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感悟高三优秀作文

2024-04-17

读书的感悟高三优秀作文(通用18篇)

篇1:读书的感悟高三优秀作文

德国文豪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是呀,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你的好朋友。读书使你进步,使你开阔视野,也使你懂得感悟人生。

对于一个爱读书的我来说,闲着的时候拿起一本书来阅读,比任何一种打磨时间的方式都有用。哪怕是抓起哥哥初中的课本,都能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有如一日三餐一般,不可缺少。

书籍是不开口的老师。有一次,妈妈让我做一道很难的数学思考题,妈妈说可以参考书籍,但不可以看答案。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思考出来,我想上网查阅资料,可是恰好家里这时候停电了。我又继续动脑思考,突然,我有了主意:奥数书上说不定会有类似题的讲解。我急忙打开奥数书,果然在书里有和这道思考题很像的一道题,上面有讲解,我看了一会儿就看懂了,让后做出了那道思考题。书籍可真是一个不开口的老师呀!

读完一本本名著后,我也有很多感想。比如,我读完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爱的教育》后,我明白了什么是最平凡不过的爱,关爱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好的品质;读完《福尔摩斯探案选集》后,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细微至的观察能力和他的聪明才智使我佩服;读了名著《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后,我明白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行里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我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不幸与困难,要勇敢地去面对;读了那本感人的《雷锋日记》,我明白了甘于付出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

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爱上了读书,是因为读书不仅能使我开阔视野,还能使我明白许多道理,懂得感悟人生。我爱读书!

篇2:读书的感悟高三优秀作文

有时候,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努力到别人的起跑线上,就是你努力的终点,但是你不努力,你就到不了起跑线,时间就会过去,因为你的努力,会有一些痕迹存在,时间也会有岁月的痕迹。这就是你真正走过的路,这就是意义。

真的好好学习,好好画思维导图,好好实践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这是学习带来的礼物,会无形中,出乎意料地,合理地带来惊喜。

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我从努力工作中获得了礼物。最好的时候是现在,过去的总是过去的,今天的时间也一样。我不努力,就过去了,没有意义。就像今天的风,从早到晚,树叶摇摆落下,还能留下什么?

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拖延,大多是对自己处境的逃避。毕竟不往前走,不经历风雨,不吃苦,过着安稳的生活是那么好,因为看不到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距,可以心安理得,活在自己的幸福世界里。

篇3:多年高三地理教学的感悟与思考

一、熟读《课程标准》, 吃透《高考说明》, 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

吃透《高考说明》, 对高三地理教学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教师还需要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同时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 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二、认真分析学情, 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 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 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 当时我们的学校是定点完中, 我们的学生是经过东台中学、安丰中学、三仓中学等星级高中招生完后才招来的, 平均排名都在五六千名之后, 所以, 我们没有尖子生, 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 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 放慢速度, 稳扎稳打, 打牢基础。

2.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 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 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特别是高三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2) 优化课堂教学, 注重双基落实

“实践出真知”。教学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教学案、学生作业以及周练这三个环节, 各有所重, 又相互联系。

三、调整教学心态, 从容应对高三教学

高三教学非常辛苦, 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绩压力, 许多教师可能心情烦躁、心理失衡, 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走极端, 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心态。

1.对新高考方案变化的心态调整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变化较大, 地理学科由强调分数 (满分150分) 转为要求等级 (B级及以上) 。2008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B以上, 2009年之后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C即可, 进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数在高考选拔人才中的要求。地理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 认真学习新地理课程标准, 研究考试说明, 最大限度地保证上线学生的地理等级要求。

2.对新课程教学学情的心态调整

许多高一学生的初中基础都极为薄弱, 地理知识基础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 学习几乎从零开始。进入高二后选修地理科的学生多数是年级中的文化后进生, 学习习惯不良, 个别学生甚至学习态度都不端正, 使教学难度较大。高三一轮复习应该巩固基础, 同时特别注意补弱;二轮专题复习应拓宽深化, 夯实基础;三轮复习尤其强调答题方法及规范性教育。

3.对新测试教学考情的心态调整

教师必须面对考试, 教学质量更多地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师面临来自学生、社会、学校的成绩压力, 学生期待高考能够改变命运, 学校期待通过高考提升社会影响力。

篇4:高三地理教学的感悟与实践

【关键词】  高三 地理教学 感悟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49-01

0

为了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除了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外,平时只要一有什么新的想法或在某方面有什么新的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我都会立即用笔记下,作为经验和教训,为自己以后的教学和学生服务。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一直坚持以这种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肯定会不断提高。

高三地理教学,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1.认真研究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我所教的95、96、97三个班级,在学校来说是比较好的班级,班主任老师都抓得很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班上学习气氛很浓,学生很肯学,但是普遍基础薄弱,初中地理知识很欠缺,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想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研究考情,第一要研究高考试题的难度、特点和内容及高考能力,近几年的高考题,提高了水平和层次。而且通过研究认识到,高考既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又重视知识的扩展性。一轮复习要侧重课本知识的全面性、准确性;二轮复习要侧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扩展性;三轮复习要侧重知识的应用性。高考能力应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科技的综合,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组织文字、自我组织答案的能力并在平日严格要求及训练。

高理试题的第一个特点是整个试卷直接再现所学知识的题目很少。试题中以某一对象为中心提供材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题目多,而且设问比较新颖,尽管这些题目并不难,却体现着对“活学、活用”的要求。

第二个特点是覆盖面比较窄。这其实也是整个文综的特点,受题量与分值的限制,试题不再强调学科本身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点的覆盖,而是以某一对象为中心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切口小,纵向挖掘深,考核的知识面和能力要求比较完整。

第三个特点是侧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地图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包括识图、读图、用图能力,政史地综合题也是建立在相关的地图和自然、区域地理知识上的渐次推进。

第四个特点是关注社会。

每年高三复习开始时,我都会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第一是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有必做和选做两部分。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

第二是研究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

3.研究怎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以上是对高考三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好了方向,做好了各个方面的准备后,最后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即“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等六个基本环节。

篇5:进入高三的感悟作文

桂林的风景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从小就在书上看过,清明假期就背着背包出发了。一个人旅行最大的麻烦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规划行程,既要让行程保持趣味性,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次没有选择报名旅行团,因为感觉虽然可以节省很多精力,但是没有任何参与感,也不会遇到有趣的人,所以行程会很满,没有任何弹性。祖国的河山很精彩,真的需要自己去看。这种感觉和震撼,是各种照片都无法体现的。

无论是晴天的龙脊梯田,还是烟雨的玉龙河,它的质朴和风景都不会让人失望,大自然给人类的财富远非我所能想象。无论是繁华的西街,还是20元的景区,它的热情和神秘让人愉悦,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必然的。

篇6:高三作文:蜡烛的感悟

陷入黑暗里的静默和恐慌突如其来,摸索着拿出一支短短的蜡烛,点燃,微弱的光亮瞬间驱散了一片黑暗,看着蜡烛一闪一闪的跳动着,燃烧在着浓夜里,流淌下滴滴蜡泪,却依然奋力的燃烧着,照耀着。

蜡烛,从来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无声无息地淌下一滴滴眼泪,没有怨悔。zw.yjbys.com它虽然只是一种早已过时的照明工具,但是,它平凡而伟大。在黑暗中燃起熊熊烈火,在光明到来时悄然熄灭,看起来似乎都在那不经意间!

黑暗中,我望着蜡烛的背影,望得出神,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不经心生一丝触动。蜡烛的火苗跳跃着,是那么积极向上,一个劲的向上蹿,似乎想把更多的光明带给大家。蜡泪留下,背影忽闪,慢慢的`,只剩下一截短小的蜡烛。可它还在渺茫的希望中,奉献着,直到生命消失。一切烟消云散之时,谁又记得它曾经的付出,可它何尝又在意过回报,好像一切如梦。

烛光下,望着望着,脑海中突然浮现了这样一个画面: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半空中,一切寂静,繁星点点。桌旁,一个弯着背的身影正在尽心尽力地备着课,谁都已眠,唯有她。

不知不觉中,我才惊奇地发现,“老师”其实是蜡烛的一个缩影。当我们休息之际,老师正在微弱的灯光中改着作业,尽管疲倦,劳累,却没有一丝怨言;当我们玩耍之时,老师却在办公室里徘徊,熟悉教案,认真备课,这,只为了我们。老师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倾尽全力,默默奉献着。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老师就像一颗启明星,为我们指引未来的道路。“老师”不就是蜡烛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是蜡烛精神的意义所在,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

篇7:成长的感悟高三作文

昨天,还是幼稚的躺在母亲的怀里涕哭或傻笑;昨天还是与妹妹因一些小事而大打出手;昨天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到处乱跑乱逛,现在回头想想,既觉得好笑,又觉的幼稚。但随着成长,这些都被埋没在过去。

成长能改变我们,使我们变得懂事;使我们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变得成熟;也能改变我们的坏毛病。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建设,改变了自己的好动性格。别人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只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坏习惯一定会被克服。

成长使我有了目标,虽然不大,只要稍稍努力就能实现。但我懂得了把一个大的目标分成一些小目标去完成,一定会容易的多。

我们正在成长,正准备奔向未来。未来的路数不清,我们想要过去,取得快乐与幸福,就要在现在好好学习。因为现在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如果现在不好好珍惜,你一定会后悔莫及。你如果珍惜了它,那么未来的幸福之门一定会向你敞开着。

现在的有一些同学,不想学习,但脑海里还想着成为工程师,作家等一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是博学多才的人才可能拥有的工作,只懂得识书认字是远远不够的。

篇8:读书的感悟高三优秀作文

首先, 学生通史知识薄弱成为一大困扰。从教材来看, 高三学生需要复习五本书, 内容多, 任务重。尤其是三本必修, 采用模块和专题的方式来编排, 从全新的视角和方位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这对于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贯彻、专题体系的建构当然都大有益处。但是, 高三的复习是全面而系统的, 它要求既要有专题史的纵向脉络, 又要有通史的横向血肉, 而通史知识的基础性更为关键, 这样教材的弊端———淡化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全面性就充分显示出来了。高考试题的命制是以通史为依托的, 这样学生熟练掌握通史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今天的新课程标准下, 我们面临的是同一课标, 使用的却是不同版本的教材, 比如, 苏南大多数地区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 而我们徐州则使用的是人民版的。教材的多元化和知识归纳的个性化, 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大为增加, 这给高三的复习带来更大的困扰。毕业班的学生急需提高其成绩, 达到理想的等级, 但仅从教材出发, 很难形成一个点线清晰的知识结构和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从而使平时的复习缺乏一个稳妥的抓手, 不利于高考高分的获取。面对摆在历史教学面前的难题, 作为一线教师, 该怎样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教师首先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贵在引路”, 如何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是关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通史知识, 才能更好地驾驭专题史的教学, 对知识点的引导和点拨到位, 才能让学生觉得脉络分明、思路清晰。深化理解重难点, 也才经得起练和考。要做到这些, 教师必须舍得投入与付出, 在备课上多花功夫、费心思, 平时多积累, 这样在教学中方可做到游刃有余、厚积薄发, 无论考题的难易都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例如复习必修一时会发现, 对充满屈辱的近代列强侵华史, 教材只在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用一课时的篇幅, 概述了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内容庞杂, 时间跨度很大, 学生学完后, 很难真正理解其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以全面地评价其影响。教师就需要联系19世纪上半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 讲清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 这样中国国门洞开就会成为必然, 各方面危害显而易见;同时结合列强侵略所引起的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所带来的近代化运动, 由此, 就能够全面地评价列强侵华的两面性了。对于像甲午中日战争为何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如何一步步深入之类的问题, 学生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阐述其实就是用通史的知识去构建专题史的框架, 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审视和解读,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使学生真正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把握问题的实质。在教师娴熟的专业知识的指引下加以点拨、启发, 学生才会豁然开朗, 若再遇到像鸦片战争的实质、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联系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历史是有生命的, 有生命就一定要有感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如果高三历史教师只单纯在讲、练、考上下功夫, 一节课结束, 内容很充实, 但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感觉很累, 课间休息时会发现座位上趴倒一大片, 试想,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能有多高?学生的思维能调动起来吗?其能力何以提升?出现这种现象和教师课堂上忽视情感因素的投入不无关系。如果教师没能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将高三的教学变为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了, 这与新课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教师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历史, 用情去感悟历史。高三教学要针对考点阐析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入题, 教师一定不可忽视情感因素的投入, 课堂上要充满激情, 能把很苍白枯燥的知识点讲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等要做到喜形于色, 怒于言表。记得一位教近代史的老师, 每次上课满脸总是苦大仇深的样子, 我们都说近代的屈辱和抗争都写在他的脸上了。教师的语言要讲求文采有吸引力。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这一知识点时, 学生对于自然经济解体这一概念总感觉费解, 教师于是问:自然经济的特点有哪些?答: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教师问:它们是什么关系?答:“耕”与“织”的关系, 而不是“男”与“女”的关系。学生听后大笑, 但他们明白了, 自然经济的解体就是指耕与织的分离, 这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倾销商品造成东南沿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破产有关, 而且对于相关的问题如自然经济最早解体的地点、原因、表现等自然也就明白了。用情感调动学生入题, 不光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更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形成全面分析和把握问题的能力。

完善的知识结构、生动的语言、奔放的情感, 最后必须落实到细节上来。教学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细小的环节组成的, 每一问题都由一个个细微的知识点构成且环环相扣, 如果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了, 何愁不出成绩, 不能提高能力呢?例如,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12题:分析右图可知, 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题答案选的是B项, 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看, 本题难度并不太大, 但错误率特别高,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注重细节的落实。本题考查的是1979—1989年这10年间的中美贸易状况, 而许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看问题不仔细。可能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也不到位, 没有记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是1991年这些细节问题, 因而选错答案。

篇9:高三物理教学感悟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感悟

高三物理教师面对高考,如何通过什么渠道,带领学生上升到他们的最高点,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进入高三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备考计划,这里面包括规划策略、主体思想、方式方法、心理辅导等。学生在进入复习时容易走入误区,进行“题海疲劳战”,患上“厌考症”,下定决心的“滥学习”等不正确状态。所以如何备考,使学生达到最隹的复习状态,是每一位高三老师与学生,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一、复习的规划策略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三的复习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上,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按知识板块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板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基本规律在小综合中的运用。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综合范围内较复杂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内各个核心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模拟评测训练。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面综合性复习的高度总结,对知识点的补充和知识小节点的强化。查找自己在复习中的局部问题,寻找遗漏。在这些基础上在进行模拟训练和评测。按照正式高考的要求进行模拟评测训练。以便能在正式的高考中准确高效的进行答题。在训练中注重做题的策略、顺序、时间的把握等方法技能的训练。

二、复习的主体思想

1、结合用好教材。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2.降低梯度。知识说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例如在静电场部分电动势的教学中,针对电动势的抽象概念,应该设计多层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得出定义,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注重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验的学习可以理顺学生对知识的顺序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三、复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学生中常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我觉得这里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可过分关注解题的特殊方法,应重视解题的一般性问题。一般性的分析方法更便于起广泛的指导作用。②重视解题的解前和解后的分析。特别是解后分析,要关注解的合理性,要看模型的运用是否合理,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

2、注重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准确,它将带你进入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使問题准确无误地得到解决。反之,你将进入问题的误区,白白浪费许多时间,无功而返。审题应该是“语文——物理——数学”的模式结构,缺一不可。

3、巩固強项攻弱项。某些学生,由于长期偏科,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出现了某些科非常优异,某些科又非常差。另一种是同一科,某部分非常好,某部分又非常差。应该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強项,提高的幅度不大,应当花少一些时间巩固就成,例如数学,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到80﹪以上,要想提高几分都很难。弱项发展的空间很大,应当花多一些时间学习提高,例如物理,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不到50﹪,想提高10分到20分是容易的事。

4、注意易错找原因。有些题,由于出题人,设计卡点非常巧妙,选择题,答案非常相似;问答题,有误导你的内容,迷惑你的条件。引起了你判断上错误,走上歧路。题不难,只有一个窍,因此,要多做这部分题,加于总结,得出解这类型题的方法。

5、注意过程找结果。高考资源丰富多彩,并且题的答案非常完整。很多学生,在做题目练习时,做一道题看一次答案,是否相同,相同即认为自己做对了,不相同,即看资料上的解题过程。这样会产生两种不利的因素:①依赖答案,当真正考试时,本来这道题已经做对了,没有答案看,不相信自己,想来想去,最后解错了。②只追求结果,不注意过程。由此可见,做练习的时候,要抛开答案,做完一份题后,对各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你都感到满意后再看答案,有些题跟答案不相同,要找出原因,相同的也要注意解题过程。这样效果很好。

篇10:我的高三感悟-作文

又是一届,又是一年

,我来到二中。身为复课生,几多感慨,几多思量。

高中四年,1460个日日夜夜。埋头苦读,拼搏奋进的时光在这里定格。他不仅仅是四年的时间而已,因为她关乎人生,关乎未来。物转星移,我已离开母校,迈进更广阔的天地。也在此 ,和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毕业感悟。

我们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 ,带着对大学的美好畅想走进高中。因为梦想,我们相聚这里;因为梦想,我们在这里起飞。高中,我们追逐着梦想,我们用汗水浇灌希望;高中,我们学会了坚强,面对困难,我们不会忘记远方的光亮;高中,我们收获了胜利的喜悦,让感恩的心虔诚的绽放。在懵懂中勇敢,在勇敢中自信,在自信中坚强,在坚强中成长。

高中,不管被别人描绘的多么花哨,却始终都离不开‘学习’这个让万千学子头疼的话题 。谈及学习,似乎有好多东西可以谈。可要是真的说起来,大家听到的无非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方法: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与老师多多配合,下课积极追问,自习安静高效,作业按时完成。。。。。。但我觉得,这不是方法,而是身为学生的最基本的义务。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何谈方法?现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指导,有的同学买了,看了,学了。但并没有成效,因为那些所谓的方法不是你的,当然,我有我的方法,同样也不是你的。方法只有自己摸索才能成为自己的,并且发挥到极致。因此,在高中的学习中,一定要在平时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并让他成为自己的。虽然如此,依然有一些经验与各个年级的同学分享。

高一同学:初入高中,对于高中的一切都很模糊,羽翼未丰。一定不能对任何学科马虎,要为之后的文理分科打好基础。学习的同时,培养开放的性格依然重要。要知道,如今的社会,情商占了更大的比例。因此,高一应该是高中最丰富多彩的一年,希望同学们能快乐充实的过完初高中的过渡期。

高二同学:不可否认,高二是高中最‘坑人’的一年。同学们都已经熟悉了高中的生活,而离高考尚远。因此 ,很多同学都很松懈,也因此耽误了很多学习的时间。在此,希望高二的同学能坚持不懈,为高三打好攻坚战!

高三同学:高考在即,除了学习,面对的最多的就是压力。自己的未来,师长的期盼。。。背着这么多包袱,不管是谁都容易崩溃。所以,学会个自己减压是每个高三生都应有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平和的心去应对高考。有人会说高考不公平,例如北京地区的‘地区歧视’。可先如今哪能有比高考更公平的了。为自己学,就不能找客观理由,不管高考政策怎样,我们的目的是充实丰富自己,学到自己以后会用到的,那些个客观理由与你们何干? 复课生:经历了一次失败的高考,你们更加成熟。心有不甘,才回来到高四,不然,谁想受着这罪?话说,复课生最大的压力就是看着自己的成绩一点点下滑。即便心理再强大,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一次又一次的不满,也不会一区既往的平静。因此,心态对于复课生来说比任何一个年级都重要。既然跌倒过,就赢更勇敢的站起来。再苦一年,考上理想大学 ,值!

回首过去,我们以勤奋浇筑梦想;面对当下,我们以坚韧拥抱成功;展望未来,我们以理想铺就前程。

人生路上,我们无畏艰辛,一路携手,一路高歌。忘不了操场上挥洒汗水,忘不了教室里埋头苦读,忘不了宿舍里 调侃风流。忘不了课上与老师互动的热情,忘不了课下将老师围追堵截,忘不了毕业时与老师争相合影。

又是一届,又是一年。我们已成为过去,你们将风光无限,二中也将因你们再创辉煌! 在此,虔诚感谢那些年全力帮助我的老师:白羽老师,桑春花老师 ,邢金峰老师,李仁彬老师,任立信老师,李敏老师,王晨燕老师,王尔为老师,陈银老师,卢洪波老师,张红燕老师,王芳老师,黄建军老师,赵一心老师,仝爱红老师,宋焱老师,王志超老师,郭淑丽老师,任九稳老师,赵延顺老师,张连云老师,李子春老师

篇11:感悟的高三作文700字

在20××年,上帝把他忠实的臣民引入了时光隧道……

很久以前,在一个山坡上,一个放牧的男孩,口中叼着野草,悠闲地甩着手中的牧鞭。他瞥了一眼正在山下辛勤劳作的农民,眼睛骨碌碌转了几转,冲着山下惊慌地大嚷道:“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救我的羊啊!”山下的农民听到男孩的求救,握紧手中的农具,蜂拥而上。可是当他们跑到山上,男孩却嘴角一翘,哈哈大笑起来:“狼……狼根本就没有来,我在……我在逗你们玩呢。哈,哈……”人们怒视着这个顽童,纷纷指责。男孩不仅不知悔改,还表现出不屑的神情。无聊中,他又几次重演了刚才的片段。人们开始还想帮助他,但到后来,顽童真是不可理喻了,人们再也不上他的当了。后来狼真的来了,可任凭他怎么叫喊也无济于事……

看到这里,臣民们纷纷叹息。上帝念起伊索的一句名言:“说谎的人所得到的,就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往事历历在目,转瞬即逝……

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7天没有尝到野味,连野汤也喝不上,饿得昏昏沉沉。弟子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孔子装没看见。当颜回送饭给孔子时,孔子说:“我刚才梦见亡父,如果饭干净的话,我要祭奠他老人家?quot;颜回说:”不行,刚才烟尘掉进锅中,弄脏了饭,我想丢掉不好,所以抓来吃了。“事后,孔子十分感慨地对弟子说:”知人可真不容易啊!“……

众臣民微笑默叹:”生活是欺骗不了人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上帝点头称赞。

时光隧道转眼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

感悟幸福

看着窗外嫩绿的树叶我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思索着自己的生活会像那绿色的树叶一样饱含着雨水,微风吹来轻轻的飘逸在空中吗?窗外的景致似乎还是那般的美好,可惜我一直没有去欣赏那秋天的景色了,有人认为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春天去旅行,去领略春天的浪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可惜现在已经快中秋了,但在秋季中你会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有时候幸福像张白纸,每个人都在涂着属于自己的彩画,有些人一笔一划的涂着,有些人简简单单的画一个圆圈就涂好了,但当他们将自己的彩画拿到上帝那评分的时候,上帝给了那个涂画的最快也最简单的那个人一个满分,当人们对此不解的时候上帝让他们每个人也各自涂画一个圆圈,当他们简简单单的涂画完的时候,他们终于领悟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聚在一起玩游戏,一起手牵着手围在一起永不分离。中秋节快到了,在外面的忙碌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回家和家人们一起过一个团圆的节日,一起坐在一起赏月。

在一个快乐的日子里可以分享着自己的快乐那是一种幸福,在不开心的日子里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家人诉说着自己的不幸那是一种幸福,在你迷茫的时候有一个人给你指明了方向和目标那是一种幸福;一个人撑着雨伞静静的走在那寂寥的小巷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是戴望舒眼中的幸福;也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却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当你一个人在雨中静静的行走着,一个女孩给你递上一把雨伞那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在某一瞬间当你看见一个可爱幸福的画面那就请你将它收藏在你的脑海之中,也许在某个地点当你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请你一定要去追求。

一个人在陌路上行走也许很孤寂,但幸福并不像“美”一样善于发现,她需要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需要在某个空间寻找到一个和你牵手到老的一个人。

我的感悟

小学时太简单的看待学习,初中时觉得小学的时候自己好幼稚,而到了高中又会觉得初中时自己好幼稚,以后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自己好幼稚,这就是成长。

第一次进入学校后我对于一切的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手里的每一本书都吸引着我,我想去了解它,那时候觉得书好少好少,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的书比我们多,对于高年级我是很向往的。小学的每一本书都被自己看完了,就从新再看。反反复复的看后已经对其中的内容有了自己的见解,它不再像从前一样吸引我了,慢慢的感到非常简单,那么以后的书的内容也不会太难,有着一种轻视,对于学习的轻视。步入初中以后,学习上没有了那一种热情,学习的时候总是认为这些内容其实很简单,有时间慢慢的看就会懂的。第一次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再集中,下课后也没有如想象的那样去学习。成绩慢慢下降了,哪些学习成绩没有自己高的同学渐渐的和自己有了差不多的成绩,没有去找原因,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却不知道,可悲呀!直到中考后,才感到内心的痛,一种无奈,哀伤,还有麻木。开始想要认真学习了,想要从新开始,但是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太迟了……还能够么?”那是一种质疑,内心对于自己的质疑,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学习感到了无力。

浑浑噩噩的上了高中,想要一个新的开始,就像第一次上学一样。学习开始勤奋了,但总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似的,无法用言语诉说,一直想要找到,到底少了什么?不止一次问自己。于是没事的时候总会去回忆,回忆过去,在过去中寻找那种感觉。没人的时候喜欢发呆,大脑里一片空白,不知想些什么,或许那一片空白正是我所失去的东西,却怎么也想不起。

时间是最无情的,总是悄无声息的磨灭一切存在。高中生涯转眼就要到了尽头,青春在夕阳中慢慢逝去。

篇12:对中国文化的感悟高三作文

中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催生滋长了许许多多的现代文化,而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急切地寻找传统中国文化的遗迹,用不知优劣的文化填补内心的空白。殊不知,这胡乱的填补让心灵这幅水墨画更加难以入目。辩证对待中国文化,让心灵的污浊真正得以净化。

儒学自古被广泛推崇,董仲舒甚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于修身立世皆为上品。而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道家顺势而生,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外拓疆土,内理百姓,法家义不容辞。而佛家,则给大彻大悟,于滚滚红尘无依无恋之人一个心灵的依靠。儒、道、法、佛,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这部激扬生命乐章的主旋律。

周武灵王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胡服骑射”引进自己的国家,毫不费力的制服蛮夷之人。屈原投江,悲壮爱国动天地,留得端午动人间。庄子梦蝶,清静无为感世人,清韵悠长渡众生。

文化能给人以力量,振奋人心,腐朽的文化却也能毁人生、灭家国。

始皇嬴政创立“皇帝”,且开创了中央集权制。这一举措使权力高度集中,国力昌盛,却也能使人民怨声载道。强硬的独裁式管理终让一个王朝跌入失败的深渊。汉武帝曾是一个专制独裁且好战之人,但在暮年,他诚心诚意写下忏悔书,身体力行实现自己的诺言,甚至亲自下地耕种,使汉朝免于衰败,也为中国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朝战乱频繁,且多是国际战争。连天战火、大炮轰响迎来了崭新的文化火苗。袁世凯复辟由称帝到取消国号不过短短十几天,而新旧文化的战争却在这十几天内悄无声息地进行。新文化终取代腐朽文化,成为新中国鲜明的旗帜。

篇13:读书与田野——初学人类学的感悟

读书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 书中不仅有我们所需要的具体知识, 而且往往汇集着前辈们的思想精华。通过阅读, 很多知识会被不自觉地输入到我们的脑海中, 成为日后我们工作学习灵感的来源, 同时我们也能获得一种智性上的快乐。因而, 在读书过程中, 我并不刻意地要达到什么目的, 阅读就是阅读, 我总是虔诚地相信它本身自有它自己的目的。然而, 前人研究堆积如山, 今人新著层出不穷, 因此读书应该要有选择性、计划性, 同时还应善于把读到的内容消化成自己的东西以备将来为己所用, 这个过程顺畅与否, 理论积累的环节成为重中之重。仅就人类学而言,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人类学理论对我来说相对是个难题。这一时期的西方人类学因为处在深刻的世界历史、文化、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之下, 思想上充满着哲学思辨的意味, 再加上翻译者们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等等因素, 对于初入茅庐的我来说理解起来颇为困难。要将这些理论消化成自己的储备粮, 我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 改掉急躁的毛病, 稳住心态, 立足原著, 加强相关阅读, 比如一些相关的知名人类学者的评论等, 我想对理解当代人类学重要作品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在阅读人类学经典著作的同时, 特别要做好读书笔记, 把自己的一些感悟、想法用文字记录出来, 这样才能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 慢慢地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尽管这个过程是段痛苦的经历, 但对将来的文章写作有所帮助, 字里行间还可找到自我,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是的, 书要有选择地多读, 写作也要紧跟其上, 看书也不单单看内容, 还要看作者的写作手法等等, 写作从模仿开始, 逐渐加进自己的一些想法, 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东西, 学习人类学亦如此。

二、田野工作——人类学的实验田

学习人类学, 感悟力非常重要。然而仅仅读书还不够, 人类学者的学术感悟力只有通过田野调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才能得到步步提升。换言之, 田野是获得感悟力的更为鲜活的来源, 也是实践自身所学理论的实验田。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此种方法人类学者能够获取第一手资料, 田野调查把人类学家送到研究地去, 亲身体验那里的生活, 感受那里人民的喜怒哀乐, 参与观察当地的日常生活。一般, 这种调查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不仅要求人类学家学习当地的语言, 而且在当地获得一个合适的社区身份。田野工作方法的成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成熟的标志。它使得人类学家慢慢告别了泰勒, 弗雷泽等那代学人的工作方式, 不再在书斋中足不出户, 而是直接面对活色生香的异域文化, 既从外来者的角度对特定文化的一切特别之处有着足够的敏感, 又作为共同生活者对这个文化有着内部的体系认同, 而不是轻易的嘲笑讥讽。然后在这样细微的观察后再对这个文化进行描写分析, 建立理解这个文化的理论模式 。人类学者通过入乡随俗式的田野工作, 研究一个个具体的文化, 然后通过对这些具体文化的比较研究, 探索人类文化的普适性特征。人类学这种小社区的田野调查以及独特的“以小见大”式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可与之相比。

对于调查人而言, 他带着长期生活中所熟悉的文化走向田野, 将自己原先习以为常的东西作为参比对象与被调查文化进行比较, 不过田野调查中的这种文化间的相互参比要求调查者站在“中性”的立场上, 带着一种“他者的目光” , 潜入被调查文化的社会中充当某种角色去体味和把握该种文化, 同时还要以此为参比反映调查者自己的文化, 所以这种比较是系统的、客观的、相对理性的参比。在田野调查过程中, 调查人通过观察、参与、访谈、体验去感悟和认知被调查文化, 田野调查的目的亦在于此。以自身的文化系统作为参照系, 不断深化对异文化的认知和积累资料。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对自身文化的认识。

总之, 走向田野, 是一个“离我远去”的过程。离我远去的“我”, 不单指个人, 而指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在别的世界里体验世界的意义, 获得“我”的经验, 使人类学家能够比较移情的觉悟到自己文化的局限性。同时我个人认为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做好田野笔记也很重要, 要做到变调查边整理, 养成这种田野调查的习惯。

上述有关田野的文字只是对所得知识的整理和感悟, 然而纸上谈来终觉浅, 希望今后多有机会走入田野, 去体味那种离我远去的漂泊感。

三、余论———不断感悟人类学

读书和田野, 作为学习人类学的传世绝活, 从哲学的角度, 读书习得的人类学理论相当于真知, 田野是实践的话, 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唯有两者的结合, 我们才能最好地感悟人类学。读书, 不仅给予我们智性上的快乐, 它也帮助我们不至于在田野中迷失。通过读书, 一方面我们带上“问题”做田野, 显然会更有方向、更有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更新着做田野的方法。反之, 田野也常常带来读书所不能给予的新的发现和启迪, 推动着人类学理论的发展。于是, 穿梭在读书和田野之间, 在文本中做田野, 在田野里做文本, 我想, 源于实际生活的人类学叙事和知识是更容易走近生活的, 而非学术殿堂的技术性话语和自命清高。

人类学作为一门科学, 具有普同性、整体性、整合性、文化相对论四大特征, 同时它还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包含了尊重他者和尊重自身的人文关怀。它使我看到人类生存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平等对待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也让我更珍惜自己, 珍惜所面对的每一个人。

摘要: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的行为方式的科学, 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人, 企图形成关于人类及其行为的可靠知识。它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田野实践及其对他者文化的感悟提升出的一种广博与宽容, 它既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种人文视野与关怀。笔者从读书与做田野的角度论述了学习人类学的方法及些许感悟。

关键词:读书,田野

参考文献

[1]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

[2]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

篇14:对高三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目标;氛围;指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下是我对高三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班主任的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相信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一、熟悉班情,准确定位,分层推进

进入高三以后,要让学生自己确定奋斗目标,然后我就以这个目标激励所有同学,既然有了目标,就应该付诸行动。同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这样几类:A.上一本的学生,虽然不多,但还是有几个;B.稳上二本可以冲击一本的学生;C.通过一年的努力有希望冲击二本的学生,班上大部分同学属于这种情况。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科任老师,使高三的工作更有针对性,这样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率的工作。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按照我的教育理念,我把我班的班级标语设置为: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恒在坚持。通过三个坚持,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时,平时多强调这一观点,十二月底元月初,在学生学习最困难时,我提这个标语;四五月份,学生比较浮躁时,我依然提这个观点。同时在学生行动上做出要求: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

三、互相帮助

我们在高二组建的高效学习小组如何在高三发挥小组的作用呢?我尝试调整了小组名单,增强了课代表的力量,班上有几个成绩好且认真、负责的同学也自告奋勇,一起在班上开展了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这样一个活动。

四、注重方法指导

高三复习一般分为三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中,指导学生抓牢基础知识,对复习内容及时归纳、总结,理清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二轮复习,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第三轮复习,帮助学生扩大解题思路,多进行思维方法指导,增加习题量。

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好题、难题、错题记录下来,组成错题集,多多研究。与此同时召开主题班会,请班上学得好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研讨学习方法

五、言传身教

用自信、乐观、向上、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我要用我的自信,树立学生的自信,用我的向上激发学生的向上,鼓励学生坚持,坚持,就是胜利。鼓舞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们树立立志成才的决心,从而信心十足地备战高考。

篇15:十八岁的感悟高三作文

再见了,那个天真幼稚的自己;再见了,那个年少轻狂的自己;再见了,那些青葱岁月里的点点滴滴……站在是把对的天空里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那些日子有种莫名的酸楚,忽然很想流泪……

还记得,我们牵手在阳光下快乐奔跑,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我们在满目的夜里说着青春岁月里的点点滴滴,一同感受成长的快乐与悲伤;我们相互扶持着在成长的阶梯上一步一步向上攀登。那些逝去的日子里,有过泪水,有过欢笑,有过彷徨……但我们从未丢开过彼此,一路风雨兼程走到现在,一同见证我们的十八岁!谢谢,我的朋友们,一路成长,一路欢笑,因为你们,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单。十八岁,让我们一起狂欢,一起手牵手肩并肩奔向未来!

还记得,漆黑的夜里总有一盏灯为我而亮,受伤的日子总有一个港湾让我停泊。十八岁的悠悠岁月里总有两个身影为了我奔波劳累,他们没有过怨言……而如今,我已经亭亭玉立却再也看不到他们年轻的容颜,他们从年轻走向苍老,头发早已不再黑亮,皱褶早已爬上额头,岁月在他们身上流下了痕迹。那些痕迹成为我成长的见证。曾今,你们为了我而操劳;未来,让我为你们创造幸福。谢谢你们,爸爸妈妈,因为你们,成长的路上载着满满的幸福和关爱。十八岁,让我给你们一个感恩的拥抱,未来,我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还记得,那些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那时的`自己可爱单纯如同自由翱翔的鸟儿;还记得,那些在青春岁月里挣扎的时光,失意过悲伤过,尽管受过伤痛却学会了成长,学会了该如何飞翔;还记得,那些为了梦想苦苦奋斗的日子,挑灯夜战,却依旧咬牙坚持,尽管放弃了很多应有的欢乐,尽管把自己弄得是内心疲惫,可我从未后悔过。因为我知道年轻没有失败,为了不是梦想!十八岁,让我为自己庆祝!未来,我会为自己闯出一片天!

篇16:高三毕业感悟的作文素材参考

仪式的内容很简单,每个同学上台发言罢了,最后是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发言。

大家都翻着手里的毕业纪念册,却没有愿意去发言的。老师心里都明白,家长们心里也都摸得门儿清,我们只是不愿面对毕业了的现实罢。

这时,我们六十多岁的班主任说:“我先说吧!看看你们男生磨磨叽叽的成个什么样子!”“咳!”老崔清咳一声,开始了!“想当年,我在张家口二中的时候,可是送走了好几届毕业生,他们都考得挺好!尤其是那个某X,他在北京四中呢!你们都得努力啊!那个谁,其实你是很有潜力的,只要你上课不玩你那个手了,你肯定能追上某X!想当年,我在张家口二中的时候,我们班里就有个……”

听着老师的“想当年,我在张家口二中的时候!”就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语文课从不讲语文,而是打开课件,让大家翻开语文书,说好的检查预习结果检查到张家口二中去了。

有一次,我们讲《黑孩子罗伯特》,本来先讲背景,讲着讲着便从黑的人受歧视讲到老崔小时候以做板报的名义晚回家在马路边上学习。然后又戏剧性地向我们展示了她在张家口二中当校长时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许多同学惊叹于老师竟没把报纸弄丢。老师听后说:“我那儿还有几十年前革命时的毛泽东语录呢!”老崔翻翻找找,还把她和她老伴儿的结婚证和独生子女证翻出来给我们看……

老崔的声音戛然而止,我不禁留恋,以后还能听到张家口二中吗?

紧接着是我们的生活老师陈玉娇发言,我们之前还因为她的名字和叫我们起床的方式调侃过她好几回。一个周一的早上,我和下铺的同学睡的正香,突然“梆梆梆”拍门的声音从楼道里传进宿舍,原来是陈老师和二班的高老师正在用拖鞋拍门叫我们起床。下铺的同学不禁抱怨道:“叫我们起床就叫吧!用拖鞋拍什么门呀,还好她叫陈玉娇,不叫陈阿娇,不然真该好好研究一下刘彻的死因!”

校门未出,许多同学感慨道:“陈老师,再用拖鞋拍一次门吧!老崔,我们的《黑孩子罗伯特》还没讲完呢!对呀老崔,我们还想听张家口二中呢!”

篇17:生命感悟高三作文

生命感悟高三作文1

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冷漠越来越多,温情越来越少。然而,感动,正一它清谈却似浓浓的方式,诠释着人文内涵。

——题记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早晨打开窗,看着阳光穿透每一片树叶,以一种无声而又朴素的方式与生命对话,舞动着。

傍晚散步,看夕阳落下,品味着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我感动了,点燃了精神家园的一瓣心香,萦绕着人的一生。

时代在发展,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否已经荒芜?我们是否缺失心灵的一角?行色匆匆,有多少人停下脚步倾听心灵的跫音?大多数人被生活磨砺得太粗糙,渐渐荒漠。

纽约曼哈顿街头,车水马龙。一个小女孩守在一棵树下不肯离去。人们惊奇地发现了秘密,在等待秋天最后一片叶子的落下,孩子是纯真的,她会为一个平凡的自然更替而感动。

缺少感动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缺少搏动的社会谈不上真正的发展。它缺少人文的养分,最终只能走向荒芜。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感动?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托尔斯泰的浩瀚,雨果的雄奇。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高尚的背影感动?在冬天为人民打造一轮更温暖的太阳的屈原,撒下“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孤独地守望着大汉三千江山的苏武……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搏时伤怀。搏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鸣。

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之路通向何方?学会感动吧。

当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不再遥远,我们的社会就多了几缕温馨。当每个人都能体现别人心弦的震动,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和谐。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话难道不会令我们感动么?

点一瓣心香,我们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都将开满长盛不衰的花朵,走向远方。

生命感悟高三作文2

生活,有时纯得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有时,她也会给你电光火石般的启示,让你在刹那间领略生命的至真至善,爱的至纯至美。在那一瞬间,一切生命都将深深地打动你的心。

阳台上的那几株玫瑰花开得十分红艳,十分灿烂。年幼的小表妹很喜爱那些玫瑰花,对它们的.照料更是无微不至。宁静的午后,我午睡起来,看见小表妹正对着那几株“小可爱”嘀咕些什么。我弯下腰,拍拍她的肩膀,问:“小家伙,你在做什么呀?”小表妹立即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捂住我的嘴巴,神秘地说:“姐姐,小点声,玫瑰花睡着了!”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我不禁“扑哧”一笑,但又不愿意揭穿这真实的荒诞。于是,我悄悄对她说:“好,那你告诉我,你刚才在做什么呀?”她神气地对我说:“我在哄玫瑰花睡觉呢!”“睡觉?!”我惊讶极了,然后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笑妹妹的年幼无知。可小表妹并不在意我的笑,继续问我:“姐姐,你说我们摘玫瑰花的时候,她会不会疼啊?”“疼?它只是一棵平凡的植物,没有血泪,没有感情,怎么可能疼呢?!”“但它是有生命的!”小表妹打断了我的话,“我们摘花的时候,没顾到她的感受,她一定会疼的。我们只是没为她着想而已。”听着表妹的话,我不禁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说服表妹了,我摸摸她的小脑袋,对她说:“好了,小精灵,你继续哄玫瑰花睡觉吧。”她高兴地点点头,继续为玫瑰花轻声哼起了《摇篮曲》……

回到自己的小屋,推开窗户,望着无垠的蓝天,回想起表妹的话,回想起从前的我对身边存在生命而又安宁的事物视而不见,那是多么残忍!一切生命都是美好的!玫瑰花真的会疼吗?我反复问自己。当我把自己想象为一株玫瑰花,一株无奈地被人摘下再也无法延续生命的玫瑰花时,我默然发现,玫瑰花真的会很疼!

篇18:读书活动感悟

恰巧, 在10位领导推荐的书中, 我曾在季羡林逝世的一段时间粗粗读过他的《读书与做人》。现想起来, 算是没有辜负厅领导一番苦心。问我体会, 我只觉得其人学术造诣之深厚, 其书的厚重精深足以让人感到是观瞻了一场盛会, 真写不好体会。确切地说是增长了一些见识, 是为季老一生抛家弃子赴德十载为国艰苦求学的坎坷人生和其在东方文化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感动。

好在平日闲暇较多, 读书看报渐已成习。一直以来, 我读书多性之所至, 或是安抚自我, 克制浮躁。但书多如烟海, 常常担心自己懵懂读书。读哪方面的书、学习书中的什么本身就是学问。上班时间喜欢端详领导和同志们案头放了什么书。按工作要求自然是多读一些财政经济方面的书。可理论性书籍缺乏美感, 时间长了不免乏味。在独自细品个人成长的思索中, 总觉得生活包罗万象, 纷繁芜杂, 自己要读的书很多。学问本有多重境地, 个人水平也分几层, 就像围棋中的段位那样。一些书看了往往似懂非懂, 一些书读过之后也未必就能理会其中真意, 就像贾平凹的《秦腔》。我看季羡林的《读书与做人》, 先是借助字典弄通个别文意, 其次才是揣想季老年界期颐如何能用浅显、平白而简练的文字“给人以无限的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心里问自己, 若要做好季老的读者, 自己还有多少需要学习。

参加工作以来我未能再次进入专业学校深造学习。平时缺乏自学上的刻苦, 更缺少生活历练。我常常试图通过读书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 完善自我。每遇一篇上好的文章, 极尽欣赏之余, 感受最多的是对作者的管窥, 还有一种无法深入的无耐。就像《人民日报》, 有的文章我就读不全懂。对好的一篇文章, 体会最深的就是文章素材之成, 得益于不断的知识营养, 而思维完备则受限于生活积累。学识的紧窄浅薄, 往往工作上思维呆板、作文晦涩, 缺少对事物的想象, 更难以闪现人性物理的光芒。圆小了其外缘面大不了。我往往借着别人的文章去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像是找答案, 先按别人的体会去体会。也像是一头觅食的猪, 哪里得到了甜头就往哪个方向拱。我哪有本事对国学大师的作品写出体会来。

但读书确能让人心平气静, 能让人找到一些宁静。好书是作者用汗水、心血写就的, 是一段人生心智精华的浓缩和升华。读多了自然略知一二。阅读中我们可以试着做回作者, 体味其心境, 思索书中的人事物理。可以用作者的情操陶冶自己, 从而褪却浮华, 重归感恩。

上一篇:Ia、员工保密协议书下一篇:【发布文号】司法部令第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