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推广

2024-05-20

网络社区推广(精选8篇)

篇1:网络社区推广

一、什么是网络社区?网络社区有哪些形式?网络社区构成因素有哪些? 网络社区: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网络社区就是社区网络化、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涉及到金融经贸、大型会展、高档办公、企业管理、文体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同时与所在地的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技术手段。形式:

BBS、论坛、贴吧、讨论组、即时通讯工具、聊天室、博客、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 构成因素:

网络空间、网络设施、人口、社区活动、社区文化(1)社区内容

社区内容是吸引社区用户参与、分享的关键,是服务于社区用户特定的共同兴趣爱好的,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能促进激发社区成员的相互沟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社区内容中的经验分享、社会热点事件和在线活动及促销话题是社区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支柱。(2)社区用户

网络社区的魅力在于互动,互动的关键在于用户。有研究表明,网络社区的内容生产也符合“二八原则”,即20%的用户贡献生产80%的内容,这部分活跃用户通常是网络社区的意见领袖。网络社区的互动营销策划要注重对意见领袖的引导,从而提高社区用户的参与度和黏性。(3)社区平台

社区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互动平台,其具体形式可以是论坛、即时通讯、博客、社会性网络等等。做好网络社区营销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社区平台,合适意味着平台用户与产品目标消费群体有较高重合度、平台文化与品牌理念较契合、平台传播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等等。

二、企业做网络社区营销的目的是什么?

(1)网络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全程营销的目标。(2)网络营销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费用。

(3)网络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4)通过互联网络可以有效地服务于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最主要目的:推广。

三、是不是任何企业或者产品都适合做社区推广?什么类型的企业适合做社区推广?

不是任何企业或者产品都适合做社区推广。(药品、化工产品、军事武器、B2B)服装最适合、B2C、个人。

四、进行网络论坛推广的主要步骤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主要步骤:

筛选人气论坛、注册论坛账号、论坛个性签名、论坛新人报道、帖子软文书写、掌握发帖时间、积极参与互动 成功的必要条件:

(1)首先分析要传播的目标用户群体的习惯与活动范围和区域;(2)精心策划符合网友喜好的论坛推广事件或活动;

(3)积累论坛相关人脉资源,会对开展论坛推广提供很大支持;(4)做好统计分析,以了解论坛推广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加以改进。

原创加精、人脉关系、空间日志、奖章晋级、广告灌水、每日签到、注意事项

五、小米是如何做网络社区营销的?(1)饥饿营销。

(2)口碑营销(社会化营销)口碑营销核心在于产品,能力与市场份额正相关。

(3)媒体营销。

(4)小米的新媒体营销 关注小米官方微博可以看到,每周的抢购和每个新品发售都会组织相关的转发抽奖活动。(5)社区营销/线下活动营销。

六、什么是网红经济?网络红人是如何赚钱的? 网红经济:

网红经济是以一位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如何赚钱:

“芙蓉姐姐”的S、“草根”炒“草根”、推手的“洗白”、“轰叔”的人工脸、专卖给“好看的人”的烤白薯、“帝国”之下的方向、“网红”的孵化 发自己喜欢的产品给粉丝看,从而带动商品的销售,以达到销售的目的。

七、通过论坛、微博、贴吧、微信、QQ空间等网络社区进行推广的企业有哪些?举例!论坛:王老吉 微博:美丽说、小米 贴吧:李毅 微信:微商

QQ空间:美丽说、小米

此文件仅供参考

篇2:网络社区推广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来源:东大社区 发布日期:2010/11/2 18:32:23 访问次

数:196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构建和谐社区的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构建宜居宜业的魅力鼓楼,鼓楼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东街街道军门社区探索开展的“135”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即强化一个核心、建设三支队伍、创建“五在”社区)。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及温泉街道党工委的具体部署,鼓楼区温泉街道东大社区党总支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扎扎实实的办事,发挥党总支在社区中的主导作用,使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积极在辖区内推广探索“135”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着力夯基层打基础,强化一个核心。

一是发挥“四力”、强化“四责”。切实发挥社区党总支在各项工作中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指导、落实责任、提升服务,坚决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部署的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社区党总支将坚持对群众的正面引导,切实把宣传工作牢牢抓在手中,通过良好的宣传氛围,切实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要善于引导,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好身边人身边事的榜样作用,通过宣传活动,树立典型,争创先进,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晓应该做什么事、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要全面展示,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的战斗力为促进发展、保障民生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全面展示出来。

三是巩固“两新”组织建设,强化党员管理。以“两新”党组织的巩固与组建为突破口,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覆盖面,着力构建社区区域性党建工作新体系,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内“两新”党组织作用,深化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发挥的凝聚党员的作用,深入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做好党费缴交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是社区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的程序,认真履行手续,按照序时进度,全年至少发展2名新党员,确定3名入党积极分子。对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三必访”制度,推进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有针对性的制定困难党员分类帮助措施,突出做好下岗失业党员的关怀、帮扶工作。社区将按时足额收缴党费,做好党费收缴的登记造册,公开党费收缴及回拨党费使用情况,建立党费台账。

二、着力规范化职业化,建好三支队伍。

一是建好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社区共有工作者9名,其中女性8名,男性1名,党员5名,大专以上学历的4名(本科1名)。基本上实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此外,社区还配有协管员4名,社区加强 “四员”整合后的管理和使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东大社区党总支 “平凡岗位创业绩,创先争优惠民生”为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先争优活动启动迅速、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二是建好社区党员队伍。社区坚持“结合实际、突出特点、方便活动”的原则,优化社区“小三级核心网络”组织设置,特别是优化楼宇党小组设置,进一步推进楼宇党建工作。同时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组织开展特色活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切实发挥。社区党总支将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建创新项目,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以基层党建创新为抓手,坚持不懈,继续深入开展了基层党建创新活动。争取在思路上有新拓展、方法上有新特色、机制上有新突破、载体上有新内容、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上有新的提高。社区党建创新项目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为目的,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把党建与促进社区建设,更好的发挥管理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好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成立了包括社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助老志愿者等7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员达到五百余人,创志愿服务人数历史新高。我们还以市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为原则,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探索志愿者工作发展之路,并在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共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8项,受助服务达700余人次;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项目正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着力谋发展促和谐,创建“五在”社区。

一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美在社区”。社区严格落实市容精细化管理和环境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大力推行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加强无物业小区整治的长效管理,完善长效机制,打造宜居社区品牌。深入开展周末卫生劳动日和“除四害”工作,巩固创卫工作的成果,对辖区单位、企业、店面、公共场所、新村楼院进行严格管理,对重大疫情、违法建设予以坚决打击,努力为居民群众打造宜业宜居家园。

二是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实现“爱在社区”。社区坚持要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助业、助医、助老、助困、助学“五助”活动,积极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建立各类下岗失业人员的台帐登记。积极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增加社区就业率,扩大社区就业信息网络。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初审,办理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待遇,负责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认定工作,代理发放失业人员保险金。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照“零就业家庭”调查、登记、认定制度,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工作。积极做好低保金、医保、求职、社保、“4050”再就业人员等社会保障工作。

三是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实现“乐在社区”。东大社区坚持以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等“四基”建设为载体,以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增强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争创“宜居社区”为目标,积极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持续抓好“五好家庭”、“拗九孝顺节”、“科普宣传周”、“社区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着力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休闲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文化的覆盖面,让广大居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四是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实现“安在社区”。社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关于开展平安创建的总体工作部署,立足辖区的治安实际,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以社区创安为抓手,以治安复杂地区整治为重点,以动员辖区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平安创建为基础,以抓好各项制度落实为关键,全面启动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为构建“和谐东大”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社区继续保持辖区政治稳定和治安平稳,不发生影响全省、全市和全区的群体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三支”人员的思想工作,积极稳妥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对“法轮功”的重点监控。社区 加大对社区安保队员的管理力度,力争社区发案稳中有降。社区还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和限期解决率100%。

五是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和在社区”。社区坚持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及省委八届九中全会精神,紧紧把握《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大历史机遇,提高领导社区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使社区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加快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海西和谐社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篇3: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的社区参与

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需求基础上, 各个地区的卫生状况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在研究和实施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应该从社区的需求出发, 包括平台的建立、技术的遴选、技术推广、效果评价。

1.1 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程序

建立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平台。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是将三甲医院的成熟、优秀的临床技术, 向二级医院和社区推广。所以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社区参与应该有两种路径。第一种是直接由三甲医院到社区, 称之为“反射式”技术传播, 这种路径完全将三级医院的技术完整的传播到社区, 与光线反射成像类似;第二种是经由二级医院的过渡将三甲医院的技术传播到社区, 可称为“折射式”的技术传播, 由于技术经过二级医院的过滤难免失真, 但是保留了技术大部分的原貌, 就好像光线经过折射后传播路径发生改变一样。

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旨在整合医疗资源, 使得老百姓“看病贵, 看病难”的问题有所好转[1]。因此, 并不是昂贵的外来的临床技术就是最好的, 而是最能解决医疗难题尽可能低成本的技术才是最适宜的。在整个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平台上, 各级医疗机构、各部门都必须承担相应职能。研究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需要建立三级医院和社区的长效合作, 建立双方技术转接的平台。所以可以说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网的建立, 是为社区健康服务通道建立创新型的运送模式[2]。在这一个模式下存在着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适宜技术服务线, 以技术强度为评判标准, 由高技术强度 (大医院) 进行技术推广服务到低技术强度的社区技术项目;第二部分是非技术服务配套线, 包括从大医院基地到社区服务端的非技术环境建设范围。

1.2 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的评价

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的效果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察, 这些维度也就是评价的标准[3]。从卫生、临床角度;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可及性、公平性的角度三个大的方面来评价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的效果。

1.2.1 临床适宜技术管理的标准。

在卫生方面, 可以从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等层面进行项目运行的效果分析, 而在临床上, 医疗机构需要用临床指标检验临床适宜技术应用的效果, 医生经常需要药物、医疗程序效果评价的信息, 以帮助他们推广适宜技术相关问题作出医疗决策, 尤其是病人的安全越来越显得重要, 任何医疗机构、医疗技术都必须以保证病人的安全为基本前提。因此, 需要引入临床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各种准入规范。

1.2.2 知识、态度、行为的角度。

从知识、信念、行为的角度进行干预性的研究, 分析项目的效果评价, 不同知识层面、不同信仰、信念的人对事物的态度不同, 因此, 不同的人对构建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网的认可程度不同, 最终的评价效果也会不同, 以避免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失误。

1.2.3 可及性。

临床适宜技术的可及性是指技术本身覆盖的区域范围、人群数量, 通俗的讲就是有多少受众通过技术的推广而享受到技术带来的实惠[4]。我们探讨可及性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实现的可及性;平等和不平等的可及性;有效果的可及性;有效率的可及性。

1.2.4 公平性。

临床适宜技术的公平性强调的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基本的接受技术服务的权利, 不论他的收入高低和地位高低[5]。这里将机会公平; 结果公平;机会和结果都公平三种情况纳入研究范畴。

综上所述, 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的效果评价指标可以用表1作为参考:

2 临床适宜技术的社区推广的不足与实施障碍

面向社区推广适宜技术, 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技术水平, 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但推广临床适宜技术是一项牵涉多方利益主体的复杂的过程, 它的实施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阻碍。

2.1 技术方面的不足

(1) 技术标准难以界定。

目前, 各地推广临床适宜技术的口号喊得很响, 但动作不是很大, 主要是因为缺乏一套适宜技术筛选指标体系。究竟哪种技术才是适宜技术、哪一级的医院适合引入适宜技术, 应该如何引入适宜技术都难以具体确定。同时, 适宜技术引入的评价机制基本上是空白, 引入适宜技术后的后续配套措施, 如何消化、吸收、应用和再创新都是很大障碍。

(2) 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有限。

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社区医疗卫生的任务, 而临床适宜技术社区推广应用最终要由参与学习、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来实施, 因此, 他们技术能力的高低及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该技术推广的成败。目前, 我国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必将影响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 因此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 技术的短缺。

技术的短缺体现在相对和绝对两个层面。首先, 良好的技术过于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大医院院, 带来了适宜技术的相对短缺。本研究也旨在解决这样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现状确实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我们更希望从二级就可以进行向社区的技术推广, 但是现实中却不可能。其次, 我国医学水平的整体落后于西方, 导致在具体的临床适宜技术上不能满足临床发展的需要, 这是一种绝对的技术短缺。技术推广的研究一方面是将三级医院的技术推广到社区基层, 同时, 三级医院自身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素养, 也就是存在一个三级医院也存在技术的普及、推广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形式是医院之间的技术交流。

2.2 非技术的障碍因素

(1) 认识不足, 观念落后。

推进临床适宜技术进社区, 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需要, 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然而, 有些地方、部门对该工作认识存在偏差, 对其不理解, 不支持。甚至有些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对能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技术愿意引进推广, 对能降低患者负担的适宜技术则积极性不高甚至不引进;而不少医务人员也满足于现状, 自身不积极主动接受临床适宜技术的学习, 不求进取。

(2) 协调不够, 配合不当。

现实中, 医疗机构承担着卫生服务中最大的一块——医疗服务, 因此作为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主要承担者, 各级医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医院基本上都各自为政, 各自为各自的利益打算, 相互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 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3) 信息渠道不畅通。

社区医务人员接触和了解临床适宜技术的机会不多。除了正常的到其他医院进修、培训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班、查阅杂志等, 社区医院普遍反映获得临床适宜技术的信息渠道不多, 了解有关技术的内容和技术要点则更难。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落后, 更使得社区医院难以与上级医院开展良好的合作, 导致许多工作难以进行。

3 临床适宜技术的社区推广对策研究

3.1 加强认识,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临床适宜技术进社区的推广工作[6]

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必须以政府为主导, 积极引导各个部门参加, 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可及的卫生技术服务, 提高社会技术水平。党政一把手应该亲自抓, 有关负责人要认真管, 签订“责任书”, 确保适宜技术的顺利推广。各个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如政策支持、专项拨款、人才支援、技术援助、积极配合等灵活方式真正加大推广力度。

3.2 制定一套可行的临床适宜技术遴选标准

选择适合社区需要而且能开展, 经济而又实用的技术, 这是做好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关键。所以界定哪些技术只能在城市医院开展, 而哪些技术可以推进社区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合适的临床技术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居民和卫生工作员的积极性, 使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此外, 提高社区基层卫生人员的基本技术水平也很重要, 否则, 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和应用。

3.3 建立“医院三级网络”的联动机制

适宜技术推广最重要是医院之间的相互配合。三级医院作为先进技术主要的提供者, 必须科学、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二级医院作为连接上下级的桥梁, 必须迅速根据一级医院的要求做出反应, 很好地承担纽带作用, 一级医院作为适宜技术的主要直接承担者, 则负责技术的实施和对适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3.4 加强临床适宜技术推广机制和体制建设

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宜技术筛选、引入、评价、创新等指标体系是推进适宜技术进农村的保障。在加强适宜临床技术推广工作中, 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技术的“适宜性”。因此, 建立一套可行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加强对适宜卫生技术规范、合理应用的政策指导, 完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过程和效果、效益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3.5 加强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信息工作和网络建设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谁拥有信息谁就能获得成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卫生行业同样不例外。尽管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但仍然满足不了各地对卫生技术信息的需求。因此, 建议科技部门对此重点支持, 与卫生系统合作构建卫生技术信息平台, 将推广的效益作为评定各级科技奖励的重要依据。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远程教育等各种现代化宣传工具切实推进适宜技术进农村。

3.6 加强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 提升技术队伍素质, 提高临床适宜技术应用的可接受性

要在各类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重视和加强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适宜技术训练, 明确技术掌握的基本要求, 考核制度, 确保技术的真正掌握。在继续教育中有计划地不断引进农村适宜新技术, 使基层医生的技术得到不断更新。同时, 在提升队伍素质的同时, 还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 稳定现有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在人员编制、福利待遇等各方面给予保障, 使其能安心扎根农村、服务农村。

总而言之, 如果没有社区的健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健康, 因此, 临床适宜技术的社区推广应用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政府的鼎力领导和投入, 又需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积极合作, 大力推广。不断探索和完善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网络,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 提高居民健康, 最终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摘要: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强调从需求出发, 关键是技术和现实条件要匹配。将临床适宜技术应用到社区, 应该强调社区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社区承接技术的能力。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 社区将承担更多的基本医疗服务责任, 临床适宜技术的社区推广符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的改革精神。文章从临床适宜技术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其在社区应用的障碍, 拟定了其推广的效果评价指标, 并就临床适宜技术有效推广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社区参与,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陈国瑾.推广和采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的重要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2; (6) :37.

[2]李俊伟, 陈瑞安.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运用及培训[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 (1) :45.

[3]熊墨年, 吴跃进, 张进.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的做法与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8:85.

[4]董恒进, 陈英趣, 吕军等.医学技术评估的内容与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志, 1998 (14) :709-711.

[5]杜治政.应当大力发展医学适宜技术———关于价廉、公正医学的呼吁[J]., 医学与哲学, 1997;5 (18) :225.

篇4:社区养老院值得推广

我并不是想说养老院有什么不好,相反的我认为养老院是一个可以改善老人生活状态的公共机构。只是有时候,我发现多数养老院似乎并不适合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

这些褥疮病人多是因为照料不周造成的。其实,对于没有完全丧失行动能力的老人,只要每天有人定时协助他们下床活动,褥疮的发病几率就会大大地降低。可这些养老机构连这一点都没有做到,都是家属在假期探望老人时,才发现老人的病情,送来医治的。

曾有调查发现,90%以上的老年人在生病时会选择亲人看护。但亲属子女毕竟不是专业的护理人员,还要依靠专业机构。可是时下,养老机构水准参差不齐,提供的服务项目差异也很大,某些照顾机构为了降低成本紧缩人手,降低服务质量,甚至发生虐待老人事件。

我以为,对于那些患有疾病的老人,养老院应该提供基本的医疗帮助,而子女也应该尽到照顾老人的责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养老机构与社区医疗机构挂钩,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人就医的费用,也方便家人就近照顾生病的老年人。

篇5:社区推广活动方案

“惠老”行动——

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

2008-5-2

3活 动 目 录

一、社区推广的意义

二、社区推广规划

三、社区推广要求

四、社区推广总结

一、社区推广的意义

1、迅速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燕之坊品牌的好感度、亲和力、关注度,加强我司与消费者沟通,让大众消费者更加了解燕之坊及产品。

2、建立社区销售渠道,与大型连锁KA争抢消费者,避实就

虚,避开卖场高额的费用及门槛,直接让利于消费者。

3、占领社区零售终端是实现销售的基础,真正将品牌落地。

4、寻求服务、渠道、方式的差异化策略。

5、投入小,收效大。

二、社区推广规划

1、社区推广活动位置的选择

为确保社区推广的开展,前期需对目标活动社区进行深入的了解,经走访了解选择如下:

A、选择:安居苑、琥珀山庄两大社区

B、社区环境分析:属中高档消费区,消费者普遍文化素养较高,生活讲究健康,主要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为辅。

C、位置具体选择:最聚人气地段,能够进行现场销售的场所。需注意:事先了解社区物业收费或居委会领导及活动中与后期要求。

2、活动计划

1)促销时间:2008年6月6日至6月8日

2)促销名称:“迎端午”惠老活动

3)促销地点:安居苑、琥珀山庄

4)促销方式:买赠、摸奖(抽奖)

通过现场活动聚集人气,进行现场销售。通过游戏能与消费者进行现场的互动。

A、多重奖项:买产品赠东西为一重奖买赠,主要是针对老年人持老年证件才可以享受超低价格的产品,普通消费者在购买时只有部分敏感性商品的价格低于超市售价,但不能相差太多,以平衡超市的利益。并根据购买的金额进行飞镖游戏得奖为二重奖。

B、玩转飞镖活动简介:有5米的飞镖投射距离根据投射飞镖的准确度进行奖品的设置,标靶上面有1、2、3、4个不同的奖项,根据购买的金额进行相应的飞射次数,金额越多飞射就越多。

(8元射一次,15元射两次,20元三次,一次类推)

C、奖品设置:

一等奖奖品:燕之坊麻油一瓶(300ML装)价值8元中奖率3%费用率5%

二等奖奖品:不锈钢盆一个价值5元中奖率7%费用率5%

三等奖奖品:购物袋一个价值2元中奖率18%费用率5%

纪念奖奖品:玉米片一袋价值0.64元中奖率70%费用率

5.6%

5)促销产品:粥类、枣类、糯米、及绿豆

6)促销价格:降低敏感性商品的价格以降低消费者对燕

之坊产品的敏感度。敏感商品特价表(持老年证购买):

7)促销人员:每个社区分一组,每组成员4人,业务人

员不包括。

A、具体分工:收银1人,现场布置维护1人(男性),销售2人。

B、提前对产品知识、促销术语、促销技巧作培训。

8)促销效果预估:

9)促销费用预估:

3、现场布置展示更充分

利用活动现场的柜台、横幅、帐篷等做好宣传,同时放置电视音响VCD等设备,提高对消费者的视觉冲击、购买欲望、企业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4、社区促销工具的准备

签字笔、写字笔各1支,胶带2巻,赠品、三证、零钱、免费品尝物品等。

5、三、社区推广要求

1、货物、人员到位的时间:

2、产品的摆放要求:

3、促销现场的布置:柜台、货物、太阳伞、帐篷、促销台等

4、活动细节的海报告知:

5、促销人员的要求:

注意:占领有利位置,将促销台摆放整齐。

服装统一、保持良好的形象。

现场气势氛围,刺激购买。

四、社区促销活动总结

1、货物与货款的盘点与清点

2、促销现场的卫生清理

3、与物业或分管领导的道别

五、召开促销总结会议

篇6:论坛社区运营推广方法

关于运行核心的关系:可否这样理解,“用户—>内容—>活动—>市场(渠道)—>产品—>用户”,是一个闭环,“用户产生内容,自发组织活动,影响线下线上渠道,衍生优化产品,带来更多用户”。

更更简单的思考:作为社区社区运营者,要告诉用户几个理由,告诉用户一个来的理由,告诉用户一个留下的理由,告诉用户一个告诉更多用户来的理由,

这些工作之前的基础工作,是先规范社区成员的激励体系和管理体系。

关于用户和客户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现实社区离不开商业,网络社会也同样离不开商业,但是开放到什么程度,通过哪个点盈利,需要在空间是时间上把握的恰到好处。

跳出社区看社区:耐性不足的人,最好远离社区。现在很多地方站的社区已经成为垂直频道附属功能,仅仅满足增加用户黏度和互动的需求。为了盈利的压力,无可厚非。

篇7:“135”社区党建经验推广

激活一盘棋

——吴航街道推广“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纪实

今年以来,吴航街道积极推广“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激活人气抓队伍、聚活财力抓保障、盘活资产抓载体、健全制度抓规范等措施,逐渐探索了一条符合我街实际、适合社区运作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打造出“135”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一、激活人气抓队伍,实现有人管事

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作为推进“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首要任务,从建立完善管理、教育和激励机制入手,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一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管理的暂行意见》,规范了每个社区干部的编制数量,保证基层组织人员素质和工作待遇,解决了基层队伍不稳、力量薄弱等问题。公开招考了37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到各个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并积极鼓励社区干部参加社工师考试,目前10个社区共有8名在职人员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积极谋划基层换届工作。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和干部人事调整,及时将21名优秀干部充实到相应社区“两委”班子队伍中,使“两委”班子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三是严把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工作,并通过优推优选等形式发掘素质高、党性强的人才。今年以来,共

区帮扶经费的方式帮助相关社区开展工作,今年以来,三个村累计给予结对社区30万元用于园区整治、环境卫生等工作的开展。

三、盘活资源抓载体,实现有址议事

坚持“集约利用,资源共享,方便群众”的原则,统筹辖区内的阵地、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合理配置,今年以来累计投入专项经费45.7万元用于加强并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建设,全街10个社区均按标准实现了“六有”、“五室”、“四中心”的目标要求,办公场所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如三峰社区建有总面积460余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设有党员活动室、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综治调解室等,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坚强的阵地保证。同时,街道还依托综治维稳中心围绕窗口建设的目标,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积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作用,设有计生办、社会事务办、社会劳动保障中心、综合服务等四个服务窗口,采取代办式办公方式,让群众得到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

四、健全制度抓规范,实现有章理事

一是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制。将辖区单位或共建单位党员干部纳入社区“大党委”范围,共邀请18名辖区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以“兼职委员”身份进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和研究,三峰社区还设立了共建工作联络站,由社区和共建单位党组织共同指派联络员,便于日常工作的

篇8:网络社区推广

一、社区阅读的现状

当今互联网时代, 越来越多的读者更愿意在手机上进行阅读。而面对这样的市场选择, 社区阅览室却没有相应的硬件支持。社区阅览室的有效利用率不高。一方面社区本身对于社区阅读不够重视, 调查显示, 有至少27%的社区居民表示, 其所在的社区, 阅览室是常年不开放的。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一些书籍、报刊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由于时间、兴趣、供求不匹配等原因, 不愿前往阅览室。使得社区阅读陷入居民没有阅读意愿, 社区管理人员越发不重视的恶性循环。

二、社区读者在社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阅览室不被重视。办公条件缺乏、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使得许多社区普遍存在着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社区阅览室的问题。而是以轮流制的形式管理阅览室, 甚者有的社区负责人认为有无社区阅览室都无关紧要, 而挂出告示, 常年“休息”。更无从谈起数字化建设社区阅览室的计划了。

2.社区建设缺乏专项资金建设阅览室。社区阅览室缺乏专项的建设资金, 早期由政府拨款购置的图书就一直陈列至今, 无法更新。同时, 在开放时间上“朝九晚五”, 与社区居民的作息时间平行, 无法配合人们业余时间的阅读需求。不少阅览室还存在着一室多用的情况。阅览室同时作为老年活动室、儿童“游乐场”和临时会议室, 破坏了阅览室应有的阅读氛围。

3.国民阅读方式的转变。我国的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增长, 2014年更是首次超过50%, 且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纸质文本已经逐渐让位于移动终端的数字阅读。另一方面, 国民的阅读方式向“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转变。面对这样的受众群体, 传统的社区阅览室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互联网+”时代下社区阅读推广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社区居民阅读的意识。由于以往多数社区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社区阅览室, 也就没有对应的宣传活动。调查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部分社区居民甚至不知道所在社区有无阅览室。社区阅览室想要改造, 首先应该从宣传做起。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阅读的意识。其次, 应邀请当地政府分属文化建设部门参与宣传活动, 依靠政府的权威, 可有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到阅读推广当中, 增强阅读推广的力量。

2.多方联动, 建立“社区—图书馆—社区”一体化平台。将过去孤立的社区阅览室与外界联通起来, 社区与教育机构、图书馆、书店等单位联合举办活动, 赋予阅读更多的内涵。同时, 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 对社区阅览室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图书馆作为网络的中心, 社区阅览室分别处于图书馆的附近, 形成一个发散式的平台网络。首先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意调查, 了解社区居民对于书籍类别的需求, 根据需求在社区阅览室放置所需要的书籍。其次, 在社区阅览室无法满足需求时, 平台向图书馆提出诉求, 将用户的所需的书送至社区, 进行借阅。再次, 提供各类名师讲堂, 知识讲座等个性化课程的线上报名, 线下参与。

3.重视少年儿童和老年人读者群。通过笔者的走访观察, 发现在社区阅览室的读者中有不少是带着孙辈的老年读者。老人与儿童的闲暇时间充裕, 生活圈子以社区为中心, 是社区阅览室的“常客”。阅览室在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同时, 不能忽视这一群体。社区阅览室可增加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的书籍, 比如养生、保健、儿童绘本等书籍。正确引导老年读者与儿童读者的结对阅读, 营造阅览室的良好阅读氛围。于此同时, 消除老年读者数字化阅读的障碍也是重要的课题, 是社区阅览室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功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情报资料工作, 2008 (4) .

[2]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传媒.2015 (08) .

[3]繁星.新阅读方式正在形成[N].新华书目报, 2015, 4 (30) :01.

[4]羽离子.对英国“阅读是基础”运动的考察[J].图书馆, 2002 (1) :81-83.

[5]文毅.书香江苏·悦读苏州[J].现代管理, 2014 (7) :32-33.

上一篇:关于戒毒安全的作文下一篇:有关防汛应急预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