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2024-04-29

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共11篇)

篇1: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

2008年第7期 ——党的建设

近年来,我们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领导水平,有力推进了学校改革与发展,促进了校园稳定与和谐。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校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均走在全国“211”和“985”高校前列,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和推进湖北振兴崛起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以理论武装为先导,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水平。一是深入学习和传播先进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落实,积极学习理论、研究理论、传播理论、武装师生。通过理论学习,领导班子加深了对“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重大原则问题的认识。多年来,党委书记、校长坚持为中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骨干授课,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备课,带头为学生上政治理论课,积极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是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改革思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正是我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赶超的30年。校党委先后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办学思想和理念,如“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学研产三足鼎立”等,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本届领导班子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等办学思想,引领师生向着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同时,瞄准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建成了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筹),大力服务“武汉·中国光谷”建设;成功申报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力争建成世界四大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三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养和领导水平。我们强调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以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锻炼。通过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民主生活会、参观考察等方式,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坚定信念、提高觉悟、拒腐防变,自觉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了强化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书记和校长带头,班子成员之间经常交流学习体会,开阔视野,提高领导水平。

二、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与校园和谐。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方面,健全完善了《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坚持由党委集体讨论中央规定的“三重一大”事项,由校长办公会和行政协调会坚决贯彻落实常委会确定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既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又为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其他班子成员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持,和谐协调。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凡属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改革、人事安排、财务预算、基本建设、教育收费等重大事项,都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在决策中注意集思广益,并做到:不经过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征求各方面意见不决策,不经过集体讨论不决策,把民主集中制贯穿到党内生活和学校运作的各个环节。三是推进民主管理和制度治校。不断完善“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党委全委会、纪委全委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会等的作用,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建立了党委常委调查研究制度,围绕科学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导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去年以来,我们通过调研,出台了《关于深化医科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平稳有序地建立了对医科院系和附属医院的直管体制,为深层次的学科交叉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三、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以党风促政风、带教风、正学风、树校风。一是在领导班子内大兴“五风”,即兴团结之风:始终高举“团结、人和、发展”的旗帜,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较强的内聚力;兴进取之风:发扬不服输的精神,再困难也要往前干,设定目标、超越自我、赶超对手;兴求是之风: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敢于突破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束缚,提出新的办学思想;兴爱才之风:做到“求贤若渴”,建设“人才磁场”;兴负责之风: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努力做出能经受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成绩和事业。二是抓班子带队伍。坚持以班子团结推动干群团结,以班子和谐推进校园和谐。在每个阶段都设定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目标鼓舞人、凝聚人,用发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党委一班人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经常加班加点,用苦干实干的精神感召干部,将优良风气内化为发展的动力,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监督。我们通过邀请省纪委、省司法厅领导讲授党风廉政建设课,与检察机关联合组建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班子廉政教育。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群众测评、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将工作运转置于阳光之下。加强对招生、基建、教材、设备采购、干部选任等工作的监督,并适时调整校领导分工,加大中层干部轮岗力度。通过召开党代会、教代会、干部大会和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制度,及时通报学校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大额经费使用情况等,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有效防止了各类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

篇2: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又指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同时强调,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然能够孕育并激发出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助推力。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也才能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因此,必须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强调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一个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如果自身腐败问题非常严重而又无法解决,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最终必然带来灾难性后果。不坚决惩治腐败,不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甚至还会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党的执政地位。邓小平强调:“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党的事业越发展,党的建设越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越要抓得紧而又紧。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正是因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自建党以来我们就一直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一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2009年,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去年年初通过了刑法第七修正案,规定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修订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加重了刑期;二是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等。可以说,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各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的反腐倡廉目标任务,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环节,着眼于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促进公务员廉政勤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上的创新实践。同时,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体现时代特征、富有当地特色、严格管用的规章制度,为反腐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应当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面对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并把其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篇3:把慢行交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完善慢行交通路网

1. 形成系统, 注重通达性

以往在城市规划中也有非机动车专业规划, 不过, 是在编制机动车规划, 形成机动车系统, 保证机动车通畅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 非机动车网络往往存在迂回、断头、部分区域稀疏等情况。要改变以机动车为主的陈腐观念, 依据网络和通达的原则, 强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必须穿越机动车专用道的就该穿越;需要打通断头路的就该打通;应该形成慢行交通独立系统的就该独立成网。

慢行交通在全市大系统下, 要有分区、小区的子系统。尽可能引导慢行交通在小区或分区内流动, 减少跨分区, 尤其是数个分区的流动。不同区域内, 依据用地类别性质, 合理确定慢行交通网络密度和路径宽度, 重视通道接口等。现阶段, 针对慢行交通相对薄弱的情况, 须把慢行交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 提高密度, 注重便捷性

做深做细慢行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加密非机动车道、行人步道的网络密度。尤其是在出行始末端区域内提供多通道、高保障的路径服务, 提高便捷性, 增强慢行交通的吸引力。

3. 保证宽度, 注重安全性

非机动车道、行人步道应该按照设计规范, 保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和足够的宽度, 满足城乡居民利用慢行交通出行的通畅和安全需求。

4. 专用路权, 注重通畅性

凡有条件的地方, 设置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铺装彩色路面, 有明显的标志标线和物理分隔设施, 提高慢行交通的通行能力。

二、方便慢行交通换乘

1. 建设换乘设施

如何使慢行交通各出行方式在合理时距内使用, 关键是形成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 以及建设便利的换乘条件。中心城常规公交300米服务半径达到90%以上, 那么首末站、重要的中途站、换乘站须有非机动车换乘的停放场地;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各站应有非机动车换乘设施, 且尽可能做到“零换乘” (换乘时距越短越好) 。

2. 车载附设设施

在轨道交通、公交车辆内开辟残疾车停放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那么, 先在通往旅游度假区的公交线路上, 参照先进国家的做法, 在车前车后增添设施, 钩挂自行车有否可能?在车厢残疾车停放区, 安放折叠式自行车是否可以?我想, 应该尝试和许可。

三、改善慢行交通环境

1. 公共服务和活动中心

居民采用慢行交通方式主要以中短距离为主, 以生活休闲出行为主。为此, 需在城市各级公共服务和活动中心, 营造适合慢行交通的良好环境。

2. 小区、园区

居住小区, 工业、科技、物流等园区是人们出行的2个末端区域, 应该不断完善慢行交通条件。

3. 环湖、沿河、旅游景区

慢行交通除作为出行方式外, 还有一个重要功能, 即为健身、休闲工具。这一功能日渐凸显。因此, 在环湖、沿河、海滨地带, 在郊野、林带、绿地、花苑和旅游景区, 利用地形、地势和自然环境, 建设慢行交通区域和专用道路系统, 禁止机动车驶入, 保持清新、宁静的环境, 让人们骑车、散步, 亲近水面, 进入山地, 融入绿色, 享受慢生活。

篇4:把出版内容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内容是构成事物内在各要素的总和,与形式相对应。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结构和组织。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两者互相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版是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的辩证统一,作者、出版者、读者三位一体。对作者而言,内容是作品中的智力成果。对出版者而言,内容是出版物传播、积累的精神文明。对读者而言,内容是从出版物中汲取的知识、智慧和精神养料。内容是出版物的灵魂,没有内容便没有出版,没有出版存在的必要。传统出版如此,数字出版也是如此。

内容既是出版安身立命之本,又是出版发展繁荣之本。出版发展繁荣靠的是内容建设,而不是别的什么。出版内容建设不仅是出版物本身的内容建设,同时是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版传播、积累了几千年的世界文明,世界文明孕育、壮大了历史和现代出版,出版内容建设和世界文明发展不可须臾或离。因此,内容建设是出版的主业,传播、积累历史和现代文明是出版的责任及使命。离开主业,出版便不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出版。出版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内容建设这个主业,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内容还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产业之间,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优质内容;在众多出版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仍然依靠优质内容。出版的强项是内容,内容支撑着出版的文化软实力。内容是出版赖以立足社会和置身国家重要地位的根基,是其他产业和企业难以具有的特色和优势。转企改制是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其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要以体制的优势促进内容建设的优势,从而促进出版产业的壮大。因此,内容建设是否优质,主业发展是否挺拔,核心竞争力能否增强,是衡量出版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

在内容建设上下大工夫就要抓精品力作,这是内容建设的第一要务。出版竞争应是精品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劣品之间的竞争,更不应是劣品排斥精品的竞争。精品是锲而不舍、不懈追求、长期积累之功,不是浮躁跟风、急功近利、一朝一夕之作。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李长春指出:“不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不论是推进改革还是加强创新,其最终的结果都要落实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上来。”(见2010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在“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在抓精品力作上有一个大的突破,促进“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出版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篇5:把学习放在群众路线教育突出位置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搞好学习教育,不仅能使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开门红”,确保下阶段听取意见、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硬的举措,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

习近平同志曾说,领导干部要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追求,努力提升学习力,这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学习力的关键。实践表明,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不断深入的学习积累,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偏离正轨,在大是大非面前作出准确判断,关键时刻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干部的起码要求。时下,谈起学习有些干部就思想“麻木”,头脑发“凉”,行动迟缓,总是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为理由避而远之。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一种不想学、不真学、不勤学、不实学、学不好、学不进的“懒汉形象”,学习常常被动应付,浮在面上。只有在思想上真学真信,作风上才能真转真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静下心来,摒弃各种思想杂念,集中时间学习,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转变学风、作风,增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

搞好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当前,我市已经进入高铁、高速、航空重要机遇期和黄金时期,温温吞吞的发展速度与束手束脚的发展模式难以与经济社会快速前进匹配,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幸福宜春的期盼。笔者以为,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提升境界,占领思想理论高地,正如市委书记邓保生所讲,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毒”的勇气和“自我剖析”的魄力,敢于向“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开刀,切实转变思想作风,树立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干部形象,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另一方面,各级干部其是基层干部要把准发展脉搏,结合各地实际,深入系统、灵活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是与密切相关的文件精神,找到谋求经济发展“总闸门”,提升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大经济总量,共同推动宜春大发展。

学以致用,是学习教育的试金石。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学习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实际,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发展成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带着问题深入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勇于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坚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敢于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扫除影响发展的一切障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篇6: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关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强调,“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

胡锦涛指出,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大循环经济试点力度,努力提高生产活动的循环化、生态化水平。要提高全民族的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培育节能服务体系。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依法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堵塞能源资源浪费漏洞。

篇7: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2011年11月14日 来源:相关省(区、市)财政厅(局)办公室

编者按: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关系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各地财政部门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把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山东:定期通报进度 注重座谈沟通 狠抓薄弱环节

一是定期通报进度,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督导。每月对省直各行政政法部门预算实际支出进度进行通报,并按进度快慢进行排序。对支出进度较慢的,采取当面约谈、书面告知等方式,督促部门加快预算执行。

二是注重座谈沟通,提高部门对加强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近日,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先后召开三次座谈会,按照预算执行情况和单位性质,分别邀请部分省直行政政法部门的财务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就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工作进行座谈,与部门共同分析解决预算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部门进一步了解了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自身在预算执行中的主体责任,让部门财务分管领导进一步明白了“预算支出进度不仅是花钱的进度,更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进度,代表着事业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这样一个道理,更加重视、关注预算执行。

三是狠抓薄弱环节,建立强化预算执行的长效机制。密切关注各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要求各部门按月分析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认真剖析影响预算支出执行进度的主要原因,研究对策,加快支出。积极研究历年结余资金的消化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结转资金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同时省财政也将2012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挂钩,把执行进度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执行进度慢、结余结转规模大的项目,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数额。

宁夏:主动服务 主动协调 多管齐下

一、切实提高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工作的认识,狠抓支出不放松。各市县要站在维护全区财政整体形象和利益的高度,务必提高,把重视加快支出进度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绝不能有半点松懈和马虎。

二、认真编制好2012年预算,为明年及今后的支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要结合今年“项目支出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从预算编制方面入手,加大对项目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力度,要编仔细、编准确、编到位。对结转、长期挂账项目要进行清理、调整和完善,使预算编制更完整。对自治区提前告知的专项要全部编入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到位率。

三、严格执行《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的紧急通知》(宁财(预)发[2011]480号)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市县财政支出的激励约束。从今年起,财政厅各部门预算处要加强对市县使用各类专项资金的考核和监控,并把市县专项资金执行情况作为分配专项资金的因素之一,对于支出进度偏慢的市县要相应减少专项资金的分配额度。

四、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把加快支出进度与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加快支出进度,又要保证资金安全,不能无预算的去下达资金,不能提高标准盲目下达资金,不能无项目下达资金,不能随意调整、变更项目,更不能转移资金、库款搬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拨付的进度,落实项目资金,一定要确保资金的安全。

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从自身查找问题,主动服务、主动协调。在支出进度分析上,既要进行客观分析,也不能忘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不要把问题都推到客观条件上,克服浮躁,克服表面化,少讲客观,多讲主观,多下功夫主动改正、主动服务、主动协调,实实在在分析问题,实实在在下功夫,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切实加快支出进度。

六、改进工作作风,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市县财政局长、预算部门要加大对科股室、部门督查检查的力度、跟踪的力度。财政部改进工作方式,采取提前告知、切块下达、提前预拨等工作方式加快指标下达,市县财政部门也要积极适应,紧紧跟上,认真学习、借鉴财政部的做法和经验,转换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支出进度。

七、切实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加快支出进度。当前政府采购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预算编制率很低,需要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没有纳入,所以执行中需要一边安排资金一边去政府采购,拖延时间和进度;二是确定要进行政府采购后,迟迟不招标;三是招完标后迟迟不拨款。这要引起各级财政部门的认识,市县财政部门要履行监督职责,做到该政府采购的要政府采购,进入采购程序的要限时采购,采购完毕的要限时办结,切实加快支出进度。

八、建立财政支出进度责任落实机制,实行一对一的工作方法。要加大对部门的协调力度、多向主管市县领导汇报,提升财政部门的影响力。另外,市县要学习财政厅的做法,建立一对

一、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方法,从主管副局长开始,一级抓一级,形成主管副局长、科(股)长和具体经办人员三级支出责任制,把加快支出进度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圆满完成全年支出目标任务。

广东:设定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的“时间表”

广东省人民政府近日转发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支出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建立预算支出进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通报制度、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建立预算执行监督约束机制等四项硬措施,进一步加快预算支出进度。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详细的支出任务完成计划,层层分解任务。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预算执行的主体,对预算支出进度负有直接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抓预算支出进度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对本级预算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支出进度进行排名通报,并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支出进度的良好局面。对开展预算执行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要及时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查找原因、加强整改,尽快解决问题。

《通知》还给出了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的“时间表”,要求各省直部门根据工作和事业发展计划,做好项目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制订资金分配计划并提出支付申请,除中央补助资金和执行中难以预计的增支事项外,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将资金分配计划报省财政部门。省财政部门要加快内部审核进度并及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原则上除中央补助资金和执行中难以预计的增支事项以及需按进度拨付的基建项目外,其他所有资金都应在9月30日前拨付;要对历年发生的预拨经费进行清理,对能在当年转账列支的项目必须在9月30日前办理转账手续。各地也要参照省级的做法,制定本地加快预算支出进度计划并抓好落实。

《通知》同时明确,省级项目资金原则上应在当年使用完毕,项目支出结余原则上全部收回省级总预算。对持续安排超过两年仍未使用完的专项资金,原则上按程序经批准后收回省级总预算;确需继续使用的,重新按程序申请。省直各部门应加强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切实减少预算结余结转。在预算执行中,项目因政策变化等原因出现当年执行进度缓慢、年底可能形成较多结转或结余资金的,应及时提出调减当年预算或调整用于执行中新增重点支出项目的建议,并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各地要参照省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预算执行监督约束机制,减少结余结转资金规模,加快预算支出进度。

广西: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

近日,广西财政厅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切实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确保全年广西财政支出进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是高度重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工作。自治区财政厅内各处室、各单位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任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落到实处。要采取促进支出进度加快的非常措施,出实招,见实效,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确保财政支出进度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尽快摸清搞准后三个月中央财政对广西的资金补助情况。自治区财政厅内各部门预算管理处在9月底要加强与对口司局联系,及时了解今年后三个月中央财政对广西的资金补助情况,并主动与区直有关部门提前沟通资金的分配事宜。

三是及时下达中央专款和自治区专款。自治区财政厅内各部门预算管理处在9月底对中央财政下达的专款进行一次全面核查,摸清中央专款中已明确具体项目的和还需要具体分配到项目的数额,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下达。在确保财政资金及时下达的同时,还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确保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的安全和高效,防止片面追求进度、不讲效益的行为发生。

四是切实做好预算收回工作。对于部门预算已安排,但超过10月30日仍未细化到具体承担单位而无法执行的预算,自治区财政厅内相关部门预算管理处于10月底前提出调减预算方案,由财政收回另行安排用于平衡预算。如明年需要使用的,再通过明年的预算安排。各部门预算管理处于11月底前对区直部门的非税收入征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若发现存在非税收入“短收”问题,应及时办理相应的支出预算“追减”手续。

五是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的处置力度。进一步完善自治区本级大平台相关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结转功能,并制定自治区本级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结转管理办法。对2011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采取部门预算管理处确认、系统自动结转到下一的方式。

六是加快文件会办、指标录入等基础工作效率。自治区财政厅内各处室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财政部已经明确到具体项目的追加资金文件,在下达资金追加文件时,厅内各相关处室的会办时间不能超过1个工作日,严禁出现积压、拖沓行为。

七是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自治区财政厅内各处室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加强与对口联系部门的联系、沟通。各部门预算管理处积极协助并督促各预算单位认真制订和落实用款计划,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督促预算单位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及时报送政府采购计划,确保采购计划及时执行。

八是进一步增强落实自治区财政厅内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对于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厅内已先后建立区直单位预算支出进度按月通报制度、厅内各部门预算管理处和各市财政支出进度按季度通报制度、支出分月资金使用计划按月考核制度、约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厅内各有关处室切实增强对现有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确保加快财政支出的制度落到实处。

九是指导和督促各市县财政部门加快支出进度。自治区财政厅内各有关处室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与下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指导和督促各市、县财政部门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确保自治区财政支出目标的顺利完成。

内蒙古康巴什新区:“三确保、一控制、多推进”

今年以来,为保障康巴什新区地方经济建设,内蒙古康巴什新区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做到“三确保、一控制、多推进”,使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三确保”:一是确保民生支出,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了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二是确保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的正常运转。

“一控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使公务购车、会议、接待等经费得到有效控制

“多推进”: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财政改革有序推进。

福建清流:着眼思想、职责、管理、制度狠抓预算

执行进度

一是从思想上重视预算支出进度。切实明确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支出执行效率,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策,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前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及时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高度重视预算支出执行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支出执行管理工作,切实转变“重收入、轻支出”的观念,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效率。

二是从职责上狠抓预算支出进度。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统筹管理,建立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预算支出良性机制。各预算部门要切实履行项目支出管理职责,及时有效地组织项目实施,把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截止9月底,一般预算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79.6%,超序时进度4.6个百分点。

三是从管理上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高项目资金分配效率,及时安排超收收入,加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截止9月底,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中: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拨付率达100%;教育专项拨付率达81.7%;社会保障和就业专项拨付率达78.1%。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增加民生、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投入,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支出进度。

四是从制度上监督预算支出进度。将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制度化,一是加快文件的传递速度,减少文件在支出股室的滞留时间,提高文件的下达效率;二是建立支出进度监督制度,将支出进度执行情况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三是将以前结转的不能按时实施支出的上级专项资金按照执行部门预算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用于平衡预算。

江苏盱眙:坚持民生工程资金优先安排、优先拨付

今年以来,江苏省盱眙县坚持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早计划早安排,多管齐下,加快支出进度。

一是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对上级转移支付提前告知的项目,足额编入预算,将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适当提高,增加对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等附加性支出的财政补助比例,确保基本支出预算打足打实。对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支出按程序纳入年初预算,并要求各部门单位加快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率。

二是努力增收及时安排超收收入。支出重点主要用到增加民生投入上,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坚持民生工程资金优先安排、优先拨付,全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民生工程快速推进。

三是加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专项资金函告制度,对已明确到项目的专项资金,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对未明确到项目的专项资金,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研究落实分配方案后及时拨付。对各类专项资金,按程序报批后,在5个工作日内拨付或下达。

四是进一步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加大直接支付力度,减少中间环节。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快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照均衡计划和进度及时支付;对防汛、救灾等应急性、突发性的专项资金,实行特事特办、即时办结,避免因为资金问题影响支出进度。

陕西汉中:高度重视 层层分解 加强联系 确保安全

今年以来,陕西省汉中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强化措施,着力抓好支出进度,不断提高资金拨付速度,做到财政资金“早分配、早报批、早拨付、早到位”。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把抓支出进度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局领导多次过问,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二、层层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除了抓好市本级支出进度外,督促各县区建立健全抓支出进度责任制,将每月支出任务分解到领导、明确到股室、落实到部门,确保财政支出进度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

三、加强联系,加快资金拨付。加强与支出科室联系、沟通,协调、督促部门单位及时落实项目,尽快下达预算;市局内部密切配合,做到文到即办、文到即转,加快文件传递。同时,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点支出指派专人,限时办结,提高资金拨付速度。

篇8:要把抑制通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面对国际国内的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 政府高层多次明确强调了目前防范通胀是政府的首要目标。《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 “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抑制通货膨胀, 又要防止经济下滑, 避免大的起落。”今年4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就着重指出, 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认为, 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关心反通货膨胀。宏观调控始终不能放松之缘由, 是因为经济扩张期的繁荣背后, 往往伴生着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带动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行, 一旦遭遇内外部环境突发变故 (如美国次贷风波) , 又会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或资本离场止损而演化为较长时期、较大范围的金融动荡与经济衰退。

CPI持续高增长, 导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大幅缩水。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 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 同比增长11.5%, 扣除8.1%的价格增长因素, 实际仅增长3.4%, 远远低于去年同期16.6%的实际增长率;此外, 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524元, 同比增长18.3%,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0.1%, 也低于上年15.1%的实际增长率。目前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去年以来不少省市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15%以上;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重点是建立生产一线普通职工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以帮助他们应对物价上涨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有的省市还提高了对低保人群的保障标准, 或直接发放米油补贴等。有专家指出, 目前政府应该高度关注物价高增长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建议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付标准、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等减税政策来提高居民收入, 确保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篇9: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交通运输部原部长李盛霖——

我赞同徐绍史主任的报告。

总体看,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走势分化,下行压力较大,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稳定运行的基础并不牢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完成好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直接关系到“十三五”能否实现良好开局。

提四条建议:

一是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主要表现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从需求看,前7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1%,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仅增长2.1%。7月份当月投资仅增长3.9%,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2%。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同比下降8.7%,均与上半年的数据相同。与此同时,供给侧也有很多短板,尤其是供给质量和结构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该看到当前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但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经济韧性足、回旋余地很大。关键是要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通过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市场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各级干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引导各方预期,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合力。

二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全面落地“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去产能的目标任务是煤炭退出2.5亿吨,粗钢压减4500万吨。前7个月,煤炭、粗钢产量分别下降10.1%和0.5%,煤炭、钢铁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38%和47%。去产能去库存虽有进展,但并不理想,特别是随着一些产品市场价格反弹,过剩产能很可能继续维持。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同比减少0.21元,前7个月继续下降。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降成本、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但空间还很大。当前,要把“三去一降一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要抓好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房地产行业去库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等各项工作,以此为抓手切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重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加快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目前各地经济发展呈现分化态势,其中新旧发展动力转换是个关键。从我们前一阶段去各地调研的情况看,转换得好的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就小,转换不好的地方下行压力就大。前7个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8.5%,均高于整个工业6%的增长,占工业比重分别为12.1%和32.5%,同比提高0.7个和1.2个百分点。趋势很好,但占比仍然较低。建议当前要十分重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发挥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我国在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用好用足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充分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篇10: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结晶

人民主体思想,就是关于人民是社会生活主体的思想,是从实践主体、利益主体、权利主体、动力主体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体地位、主体价值的思想。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主体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坚持的基本思想。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以来,人民主体思想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形成不同的表现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早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就鲜明地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唤起群众的热情革命才能取得成功、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等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构成了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理论形态。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使人民主体思想在革命的战略策略中获得的实践意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使人民主体思想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为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发展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主体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党不断丰富发展人民主体思想,使人民主体思想实现了新的思想提升、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等等,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体系不断完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则。走什么路的问题,首先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才能真正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真实需要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要抓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问题,就会对理想和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不论遇到任何艰难曲折,不论经历任何**险阻,都不会受错误思想观念的干扰和影响,都不会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意志。我们党正是坚定地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历史大潮中成功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一条根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篇11: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古河东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自然和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即便是在三十四年前的上世纪中叶,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乡村山间泉水叮咚,河水荡漾,鸟鸣山涧,果压枝头,绿染遍野。然而,当我们xxx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和经济强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极大地妨碍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发展经济,对我们这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来说,完全是正确的,但片面理解小康,而忽略前面“全面”这个特有的限定词无疑是不可取的。这里,仅以刚结束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结果来说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受到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严竣挑战。

首先是国土安全问题。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草地是我们悦目的风景,现在正承受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草地退化等多方面的威胁。据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8456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59.63%;每年土壤侵蚀总量4110.6万吨,地表土平均每年损失1.6毫米;农药施用量为6860吨,施用农药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7.9%,农药污染面积约为23公顷;草地(与森林一起被称为地球之肺)面积呈减少趋势,1999年草地面积为20.7公顷,比1986年减少了2000公顷;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面积1999年为116496公顷,1996年为176666.7公顷,相对减少了60170公顷。由此可知,全市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下降,因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导致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化,有效生存空间逐年减少,过去的风景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次是水安全问题。山西省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排倒数第二,而我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省最低的。一方面全市地表水量逐年减少,汾河、涑水河断流现象逐年严重。汾河从1972年开始有了断流记载,一般每年断流4~5次,每次断流时间为4~17天不等。1990年至2000年,每年有4次断流,但间隔却长达2个月。涑水河在1956年以前无断流记录,1957年断流2次,共32天,以后断流天数逐年增加,自1992年以来全年断流。另一方面,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4445.1万m3,可开采量为122485.3万m3,实际可采量为80700万m2,占到67.7%,严重超采(超采率达115%)面积逐年扩大。随着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和城镇用水呈快速上升趋势,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在缺水的同时水又脏,涑水河水质级别劣于五类,汾河水质级别也劣于五类,而地表水一般超过三类的水质对农业和工业用水都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更谈不上人畜饮用。更为严重的是,全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xxx市城区地下水从1991年至2002年间,硝酸盐10年有7年超标,氟化物12年有11年超标。另据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全市供给人畜饮用的地下水有84%是不合格的。地下水污染与滥施农药化肥、水土流失和地表水污染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超采和水污染挤占了生态平衡所必须的生态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植被破坏,水生生物灭绝。

第三是环境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处于相当高的排放水平,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要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则分别需消减40%和60%。我们更要看到,随着一批规模企业的相续建设和投产,全市排污总量正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全市的污染总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为严竣,环保工作就显得更为艰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环境已经遭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一般和较差的县(市、区)已占全市的总县(市、区)数的53%,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健康,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限制着绿色农业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估算,2000年全市仅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总计为87.73亿元,约占全市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50.89%。由此可知,加强环境保护不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必须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保障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把优美的环境资源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立足于建设,着眼于发展,从基础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大力强化环境意识,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建议:

一是加强环境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重点抓好环境市情、国策和生态破坏警示教育,广泛宣传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为建设优美的河东大地而奋斗。

二是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之所在。我们需要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纳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同时,建立起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组织各类专家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重大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全面实施分区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就需要对黄河小浪底水库、涑水河源头区、中条山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护重点预防区及重点监控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制度,尽快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对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辖区,要认真做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同时,加强全市各类生态示范区、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科学研究投入,健全生态环境保~制机构和科研机构建设,为逐步建立高标准、高质

量的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生态保护投入机制。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对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实行承包到户,确定林草权属,及时足额兑现补助政策;按照“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环境效益补偿制度,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同时,市县两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环境保护投资。

五是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和城镇环境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污染和城镇污染是全市环保工作的难点。我们需要开展认真的城镇和农村污染调查,加强环境管理,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作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绿色消费,转变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起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因地制宜地加强城镇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流域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综合整治,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古诗鉴赏炼字教案下一篇:参观电视台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