专家黄**、李**等一行3人,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我站进行了食品实验室资质认定初评审。经过两天的评审,评审组认为我站基本符合实验室及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已具备申请承检**个产品及**个参数的检测能力,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评审组对我站质量技术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我站质量体系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开具了三项不符项/观察项报告。根据省评审组开具的实验室不符合项/观察项报告,结合我站2011质量控制技术运行工作总体安排,我站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反思、及时制订了整改计划,提出了整改措施,现将我站的有关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省评审组现场复评审工作结束后,我站即于8月8日召开了实验室全体人员学习总结会议,将评审组在评审中提出的缺陷项目和整改意见,逐条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整改计划和整改要求,并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同时明确整改完成期限。

二、认真整改,强化纠正预防措施。

我站各科室根据整改计划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

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

根据评审组的要求,对评审中发现的3个不符合项,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整改,整改结果满足“评审准则”的有关规定,现报评审组长确认。具体内容和整改结果如下:

1、需整改章条号:4.4问题表述:实验室未能提供“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原因分析: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4条款的规定理解不深,认为在《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管理程序》等程序文件己作了规定,对建立“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的认识没有到位。

整改措施:由质量技术负责人提出“检验资料档案管理”的总体要求,由办公室组织制定《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整改结果:已制定《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经领导批准,在《质量手册》附件08“食品检验管理制度汇编”中增加该制度,并印发各相关人员。整改证据见附件1。

2、需整改章条号:4.9

问题表述:编号为TL2010005菜籽油原始检测记录中缺色泽变化后的数据记录。

原因分析: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9的规定理解不深,实施不够具体,记录中缺少相关信息。

整改措施:由检测室负责对本站所有检测记录表格进行清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记录信息。

整改结果:已重新完善了检测原始记录,并重新进行了一次菜籽油加热项目检测,增加了色泽变化后的数据信息。整改证据见附件2。

3、需整改章条号:5.4.8

问题表述:未能提供编号为TL01气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记录。原因分析: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4.8款理解不够。

整改措施: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人员学习期间核查的程序和要求,并对气相色谱仪进行核查。

整改结果:己对TL01号气相色谱仪进行了期间核查,核查结果符合要求。整改证据见附件3。

三、加强管理、确保体系持续有效。

从8月8日至8月18日,我站针对评审组专家提出的整改项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报评审组长审核确认。为进一步强化我站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质量体系规范运行,提高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有效性,今后我站将进一步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实验室和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我站制定的质量体系文件,严格按照认定评审准则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规范运作,长效管理,推动我站质量技术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

篇3:物理实验项报告

一、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目的教育

在物理教育过程中, 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树立远大理想, 适当介绍应用学科, 使学生充分认识物理学习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讲授课之前必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 并认识到新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价值和在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这样可引起学生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重视, 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工矿企业、社区、农村参观,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扩大了知识面, 使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结合, 接受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教育学生

愉快的心情对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十分有利。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情绪, 应有意识地利用情感教育, 实现愉快教育, 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情感。教师应把课堂变得富有情趣, 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诙谐的表情、活灵活现的物理现象等。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尽可能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迁移到学习物理上, 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使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 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物理知识。

三、通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演示实验、直观教具、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手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感性输入和现有知识结构之间不符合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在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认识兴趣上, 经过一系列的逐步深入设问, 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更高层次, 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愿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讲课的课题引入, 教师应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练的具有强烈的启发性的语言, 在上课的开始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引入新课的方法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除演示实验外, 还可用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名人故事吸引学生;从复习旧课, 通过类比联想引入;也可用解答物理习题发现新问题引入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设置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习题的难度也可形成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最感兴趣的, 迫切期望去学习掌握的是那些似会不会, 似懂不懂的东西。这种既适应又不适应的情况, 也可形成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布置作业练习题时难度应适度, 使学生在克服问题的适应性和不适应性的不平衡状态中, 构建新的平衡。在解决问题后的兴奋和自豪中, 坚定学习物理的信心。

教师也可结合中专特点, 采取“换位教学法”。对某些课节先教给学生预习的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课前预习, 组织学生用抽签方法抽出部分学生走向讲台, 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 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 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对促进部分后进生的学习、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要丰富有趣, 紧密联系实际, 逻辑性、层次性、条理性要强, 课堂要生动活泼, 灵活多变, 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到精神上的轻松和满足, 在知识上有所收获, 在智能上得到发展。使学生不断产生求知欲望, 激发兴趣。如物理课程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小实验, 小故事, 生活的小实例, 通俗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如讲惯性时, 可以用纸板盖在盛多半杯水的玻璃杯上, 并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 抽出或用弹簧片快速打出纸板, 让学生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这可使学生出乎意料, 兴趣盎然, 激起学生的兴趣, 形成新的学习需求。

五、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气质

人的性格是人的天生的特性, 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动力特征, 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和气质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培养。在物理的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 如物理实验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验, 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课, 虚心向同学、老师学习等, 这些要求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气质, 因材施教, 指导他们在学习别人良好的性格特征中进行自我调控, 逐渐培养成优秀的性格特征。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性格和气质特点, 在学习内容, 方式、方法上给予个别指导。

六、认真进行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状况, 提高学习热情, 激发学习动机。在测评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增加鼓励因素, 坚持正面教育, 以表扬为主;也可运用“复试测验法”, 给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如物理学习进行期中、期末测验, 在测验中试题难度及题型应适合学生的实际, 使测验结果正态分布。每次测验后,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对试卷的讲评、分析, 找出学生失败的原因。再就测试题及学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理解、记忆、迁移的学习方法。使优秀的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并能对问题举一反三, 达到知识的迁移;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在取得理想成绩, 理清解题思路,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他们树立学好物理的必胜信心。

摘要:在中专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目的教育、要以真情实感教育学生、通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认真进行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全面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能力, 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

篇4:物理实验项报告

英国Carla vail Boxte等人做了一项基于物理概念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实验选取了两个学校的40名学生作为被试,平均年龄为16岁。所有的学生都被随机分配到同性别的二人组中。实验任务是学习初级中学的电学概念。实验设置了两种任务:概念绘图和操作绘图。概念绘图能激发学生去谈论概念间有意义的、抽象的联系;操作绘图则在引出有具体现象的概念间的联系方面优于概念绘图,如在操作绘图任务中,学生被要求用给出的电流、电阻等概念解释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研究的程序

1实验假设

(1)概念学习是学生运用概念方式的转变;学生在活动时运用这些概念的方式反映了其对概念的理解水平;个体解释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重组活动能够促成上述的转变;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上述活动。

(2)合作学习使学生投入到概念学习中,通过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说出来,对科学概念的合作推理,回答问题,对解释的调整、对比和评价等使概念学习富有成效;学生互动的质量与任务性质是紧密相关的。

(3)思想、观点的自由交流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具体的任务有助于形成互动;开放性问题最适合于合作学习。

2实验情境

实验设置了四种情境,每个学校中都有相同数量的二人组被随机分到任意一种情境中,即每种情境都有5个二人组参加:

(1)有单独准备的概念图;

(2)无单独准备的概念图;

(3)有单独准备的操作图;

(4)无单独准备的操作图。

3实验程序

学生参与二人组合作之前5周,进行前测(35分钟),一周后,学生收到制作概念图或操作图的指导书。在有单独准备的情境中,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设计概念图或操作图,任务完成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5分钟。后测(35分钟)在下一节物理课上进行。实验者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录像(有一个二人组的录像失败),以便于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得出的结论

按照实验程序,实验者对4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通过对录像的分析,实验者得出了学生互动的类型和内容、实验因素对学生互动和个人学习结果的影响、个人学习结果与学生互动质量的关系四个方面的结论。

1学生互动的类型和内容

(1)学生对概念讨论的频率为平均每分钟31喻题;

(2)学生在互动中问题的出现率是冲突和推理的两倍多;

(3)学生合作中冲突的出现频率与学生单独进行时一样,都不经常出现;

(4)学生互动中推理的出现频率比冲突的频率稍高,是学生单独进行推理时的两倍。

2实验因素对学生互动的影响

(1)个人的提前准备对合作中冲突出现的数量无显著影响,却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提前准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成任务额外的工具;

(2)做概念图的学生对电学概念间的联系讨论较多,做操作图的学生则对带有具体现象的概念间的联系讨论较多。做概念图的学生对用公式或数量表示的概念间的关系讨论较多。同时,做概念图的学生比做操作图的学生对概念的讨论更加认真。做概念图的学生在互动中能产生更多的冲突和推理。

3实验因素对个人学习结果的影响

实验者期待,学生参与对电学概念的讨论,能够影响他们对概念、概念与概念或概念与具体现象间的联系的理解上的交流能力。表1显示了四种情境下不同单元前测和后测的分数:

(1)学生在“问题解决”单元上的高分表明他们能较好地识别物理数量间正确的关系,并且将这些关系运用到具体线路中。在后测的“概念定义”单元中,学生能对概念的含义给出更广泛和公式化的描述,错误的陈述出现较少。“问答题”项目上后测的成绩并不比前测高,这说明学生在解决电熨斗问题上存在更大的困难;

(2)在后测的“概念定义”单元中,有提前准备的学生得分较高,而在后测的“问答题”单元中,做操作图任务的学生却没有较高的得分,这是与实验假设不符的。

4个人学习结果与学生互动质量的关系

实验者期待个人学习结果与学生互动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实验结果却如表2所示表2:

在无单独准备的概念图情境下,问题、推理、冲突出现的频率与“概念定义”单元和“问答题”单元中学生的的高分呈正相关;在有单独准备的概念图情境下,问题、推理、冲突出现的频率与“概念定义”和“问答题”单元中学生的得分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在有单独准备的操作图情境下,相关很低,而在无单独准备的操作图情境下,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实验结果并不像期待的那样:学生个人学习结果与学生互动质量都是正相关。而是,只有在无单独准备的概念图情境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四、简评

该实验在实验设计和结论上,都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当然,也有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启示

(1)该实验采取录像的方法,研究者能清楚地获得每个学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使研究者掌握学生讨论的动态和合作建构的特征。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能清楚地看出学生个体和群体静态、动态的所有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在不同水平上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中互动的质量提供有指导性的参考。

(2)该实验的结论之一是学生群体互动之前,若进行提前准备能使学生在互动中提出更多的问题,也给学生之间交流思想、观点提供了一项额外的工具。这个结论是值得借鉴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学生集体学习之前,先对学习材料进行准备,他们可以:①搜集与学习材料相关的资料,加强、深化或补充理解;②明确自己不确定或不明白的地方,在集体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讨论;③总结自己的理解,在集体学习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当有质疑时,要有补充材料对其加以解释以验证自己的观点。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这些,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动的质量和个人学习结果,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实验设置了两个任务:概念绘图和操作绘图。概念绘图与操作绘图更能激发学生对概念、冲突和推理的讨论。这就启发研究者,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任务,而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师生时间的利用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生互动的特点在于共同讨论,最终达成共同理解,这个过程是共享的。在该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说明自己的理解,还可以整合其他同伴的收获。因此,合作学习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结果是非常有效的。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性别问题。实验在设计学生分组时,采用的是同性别的二人组,为什么选择同性别而不选择异性或随机分配,实验并未给出理由。这就启发研究者去探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的性别因素对合作学习质量和个人学习结果的影响问题。

(2)小组容量问题。实验中采用的是二人组。为什么采用二人组,虽然有些许的解释(小组人数少。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互动质量),但是,这同样也启发研究者思考小组容量与学生互动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小组人数越少越有利于互动、小组容量的大小是否与学习任务的性质有关等一系列的问题。

(3)时间问题。实验中,学生的提前准备时间是5分钟,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作者也怀疑过提前准备时间是不是太短。因此,研究者也有必要去思考并探讨提前准备时间的长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篇5: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一、辉光球

实验描述:

辉光球是圆形球体,实验室中还有一个为圆盘形状。工作时会发出动感绚烂的五彩辉光,有一种魔幻效果。仔细观察辉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气体,蓝色的一个辉光球尤为明显。当将手指放上去时,手指接触球体的部分会被辉光点亮,同时球中会有一缕气体与碰触的位置连接,十分美丽。另外观察得知,如果用笔、尺子等其他物体接触辉光球,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强度与用手指接触相比小得多。

实验原理:

辉光球的另一个名称是电离子魔幻球,顾名思义,它的工作原理与电离有关。经查资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气体在高频的强电场作用下会发生电离作用。而从生活中的霓虹灯得知,稀有气体如果电离,则会发光,具体的颜色与气体种类有关。根据查到的资料了解,在我们的实验室的辉光球中,发出红绿蓝三色辉光的圆盘可能充有He,Ne和Xe,蓝色的辉光球中可能充有Ar。在人手触摸辉光球时,由于人体和大地相连,人触摸的位置的电势与大地的电势相等,整个辉光球的电场分布不再均匀,手指碰触的地方有更低的电势,所以会更加明亮,同时,辉光球中央的电极与人手之间的电势差会更大,因而形成的辉光弧线会一直跟随人的手指。

注意事项:

长时间工作的辉光球,玻璃表面会发热,用手指碰触的时候应注意。实验完毕后应关闭辉光球。

二、鱼洗

实验描述:

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实验原理: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注意事项:

清水的注水位置应在鱼洗的二线下

实验完毕后应倒掉水并擦干,防止生锈。

三、离心力演示仪

实验描述: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平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平面旋转起来。当旋转速度增大时,可以看到塑料带的自由端延细柱向下运动,整个塑料带变成旋转的椭圆形状。

实验原理:

离心力是一个惯性力,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绕旋转中心转动的物体有脱离中心延半径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力即称为离心力。当启动仪器时,塑料带各部分均作水平方向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临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径向分力提供。每一个塑料小段均收到来自前后两个塑料小段的拉力。由于塑料带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带的下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径向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对其上半圆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塑料带一段固定是这个仪器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塑料带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结果才能确定,进而上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所受的两个拉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在竖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带被压扁成为旋转的椭圆。

注意事项:

要保持按住按钮一定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使用完毕后要关闭电源,检查塑料带是否归位。

对物理演示实验的建议:

物理演示实验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实验课,事实上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我们科大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物理演示实验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用仪器把物理之美展示出来,让参观者亲自动手,亲自体验,感觉的物理的神奇。所以我建议这个实验能向更多的人开放,能给更多的同学参观学习的机会。据我所知,除了大物双语班外,似乎没有普通班级整班参观的。而这样的东西无疑应该让更多人享受,以提高大家对物理的兴趣。另一个建议是,关于实验报告可以要求放松一些,演示实验的实验报告不应该像正式物理实验那样死板,格式化。而更应侧重于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展现学生自己对实验的感受和看法,甚至可以写成记叙文的样子。例如我们的辉光球,其实我在看辉光球时,第一个感觉就是联想到电影《阿凡达》,里面有一个3D虚拟出来的魔幻森林,在哪里当人脚猜在地面上时,在接触位置就会出现亮斑。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要把这样的效果在现实中实现的话,利用辉光球的原理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认为我们应该多鼓励这样类似的个性化想法。

王征韬

学号:2010023020019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王征韬

篇6: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篇7: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篇8:物理实验项报告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研究者选取了甘肃省陇南市部分农村中学(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为调查和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理论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访谈、座谈等辅助方法,对陇南市部分农村中学(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校实验仪器和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学校实验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

3.调查表的设计情况

调查表从学校实验仪器及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现状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调查:(1)学校实验仪器及实验室:①学校有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②学校有没有物理实验准备室;③学校有没有物理仪器室;④学校有没有物理实验员。(2)实验教学现状:①物理课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的情况;②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情况;③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④老师对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操作要求;⑤学生得出的有反常规的实验结果,老师的反应等。

二、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1.被调查学校中有专用物理实验室的占50.1%;没有物理实验准备室的占56.7%;有55.8%的学校有物理实验仪器室;没有专职物理实验员的学校占55.6%;物理教师兼职实验员的学校占20.7%;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的学校仅占28.6%。

2.实验教学现状调查情况:(1)77.9%的学生认为物理课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关注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56.9%的学生喜欢物理实验,并认为物理实验对提高自己的认知有很大帮助;做演示实验前,只有40.1%的老师每次都介绍观察的重点,相关的仪器、器材的名称及其用途,43.4%的老师有时介绍观察的重点,相关的仪器、器材的名称及其用途;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26.2%的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54.8%自制教具或设计替代实验尽量演示给学生看。(2)学生分组实验中,40.7%的老师经常给学生示范,45.2%的老师不太关心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分工协作情况。(3)17.2%的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放任自流,43.3%的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性操作,不一定按部就班。(4)有24.4%的老师只重视数据结果,19.1%的老师重视实验报告。重视实验操作过程的老师占57.1%。(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较大误差时,13.1%的老师从不对结果展开讨论,51.2%的老师偶尔讨论一下。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投资力度

(1)加大专职实验人员的投资力度

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那么学生如何很好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这就要从实验开始,为农村中学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能很好地引导、激励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专职实验员。

(2)加强农村物理教师实验技能的培训工作

再好的实验条件和教学设施,都必须由具有良好素质和热爱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来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多年了,但是农村物理教师实验技能的培训工作到现在还没有进行。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相当一部分老师的物理实验教学思想、意识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技能还不合格。对农村物理教师适时进行物理教学技能的培训,物理实验教学才能真正在物理学上发挥特有的优势。

2.加强实验教学,改变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1)改变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在实验教学评价上,向激励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方面转变;向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转变;向创新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转变。

(2)运用激励机制促進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竞赛方式,进行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创新、实验教具小制作、课本实验改进等竞赛,培养老师、学生积极的实验态度,切实改变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总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跟上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还不符合我国新物理课程改革对各学校教学的要求,希望有关部门对该问题加以重视,尽快想出对策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于海飞,王双雄,郝乃澜.物理实验教学与中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实验,2003,23(9):26-28.

[2]靳建设.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46-50.

[3]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乔伊斯.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牛明武:男,1967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就职于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陈文林:男,1969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就职于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篇9: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 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 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 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

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 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篇10: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篇11:物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1级03班

姓 名:梁优

学 号:

鱼洗

实验描述:

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实验原理: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

实验描述: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平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平面旋转起来。当旋转速度增大时,可以看到塑料带的自由端延细柱向下运动,整个塑料带变成旋转的椭圆形状。

实验原理:

离心力是一个惯性力,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绕旋转中心转动的物体有脱离中心延半径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力即称为离心力。当启动仪器时,塑料带各部分均作水平方向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临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径向分力提供。每一个塑料小段均收到来自前后两个塑料小段的拉力。由于塑料带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带的下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径向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对其上半圆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塑料带一段固定是这个仪器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塑料带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结果才能确定,进而上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所受的两个拉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在竖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带被压扁成为旋转的椭圆。

辉光球

实验描述:

辉光球是圆形球体,实验室中还有一个为圆盘形状。工作时会发出动感绚烂的五彩辉光,有一种魔幻效果。仔细观察辉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气体,蓝色的一个辉光球尤为明显。当将手指放上去时,手指接触球体的部分会被辉光点亮,同时球中会有一缕气体与碰触的位置连接,十分美丽。另外观察得知,如果用笔、尺子等其他物体接触辉光球,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强度与用手指接触相比小得多。

实验原理:

辉光球的另一个名称是电离子魔幻球,顾名思义,它的工作原理与电离有关。经查资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气体在高频的强电场作用下会发生电离作用。而从生活中的霓虹灯得知,稀有气体如果电离,则会发光,具体的颜色与气体种类有关。根据查到的资料了解,在我们的实验室的辉光球中,发出红绿蓝三色辉光的圆盘可能充有He,

Ne

篇12:一项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实验

我们最初知道周德藩先生关于“科学认读”的构想,认为思路可行,意义重大,从而决定组织实验,是1998年底的事情。周德藩先生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而锡山区当时还是“锡山市”,市教委领导陪同周德藩主任到荡口中心幼儿园和荡口实验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介绍实验构想,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响应。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几点共识:

1.“科学认读”构想的首要目标,是“让八岁中国儿童实现自主阅读”,进而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获得大幅度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确定的教育目标,而且可望有一定程度的超越,相应地对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也会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整个义务教育将会因此而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2.“科学认读”构想的实施,必须从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要充分利用幼儿身心发展和幼儿生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汉字认读”因素,把“前阅读”的内涵拓展与提升到能够认读相当数量的汉字,并且能够阅读一定数量的幼儿读物,养成相应的阅读素养。接着在小学低年级综合运用已有的各种识字教育先进经验,提高其效率。如果这样,那么,“让八岁儿童实现自主阅读”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3.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幼儿教育中能不能引入汉字认读因素,怎样引入,引入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做到既拓展和提升“前阅读”素养,又有利于幼儿原有教育活动的开展,或者说不仅不背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而且是它的一种有益拓展。对于这个关键性问题,荡口中心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作了慎重的思考和深入的讨论,初步的判断是肯定的,这让老师们觉得既有方向,又有信心。

得出这个初步判断主要是基于下列两方面的事实:一是周德藩先生关于识字教育科学化的理念,老师们都能理解从而相信。例如“从‘字、‘人和‘环境这三个方面着手”优化识字教育,才是“科学的”,而科学的识字教育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教育的效率。这一点在老师们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只是以前没有这么明确的意识,没有提高到理论层面上加以认识,没有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加以运用而已。又如“一个三周岁儿童已经具备了在生活环境中整体认读汉字、词的形、音、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让他们开始汉字认读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一点老师们也很容易理解,平时的现象观察提供了充分的感性依据。二是对于如何保证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汉字认读因素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周德藩先生提供了几条“实施原则”,其要点是(1)幼儿园的汉字认读,同其他幼儿教育活动一样,要“以语言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幼儿生活为内容范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2)幼儿的汉字认读,必须在“教者有心,学者自然”的状态中进行;(3)严格限制教育要求,只认读,不写用;(4)充分尊重幼儿个性,不考核,不攀比。

但这样的判断和认识需要实践来加以证实,因此我们决定确立“幼儿园‘科学认读实验研究”课题,把荡口中心幼儿园作为周德藩先生倡导的“科学认读——培养儿童语言素养”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实验点,从1999年秋季入园的“小班”正式开始实验,并用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课题实验小组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工作计划,筹措实验资源等。最终随机确定一个实验班,主要实验老师是时任荡口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现任园长)的华立萍,其余平行班自然成为对照班。

在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实验小组进一步把问题具体化:(1)在荡口中心幼儿园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进行汉字认读?(2)以上各种途径,分别可以实施哪些认读活动,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读,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效的?(3)怎样安排工作进程,使各个实施途径逐步运用起来?各种活动开展起来以后,又怎样处理相互关系?期间要运用哪些教育资源,怎样及时有效地筹措?

针对上述问题,初步的解决方案是:(1)适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环境中具体事物的汉字标牌;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例如活动室、休息室、走廊、大厅、庭院等,设置作为所见事物标识的汉字名称,随机告知读法,鼓励孩子相互指教;(2)在原有的“游戏角”依主题设置实物和相应的汉字标牌,让孩子在不断接触之中自然感知,逐步学会认读;(3)在原来的“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各项教育活动中适当“渗透”汉字认读,强化孩子对活动中关键性事物的感受和理解;(4)每周安排一次二三十分钟的“认读游戏”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巩固对接触过的汉字标识的认识,激发幼儿的认读兴趣;(5)发动家长布置家庭认读环境,引导孩子关注家庭、社会、自然环境中的汉字符号,并且在给孩子讲儿童故事的时候,让孩子适当接触读物上的汉字,逐步进入认读状态。

就这样,我们走上了“科学认读”的实验之路。历经三年,到2002年9月,在实验班的孩子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实验小组对实验过程资料及实验结果(包括分阶段实验小结,幼儿群体和个体行为的观察记录,家长反映,个别了解以及这个班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所做的认字量“前测”数据等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综合,得出下列实验结论:

1.周德藩先生关于“科学认读”的构想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原则,在荡口中心幼儿园一个实验班的三年实验中得到了初步证实。这个班39个孩子经过三年“科学认读”,平均认字564个,最少188个,最多1001个;阅读素养得到发展,表现在能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符号,主动认读;所有孩子都喜欢阅读幼儿绘本,能主动找来读,一边看图一边读文字,能安静、有序地翻阅,平均读过幼儿读物18本;乐意与同伴分享,口语发展显著优于对照班。与此同时,其他各项教育活动正常开展,身体成长、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感知能力,艺术兴趣与表演能力等都见长于对照班。实验全程,没有因为引入汉字认读而增加孩子的活动负担。当然,在开始阶段,教师的工作负担有所增加,主要是理论学习、资料准备,活动设计等,但经验积累到相当程度,这种负担便相应减轻了。endprint

2.所取得的实验经验可以在后续年级推广应用。

3.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第二、第三层面的问题,进一步积累实施经验,并开展深层问题的探索。

这是实验的第一阶段,实验在幼儿园一个实验班开展,时间三年。

二、积累和提升

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是实验的第二阶段,在幼儿园和小学同时开展。荡口中心幼儿园的实验拓展到后续年级的各班,逐步变成全园开展。所研究的问题除了上述三个层面以外,增加了第四个:“引入科学认读以后的幼儿园教育管理”,主要解决全体老师参与以后怎么保证“实施原则”的贯彻执行,防止出现偏差,也就是防止“小学化倾向”的问题;而第一个实验班39人进入荡口实验小学以后,按原班级进入小学阶段的“科学认读实验”。学校建立了实验领导小组,组长是时任校长邹雪亮,主要实验教师是语文老师司马黎。同年级其他班级也自然成为“对照班”。除了语文老师专业水准较高,并且按“科学认读”实验方案开展教育工作以外,实验班的其他各方面教育条件同对照班相当。

小学阶段的实验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阶段分别制定实验方案。低年级“科学认读”实验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自主阅读”。所谓“自主阅读”,不仅反映在识字和阅读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阅读的意愿和能力上,即对生活中的语文因素较为敏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较为准确,感悟和想象较为丰富;基本掌握了朗读、略读、默读和熟读背诵的方法;养成了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习惯;具有热爱母语,积极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意向。

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爱好,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主动找书、买书来读;认字量达2500个左右,能利用拼音、字典等工具认读生字;阅读文本从绘本转向纯文字书籍,内容由寓言、童话、故事向文学、社会、自然等各方面拓展;读书与交流成为多数学生课余最乐意做的事情之一。

为达成这样的目标和要求,采取下列实验措施:

1.改革语文教学。包括(1)适当延长一年级开头的拼音教学时间,同步开始阅读教学;(2)综合运用“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等识字教育的先进经验(语文新课标及其教材已经体现了这个精神,现在要充分利用并且在实验班具体条件下运用得更好),提高识字教育效率;(3)改革语文阅读课教学,积极实行课内、课外拓展阅读。2.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识字教育或者课本阅读。3.进一步开展亲子共读。4.开展各种评价激励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持续动力。邹雪亮校长从学校领导的角度,将其概括为“学科全覆盖,教师齐参与,家校共配合”。

中高年级的实验则是在实现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使学生以阅读素养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比《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水准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阅读素养要有这样的表现:认识常用字3000个以上,阅读量累计四年级达到100万字,六年级达到300万字;阅读内容加深拓宽,重视并喜欢阅读经典作品,诵读大量古今优秀诗词,并且向各科学习和校外生活延伸,开始出现阅读内容的个性化爱好;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对文本内容有独立的感悟,有自己的评价,有创造性因素,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实现这样的目标的措施,实际上是低年级相关措施在中高年级条件下的提升和发展,包括了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实行“生活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让语文因素渗透到校内外各种场合的学生生活之中。

到这一阶段结束时,第一个实验班39人小学毕业,荡口中心幼儿园和荡口实验小学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分别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且由省里有关专家和区教育局(2001年锡山“撤市设区”)有关部门做了检测和评估。结果表明,荡口中心幼儿园后续班级乃至全园教育,因为引入“科学认读”实验,幼儿的阅读素养和其他各方面素质发展,保持了第一个实验班的水准,某些方面还有所超越。荡口实验小学的第一个实验班,在二年级结束时的阅读素养全面达成了“自主阅读”目标,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优于非实验班。到六年级结束,第一个实验班学生的阅读素养、语文素养,显著优于非实验班,连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乃至个性特长、社会活动能力和文明行为表现,也显著超过非实验班。由于这个成效的影响,荡口实验小学的后续年级也开展了“科学认读”实验。

在这六年实验过程中,实验小组每年都依据实验过程资料,结合平时观察,进行阶段总结,不断修正与充实行动方案,归纳实施经验。

三、盘整与拓展

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实验进入第三阶段,盘整与拓展。

“拓展”之一:第一个实验班39人小学毕业以后,17名优秀学生升入其他初中,其余22人升入荡口中学初中部,另外编入12人共34人组成实验班,继续开展初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实验,结果,这个班的中考成绩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优于非实验班。“拓展”之二:张泾实验小学等7所小学参与“科学认读实验”,这些小学原本有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与“科学认读”有相当大的“交集”,借鉴了“科学认读”以后,三年之中都取得显著成效。“拓展”之三:东湖塘中心幼儿园等12所幼儿园参与“科学认读实验”,结果,与荡口中心幼儿园的初期实验一样,都取得相当好的成效。在这过程中,我们建立了骨干学校课题研究中心组和区教育局课题实验指导小组,加强了对实验的研究和指导。

“盘整”是指在荡口中心幼儿园和荡口实验小学,分别对前几年的实验措施加以梳理。凡重复实施证明有效而且可行的措施,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并且坚持实施,使它们常态化;存在问题的经过调整以后继续进行实验。分别编写了科学认读实验的经验汇集,荡口实验小学的名为《科学认读十年》,荡口中心幼儿园的叫做《让孩子快乐认读》。

存在的问题中,最难的是“差异问题”。人际差异客观存在,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既是教育的难题,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用好这种资源是我们的任务。科学认读实验中的“差异问题”起始在幼儿园,但因“尊重个性,不考核,不攀比”的原则要求,只能使之自然存在,而在小学一年级面临新的“教学起点”时,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例如第一个实验班幼儿园三年实验结果,认字数最多的1001,最少的188,后来的班级最多认字达两千多。这里面有一个“敏感期”因素,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读敏感期”出现有先有后,与“智商”关系不大。一些孩子对汉字认读暂时不敏感,认字少,一旦敏感期到来,会很快赶上去。荡口实验小学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基本对策是:1.语文课堂教学“关注中下,落实《课标》;同伴合作,各有所获”。2.课外拓展阅读“激发聪颖,鼓励超前;帮助后进,个别关怀”。3.经典诵读,“全员参与,一个不落”。实践效果相当不错,即使是“最差的”也比不搞实验要好得多。endprint

2011年6月,也就是这项实验进行了十二个年头的时候,江苏省教育学会在我们区召开了“‘科学认读实验研究”课题的结题鉴定会,在考察了荡口中心幼儿园、荡口实验小学以及张泾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实验成果以后,与会专家对我区“科学认读实验”的实验设计、实施成效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先生给出这样的评价:“‘科学认读课题虽小,但意义重大”,而锡山区实验学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巨大”。对于前一句,我们认为恰如其分,至于后一句,我们觉得相当程度上是一种鼓励。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验成效虽然显著,但问题还有不少,需要在以后的推广实验中继续研究,不断解决。

四、推广与深化

2011年9月至今,实验进入推广与深化的阶段。由于实验成果的广泛影响,全区所有幼儿园和小学自愿参与“科学认读”实验,形成了区域性推进的局面。为了保证实验在面上的有序、良性发展,同时组织力量研究解决实验中的重点问题,区教育局于2011年调整充实了“科学认读实验”指导小组,现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副局长、语文特级教师孟晓东领头,规划办、教研室及教育学会的同志为成员,周德藩先生始终给予关注与指导。指导小组的任务在于了解情况、分类指导,同时组织力量对当前重点问题进行协作研究,以保障指导的有效性。当年编写出版了《一项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实验——从效果看‘科学认读实验的意义》一书,修订了《区域性推进“科学认读实验”实施方案》《幼儿园“科学认读实验”指导意见》和《小学低年级“科学认读实验”指导意见》等文件,总结12年来开展科学认读实验的基本经验,给各实验学校参考采用。同时,组织各实验学校的实验骨干成立协作组,幼儿园和小学各三组,分别研究一个重点问题。幼儿园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幼儿绘本阅读问题、认读环境的创设与利用问题和“家园共建”问题;小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是低年级语文识字教育高效化问题、课内外拓展阅读问题和识字教育的“学科渗透”问题。

通过近三年的协作研究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形成了相应的机制与制度。指导小组对于“科学认读实验”的区域性推进,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始终要把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怎样更好地“让八岁中国儿童实现自主阅读”这个核心目标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区域性推进”条件比较成熟,只要在重点问题上坚持协作研究,丰富研究成果,并且通过教育行政和教科研组织力量加以推广就行了。而在幼儿园大范围开展“科学认读”,却仍然必须十分地谨慎,难度在于要确保每一项措施的实行,在每一位实验老师那里,都不会“走偏”。“科学认读”的关键是认读要“科学”,科学性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幼儿认读。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这有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我们也不会因为难度大就畏缩不前。本着科学的精神,探索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也是研究的宗旨。为此,区课题实验指导小组已经研制并准备下发《锡山区“科学认读”实施纲要》,以保证“科学认读”实验的各项工作在全区有序开展和健康发展。周德藩先生所倡导的“科学认读”,在我们锡山区的实验虽然已经进行了十六个年头,在规模上也由点逐步扩展到面,然而在区域性推进的成效上,还只是跨出了第一步,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以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还任重而道远,同所有成一定规模的教育实验一样,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行进在路上。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科学认读实验”指导小组,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214101)

上一篇:局长在卫生学术交流会发言稿下一篇:作为小导游介绍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