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育人征文

2024-04-12

立德育人征文(精选8篇)

篇1:立德育人征文

当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寄来的贺卡,看到上面热情洋溢的话语时,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莫过于此。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花丛中的人。

我们是卑微平凡的,但更是神圣伟大的,因为,我们正领引孩子去触摸真诚,体味善良,崇尚正直,学会坚强!我们正引领孩子推开一叶叶神奇的窗,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我们展示给孩子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所以,我们是幸福的!原来,少点欲望,多些爱心,我们就能品尝到幸福甜甜的味道!师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拥有一个无私奉献的教师,是学生的幸福;拥有一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光荣。为了更好的让师德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师德内涵在工作行动中加以落实升华。

加强师德修炼,看似很难,实则很简单,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做,愿不愿去践行。只要你持之以恒去做。师德的修炼,或许通过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可以达到一定的“修炼”效果,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说明了人们最崇尚知识高的人,最尊敬有德行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既然老师是为人师表的人,就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美好形象去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就要立好德。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个层面讲,老师也应该与众不同。而这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他人所没有的师德。为了“传道”,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一颗责任心。有爱就有一切,就懂得责任的重大,就可传“真”道。为了“授业”,我们要有一颗恒心,一颗事业心。只有安心工作,任劳任怨,才能教给学生真本领。为了“解惑”,我们还要有一颗耐心,一颗宽容心。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要真心帮助,耐心引导,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向先人负责,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遵循。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

;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一叶知秋,滴水藏海!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

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着重强调本次活动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在这次集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中,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弥补不足,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建设北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崭新形象。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对教育痴心不改,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就一定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铁肩担道义,爱心筑师魂。老师们,让我们为了心中共同的梦想风雨兼程!让我们热忱、执着、坚定地用无私的爱心谱写幸福的人生吧!《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夯实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爱心。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们带着一颗为学生的爱心走上讲台,学生犯错误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处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们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学生也不断地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有了一颗爱心,才会有一张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帮手,助其自信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弥勒,育其责任感!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铸成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核心—奉献。

在讲台上,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书和指南针,我们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在每次的“教师节”的时候,我都

生的一个微笑,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我们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我无悔我的选择。“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将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光斑斓里放歌”。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的奉献应该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

我们的奉献像一泓清泉,是长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

桃花开了又谢了,燕子去了又来了,学生来了又走了,我依然坚守在这儿,守着我们的乐士,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日子就这样过着,平凡却不平淡。一切都好像没有变,唯一变化的是我日益衰老的容颜,与之沉淀的,是我依旧年轻不变的情怀!爱心立德,奉献树人,将使我们教师拥有充实的人生,我相信,当我们离开这三尺讲台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篇2:立德育人征文

诸暨市教育局

2015年3月5日

立德树人 创新驱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彭芝

教育的综合改革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牵引。所谓创新教育,既包括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发现儿童

有学者这样说,人类文明的进化有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现了人,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世界焕然一新;第二个阶段是发现了女性,将女性从男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世界的另半边天撑起来了;第三个阶段是发现了儿童,将儿童从对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世界更加充满阳光和美好。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这第三个阶段,发现儿童的阶段。我们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必须与发现儿童这个大背景大课题相适应,我们从事基础教育,也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牢固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教育规律办事,最重要的是按儿童生理心理的成长规律办事,社会、教师、家长都要为儿童服务而不是为儿童做主。我们的教育,终极目标是让儿童在快乐和幸福中学有所成。发现儿童,中国的基础教育才能进入新天地,迈向新时代。

二、受人尊敬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正在向强国迈进,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受人尊敬的国家。我们的教育,要顺应这个大趋势。目前的基础教育,与这种大趋势还不太适应。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太功利化,太短视,都是教孩子如何出人头地,如何走捷径获得事业成功。我们的教育,要从大处着眼,要从长远着眼,要从教学生如何成功转向教学生如何受人尊敬。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然是个事业成功的人,但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受人尊敬。我们讲教书育人,我们讲立德树人,就是要把立德、立功、立言统一起来,就是要法古今完人,就是要培养受人尊敬的人。

三、灵魂境界

丰子恺先生曾说过,人的生活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物质的境界,大致在衣食住行的层面;一种是精神的境界,主要指文学艺术等雅致和情趣;一种是灵魂的境界,那就是有信仰,有理想,有终极关怀,有博大情怀。关于物质的境界和精神的境界,已不是大问题。关于灵魂的境界,是大问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现在的学生,最缺的是灵魂的生活。现在的教育工作,效果最不能让人满意的是灵魂境界的教育。我们总在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然叫“复兴”,那就得有坐标,这个坐标应该是汉代和唐代,是所谓“汉唐气象”。“汉唐气象”的背后,是那时的中国人有着充实而强大的心灵,有着美丽而高洁的灵魂,那时的中国人有理性有灵性有诗性有血性,一片天真。我们还反复讲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背后必然是美丽心灵。心灵干净,环境才能干净;心灵有多美丽,环境就有多美丽,美丽中国必须有美丽心灵作支撑。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要培养君子和圣人,道家要培养真人和至人。君子、圣人也好,真人、至人也罢,都是要有超越世俗的情怀,心灵强大而充实,灵魂美丽而高洁。教育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超越的过程,让学生超越物质的生活而进入精神的生活,超越精神的生活而进入灵魂的生活,让学生有充实而强大的心灵、美丽而高洁的灵魂。

四、向内向上

教育的功能,就在于通过培养人,提升世道人心,推动社会进步。党中央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就是提升世道人心,通过世道人心的提升,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量更有可持续性,让人民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要进学校。从娃娃抓起,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基础。反思这些年在世道人心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向外向下,而不是向内向上。现在的雾霾为什么如此严重?就因为人心向外,贪得无厌,对大自然索取太多,对物质生活享受无度。现在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越来越缺少诚信?文化艺术为什么越来越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就是因为人心向下,只求感官的刺激,不重精神的洗礼。社会上的一切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的一切问题,说到底是心的问题;人心的一切问题,说到底,还是个向内向上还是向外向下的问题。我们讲立德树人,立德,最重要的是向内做功夫,向上做功夫。向内做功夫,就是反求诸己,正心,诚意,就是古人讲的“养气”,养浩然正气,养昂扬锐气,养蓬勃朝气。向上做功夫,就是见贤思齐,超凡入圣,不断提升自己,登高望远,成大气候大格局。立德树人的过程,就是先内后外、由下向上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吗?

五、以心传心

立德树人,是一项人心工程。古今中外的经验反复证明,人心工程,最有效的途径是以心印心、以心塑心、以心传心。心帅身,身帅言,所以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教。人的心理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我的心理传染给你,你再传染给他,他再传下去,所谓社会心理就是这么形成的,所谓民族心理也是这么积淀的。中小学生的心灵基本上是张白纸,最容易被影响被感染。而最能影响他们的人,是离他们最近、最受他们尊敬的人,即父母和老师。所以,提升孩子的心灵,首先要提升家长和教师的心灵,家长、教师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格,孩子自然会走向美好和高尚。我们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有师德,然后才有生德。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传道者,所传的“道”,既是知识也是行为,把知和行统摄起来的,正是一颗美好的心灵。我们这颗美好的心灵传印给学生,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再传印给別人,如此传印下去,久久为功,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自会水到渠成。

六、主攻方向

以德树人,或者说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总得有抓手。其中,有三个重要抓手,第一个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二个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第三个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一个人只要有了法治意识,那么他就会有底线、不出格。一个人只要具备科学精神,就能把干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干事结合起来,不断取得成功。人文情怀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一切的奋斗,最终的目标,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幸福感。我们所有的努力,核心都指向对生命、对工作、对自然、对社会、对囯家、对世界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是“民胞物与”。我们常说的公平正义、美丽中国、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说到底,也是一种人文情怀。总之,学校的以德树人,思想品德教育,要高扬法治、科学、人文三面旗帜,教师、教材、教学都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这三个方向。

七、学习能力

古今中外的人才成长经验都证明,一个人在某项事业上成功,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个是客观需求,一个是个人兴趣,一个是知能储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客观需求的量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不用我们发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好好动脑筋下功夫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能。赵元任先生会几十种外语,同时会几十种方言,是近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第一大家。有人问赵先生为什么能在语言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只回答两个字:“好玩”。兴趣是一切成功的发动机。兴趣有了,要他学便成了他要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关键是提升他学习的能力。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就好比盖一栋房子,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只够他砌一个墙角,如果不自学,如果不继续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那么他一辈子都只能砌墙角。因此,学校教学生,最要紧的,不是教给他知识,而是教给他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仅是跟老师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自学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八、拔尖人才

篇3:以“美”立德求“美”育人

一、在学校管理中渗透美育的目标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充分感受健康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通过美育的途径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并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吸引学生、振奋学生并叩击他们的心弦, 使学生在欣赏、认识和理解多项活动内容的同时, 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 从而起到“以美立德”“以美育德”的作用。

1. 美化育人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的习惯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视校园建设, 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 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 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个性, 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2. 完善教师形象

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 优化师德风范, 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 做学生的表率, 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 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 像“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地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3. 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 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学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制定并健全课外美育活动的管理制度, 配备辅导教师, 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校外教育阵地, 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小组, 定期举办专题艺术讲座, 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 启迪智慧, 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增强体魄, 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 丰富精神生活, 优化教育环境。

二、在德育中贯彻美育的目标

美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 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 丰富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多年来, 我校坚持“立美育人”办学理念, 把“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 创造性开展德育活动, 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德育“求美”的基础

“求美”不是华丽的外衣, 不是故弄玄虚的口号, 它应在学校的文化、物质环境、教育教学过程、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完善的德育组织制度是德育“求美”的基础。

(1) 全面的领导组织。我校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设德育处, 少先队总辅导员兼德育处副主任, 作为学校中层领导参与学校行政会议, 负责把德育少先队工作与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 同时具体指导开展全镇德育少先队工作。

(2) 完善的运作组织。我校的德育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 主要依据完备的聘任制度、工作会议制度、评比表彰制度、民主选举和轮换制等, 由精干的中队辅导员队伍、大中队委, 少年警校、小星星电视台、红领巾小社团具体实施, 几支队伍的相互协作, 相互支持, 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之美。

2. 有审美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德育“求美”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去发现一切自然的和人类智慧创造的美, 从而使这种美成为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 我校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班主任用智慧去做好工作, 知道应该去做什么, 应该怎样去做, 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 建立学习机制。教育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艺术, 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 学习美育与德育结合的思想、案例, 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并建立一帮一的学习机制, 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我校还聘请扬州大学、师范学院陈家麟教授, 丹阳师范特级教师张受觉、扬州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六S快乐学习法”负责人田贵美老师来校作讲座、课堂教学现场指导, 并定期安排有关班主任赴外地参观学习, 引导班主任如何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少先队工作, 使班主任受益匪浅。

(2) 积极实施“科研兴队”工程。教科研是我校的特色, 我校坚持每周二下午一小时学习制度, 并做好笔记, 让教师不断地“充电”, 不断地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以“案例”研究为切入口, 班主任每月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教育案例, 每学期举行一次全镇教师“德育少先队案例”研讨会, 并请专家点评, 使全校班主任的教育、教科研水平不断地上台阶。

3. 优化教育途径是德育“求美”的关键

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 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1) 改革国旗下讲话的模式。国旗下讲话由单一的学校领导讲话改成和中队辅导员介绍管理经验、特长生介绍学习经验相结合, 丰富了形式, 充实了内容。

(2) 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访仙的历史古迹, 风土人情, 让学生走出校门, 按不同年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 低年级学生参观了家庭规模养殖场、花卉苗木基地;中年级学生参观了九曲河风光带、近月轩茶馆、访仙老街;高年级学生参观了镇规模企业、茶场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爱祖国、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教育。

(3) 发挥晨会、班队活动的教育展示功能。德育处每月确立教育主题, 每周确定教育重点, 各班结合本班实际扎实有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使教育内容落到实处, 平时结合重大节日举行各种教育活动, 上半年开展了清明踏青, 消防演练, 六一艺术节等大型活动, 下半年开展了“迎国庆”歌咏比赛、“感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 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放大小星星电视台教育功能。小星星电视台是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 也是宣传教育的阵地, 几年来, 小星星电视台这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间组织”, 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 在相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以“学生自己来编导, 学生自己来评说”等形式, 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一些社会现象、校园中学生的生活, 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意识, 并在活动过程中,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辨析, 组织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如今每周一次的小星星电视节目已成为全校师生关心的热点。小星星电视台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介绍也多次刊登于教育报刊。

(5) 夯实少年警校的值日、管理功能。警校是我校的学生管理组织, 由全校优秀学生组成, 负责一天除上课之外所有时段的常规管理工作, 我们通过警校队员着装、训练、评比, 激发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更为我校的学生常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搭建大队委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舞台。大队委员是学生中的先进组织, 历年来我校通过竞选制、轮换制产生大队委员, 增强了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意识, 明确的大队委员分工考核, 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能力, 活跃了学校少先队工作氛围。

(7) 定期出版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我校在创办校刊《求美》的基础上, 又推出了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求美报》每学期出两期, 分头版、多彩生活、小荷尖角及快乐成长四个版面, 全面刊载学生的校园生活、新人新事、各类作品, 同时学校办学特色、评比表彰、家校结合、各学科小知识等也融合其间, 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 搭建了学生表现美, 创造美的舞台。

4. 突出工作重点是德育“求美”的亮点

(1) 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开展了访仙中心校红领巾特色争章活动。争章活动的评定原则是:张扬个性、自由发展。这“特色章”即文明章、智慧章、勤劳章、科技章、写作章、美术章、体育章、书法章、文艺章、影视章。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 将争章活动分散在整个学期的活动之中, 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 以学年为一个评比段落, 每月评定一次。评定办法是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推荐、学校“学生争章活动指导组 (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的组织) ”审核决定。开学初全体学生明确本学期争章活动的时间、内容、方法, 确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法与途径。每月最后一周, 学生自主申报、班级推荐, 并交学校争章活动指导组审核后, 于次月第一周张榜公布并发给证书。

篇4:立德为首 育人为本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人深感德育工作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良好的品行操守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将成为我们今后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希望学校能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素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健康地成长,而不是成為钻进书堆里的爬虫,更不是四体不勤的“小皇帝”。因此,我们要尽快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考核和评估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建设和谐校园。坚持不懈地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教学、实践、科研等培养学生的各个环节当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高尚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品行操守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力量。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动员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而努力。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能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义不容辞地做好育人工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立德为首,育人为本,要将具有高尚的道德视为职业之魂,把以身作则、行为示范视为立身之本,把提升能力、敢于创新视为敬业之基,把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视为做事之根。只有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对十七大的思想内涵深入理解,与时俱进,不断发现新问题,更新知识,解决问题,关心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篇5:以爱育人,立德树人

——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心得体会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感受颇深。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对事业观和理想的讲话发人深省,让人受益匪浅。对于我这样一名身处基层的普通教师来说,这一番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航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证。同时,习近平同志在今年教师节之际在上海会见优秀教师的会上说道:“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为推动上海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敬重、令人向往的职业。希望广大教师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习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深受鼓舞,我们正值青年,应当树立崇高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是纯粹的,执着的,坚韧的。青年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当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让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自律,不断提升,树立队伍形象。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保持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国家和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引路人。我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自豪,又觉得责任重大。我认为,教师的素质重在师德,师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更多的是艰苦和责任,教书育人需要付出感情、时间、经历乃至全部心血,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这是做不到的,也是做不好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理想,这样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天降大任于教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担此大任。因此,做好教师工作,必先具备奉献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表现

教师只有把心“掏”给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芳心”,才能教好学生,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包容、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热爱学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的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刻画的教师的独立人格。热爱学生,既是教师爱岗敬业的核心,又是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

爱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不仅仅要爱那些优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这里享受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你的爱能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当他们看到你的诚心诚意,他们就会很自然的对你产生欢迎倾向,积极的回应你的爱的付出,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爱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极其重要的隐性前提。

三、学无止境是师德的重要内涵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这不仅会使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变化。教师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引领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四、为人师表是师德的行为准则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以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是人心中的模范?他的这句话就是说,在我们敢于担当培养别人教育之前能否扪心自问,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也在告诉我们: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自身行为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一教书育人为崇高职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渲染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人性美去塑造学生的人性美。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五、善于合作创新是师德的时代精神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与创新。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竞争”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又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合作”则减少了教育过程中的内耗,形成去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创新”点燃了当代学生心灵中积极向上的火花,是教育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泉源。

篇6: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学习“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习心得

董海林

2015年11月11日

通过对“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如何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立德树人,入心为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模式,用分数评高低,德字无法入心。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教师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是决定学生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在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教师更要为人师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

二、培养正确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我们要融入教书、育人之中。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勤学”只有求得真功夫真学问,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德”是基础,修好公德又修好私德,才能真正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辨”是保障,只有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才能正确把握航向。“笃实”是关键。只有实干、踏实做人,才能以德立业,成就人生。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要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到社会实践多方面着手,使青年学生学会做人。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主体,拓展平台,教师要多种形式举办活动,切实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篇7: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

冯瓴中心校 魏科祥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长大后,当我开始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事业,直到现在我才体会到当老师的幸福和快乐。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源于我本身对学生的爱!虽然我将来不会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不会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不会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但我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它,因为我知道,所有的职业都是在改造世界,而唯独我所从事的职业是在创造世界,我所收获的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颗爱心,金子般的爱心,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表现出对他的爱。不管他贫富与贵贱,学习是否好与坏!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这么多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有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对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教育不但是为人立世之本,更是立国强国之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党的十八大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尊师重教,望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教育支出至今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首要的需求,人们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在科学的扬弃中创造出中华民族教育新的辉煌。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通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师德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成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篇8: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一、学科育人的可能性

教学是否具有教育性直接决定了学科育人的可能性。“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一样。”[1]因此,他强调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并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它除了该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外,还应该包括服务于学生丰富对所处的、变化着的世界认识;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学习该学科发现问题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现能力。[2]因此,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一扇窗户。

二、学科育人的问题性

(一)分离论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到来,在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知识越来越凸显其应有的价值与地位,从而形成了知识本位主义。随着教育功能的复杂化和教育研究的精致化,道德逐渐从教育中被分离出来,并被作为独立的内容。[3]教学的育人功能逐渐被边缘化,并从教学中逐步剥离出来,走向了教育与教学的二元对立,集中表现为学校成为专门负责教育学生的机构设置,并日益变得庞大起来。教师逐步沦为知识传播的工具。“只负责教书,不负责育人”成为当下大多数教师现实课堂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分数论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为了当下师生学校生活的真实写照。师生“围绕分数转”越来越偏离教学的本真。因为分数,我们的教学变得简单、直接,甚至粗暴;因为分数,我们的教学更多注重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失去了对“人”的关怀与关照。教育价值难寻踪影,教学的道德本性丧失得淋漓尽致。

(三)说教式

说教式的育人指在我们的学科育人中也关注学科教学的思想性,但这种关注往往成为课堂的鸡肋。采取说教与贴签方式,课堂缺乏学科育人的润物细无声与和风细雨。这种简单直接的灌输方式违背了学生德性成长和学科育人的基本规律,学生缺乏应有体验与生成,感受不到学科育人的价值与魅力。因此,过多的说教不仅达不到育人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三、实践策略

(一)教育统摄教学,挖掘知识之美

实施教育性教学,让教学回归教育,从分离走向整合,重新定位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让所教的知识产生美感。

1.挖掘知识的德性价值,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

知识作为一种精神的粮食,能够提供充分营养,从而滋润学生的心灵。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这一命题,认为知识与道德是统一的,人的一切品德如果没有知识,都可能是恶的,主张用知识照料人的心魄,改善人的灵魂。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而且是人类道德理想、精神品质的体现。学习知识能够克服无知与偏见,纯正人的内心世界。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教育教学与知识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教育具有知识性,知识具有教育性都是教育与知识关系的应有之意。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学习资源找到知识与道德的内在统一性,把知识转化为道德,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

2.感悟知识之美,唤醒审美意识

美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愉悦的体验,是主体对客体所需的一种满足。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读过一些好书,那么,很难相信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婪无耻之徒。”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知识不仅仅是知识,知识中蕴含着内在美的价值。知识能够陶冶价值,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和追求美,而美育也离不开知识。“知识不仅是认知的媒介,更是精神态度、价值伦理的载体,传导着人类千百年来对世界的认识,也运载着人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 审美情怀和价值追求。”[4]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有”,而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促进自我个体精神的成长。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形成能力,磨练人性,唤醒美的意识,从而改变气质、丰富精神、提高素养。

(二)构建生命课堂,追求有生命的质量

教育的道德性不仅表现在教育内容的价值上, 而且表现在教育过程本身也具有道德的价值,即学生知识获得也应该具有道德性。“让教学成为有道德事业”[5]从教育的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可能,追求有生命的质量。

1.建构生命课堂,构建“五学”课堂

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因教育而精彩。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也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在对传统知识课堂的超越下,学校提出了生命课堂的课堂建设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师生生命旅途中一段美好的旅程,通过师生对知识体验与感悟,激活师生生命的潜能,怒放生命的力量,从而提高师生生命的质量。学校通过探索与实践构建起“任务驱动、问题引领;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精选精练、巩固提升”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样,课堂教学生态得到彻底的改善,课堂呈现出“学生当堂自学、互学、展学、评学与教师导学”崭新的“五学” 课堂形态,师生课堂生命的潜能得到释放,质量得到提升。

2.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的本质,应当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与学都必须是道德的,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必须摒弃灌输式、题海训练等短期看似行之有效教育实践,课堂从“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从传统的“授———受” 式教学方式中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下,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拓展自己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培养学生认真读书、 自学预习、积极思考、善于交流、敢于质疑、认真倾听、独立完成,反思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彰显其有道德的学习价值。让优良的学习品质成为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统整学科育人功能,遵循学科育人的独特 价值,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指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见》为新时期学科育人指明了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路径。通过统筹避免了学科间的相互割裂,各自为阵,从而形成合力,发挥学科育人的优势。

上一篇:桐子林镇小学足球社团活动计划下一篇:莱阳市水利局水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