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先立德

2024-04-26

立人先立德(精选8篇)

篇1:立人先立德

读《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感想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可见,德乃人之本,乃人之灵魂的深层体现,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方向与地位。因此无论为人还是处事,我们都应该以德为先。

可以说,以德为先是古今中外用人的定理。孔子说“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管仲说“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无论什么行业招贤纳才,都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公务员条例到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还是以“德”为先。

德如此重要,那何为德也。德,就是有完美的品质。

今年陆续有官员落马,其中大部分都是因涉嫌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参与赌博、生活糜烂等,他们都是不能以德自律,没有做到官员该有的完美品质,因此频频落马,并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应该以他们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深刻反省,思考自身应具备何品质才能承担自己的职责。作为企业,也不乏这样的反面教材,从苏丹红到三鹿毒奶粉,从金华火腿到血燕窝,再到今天的潲水炼油……老百姓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让每一个老百姓战战兢兢、不胜恐慌。

优良的品质对国家而言是立国之本,对企业而言是立业之基,对个人而言是立人之本。

德,就是有良好的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曾经有一位诺贝尔得奖者的获奖宣言向我们揭示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幼儿园老师教育他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致歉,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就是他学到的全部东西。马克思也说过:一个人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轮马车,坐上它,就能跑得更快。

良好的习惯可以切切实实的为你的事业铺垫基石,可以让你事事马到功成。

德,就是拥有积极的心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人遇到失败或重大变故是都只是一味的埋怨,而不知道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他们只知道沉浸在自己的悲痛,而不往积极的方面想。要知道积极的心态能激发高昂的清苦,帮助你忍受痛苦,克服恐惧,并且凝聚坚忍不拔的力量;而消极的心态却使人自我设限、怀疑退缩、最终丧失机会。斯通,美国巨富之一,通过推销保险卷拥有十亿美元,他成功地秘诀正是:“抱持积极地心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要学会向积极的方面看事情。其实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有时很短,只需抱着积极地态度再向前几步即可。

德,就是拥有健全的人格。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点和短处,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甚至是仇人的时候,我们会愤恨,会想复仇而后快,但成功要求我们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德行。在我国“师带徒”的教育模式中,很多师傅生怕教会徒弟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而不会毫无保留的教导徒弟或重用徒弟,他们的目光短浅、容人意识不深,因此不能突破自我。小至企业,大至民族和国家,如果具有极大的相容性,那么它必然是一个坚强的群体,一个能对其他群体构成威胁的群体。

容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的道德修养问题,也是走向成功的必要生存姿态和方式。

中国有句话叫做“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合格的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学习的本领。对一个企业,甚至是国家来说,一个好的员工或是一个好的国民,其品德比能力更胜一筹。好的品德对人的一生受用无穷,它就像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最终能让你品尝岛成功的果实。品德拙劣的人,一有机会就可能做出有损于组织的事来。少德之人,总有满腹经纶,也未能成大事。

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品德是做人最根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人所有能力的导向与根基。所以以德为先是时下为人处世的首要黄金戒律。

公司办公室 胡海玲 二0一三年十月十日

篇2:立人先立德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的学生,更有甚者,面对那些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成人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的人”?

立德,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做一名“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学生爱戴、社会称道的好老师。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呢?下面结合我对师德的认识和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些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对教育的爱的理解;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能激励教师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

三、采取“正面反思”,防患于未然。

有些学生在进校时,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他们基础差,不好教,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更是冷潮热风。这种消极态度,会使这些各方面原本差的学生心理上再一次受挫,变得沮丧,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那么优秀的教师应如何做呢? 即使学生有了不良行为,他们首先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而这种不良行为不能有下次了!那种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才临时抱佛脚教育,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关注于怎样惩罚学生的消极做法只能使学生虽然表面上服帖,但内心仍不知悔改。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四、平等对待,不吝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成功的教师尤其理解赞美的力量。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使用粗暴的态度,不随意呵斥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学生的精神上没有了束缚,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出口伤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尽管我们事后恢复了正常,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可能无法恢复,师生间的关系可能无法再恢复如初了。如果我们信赖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方能使师者乐教,学者乐学。但如果我们缺乏可信度,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和我们对着干,自然难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不要做出伤害学生的举动,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们相互信赖。

六、忽略小疵,润物无声。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有些教师可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阵疾风骤雨,他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常行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如果听到或看到有不同的声音或行为,那都视为错误,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都是应该严厉制止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简单粗暴地“教育”,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接受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上课既要学生们迅速进入状态,又让他们感觉不刺耳,对于不只是一个同学有问题时,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缺点也不让别人说,你一说他就毛,有一次在自习课上,郑凯在跟同桌说话,当时我说了他几句,他就坐在位上小声嘟囔着,一百个不情愿表现在脸上,我走他跟前让他到教室外面去,让他冷静了一会就问他,是不是我批错了,他说没后,就问他那你为什么有一幅要把老师抱起来从楼上扔下去的架式啊,他一听这话笑了,说当时你一批我,我心理接受不了,所以会那样。然后我跟他讲了应该勇于接受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消极的抱怨。一件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公平公正地处理班中的每件工作,让学生们信你服你。在每年的三好学生、这样公平学生们从没怨言,这样做学生们能不爱戴你吗?让学生们信任你爱戴你这也是家长尊敬你的前提,学生们如果对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会说你的种种优点,无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最后,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篇3:立人先立德

作为一名教师, 一个班主任,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规范学生的行为。我的具体做法以国学经典为切入点, 逐步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具体来说, 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输入。

接到一届新的学生, 我先让学生了解和背诵《弟子规》, 一般用两到三周的时间。每天划分要背诵的内容, 每节课前诵读, 利用班会时间进行诵读比赛, 检查诵读的效果。

二、对规范的理解阶段

只会诵读而不理解其意义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所以这一阶段很重要。学生要每天理解四到八句, 并结合自己的行为或班级的情况简单加以阐述。每天的上午和下午预备铃响后, 各由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一到三分钟的演讲, 人员可以是轮流的, 也可以是指定的。

例如, 一天我让一名叫黄志颖的女生进行演讲“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时, 她讲述了自己近段时间正和家长闹矛盾, 她认为自己的衣服不时髦, 想要父母给自己买一件和邻居的小伙伴一样的衣服。但是那件衣服是邻居的叔叔到外地出差时买的, 且不算便宜, 黄志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因此这几天就和父母进行冷战。她说:“我现在明白, 作为一名学生, 自己的衣服干净大方就行了, 和别人攀比是不对的。自己家中只有爸爸一人上班, 自己应该体谅父母。”她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进行了自我批评, 并表示回家后要向父母道歉。她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从学生的表现中, 可以看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共鸣。

第二阶段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轮或多轮。要让每一句话在学生心中不断地酝酿发酵, 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三、用规范去规范自己行为

随着对《弟子规》理解的深入, 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这些经典内容和自己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 哪些不符合要求, 需要改进。每周进行一次书面总结, 总结一周来自己的言行, 使这些经典理论和学生的日常行为相结合并逐一落实。

例如, 王聪在总结中写道:以前妈妈叫我的时候, 我总是说“等一会儿”, 现在遇到这种情况, 我会放下手中的事情, 跑到妈妈的面前问:“妈妈, 有什么事吗?”刘佳佳写到:以前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同学, 心里往往会嫉妒他, 从“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中学会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不断努力, 逐步完善自己, 即“能亲仁, 无限好;德日进, 过日少”。

我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调皮大王王向友, 父母离婚, 他和他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其外祖父母年老多病, 无精力也没能力对他进行管教。他经常上网玩游戏, 欺负同学, 向小学生要钱, 学习上不用心, 成绩很差。他是教师感到头疼的学生, 但在学习经典的潜移默化下, 变化很大。他在总结中写道:对我感触最深的几句是“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 即速已”;“勿自暴, 勿自弃;圣与贤, 可驯致”。想一想自己以往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我很内疚。我不能放弃自己, 我要努力赶上其他同学。他现在已经融入班集体中, 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四、讨论升华阶段

经过前三阶段的学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一下哪些自己已经做到, 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哪些方面相差甚远。选择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作为自己的近期目标, 把相差甚远的作为长期目标。制成标签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时时提醒自己, 有意识地去影响和纠正自己的言行, 并接受他人的监督。同时, 在自己的行为和经典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 想一想哪些需要深化, 哪些需要升华, 利用每周的班会进行讨论。

例如, 在一次班会讨论中, 一位学生提出“父母责, 须顺承”, 如果父母是错误的, 我们也要顺承吗?人都会犯错误, 父母难道能事事都正确吗?他的发言得到了许多同学的支持。这时, 另一位学生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亲有过, 谏使更”, 但我们在建议时要“怡吾色, 柔吾声”, 用正确的方法和父母进行交流。

还有一位学生发言说: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 “冬则温, 夏则清;晨则省, 昏则定”这几句, 我们不能完全按过去的进行理解。社会发展了, 生活条件与以前大不一样, 所以这几句我们认为可以理解为多关心父母。通过学习讨论, 学生对经典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

篇4:鲁迅 : 立人立德与反腐

鲁迅思想深刻丰富,涉及面广。就反腐倡廉這一主题而言,鲁迅在他一生中有着非常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一系列立人立德、反腐倡廉的思想。

立人思想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其最核心的思想,同时也是他终其一生最主要的奋斗目标,就是“立人”。早在1907年,他在留学日本的时候就提出:“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的目标是要建立起完全具有独立人格的“真的人”,归根到底,是要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致人性于全”,让每个人的人格健全起来,情操高尚的“人”聚合而成的“人国”。然后:“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有于肤浅凡庸之事物哉?”这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就要“立人”。什么叫立人呢?就是“致人性于全”。通俗地说,就是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做大写的人——有理想、有抱负,以人类解放、民族解放的远大理想为己任的人。有了这样的“人”,什么“肤浅凡庸之事物”都会被摒弃,蝇营狗苟的萎缩心态便将无立锥之地。因为,鲁迅知道,社会就怕“曙光在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如果“以富有为文明”的风气炽盛,“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精神渐失,则破灭亦随之。”那将是十分可怕的后果。鲁迅已经对那种偏于追求物质一极的社会倾向,给出了最严厉的警告。

说到底,“立人”就是极大地提高包括自己在内的全民族精神文化素质。让每个人的人格站立起来,让整个民族的民族性格站立起来,让整个国家的国格站立起来。鲁迅曾说,“我从别国窃得火来,本意是在煮自己的肉的”,“立人”思想不是光教育别人,而是连自己的肉也煮在内了。

事实上,凡是贪腐之人,其根本弊病,就是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格,失去了立己立人的人生目标,“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以至于伤及民魂和国格。鲁迅的“立人”思想,正是从根本上治疗这种失格失魂者思想的良药。

作为社会的精英,每个共产党员,每个手上握有权力的人,如果都能树立起利己利人意识,那么这个社会就将更有担当,贪腐现象就会减少很多。

诚爱思想

鲁迅的另一重要思想,就是诚信思想。鲁迅一生一直在大声疾呼倡导“诚与爱”。从早年日本留学时,就提出了“诚与爱”的思想。1907年,鲁迅称颂拜伦“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在这一时期,鲁迅与一起留学的好友许寿裳议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呼唤“诚”和“爱”,反对“瞒和骗”。鲁迅一生就是以满腔的真诚来面对社会,面对民族和国家。

鲁迅是真诚待人、真诚处世的典范。他待人的真诚,有口皆碑。他对待任何人,决不以功利心,无论位高权重,还是弱势群体,他都一样真诚。而遇道不同者,决不虚与委蛇,他认同你,便两肋插刀,他不认同你,就连眼珠也不转向你。

鲁迅主张用文艺来沟通和呼唤“诚”和“爱”。他说:“人类最好是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正因为如此,他在思想上能明辨是非,生活中诚实守信,以最大的真诚待人,做事言必信,行必果。甚至因而在生活中经常受人欺骗。他多次被人骗去文稿,他的一个弟子,从厦门大学追随他到广州中山大学,追随到上海,主动充当他的“义子”,结果在他受到围攻的时候却离开他,使鲁迅无言。因而他特别痛恨瞒和骗。

鲁迅的诚爱思想,对今天的反腐倡廉教育,是很好的思想资源。诚爱,不仅要在待人接物、处世为人方面,不欺不瞒,充满爱心,作为党的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更要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充满热情、忠诚坦荡。鲁迅的话,可以让那些“一天一天满足着而一天一天堕落着”的人们幡然醒悟。

平民思想

鲁迅的另一重要思想,也是廉政文化的重要资源:平民思想。

这里说的平民思想,不仅指他以平民自居,而且指他的民生、民权思想。

曾经有一个大学教授写文章说,他不明白鲁迅的创作为什么要以车夫为主人公。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以一个底层车夫为主人公,而且对车夫的可敬举动,表达了崇高的敬意,甚至把似乎是上等人的自己反衬得很猥琐。对那个大学教授的疑问,鲁迅辛辣地讽刺道:教授“住在高大的洋房里,不明白平民的生活……地位增高了,就把平民忘记了,变成一种特别的阶级。那时他们自以为了不得,到阔人家里去宴会,钱也多了,房子东西都要好的,终于与平民远远地离开了。他享受了高贵的生活,就想不起从前一切的贫苦生活了”。“他不但不同情于平民,或许还要压迫平民,以至变成了平民的敌人……”鲁迅讲的是知识阶级,但是也正是讲的一切由于有能力有贡献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地位的人们,应该永远抱着为人类奋斗、为民族振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平民思想的另一本质,是反特权思想。鲁迅曾经谈到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幼稚想法:“以为诗人或文学家,现在为劳动大众革命,将来革命成功,劳动阶级一定从丰报酬,特别优待,请他坐特等车,吃特等饭,或者劳动者捧着牛油面包来献他,说,‘我们的诗人,请用吧!’这也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明白这情形,也容易变成‘右翼’。”这就是说,你以为你是社会精英,你革命有功,建设有力,就可以多拿点,多贪点,你付出了超出别人的努力,因此你想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报酬,别人没有提出,就自己来拿,别人不给,就巧取豪夺,这是十分危险的。

实际上,鲁迅经常提倡的“战士”概念,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排除居功自傲的特权思想。鲁迅心中的战士,鲁迅自己愿做的战士,是普通一兵。鲁迅曾经向中共地下党表示,可以当革命的一名小兵。鲁迅一直非常反感别人给他导师的名号。这里包含着鲁迅尽自己的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思想。尽管鲁迅早在五四前夕就出名了,到1926年前后已经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被公认为青年导师、思想界的先驱者,但是鲁迅一直有意识地以一个普通一兵自居,从不摆导师、领袖的架子。

平民思想的本质,是去官僚化。鲁迅强调平民意识,有利于防止被捧杀。因为你只是平民,你就没有什么资本可言,更没有什么特权。你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时代的召唤,永远做脚踏实地的铺路石。对于我们一些曾经有功,而一旦位高权重,就忘乎所以,开始“刮地皮”,对人民巧取豪夺的官僚,鲁迅给出了严重的警告。

(作者系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和名人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1950年春,该馆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谢旦如先生负责筹建,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同年10月,鲁迅墓由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迁葬于虹口公园,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碑文。

篇5:诚信立人、感恩立德、自强立志

第一篇 诚信立人

诚信,是比智慧、纯洁更精粹的词汇,它不仅同生活中的面包与思想中的真理一样真实,而且能孕育出高贵且朴素的品质。“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没有诚信的人生活在世上,如同一颗漂浮在空中的尘埃。只有以诚来做人处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生活如一场场无形的考试,一次次考察你是否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人,每个人的言行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答卷打分。在大学的校园里,诚信依然很重要,我们正处在青春年少的大好时节,我们不但要给自己的大脑充电,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作为一个班长,我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我们的诚信秩序。每当考试的时候,我们作为班委的都会在考试之前倡议“积极备战,诚信考试”,禁止考试作弊,或者不遵守考试纪律的状况发生。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诚信做人呢?首先应该自重自信,才能让别人重自己信自己。信是一种能力,由自身开始,推己及人。所以,自信是信人的前提和基础。对自己有了信,有准确的把握,才有分析他人和信人的资格。如果大家在自重重人、自信信人上做到了知行统一,那么结果便是:自重重人人重,自信信人人信。其实,做到诚信并不很难,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见到师长,多一声“您好”少一分冷漠。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别人吹去一阵温润的风。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尤显难能可贵。在考场上,追求真实、杜绝虚假。在生活中,许诺了他人,就一定做到。明礼诚信的人,是胸襟宽博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尊重生命,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第二篇 感恩立德

感恩,是世间最美的语言,是心中最美的境地。感激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激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上的儿童,抚慰孤苦无依的老人;感激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迎接天边那一道彩虹。生活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不要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首歌,记得这首歌,也许它不如那些流行歌曲 1 轰动一时,但却如细雨润物般留在每个人的心里,由于它歌颂真善美,由于它教会我们懂得感恩。

我知道上大学的不易,因此我勤奋努力,从不敢懈怠,我只知道我要一心学习,在大学期间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回报我在大学期间帮助我的那些好心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的原则,为了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有关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书籍。在工作上,作为一个班长,做好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积极配合完成的各项任务,我时刻铭记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洞察同学们的生活,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宿舍有矛盾了,我会冷静地参与和谐的解决;班里的同学生病了,我第一时间赶到照顾陪伴。我知道,替别人着想,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养。在生活上,我省吃俭用,尽量减少家庭负担,也从不奢求物质上的满足,我不能跟其他同学一样,买名牌衣服和随意消费等等。在宿舍的生活中,我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宿舍是我的温馨小家,我们亲如姐妹,互相包容和谅解。和谐的同学和宿舍关系给我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相信,只有热心助人,友善待人的大学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这一切让我觉得大学生活那么的充实和快乐,相信这会是人生回忆的美好片段。

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给我们最精心的照顾,却不曾向我们索求任何回报,只是希看我们过的好,有出息。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感恩吗?为他们端上一杯水,帮他们盛上一碗饭,仅仅是这样的小事,他们也会因你的懂事而觉得很欣慰。自从上大学以来,在家里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更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家务活我会抢着干,为的是让他们欣慰有一个懂事的女儿,为的是通过自己小小的举动感恩父母,为的是减轻父母生活的负担。

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教授我们知识,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用一支支粉笔帮我们描绘出未来的蓝天。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感恩吗?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再专心致志一点,在完成做业的时候再认真努力一点,在有时间的时候多看一点课本,仅仅是付出一点点,他们也会为你的成长而觉得开心。课间给老师打一杯热水,帮老师擦黑板„„这些小小的简单的举动都会换来老师会心的一笑,让老师的心里觉得很温暖。

朋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当我们开心的时候需要朋友分享,当我们碰到挫折时,朋友给我们安慰,当我们因有了成绩而沾沾自喜时,朋友给我们提醒:“别太骄傲啊!”碰到一个好朋友不轻易,对朋友感恩却不难,仅仅一份真诚的心,他们会同你一起珍惜庇护这份友谊。

第三篇 自强立志

自强,就是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中华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生活在无忧的的环境里,也许你未曾想过自立自强,但毕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没有人可以让我们终生依靠,任何事情都是要靠自己,我们不仅要成绩优异,更应该学会自立自强,如果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作为当代大学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自立自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知识就是力量,学无止境。自入校以来,我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我在成长着,完善着,我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逐步向综合性,跨学科发展,未来的社会更需要具有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知识青年。

孟子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陆游在《卜算子》中写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揭示了梅的傲骨与傲气,梅花可以傲寒而独放,在困境中开得热烈奔放,并将全部得美奉献给寒冬。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寒门学子,她们在某一阶段某一地方遇到了困难,但她们有关爱,有感恩,有奋斗不息的勇气,她们必将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寒梅有了冬日的点滴阳光雨露,便傲寒绽放。作为一名寒门学子,有了来自学校来自社会来自国家的关爱,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勇往直前。《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是顶天立地的人 物,不因困难而却步,不因权势而畏惧。君子应厚美德,容载万物,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例子让我们为其精神而感动。如果你深受疾病的折磨,那再让我们看看张海迪吧。她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获得了娇人的成绩。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冷静的分析,学会自我疏导,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才能真正的学会自强.面对挫折,调适心理的方法很多,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建立起一种态度:坦然地面对和坚强地担当。所谓面对和担当,就是当不可避免的挫折袭来时,能接受它,承担起挫折带来的压力和打击,把挫折消化掉。我们的人生,正因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而更加美丽和光彩,更充满了欢乐,变的丰富与充实.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面对和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要学会自强,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向社会.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够自强.自信是精彩人生的基础,而自强是辉煌事业的起点。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挫折,自强不息,勇敢的对待人生,作一个真正的生活中的强者。

结束语

篇6:为政先要修身,修身重在立德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13-12-06 星期五

篇7:明德立人魅力“四”校园

一、建设“亲情校园”文化

明德学校有近300名寄宿生, 占学生总数的40%。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 寄宿制教育是不完美的, 过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 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 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但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在外务工, 家又距离学校较远, 寄宿制学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因此, 建设亲情校园尤为重要。

明德学校的生活老师, 孩子们都叫她们某某妈妈, 因为在她们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妈妈对儿女的关怀。从晴天的晒衣晒被, 到雨天用吹风机为每个孩子吹干鞋袜, 这都是她们自发的行动, 而且她们还会适时开展近似于家的活动, 如给孩子过生日等。

我们学校在每一个寄宿制班级都开设了每周一节的亲情教育课, 在这固定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情感、感恩、亲情、关怀教育, 激发学生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情怀, 使这些学生感到师生情的温暖。其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亲情教育课本, 上好亲情教育课程;二是开展学生家庭走访调查活动;三是教师、学生及家长演讲报告会等。本学期就开展了“学习陈友弟伯伯事迹谈感想”等亲情教育活动。

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亲情熏陶。例如, 每年的三月八日妇女节, 班级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感恩妈妈教育活动, 清明节远足祭扫烈士墓, 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忆苦思甜活动, 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教师节, 通过布置亲情作业, 引导学生做家务, 道一声感谢父母的话, 写一封感恩的书信等, 使学生在情理中受到教育。

二、建设“快乐校园”文化

学校对于学生来说, 不仅仅是读书学习、获取知识的地方, 还应是他最好玩的地方, 是成就他梦想的地方。

1. 晨练两操, 让运动强健体魄。

本学期只要天气允许, 便鼓励学生做两操:广播体操和校园集体舞。每天早操时间, 各班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时而抬头, 时而平举手臂, 时而纵身跳动。手语操简洁明快, 整齐划一;韵律操节奏爽朗, 富有活力。孩子们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 他们的体质增强了, 意志坚定了, 也从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整个生命充满动感和美丽。

2. 阳光半小时, 扬长促全。

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学校定为学生阳光半小时时间。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如排球、跳绳、踢毽子、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小组, 在学生自由选择、自愿报名的原则下, 开展了全校性的校外活动。通过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玩得开心, 玩得起劲, 对每个游戏项目我们都设立校园吉尼斯纪录, 让学生玩出水平, 玩出档次来。

3. 周末艺术辅导, 提升个人气质。

学校是少年宫辅导基地, 本学期共建13个活动场室:利用学校教室分别建立了声乐室、葫芦丝室、二胡室、横笛室、竖笛室、美术室、书法室、棋艺室、科技活动室等;利用学校微机室和图书室分别建立了电脑绘画室和国学室;利用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所建立了篮球训练场和乒乓球训练场、舞蹈训练场。结合年龄和兴趣合理分组, 一、二年级学生参加国学组、二胡组和乒乓组, 三年级参加棋艺组和声乐组, 四年级以书法、绘画为主, 五年级参加乐器组, 六年级参加电脑绘画组和篮球组。学校努力探索学校少年宫的特色, 力求让每一个走入少年宫的孩子都学有所长, 玩有所乐。

三、建设“书香校园”文化

为了创建“书香校园”, 我们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推动战略, 以巩固、拓展书法教育、经典诵读为突破点, 整合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开发了“晨读书, 午习字, 暮扬长, 晚省身”的教育模式, 形成了以“一日三餐”为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和模式。

早餐:诵读经典。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选取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传统文化经典, 利用早上课前十五分钟和早操时间进行诵读, 用经典美文滋润学生的心灵。

晨诵古诗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为了引导孩子多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经典, 多积累语言, 学校为每一位师生准备了《三字经》《弟子规》《国学基础教程》《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经典书籍。同时把每天早上的课前十五分钟作为“晨诵”时间。当时间一到, 红领巾广播便会如期响起:“现在是晨读书时间!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孩子们便自主地拿出诵读的经典诗文, 在广播的带领下孩子们和教师一起诵读经典。唐诗宋词, 饱含精华无数, 字字珠玑, 清丽扼要, 动人心弦。这些经典的诗词, 通过诵读, 丰富了师生的精神世界, 也让我校师生养成了阅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

午餐:习字练文。利用中午30分钟写字课, 全校开展书法练习, 使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用书法练习去美化自己的人生。为营造学生爱书法、学书法的良好氛围, 提高学生书法艺术修养,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 我校将书法教育列为重要的校本课程内容。

1. 专设写字课, 加强写字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加强写字指导, 我校每个教学班每周都开设了一节写字课, 纳入正常的课时安排中, 由专职书法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指导,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低年级着重要求学生将字书写规范, 中高年级则在规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字写漂亮。

2. 开展段位赛, 提高书写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情感, 学校制定了《小学硬笔书法段位考核标准》, 把硬笔书法分成了九段, 一段为定级段, 依次向上书法水平越高段位越高。每学年全校组织一次大型的段位升段大赛, 为评上段位的学生颁发段位赛证书。对段位较高的学生, 学校将专门在升旗仪式上颁奖并授予“书法小明星”称号。

晚餐:三省吾身。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当天的学业后, 思考与反思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 并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 坚持不懈的练笔就是进行道德长跑, 真正达到“三省吾身”, 提高道德境界的目的。

1.每日一省促养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在每天放晚学的时候, 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附加的作业, 就是学生在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后紧接着完成“一句话感言”。主要写一写学生自己这一天来的感想或收获。我们谓之“晚省”。这“省”,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但贵在坚持, 贵在养成习惯。这样, 孩子们在“晚省”中学习回顾, 学习思考, 学习总结。

2.家校共省同发展。学生在“晚省”的同时也给我们老师布置了自省的作业, 根据孩子的“晚省”教师要写上相应的评语, 赏识与扬长并重。孩子们每天的得失稚言流露, 纯真朴实, 教师不但从中了解学生的成长与思想动态, 更重要的是发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与缺点, 特别是它也成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交流的平台。“晚省”简单直白, 真实有效, 学生、家长、教师第一时间发现自我、改善自我, 大家都因省补拙, 因省改错, 因省自审, 因省发展, 相得益彰。

四、建设“学习校园”文化

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教师文化底蕴的厚积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我校坚持走“教师发展学校”的道路, 努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学习型教师”。

其一, 我们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通过读经典, 读教材, 组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形成“人人读书, 时时学习”的浓厚氛围。

其二, 我们鼓励教师订阅书刊杂志, 阅读教育理论文章或专著。每位教师每天读一篇与教育相关的文章, 每周至少写一篇教育博客, 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小结, 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 发表一篇文章, 每年完成至少一万字的读书笔记。让书香伴随着每一位老师向学习型、思考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其三, 我们组织教师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每年, 我们在认真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常规教研活动和有计划地开展各类课题实验的行动研究的同时, 狠抓“十月教科研月”活动。今年, 我校围绕“落实新课标, 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了集体备课、课堂实践、示范引路、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观摩学习, 教师们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篇8:高职生欲立足,要先立人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修养 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代表着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民族的未来,那么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专业知识过硬,而是要求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参差不齐,在高职院校也只在护理专业开设了护理礼仪课程,而其他专业并没有开设礼仪教学,只是强调学生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的礼仪修养,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只停留在专业知识丰富而礼仪修养匮乏的层面,很难再有发展的空间。如果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文明礼义”,再加上很强的专业性,对当前的高职专业学生的就业来说更有优势和前景。因此,礼仪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

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应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人,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应当表现出谦和、勤勉、尊敬长辈等优秀的民族素质。然而,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却不容乐观。比如,在公共场合男女过分亲密、高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秩序等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自私、冷漠、莽撞,缺乏应有的交往礼仪;与周围环境不能融洽相处;不懂谦让,不会问候,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有部分学生把这种自私无礼、不懂规矩、我行我素看成是个性;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以上种种行为,使他们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大学生们走上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礼仪教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片面地追求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使现今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不容乐观,道德修养同样堪忧。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原因之一还是缺乏礼仪教育。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大学生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普遍有一种想尽快走向社会的心理需要,同时又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如何成功应聘找到理想的单位,怎样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职业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问题。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过礼仪教学能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这样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帮助他们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所以礼仪教学在大学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4、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备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在学校里是佼佼者,走进大学校园就处于远离家乡父母过集体生活的状态,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心里有很大的落差,他们就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和关爱。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有一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獨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2004年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杀人案”中透露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当前不少大学生因不能很好的进行人际交往,而导致性格孤僻甚至心理变异,进而引发惨剧的发生。正确掌握礼仪知识,可以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心理也会因正常的交往而更健康快乐。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用尊重、礼貌、友好、诚信、信任、宽容去获得对方的理解,缓解矛盾,消除误会,进而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当代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优化自身形象,做到宠辱不惊,不卑不亢,不要太计较得失,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流言止于智者,不要传播小道消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在激烈的战争中夺取一席之地。

上一篇:训练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如何提高肉牛繁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