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立德树人

2024-05-13

开展立德树人(共10篇)

篇1:开展立德树人

开展“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平原小学:彭晓梦

“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本人认为,新时期师德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忠于教育事业,是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能苦中有乐,无怨无悔。许多老教师都说,从教几十年来,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离不开孩子,离不开教育工作岗位,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每当看着孩子们由单纯、幼稚变得成熟健壮时,每当看到孩子们进步、获奖时,我们心中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觉得付出再大的艰辛也值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师,特别是尚思小学的老师,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里,推行”尚学、尚进、尚思、尚行”的教育目标,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2:开展立德树人

石埠教育办立德树人工作经验

近年来,石埠教育办本着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学思想,积极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实现了“以德促教”的目标,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明显。

一、实施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先,积极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经验做法

(一)运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运用重要时间节点,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重点组织好“清明节”、“端午节”、“七一”和“十一”期间的活动,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历史故事、革命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清明节”我们举办征文演讲、“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会、以及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同时充分挖掘运用节日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未成年人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生信念。“十一”举行向国旗敬个礼和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活动。利用“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采用主题班会、情景剧、讲亲身经历的故事,教育青少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报效祖国。2014年3月李俊青、董梦奇等六名同学被评为昌邑市感恩实践“小孝星”。

(二)开展读书活动

1、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德育价值。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阶段有意识地从学校图书室精选出《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等经典图书,让学生重点选读。

(2)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利用地方课时安排1节课作为经典诵读课时。如:石埠小学四年级每周都有一节“经典诵读课”,目前,该校已经申请了“《弟子规》与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正进行研究实验。2014年3月李凯、刘冰等6名同学被评为昌邑市诗文诵读“小名士”。

2、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践行中国梦”青少年读书征文活动、“党在我心中”青少年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世纪·青年·责任”青少年征文比赛、“读好书、学名人、扬公德”演讲比赛、开展“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举办诗文诵读会,评选“诗文诵读小名士”,开展评选《书香之家》活动。

在“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我区有156篇征文获奖,在“三爱征文活动中》所有21名参赛同学都获奖,石埠初中翟一飞和和石埠小学王翼飞两个家庭都被评为“书香之家”。

通过读书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三)开展“美德少年”活动

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促进青少年更好地成长成才,我们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开展评选美德少年活动。评选出的美德少年,不仅有学习成绩好、荣誉称号多的学生,更是深入挖掘各种典型,评选出“尊老爱幼型、诚实守信型、自强自立型、品学兼优型、助人为乐型、尽责奉献型”的优秀学生。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我区有14名同学获得昌邑市百优美德少年,翟一飞同学获得昌邑市美德少年,并参加了市颁奖典礼。

通过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美的认识加深了,从他们的点滴小事中让学生感知美德的力量。用他们的事迹感动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自我提升,以实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目标。

(四)开展才艺展演活动

举行了“庆六一文艺汇演”、“艺术节”、“青少年才艺大赛”,“青少年书画大赛”等,连续几年的才艺培养活动,学生在绘画、书法、文艺表演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好成绩。2012年在关工委组织的青少年才艺展演中,石埠小学和石埠初中都获得优胜学校,2013年参演节目全部获奖,书法绘画比赛全部获奖。于子琳、孙佳蕾等六名同学被评为昌邑市“才艺成长小明星。”

(五)关爱贫困学生 让爱放飞希望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学校进行一次贫困学生排查,并将贫困学生汇总上报。通过教育局资助中心、妇联、团委、慈善总会等渠道为他们申请救助金,让学生得到救助。开展“我与希望工程”和“助学政策、助我成长”征文等活动。受助学生张明明的征文《希望工程给了我希望》获得潍坊市“国税杯”“我与希望工程”征文一等奖,于成龙《助学政策,助我成长》获二等奖。在关爱留守儿童摄影比赛中,流河小学马良,石埠初中唐立恒的作品都获得了潍坊市三等奖,黄立辰获潍坊优秀奖。

石埠小学成立 了“爱心救助基金”。“爱心救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全校师生的自愿捐助,而“爱心救助基金”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学校家境贫困、突遭变故、品学兼优的学生。“爱心救助基金”成立以后,立即救助了突然失去妈妈的一位同学,由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大队长送去了1000元救助金。另外救助了七名特困生,虽然,每人300元的“救助基金”微不足道,但其中饱含着老师、同学的关爱。

石埠初中唐立恒在父亲去世,家庭陷入困境时,学校给予他温暖和鼓励,送去了棉被、花生油等生活必须用品,还让他在学校免费用餐。组织捐款5000多元。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进行,既要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要从心理上让他们摆脱阴影,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六)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青少年“彩虹伞”自护教育系列比赛活动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为主题,分别从“校园安全”、“社会生活安全”、“家庭生活安全”、“食品卫生”、“避险自救”、“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比赛活动。

采取辅导报告、观看安全教育影视片、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食品卫生、交通、消防、防溺水、防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教育,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和紧急事件处置方法。

各学校成立了温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疏导,走出心理误区,走向成功。自创办以来,接待学生和家长咨询,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其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各学校都制定了联系家长制度,通过家长会以及家访、电话访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家长互相沟通,共同协商解决中小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统一整体,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七)加强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我们把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从普及《宪法》和法律基本常识入手,重点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守法行为养成教育。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开展学法征文、知识竞赛等,强化青少年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

三、成效

篇3:“立德树人”之我见

一、抓好“德”的基点教育

树人是教育的终极使命。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 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德育工作的目标指南, 成为了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最响亮的口号。“立德树人”的提出, 回答了教育怎样树人的问题, 也肯定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德育为先”的工作地位。

那么, 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要求, 我们日常教育的这个“德”抓什么呢?我想, 只要我们找准了“德”的基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查阅资料, 我们不难发现, 德是公民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换句话说, “德”的基点就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例如, 学会劳动, 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 爱国家, 能遵守一个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 其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有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思想等等。“德”的基点如同高楼大厦的奠基石, 只有夯实了地基, 才会有高楼万丈平地起。我想, 作为德育工作者, 要实现立德树人, 就必须抓好这些“德”的基点教育, 在我们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中真真切切地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如何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懂得感恩与回报, 善于合作和奉献……只有做好“德”的基点教育, 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德育工作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利于人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

二、抓好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者是“立德树人”的实施者。在实践中, 我发现一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能够征服学生、让学生信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渊博的知识, 二是高尚的人格。所以, 我断言:渊博的知识和伟大的人格乃人性之永恒魅力。

首先, 德育工作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古人曰,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这是由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及其需求的多元化决定的。同时, 也是做好德育工作本身的需要。没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德育工作基础, 德育工作将是干瘪的, 其教育也是荒漠的, 无法令人信服的。

其次, 德育工作者是人格的传递者。“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身垂范”, 就是这方面的意思。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 是德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 其人格会潜移默化给学生, 并可能成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和一生。所以, 人们常说, 有怎样的德育工作者, 就会有怎样的学生, 是有一定道理的。德育工作者的工作, 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 更是传递精神、品质给学生。若比较二者轻重, 我们发现, 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显得更为深远。我的学生曾对我说, 十多年过去了, 他已经无法记得老师某年某月某日上的某课内容了, 但他总记得老师的上课风格, 育人风范、励志言语等等。确实, 好的老师, 就是学生人生好的导师。所以, 我说, 知识让学生佩服, 人格让学生感动!深信, 当所有的德育工作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伟大的人格”时, 德育工作才会真正实现完美, “立德树人”的梦想才会真正实现。

三、抓好“向上”“至善”教育

人应该有向上和至善的品质。教人向上, 让人至善, 符合“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也是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体现, 也应该成为德育工作必然使命。向上教育, 就是教育学生为目标、为理想、为信念积极进取, 自立自强, 坚持追求, 奋斗不息, 其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至善, 就是教育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善”人, 即有善心, 有善举, 有善的品质。大爱无边, 从善无价。做到善心为人, 善心待人, 善心做事, 善心成事, 一切从善出发, 一切以善为准;同时, 至善, 还有另一层意思, 就是善于做什么的意思。教育学生至善, 就是教育学生至少学会一项专业技能, 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 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更多的是如何考分, 过分着力于智力的培养和拔高, 忽略了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 忽略了至善求美的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提出, 正是看到了当前教育的不足而发出的时代指引。人必须向上, 以求“善”的完美!

四、抓好“四心”“四勤”教育

德育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只要是关于人的工作, 就是繁杂而艰巨的工作。对一个德育工作者要成为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必须做到“四心”和“四勤”。这是自己从事德育工作多年的总结。我想也应该是德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也应该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化要求。在这里, 我简单解读一下这“四心”和“四勤”。

“四心”, 即信心、爱心、耐心、细心。信心是前提。对德育工作没有信心, 肯定做不好工作。爱心是基础。没有爱心的德育, 我们无法想象, 可以说, 除了荒漠, 就是痛苦。耐心是保证。德育工作具有反复性和持久性, 需要忍受和等待。细心是品质。德育工作是关系人的工作, 需要呵护, 需要观察, 关注细节, 关注点点滴滴, 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品质保证。

“四勤”是指勤到岗、勤交流、勤学习、勤反思。勤到岗, 就是勤到学生活动的地方检查, 如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勤交流就是与学生多沟通、多谈心;勤学习, 是德育工作者要多学习,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勤反思, 是德育工作者自身要多反思总结自己的工作, 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管理及教育方法。

篇4: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有用地理;课外活动;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08-01

一、把立德树人目标放在三维目标的核心位置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能指导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所以,地理老师在制定每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时,要有立德树人的目标意识,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并且有机融入到三维目标中,还应该把立德树人目标放在三维目标的核心位置。因为在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少有老师注重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特别是一些自然地理知识,里面体现的德育因素不是那么明显,若果老师不善于去挖掘里面蕴含的德育因素,就会很容易出现价值观教育缺失的课堂教学。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讲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节课有课堂导入、提问、让学生找图,计算、做笔记、播放音频资料、小组讨论、同步练习、课后小结等活动,教学环节齐全,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这节内容,是初中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课,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天体的概念和种类,更加抽象。虽然老师也把知识点讲解清楚了,可是一节课下来,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区分天体的种类,比如问学生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哪类天体,仍然不知所措,答非所问。对于这节课,授课老师只是关注教材知识的传授,只是传授知识的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泼一点而已。而教师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不到位,这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几乎没有。对于这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要让学生理解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有利的自身条件。问题是,老师也把这些条件告诉了学生,学会也知道了有哪几个条件,但是老师没有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普遍联系的和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为人类认识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兴趣。这种缺少立德树人目标的教学,不仅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使地理课程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

二、强化有用地理的教学,寓立德树人教育于地理知能教育之中

地理课堂教学应强化有用地理教学,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应该从有用地理这个角度出发,整体考虑如何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并以此来规划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可以这样规划和设计: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先来了解冷锋和暖锋的概念、示意图、锋面的倾斜方向、鋒面坡度的大小、天气特征和天气实例。然后引申出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的,出现的时间通常是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前后,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一带,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天气(正值南方梅子成熟而得名)。如果学校位于江淮地区,就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问学生,是不是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上旬,自己的家乡会出现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阴雨连绵的天气,然后让学生自己理解,梅雨就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在讲到昆明准静止锋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昆明准静止锋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的阻挡形成的,一般出现在冬半年,此时贵阳一带多阴雨冷湿天气,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多晴朗温暖的天气。如果你的学校位于贵阳,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是不是冬季的时候,当地会出现阴雨冷湿天气,然后让学生自己找找当地出现这种天气的原因。如果你的学校位于昆明,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家乡是不是一年四季如春,然后让学生理解一年四季的原因。

在进行“大气的热力作用”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逆辐射实际上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正是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现代农业应用比较广泛的塑料大棚的原理,将来如果学生从事了农业生产,就会自觉的运用塑料大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使得学生真正的在学校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常规的地理教学,很多情况下,都是仅仅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去讲授知识。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老师只关注概念、种类、成因、分布等方面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感觉知识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如果从有用地理的角度去教学,不管是多么抽象的知识,只要多挖掘这些地理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与地理知识产生共鸣,学生就会把地理知识当做朋友,主动地与之交流,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将来如果学生步入社会,就会遵循自然规律来发展经济,形成人地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重视和强化地理课外活动,充分挖掘其潜在教育价值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的延伸,能够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地理知识,有些内容是自然地理,有的内容是人文地理,地理知识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其他学科是无法比拟的。比如高中地理知识,必修一、区域地理基本上是自然地理,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需要老师领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体会课本中的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必修二和必修三基本上是人文地理,这些内容浅显易懂,课本上也有很多图片,只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很容易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是课外活动形式最丰富的一门学科,这为地理老师领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要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山脉,不必非要去名山大川,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一些不起眼的山脉,哪怕是一些山岗也行,只要让学生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区别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篇5:开展立德树人

开展“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范文之心得体会:开展“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本人认为,新时期师德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忠于教育事业,是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能苦中有乐,无怨无悔。许多老教师都说,从教几十年来,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离不开孩子,离不开教育工作岗位,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每当看着孩子们由单纯、幼稚变得成熟健壮时,每当看到孩子们进步、获奖时,我们心中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觉得付出再大的艰辛也值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师,特别是尚思小学的老师,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里,推行”尚学、尚进、尚思、尚行”的教育目标,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心得体会。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6:开展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在第29个教师节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要求。为了切实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经过广泛的调研,决定以“转变作风、服务师生、敬业爱岗,从我做起”为核心;以解决教师队伍当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本次活动有三个亮点:一是和学院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做到的,班子成员率先做到;二是对照通过调研反馈、总结的目前学院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心等方式,达到触动思想,引发思考的效果;三是时间服从效果,不搞一朝一夕的形式主义,并将教职员工的活动成效纳入个人业绩档案,力求通过持之以恒的开展,使学院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好转。

篇7:开展立德树人

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龚全珍同志的榜样作用,有力推进全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由中心小学决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立德树人、做龚全珍式的好教师”活动。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组织开展“立德树人、做龚全珍式的好教师”活动,是学习龚全珍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主题

立德树人,做龚全珍式的好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

四、方法步骤

“立德树人、做龚全珍式的好教师”活动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分动员布署、学习讨论阶段;对照检查、自查反思阶段;建章立制、实践提高阶段等3个阶段推进,在方法步骤上与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同步,有效衔接、相互贯通。

(一)动员部署、学习讨论阶段(2014年4月)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组织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师德主题教育动员大会,营造良好氛围,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召开专题学习会、座谈会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夯实思想基础。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学习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学习身边先进典型。

4、开展“学习龚全珍,我该怎么做”大讨论活动。

(二)对照检查阶段(2014年5月至6月)

1、开展自查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听真话、听实话,请教师为“四风”问题把脉诊病,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撰写反思材料。每名教师都要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师德反思材料并存入师德档案。

3、开展民主评议。以校为单位为单位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开展承诺宣誓。5月上旬组织广大教职工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承诺宣誓活动。所有教职工的师德承诺书统一存档备案。

5、举行师德演讲比赛。6月上旬以“中国梦、教育梦”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6、开展“开门纳谏”活动。长期设立校长征求意见箱。

(三)表彰提升阶段(2014年7月至9月)

1、制定整改方案。

2、开展师德实践活动。进行微笑教育,设立“笑脸墙”。

3、评选“龚全珍式的好教师”。每月坚持评选“感动校园十佳人物”,推荐表彰一批群众公认的务实上进的教师典型。

(四)跟踪检查、综合评价阶段(2014年9月)

1.检查总结。

2.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大由中心小学师德规范考核表》

3.全面考核。通过《大由中心小学师德规范考核表》进行全面考核。

大由中心小学

篇8:遵道启智立德树人

一、顶层 设计确立品牌

想让学生 立德 ,就要先开启学生的智慧,而开启学生智慧就要实施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内涵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智者无碍,慧者灵动”———顺应人性,让孩子回归生命的本然状态;第二个层面是引导孩子拥有探索智慧的智慧,使他在未来能适应世界的瞬息万变。实现中国梦要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途径,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把“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境界、现代思维、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智慧娃”作为培养目标,遵循“求真、向善、尚美”的校风,秉承“启智、尊重、博爱”的教风,努力打造智慧教育品牌。

二、全面推进特色发展

(一) 打造智慧型教师团队,形成高质量人才优势。

我校前身是白塔小学———一所农村学校,由多所分校合并而成。教师队伍的特点是:年龄偏大、结构复杂、理念落后、水平偏低、民师转正比例大。两年多来,我们采取了“专家引领、名校联合、基地构建、外学内培、学习实践、梯次成长”的策略,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二) 传统文化特色,铸就智慧教育品牌。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形成了省、市、区、校四级教育部门的传统文化体系。教育部、北京、江西各地区、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引领的提升体系,构建了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成长体系、五德少年培养体系、家长学校和文化大讲堂的培训体系。

全市传统文化讲师团成立大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市德育教研室在全市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推广我校经验,使我校成为“沈阳市传统文化基地学校”。我校在全省率先编写了传统文化教材《论语今读本》。下一步我们将编出四书教材、唐诗宋词教材,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这些来自农村和打工家庭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由、活泼、阳光、快乐。学校传统文化特色不断彰显,已经走出区域,辐射全市。

(三) 实施教育改革,提升师生素养。

1.学生生活课程化,学生培养立体化。

我们借鉴当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验,与学校优质的办学条件相融合,突破学校教育的樊篱,让学生的教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一体化,建成纵横支撑的立体教育体系。我校初步形成了“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文本课程体系、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技能类课程体系、以‘经典阅读、书法、葫芦丝、跆拳道’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以“弟子规践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教学、德育互动多元。

2.课堂教学灵动化,学生评价综合化。

(1) 课堂教学灵动化。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形成灵动的思维和智慧的头脑,我们着力构建灵动课堂,并分两个阶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第一阶段2012年3月~2014年10月,打造‘高度、广度、深度’三度互动的朴实课堂。我们采取了“依托市区教研部门,联合名校互访,立足本校实践”的策略,把课堂做实。两年中,我校得到市、区教研部门联合指导12次;与东北育才学校、沈阳市文艺二校、沈阳市实验小学等联合教研活动15次;学校开展大型教研活动20次。经历学习——实践———提升三段式发展,学校涌现出一批国家、省、市区的优秀课教师、骨干教师。从2014年10月开始,我们进入了第二阶段,在学校传承下来的‘五学’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构建灵动课堂。

(2) 学生评价综合化。

学校带领教师们改变旧有观念,坚决走出以卷面成绩评价孩子的单一评价误区。我们研究出台了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对学生形成多元评价———从卷面成绩到孩子的听说读写,从书法、葫芦丝、跆拳道到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全面评价孩子,完成“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育人目标。

(四) 孕育智慧文化,彰显现代水平。

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新学校从一砖一瓦的建设开始,倾注了我们无数的心血与感情。学校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努力构筑一种大气、典雅、清新的物态文化,孕育内涵深刻、提升心灵境界的精神文化。在物态建设的每个环节,我们都努力让精神文化走进物态中。从厅的阳光、自由、幸福地感受到廊的“礼、孝、诚、爱、仁”传统文化的彰显,从新时代动感体育馆、书韵图书馆到全市领先的演播室,处处体现着我们的追求。

篇9:开展立德树人

第一,抓学习宣传,加强氛围营造。一是继续组织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进行宣讲。二是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省、州(市)、县、学校分层次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报告会。三是在高职学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教育,在中职学校开展“梦想成就未来,学习成就人生”教育。

第二,抓课堂教学,加强理想教育。一是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把“中国梦”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组织德育课说课大赛,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和中职德育课程专项督查。三是积极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国梦”教育。

第三,抓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育人。一是根据“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容,制定职业学校文明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加强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第三届高校文化节,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文明风采”竞赛,征集“我的中国梦”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我的中国梦·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三是结合云南实际,把“中国梦”主题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唱响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团结好的主旋律;与感恩励志教育结合起来,扶贫扶志,心理解困,行为引导,自立自强,走出帮困、助学、育人的新路子。

第四,抓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育人。一是推进职业学校“我的中国梦”教育进实习实训环节和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二是学习雷锋精神,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广泛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三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调,推进青少年校外教育体系的构建,深化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百项体验活动。

第五,抓队伍建设,加强全员育人。一是落实云南省加强中职和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文件要求,加强职业学校党的建设,推进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四群”教育。二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开展“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抓队伍建设,为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人才支撑。

篇10:仁以立德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仁,仁者爱人,立己达人。

德,厚德载物,立德树人。

为适应教育发展大势,自2009年建校以来,廉江一中通过学习孔子、弘扬国学、浸润育德,逐渐找到了一条仁以立德、立德树人的“仁德教育”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学校不断前行,不仅中考、高考成绩显著,还被评为湛江市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湛江市绿色学校、湛江市德育示范学校、湛江市文明单位、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校园写作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名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仁德之始

走进廉江一中,仿佛徜徉于国学殿堂:宽广美丽的“论语广场”正中矗立着孔子雕像,中央两侧的石柱,刻着体现“仁、义、礼、智、信”核心思想和“温、良、恭、俭、让”处世品格的论语名句……从“论语广场”的创设,到“仁”“孝”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课程的融入,廉江一中仁德教育特色的创建之路,无不凝聚着廉江一中校长张旭的智慧与心血。

1.一个校长的德性之思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灵魂所在,生命不息。”在张旭看来,德育就是让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无限接近天空时,又勿忘脚下的大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传统文化智慧就像一条长长的根脉,扎根在我们生长的土壤里。由此,张旭认为,德育是扎实人生的根本,德育是树人成事的保障。

2008年7月,按照廉江市委组织部指示,张旭负责筹建廉江一中。学校建成后,摆在张旭面前的难题是,如何确定办学宗旨、奠定办学基调、构建办学特色?张旭选择往回看,开辟了一条教育“寻根”之路――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根。基于此,经过与教师讨论,张旭敲定了办学思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

2.一所学校的树人之举

理清办学思路,接下来就是搭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平台。基于此,张旭提出了建设论语广场的设想。在廉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论语广场于2010年1月建成。张旭说:“建设论语广场,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学经典’,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明白‘颂经、尊孔、学做人,知书、识礼、成大业’的道理。”依托论语广场这一载体,廉江一中从校园生态、文化建构、课程建设等方面入手,为学校通过传统文化导向立德树人搭建了一个标志性的平台。

立德树人,要树人,教师必须先立德。为此,廉江一中每年都开展一次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立师德,树师表,正师风,铸师魂,用精神和事业点亮教师成长的心灯。同时,张旭重视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成长:对青年教师,张旭提出三年循环教学制,通过循环教学助其成长为优秀教师;对中年教师,张旭指导制定了《廉江一中名师培养方案》,每学年推选10位名师培养对象,助其早日成为名师。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长,让教师在教书育人之路上有心有法,有为有位。

既有文化育人之平台,更有立德树人之良师,廉江一中逐渐形成了仁德立人的学校育人特色雏形。

仁德之式

“以德立校,以智强校,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培养有中华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当代人才”的办学宗旨,“争一流、创特色、办名校、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孝亲、尊师、赞美、鼓励”的校风,“勤学、善思、互助、奋进”的学风……现都已篆刻在廉江一中的各式建筑之上,处处彰显着学校的精神文化底蕴,凸显出仁德教育样式之美。

1.成式

这里所谓“成式”,是指已经形成的特色教育样式。从传统文化入手,办学以来,廉江一中逐渐形成了文化育人、活动怡人的育人之路,彰显了知行合一的教育路径。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文化育人。以论语广场为平台,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廉江一中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每日书声琅琅的晨读、晚读,每周一节的《弟子规》或《读,学做人》校本特色课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例行儒学传统教育,每年9月28日的敬师节活动……如今,廉江一中已基本形成了“读?看?听?说?行”融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一“读”,利用晨读午读、文化周等读《论语》《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精华;二“看”,由班主任组织,每月安排一节班会课,利用教学平台播放《感恩》《母亲》《天下父母》《母慈子孝》《让生命充满爱》等视频,引导启发学生珍惜生命、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三“听”,利用“校园之声”广播让校园处处散发传统文化书香,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聆听专家解读经典;四 “说”,打造“说”的平台,如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由学生代表作《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专题演讲等,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反思和吸收;五“行”,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日组织新生集体礼拜孔子,通过书画、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名言名句选读”“读《论语》、写心得”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活动怡人。廉江一中把学生社团作为素质教育新课堂、学校特色活平台,对各社团制订了科学的学年活动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开展活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统一开展社团活动的时间,各社团定期开展书法、美术、文学和科技等知识讲座和比赛,举办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和科技文化艺术节。“在我们学校,每人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每人参加一个社团,每人学习一门艺术技能。”张旭自豪地说。课外时间的廉江一中,琴声曼妙,歌声飞扬,艺术楼里传来朝气蓬勃的大合唱、古筝曲,运动场上已拉开了足球比赛的序幕,论语广场空地上闪过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轮滑舞者……论语朗诵队、美术社、书法协会、合唱团、古筝队、女子足球队、科技协会、摄影协会等34个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校超过50%的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结出了喜人的硕果:学校合唱团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比赛夺得小组合唱金奖、混声合唱银奖,参加广东省第5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参加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荣获重唱小组唱银奖、青少年组铜奖;学校足球俱乐部 9名女足球员被选拔到湛江市女子足球代表队,参加第14届广东省运动会(学校体育组)足球比赛,获得冠军;科技协会在全国航模比赛、青少年创造力大赛等活动中斩金夺银,多人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学校科技小组参加第3届“晶草杯”钟南山创新奖公益活动、第11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和第67届德国纽伦堡发明展中国地区选拔赛,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学生叶德瑜的 “便携式高效发电装置――重力势能太阳能风能互补蓄电演示仪” 发明作品勇夺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银奖及第9届国际发明创意大赛金奖。

2.创式

这里所谓“创式”,是指正在以及将要探索的特色教育样式。立足于论语广场平台,通过传统文化育人与特色活动育人这两大成式,廉江一中以仁爱之德载育人之道,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与极高的社会声誉。在此基础上,廉江一中立足现代化视域下教育理念的范式变革,于2016年下半年起明确提出仁德教育理念,创建仁德教育特色学校,让学校的教育特色在聚焦中更加鲜明。

为什么要在这时提出现代化视域下的仁德教育理念?“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适应于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到了一个需要主题性聚焦、体系化梳理的阶段。”张旭接着说,“将‘仁’‘德’思想与现代化视域结合起来思考,有利于学校在仁德教育理念引导下整合学校特色发展样式与路径,构建起更多样、更系统的学校特色发展生态。”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与思考,廉江一中不仅明确了仁德教育发展理念,而且通过申报《仁德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教育理念的范式变革》省级重点课题立项深入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以现代化视域为基点,以“慈、和、爱”为核心,积极探索以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强化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的仁德教育实施策略,构建“崇德尚礼”的仁德课程体系,全面开展“仁师、仁生、仁教、仁学”的仁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创建系统化的仁德教育特色样式。

仁德之旨

仁德,既是传统文化之精华,又寓现代教育之精髓。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爱育人,强调真、善、美。这些,都可以从仁之德性找到精神源头。廉江一中的仁以立德、立德树人的仁德教育理念与实践,以现代化视域传承传统文化智慧,推进教育特色优质发展,可谓找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相融相生的教育发展路径。

仁德教育,立足于文化“寻根”,但这种“寻根”,不是一味遵循不合时宜的文化传统教条,而是要寻回被遗忘了的或被边缘化了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教育价值导向,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教育内涵。所以,廉江一中虽然倡导一拜孔子学礼仪、二拜孔子学做人、三拜孔子学读书的“三拜”活动文化,但这种“三拜”活动文化不是为了复古,不是崇尚迷信,而是以一种现代敬拜礼来营造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育人氛围,展现学校以孝为先的孝道、以生为本的生道、以师为主的师道三位一体的“三道”思想理念,并由此促进学生在日常行?橹凶跃跣纬啥辔⑿Α⒍辔屎谩⒍嘈欣竦摹叭?多”习惯,自觉实现内务无杂乱、餐桌无剩饭、地面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学校还通过成立“清华园”助学基金,以“借”而不是“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学生可在将来有能力和意愿的情况下“归还”,实现仁德品行的自觉传递。如今的廉江一中,处处展现了举止文明、知书达理、热心服务的师生风貌。

在廉江一中,通过对以孔子为典型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学习,促成学生日常优良品行的生成、培养与传递,极好地彰显了仁德教育的目标导向与旨趣――仁以立德,立德树人。

上一篇:共享内存实验报告总结下一篇:证券交易最全最好的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