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月考试题

2024-04-13

九年级化学上月考试题(通用10篇)

篇1:九年级化学上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恩格斯认为“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文艺复兴没有

A.把古代文化全部复兴 B.将古代文化发扬光大

C.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2.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此次航海活动的结果是

A.到达了印度 B.发现了美洲

C.实现了环球航行 D.证明了地圆学说

3.我国国庆日之所以定在每年的十月一日,是为了纪念以开国大典为标志的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国庆纪念日,请问今天美国和法国国庆日分别纪念的是什么事件

A.《独立宣言》的颁布和攻占巴士底狱

B.来克星顿的枪声和《人权宣言》颁布

C.来克星顿的枪声和萨拉托加大捷

D.《独立宣言》的颁布和《人权宣言》颁布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这种“进步”不包括

A.颁布《法典》 B.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C.远征俄罗斯 D.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5.《人权宣言》被史学家们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 和 “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主要是因为

①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法国的专制制度和等级特权制度

②它否定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③它是法国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标志

④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基本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乔治•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由山涧河谷地带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促使他搬迁工厂的决定性因素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蒸汽机的改良

7.17~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可谓是“殊途同归”。下列国家中,有一个国家走上资本主 义道路的方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它就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8.19世纪末,日本人以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弹钢琴为时尚。此时尚的之所以产生,直接来自于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的

A.废藩置县 B.土地私有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9.林肯在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的信中写到:“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 摧毁奴隶制度。……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上述材料说明林肯总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C.保存黑人奴隶制度 D.争取国家的 独立

10.下列事件发生在1861年的有( )

①美国内战爆发②《宅地法》的颁布③俄国废除农奴制④明治维新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1.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警方9月18日在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地区采取行动,逮捕了8名涉嫌在至期间为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从事“恐怖活动” 筹资的犯罪嫌疑人。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样带有恐怖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是

A.珍珠港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古巴 导弹危机

12.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主要依据是

A. 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 B.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

C.苏俄退出了战争 D.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二.非选择题 (26分,7﹢11﹢8)

13.有人说:14-16世纪是“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达•芬奇,哥伦布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 。”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 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整缚,所绘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1)材料 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以此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被发现?列举其中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分)

材料二:以前的世界史,其实主要是地区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被发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在商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 掀起了占有亚洲物产和美洲资 源的竞争热,殖民浪潮人此愈演愈烈。

材料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白银大量流进欧洲,引起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日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谈谈新航路开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哪些。(各答一点即可,2分)

(3)请归纳:“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所带来的共同影响。(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 伦敦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在那个距今二百 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材料三:“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97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早饭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于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最终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为该政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的文献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三中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革命爆发后不久分别通过哪些重要文献?(2分)

(3)导致上述三次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和颁布的文献看,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4分)

(4)上述三次革命有什么共同的影响?(2分)

篇2:九年级化学上月考试题

13、(1)人文主义(或重视人、人性)。文艺复兴。《蒙娜丽莎》(或《最后的晚餐》等。(3分) (2)积极影响:扩大了世界市场,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削弱了封建势力。消极影响:殖民浪潮从此愈演愈烈,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灾难。(各答一点即可,2分) (3)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14、(1)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3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人权宣言》(4分)

(3)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4分)。

篇3: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下面, 我就如何上好九年级化学习题课, 提高教学效率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

1. 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对化学概念、特征和本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因此就把经典的中考试题、综合试题一步到位地摆在学生面前。我们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择习题, 所选习题应能体现分层教学, 适合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学生。

2. 习题选择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选择习题时, 首先要紧紧围绕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这个中心, 使学生在练习中不仅能够巩固知识, 还能拓展思维。其次, 要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设计出实用性题目, 真正达到巩固双基的目的。再次, 设计难度较大的习题时, 应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有效地增强知识连贯性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

所选习题过分简单, 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 思维活动不能充分地展开, 结果导致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中既浪费了时间, 又磨灭了激情;难度过大的习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化学课丧失自信心。所以, 题目的设计既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本, 又要体现综合性和创新应用性。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别, 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处理, 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生表演, 展现其风采, 又要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使其不觉得自己是门外汉。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 形成梯度, 虽然起点低, 但最后要求较高,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后进生不至于“陪坐”, 优等生也能“吃得饱”, 使部分和整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1. 以生为本, 以师为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合作者和引领者。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 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 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 积极组织学生讨论, 适时启发点拨, 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 归纳总结, 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 重视题意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审题, 让学生归纳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 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 然后根据习题特点, 找出解题的要害, 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 把握解题方法, 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思路为: (1) 审题, 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 (2) 列已知, 设未知。 (3) 列出比例式、求解。 (4) 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三、教学手段重视化学的学科性

1. 利用化学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首先, 将习题和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将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和改进实验改造成实验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次, 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链接, 解决现实问题。溢满生活气息的化学, 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的价值, 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2. 加强解后评析, 注重思路启迪, 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解后的评析, 在习题课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经过前面的做题已经对同一类习题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教师这时候只需“点睛”就可以了, 帮助学生及时理清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 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知识讲活, 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 开拓学生解题思路, 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篇4:九年级化学上月考试题

一、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八个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科学探究题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类型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如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探究、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等。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如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如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探究、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的探究、味精中食盐含量的探究等。

三、解科学探究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敢于质疑,大胆猜想。科学探究题不仅要求学生结合题目进行科学猜想,而且还要求说出猜想的理由或依据,因此学生要善于从实验、生活、现象、图表、资料、图片等材料中发现问题。

2、提炼原理,学会迁移。科学探究题中的探究内容有些为教科书之外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从题给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有用信息中提炼出规律和原理,并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未知的问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

3、设计实验,分析推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和方法,学生要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收集记录实验数据,或画出图像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经典例题】

例1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 ,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称取了4.44 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高温加热的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体产物的质量为3.2 g。

他们结合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作出如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 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以上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震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猜想③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从资料中得知:碳、氢气、一氧化碳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都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变为金属单质。他经过思考后,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通过计算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丁同学通过查找化学史料,证实了前几位同学的实验和推理是正确的。

解析 因为碱式碳酸铜中含有Cu、C、H、O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中也一定含有这四种元素,而这四种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只有碳粉和氧化铜,故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碳粉、氧化铜或两者的混合物。

1、由于碳粉与稀硫酸不反应,则碳粉不溶于稀硫酸,而CuO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 CuSO4 +H2O ,氧化铜溶于稀硫酸,溶液会由无色变成蓝色。据此问题可迎刃而解。

2、高温下碳能还原氧化铜,因此高温下碳和氧化铜不能共存。

3、由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知,4.44 gCu2(OH)2CO3中m(C)=4.44 g×Cu2(OH)2CO3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4.44g×12/222=0.24 g<3.2 g,因此3.2 g黑色固体不可能是碳粉。

答案 根据质量定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化铜和碳粉都是黑色的。

1、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因此高温下碳粉和氧化铜不可能共存。3、4.44 gCu2(OH)2CO3中m(C)=4.44 g×Cu2(OH)2CO3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4.44 g×12/222=0.24 g<3.2 g。

例2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成固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仓库里存放的工业固体烧碱样品。

1、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解析:答题的关键是在于推测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思维的起点在于分析题给信息,由信息“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可知: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时,NaCl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可以推测出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又由于烧碱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CO2 而生成Na2CO3 ,还可以推测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Na2CO3 。检验Cl-通常用A 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O32-通常用酸溶液,为防止对Cl-鉴别产生干扰,酸溶液只能用稀硝酸。实验方案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排除CO32-对Cl-鉴别的干扰以及OH-对Cl-鉴别的干扰,因此实验顺序应为:溶解样品→检验CO32-并除去CO32-、OH-→检验Cl-。

答案:1、NaCl、Na2CO3

总之,“化学探究”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又是课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习题和试题的一种。这类题目提供的探究内容通常不拘泥于教材,更接近同学们的社会生活实际。课题没有惟一的答案,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权衡利弊,进行探索与评价。

篇5:九年级化学考试反思

2、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综合性地运用知识来分析某一问题的能力上,要求学生加强学习,探究和应用。找出分析问题的思维切入点,找出运用知识点来解决新问题之间的‘着陆点’、‘桥梁’和‘纽带’。形成新旧知识的重建构造,有机化合,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所见题型太少,要通过练题熟练地掌握一些基础题型,然后再拓展一定层次的综合性和难度的题的训练。练题可以增长见识,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探究的本领。

4、面对全体学生,实施了思想心理充电。主题是;面对事实,振作精神,科学探究,继续行动。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若不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能提高分数了。

篇6: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反思

期中考试后,通过对所教班级成绩的分析及对试卷的分析,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

1班和2班相比,1班的尖子生比较多,每次考试高分几乎都出现在1班,但是,这次最高分得主竟是2班的吴栋锋同学,考取了49分,漏填一个空,失去一分。该同学学习非常认真,态度端正,学习过程中从不放过任何可疑之点,总爱问个明白。而1班的同学却非这样,自以为学得不错了,上课时听课不够认真,教学中我也读这样优秀的学生过高估计,对其烦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对于一些态度比较浮躁的同学也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好思想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多深入学生中了解思想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强调态度决定一切。

二、进一步强调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试题15题的第2问,让写出能与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式,有一部分学生因写了LiOH与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失分;19题的1问,向盛有少量CaCI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结论“CaCI2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这样说不错,但在这一题中是不恰当的,因为此题是探究石灰水中的Ca2+、OH-、H2O;是哪种微粒使酚酞试液变红。回答不符合题意而失分。其实,平常的考试中这样的情况也时而出现,关键是学生定势思维,总想按以前做类似题的思路去解题,而不是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按照出题人的要求,出题人的意思去做题,当下发试卷时,看到错了,或根据老师的提示才恍然大悟,为之失分而叹息,而后悔。现在试题好多考查到了学生的细心程度、灵活程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认证身体,灵活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努力保证学生不会因此而失冤枉分。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抓得不到位

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根据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好多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中招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上一学期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我都要提问学生一些概念或板演一些化学方程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学期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是,因为急着复习赶课,没有坚持,只是学生对20小题失分较高。当然,此题也考查到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答案不唯一,这也是中招试题考查的一个趋向,这也是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中之重。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亡羊补牢犹未晚,在后半学期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抓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工作。

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性的题仍是失分的重点

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对于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体,除杂提,求纯度的题等,仍有好多同学要求讲,其实这些常考查的经典性的题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包括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的技巧等,学生仍出错,不会方法。我感觉到自己一遍一遍的讲解是无效的,学生的听讲也是无效的,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最有效呢?才能面向一切学生呢?我努力在教学中探索。我想在教学中多听一些不懂的,没听会的同学的困惑或他们的讲解应该好一些吧。

五、对中等学生的学习抓得不到位

篇7: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沙里淘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 木已成舟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3.下列符号不具有宏观意义,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Zn B.H2 C.2NO D.MgCl2

4.了解物质的分类可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化学。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自来水 铝合金 B.氮气 煤

C.冰水混合物 液氧 D.石灰水 二氧化碳

5.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

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6. 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可以补充碘元素,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5 D. +7

7.二甲醚(C2H6O)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 B.二甲醚属于氧化物

C.二甲醚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二甲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8.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氮气>氢气

B.氯元素的化合价:KClO3>Cl2>HCl

C.空气中组成物质的含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D.地壳中元素含量:Al

9.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鉴别物质实验方法

A. 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 铁和铜 看颜色

C、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10.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为11 B.核外电子数为22.99

C.元素符号为Na D.元素名称为钠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WGHP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W待测值是13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P是生成物 D.物质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 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H2 C.O2 D.CO

14.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加快,因氢氧化钠是催化剂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耗尽氧气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加快蒸馏速度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1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6.(5分)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2个氮原子 ;

(2)3个硫酸根离子 ;

(3)硝酸银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5)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17.(6分)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

18.(5分)(1)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另外两种能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和 。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河水作生活用水,将浑浊的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的作用是 ,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 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4)为了防止水的污染,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我们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一种节水措施 。

(6)我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运河治理效果,用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对水

样进行 (填实验操作),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用 (填物质名称)除

去水中的少许臭味;用 (填物质名称)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

四、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 25分)

19.( 10分)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火星四射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3分)(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21.(7分)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人类生活离不开它。它通过电解生成气体B和气体C,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一种红色粉末D在B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E,并放出大量的热。当B和C点燃时又生成A。是推断它们是什么化学物质(写化学式)A B C D E

并写出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2.(4分)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 (填序号)。

(2)滴加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 (填序号)。

(3)过滤时玻璃仪器除了用到⑧外,还需用到漏斗及以上的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__________ (填“能”或“否”)。

23. (17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 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 ②

(2) 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 做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 做气体发生装置。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 做气体发生装置。

(3) 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通入。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 通入。

(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进入(选“a”或“b”)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4.(3分) 食品中加入抗氧化剂可防止食品,BHT(化学式C13H30O)是一种抗氧化剂,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C、H、O的原子个数比是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至0.1%)。

25.(7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答案

一、二: 1-5.CCCDB 6-10.CDDCD 11-15.AB、A、A、BD、C

三、16. (1)2N (2)3SO42- (3) AgNO3 (4)H2O (5) Al2O3

17. (1)原子 离子 分子 (2)10 二 阴离子

18.(1)二氧化碳、氮气

(2)过滤 混合物

(3)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4) D(5)略

(6)过滤 活性炭 肥皂水

四、19.略

20.(1)符合 生成气体逸出

(2) ①②⑤

21.H2O O2 H2 P P2O5

化学方程式:略

五、22. (1) ⑥ (2) ④ (3)烧杯 (4)否

23. (1)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2) D 化学方程式略 氧气不易溶于水 B或C A

(3) b c

(4)稀盐酸 略 a 注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 略

四、24.(1)202(2)13:30:1(3) 77.2%

25.(1)2.2 (2)解:设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 H2O + CO2 ↑ (1分)

100 44

x 2.2g (1分)

= (1分)

x =5g (1分)

篇8: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基础检测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点燃前: (1) 蜡烛由棉线烛芯和石蜡组成, 呈圆柱状。 (2) 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 把它放入水中, 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蜡烛的硬度_____;密度___;____于水。

(2) 燃烧时:

(1) 火焰:如图A所示分三层, 其中____最亮, 最暗;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梗, 接触___部分被烧焦, 接触____部分没有明显变化。由此推测, ____温度最高, ___温度最低。

(2) 探究生成物:图B中, 若所用烧杯干燥, 会发现烧杯内壁有___生成;若为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 会发现澄清石灰水___。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

(3) 熄灭后:将蜡烛熄灭时, 有白烟产生;图C中用火柴点燃时, 发现白烟____, 且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___。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先取两个空集气瓶, 再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然后进行下列探究:

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____→制订计划→____→收集证据→___→___→表达与交流。

4.有关蜡烛性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在常温下, 蜡烛呈固态,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的焰心温度最低

5. 在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的比较中所述正确的是 ()

(1) 氧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2) 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3) 水蒸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A. (1) (2) B. (2) (3) C. (1) (3) D. (1) (2) (3)

6. 一元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光泽且密度较大, 小明同学认为其中含有铁, 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C.获得结论D.反思

7.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 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 “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2) “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3) “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4) 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 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5) “这个实验既简单, 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6) 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 (填序号) 。

8. 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

(1) 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__。

(2) 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___。

(3) 请你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的实验方法是___。

(4) 请你分析: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 原因是_____。

【培优训练】

9.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 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 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 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

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搜集证据】

(1) 回忆已有知识:二氧化碳是____色气体,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水蒸气是___色气体;石蜡是白或淡黄色固体, 具有___性。

(2) 查阅有关资料: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 雾是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很易液化和气化。

(3) 实验探究: (1) 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澄清的石灰水____。

小亮得出结论, 白烟是CO2。

(2) 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 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光得出结论, 白烟不是___。

(3) 吹灭蜡烛, 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 发现白烟燃烧, 火焰顺着白烟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这为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以排除___的假设。

【结论与解释】

(4) 由以上探究可知: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篇9:九年级化学教学探讨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在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同学们会发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再把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加热同学们又会发现红色又会变成紫色。又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备的实验的方法,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着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篇10: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轮胎爆炸C、西瓜榨汁 D 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 挥发性 C 溶解性 D 导电性

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

A 造纸术 B 黑火药 C 指南针 D 烧制陶瓷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A 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只发生化学变化 C 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 只是状态发生变化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小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作出结论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8、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量筒 B、集气瓶 C、试管 D、烧杯

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两者必须接触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

B、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C、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酒精灯芯。

D、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手。

1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放热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颜色、状态发生改变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

B、称量物体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D、取用固体药品时可以用手。

14、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15、某同学用量筒取一定量水,平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实际 倒出水的体积是

A 8 ml B 大于8ml C 小于8 ml D 小于12ml16、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A.用手扑灭 B.用湿布盖灭C.赶紧逃跑 D.拨打电话119

17、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是 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

18、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 有较多的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 D.氧气

19、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A.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上一篇:平原县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汇报材料下一篇:关于建立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