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2024-05-01

《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精选7篇)

篇1:《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1月1日正式施行。

短短一句话,你我的社会生活规则却已可能天翻地覆。为了从自己做起,学好这部新的社会生活根本法,上海闵行法院特别推出“我在闵法学民法典”特辑,刊载一线法官、法官助理结合自身办案实践,在学习《民法典》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供法律职业共同体内外学习和交流。刊载内容仅为作者个人的学习观点,不代表本单位立场,特此说明。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较于《侵权责任法》的变动可以分为三类:

一为法典化后删减与总则编重复表述的部分条文。如《侵权责任法》第13、14条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第29条至31条关于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规定等;

二为吸收或拓展单行法与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如第1191条雇主对雇员追偿权的规定,第1192条提供劳务者对接受劳务者补偿请求权的规定等;

三为借鉴判例学说,创设新的规则或限缩已有的规则。如关于自甘冒险、好意同乘的规定及对公平责任的限制规定等。

篇2:《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感悟与收获1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实施民法典,将民法典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并提出要将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作为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以及考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标准。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学法、说法、用法上下功夫,全面贯彻,持续推进。

重在学法。广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者、带领者、执行者,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宽窄、执政能力高低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息息相关,而学习民法典有利于帮助领导干部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实现人民福祉。倡导领导干部学法:首先要增强领导个人学习意识,以学习的冲劲点燃学法的热情,形成一股领导带头学法、主动讲法、积极普法的风气,通过以上带下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增强全体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坚定性;其次要主动扩大学习范围,以民法典为中心点,全面辐射其他法域,学懂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实体法,弄通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程序法,用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等规章制度,夯实法律基础,做实法规制度,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保护群众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最后各地司法、组织等部门要完善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在原有学法考试基础上,加大法律知识考察力度,增加最新法规考试,多次测验重点常用的法规,将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倒逼领导干部自动、自主、自觉学法。

难在说法。据了解,大部分群众面对冲突、处理纠纷时,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不诉主义”“厌诉情节”普遍存在,而提倡领导干部说法能充分借助领导干部这一群体优势,在工作过程中贯彻落实普法释法活动,着力提升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鼓励广大群众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权利保障。落实领导干部说法责任: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作用,自上而下传导普法任务、层层压实释法主体,聚焦主责主业,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主动指导各部门结合法制宣传日、党员主题日等,统筹做好普法实践,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制度,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二要抓实法律教育,打造“党员普法大使”,引导各党员干部主动化身“行走的民法典”,全面全速随时随地展开普法宣传,启发党员干部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抖音短视频等载体,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创造喜闻乐见的大众读本,真实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进一步引导百姓懂法守法用法。

成在用法。用法的实现是民法典落地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只有领导干部执政过程中牵头做实、带头抓好法律适用问题,自己坚守法律准绳,不超越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限,对于直接涉及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行政行为严格审批,敢于出面维护受害群众、帮助实现权利,才能真真实实保障百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证实现用法要做到:第一,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各单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领导干部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先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法律明确授权的、法律许可的依法依规审批办理,法律没有授权的坚决不越权越规处置,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保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第二,强化过程监督,积极探索民意调查、主动引入群众评判等机制,定期开展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测评活动,开通多元化、多渠道的举报方式,时刻监察领导干部履行公职的行为,合法用法、执法、维法,全面抓好民法典的落实,提高国家机关的公信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第三,畅通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渠道,大力支持各机关部门创新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做到有案速接快接、有案应办尽办,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行政复议、国家赔偿、司法再审、上诉抗诉等制度,确保做到违权必究、违法必赔。

民法典的条条框框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事关百姓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进一步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法理体系建设。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感悟与收获2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形式命名的法律。正如王晨副委员长在民法典立法说明中指出的:“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作为一名人大人,笔者对民法典的诞生感到由衷高兴,对民法典的实施充满期待。

我国的民事立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标志是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行。犹记得笔者1987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时,民法老师欣喜地说,你们这批学生赶上好时候了,我们国家已经有了民法,现在虽然还是民法通则,将来有一天也会有民法典。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那么,制定民法典为何如此重要?它对我们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此,笔者结合学习民法典的一些思考,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可以从下述几个维度来认识民法典。第一、民法典的层级与位阶。2011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可以看出,宪法之下,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立法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作为基本法律,民法典归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属立法权范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或修改。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连同其他基本法律)的地位仅次于宪法。第二、民法典的性质。民法是典型的私法。法理上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主要看其调整主体。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公法的主体一方总会有国家,而国家与另一方不可能构成平等主体。私法主要指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民事主体地位完全平等,国家作为民事主体也可参与民事活动,它和其它主体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对私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所以民法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意思自治,即只要没有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民事活动则遵循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国家不予干涉。第三、民法典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权利本位成为民法典最响亮的表达。民法典通篇以确认和保障民事权利为取向,以保障和救济民事权利为要义。如果说宪法是“写着人民权利的一张纸(列宁语)”,民法典就是把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一一转化为具体的民事权利。权利本位构筑起民法典的逻辑主线,权利保护成为民法典的灵魂和归宿。第四、民法典的法典特质。法典者,集大成也。民法典不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法条容量最庞大的一部法律,更在于它的体系性、完整性。它包含总则、分则,分则又分为各个编,整部法律贯通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各个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实施后,原有的单行立法全部废止。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迈入一个新阶段。

依笔者看来,这部法典的特色和亮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人格权独立成编。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各项权利,民法典把宪法宣示的“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落实到具体法条中,体现了全面保护人格权的原则。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现有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民法典仍然将人格权保护列入侵权责任范畴内,没有独立出来。在这方面,我国民事立法是一大突破。第二、直面现实问题,吸收最新成果。人们往往把民法称为“社会生活大百科”,它涉及百姓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而现实生活复杂多变,常常充满不确定性。如何适应多变性,无疑是对立法者智慧的考验。民法典没有回避问题,如创设居住权制度、完善高空抛物责任认定规则、明确虚拟财产继承权、增加打印及录像遗嘱形式、确立农地三权分置等等,以上都是为回应纷纭变化的现实情况而增加的内容。这样一种立法思路,可以进一步扩展立法的前瞻性、灵活性,使民法典更具面向新时代的生命力。另外,民法典也大量吸纳了最高法院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释内容,从而保障了法典实施后和当前司法实践衔接的平顺性。第三、民法典重新打造了民法的体系架构,整体布局科学完备,逻辑缜密。这方面仅举一个例子:民法通则第二条就民法调整范围的表述原文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典第二条的表述修改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但立法语言更简洁,而且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调换了前后顺序,这说明民法典的立法重心更侧重保护人身关系,彰显了人本主义立法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指导思想。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感悟与收获3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构建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他建议,民法典颁布后,普法教育要及时跟上,尤其要通过教科书、现代通讯网络进行普及,普法教育要进机关单位、进学校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感悟与收获4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

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感悟与收获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从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等多个方面详细阐释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民法典回应了人民的期待,充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这篇民法典“讲义”,更是饱含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从《法经》问世,到《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通过5年艰苦细致的工作,完成了民法典编纂这一重大立法任务,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法治保障。民法典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民法典姓“民”,所涉及的领域贯穿每位公民的一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针对疫情期间家长隔离在外、孩子在家无人照料等紧急情况,民法典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保障;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怎么办?违反规定饲养动物、侵占通道等引发的纠纷,相关方如何担责……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关切,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法律条文中,从法治层面推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这部镌刻人民权利的“宝典”,有力度、有温度。有关部门要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篇3:《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本学期初区教育局组织的学习太谷大型课改观摩活动, 给笔者的思想带来了新的思考, 让笔者一下有了紧迫感,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立高效课堂, 做智慧型教师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自此笔者真正开启了实践与探索的课改之路。

“邯郸学步”是不会走路的, 学习不是照搬照抄。重要的是领会太谷教学改革成功的精髓和指导思想, 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在教学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改革之路, 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 搭建桥梁。

笔者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四个月, 因学生毕业告一段落,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知识问题化, 问题习题化, 学习具体化”是笔者实施课改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当带着改革和创新的思想再次走进课堂, 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后, 笔者确实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收获。

第一, 学生养成了预习和自学的好习惯。分组学习学生有了竞争意识, 出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第二, 尖子生脱颖而出。各小组纷纷涌现出思路敏捷、表达能力强的排头兵, 解题方法多了, 学生的思路开阔了。

第三, 同学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良好学风, 小组之间互相检查作业, 互相讲解习题, 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关系空前融洽。

第四, 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 小组中各成员的角色也不同, 有负责讲题的, 有负责回答问题的, 有负责检查作业的, 班级有总计分员, 小组内有核分员, 由于角色和分工的不同, 他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和风采的舞台。

第五, 笔者初步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

笔者采用小组积分评比方式, 定期表扬学生并给予物质奖励。这是分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和保证。评分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以前每周一总结, 有点忙乱。在以后的工作中, 笔者打算以月为单位进行“隆重”的总结和奖励, 奖品不是很贵重, 但是学生很看重。

再有, 笔者的宏观调控工具就是表扬, 表扬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间接表扬包括与家长沟通表扬, 向班主任表扬, 在同学面前表扬, 不直接表扬他最好还让他能听见。以上这些做法省时高效, 只要在课间和课后就可以完成了。现在笔者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就是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肯定。

实践证明, 只低头拉车, 不抬头看路永远没有出路。所以, 在课改的大趋势下, 我们要用心思考, 勤奋做事, 与时俱进, 与课改同行。既然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们将努力演绎自己的精彩!

摘要:在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学习的课改观摩活动后笔者对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在实践和探索中摸索出了自己的课改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与同行分享课改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关键词:课改,创新思想,表扬机制,感悟

参考文献

[1]罗玲.投入课改, 感悟课改[J].思想政治课改革, 2014 (7) .

篇4:《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㈠取得成功经验

1.组建社团班级委员会。除聘请任课教师担任各社团的指导老师外,社团中心本着严格规范、循序渐进、有声有色的思路、遵循“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现场答辩等确定高二⑻张弛为新一届社联执行主席,提出“让社联管理社团,自主促进发展”的口号,组建召开高一、高二社团联盟班级委员51人代表大会,张弛同学在发言中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我校社团活动精彩表现及在提高同学素质能力的方面的作用,各社团负责人向班级委员代表介绍社团宗旨、特色及近期围绕校园艺术节开展的多项活动;大会形成一致的共识:一是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同学的成长与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社团活动的规范化、正规化、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有效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等。

2.规范社团制度章程。为更好坚持社团发展方向、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召开研讨会,形成如下共识:明确社团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职责,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加强社团自身建设和管理、实施的课程化、活动的考核评价。

王校长在认真听取各社团负责人工作汇报后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各社团负责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丰富同学们课余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各社团加强管理,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真正服务成长成才;希望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会后,社团指导中心起草《徐州一中关于社团自身建设的规定》等,为推动社团工作朝着活动品牌化、实施课程化、管理科学化和教育效果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做出明确规定。

3.积极开展社团巡礼与考核。本着“立足校园,服务同学”的活动宗旨,社团指导中心于11月组织开展以下系列活动:一是举行社团巡礼,充分调动几乎全体社员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说各社团精彩纷呈:自然演艺社的话剧汇演、阳光心理社的年度庆典、歌舞青春社的迎新展示、51艺术区的化妆PART、“动感地带”运动社的拔河赛及尚言口才社的课本剧《让匕首飞----现代版荆轲刺秦》、星火动漫社的《黑塞尼亚》等都受到欢迎与好评。台上精彩的巡礼演出和台下观众的认真观看,让大家在观摩之余感受人文感染,理解“社团是学生把握成才主动权的第二课堂”;社团巡礼的成功举办为社团文化繁荣发展开辟一条特色之路。

二是加强考核和评选,评选学期“明星社团”,突出两项宗旨:阳光心理社、小草文学社、星火动漫社、歌舞青春社、自然演艺社、51艺术区,旨在要求社团注重日常工作开展、图文资料汇总、同学民主投票等环节,旨在激励社团开展更多有益的活动、树立和表彰优秀社团典型、促进社团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4.制定社团课程纲要。为深化课程改革,发现和培育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切实推动我校社团工作朝着活动开展品牌化、课程化与管理科学化、教育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逐步将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文化、将选修课与社团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团课程化模式与社团课程化,我们结合省级课题责任教育、省级社团规划课题起草《徐州一中社团课程纲要标准》与说明,征求意见后实施,具体实际实施中我们不断充实完善《标准》,收到极好效果。

㈡明确活动分类

社团是经过学校批准,基本打破年级、专业的界限,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等,在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重要方式和广阔舞台。

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采用以年级为单位的社团选择与专业选择相结合、年级组织与班级开展相结合、学校社团活动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的方式。现在,我们课题组根据我校现有社团活动与课程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分类:

1.从形式上将目前我校的社团活动分为课程类与活动类两种。课程类如小草文学社、自然演艺社、尚言口才社、歌舞青春社、生命医学社、园艺空间、绿环环保社等,活动类如达人空间、百家讲坛、社团巡礼、自办刊物、自管自育、三大节、成人仪式与毕业典礼等。

2.从内容与功能上将目前我校的社团活动分为以下四种:

⑴社会科学类,如阳光心理社、尚言口才社、炫动英语社等。

⑵文艺体育类,如小草文学社、星火动漫社、51艺术区、歌舞青春社、动感地带社等。

⑶科学技术类,如自然演艺社、创新科技社、光映影像社、生命医学社等。

⑷志愿服务类,如绿幻环环保社、园艺空间、家政社团、生命医学社等。

㈢学生收获多多

一个成功的校园研究课题,其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应当是校园的主体学生。

我校课题研究的实践大大激发了高中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涌现出大量的社团参与者和志愿者。

在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叶圣陶研究会、《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于玥同学获一等奖。

2012年12月在“新语文学习杯”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省级决赛中我校学生获奖:一等奖董祈(省第三名)、于扬、于玥,省二等奖高旭和、陈梓文、刘子溪。

2013年2月24日我校学生会主席闫璐作为我市高中生的唯一代表参加共青团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的会议,所介绍的团员活动开展情况包括社团活动、自管自育工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在4月29日-3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学生国际辩论邀请赛中我校中文代表队(高二21班的王子奇和高二10班的赵子煜)八战全胜、击败所有参赛名校、一举夺冠,王子奇获“十佳辩手”称号;我校英文代表队也闯进了八强!

在参加由北大主办的中学生国际辩论邀请赛辩论赛训练期间钱希曦、崔文骏、邱子舒、闫璐、王梦娜、崔尔佳、李翔宇、何松润表现突出,被授予“徐州一中最佳辩手”称号。

㈣学生素养提高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方面。孙云晓说素养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人的态度、人的行为等起稳定作用的素质。这种素质融合成生命的一部分,是和人的态度、人的价值观、人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是近乎本能的,不需什么条件、外部压力、别人的提醒,就会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去做。学校生活中只有将思维文化素养的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增强、身心素养的健康发展等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与发展。

1.思维文化素养的提升。我校社团活动涉及文学、艺术、科技等众多领域,多领域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了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我校每类社团实际上几乎都包括形态各异的许多具体小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校目前的学生社团可谓千姿百态,充分激发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可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蕴涵广博知识,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有别于班级体的社团组织,学生在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兴趣爱好、陶冶身心、热爱生命、保护环境、规划人生之中参与活动、扩大交往、增长见识,必会促进思维的转变与发展,必然会每一个学生多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使每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

小草文学社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社团,多少年以来培养了众多热爱文学的青年,出现了不少以文学为发展的校友,如程树榛、李皖等,我校小草文学社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语文组注重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与指导,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我校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促使众多学子在全国、省级作文大赛中频频获奖,这也是我校学生优良思维素养的主要表现。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说,“文学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提高文学的理解力、鉴赏力及联想力与想象力,更可启迪思维,非常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当代青年作家贾梦玮也指出,“没有文学的滋润,人将彻底异化”。

除此之外乐高机器人、环保社等自然科学社团将学生的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密切的结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无疑在促进学生思维成长上功不可抹。

2.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学生时代是培养思想素养的绝佳时期,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成员能通过加入社团、投身活动、参与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认同感到荣誉感、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潜移默化影响成员的心灵。

社团活动和讲座从不同角度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世界,从而更激发同学对祖国的热爱,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团活动中同学学到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知识,如小草文学社组织的“苏轼在徐州”讲座、学生参加的汉学研讨会等就引起学子们浓厚兴趣,大家更加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如校报根据社团活动策划的“一中有声音”专栏就给同学提供展现公民素养和关心时事政治的平台,同学纷纷发表富有见地的观点,展现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质的学子的风采;如环保社的活动促发同学思考环境保护及国家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同学们在活动中成长,愈发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热爱民族文化的精神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促进了民主协作等能力的提高。

3.科学素养的增强。社团活动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突破书本知识的讲解与识记、建构起活动课与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改变传统的授受方式、改变实验教学与探究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灵活语境中走进物理、化学和数学等世界,使同学将学习的视野与实际运用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起来,同学们参观科技馆、动漫制作中心,动手制作机器人甚至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素养的提高。

4.身心素养的健康发展。应试教育过于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素质教育则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重视几项教育的有机结合。而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可以说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典范。同学们每次活动都全身心投入,发挥出很好的创造性;每次活动协调一致的要求,又进一步激发出同学的合作精神;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从活动策划、准备、排练到正式完成表演的分工协作、整体部署等,既突出个体才能又展现步调协调、团结合作要求等,取得良好的结果。如传统活动课本剧表演就极大发挥了同学的文学才华,激发和提高了大家的表演、创造、协作、想象等能力,在活动中的许多能力、良好修养、蓬勃朝气与自信力等是很多课堂教学无法达成的。

㈤科研成果凸显

1.书刊、报纸。学校及时编辑出版社团成果读本《百家讲坛》第一、二辑与《国旗下的讲话》,小草文学社策划编辑社团文学杂志《光年》创刊号,社团联合会策划编辑社团文学杂志《我们》创刊号,都受到了及好评的效果;校报每月一期,设多种栏目,及时刊登社团活动情况与成果,促进各社团的均衡发展,加强相互交流与借鉴。

2.博客。“杏坛花雨”博客载“我校省立项教育规划课题参加市精品课题汇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我校高三毕业典礼”、“高二⑽活动风采录”等,也进一步从多方面呈现和总结了我校多方面的活动;社团指导中心及时发布社团活动情况与成果,促进各社团的均衡发展,加强相互交流与借鉴。

3.论文。卞东华《只有切身的才有最深刻的感悟》发表于《大家教育周刊》第27-28期、《勤真能补拙吗》发表于《大家教育周刊》第34期。

张颖震的《汉画拓印》2012年11月获市第五届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徐州汉画壮馍》发表于《初中生世界》2013.4、《整合学科优势,挖掘艺术人文》发表于《新课程》2013.6。

胡晓虹的《让文化自觉意识走进语文课堂》发表于《语文月刊》2012.2、“让乡土文化润泽少年心”发表于《徐州日报》2012.4。

周俊宏的《善用,方可添彩--谈视频材料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发表于《新课程学习》2011.10。

一系列论文的发表既总结了学校社团工作、体现了老师们的思考,更彰显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社团活动的效果。

㈥活动作用较大

由于中学生社团活动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经历、感悟自己所需要的活动,所以在活动中让学生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实现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师生生命的绵延与发展。

社团活动完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教师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精神风范,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以“良心”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责任”推进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合作”催生师生共同进步,以“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觉得:活动是学生一切能力的本源。独立思考活动助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活动形成学生的实验能力,多元交往活动生成学生的沟通能力,符号学习活动催生学生的洞察能力。具体研究中深切体会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归纳总结社团活动的四要素。套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构成事物从潜在到现实的“四因说”:“目的因”、“动力因”、“质料因”、“形式因”,我们把中学生社团活动界定为:在确立助长或发展或生成或形成或催生学生的素养的“目的”之后,实现其“目的”、“动力”、“质料”、“形式”各要素及亚层次要素协调融洽、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过程。其中中学生社团活动的“目的”就是社团活动的总体目标、各社团活动的具体目标;“动力”就是师生及其能动性,也包括和谐和睦、富能动性的师生关系;“质料”就是活动组织的内容、媒体、设备设施及氛围等;“形式”就是活动的设计方案,如活动的结构流程设计、时空规划、活动节奏等。我们以为:以上四个要素相互依赖、影响、制约,共同控制和促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优化和演进。

2.坚持落实社团活动的三环节。社团活动由“问题设计与提问”、“活动组织与实施”、“活动成效的展现”三环节构成。

⑴“设计与提问问题”,旨在激发兴趣、催生欲望,如学习欲、问题欲、探究欲、问题解决欲,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并主动思考探究、质疑交流、体验合作、表达建构、生成深化,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碰撞思维、彼此沟通、展开合作。

⑵“组织与实施活动”,则要求教师遵循一定规范,但又不能唯规范、唯程序,一切都要依据学情、依据实情,坚持适当适时有效观察、指导、帮助、推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体谅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诚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多方面情况(诸如个性差异与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认知水平与偏好等)、深入理解每个学生、热心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敢于抛弃对学生的偏见与过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用其视角观察和审视其言行、分享其心灵感受、揣摩其思维方式,从而走进其内心世界、达到与之心灵相通与共感之效。

⑶“活动成效的展现”,做到聚焦活动重点难点、关注学生思维创意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师生民主平等并共同协商拟定活动内容与方式等、置身于和谐环境中自警、自励、自强,依靠同化与顺应、组成学习共同体、消除部分学生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改造、整合、创新、催生新的智慧,教师的帮助、促进、引导助成(绝非“代成”也非“天成”)学生的自主、生产和开放,使学生在所喜爱或选择的活动中获得“最优”的发展。

3.实施社团活动的两追求:积极向往与体现效能。⑴积极向往,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差生、差异,是“看客”、“导者”、“助者”,设法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展示;学生精于设计创意、善于合作交流、勇于表达展示,过程十分投入、参与旁若无人、成效展示充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展现中体验幸福快乐;最终达到师生教学相长、能力提高、共同发展的效果。

⑵体现效能,一要指向学生的主动自由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发展创意的空间、更多自己选择的机会,在活动发展、逐渐成长与成果展示中不断收获成功,学会尊重倾听、包容接纳、总结反思、自我建构。二要指向教师的自主自觉有效指导。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实现精彩生成,善于诊断学情并将此作为活动推进的出发点,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方式、策略和机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

三要指向学校生动和谐特色的发展。从倡导民主和谐管理机制出发引导各部门积极支持、扶持、帮助,促进社团活动的扎实、有效、健康、持续开展。

4.引导参与活动意义巨大。积极引导同学参与社团,可以对学生的生涯产生有力的影响甚至可让学生终身受益,喜欢科技发明的可加入创新科技社这类的社团,说不定就能做出一些成就;而影视、动漫、歌舞、科协、文学、家政、园艺等专业性较强的社团,经常会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授课或指导,同学参与其中可提升在这一领域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范围,充分展示个人魅力,可促进各方面素养的提升、更多地接触外界环境、拓展知识视野;有些社团还会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各行各业进行调研、更深入到社会之中,参加这样的社团能提高社会责任心,从而改变其世界观、价值观,使之趋向成熟。

积极参与社团可以让学生扩大交际范围、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如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增长见识,如和高年级同学的交流可借鉴经验、避免挫折等,或使之成为较好的社会交往人脉;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多方面的素质,学会为人处事,懂得“放低姿态,会让自己飞得更高”的道理,学会包容、乐观地看待他人与困难等。

回首课题研究开展工作两年以来,在研究中我们所遇主要问题是:研究时间与实际工作矛盾、相关理论支撑缺乏、网络利用不够,成功有效经验不多、社团指导教师与成员相互了解不深入、对中学生社团重要性认识不够等等。

篇5:《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党和国家曾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形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不仅仅是达成几代人的夙愿,更是对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圆满的答卷。民法典不是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定篡修,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民法典》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法,与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息息相关。此次新编纂民法典中合同编与我公司各项业务密切相关。就民用物业服务板块来说,《民法典》中物业服务合同独立成章,不仅明确了物业服务合同定义、内容、形式,物业服务人和业主的义务,物业服务企业的解聘与续聘等内容,而且规定了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合法、规范地提供物业服务,以及业主对于物业服务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业务开展中常见的物业服务争议的解决有规范的作用,并且对政府有关部门在物业领域的职责也更加明确。

初读《民法典》“物业服务合同章”,有一些个人见解。《民法典》938条明确物业服务人的服务承诺,只有有利于业主的才是物业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包含约束业主内容的服务细则则不属于合同部分。如公司二项目部物业服务处对辖区居民所做出的“报修30分钟内上门入户维修”的服务承诺,是有利于业主的,应算做物业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应积极履行。《民法典》不光是对物业服务合同条款类别有详细规定,对物业服务人管理权和度也有了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典》第942条第2款“对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这一条款对物业公司对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有管理权和执法权进行了明确,对于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合理措施规避风险,然而物业公司有管理权却没有执法权,遇到违法情况时还是应联系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维护好小区秩序。《民法典》内容博大精深,以上只是对合同编“物业服务合同章”个别条款的初步理解,要做到法律知识与本职业务有机结合,仍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总结。

篇6:《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天津消防119宣传活动心得及收获一

众所周知,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教学仪器多、科研设备价值昂贵、用电量大,各类试验、实习项目和易燃物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影响大、损失大,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因而,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校园防火工作,始终把防火工作放在各项预防工作的首位。预防校园火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学习消防知识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或缺的一课。

通过这次的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虽然时间较短,但体会颇深。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譬如:消防工作的方针、目的和意义,燃烧与灭火的常识,常见灭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消防控制室及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消防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等等。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化学品等高危险物质,校园内部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

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是要“抓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火灾的防范要从大处着眼,但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容易引人注意,如老化的绝缘材料、放错了位置的废纸篓等。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意”、“不小心”引起的,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很容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使得星星之火由此而燎原。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希望同学们自觉承担起校园防火工作的责任与义务,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消防知识,遵守各项防火制度,积极参与校园消防工作,使我校形成“人人关心消防、处处注意防火”的群防群治的局面,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

天津消防119宣传活动心得及收获二

为了增强全园教职工及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在火灾来临时的应变能力,我们幼儿园在“11.9”消防宣传日到来之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贴近幼儿园实际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现将我园活动总结如下:

我园结合幼儿园实际,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做到了责任明确,确保了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幼儿园在11月2日下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细致地排查幼儿园及教室、食堂、办公室、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边排查边整改,如电线线路是否裸露、老化,消防灭火器是否充实,门窗插销是否使用灵活等等,并逐一整改,确保幼儿园的消防安全。

再次,幼儿园各班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主题教育,使师生们掌握了一套在火灾面前怎样灭火自救和逃生的知识技巧,并掌握和正确使用119火警电话。同时结合当前冬季护林防火形势严峻的实际,幼儿园号召大班幼儿做好护林防火宣传活动,要求幼儿给家长、邻居做好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

通过本次消防宣传周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及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幼儿的自救自护能力得到了锻炼和进一步升华,从而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天津消防119宣传活动心得及收获三

11月9日是全国“11.9消防宣传日”,_乡牢固树立消防安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惠及人民的理念,组织工作人员围绕“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社区”的活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督促各企事业单位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火意识,增加消防常识,掌握居家、岗位灭火和逃生自救技能。

结合当地实际,特别针对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增多、致灾因素大量增加的实际,特意印制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和展板,用一个个惨痛的火灾教训、一条条实用的安全知识,丰富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此外,为了能让老人和孩子充分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工作人员除了分发给他们宣传手册,还进行了口头宣讲,反复叮嘱他们有空了多看看,也带动全家人一起参与到安全知识学习中来。

组织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学校、卫生院、超市、企业等人员相对密集的相关单位,因地制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广播、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此外,该乡还重点开展“消防安全你我他”、“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等系列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此次宣传,共发放各类消防安全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群众消防疑惑50多人次,通过宣传,有力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宣传氛围。

天津消防119宣传活动心得及收获四

通过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日常工作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化学品等高危险物质,综合楼内部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治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不仅可以及时扑灭前期火灾,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将消防意识和技能深入到重点部门的各方各面。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轻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综合楼办公区的每一个角落。第三是要“抓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火灾的防范要从大处着眼,但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轻易引人注重,如老化的绝缘材料、放错了位置的废纸篓等。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重”、“不小心”引起的,这些轻易被忽略的细节很轻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使得星星之火由此而燎原。

天津消防119宣传活动心得及收获五

为认真贯彻党的___精神,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结合消防安全“四大行动”及宣传周专项行动,推进我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后的《消防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把“11.9消防日”的宣传工作作为消防安全防范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到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将“11.9消防日”期间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不断的健全义务、志愿消防队,及时调整充实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及时成立“11.9消防日”宣传工作组,明确专人负责消防日的宣传工作。为使活动的顺利开展,分管领导及时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真作好宣传日的安排布置工作,方案围绕消防安全工作,通过开展活动确实达到人人知防火,人人参与防火。

二、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为使我校消防安全宣传面不断扩大,使群众安全意识不断提高,“11.9消防日”期间我校始终做到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围绕“关注消防,关爱生命,共筑平安荣昌”的主题,真正实现消防安全走入每一个人心中,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1、11月6日召开了一次全校教师大会,全体学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参会的人员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并对“11.9消防日”活动做了安排和布置。

2、我校借助“11.9消防日”的活动契机,加强以“关注消防,关爱生命,共筑平安荣昌”为主题进行了全面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关注消防,关爱生命,共筑平安荣昌”、“简明消防常识图册”等宣传材料40余份,悬挂宣传挂图4张,张贴宣传标语20余条,横幅1条,并利用光碟进行播放消防安全常识一次。此次活动共有120名人员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教育。

3、为扩大宣传面,我校还安排派出所干警到我校给师生做消防知识讲座,并出一期以“消防安全,重在防范”为主题的黑板报,使广大师生掌握防火、灭火和自救等基本常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活动共有40余名师生受到了教育。

因此我校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措施,不断完善各类安全工作台帐,加强资料管理;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对能整改的要及时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方案,多方积极争取和协调,尽快整改,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通过“11.9消防日”的开展,实践了“消防工作,宣传先行”的思想,不断提高了师生的防火、救火意识,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打下良好基础。我校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贯彻消防工作的各项方针,限度的避免火灾的危害。


篇7:《民法典》宣传活动收获与心得

民法典宣讲活动宣传稿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成为了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依法治国划时代的里程碑,让依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再登“新高峰”。

“法者,治之端也。”这部《民法典》从生命孕育开始到生命有尊严的结束,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诞生,集守卫人民的各种规则之大成,让“人民至上”更加闪耀。

这是人民的胜利。《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有发展就有会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全力奔跑的时候,我们要在快速的发展中不断为人民打造“安全防护墙”。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民法典》在编撰过程中,先后10次,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再加之人民代表积极讨论和努力完善,让这部法典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为它充分保障着人民的利益和福祉。“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最大的良法就是为人民而立法,最大的善治就是为民生而治。法律服务于人民。只要人民有关切,法就有回应。《民法典》的诞生将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再次体现了我国立法的全民意志。

这是时代的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人民而奋斗是最幸福的。我们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只争朝夕。“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棒接一棒地接续奋斗。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更要响鼓重锤,敢于登峰。《民法典》之所以能在今天诞生,是因为我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奋斗的时代中不断创造升华的结果。我们始终坚定“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着奋斗的成果由人民来分享。最新的资产负债表表明,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这个资产是由一代代共产党员带领人民奋斗的成果。法是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要以《民法典》的诞生为契机,全力加快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需要有决战决胜的意志。决战决胜关键看“底色”。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有“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最强胜利底气。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民法典》,让人民在最美好的时代遇到“你”,必将让我们更加奋进新时代!

民法典宣讲活动宣传稿二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然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体现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节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民法典宣讲活动宣传稿三

党支部书记上党课,是党的一项优良传统。现阶段,党支部书记上党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形式,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是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敦促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解决基层党建工作虚化淡化弱化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切实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日,光山法院16名党支部书记结合人民法院工作,立足岗位实际,聚焦具体问题,回应群众关切,纷纷在各党支部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干警反响强烈,活动效果明显。现将各位党支部书记讲党课的视频及文字材料在网上公开展播,以供各位干警学习。

(民四行政党支部书记 潘伦皓)

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一个人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民法典宣讲活动宣传稿四

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法律工作者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

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法律的生长、完善,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

未满8岁的孩子,偷偷用父母银行账户给网络主播打赏10万元,这钱能退么?在小区被高空抛物砸伤,如果找不到扔东西的人,该找谁赔偿?租的房子还没到期,房东却把房子卖了,要求租户搬走,该怎么办?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相应法律依据。7编加附则、84章、1260款条文、超10万字内容,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必将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刑法,而是民事领域的婚姻法。社会秩序的建立,人民权利的保障,都有赖于对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买卖、交易等才能顺利进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出台,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较为完善,为什么还要把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一部法典?原来,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庞大,其中还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编纂民法典就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经过系统编纂,民法典将发挥“1+1>2”的效果。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今天中国的民法典可以说是21世纪互联网、高科技时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不仅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同时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如何应对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遇到摄像头偷拍该怎么处理?ai换脸、伪造他人声音算不算侵权?这些只有生活在这个时代才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由此而言,这部权威、严谨的民法典,又何尝不是一部信息时代的“生活指南”?

法律的生长、完善,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民法典中新设置的“离婚冷静期”,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夫妻和谐、珍视家庭价值的文化观念。此外,民法典还专门引入“优良家风”的表述,同时在商事交易与夫妻关系的平衡中更加凸显了维护家庭和睦的价值取向。类似规定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仅体现着“中国特色”,对于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和经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未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最大效用,法治中国建设必能再上新台阶。

民法典宣讲活动宣传稿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这是因为该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

1、民法是对人们真实生活中行为的规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关于个人或私人的法。如隐私权和信息权,民法就是关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公民或法人等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规范。

从市场经济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征:民法是以“私”字为核心的私权经济,这个特点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是私人(指有独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体),其发展动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标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说民法又是权利法和平等法。即对任何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都要平等地保护。

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2、民法通过强调人性,追求真、善、美,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称为“帝王规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它要求民事活动要以依此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在承担民事责任。

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曾说:“一个民族,如果民法规范健全,说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说明它的社会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社会将进入一个文明进步的新时代。

3、《民法典》内容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行为和责任问题,需要与民法意识、民法观念的培育和普及有关。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继承和收养问题,涉及的财产方面的物权以及债权方面的合同问题以及侵权责任问题,都是基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四要素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权利意识,还要有义务意识;不仅要有行为的合法性意识,还要有责任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民法观念,那么,他的人格观念、权利观念、利益观念、自由观念以及责任观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个政府没有民法观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难说是一个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识的培养既是全民的自觉行为,也是政府责任。

4、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直接关联,特别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民法典的实施,会很好地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强,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以及司法工作人员,要了解民法典的规范,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

上一篇:统计法基础知识多选题下一篇:在结婚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