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奎中学联系

2024-04-27

聚奎中学联系(共6篇)

篇1:聚奎中学联系

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突围记

(2013-10-11 13:32:59)转载▼

分类: 独家关注

如果现在说起聚奎中学,最先跳入你脑海的可能就是“翻转课堂”。2011年以来,聚奎中学借鉴美国最新的翻转课堂模式,率先在中国大陆的学校中开展实践研究,很快赢得了广泛关注。

翻转课堂改革,激活了这所百年名校的创造能量。

科技改变课堂 文化塑魂教育

——聚奎中学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整体变革的行与思

聚奎中学位于重庆江津区的国家AAA风景区黑石山,校园内黑石嶙峋,古树参天,景在校中,校在景中,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风景区的名义收取门票的中学。聚奎中学办学始于1870年的聚奎书院,历143年之久,从未间断,学校的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缩影。其间有梁漱溟、陈独秀、佘雪曼等名人在此传经论道。为国家培养了以中科院原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国家女排原主教练邓若曾等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人才。

现在,聚奎中学是一所以高中为主、初中为辅的完全中学,占地300余亩,有81个教学班,近300教职工。办学基础坚实、教育特色鲜明,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是江津区的窗口学校。

如果在2011年以前说起聚奎中学,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它优美的校园环境、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继而会想到它是重庆市重点中学,有着不错的高考升学率。

如果现在再说起聚奎中学,最先跳入你脑海的可能就是“翻转课堂”。2011年以来,聚奎中学借鉴美国最新的翻转课堂模式,率先在中国大陆的学校中开展实践研究,很快赢得了广泛关注。

翻转课堂改革,激活了这所百年名校的创造能量。聚奎中学基于已有的文化传统,结合时代要求,提炼出“做最好的自己”这一办学理念,塑魂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整体变革,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优质、特色发展之路。

技术突围:从“541”高效课堂到“翻转课堂” 当前,普通高中办学同质化竞争严重,高考升学率几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聚奎中学虽为重庆市重点中学,但由于地处农村,学校的发展一直受到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吸引到优质生源。聚奎中学如何“继往开来”?又如何“突出重围”?

作为学校教育核心阵地的课堂教学,自然成为聚奎突破的着力点。聚奎中学率先在国内实施翻转课堂,就是从全球教育寻找经验,用科技改造高效课堂,打造学校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突围行动。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一次题为《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课堂模式正好相反,这就是“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翻转课堂”进入聚奎中学的视野,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2011年4月,聚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张渝江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遂被其新鲜的理念和操作方式所吸引,“能否将翻转课堂引入聚奎中学的课改中来呢?”经过教研组讨论后,他把这个想法向校长做了汇报。

来自一线教师的大胆设想,让在课改中徘徊探索的聚奎中学看到了曙光。其实,自2007年起,学校先后派出教师到多所课改先进学校学习经验,并进行了诸多尝试,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直到2010年,重庆市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聚奎中学才在全国课改名校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中,找到了“可学、可行”的方向。老师们认识到成功的课改必须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又与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息息相关。

聚奎中学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打造“541”高效课堂模式,并出台《聚奎新课堂活动方案》《聚奎新课堂评价标准》《聚奎导学案制作标准与流程》等一系列规范指导文件,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所谓“541”,就是指从学生结构上看,有10%的优秀生、50%的良好生、40%的后进生;从学习内容上看,50%学生自学能会,10%学生合作学会,40%需要老师教会;从课堂时间分配上看,50%为老师的课堂导入、诠释学习目标、组织、引领、点拨、激励的时间,40%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学已在课前完成),10%为总结反思、当堂检测时间。“541”有三个核心理念:一是少讲多学,合作共赢;二是学生的学,比老师的教更重要、更关键;三是静心自学、独立思考,互教互学,善问敢评。“541”还有五大标准,包括时间标准、学案标准、环节标准、目标标准和师生活动标准。

然而,再完美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也难免碰到问题。诸如,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时间的冲突,统一授课与分层教学的矛盾,导学案练习任务重与反馈慢的问题,等等。

学校一线教师有困难,学校领导也有困惑。怎么办?课改的方向是对的,但仅有学校自上而下的推动还不够,还需要老师们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与不懈坚持。为此,聚奎中学做了很多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验的激励机制。

因而,作为普通一线教师的张渝江,提出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平板电脑设备,打造聚奎“翻转课堂”的设想,就并不是偶然。翻转课堂的提议,很快赢得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学校组织科研骨干、专家,多次开会专题研讨,论证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大家发现,翻转课堂是对“541”高效课堂模式所提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讲多学”等教学理念的“升级”,把学生自主学习摆在了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更多的成为组织者和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

互联网视频技术的使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把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录制成视频提到了课前,节约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练习反馈更加及时,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翻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虽然好处颇多,但对地处农村、办学条件一般的聚奎中学来说,真正要实施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首先是经费投入。平板电脑、视频录制设备、路由器、“校园云”服务器、学习系统软件等等,无论硬件软件,都需要不菲的投入。再就是操作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管理等问题。

聚奎中学“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校训,激励了聚奎的探索者们。历经5个月的前期论证、充分准备,2011年9月,聚奎中学正式在高2014级的两个班开展翻转课堂试点。一年后,高2015级扩大到六个实验班。2013年高2016级扩大到七个实验班。两年多来,聚奎中学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学校自筹、外拉赞助等途径投入经费1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翻转课堂的实施。

聚奎中学在借鉴美国翻转课堂模式的同时,结合本校的“541”高效课堂模式对其进行了改造,探索出了适合聚奎实际的“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翻转课堂基本模式——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然后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10~1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们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用平板电脑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和导学案。看完后,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做预习检测题,学习的平台立即对答题情况进行评判反馈。教师通过软件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中:学生在课堂先独立做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通过观看答案详解或教师的习题评析视频,自主纠错,巩固所学知识,反思总结。

教学形式的翻转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都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翻转课堂适应了不同能力和兴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速度快的可以提前学习后面的视频内容,掌握更多、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则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学习,并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

随着参与实验的教师增加,同一教研组内的教师不再重复备课,减少了作业批改量。不过,由于要在十几分钟时间内讲清楚内容,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高要求。几年来的课改实践,让聚奎人认识到,简单模仿移植不能带来理想效果,只有根植于学校实际的借鉴创新,才能打造适合自己的课改模式。

理念提升:“做最好的自己”,塑魂学校文化,引领整体变革

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很快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金字招牌”。教育部、市教委等部门领导,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70多学校的同行相继来校考察,还获得了乌克兰国家电视台、《中国教师报》等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最重要的是,聚奎中学的师生们在翻转课堂实验中收获了自信和成长。参与翻转课堂实验的教师中,有10多位被邀请到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做主题发言或上展示课。而平时为论文发愁的教师,一篇篇论文轻松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2012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翻转课堂’学习研究”成功申报国级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获2013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聚奎教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专业发展的动力。

面对荣誉和成绩,聚奎人清晰地认识到,以技术作支撑的翻转课堂可以作为学校打造品牌的突破口,但这样的“标签效应”过后,更需要的还是营造独特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整体变革。

聚奎中学14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校训、“崇德、笃学、勤思、力行”的校风、“视学生为已出,视教育为已任,视自己为专家”的教风、“知学、好学、乐学、成学”的学风的学校文化系统。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聚奎中学的发展还远未达到与其历史地位相比肩的高度?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聚奎文化中少了一个最具凝聚力的价值理念。如果把学校文化比作一个人,校训是人的心脏,校风是躯干,教风和学风是四肢,那么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人的大脑和灵魂。没有灵魂的学校文化,就如同少了丝线串联的珍珠,有亮点但很散乱。

聚奎中学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翻转课堂的初步成功,激发了学校师生主动参与学校改革的积极性。2012年,一场关于办学理念的讨论在聚奎中学持续进行,老师们纷纷献智建言,甚至争论得“不可开交”。学校还邀请了一些专家把脉会诊。

经过深入挖掘研究学校的文化传统,聚奎人发现,学校已有的“一训三风”既指明了追求崇高、卓尔不群的远大志向,又体现了不避艰难、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而作为一所农村中学,率先在中国大陆的学校中实践前沿的翻转课堂模式,不正是上述精神的现实写照么?

最终,聚奎中学提炼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即要求学生、教师和学校做独特的自己,找到自身的特色,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过去的自己比,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尽可能发展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做最好的自己”为百年聚奎文化塑造了新的灵魂,与“一训三风”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学校文化谱系,引领学校的整体变革。聚奎中学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己任,确立培养学生“五会五能”的目标: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一门乐器、会锻炼,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一篇好文章、能用熟练的外语在网上了解外国国情、能绘画、能创新。并将培养“五会五能”渗透于课程、活动、环境等学校的方方面面。

一小时锻炼、大课间、“我的座右铭我的一天”“歌声伴我去学习” 等每日常规活动有声有色;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越野赛、跳绳比赛、野外拉练、摄影展、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聚奎中学基于学校国家AAA级景区黑石的地理位置,组建了“导游社团”,社团创办5年来,接待了6000多名游客。学校还把新生入校典礼改为跟着“导游”游校园,让学生对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等有更深刻的感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

每年5月底,学生即将毕业之前,聚奎还要搞一个跳蚤书市:低年级学生“淘”得不亦乐乎,毕业年级学生“赚”得颇有感触。

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激励学校、教师、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新旗帜。用科技改变课堂,以文化塑魂教育。聚奎中学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提炼出“做最好的自己”这一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整体变革,正朝着办一所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上级满意——人人满意的学校,笃定前行。

记者观察@张磊

一所乡村百年名校的底蕴与视野

作为一所地处农村、有着143年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百年名校,聚奎中学在江津区甚至重庆市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变革与创新,颇具启发意义。

偏安一隅的地理环境,是制约聚奎中学发展的瓶颈,也是激发其超越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的动力。

自2007年开始探索课改,前期由于忽视自身实际而遭遇困境。但聚奎人并未止步,继续探索实践“541”高效课堂,继而突破性地以新科技促进课堂“升级”,实验“翻转课堂”,走在国内课改的前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大视野和大无畏。

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聚奎中学提炼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串联起学校理念文化的谱系,引领学校的整体变革。这些实践证明学校自上而下的推动与教师学生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对于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性;也证明“突其一点、带动其余”的整体变革路径的可行性;还证明办学理念之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之于学校整体变革的核心引领意义。

从“翻转课堂”到“做最好的自己”,聚奎中学走的是一条“先实践行动,后理论提升”的整体改革之路,体现了其对于学校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于未来发展的开拓创新。

正如聚奎中学校长何世忠所说: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做独特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每天进步,天天向上。

这,也许就是一所乡村百年名校的底蕴与视野。

日教育》2013年10期)

(来源:《今

篇2:聚奎中学联系

一、定义

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用移动智能终端从服务器上下载并学习教师预先录制的教学精讲视频,回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二、聚奎中学翻转课堂解决问题的思路

互联网,大数据对教学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地方。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地方。翻转课堂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的一种途径。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力量,我们探索实践翻转课堂的思路如下图:

三、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聚奎中学结合具体实践对翻转课堂进行本土化改造,探究出了以下教学实践模型:

本实践模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选择获取网络资源或参加面对面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无线网络环境中使用平板电脑,能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观看教学视频等学习材料,完成互动作业;并访问数字图书馆和使用学习应用软件(网易公开课、猿题库、开心词场、笔记软件、有道词典等)开展深入和有趣的学习。学习管理桌面能控制学生把平板电脑用于非学习用途。

学生在教室的面对面环境中,能与同学合作释疑,开展探究,独立学习,获得教师的帮助,完成练习巩固和应用所学,达成高级思维的训练。

四、翻转课堂六大优势

1.少讲多学

传统课堂40分钟的讲解浓缩为15分钟,真正实现了少讲、精讲,学生也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

2.一对一的贴心辅导

教师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

3.即时掌握学情

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一部分练习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在课前自学完后,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的平台会立即反馈正误并自动生成学情报表。

4.培优补差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看不懂的反复看,看得懂的加速看。5.丰富课程内容

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知识面。6.为教师减负

同一教研组内的老师不再重复备课。选择、判断和填空题直接由平台完成批改和统计反馈,这样会为老师们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

五、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操作流程

在三年多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翻转课堂实际操作的两大流程。

(一)教师操作流程(1)教师预备课

(2)教师录制微视频(3)教师获取学情(4)教师再备课

(5)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二)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流程(1)学生观看视频(2)合作释疑(3)拓展探究(4)练习巩固(5)自主纠错(6)反思总结

六、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微视频资源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校翻转课堂实践老师录制了教学微视频超过30G,内容涵盖了高中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科全部新授课的知识。

七、聚奎中学翻转课堂影响

2013年7月,聚奎中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翻转课堂学习研究》获重庆市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聚奎中学经过三年扎实研究,不断实践,收获了大量的课改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4年7月,聚奎中学“翻转课堂”获得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优秀成果新教学模式二等奖。仅2013到2014,学校共组织翻转课堂开放日16次,接待来访学校186所、来访高校研究人员4批,合计近1200人次。学校校领导和教师先后有25人次受邀到山东、四川、深圳、山西、武汉、上海、江苏、浙江及重庆市内各地交流发言。在2014-2015上学期中,聚奎中学组织翻转课堂开放日活动16次,共接待来自山西、湖北、四川、山东、新疆、湖南、北京的学校、教育局、培训中心等单位100多个,合计2000多人。

八、翻转课堂的展望

在国内,新课程改革正在荡涤传统教学,在全球,新技术正在酝酿教育的革命。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实践正是顺应了这一宏大的历史潮流,得到上海师大教授黎加厚、台湾数字化学习专家邹景平、南京大学教授张宝辉博士以及华东师大陈玉昆教授的指导,被《中国教师报》《校长杂志》《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以及重庆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

篇3:聚奎中学联系

一、 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知识的内容和教学特点

(一)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比较侧重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 或者说, 主要是联系工业生产实际。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类。

1.带有化学生产工艺过程及典型设备示意图型的内容, 如接触法制备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 (氨氧化法) , 合成氨工业, 电解食盐水制造氯气和烧碱, 以及电镀、炼铝、炼铁和炼钢, 水泥和玻璃的生产简介, 石油的炼制等。

2.另一类只涉及到生产原理和化学知识的应用, 而没有生产工艺流程或设备示意图的化学生产知识, 如氧气和氢气的工业制法, 石灰石的煅烧, 金属钠的生产, 半导体硅的生产, 以及乙醇、乙醛、苯酚等的化学生产, 煤的干馏、油脂的氢化和水解、葡萄糖等的工业生产。

(二)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和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大致可分为:

1.环境保护方面的化学知识。 (1) 大气 (或空气) 的污染与保护。例如,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氨等气态污染物的防治;烟、酸雾、粉尘等污染物的防治等。 (2) 水体的污染及防治。如防止重金属离子、酸、碱和其他有毒物质, 以及造纸废液等。 (3) 土壤的污染及防治。主要是喷施农药及有色金属矿山产生的废渣和尾砂。 (4) 温室效应。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气态烃都会给大气层带来这方面的影响。 (5) 臭氧层破坏。

2.居室和厨房中的化学知识。现代的日常生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化学物品, 化学制品已经广泛地深入到居室和厨房中。如 (1) 各种锅、盘、碗、碟已由单一的陶瓷、铝质或铁制品, 发展到有不锈钢、耐热玻璃、耐热特殊釉 (可做不粘锅) 等材质制作, 这就涉及到许多金属与合金的知识, 以及各种硅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熔融体的知识。 (2) 炊煮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和烹炸食物时常伴随产生的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硫化氢, 以及油烟气等。 (3) 各种调味品。如食盐已有粗加工盐、精制盐、低钠盐、微铁盐、微锌和加碘的保健盐;酒的品种则更多, 有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 这些酒若饮用不当, 会对人造成伤害, 特别是不法之徒用工业酒精掺兑的假酒常含有甲醇, 人误饮后, 会造成眼睛失明, 乃至死亡;此外, 还有各种酱油 (含各种氨基酸) 、各种食醋、味精 (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等, 都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3.洗涤用品中的化学知识。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固体和液体洗涤剂, 虽然配方不同, 但均含有一些共同的化学物质起到表面活性去污的作用, 这些成分除烷基苯磺酸钠外, 还有含亲水基团 (聚样乙烯基) 的聚醚等。

(三) 现行化学教材对生物化学、医药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一些渗透, 可总结为:

1.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的某些“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导弹的外衣是磷脂双分子层, “子弹头”是蛋白质, 把“生物导弹”注射进入人体血液后“子弹头”就会发挥作用到达病变部位, 导弹随之定向爆炸, 释放药物, 杀死病毒或癌细胞。

2.医药方面的化学知识。医用注射水、蒸馏水、医用氧气的制备;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肿成大包, 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病, 可涂一些碱性物质药水减轻痛痒。

(四)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也渗透了一些建筑、园林、土壤改造方面的知识:

1.建筑方面的化学知识。石灰砂浆砌砖、抹墙干后很牢固。石灰砂浆中凝结材料是石灰膏, 石灰膏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石灰砂浆之所以能结硬, 是氢氧化钙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及水, 碳酸钙是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 并且能与砂粘在一起, 使石灰砂浆层结硬。

2.园林方面的化学知识。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它的作用有三, 一是防治病虫害, 因为有一部分病虫害的卵、幼虫等到树皮缝内越冬, 涂白可把它杀死;二是防日灼病, 冬季晴天的阳光很厉害, 能把树皮晒坏, 涂白能反射掉大部分阳光保护树皮;三是为了美观。

3.土壤改造方面的化学知识。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 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 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事实证明, 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非常关注生物化学科学发展的动向, 科学成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有许多学生进入了高等学府的生物、化学、医学专业学习, 准备为21世纪科学的腾飞贡献毕生的精力。

(五)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1.物质变黑中的化学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变黑;苹果、梨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是因为绿豆、苹果、梨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 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2.物质燃烧渗透的化学知识。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现象。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所有的燃烧从化学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 但燃烧是有利还是有害, 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加以控制, 如果我们掌握了燃烧与化学反应的联系, 我们就能有效地控制燃烧了。

从生活走进科学, 从科学走向社会, 科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科学。

此外, 还有能源化学、海洋化学、营养保健中的化学知识、化妆品中的化学知识, 以及各种化学纤维和塑料在衣、食、住、行中的应用等等, 种类繁多, 成分复杂。

二、化学生产、生活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时, 一定要紧密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化学现象和事实, 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讲解、介绍, 使学生开阔眼界、学以致用, 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 加深他们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结合学生知识水平, 讲清生产过程中的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从教学观点看, 主要讲清与化学反应有关并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典型过程, 而把其他次要的过程省去或一带而过, 除了讲授有关化学反应原理, 还要选择主要生产过程适当介绍一些化工生产原理。例如, 在讲授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过程中, 要介绍硫铁矿的破碎、炉气的净化、热交换以及浓硫酸逆流吸收三氧化硫等, 同时还要简单介绍一下热交换器、吸收塔和接触法制硫酸的简单流程示意图。这样适当介绍一些化工生产知识, 有利于了解化学生产与化工生产的关系, 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全面知识。

2.化学生产知识的教学与演示实验教学相结合。

当学生学习有关化学生产知识时, 最好能结合一些演示实验, 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习化学生产知识的兴趣, 提高学习质量。例如, 讲授氨氧化制硝酸时, 最好做一个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参与下加热生成一氧化氮, 再氧化为二氧化氮, 最后用水吸收制成硝酸的演示实验流程, 这样使氨氧化制硝酸的生产过程模拟化、具体化, 从而更清楚地解释硝酸的工业生产原理和过程。

3.社会生活知识与化学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要主动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首先挖掘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内在联系的某些知识点, 确定实施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可能性和方法, 然后在课堂讲授中实现。所谓相互渗透是指联系的内容既要注意适量, 要顾及课时的限制, 又要注意联系内容的侧重点, 应依教学要求来确定。

4.专题讲授社会生活中化学知识。

随着学习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内容的增加, 到一定阶段时, 可以分专题讲授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问题。讲授的专题有:环保化学、能源化学、材料化学、日用化学、营养保健化学、厨房化学、装饰品化学等等专题。通过专题讲座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化学问题, 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5.专题讲授现代高科技与化学之间的联系。

神州五号飞船要把神五送入太空, 就需要推力大的宇宙火箭, 火箭的飞行速度达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产生上千度高温, 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 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仅有的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和生产的范围。国家和地方的某些法律和法令以及某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都具有明显的科技背景, 高等学校文理渗透已成共识, 为文科类学生开设化学选修课, 便是希望化学成为文科学生窥视自然科学全貌之窗口, 使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 了解化学课的特点及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等, 认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依存关系, 了解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提高科学素养。

对化学学科的一般了解包括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学的新进展, 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自然、生产联系十分密切, 现行的课标和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的一个信息源, 大量的信息还来自学生的生活环境及自身。在教材的知识点外大量使用的是潜在的化学知识点。

篇4:联系社会问题,促进中学数学教育

一、社会问题与习题的比较。

大家常说的社会问题,一般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反映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而我们所做的习题就是由这些概念和规律加工出来的。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往往迷失在推导与演算中,对于习题掩盖的实际问题学生充耳不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做题得心应手,快而准,但是当遇到此类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违背了数学教育的初衷———数学的根源是数学现象,限制了对学生的数学社会问题教育。

数学现象就是由习题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但它只提供了极其完美数据,根本上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因此学生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像做习题那样得心应手了。社会问题则是把每个数学量掩藏在真实而复杂的数学现象中,而不是赤裸裸地给出来的,需要学生随机应变,根据当前面临的情境,通过有目的的假想、估计等手段获自己所需的数学量,再构建出自己理想的数学模型,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推敲,最终得出与事实相符的结论,这样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社会问题化落到实处。因此,我认为有效促进中学生数学社会问题发展的教育方式应是把习题教学与社会问题教学相结合,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与数学现象紧密结合起来。

二、运用社会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科学品质。

数学思想是人类在创立和发展数学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认识。它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潜在意识导向作用。它所具有的思维创造性、内容科学性和观念指导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向导作用。

社会学思想是社会数学问题的指导。社会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描绘成数学现象并以社会问题的形式呈现,主张把原来习题的严格性转化为自然、真实的数学环境,并在其中揭示数学教育活动的因果关系。学生通过社会数学问题的训练,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某种数学思想在其头脑中建立。这一数学思想可能使得他们受益终生,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数学科学品质是数学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社会问题因素,它与数学学内容和人们的数学认识活动相联系。数学科学品质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道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社会数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学生在解决这种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批判、大胆创新,鼓励学生为了追求真理而勇于进取,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中学生的心智没有发展成熟,心理波动激烈,在尽力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会认为某种现象是理所当然的,凭借主观臆想,而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告诉他们一些数学学家的科学活动,让学生树立起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着重强调解决任何问题都要遵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宗旨。无论是谁,违背了这一真理,必然会走向失败。

三、运用社会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活”的数学知识。

在提倡社会问题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活”的数学知识。所谓“活”的数学知识就是要将数学知识与数学现象密切联系,要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到一些知识,学会解题,而是形成自己的品味,即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自己的鉴赏、欣赏、体验、品位乃至审美,对数学的意义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赏,知道数学学中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哪些东西是美妙的,哪些东西是值得跟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而不放手的,从而把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科学现象与事实都是社会数学问题的背景,都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以“社会数学问题”为载体进行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等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然是开放性的。在这种学习情景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和妙处所在,感受到学以致用是多么的有成就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而在以往习题式教学中,学生学会的都是理论知识,在做练习时显得得心应手,但是遇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时,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最典型的例子:学生在做物理练习是很顺利,但是如果家里电路有了问题,灯泡不亮了,让其找出原因时就不知所措了。

四、运用社会问题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学方法教育。

要实现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的目标,中学数学教学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学方法教育。因为它是我们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主要途径。所谓社会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社会学方法在本质上与科学知识是统一的。但严格说来,两者又有不同的特点。社会学方法所涉及的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物质世界本身。社会学方法有它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不直接由学科的知识内容来表达,而是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社会学方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社会学方法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社会学方法教育,必须结合社会数学问题。这是由于,社会学方法的真正掌握,必须在探索和发现之中实现。而社会数学问题恰好为社会学方法教育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社会数学问题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所以,在社会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社会学方法将社会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习题,然后用假设、类比、等效模型、近似等社会学方法去进一步解决问题。

五、运用社会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社会学方法外,还需要训练学生的技能。而训练技能的有效方法就是引入社会数学问题。因为,社会数学问题给学生的感觉它就是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现象,具有原社会的特点。学生一旦遇到这种社会实际问题,就会觉得“活”才是数学的根本,是与现实生活相通的,并非就是书本上死板的知识。于是他们便有了亲身实践的冲动,就会想办法在生活中使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哪怕是一点点也会欣喜若狂的。

综上所述,社会数学问题在促进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上有着习题无法代替的作用。当然,习题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也有自身的很多优点可取。我们希望通过对社会数学问题的探讨,深化对社会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改变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充分认识数学社会问题教育“以习题演练为基础,以社会问题解决为升华”的意义,从而将数学社会问题教育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丁尔陞.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审查说明[J].学科教育, 1992 (05) .

[2]曹才翰.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几个问题[J].宁夏教育, 1989 (Z1) .

[3]曹才翰.论数学教育及其研究[J].数学通报, 1987 (09) .

[4]余元庆, 吕学礼, 徐松, 鲍珑.新编初中《数学》第三册简介[J].江苏教育, 1979 (Z1) .

篇5:聚奎中学联系

1. 速度、动能和动量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速度、动能和动量是一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它们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但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在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内,物体运动速度不变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问题是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速度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而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如果动量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2. 关于合外力作用效果的三个方面

合外力的作用效果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学物理复习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才是完美的?

(1)合外力对物体的瞬时作用效果是对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遵守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2)合外力对物体的空间累积作用效果是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的运动动能,遵守动能定理:W合=△Ek↑;

(3)合外力对物体的时间累积作用效果是对物体产生冲量,改变物体的运动动量,遵守动量定理: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是分析求解具体物理问题的三套基本方法。

3. 关于中学物理内容中的平衡问题

力的平衡是合外力为零和加速度为零的统一;热的平衡是温度相等和无热传递的统一;静电平衡是导体内电场强度为零和导体内无多余净电荷的统一。

4. 力学中的牛顿四定律和热学中的四定律

力学中的四定律是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万有引力)定律;

热学中的四定律是热力学第零、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相等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绝不会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而又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5. 中学物理内容中四个物理量的变化率

物体运动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被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物体运动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被定义为感应电动势:

电场中电势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强度:,且场强的方向沿电势变化最快的方向。

速度和动量是矢量,时间是标量,而且时间是恒正的,因此,速度和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都是矢量;磁通量是标量,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标量;电势虽然是标量,但空间变换是有方向的,而且电势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的方向是唯一的,所以,电场强度是矢量。

6. 中学物理内容中的四个周期公式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

LC电路中电磁振荡的周期公式:

仔细看来,以上四个周期公式是很有特点很有规律的,通过周期公式可以知道对应运动周期的决定因素。

7. 力学中的两个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保持机械能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在合外力为零(或合外力的冲量为零)的条件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力学中的两个守恒定律都可以表述为“条件+结论”,但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比机械能守恒定律更为广泛。

8. 中学物理内容中的两个定理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合=Ek↑;

动量定理:合外力对物体作用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即。

中学物理内容中只有两个定理,它们都从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定理表达、定理推证到应用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定理的适用性等非常相似。

9. 力、运动和能贯穿于中学物理内容的始终

力学中的力叫做机械力(即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力学中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力学中的能叫做机械能(即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热学中的力叫做分子力(即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热学中的运动叫做热运动(即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由温度决定的永不停息毫无规则的运动),热学中的能叫做内能(即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电磁学中的力叫做电磁力(即静电力、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电磁学中的运动叫做电磁运动(即电磁场的变化),电磁学中的能叫做电磁能(即电势能和磁动能的总和)。

1 0. 中学物理内容中的四种保守力和对应的四种势能

做功与物体运动路径(中间过程)有关的力叫做耗散力(如摩擦力等),而做功与物体运动路径(中间过程)无关的力叫做保守力(如重力等)。

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为了简化重力做功的计算, 物理学中引进了重力势能, 且重力所做的功始终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WG=EP↓=EP0-EPt。

弹簧的弹力做功与弹簧的运动过程无关,为了简化弹簧的弹力做功的计算,物理学中引进了弹力势能,且弹簧弹力所做的功始终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即Wf=EP↓=EP0-EPt。

分子力做功与分子的运动路径无关, 为了简化分子力做功的计算, 物理学中引进了分子势能, 且分子力所做的功始终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少量, 即W分=EP↓=EP0-EPt。

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为了简化电场力做功的计算, 物理学中引进了电势能, 且电场力所做的功始终等于电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W电=EP↓=EP0-EPt。

1 1. 中学物理内容中过程量和状态量的联系

物理学中的过程量是由时间和路程(即过程)所决定的物理量,而状态量是由时刻和位置(即状态)所决定的物理量。严格说来,过程量和状态量之间根本没有关系,过程量只可能和状态量的改变量之间发生联系。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即W合=Ek↑;

保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对应势能的减少量,即W保=EP↓=EP0-EPt;

耗散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即W耗=E↑;

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等于物体内能的增量,即W外+Q吸=E内↑;

合外力对物体作用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即。

1 2. 重力场和电场的联系

地球(质量为M)周围产生的重力场在位置A处的重力场强度(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方向指向地球中心(不考虑地球自转);点电荷(电量为Q)周围产生的电场在位置A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平行于该点与点电荷的连线。

质量为m的质点在重力场中的A处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跟A处的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同;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处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方向跟A处的电场强度方向平行。

如果将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场视为均匀场, 将质量为m的质点从重力场中的位置A移到位置B, 重力对质点所做的功等于质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WG=EP↓=EPA-EPB=mghA-mghB=mghAB;如果电场是匀强电场, 将电量为q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位置A移到位置B, 电场力对点电荷所做的功等于点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 即W电=EP↓=EPA-EPB=qUA-qUB=qUAB。

如果将地球周围的重力场视为质量集中在地球中心的质点产生的万有引力场, 则距离地心rA的位置A处的重势 (规定无穷远处的重势为零, 重力场为引力场, 其重势恒为负) , 质量为m的质点在重力场中位置A处的重力势能, 该质点从重力场中位置A处运动到位置B处重力所做的功等于该质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如果电场是由电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 则距离点电荷rA的位置A处的电势 (规定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 正电荷的电场中电势恒为正, 负电荷的电场中电势恒为负) , 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电场中位置A处的电势能, 该点电荷从电场中位置A处运动到位置B处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该点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 即

篇6:聚奎中学联系

什么是健康的个性呢?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 形成的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固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性。个性是许多品质的统一体, 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健康的个性就是指可以促进人际交往, 适应社会以及促进人格发展等的积极的行为品质。如果没有健康的个性, 就会阻碍个人的发展。

数学教育到底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个性品质呢?数学教育又是怎样培养这些个性的呢?经过观察与思考,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深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有目的地培养其个性品质

众所周知,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那么中学生阶段, 抽象思维已经居于主要地位, 能进行理论的推断, 富有远大的理想, 关怀未来的职业。正因为这些心理特征, 使中学生的教育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 所以只要教师稍不注意引导, 他们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因此, 对每个教师包括数学教师来说, 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二、让学生增加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对数学学习者的敬佩感

在我看来, 当数学教师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 应该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 然后给学生讲解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我国从古到今的著名数学家的巨大贡献, 以及他们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荣事迹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还有数学对我国的伟大发明都起了哪些巨大作用。让学生增加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对数学学习者的敬佩感, 让他们明白, 学习数学可以很充分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起到培养其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个性品质的作用。

有没有合作意识是学生良好个性表现之一。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许多工作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数学课也不例外。比如, 我们在做数学模型的过程中, 如果一个人去做可能会很麻烦还浪费时间, 那么, 这时候就需要大家一起动手, 分工合作, 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保证质量。所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只要教师积极地引导, 那么学生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重合作的个性品质。

三、通过讲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做事目的明确的个性品质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如我们的衣、食、住、行怎样花费比较节省;怎样购房最省钱;如何储蓄利息最优等。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生活例子, 作为家庭主妇的你怎样花很少的钱让大家吃上丰富的菜肴。例如, 一只鸡蛋0.5元, 一只鸭蛋0.8元, 你只有7元钱, 想买11只蛋, 买几只鸡蛋几只鸭蛋刚好呢? (这里就要用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略。

其实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 这样才能使你在工作与学习中少走弯路。而数学的解题过程就要求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 不然就很难得出结果。所以说数学教育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做事目的明确的个性品质。

四、数学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培养学生遇事不慌、自信的个性品质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特别是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 要时刻关注他们, 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加以肯定, 在教学中要创造显示他们进步的机会, 鼓励他们扬其长, 克其短。当他们从老师处得到鼓励和表扬之后, 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 又要找到自己不足的一面, 努力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 能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 确立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动力感,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中时刻强调数学的连贯性,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个性品质

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性很强的学科, 有的学生平时很懒, 上课根本不认真听讲, 也不去积极地思考问题, 作业乱做, 考试时能抄就抄, 蒙混过关, 等到真正想学的时候就感到很困难。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时刻强调数学的连贯性, 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 有一节内容没有学好, 就可以导致以后的学习学不好。如小学算术中的四则运算不过关, 就直接影响初中代数中的有理数的运算;因式分解的方法掌握不好, 就难以进行分式的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经过这样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 不劳而获之物不是真正的获得, 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取得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所有。

六、肯定学生的独特想法, 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标新立异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更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变“跟我学”“要我学”“逼我学”到“我要学”, 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教学结构和过程, 正确安排、合理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的自主性, 在思考、回答、解决问题的角度等方面让学生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 给学生机会, 充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要善于发现, 精于点拨, 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 获得最佳的思维方式。

七、注意数学中的几何教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品质

我们在讲解立体几何时发现有许多好看的图形, 有轴对称的、中心对称的。那么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同时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 有的同学排版整齐漂亮, 给人一种很美的视觉享受。而有些同学则马马虎虎、乱七八糟, 给人一种很邋遢的感觉。所以, 在数学中也有美丑之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例如, 我们在布置房间的时候就会用到几何中的对称美, 那么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让其形成自己的优秀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 数学的教育不仅仅是以前的授业解惑, 而是一种人文的“育人”。我们应在教学的过程中, 努力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使他们的个性身心都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使他们能顺利的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将来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摘要:数学教育作为基础的科学教育, 它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数学专业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许多个性品质。数学教育应该不是简单的“制器”教育, 而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教育, 培养出不同于“你”和“我”的不拘一格的人才。数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坚韧的意志、强烈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等, 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师,学生,育人,个性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史爱荣, 孙宏碧.教育个性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下一篇:江神子慢 真坐,江神子慢 真坐王吉昌,江神子慢 真坐的意思,江神子慢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