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测量实习报告

2024-04-15

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测量实习报告(精选12篇)

篇1: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测量实习报告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专业

实习报告

题目:

姓名:

学号:

教 学 班:

分校工作站:

完成日期: 水准测量 王霞 1162001401355 2011春建管专业 白银分校平川工作站 2012年11月20日

建筑测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是一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依据。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为了加深对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安排了一次测量实习。

1. 实习地点及特征

实习安排在位于山沟里。地形复杂,整条沟呈南北走向,沟深约在40m左右,长约2.5Km,右岸山坡坡度较陡沟顶往下2.5m时坡度陡然变为悬崖。左岸坡度较缓,但山脊山谷如麦垄一样,重叠相间,沟内小山丘呈散状分布,沟底地形起伏较大,测量难道较大。这次测量实习的任务就是绘制该地1:1000的地形图。

2.测量仪器和绘图工具

本次测量实习所用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塔尺、花杆、尺垫、钢尺。绘图工具有:直尺、圆规、量角器、铅笔和橡皮等。

3.测量方法步骤

首先是控制点的测绘。根据测量原则,先控制后碎部,采用闭合导线来控制整个沟。主要完成控制点的平面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角度测量。

在测量中控制地形,首先要根据实际地形找出控制点。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控制点的踏勘选点,踏勘选点有四个要素:a.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便于测角、测距。b.点位应视野开阔,地形坚实,便于

安装仪器。C.相邻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d.导线点长也有要求,一般不易大于0.8Km。根据以上理论要点,在实际地形中选择了8个符合要求的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打了木桩,做了容易找到的明显标记,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控制点不可以动摇移位、损坏等,以免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按顺时针方向在木桩上排了序号,依次为BM1、BM2、…… BM8。

接下来是确定控制边。控制边的选择要求是:相邻点之间地形平坦,中间无障碍物,无大的地形起伏。选择了BM8、BM7做为控制边,用钢尺做了精密丈量,测出BM8、BM7之间的距离为242.844m,然后用森林罗盘仪测定BM8、BM7的方位角为83°21′ 44″。假定BM8点的高程为1380.000m,开始测量前的基础工作就做完了。

高程测量为闭合水准测量,以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从BM8出发开始测量闭合于BM1,BM1为终点。

测量组的人员安排:1人观测读数、1人记录、2人跑点(轮换工作)。首先进行高程测量,测区高程从右岸传递到左岸,中间以跨过沟底,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地形起伏较大,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离相等,当读完前后尺读数后,记录者用K+黑-红≤±3mm、前后视距差d≤±3mm、高差累计差∑d≤±10mm的检核条件进行检核。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另外,为了防止记录误差,记录者在观测者读数后复读一遍。观测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从沟顶往下测量是,由于坡度较陡我们采用“之”字形测量方向进行。每站水平距离较短,测站数较多,故对测量精度也要求越高。BM5控制点在沟底,是最复杂的控制点,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测出的数据

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在BM5与 BM6之间增设了控制点BM5′利用BM5′向BM6过渡,增设控制点使误差缩小并使工作量大大减少。从沟底控制点BM5开始往上测,同样坡度较陡,测量难度高。在BM6控制点上地形较平坦,前后视距都控制在100m左右,测至BM8路线闭合了。

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完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测量数据经过内业计算后完全符合要求即fh=∑h-(H始-H终)≤fh允。本次测量成果将做为绘制地形图的原始数据,所测数据符合要求后计算出各控制点上的高差,根据BM1点的假设高程计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并进行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水准测量完成后进行了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臵,采用的仪器是经纬仪。经纬仪架设在BM1点,以BM8点为起点,测BM8点与BM7点之间的水平角度,以确定BM1的位臵,依次确定各控制点的位臵。人员安排与水准测量时的相同,观测1人,前后两桩立花杆2人,记录1人。在BM1架设仪器,达到点下对中及长水准管精平后,观测者手拿红旗指挥立尺手立点。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者以正镜照准BM8,使水平度盘臵数略大于0,将读数a记录在册,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M3,读取读数b左,记录在册。B左=b左-a左;以侧镜照准BM3,读取读数,记录在册为b右。然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的目标BM8,读取a右,计入手册,那么B右=b右-a右;本测回β值=1/2(B

+ B右)。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我们分别观测了几个测回,每测回变动一

下度盘位臵,如90°、180°、270°、360°。为检核测角精度,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水平角之差<36″,测回差不超过24″,以此做控制。

内业随即进行了闭合导线计算,推算出了各控制点方位角及其x、y轴坐标。至此,经纬仪角度测量完成。

经纬仪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较多,如目标偏心差、照准误差、竖盘分划误差等。以上误差根据理论知识在实际中予以缩小。

4.实习体会

通过一周的测量实习,使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次实习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良好意识。

篇2: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测量实习报告

YB=YA+SYAB

由XA、YA算起,应再算回XA、YA,并校核无误。

(8)高程计算:

HB=HA+hAB 由A点算起,应再算回A点,并校核无误。

(9)展点。根据所选比例尺大小及起点在测区位置,在坐标纸上绘出纵、横坐标线。根据各导线点坐标,将其展绘在图纸上,并将高程注于其旁。

六:提交成果

数字化测图

一: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

① 实习时间:20××年5月22日―20××年5月31日

② 实习地点:河边树林教职工楼东侧,一号教学楼前边,机电系实训楼。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目的:

(1)掌握测角的功能键的应用,知道各功能键的作用,并熟练的操作仪器掌握测距的功能键的应用,掌握数据采集的应用,在实际的测图的过程中,能调出自己所测得数据,找到自己所建立的文件夹,并能调用。

(2)熟悉测站点的设置,能准确的找出所在的位置,测站点应设在能通视的地方,以便于测量。

(3)熟悉碎部点测量方法

(4)熟悉数据传输、数据转换及测量数据的管理方法

(5)了解成图软件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及安装方法,能熟练的将所测得的数据,用软件转化为点并能把图熟练的绘制出来。

(6)掌握成图软件的菜单功能和操作方法,熟知绘图软件的各项功能,并能熟练的应用。

(7)初步掌握成图软件的主要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与打印、绘图输出。将自己所在组的数据转化为图。

实习任务:

(1)野外数据采集及数据传输

(2)内业数据成图

三:测区范围及概况

测区范围:河边树林教职工楼东侧,一号教学楼前边,机电系实训楼。

概况:地形比较复杂,障碍物很多有很多的植物,经常不能通视,且路面比较崎岖,多泥土这样架设仪器的时候比较的困难。

四:外业作业过程

(1) 设站:对中整平,量仪器高;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建立(选择)文件名;输入测站坐标、高程及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

(2)检查:测量1个已知坐标的点的坐标并与已知坐标对照(限差为图上0.1mm);测量1个已知高程的点的高程并与已知高程比较(限差为1/10基本等高距);如果前两项检查都在限差范围内,便可开始测量,否则检查原因重新设站。

(3) 立镜:依比例尺地物轮廓线折点,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点。

(4) 观测:在建筑物的外角点、地界点、地形点上竖棱镜,回报镜高;全站仪跟踪棱镜,输入点号和改变的棱镜高,在坐标测量状态下按测量键,显示测量数据后,输入测点类型代码后存储数据。继续下一个点的观测。

(5) 皮尺量距:对于那些本站需要测量而仪器无法看见的点,可用皮尺量距来确定点位;半径大于0.5m的点状地物,如不能直接测定中心位置,应测量偏心距,并在草图上注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离应标注在草图上。

(6)绘草图:现场绘制地形草图,标上立镜点的点号和丈量的距离,房屋结构、层次,道路铺材,植被,地名,管线走向、类别等。草图是内业编绘工作的依据之一,应尽量详细。

(7) 检查:测量过程中每测量30点左右及收站前,应检查后视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点上进行方位角或坐标、高程检查。

(8) 数据传输:连接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电缆;设置超级中端的通讯参数与全站仪的通讯参数一致;全站仪中选择要传输的文件和传输格式后按发送命令;计算机接收数据后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盘。

(9)数据转换:通过软件将测量数据转换为成图软件识别的格式。

五:内业作业过程

首先,先将全站仪里的数据输出到电脑里,再用CAD和CASS等成图软件,将数据展到上面,然后再根据图纸进行画图,整理每次测量的数据,打开CASS绘图软件,展野外测站点点号,在利用自己绘制的草图,对照着绘制,但是由于我们图纸上的数据与全站仪里面的数据有点不对应,导致我们绘图出现很大的纰漏,最后经过补测,,基本上达到要求,为了让图更加的美观可以适当的,对图形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提交成果

见附表

实习总结

篇3: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测量实习报告

1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是根据由测站向照准点所观测的竖直角和两点间的斜距,运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间高差,然后根据其中的一个已知点高程求取出待定点高程(见图1)。已知A点高程,则B点的高程为

式中,S为仪器到棱镜的距离,i为仪器高,t为棱镜高,α为A到B竖直角。

若考虑各项误差的影响,且认为∠D=90°,则B点的高程为

式中,为大气折光改正数,R为地球半径,k为大气折光影响系数。

在实际观测中,常利用同一时间段对向观测的方法消除某些误差的影响[5],提高观测精度。对向观测高差计算公式为

2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误差来源与精度分析

2.1 误差来源

对式(3)进行微分,根据误差传播定律有

上式中取往返距离、角度,量高的测量中误差都为相同值,则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角度测量误差。角度测量误差是由棱镜照准误差、仪器误差、外界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且随着边长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应用短边进行高程传递。利用311全站仪竖直角观测3测回,可使mα为1.7″。

2)测距误差。全站仪测距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采用311标称精度为±(2 mm+2×10-6)。

3)仪器与棱镜量高误差。在一般的三角高程测量中,由于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对高差的影响较大,所以仪器高和棱镜高各在作业前后用钢尺按斜量法或平量法分别量2次,精确至1 mm,取中数后其精度为±2 mm。

4)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误差。采用对向观测,往返高差取平均值,可以完全抵消地球曲率的影响[6]。大气折光系数k受大气密度和湍流的影响,是一个变量,往返对向观测的大气条件差不多时,k值的变化较小,大气折光误差变化也较小,取往返高差均值可以大部分抵消,但实际生产中应选择最佳观测时段,一般在10~16 h[7]。

2.2 精度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取mα=±1.7″,ms=±(2 mm+2×10-6),mi=mv=±2 mm,且2倍的mh为高差的极限误差,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随着边长和角度的增大,测定高差的误差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三角高程替代水准测量时应严格控制边长和垂直角的大小。当α<30°,边长小于600 m时可满足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当α<30°,边长小于1 600 m时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另外,要严格控制角度测量和仪器、觇标高测量精度,并且对向观测最好在气象稳定的1 h内完成,以其尽量消除大气折光的影响,获得满意的精度。采用单向观测时,还应测量高差的前后测线方向的大气折光系数,并在计算中加入大气折光改正[8]。

3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讨论可以看出,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替代水准测量是完全可行的。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起伏变化大的山区以及要跨越湖泊、河流等时,传统的水准测量手段就显得十分困难。此时,若利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进行高程传递,可以大大提高作业速度,节省人力物力,对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探讨了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误差来源,并在精度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削弱各种误差影响因素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实例验证,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替代水准测量的结论。

关键词:全站仪,三角高程,精度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正禄,邓勇,罗长林,等.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一等水准测量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6(1):5-8.

[2]周伟杰.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几何四等水准测量探讨[J].海南矿冶,1997(1):9-11.

[3]靳海亮,赵长胜,韩奎峰.全站仪三角高程替代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5):606-608.

[4]周水渠.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尝试[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9(3):25-29.

[5]郭宗河,郑进凤.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公式误差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4(7):12-13.

[6]姜晨光.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严密计算的理论研究与初步试验[J].四川测绘,1996(3):125-128.

[7]徐国辉,刘跃.电子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精度分析和比较[J].测绘通报,2003(3):31-33.

篇4: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测量实习报告

【关键词】三角高程测量;全站仪;水准测量;山区施测;测量深化;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P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428-01

前言

在山区施工测量环境中,由于环境限制,水准测量的价值就不能有效实现,一方面是由于地形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水准测量本身应用条件比较严格,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可以有效进行山区施工测量,促进施工质量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实现整个工程的整体效益,从而确定该工程的顺利完工。这种测量方法,有效实现了与全站仪的结合。

一、关于三角高程的具体分析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我们经常运用水准测量以及三角高程测量,这两种方式。它们各有特点,都有不同的应用范围,是施工测量工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这两者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水准测量顾名思义,它的测量水准是非常高的,但是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它是一种直接测量的方法,适合于地形起伏一般的环节。它的作业量一般比较大,并且施工效率比较低,不能有效实现高效率工作。我们日常使用的三角高程测量,它的施工速度是比较快的,并且不受外界环节的约束,能够进行间接测量,它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在线型工程、官网工程等环节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虽然三角高程具备很好的优势,但是它的自身技术应用又限制了它的发展,一般来说,为了确保三角高程测量的顺利运行,需要用到相关仪器、棱镜,利用他们进行具体高度的量取,在此环节中,它浪费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并且由于测量环节比较复杂,也容易导致一定的误差,不利于测量精度的提升。在山区测量过程中,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是可以进行改善,这样就有利于工程测量质量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有利于提高仪器测量的效率,有利于实现施工测量工程的整体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这两种传统测量方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做好具体剖析,详细说明三角高程测量的功能优势。

三角高程的传统方法测量方法,需要设置两个点,比如A、B两个点,A与B的地面高度是不同的,A点高程高度为HA具体确定A点对B点的高差hAB,通过相关环节计算得出B点的高程HB。为了测量的有效进行,我们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假设工作,假设A,B相距的距离比较近,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排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通过在A点架设全站仪,得到A,B两点的高差hAB,在B点进行竖立棱镜的树立,进行仪器高i、棱镜高l的整体确定,垂直角α的角度要观测好,水平距离D也要把握好,HB是B点的高程;HA是A点的高程高度;l为棱镜高度,i为仪器高度,V为棱镜与全站仪望远镜之间的高差。

我们在具体测量中,要实现视线直线型以及形成以水平面为主的基准面,在此前提下,为了实现准确的测量度,需要尽量缩短A、B之间的距离,以确定测试精度的提升。如果两者的距离过于疏远,就会考虑大气折光与地球曲率这两个环节的具体影响,在此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下序环节的有效进行了。接下来,我们就三角高程测量的简易方法进行测量,对于已知的高程点,要及时进行全站仪的有效架设,确定此待测点的高程情况,进行棱镜和仪器高度的具体测量,确定,此三角高程测量的有效进行,在此环节下,我们要尽量优化全站仪的架设点的广泛性,以确定它能提升测量技术的效率、质量,我们可以在不动用相关仪器进行环节量取的前提下,利用三角高程的测量原理,得出我们所要测量的待测点的高度,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日常的施工效率,有利于提高我们测量的精确度,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仪器测出已经高程点的数据信息,分别测出V与M的值数,在这个环节下,仪器高层测出的常数是一定的,其仪器高度、棱镜高度,已经测站点的高程都是任意数据,不需要在施测前进行测量。在此环节下,我们可以进行,仪器测站点高程的重新设定,使它为M,将仪器和棱镜的高度设为0。照准待测点进行高程数据的测量。

二、对于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应用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是相对简易的,下面将作出具体剖析。在大地水准面上,分别设置不同的A、B两点,设置两者不同的高度,并且如果A点高程值已经确定,就可以进行B点高程的测定,从而算出两者的高度差。我们用HA来表示A点的高程,把B点设置为HB,用hAB来表示A点对B点的高差值,在此环节下,我们需要进行相关架设,假设A、B两点距离比较短,这这种环节中,不能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作用,把水准面当做水平面,在A点斤西瓜全站议架设,并且设置觇标在B点附近,进行竖角α角的观测,进行仪器与觇标高度的具体测量,用i与t表示它们的具体信息,测出A、B两点间的斜距,把它当作S,以方便下列环节的有效进行。

三、关于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改进措施

1.关于仪器的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要利用新型的测量方式,就需要利用比较先进的全站仪,还有相关配套设备,比如对中杆以及两套棱镜,及时将他们相互对接,并且及时在全站仪上实现位置固定,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别进行棱镜观测,以确保两个高差的获得,在此环节中,我们要注意相关标记的记录,及时做好每套仪器与棱镜的标记。

2.关于作业与推导公式的具体分析

在一些测量中,我们需要进行已知水准点的测定,需要进行A、B点的相关设置,这两点的距离相差是比较大的,我们要进行一定数量的测站的建设,确保全站仪的有效架设,确定测段水准点的有效范围,在此范围环节中,实现测站和起始点距离的一致性,并且在水准点上,及时实现棱镜杆的架设,确定距离和竖直角的有效测量。

3.关于精度的具体分析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不必使用目标高度以及测量仪器的高度,可以利用全站仪通过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的作用,实现对向观测测量的抵消,这样有利于实现仪器本身大气改正的优势,确定起始点和终点距离的相近性,确定尽可能小的竖直角值,在观测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利用相同精确度的仪器进行对向观测,尽可能的减少每公里高差的误差。

四、关于应用实例的分析

在实际测量实例中,该工程的环境是某丘陵地区与山区,其地理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有较为复杂的地形起伏,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对全站仪设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一般利用高精度的自动照准进行对向观测方法的具体进行,并且综合利用相关路线沿线的GPS高程值,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精度的测量,在这种情况下,运行一系列具体测量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方法的具体利用实践。这个实例,地位较为复杂,其传统的水准仪测量工作是不能进行的,需要利用三角高程测量模式进行测量,确保四段水准路线的有效获取,并且进行往返观测闭合差的信息数据的具体分析,这样有利于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具体要求。

五、结束语

在相对复杂的地形山区中,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可以有效实现日常施工工作的测量,确定该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蒋利龙,施昆.削弱大气折光对对三角高程影响的新途径[J].测绘工程,2007.9

[2]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敏,陈国世.高精度对向三角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可行性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1(2)

篇5:测量实习2水准仪的使用

一、目的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内容

(1)熟悉DS3或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精平读数。

(3)学习水准尺的读数方法。

三、仪器及工具

DS3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1根,自备铅笔、小刀、记录板、记录表格等。

四、方法提示

1.安置仪器

先将仪器的三角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高度因人而异),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在泥土路面或路面疏松);再开箱取出仪器(要先观察仪器的放置位置,以便于放回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对照仪器,认识仪器的部位,准星、缺口、目镜及其调节螺旋、物镜及其调节螺旋、圆水准器、管水准器(自动安平水准仪没有)、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水平和竖直方向)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熟悉水准尺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

3.观测练习

(1)粗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角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不能同向旋转),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的位置移动;再旋转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气泡移动方向和左手大拇指的移动方向一致)。

(2)瞄准: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如A点,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转动目镜调焦螺旋,是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缺口和准星大致对准A点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水准尺成像清晰;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十字丝竖丝边缘或被平分;检查是否存在视差,如存在视差,要反复调节目镜调焦螺旋和物镜调焦螺旋,直至消除误差。

(3)精平(自动安平水准仪没有精平,直接读数)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左、右两个半气泡符合,左边气泡移动方向和右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从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的分划读数,分析水准尺的基本分划,读取读数。

五、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仪器。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的太紧,以防水准仪上各部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

篇6: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1.熟悉水准路线的选定、布置。

掌握四等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集体配合、协调作业的施测过程掌握水准测量路线成果检核及数据处理方法。

学会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

实习任务:每一个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

实习过程:

1.根据给定的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择数十站(必须是偶数站),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2.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黑-黑-红-红”。

3.后视标尺立在已知点(或待测点)上,在前面合适的位置架设水准仪(距离为40-80m),扶前视标尺的同学,从后视标尺开始量步子到仪器,然后从仪器开始向前相同的步子放上尺垫,并立尺。

4.整平仪器,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测站检核。

5.第一站施测完并检核无误后,水准仪搬至第二站,上一站的前视立尺员不动作为本站后视,上一站的后视立尺员则从本站的后视立尺点开始量步子到仪器,然后从仪器开始向前量相同的步子放上尺垫并立尺,作为本站的前视标尺,依此类推

6.水准路线施测完毕后,应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以对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进行检核。

7.在高差闭合差满足要求时,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数据处理后各待测点的高程

8.实习任务

(1):水准测量

实习过程:我们在老师上课教过后由自己组独立完成.1首先是安置水准仪,张开三角架,调节其长度,是架头大致水平,压紧脚架,将仪

器从箱中取出,放在脚架上,并把连接螺旋拧紧.2粗平,先将三角螺旋的高度调成一样,并处于适中的位子,然后用右手前后左右移动脚架的一条腿,使圆气泡大致居中,旋转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3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精平,读书之前,应用微倾螺旋调整管水准气泡居中,使视线精确水平.由于气泡的移动有惯性,所以转动微倾螺旋的速度不能快,特别在符合水准器的两端气泡影像将要对齐的时候更要注意,只有当气泡已经稳定不动并完全符合的时候才达到精平的目的.5读数

1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转动仪器,使仪器的粗瞄器瞄准标尺,拧紧自动螺旋

3转动物镜调焦螺5旋,使水平尺分划清晰,在旋转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贴进水准尺的边缘

4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影像严格符合,即精平.5先估读毫米数,然后将米,分米,厘米共四位数一起读出,一毫米为单位.实习任务(2):经纬仪

实习过程:经纬仪的整置1架好三脚架,保持架头大致水平,挂上吊锤.移动三脚架使吊锤与地面标志中心大致对齐,取下吊锤,将脚架睬紧,安上仪器2用脚螺旋整平圆气泡,将管气泡平行任意两个脚螺旋3将仪器旋转90度,旋转脚螺旋,使气泡居中4重复上述步骤,使管气泡在两个方向都水平5然后将仪器旋转180度,使气泡偏差不超过一格.仪器的安置。

①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

②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

③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①竖直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②水平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至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注意:每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和的指标。

4)调焦与照准目标。

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角度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距离模式。

2)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显示读数。

3)同样方法可以进行盘右观测。

4)如果测竖直角,可在读取水平度盘的同时读取竖盘的显示读数。距离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距离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坐标模式。

2)照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坐标测量,得出距离,HD为水平距离,VD为倾斜距离。

坐标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坐标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坐标模式。

2)输入本站点O点及后视点坐标,以及仪器高、棱镜高。

3)瞄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坐标测量,得出点的坐标。

注意事项

1)运输仪器时,应采用原装的包装箱运输、搬动。

2)近距离将仪器和脚架一起搬动时,应保持仪器竖直向上。

3)拔出插头之前应先关机。在测量过程中,若拔出插头,则可能丢失数据。

4)换电池前必须关机。

5)仪器只能存放在干燥的室内。充电时,周围温度应在10~30℃之间。

6)全站仪是精密贵重的测量仪器,要防日晒、防雨淋、防碰撞震动。严禁仪器直接照准太阳。

实习任务(3)全站仪

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入总线与微处理机联系起来。

篇7:水准测量实习心得

不经意间,为期三周的大地测量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起来,既充实又忙碌,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我们在这次测量实习中真正把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得到了较为系统和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感悟良多。本次大地测量实习是大学阶段最具有组织性的一次实习。我所在的组内,组织分工明确,而且每天完成的工作量也有明确的要求。这些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支专业的测量分队.这次实习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分,内业主要为编程,当然还有水准测量数据的处理.而外业就是二等水准测量了,而其中包括用数字水准仪测的珞珈环和用光学水准仪测的武测环.在内业编程方面,我重新熟悉了C#的语法结构,同时对Visual Studio2008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尝试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控件,使自己的程序更加美观,同时也反复检查自己的编写,以提高精度。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我觉得精度对于我们这一行的重要性太大了。两个不同精度的式子,算出来的结果就是有那么明显的差异。在C#中,可以显示到小数点后面十多位小数,这个时候,精度一变,小数位里的数字变化那是相当大啊。因此,高精度作业,对于我们干测绘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自己编程遇到瓶颈或者困难时,不要一味只看教材,还要学会和同学沟通,虚心求教,还有就是要学会借助网络,查一些自己需要的公式或者思路之类.在外业测量中,由于天气炎热,测量工作不是很轻松。但组员们都各司其职,没有任何偷懒,投机取巧的行动。尤其是扶尺的同学,在阴凉地且不说,但在烈日炙烤下,他们都一点都不动摇,专心的扶尺,让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着,自己也不抱怨。我觉得这就是团队精神。在困难面前不计较各人得失,以团队利益为先。其实,最让我们头痛的还是珞珈山丧心病狂的蚊子,可谓是见缝插针,见肉就咬,一咬必肿.即使三天用了三瓶花露水,但蚊子们还是把成功把我们的皮肤咬成月球表面.而我们也戏称我们不是去珞珈山测量的,而是去献血的.可见蚊子的凶残,这其实不是抱怨什么或者是吐槽什么,只是说测绘这一行确实辛苦不容易,一定要有一颗时刻准备吃苦耐劳的决心才能兴平气和的走下去.在仪器操作上,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二级水准测量规范进行操作,拒绝错误操作的同时,尽量向专业化靠齐,最大限度的控制误差.一经发现错误,立即重测,绝不含糊,比如,这次测量中,我们一共重测了两段距离,第一次,我们眼看就能测到终点时,天有不测风雨,下起了雨,我们害怕天气变化导致气温与光照条件的变化而引起较大误差,而没有选择剩下几站的继续观测而是立马停止,等雨停了之后重上一个钢点重新测量.我们组中也没有任何人有异议.第二次是由于对仪器的理解不够,导致在测钢点时把奇数站当成偶数站,为了避免零点差的影响,我们果断重测,虽然浪费了时间,但是作为测绘人,永远要把精度放在首位.实践过后,加深了我对书本上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些测量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的方法。另外,在进行测量工作时,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极强的责任心,尤其是尤其在角度测量扶尺杆的同学稍有分心就有可能导致测量的角度有偏差,也许就这一点偏差就导致闭合差超限。我们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在这次顺利完成测量任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主动的承担责任,对分配的任务毫无怨言,认真尽责,各司其职且互帮互助,大幅提高了效率,更好

地完成了任务。第二,守时,大家约定的时间就一定准时到达,这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第三,同甘共苦。测量期间,没有一人躲去休息,一切苦与乐都一起承担。遇到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挫折时,没有相互指责推诿,而是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了错误也一起承担责任。在实习中,我们培养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篇8: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方法研究

关键词:全站仪,高程测量,新方法,精度,效率

0 引言

在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中,经常会涉及到高程测量(高差测量),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高程测量方法主要有水准测量和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水准测量是精度最高的方法,但该方法易受地形起伏限制,且外业工作量大,施测速度较慢;而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虽有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传递高程迅速的优点,但由于其受大气折光误差、地球曲率、垂直角观测误差、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误差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其精度相对于水准测量较低。

为了找到一种兼具水准测量和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优点的高程测量方法,以达到快速进行高等级高程测量的目的,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一种新的高程测量方法———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该方法不必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减少了多种误差来源,精度高、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1 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原理与方法

1.1 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基本原理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全站仪按水准仪在水准测量中的使用方法来使用,取相同的棱镜高,从而抵消仪器高和棱镜高,免去了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高程测量精度,又能在地形复杂地区进行快速的高程传递。

如图1所示,为了测量A、B两点的高差,在A、B两点的中间位置P点设置全站仪,并量取仪器高i,在A、B两点分别架设棱镜,并取棱镜高v1=v2=v,由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可知:

由误差传播定律可得:

注:为了在高差测量中抵消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射的影响,一般要使前、后距离相等,因而mS1=mS2=mS;又因为垂直角的观测误差相同,因此mα1=mα2=mα。

从以上分析可知,该方法不必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若在较短距离内不考虑两差对高差测量的影响,那么观测计算得到的A、B两点高差仅受距离测量和垂直角测量精度的影响。因该方法与水准测量方法类似,故称之为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

1.2 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基本方法

与水准测量类似,当两点间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安置一次仪器不可能测得其高差时,可在两点间设置若干次仪器,加设若干个转点,然后分段设站进行观测。

如图2所示,若已知A点高程为HA,欲求B点高程HB,必须将AB路线分成若干段,由A向B测定各段的高差。首先将全站仪设置在A点与1点中间,以A作为后视,1点作为前视,测得A、1两点之间的高差;然后将全站仪迁至1、2两点中间,以1点作为后视,2点作为前视,测得1、2两点高差。以此类推,直到测完最后一站为止。

由图2可知:

很显然,最后所得的A、B两点高差中已经抵消了中间转点的仪器高和棱镜高。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采用棱镜高相同的一对棱镜;

(2)设站次数应为偶数,以抵消两棱镜杆零点差(两棱镜杆因底部磨损不一产生的误差);

(3)转点上的棱镜高在仪器迁站过程中保持不变;

(4)在一个测站的观测过程中仪器高保持不变。

2 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主要误差来源与处理

为了提高精度,需要对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以采取措施减小或消除误差。该方法的误差来源主要有距离与垂直角的观测误差、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影响、垂线偏差的影响等。

2.1 距离和垂直角观测误差对高差的影响

取式(4)中的α1、α2最大者,将两者统一为α,并取S1、S2的值大者,令S1=S2=S,则式(4)变为:

为提高高差的可靠性,须在测站上变换仪器高观测两次,将两次观测结果取平均值,此时距离和垂直角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式(7)变为:

取mα=±2″,mS=±(2mm+2×10-6S),对不同的距离S和不同的垂直角α,应用式(8)计算高差中误差并将其列于表1,之后用表1的数据计算出每千米的测站数n和每千米观测高差中误差并列于表2。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道,距离的观测误差在观测高差的误差中所占的比重,随垂直角的增大而增大,在坡度小于20°时,垂直角的误差是主要的。因此,要想提高观测精度,必须设法提高垂直角的观测精度,适当缩短观测距离。

依据水准测量规范中对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规定,可计算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单程观测高差的偶然中误差分别为±0.7mm、±1.4mm、±4.2mm和±7.1mm。对比表2中数据可知,应用该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当距离控制在300m以内时,可达到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而当距离控制在500m以内时,仍可以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可见其精度是很高的。

2.2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高程测量的影响

应用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时,在一个测站中,前后视球气差(即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差)之差为:

由式(9)可知,如果前后视距相等,那么在一个测站中,球气差之差就为零,但实际观测过程中,无法将前后视距保持严格相等。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削弱球气差,一是在全站仪中设置大气折光系数k(一般取0.12),应用仪器自动对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进行改正;二是将视距控制在200m左右,前后视距差在3m之内。按照以上两个方面的要求操作,球气差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

2.3 垂线偏差[2]的影响

由于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高程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垂线偏差的影响。

平原地区,由于前后视的平均垂线偏差基本相等,因此垂线偏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现对丘陵和山区的垂线偏差作以分析:丘陵地区,垂线偏差的最大值一般为2″,在数百米范围内其变化不大,取最大值的十分之一0.2″,斜距S取300m,则其对高差的影响为0.29mm;山区,垂线偏差的最大值为10″,在数百米范围内其变化量取最大值的十分之一,即为1″,S=300m,则它对高差的影响为1.45mm;大山区,垂线偏差的最大值一般认为是20″,在数百米范围内变化量也取最大值的十分之一(2″),S仍然取300m,则其对高差的影响为2.91mm。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山区和大山区垂线偏差对高程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这些地区施测时,应适当缩短视线长度或采用适当方法对垂线偏差进行改正,在工作中为简化工作一般选用前者降低其影响。

3 野外实测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秦岭北麓的蓝田县汤峪镇地区,属山区,为带状分布,面积约为75km2,测区内最低高程为586m,最高高程为791m,平均高程715m。

(2)野外实测

为验证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方法的可靠性与精度,现对本测区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测量与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独立进行,以相互检核对比。

水准测量选用瑞士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中误差为0.3mm,严格按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中的三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施测[4]。

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选用徕卡TCR402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10-6S);选用一对仪器配套单棱镜和对中杆,施测时对中杆下垫尺垫。该方法要进行两个测回,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第一测回先测后视高差,后测前视高差,之后变换仪器高进行第二测回,先测前视高差,后测后视高差。以上每一个半测回均须分别用盘左和盘右测量高差,之后取两高差中数作为半测回结果。在实测中限差作如下要求:视距一般小于200m,最大不得大于260m,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3m,两次仪器高所测高差之差当视距小于150m时不得大于3mm,当视距大于150m时不得大于5mm,往返测闭合差和环线闭合差应满足《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中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4]。

高程控制网如图3所示,实线表示水准测量路线,主要沿道路行进;虚线表示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路线,虚线经过区域地形起伏很大,用水准测量方法难以施测。

(3)观测结果

野外实测总共用了不到7天,其中,水准测量用了4.5天,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用了2天,经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将路线长度及闭合差列于表3。

由表3不难发现,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的闭合差均在规定的限差之内,这说明用该方法能够达到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在测量效率方面,水准测量用4.5天完成了576站的观测,而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仅用了2天就完成了78站的观测,可见其测量效率相对于水准测量要高出很多。

为进一步对两种方法测量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现分别对长路线“上峙峪—下峙峪—魏家—镇政府—尖角岭—桃花岭—石槽”中的每个测段(相邻2个水准点之间)进行两种方法观测结果的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列于表4。

在对各测段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地形起伏较缓区域(镇政府—尖角岭测段),水准测量用了44站,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用了10站;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桃花岭—石槽测段),水准测量用了184站,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仅用了28站,可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高山区,使用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具有明显的优势。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应用水准法全站仪高程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测量,不必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当视线长度控制在200m左右时,选用测角精度在2″以上的高等级全站仪可进行相当于三等水准的高程测量。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对山区、高山区等困难地区高程测量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方法高精度、高效率、低外业工作量的特点必将使其在困难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索效荣,李天和.地形测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上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莉.中点单觇法三角高程测量及其精度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31(2).

篇9: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测量实习报告

摘要:作为新一代能够进行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水准仪,数字水准仪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尽管数字水准仪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较其他的水准仪较小,但是仍然没能消除测量误差,本文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误差问题的最新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使用数字水准仪的若干建议,希望可以保障数字水准仪的测量精度。

关键词:数字水准仪;误差分析;校正建议

0 引言

传统光学水准仪采用等间距刻线加数字形式的传统标尺,人眼通过望眼镜进行照准和调焦,并以望眼镜分划板上叉丝为基准读取望眼镜准直线与标尺交点位置的刻度值。而数字水准仪是进行几何水准测量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新一代仪器,它是在瞄准标尺和调焦后,自动输出标尺位置信息。两种水准仪相比,数字水准仪具有读数客观、精度高、速度快以及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即使数字水准仪的精确度较高,测量误差仍没有完全消除,因此,本文对数字水准仪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字水准仪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数字水準仪测量系统成像原理图

数字水准仪测量系统成像原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在选择数字水准仪条码尺的设计参数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近视距时,CCDproj应大于一个码区的宽度,否则会出现乱数的情况;

(2)远视距时,pixelproj应小于一个条码的最小宽度,否则光电传感器的一个像元将接收到多个条码的图像,这样就会出现条码图像信息互相干扰,无法快速确定物像比及视距。已有数字水准仪进行远视距测量时,有些仪器能够完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有些仪器则不能够满足条件(2)。如果不满足条件(2),则需要增加硬件或采用特殊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弥补。

图1 CCD传感器投射至条码尺示意图

图2 像元pixel投射至条码尺示意图

2 徕卡NA、DNA系列数字水准仪存在的周期误差

早在1991年,德国波恩大学Schauerte博士就发现NA2000数字水准仪在视距15m处,视线高读数中存在周期误差,其周期误差的振幅为0.35mm,周期为2.025mm;在7.5m视距处虽然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但幅值要小些。1996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Reithofer博士对NA3003进行检测后也发现了类似现象。2002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Woschitz博士对一台NA3003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该台仪器所配的数据处理软件为当时的最新版SW-Ver.4.3,同样也发现在特殊视距处存在明显的周期误差。Woschitz博士对检定结果进行详细研究后发现:当像元在条码尺上的投影pixelproj与条码尺码元基本2.025mm之间存在式(1)的关系时,NA3003的视线高读数中存在明显的周期误差,详细结果见表1。

n·pixelproj=m·2.025mm(1)

表1 NA3003数字水准仪在特殊视距处存在的周期误差

在视距14.75~15.25m范围内,Woschitz博士还对可能出现的周期误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每个视距处,标尺每次移动0.148mm,共移动8mm。

为考察徕卡第二代数字水准仪DNA03是否也在某些特殊视距处存在周期误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Ruland教授进行了试验,他发现DNA03数字水准仪在视距13.35m处也存在周期误差,但峰峰值<0.05mm,这说明徕卡公司采取了新的技术手段,基本克服了第一代数字水准仪存在的缺陷。

3 日本拓普康DL101C数字水准仪存在的周期误差

1999年,德国德累斯顿科技大学Wehmann教授就发现:当条码尺上存在阴影或条码尺位于明亮处而仪器位于阴暗处时,DL101会出现多达0.3mm的视线高测量误差。2000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的Rǜeger博士也发现:DL101C存在振幅为0.039mm的周期误差,为此,Rǜeger博士建议应对DL101C数字水准仪进行周期误差检测。

为寻找DL101C数字水准仪可能存在的周期误差,奥地利格拉茨大学Woschitz博士对软件版本为SW-Ver.302的一台DL101C数字水准仪进行了详细的试验。他的试验方案为:在1.8~30.0m的视距范围内,每隔2m视距对仪器进行一次系统精度检定,每次检定时使用的标尺范围为0.15m~2.85m,标尺每次位移3mm。

拓普康数字水准仪测量结果中的周期误差与仪器采用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相关。7m视距处,对于不同的标尺位置,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其变化幅度为0.89mm;在9m视距处,仪器明显不能够确定是使用长视距还是使用短视距进行测量,当使用短视距测量模式时,视线高的平均测量偏差为0.19mm,当使用长视距测量模式时,则视线高测量存在明显的周期误差;当视距大于11m后,仪器采用了长视距测量模式,视线高测量存在明显的周期误差,但周期误差的振幅随着视距的增加而减小。

4 美国天宝德国蔡司DiNi11数字水准仪存在的周期误差

Woschitz博士对一台软件版本为SW-Ver.3.40的DiNi11数字水准仪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在1.5~30.0m的视距范围内,每隔2m进行一次检定。随着视距的变化,采样间隔从0.025mm变化到0.1mm,条码尺移到范围为10·pixelproj,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DiNi11数字水准仪的周期误差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几个特殊视距(5m、9m、11m、19m、30m)处,DiNi11数字水准的视线高读数中存在明显的周期误差,其峰峰最大值0.1mm出现在19m视距处。

由于仪器采用边缘探测的方式来确定条码尺图像的大小,这就要求当目视条码尺的图像清晰时,仪器CCD传感器也能够接收到清晰的图像。如果CCD传感器接收不到清晰的图像,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对此问题,Woschitz博士在10.20m视距处进行了试验:他分别过度调焦25cm和调焦不足25cm,然后在图像不清晰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精度检定。

篇10:2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实习时间:

学号:

实习科目: 四等水准测量

一、实习目的

(1)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校核及成果计算。

二、实习器具

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双面尺一对,尺垫1对,记录板(自带)

三、实习内容

(1)布设一条支水准路线,假定已知点高程。

(2)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完成该工作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校核,完成高程计算,求出未知点高程。

四、等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五、一个测站的观测顺序、计算与检核

六、注意事项

(1)在观测的同时,记录员应及时进行测站的计算与检核工作,符合要求方可搬站,否则应重测。

(2)仪器未搬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仪器搬站时,前视尺不得移动。

(3)双面尺没两根为一对,当第一测站前尺位置决定后,两根尺应交替前进,不得错乱。读数和记录要明确尺号和想对应的K值。

七、观测记录表

篇11: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处。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然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高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掌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作图方法,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字测图在野外的运用,数字测图带来的不但是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增加,更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白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实际中的运用

篇12:四等水准测量实习心得示例

I角进行了两次检验及一次调试,两次观测过程中i角值分别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观测员读取各站观测数据后,立即由记录员算出视线长度及前后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均满足限差条件。

内业计算后得出:往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cm,高程闭合差为-1mm,返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35cm,高程闭合差为+1.5mm。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地形图测绘: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长度:472.634m≤900m;

平均边长:78.778m≤80m;

导线相对闭合差:1/94526.79≤1/4000;

方位角闭合差:55〃≤40〃√n=97〃;

高程闭合差:27.1m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表均复印并作为附页。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进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使用这样的方法,成功的避免了一名小学生故意踢踹脚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3,有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在碎部测图中,记录员将实测距离换算成1:500上的距离时,可以直接乘以0.002,简化了计算;在获得碎部点高程时,可以预先调节觇牌高度,使得碎部点高程直接由一常数加上全站仪上VD读数即可得到。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全站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绘图的速度,在实际操作了一段过程后,由于组内有足够的人手,组内开始分配出两名记录员,在完成在一控制点的测量后,由一记录员留下,辅助完绘图员完成本站绘图后再进行迁站,而另一记录员则跟测量员一起前往下一测站进行数据的记录,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碎部测图的截止期限到来之前,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加班到晚上八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上一篇:重大主题报道四问下一篇:登峰家园进场作业安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