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平讲座感受

2024-04-29

田恒平讲座感受(精选3篇)

篇1:田恒平讲座感受

听田恒平教授的讲座《在无为中大成》有感

学校最近组织了所有教师听了田恒平教授的《在无为中大成》的精彩讲座,虽然田恒平教授主要是讲班主任的管理,但是我作为一个科任教师在他的讲演中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做人、处事方面可以说都有了重要启示。现将此次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在教学方面,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生活要豁达,尊重他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放弃,放下才能承载。班级管理中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哪些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这样对老师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花费老师的精力,影响老师的情绪,挤占了关注其他孩子的时间。另外,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各种能力的孩子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发展个性。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其它方面,田教授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田教授认为:唐僧四师徒就是一个团队,唐僧是最没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却带领团队取得西经,他的成功原因在于:

有目标:向西天取经是他们的目标,“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坚持的信念。可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向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信念。

有境界:无知、无能、无用、无欲。在小说中,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无知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问:“悟空,这是什么地方?”“悟空,这是什么树?”,可到了西天,反过来是悟空问唐僧:“师父,这是什么地方?”由此可见,唐僧并非无知,他的无知是假装的,是一种境界,是把自己放在无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唐僧不会识别妖怪,也不会打妖精,更没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个无能、无用之人,但细细分析,唐僧并非无能,他的专长不在于打妖精,而在于拜佛念经,佛经就是他强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有力武器,对症下药。

有仁爱。在唐僧四师徒的团队中,最有能力的当数悟空,悟空更是整个团队的救命恩人,从这一角度看,悟空理所应当是这一团队的领导,但为什么悟空不能成为领导,而唐僧却能呢?田博士认为是唐僧仁爱。唐僧善于调动悟空的积极性,总是把最难办的事都交给悟空,让悟空有一种被重用的感觉,所以悟空每一次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唐僧还常怀着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徒弟,当悟空责备八戒贪吃的时候,他一方面劝悟空:“悟空,你让他吃吧,八戒饭量大。”一方面又安慰八戒:“八戒,你多吃点,你饭量大。”由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一份仁爱之心,要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如此解读《西游记》,如此借《西游记》来隐喻班级管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2:田恒平讲座感受

湖北省第二师范大学的田恒平教授的报告很吸引听众,让我感觉到学习真是一种享受。下面我初浅的谈一谈学习了田教授讲的“无为中大成”的学习心得。听了报告以后,使我知道“无为而大成”不是什么都不去干,什么都不去做,而是用更高的智慧、策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管理班级,为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打算。

一、树立自我形象,在示范中形成

班主任要做一个好人,把人格魅力彰显。做一个实在人,把虚幻的工作做实在。实在人就是着眼大局、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着眼大局即大场合说大话;立足现实即小场合说小话;放眼未来即深谋远虑说长话。做一个有性格的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出特色。有性格从三方面:注意积累厚积薄发、注意消化本土意识、注意创新阴阳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田教授却认为,身正未必成范,成范的人未必身正。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四次请陈独秀,陈独秀说自己不适合当老师。他这个人比较风流,因为他当时有才帅气,称为四大美男之一,所以在他进北大之前有三个姨太太。被请去之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等人提倡男女同校学习。陈独秀后期因个人作风问题被撤掉。学识并不高的我们,要当好老师一定要身正。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公众对教育的关注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社会上的人追崇是金钱、地位、名利。咱们在社会大染缸里,如果不能做到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就会成为追逐金钱名利,乏味平庸的俗人。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一定要明白,我是什么人?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现在怎么做?我们是做教育工作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那么基石的风化和松动岂不会发生大厦倾覆的悲剧?国民素质要提高靠的就是我们——教师。李镇西说:不要因为社会风气而放弃我们教育的善良,这是我们的教育良知和我们做人的底线。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民族的希望,胸怀祖国的未来,手捧孩子的明天。所以,老师们,如果我们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二、运用制度文化育人。对于制度,田教授的观点是:制度越少越好,表述越直越好,应用越巧越好。他举了一个很有味道的例子,他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只用了“三项纪律”就建立了新中国,难道我们治理一个班级还要几十条上百条制度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毛泽东三篇文章稳中华(第一篇《为人民服务》、第二篇《纪念白求恩》、第三篇《愚公移山》)。邓小平主席一生只讲三段话,就是著名的三大理论:“猫”理论、“摸”理论、“灯”理论,到江主席就三句话,“三个代表”,胡主席就三个词(科学、和谐、低碳)。到了习主席,就两词:美丽中国、幸福中国。伟人运用制度文化是少而精,但指导到位。咱们平时管理班级的时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能不能把班规也像毛主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浓缩为几个或是十几个字?我从中觉得应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年级的高低制定有效制度,但还要注意着眼于长远目标。那就是“以人为本和自主发展”,核心就是“为了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三、确立发展目标

田教授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唐僧作为领导者,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白龙马,前往西天取得了真经。不可否认,他带领出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团队。

大家看,这张图片里有五个形象:唐僧,一位高僧;孙悟空,一个铜头铁脑的猴子;猪八戒,一头猪;沙和尚,一个水怪;白龙马,一匹马。这里有一个人和四个“畜生”,一个高级动物和四个低级动物。这五个人中最没有本事的,最无用的就是唐僧。这就奇怪了。唐僧没什么本事,但他管理的都是些有本事的人。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都管不了;天蓬元帅猪八戒,那不是好玩的,不是一般的猪,孙悟空都管不住他;沙和尚,当年天上的卷帘大将;白龙马,西海龙王之子。这四个家伙,都是犯过错误的,这么一帮家伙,唐僧怎么把它们管住的呢?研究这个团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修之路。原来这个没用的唐僧有两个绝招,第一个是目标定位,第二个是管理策略。

向西,向西,再向西!——唐僧的目标定位

我们先讲目标。在这个团队西行14年的漫长过程中,孙悟空一会儿上天入地,一会儿回花果山,一会儿跑到如来佛那里去。猪八戒也是,沙和尚也是,白龙马也是。只有唐僧以一种无可动摇的信仰在确定着团队的前进方向:那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只是一个向西,他就成功了。而如果方向一改变,他们就不可能取到真经。唐僧以一种执著的信仰,引导这个团队一路向西取得了成功。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孙悟空这个形象很奇特,他集三大教派、三大文化于一身,学的是道家的本事,取的是佛家的真经,信奉的却是儒家的文化。为什么这么理解?他的七十二变是个道士教的,他取回来的是佛家真经也不用我解释了。孙悟空一路上哪像个和尚?和尚不许喝酒,他天天喝酒。和尚不许杀生,他一天杀几个。他干过很多坏事。所以我说他不像和尚。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发现只有一个妖精是他一棒敲死的,这个妖精叫白骨精。那时孙悟空刚出道没经验。后来他不这样干了。他每次碰到妖精以后,妖精把他师父掳到洞里,你看他总叫:“妖精你出来,咱们大战三个回合!”妖精出来了。他抡起金箍棒,大声叫:“妖精,看棒!”他要把这个动作做好,等他做好了,妖精都跑了,他才一棒打下去,这一棒总是抡到石头上,然后他说:“好生看着师父。”他上天搬救兵去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为什么叫妖精看棒?有两秒的时差,他是想让妖精逃跑。因为孙悟空发现这些大小妖精都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有背景,不能随便敲死了。有人说孙悟空也没什么本事吧,每次总要上天搬救兵。你如果只是这样理解就太肤浅了。天上那些天兵天将都是他手下败将,他大闹天宫时没有一个人能打得过他。他去找他们的原因是去找这些妖精的主子去了,让他们去把妖精收回来他们师徒好继续西行。所以当班上有学生调皮你准备抡棒时,你一定要想一下,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不要轻易把棒子抡到学生头上。不要轻易抡棒子,要学学孙悟空。

唐僧师徒总是这样的状态:唐僧是领导,如果没有妖魔鬼怪出现,白龙马是专车,猪八戒开着车,沙和尚挑着担子,孙悟空没事做。不信,有歌为证:“你挑着担”,沙和尚挑着担;“我牵着马”,猪八戒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根本没有孙悟空的事。孙悟空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他总是摆出这样(单脚站立、手搭凉棚向远处眺望)一个寻找的姿势。他在寻找什么?有人说他寻找路,不是,他是在找妖精。只有妖精出现他才有价值。比如说看到前面的山峰云雾缭绕,唐僧说:“多好看的风景啊!”而孙悟空则说:“那里有妖精!待俺老孙前去打探!”当真的有妖精出现了,只有一个人是最兴奋的,那就是孙悟空。

所以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既不调皮也不上网,要我们干嘛?我们班主任的存在是以学生的“后进”为前提的,每一个班主任都是后进生成就的。当妖精出现时,所有人都很紧张,只有一个人很兴奋,就是孙悟空。所以,当你们的学生调皮捣蛋时,当你们的学生搞得任课老师手足无措时,你应该很兴奋,因为证明你班主任存在价值的时间到了。有了孙悟空这种心态,你就不会想:昨天我都说过你了,今天怎么又这样了呢?孙悟空昨天打了一个妖精,今天绝不会说:妖精怎么又出现了?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这种心态。田教授讲了目标,目标有三个基本层面:信仰,信念,信心。从这个团队来看,唐僧是有信仰的,他有对佛教的信仰,对拯救大众的信仰。孙悟空有信念,他一定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八戒和沙僧是有信心的,他们对猴哥有信心。目标落实到班级中,班主任是要有信仰的,科任老师是要有信念的,学生是要对班主任有信心的。带着信仰上路的人,可以虔诚;带着信念上路的人,可以坚忍;带着信心上路的人,可以勇往直前。

(四)搭建成长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为。在谈这个之前,我们不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班主任总是忙忙碌碌、身心疲惫,却又收效甚微?为什么我对学生常常“谆谆教导”,而他们却“听之藐藐”? 我们怀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事无巨细,从早读,从自己上课到其他各门课程,从学习到生活,从卫生到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我们事无巨细,事事操心。结果我们“高度负责”的结果是:孩子们自律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班级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班主任。田教授还是用《西游记》给我们做了很好的阐释:唐僧除了确立坚定的目标外,还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无知,无能,无用,无欲。什么时候你能做到这四个“无”,就是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了。无知。唐僧带领着三个徒弟漫漫西行途中,每遇到一条河、看到一座山、经过一个村庄,总是问:悟空,这是一条什么河?悟空说不知道,他去问问,回来说这叫沱沱河。八戒,这是什么山?八戒说不知道,他去问问,回来说这叫火焰山。每走一个地方都是这样,一直走到了西天。我们说唐僧怎么这么没用,什么都不知道。到了西天,师徒四人换上干净衣服,准备去拜见如来佛。进得雷音寺,看到一棵大树挡住去路。以前都是唐僧问三个徒弟,今天徒弟们来问师父了:这是什么树?唐僧很镇定地说:徒儿们,这叫菩提树。然后讲了菩提树背后很玄妙的一个故事。这是整个西行途中最玄妙的一个知识点。唐僧连这么玄妙的知识点都知道,以前的山和河他会不知道吗?西行前唐僧做了十年的准备工作,他将整个西行途中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各地文化全部了然于胸,你说像昆仑山、天山,我们都知道,唐僧会不知道吗?他知道!他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倾听者,把徒儿们推上前台。这就是他当领导的高超之处。要真正做一个无知者,这是很难的。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当学生问你:“老师,一加一等于几?”你说:“等于二。”这不算好老师。你应该告诉他:“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们两个算算吧。我给一个苹果,再给你一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啊?”学生会说:“两个,明白了,一加一等于二。”做老师的、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置于无知的境界和孩子共同去探讨。无知的最高境界就是难得糊涂。无能。唐僧带着几个徒弟西行途中,到过很多村庄,村里的长老请他们吃饭时爱说:哎呀,唐长老,最近村里有妖精胡闹,搞得我们家家不宁,你一定要帮我们抓住妖精。唐僧总是说:施主放心,我这三个徒弟,个个本领高超。他们一定会给你们抓住妖精的。唐僧这么一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马上就跳出来了:看我们的!长老们想,三个徒弟都这么厉害,师父肯定更厉害。唐僧把自己置于无能者的地位,他以欣赏的目光看三个徒弟,这是一种管理艺术,一种境界。老师们不要当一个能者,要学会当一个无能者。无用。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有九尺钉耙,沙和尚有降魔杖。唐僧没有武器,所以每次妖精来时,孙悟空都说:保护好师父!毛泽东一辈子不舞枪弄棒,他是一个高超的领导者,一个战略家。诸葛亮一辈子不拿武器,只拿扇子。可是谁敢不看他?无用是指挥者的胸襟。做班主任也是这个道理。很多班主任什么事情都要搞一个示范,这是最蠢的做法。元旦节,带学生跳个舞、唱个歌,没有必要!你记住田老师的话:那个舞台是学生的,你当一个旁观者就行了。对你来说需要的是无用。记住了,一个好的领导者是无用之人。无欲。说唐僧没有欲望是假的,唐僧有欲望,有一个大欲望——去西天取回真经。因为他有了大欲望,所以没有了小欲望。唐僧长得好,肉也好吃,一路上惹了很多麻烦,很多美女都想嫁给他。唐僧真的无欲吗?你看每次女妖精勾引他时,都要打扮得很性感,然后去找他。按说唐僧不是佛教徒吗?不是四大皆空吗?但他一看到妖精就用袖子挡住眼睛。这个动作暴露了他的欲望,他还是有欲望的。只是因为他有大欲望,所以不得不压抑小欲望。无欲就是用你的信仰,用你的大欲望压抑小欲望。作为教师,我们是有信仰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中国未来的希望。这就是我们的大欲望,所以我们今天可能要压抑很多东西。作为老师,无知就要做一个倾听者;无能就是做一个欣赏者;无用就是做一个指挥者;无欲就是做一个扶植者。作为教师,要把探索、表现、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向学生示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即进一步深刻理解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人,老师要做一个旁观者,一个智者,不一定非要事必躬亲,应当善于用人。班主任必须放手放权,让学生独挡一面,把机会留给学生,最终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

(五)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引导自主发展,这是“无为中大成”最为核心的东西。班主任不要自己做得太多。没有前途是可以设计的,没有发展是可以替代的。前途是学生自己的前途,发展是学生自己的发展,我们不可替代。那么班主任干什么呢?我们不妨老听听田教授在转换差生方面的经验,那就是“让后进生爱生活,而不是爱学习”。别和后进生谈学习,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班主任对那些学业上实在糟糕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爱生活,而不是爱学习。这样他们或许可以同样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确实,这种困境在教育当中是真实存在的,对班上这极少数学习实在困难的学生而言,学习往往就像笼罩在头顶的阴霾,每天相伴相随,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有的只是一次次失败的体验,痛苦的滋味。不谈成绩,不揭伤疤,这样或许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春暖花开,他们在校园生活的精神品质会得到一些提升。

田教授初为人师的时候,在一个山区教学,当时生活所迫好多学生退学在家,校长让老师们先去家访进行劝学。当他来到一个孩子家中,告诉他说上学是大山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等,最后这个孩子说,我根本就没学习好过,指着学习出路那是不可能的。谈话到此中断。田教授开始端详这个孩子,14岁1米72那么高,于是他就说:你有这么好的身材这就是资本,当兵的都是大高个,如果要是有可能的话说不定能进入国家仪仗队呢,要是那样的话,找个对象至少都是空姐级的,他们的谈话让孩子欣喜万分。他最后告知那个孩子,第一保护好自身宝贵资源,第二:你就是考倒数第一,也要坚持到高中毕业。从此这个孩子有了人生目标。十几年后的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个军人拜访田教授,通过辨认才知道是这个大山里的孩子,他说就因为那次谈话帮他确立目标,到初中不敢和人打架怕伤着自己,从不招是惹非,得到校长老师的好评,也不谈恋爱,因为田老师说过,空姐是起点。在上高中时,部队的人去选人才,他当时已经1米8多了,再经老师推荐幸运的选中了,到了部队他不怕吃苦受累,别人休息他接着练,结果在这批新兵中脱颖而出,在接受首长检阅时他是领队走在队伍最前列。因为他的坚持再加上机遇好,首长就点带队的这个当他的勤卫兵,后来首长的女儿看中了他,通过调查这个人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热爱劳动,是一个好人。就这样被留在部队,提干才有了今天。虽然是一个特例,但我们应该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是性情的成长,而不是知识的成长,教育目的之一在于“育人性情,培养完人”要以人为本。做为班主任,要快乐工作,享受教育,既然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就要喜欢。心态决定一切,工作就是娱乐。把学生看成天使,我们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成魔鬼,那就生活在地狱里。

篇3:聆听杜亚雄民族音乐学讲座感受

一、上半场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整个讲座开始。杜老师先讲述他和贵州的情缘,他以前来过贵州做田野作业,对贵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有好几篇文章都有涉及到贵州的少数民族音乐。杜老师距离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今天讲的主题是“民族音乐学在国外的最新发展。”他说,讲到民族音乐我们必须讲一下民族音乐学的概念。什么是民族音乐呢?有的人在窃窃私语,我当时好想站起来回答,只是胆子太小。有个男生站起来回答,但不全面,杜老师进行了补充,什么是民族音乐学呢?最早的民族音乐学不叫民族音学,叫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复合词语,它是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复合而成。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实地调查的方法。“好”字“坏蛋”“对不起”去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宗教、习俗、信仰等等。音乐学就是从音调中的文化背景去看音乐的特征、去看民族的风情、到当地去感受它的民族风情。杜老师用最简单明了的话,概括民族音乐学的概念。

他结合自己最近在国外学习和田野调查的一些例子,指出国外的一些学者。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用住居式的方法到当地生活几年时间。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去做调查。并强调,田野调查是学习民族音乐学唯一的方法,也是民族音乐学区别其它学科最本质一个特点。这让我想起了,艺术来源与生活,我们的民族音乐更是如此。调查也不是一帆风顺,杜老师在调查中也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语言,他曾经在甘肃省裕固族地区做田野调查。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如今他学会说裕固族的语言,并且能用方言来演唱裕固族的民歌,现场还演唱了裕固族的民族,让现场的气氛一下子达到高潮。我自己是苗族,会说苗话,也会唱苗歌,我都自叹不如,一个局外人,能够这么执着对民族音乐学的热爱,学会他们的语言,对一个局外人来说很难,用它来演唱歌曲,这更是难上加难,杜老师也强调语言是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容易接近民族音乐的本质。

二、下半场

音乐不仅可以代表一个民族,还可以折射一个民族的文化。他还说学习民族音乐认同作用很重要,不管做什么。不管哪个民族。他们都自己独特的一面,民族音乐没有好坏之分,他举例苗族飞歌、侗族的侗歌等。要求从不同的民族音乐中去找灵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古琴,它是属于文人音乐,以前最流行的琴社是西湖琴社,要善于的发现其中的隐藏着音乐元素。西方民族音乐现在也发生了变化,已经出现了音乐工业和大众媒体。现在和过去的部分音乐已经变成了商品,要让更多的人去听同样的音乐。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和对策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民族音乐学已经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民族音乐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有城市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他希望,住在城市,可以研究城市民族音樂,因为好多农村人往城里发展。于是把农村的民族音乐带到城市,并与城市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民族音乐,这样的研究会很精彩,也很新颖,也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讲座完了,杜老师很有礼貌的说一声谢谢。提问时,让我印象深刻是:“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的关系?”杜老的回答:“它们是不相等,但是有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从它们的词义和被提出的文化背景及其生成的环境来看,这两个不同名称所代表的是研究范围相同,但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的两个学科。

三、结语

上一篇:昵图网原创会员非独家销售协议下一篇:《卷烟商品营销员》之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