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会计成本心得体会

2024-05-11

2022会计成本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1:2022会计成本心得体会

全面加强经费收缴和财务管理工作,根据省总工会云工[__]23号及云狱电[__]128号文件精神,配合监狱系统做好基层工会财务大检查工作,我狱积级组织了相关人员对本单位工会财务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__年1月1日至__年12月31日工会财务进行了自检自查

认真查看会计凭证账簿主要清查工会经费财政划拨和非财划经费是否按比例足额计拨。

二、系统工会对下补助的送温暖款、专项补助款都严格按照规定专款专用。

总之,我单位工会严格按照工会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收支,按制度要求使用会计科目,建立会账簿,按时记账,及时核对银行、现金日记账,按季编制基层工会资产负债表及基层工会经费收支预决算表,年终编写财务工作总结,会计资料信息真实、正确、合法、账表、账账、账实相符。

__年干部增资未提工会经费故少拨元,此两项经核实后将在__年度补拨付工会。

篇2:2022会计成本心得体会

大家好!我自今年4月正式到公司上班,现在已有8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在公司各位同任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与大家一道,团结一心,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将近几个月年来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严于律己,严格要求,遵章守纪,团结同志

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能正确处理好公司与家庭的关系,从不因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正常工作;同时我也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搞特殊,也从不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公司的人员,不管经理还是员工,我都能与他们搞好团结,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二、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企业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相当强的工作,作为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借助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才能搞好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这也是一名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至此,我遵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学习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财务知识、管理制度等,又压力才有动力,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氛围给予我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每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我都虚心向师傅和身边的同事请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深知财务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角落,对于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从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列、会计帐簿的登记,到最终生成准确无误的财务会计报表。

篇3:成本会计轻松入门的教学心得

一、成本会计的特点

1. 逻辑性和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前后联系非常紧密, 一环扣一环。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编排, 即首先介绍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然后介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最后介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是前面各环节内容在不同企业的具体运用, 如果前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内容没有很好掌握, 都无法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 并能够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否则只能事倍功半。反之, 学好了成本计算方法, 也就意味着把其他环节的内容都掌握了。

2. 以计算为主, 账务处理为辅。

成本会计的内容以计算为主, 主要是各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的分配方法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成本会计通常是在经过一系列计算后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 涉及的会计分录比较简单, 大多是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学习过的, 其中很多会计分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就学习过。同时, 成本会计以计算为主, 涉及的计算方法都很简单, 基本上就是加减乘除, 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3. 成本核算方法多样, 容易混淆。

尽管成本会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 对于单个计算方法来说, 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过多, 使学生容易混淆, 难以全面掌握各种核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例如,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五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和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等。

二、成本会计的教学心得

1. 夯实基础, 抓住核心。

(1) 品种法在成本会计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很容易看出,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环节, 会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成本管理要求被具体运用于这三种基本方法中。而在这三种基本计算方法中, 品种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2) 品种法与其他方法的联系。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这三种基本计算方法有很多不同之处, 但是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可以进行类比学习。首先, 三种方法的分类是以其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来划分的。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 从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从而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次, 三种方法的特点都是从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成本计算期、期末是否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三个方面说明。再次, 计算程序都可以抽象和简化成类似的步骤来学习, 此点在后面的内容中会以分批法说明。

只要掌握了品种法, 就掌握了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并且是核心内容, 同时对本课程的框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品种法。

2. 吃透品种法, 举一反三。品种法如此重要, 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较快掌握呢?

(1) 明确目标, 一往直前。教材里往往对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列了很多条款, 但是往往因为细致且过于繁琐, 初学者会觉得程序繁杂, 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笔者在教学的时候会将这些程序抽象简化成两步:第一步: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有若干个品种就开设若干张明细账;第二步:填列明细账。在开设明细账后, 填列明细账成了唯一的目标。这样不仅简化了程序, 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明细账的空白为索引, 引导学生进行成本核算, 在明确的方向下, 攻城略地, 步步为营。

(2) 纵横捭阖, 所向披靡。要开设明细账, 必须熟悉和掌握明细账的内容。以下是品种法下的一个很普通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横向内容是成本项目,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基本项目,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相应增减, 意即我们应该核算某产品的这些项目的成本。纵向内容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 对于品种法而言, 由于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一个月, 则其内容是从月初到月中再到月尾, 按时间顺序排列反映其横向成本项目的内容。第二, 遵循“月初在产品的生产费用+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原则。这样就很容易把品种法下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记住了。

(3) 一本万利, 事半功倍。开设明细账后, 按照前面简化的程序应该进入第二步:填列明细账。月初时的期初余额一般是已知数, 那么月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的确定、月末涉及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分配问题如果能解决, 就表明已经完成了成本计算。

但是这些内容的确定涉及的方法和公式特别多 (这在前面关于成本会计的特点里已作说明) , 如果逐一记忆, 学生的负担就会很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其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 选好分配标准, 将费用带回“家”。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 (1) 的分子就是我们要分配的要素费用总额, 可以是上面提到的各种费用, 分母是与之相适应的分配费用的依据, 即分配标准总额, 该分配率的意义是一个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公式 (2) 的意义是某个受益对象使用了多少分配标准, 它应该负担的费用就是该分配率的多少倍。深刻领会这个公式以后, 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4) 求同存异, 触类旁通。在前面内容中已经提及品种法与其他方法有联系, 可以类比学习。下面本人以分批法为例简单说明。

对于分批法的计算程序, 同品种法相同, 本人也简化成两步:第一步:根据产品批别开设基本成本明细账, 同理, 有若干个批别就开设若干张明细账;第二步:填列明细账。这样, 品种法、分批法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程序因为简单、相似就很容易对比着记下来。

不同之处在于: (1) 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依据不同, 品种法是以品种为依据, 分批法是以批别为依据。 (2)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内容有差异。下面是分批法中的一个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其中, 11月投产20台产品, 11月完工10台, 12月完工10台。

单位:元

比较上一张明细账, 横向内容都是成本项目, 纵向似乎完全不同, 但其实亦类似。前面已经提到,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一个月, 所以其纵向内容是从月初到月尾的不同时刻的成本项目的内容, 并遵循“月初在产品的生产费用+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这样的顺序。与之相对应,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产品生产周期, 所以此例生产周期是两个月, 纵向就是反映两个月的成本项目内容, 并且每个月里面又遵循从月初到月尾、“月初在产品的生产费用+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的顺序。这样分批法下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内容和框架就很容易记住了。至于明细账的填列, 方法与品种法类似, 这里就不再赘述。

3.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很多前辈和同仁都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 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只整理出几条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 (1) 深入生产一线, 理论联系实际。优点是便于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过程, 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并且正确合理地运用知识;缺点是可行性较差, 受现实条件和师资限制。 (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 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优点是一方面系统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动手, 可以强化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缺点是实施难度大, 目前尚缺少好的教材, 受课时、师资力量等限制。 (3) 案例教学, 情景再现。优点是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缺点是受案例的优劣、教师的引导能力以及学生的表现等因素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成本会计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是品种法的学习。依据品种法的思路按图索骥、各个击破, 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品种法的学习可以遵循“一个账表, 一个公式, 两个分配, 三个项目”的原则。一个账表是指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一个公式是指“月初在产品的生产费用+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两个分配是指横向分配和纵向分配;三个项目是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分配过程中可以用以上简化的公式套用很多公式。掌握了这几点, 笔者认为就掌握了成本会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当然, 以上内容只是成本会计的入门知识, 要想真正学好成本会计还得加深难度、拓展宽度,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以上是笔者关于成本会计教学的一点心得, 力求让初学者轻松入门。因为抱着只要能解决问题, 可以淡化理论、简化操作、先上手再深入的心态, 难免会“取粗去精”、“求同存异”, 不足之处请同仁们指正。

摘要:成本会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是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理论性强、体系复杂、公式繁多等特点, 初学者会感到很有难度。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成本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 努力寻找最优方法以引导学生轻松入门。

关键词:成本会计,方法,特点

参考文献

[1].江希和等.成本会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陈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中南论坛, 2006;1

篇4: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关系

在“质量第一”的现代化社会中,质量成为人们追崇的目标。就单纯从质量成本的理论开讲,质量成本是质量的本质体现。

一、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概述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提出这一概念,高度概述了企业产品活动和预防中费用所引发的的损失,撰写了质量报告,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对质量成本的注意。

质量成本是指产品在保证质量水平的前提下支付的成本,和质量无法保证时造成的损失。换言之,就是质量低劣的基础上引发的主要成本总和。在质量低劣的表面现象下,往往存在着无法想象的损失。表面所看到的是显现损失,而见不到的则是隐性损失。如果无法控制显现损失,将损失降至最小,相对的隐性损失也会扩大。只有同时控制好显现损失和隐性损失,才能做到降低总成本,将企业利益最大化。

在质量成本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质量成本分化成不同的类型。将质量成本按传统的方式划分,主要体现为质量成本核算,能够直观掌握质量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把质量成本按照经济角度划分,主要分为四种: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避免出现劣质产品,这是预防成本,预防成本与预期损失成反比,就是加大预防成本的投入,就能有效减少预期损失。产品的质量工程到质量审查、改进都是包括在预期成本之内。确保产品服务质量的成本是鉴定成本。主要体现在产品验收、检测设备等方面。是保证质量成本的基本措施。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废品、返工产品等都是内部失败成本,需要在生产前对内部失败成本进行评估。当产品在服务过程中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被退回,叫做外部失败成本。需要将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这两种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公司账上明确记录的支出,主要包括生产支出、原料支出、动力支出、广告支出、款项支出等。根据我国财务制度,会计在记录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和销售成本。四项成本的总和是总成本。

二、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关系

从质量成本和会计成本的内容上来看,质量成本保持产品质量在规定水平内生产所消耗的费用,其中,会计成本与质量成本之间存在着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差异。

1.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联系

從整体的角度看,质量成本之中包含了一部分会计成本,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属于会计成本范畴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将在生产时没有不良合格产品的成本,再加上可以纳入成本的质量成本,就是会计成本。其中没有不良合格产品成本是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实际消耗。而能够纳入现行成本的费用叫做可纳入成本质量成本,也就是在企业内部损失的废品所消耗的费用和外部损失中被用作修理所消耗的费用。

在对合格产品成本相加时,质量成本和会计成本之间的关系是能够纳入会计成本的质量成本与不能纳入会计成本的质量成本相加,就能得出质量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的不能够纳入会计成本的质量成本中不包含隐含成本,比如产品因为减产或停工所消耗的成本。其中可纳入会计成本的质量成本主要就是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然而,就其本质来看,资金中的质量费用往往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才能划分界限。

2.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通常来讲,会计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为成功,因为会计成本的理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书籍进行记录时,重点分析资金流出,而会计成本主要体现了成本的内容,并强调成本的结果,这就使会计在记录时对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及时掌握经营情况。相比较而言,质量成本注重质量问题,在企业成本数据中无法与其他数据整合,只能表现质量成本。

较比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具有可操作性。会计核算要以会计主体、会计分期、会计计价为基础,并结合持续经营结果进行核算;而且在财务会计中,核算具有相应的责权,会计成本的核算需要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作为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收集产品对象化费用。总体来说,会计成本与质量成本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会计主体、分期、计价和持续经营需要人为界定,所以会计成本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一点是质量成本没有的。

两者之间的形态也存在着差异。会计成本根据国家规定属于财务管理的成本状态,而质量成本是管理会计的成本形态,前者的目的是计算总成本,确保企业利润,后者的目的是明确部门职责,改进产品,提高质量。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质量成本和会计成本都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直接影响产品利润,而会计成本直观体现了企业的利益。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改进信息,同时也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暄.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关系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5(4):107-108.

[2]雒新龙.浅述会计行业中成本及质量成本管理[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20-21.

篇5:成本会计心得体会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分类或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或比较抽象,可采用图表示意法,充分展示有关内容。这张图十分直观地说明了材料费根据用途(领用部门)的不同分别记入了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这样学生在理解材料费用分配时就轻松了许多。总之,图表是会计教学中最好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采用图表示意法可使学生便于理解,加深记忆。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阶段一般存在三种教学方式:一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三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如果采用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讲授的方法,则会带来时间、空间上的矛盾。一方面,由于板书占用的时间较多,为了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不得不加简化或放弃板书而加快讲授的速度,使有些问题无法细致地展现出来,学生一旦某个环节未能掌握,就往往失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黑板的空间有限,一般很难将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全过程呈现给学生,往往是展现最终结果而没有过程演示,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各种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表格中各数据的来源,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困难。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为教师生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应适应这一新形势,不仅要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具备娴熟的多媒体技术,更要擅长多种媒体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将新的媒体技术、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这样对教师来说,讲解清晰、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说,直观简单、通俗易懂、引发了兴趣。

重视实践环节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要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块。平时课堂中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成本会计工作,往往感觉很抽象,不能深刻理解;毕业前进行模拟实验并到单位实习时,又认为无从下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因此,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灵活地使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兴趣。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和手段有练习、测试、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单位实习、撰写论文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实践教学手段,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优组合,增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篇6: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

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经过此次实训,我深深体味到了积存知识的重要性。有些题目书本上没有提及,因此我就没有去研究过,做的时候忽然间觉得自己确实有点无知,尽管如今去看还是能够解决咨询题,但依然白费了许多时刻,这一点是我必须在未来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另外一点,也是在每次实训中必别可少的部分,算是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有些东西感受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对账的时候算是有错误,让其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觉事实上是个很小的错误。因此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在未来的.工作或日子中也很关键的。

四个星期的实训结束了,收获颇丰,总的来说我对这次实训依然比较中意的,它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说很累,但是确实很谢谢学校可以给学生如此实训的机会,尤其是会计专业,怎么说会计吃的是经验饭,惟独多做帐,才干熟能生巧,才干游刃有余。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会计,会计别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心=人一辈子价值的诠释。并且我也认识到要做一具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往常想像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依然细致严谨。社会是可不能要一具一无是处的人,因此我们要更多更快得从一具学生向工作者转变。

总而言之,这次会计模拟实习让我对出纳和车间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寻出自身存在的别脚,对将来的会计学习有了一具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篇7:成本会计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要讲透、讲活:

总体上来讲,在《成本会计》课中计算和习题占了大部分比例,但在教学中不能因此偏废了对理论的讲解。尤其是职三学生,不能因为授课时间有限而少讲或略讲理论。

因为通过例题可以教给学生怎样做,而通过理论的讲解能够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把理论讲清楚了,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第二章中,“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这一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实际上暗含了成本会计核算程序的线索。第一点是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这一点实际是说当企业发生一项支出时,是否属于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即一项支出是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属于收益性支出,如果是属于资本性支出,则应予以资本化,不属于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应计入成本、费用;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可采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自我测试,课后习题,和模拟实务操作等形式。这三种形式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可以互相配合,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1、课堂自我测试即在每次课结束之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本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以自测题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当堂内容的理解,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或对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

有疑问的学生可在课后向教师单独请教,并为课后的复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自我测试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内容,题量在五个题左右,题型宜以单选、多选等小题型为宜,最好能在5分钟左右完成,可适当包括一个拓展性的题,或课后思考题。

2、课后习题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教材内容所依靠的最

主要手段,也是传统的最基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成本会计以习题为主,所以要尽可能得让学生通过反复、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通过课后习题,可以使学生全面的复习所学内容,并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因此布置课后习题时应尽量涵盖教学目的中要求掌握的全部内

容,题量可适当大一些,并可以体现一定的难度。

3、模拟实务操作通过模拟实验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在对课堂教学内容和书本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反思会计实务工作中核算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成本会计及其方法。

通过模拟实务操作,能够使学生熟悉成本核算业务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的原始证明,培养学生确认和计量各种成本、费用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理论教学难以真实展现各种费用项目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原始证明的不足。

三、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在《成本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做法目

前尚不普遍。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预算管理、事中控制等成本管理的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篇8:关于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应以案例为主,注重整体性

学生普遍觉得成本会计难学,特别是进行成本计算时,数据多、表格多;过程繁杂,都不知如何动手。笔者认为应该把每个成本核算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环环像扣,横向连贯;然后再将每个环节中的概念、归集、分配等内容纵向击破。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

在采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案例要简单鲜明,才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形成整体印象,一目了然,快速理解。

2. 教学案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教学案例要系统,各实例之间要有关联性,内容要完整、综合。

4. 教学案例要切合实际,注意新会计准则的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可以精选一家企业的成本资料,紧紧围绕教学的需要,进行筛选、整理,从要素费用核算开始到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分配设计成一个典型的案例。例如材料费用的核算,把领料单、退料单等原始凭证编制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的过程,分配结果再填入相应的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明细账。成本核算的各步骤通过链接方式完整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相关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各项费用分配表与总账、明细账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枯燥乏味的成本核算过程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重点和难点,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形式多样,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课件形式,包括录像、实物图片等,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生不能深入生产一线,参观了解一件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变成产成品时,可以将企业生产的录像安插在课件中,让学生了解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什么是流水线,什么是分步生产。由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知识少,对工厂情况、产品生产了解更少,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对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流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使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鲜明。

三、多媒体课件中数据的链接不要过多,要提高教学效率

成本会计中,由于涉及许多费用分配表、各种明细账,数据较多、幅面较大。要想清楚地显示这些表格中的数据,在powerpoint里,一般一张幻灯片只能容纳一个表格,而且要经常切换幻灯片来说明数据的流转,这样很不方便讲解,也会给学生带来视觉疲劳。笔者认为可以对分配表中需要讲解的部分数据用符号进行标注,之后对标注进行超级链接。这样讲两三个标注后,让学生基本明白数据的流转后,再在一张幻灯片中,利用多个丁字账户,按顺序地播放整个数据的结转及账户的对应关系。这样,数据的流转清晰明了,也提高了讲解效率。

四、多媒体中除了引用表格,还可以引用图示法动态演示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会计中公式多,分配方法多,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五种。教师在教授成本会计的分配方法时,最重要的是将每种方法的原理、思路讲述清楚。除了运用表格外还可以运用一定形式的图形来表达教学内容,使所讲的内容形象生动,简明扼要,还便于不同核算方法比较区别。例如:辅助生产费用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可以将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的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形式,动态的演示每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如何分配出去,如何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进来的,让学生理解交互分配后总费用是不会改变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丁字账的形式来加以说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结构和各明细项目之间的关系。

五、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适当

在成本会计教学当中,一堂课的内容以安排一个主题为宜,一个单元课件也应当与其一致。内容过多,就形成“满堂灌”,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面面俱到,而学生实际收获却不大。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由于较长时间地紧盯屏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放映速度较快不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的时候,应避免过多追求课件的华丽而忽略其实效的做法。只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即可,大量的音频、视频及过多动画在某种意义上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事倍功半,弄巧成拙。

六、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要兼顾传统的教学手段

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抑制了教师讲课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得不按照课件的思路讲授,很难即兴发挥。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仍然需要黑板和粉笔进行传统式的讲授教学。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要忽视眼神、面部表情及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不要忽略师生交流所能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当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时,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听不懂或没跟上节奏时,要停顿、重复。

七、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图表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时,教师应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各项会计规定和某些账务处理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例如:传统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中将废品损失净损失全部记入“产品成本”中,这样违背了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的规定,同时也虚增了存货成本,虚减了当期费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意识要改进传统核算方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9:成本会计心得

在大学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会计类的书籍,对会计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我们以后出去有更好的专业知识,本学期,开了成本会计科目,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我们对成本会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加深了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等,使我们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练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务中,使我们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检验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我们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关于成本会计,我们学习了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各种成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等: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是中心环节,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训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进行了练习。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2、人工费用方面,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应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的界限,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首先是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其次是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5、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企业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数量变化大小、各项费用变化大小和定额管理的基础的好坏,选择适当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采用的是约当产量法,将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数量后,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是第二项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学习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经营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计算方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种方法,其核算程序与上述所列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程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通过这一学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我们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掌握了成本会计的知识及做账流程。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从数字计算到报表输出,再到数字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是那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同时也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课堂上我们有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篇10:成本管理会计的心得体会

成本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成本会计的重要前提。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企业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再则,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正是由于其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把会计学好,学透成为从事财经方面学习的人的不可逃避的任务。

会计的学习特别需要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

课程中间老师还让我们分组做了沙盘练习,为期一年的公司,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经营。虽然是练习,还是尽可能加入了各种市场因素,让练习尽可能实战化。练习结果虽然我们小组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单让我学到一些东西。面对市场,任何小公司都不容易,更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大企业。

篇11:成本管理会计的心得体会

大学的石教授是这门课的授课老师,在做完简单的自我简介后,他就开始带着我们在数字的大洋里畅游了。石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会计不是记账的,而是在用数字在规则下玩游戏的。这句话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会计的定义,以前总以为会计就是一个小账本,出入多少记多少,但现在不是了,感觉会计才是“操盘手”,才是这个游戏幕后的大BOSS。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上课的进度跟节奏都很快,需要课前把厚厚的Accounting做预习,甚至要去图书馆查资料,要不然跟不上老师的飞快步伐。我想,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都是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具备经济类的背景知识,对于很多专有名词,比如:留存收益、流动负债跟现金流,在不理解其含义的情况下,就不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存货、成本跟资金三者的关系,当然,还有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比如:流动比例、资产负债率,这都是需要课前预习都要做到的。不然上课的时候就听得云里雾里的,跟高中上物理课的感受差不多,特别苦逼。老师给我们每个小组发了会计分录的练习,用实战来检验自己到底学懂了多少。说实话,第一个练习的时候,大家好像都挺苦恼的,因为学是学了,不知道怎么用,还有就是中英文的差别,不明白中文的分录怎么用词。但仍然有那么几个强悍的人,备受老师赞扬GOODJOB。那节两个小时的训练课结束以后,对于学以致用感触良多,在后一节训练课上,感觉明显的熟练了不少。

我很喜欢这里的教学环境跟方式,很轻松,没有束缚感跟紧张氛围,而且都是分小组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应该老师们用心良苦地安排提前让我们适应国外的学习方式。最赞的就是课程过半会有一个对教授的评估表,打评分、匿名填写各种意见,能很好的反馈学生的心声,也有效促进教授改进授课方法跟调整授课内容,使“教”与“学”很好地沟通和调整,更加促进未来的学习,很民主噢。

篇12:2022会计成本心得体会

关键词:财务—成本一体化会计核算,科室成本核算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工作中降低成本消耗的关键。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促进医院的增收和节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医院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优化核算管理体系。

通过对医院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由原来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分别核算,经过研究后,利用医院信息化HIS系统数据,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将各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生成相关的各业务会计凭证,这种会计凭证每个科目后面都对应有相应的成本对象,需要核算项目的就对应项目对象。 就是说,当某会计凭证涉及成本属性时,系统将成本转化为成本数据,即在记账、审核和结账的同时自动产生成本数据,实现会计凭证与成本数据的一致性,从而使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保持一致,融为一体,实现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

一、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运用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的科室成本核算的内涵及内容

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按核算层次分为三个层次:院级成本:包括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科室成本: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行政后勤科室等科室的成本。服务单元成本: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病种成本等。

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包括体系架构、账户设置、 管理目标、成本项目、核算对象、核算方法、计价方式、收入分配、 控制分析、报表管理等十要素。根据财务—成本一体化体系十要素,构建具有不同医院特色的财务成本及分析考核体系:

1.医院设立财务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全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落实。下设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小组,由总会计师亲自担任工作小组组长,财务处处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信息中心及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配合项目进行实施。

2.医院成立成本管理组织,设立专职成本管理岗位,实行业务归口负责制,建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采用以一级成本核算体系为主、二级核算为辅的方式,进行全院及科室全成本核算。根据医院财务成本情况,科学进行成本科目设置、成本科室划分, 确定成本核算单元级次,服务关系、划分成本责任中心。按照医院需求,设置收入支出项目,确定与财务科目的关系,同时进行多维度的成本分类管理。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核算单元划分:将全院200多个核算单元分类编码,体现层级性;收入归集方式:将科室医疗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大类,间接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在参与科室之间分配;成本归集方式:将科室医疗成本归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权责发生制:医疗收入和费用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3. 建立内部价格体系,制定共同收入科室之间收入分配方案,设置共同成本分摊方法,按照价值规律实现收入成本在科室之间的科学转移。建立四类三级顺序分摊等合理的成本分摊模型,对间接成本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一元或多元分项分配方式,满足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需要。内部成本的转移:对于后勤维修等内部服务成本,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直接材料分配给受益科室,逐步实现服务成本的分摊。费用按照不同的属性采用不同的分摊标准。

按照“价值转移规律”及收入与成本支出“配比原则”,以科室为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 “谁受益谁承担成本”、“支出跟着收入走”的原则确认成本费用对象并进行成本归集。

4.对科室收入支出进行分科分项核算、形成与财务报表体系对应的全成本报表体系,定期检查财务成本控制情况,形成分析资料,对科室进行成本考核。

5.建立适合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的内部报表体系,形成外部、 内部数据采集规范,快速、准确地实现HIS收入、工资、材料物资、固定资产、内部业务等多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形成内部管理基础数据仓库。

二、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下科室成本核算系统的使用效果

1.成本理念全员化:财务—成本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全员的成本意识,形成了全员注重增收节支的良好氛围,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财务—成本一体化:在业务处理中,同时进行会计核算、科室成本核算,保障了原始数据的客观性,使财务数据和成本核算数据得到有效的统一,实现数据完全共享,为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数据。

3.成本核算精细化:增加了分科收入、成本项目的细度,各科室收入支出分级分层,一目了然,有效杜绝成本重复计算、分配不均的弊端。核算床日成本、门诊诊次成本,成本收益分析等科主任查询系统,为医院科室经营、成本控制提供详细的管理数据。

4.效率应用最大化:快速导入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固定资产、药品、材料、工资、水电费、保洁费等数据,系统实现凭证的自动生成,直接提供会计和成本核算所需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繁杂劳动,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

5.信息系统集成化:采用了与系统无关的数据利用模式。通过整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中HIS等业务系统数据,及其他业务系统数据,解决不同系统数据间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问题。同时,解决了信息系统数据之间的利用和整合。通过报表与分析,将以前单纯、分散式的经济核算提升为系统、有序的经济管理数据,实现了财务—成本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平台。利用医院已有的基础信息化数据,如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工资、固定资产、药品、材料入库、领用发出、内部服务转账数据等经济业务数据,直接导入财务成本系统,为财务系统所用。以上数据所涉及的科室对象、项目对象为成本系统所用,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效益经济管理平台。实现了新型的”同步处理,一举多得,自然平衡,科学可靠”的“财务—成本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三、完善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下科室成本核算的体会与建议

1. 将医院的会计目标管理与科室成本核算相结合。按照医院会计目标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大型医院,实行目标成本会计的管理。就是要求成本会计制定健全的各种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费用时,及时对差异成本进行核算,并对成本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医院财务成本,对成本进行预防性的管理。采用这种成本会计制度,就是由目标成本和差异成本组成医院以及各科室的实际成本。

2. 建立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时充分体现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仅是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全体员工的权益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只有通过全体医护员工的共同努力,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同样对医院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也是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 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绩效分配制度、激励机制来调动医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工作氛围,给人以工作、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团队,使员工自觉满意地为医院建设服务。医院只有有了优秀的团队,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实施。对医院内部会计人员的的管理,也要按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 的规定加强诚信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同时要加强业务技能的训练,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提高提供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3.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全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组织机构控制、目标或计划控制、预算控制、资源消耗控制、分级管理责任制等环节严格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在各成本核算的层次和机构间,建立相互配合、彼此制约的关系。对于固定资产、药品、医用高值耗材等成本支出较大的项目,尤其要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把握。如果业务流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使业务流程的控制更完整、更有效。

4.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按照新 《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立总会计师,实施总会计师负责制,有利于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同时,提高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形成自我约束,是医院在经营和各项投资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证。

5. 建立医院内部网络化平台。随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日益成熟,基础数据采集更完整,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渐成熟。医院成本核算主要流程如下:收集收入、支出原始数据———直接成本数据直接计入,间接成本按照制定的原则按级分摊形成科室支出———将系统中收入、支出数据形成的科室收支明细核算台账和发放到各科室以备对账之用的核算表。在科室收支明细核算表中,收入由门诊、住院收入组成。按照直接收入直接计入,间接收入分别全额归入各创收科室的原则,计入各科室收支明细核算表。每月从系统中输出各科室收入和支出数据。

6.建立医院的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成本核算分析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数据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多种成本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成本的动因。解决医院运行管理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提高经营运营业绩。通过成本分析,考核医院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揭示医院成本问题和差距,促使医院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为整个医院的成本管理和经济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成本核算的数据,建立“资源配置”、“资金运营”、“收入、成本、收益及结构”、“社会评价”等指标。对医院经营能力、人力与物力资源、收益和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促进优化财务管理。全面分析成本规律和特点,通过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考核的全过程,使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实现有机结合。

篇13:成本会计学习心得

通过一个多星期在东利公司、东马公司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以前没有在工业企业工作的经验,接触到成本会计还是在书本中,那时在校时总是觉得成本会计是最难的,因为涉及很多个步骤、方法,每个步骤或方法下面还有很多细的步骤和方法,真是复杂。比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为基本的和辅助的,基本方法下面还分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分步法又分为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逐步结转下还有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书本中介绍的那么复杂,但在有的方面比书本中的内容还要细很多,比如科目的设置,实际“产成品”下的次级科目要比书本中更细、更多。还有就是要完全做好成本核算,还必须与其他部门做好配合,与车间、库房的产品分类方法、分类顺序相一致,这样才能与财务的核算相衔接,工作起来才得心应手,还便于与他们相核对,找出差异。

东利公司与东马公司的车间产品流转过程是一样的,车间都分为编织车间和成衣车间,他们的流转过程如下:

1、编织车间:原材料 购入 纱库 领用 编织车间 加工为毛坯入 检验室 转入 成衣车间

2、成衣车间:毛坯 领用 成衣车间 加工为成衣 包装车间 包装产品入 库房

这两个公司在成本核算方法和要素分配归集方面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一些核算细节和科目设置方面有差异。总体核算方法如下:

1、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分步法,分为半成品即衣坯、产成品两步;分步法下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即为计算半成品成本法,计算出衣坯的成本;计算半成品成本后再转入下一个步骤时使用分项结转,即把半成品的成本分成四项费用结转到成衣成间的成本核算中。

2、成本核算辅助方法:分类法。编织车间的原材料由车间按类型报出用量按实际分配,成衣车间用的缝合纱按实际产量进行摊销;其他三项费用按折合系数进行分配。

3、原材料的分配和归集:编织车间的原材料由车间按类型报出实际用量,财务据此做成本,无需进行分配,但要根据定额消耗量的比例,把每一类型的产品原材料费用再分配到不同的工艺号产品中;成衣车间使用的缝合纱按实际完工产量进行平均分配。

4、人工费用分配和归集:人工费用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发生额分别记入人工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再依据不同类型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折合系数(折合系数每个月由车间提供且每个月的折合系数是不相同的)得出折合产量,把人工成本按折合产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类型的产品中。

5、燃动力的分配和归集: 燃料及动力的费用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发生额分别记入编织车间燃动力成本、成衣车间燃动力成本和期间费用中。依据不同类型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折合系数(折合系数每个月由车间提供且每个月的折合系数是不相同的)得出折合产量, 把燃动力成本按折合产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类型的产品中。

6、制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把发生的折旧、领用的低耗品等车间费

用分别计入编织车间制造费用和成衣车间制造费用中。依据不同类型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折合系数(折合系数每个月由车间提供且每个月的折合系数是不相同的)得出折合产量, 把制造费用按折合产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类型的产品中。

7、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归集:无。这两个公司没有辅助生产车间,所以没有设“辅助生产成本”这个科目。

8、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编织车间是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即编织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就是车间领而未用的原材料;财务成衣车间月末无在产品,无需分配,而实际中成衣车间的在产品就是由编织车间转入的剩余的未使用的衣坯。

上一篇:学院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下一篇:教科版八年级科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