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2024-04-27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共8篇)

篇1: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第三节观察日记

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进自己的文章中的能力。

3.准确掌握日记格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有好多个疑问,看看同学们是否能为我解答。兔子的嘴是什么样子?金鱼的便便什么样子?小狗高兴的时候会干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什么方向?爬山虎喜欢干什么?蘑菇生长在什么地方?天上有什么(白天、晚上)?天气冷了,大雁会如何?下雨前,蜻蜓飞的高还是低?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二、写作宝典

发现源于观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幅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果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应该如何观察呢?

1.全面:多种感官,具体描写(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鼻子闻到什么,手摸到以后什么感觉等)。

2.观察什么:新的、有趣的。日记格式:在第一行中间写明日期、星期、天气|第二行开始日记正文|日记一般不写标题,但为了便于把握作文中心,小学生时提倡写标题(见范文)。

三、赏析例文

老师朗读例文《牵牛花》,让大家一起找出好词好句,赏析好在那里。把好词好句记在笔记本上,理解和学习如何运用好词好句。

四、动手写作

下面,大家就拿起笔,把你你所观察的事物,按刚才的要求写下来,注意日记的格式。

总结

大自然是很奇妙的,有很多奇怪的、有趣的事物,大家自己观察,便会发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睁开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

篇2: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吴伟旦(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号1010750143001)

内容摘要:小学写作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二、从写话入手,降低写作初始阶段的难度。

三、加强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四、倡导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

五、提倡开放性写作,树立开放性写作。

六、重视习作的评改与交流.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兴趣;想象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叫苦,老师也叫苦。学生苦在搜肠刮肚而无文可作,教师苦就苦在挖空心思而“无题可出”。综观现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标准》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目标,结合写作教学实践,我就小学写作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是 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习作意识。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是为自己而写,自我表达;有时是写给别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

二、从写话入手,降低写作初始阶段的难度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说法,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我们的写话或者是作文,是我们用自己的母语来和别人进行书面交流,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按理来说,难度降低了,学生写起来该轻松了,但事实却不然。我们的孩子在写话面前依然兴趣不高,依然有畏难情绪,依然快乐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从教师方面来说:

1、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说话写话”等写作教材已经编入课本,但不少教师仍只重视识字、阅读教学,以任务观点对待写话教学,从而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

2、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训练目标把握不当,人为提高写话的要求。有时有的孩子一句话还没有写通顺,标点符号还没有使用正确,老师就要求写好一段话了。

3、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指导方法简单,单一。教师常用模仿范句,填空等形式进行写话教学,忽视了阅读积累,更不能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4、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喜好各自为阵,对低年级写话缺乏正确认识,长此以往,也只能是重复过去的错误经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没有长进。

5、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

从学生方面来看:

1、写话兴趣不高。学生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现象,故对写话兴趣不高。

2、不知从何入手。一写话就有求助于家长或其他人的依赖心理。

(1)写话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而不能为了某种功利目的而人为地抬高学生的写话要求。

(2)小学作文姓“小”,名“习作”,“写话”更是小中之小,是作文的起始阶段,是基础,因此更没有必要抬高写话的要求。

3、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真事诉真情。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4、写作精英或是作家,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母语与人交流。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到如何进行我们的写话教学。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环节。要把握好这一环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拼音当拐棍提前写话

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班集体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

2、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3、激发兴趣爱说乐说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学会说话。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培养、扶植,给予引导。我的做法有三:

一是利用说话课,给孩子们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我班的小班长朱俊达同学人前不拘谨,讲话干脆、利落,我就让他先说。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了,态度也大方了。这样,胆小的也敢说了,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逐渐踊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再紧紧抓装看图说话”等机会让学生练说,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便逐步提高了。

二是采用多样化方法,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在学生的生活里,看电视的机会很多,于是我就抓住 这一点,布置他们看动画片“成语动画廊”“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看后在班上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讲出来;再如:早上,让学生把自己做的梦有顺序、有条理的讲出来。你讲一个,他讲一个,同学们的说话热情也高了,说话也逐渐有条有理有顺序了。

三是训练学生学会说完整的话。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懂语法,更不能过早地向他们讲语法,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我就告诉他们:完整的话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说的是“谁”?是“什么?”“他(它)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同学还真有些“出口成章”的味儿。

4、写“诚实的自己话”,为中年级作文送一程

在学生说好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地让他们练习说好一段话,包括:叙述一件事;介绍一个人;谈自己的理想;说说自己喜爱的什么等等。学生张骞平时好惹事,在谈自己的缺点一段话中是这样写的:“别看我淘气,经常惹老师生气。可我在家里并不调皮,只是好吃懒做。妈妈叫我倒垃圾,我装作没听见,但如果有好吃的,我却一点儿也不放过。我以后得改正这些缺点,做个好学生。”我看后说他这段话写得很真实,提倡全班学生在写作文中都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学生写“真话”的兴趣大增,纷纷交来类似的作文给我看。让学生写“诚实的自己话”是我们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应大力提倡。

三、加强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1、要学会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足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2.要学会思考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优秀作文的闪光之处,往往不在语言方面,而在思想方面。比如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对问题的独特视角,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构思的巧妙等等。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人以启迪,甚至震撼。3.学会开展想象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

例如,我在教学《钓鱼》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引导的: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钓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物。

如《长相思》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像写话)

师:(在学生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还可能是„„(生继续在想像中写话。)4.加强阅读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我很注重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我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四、倡导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

有意识的模拟思维训练。模拟思维指的是摹仿原来创新者的构思方法或者写作技巧等进行写作的思维方式。模拟思维训练不是写作的模仿,它只是创新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创新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体裁不同、内容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描绘生活、塑造形象、状物写景等方面都是摹仿训练的对象。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写作就是要注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反映周围所发生的事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联想思维是由某一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的人或者事物的思维方式。如:

培养思想情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道理,将大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正感动着,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培养行文构思的个性化。写作心理学家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应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

培养语言风格的个性化。语言的鲜活和个性化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词语的灵活搭配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

五、提倡开放性写作,树立开放性写作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拓宽写作的时空

让写作与语文其它内容的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使课内写作和课外练笔相结合。

3.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环境中学会写作。

4.注重作文内容、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比如,准备阶段的口头日记,绘画日记,起始阶段的每日一句或两句;图文结合的周末日记,自由灵活的想象作文,幻想作文、童话创作、甚至合适个别孩子的科幻小说,结合生活需要的使用作文;结合学生感兴趣话题进行小练笔。

六、重视习作的评改与交流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文批改也应是这样一个过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学生再次完善,再次写作,再次创造的过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萌发写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在学生作文交流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公开讲评。不公开批评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对于作文中精彩片断可让学生自读、议读,再感情朗读去体会感悟;还可将一些的好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让学生充分感受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唤醒写作的欲望。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评自改习惯很关键。此外,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一篇作文可由多人批改,也可由多人批改同一篇作文。同伴评价时首先要肯定他人作文成功之处,向同学们推荐精彩段落、优美词句,当然也可谈要改进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溶汇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佳:《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新教育论坛2008年第5期 [2]张化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

篇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2+3模式研究

通常来说,数学课堂主要由教师的课前准备、精彩的课堂演绎以及课后的效果检测三个维度组成。2+3模式,指的是主要通过“2”,即两次测查(前测与后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3”,即3次分层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分层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依据课前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学情差异,分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分层练习。新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跟进后测,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后测情况其实就是下一课时内容讲授的起始状态,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式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课前前测,在于了解

新的教学内容展开前,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他们对即将要学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才能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设计课堂,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分析教材。教师要整体解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并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维度确定详细的课时目标,基于此分解、细化教学环节目标。

第二,编制前测卷。根据制定的课时目标,教师要编制相应的前测卷,包括新课涉及的知识基础及教学内容,这是为了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新知的了解情况。测试题量不超过10分钟。

第三,实施前测。测试时间为新课教学前一两天,让学生在校内当堂完成,当堂收卷。

第四,分析学生。前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前测试卷,针对前测卷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例如,教师在讲授“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设计这样的前测试卷。

“9的乘法口诀”一课的前测试卷

依据口诀写算式、看图列式,根据乘法意义改写算式等形式了解学生原有的乘法基础。具体题目如下:

1. 口诀写算式。4×2=(),口诀是____,用这句口诀还能解决的乘法算式是____。(正确率____)

2 . 看图列式 。表示 ( ) 个(),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口诀是____。(正确率_____)

3. 改写成乘法算式。2×4+4=___×___(正确率____)

上述题目主要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的调查,结合情境图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并根据乘法算式编对应的口诀,知道编口诀的方法是将小的数放在前面,了解一句口诀能写两道算式。同时,渗透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把乘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基于前测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本课所需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正确率也相对较高,也有一些学生在编口诀时会将大数放在前面,对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列算式理解得不到位。

之所以这样设计,不但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考虑现实生活中学生会遇到的难点。由前测得知,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写出有关9的乘法算式,能想到几个几相加,但由于4个9相加较为烦琐,如何简化算式计算,这是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思考的问题。并且,在试教时,教师会发现让学生背、记口诀并不难,难在理解每句口诀上,往往是口诀单句出现时,正确率很低。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能利用材料探究“9的乘法算式”简便计算方法,探究积的十位、个位与因数的关系。二是,学生能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9的乘法算式”,并根据乘法算式正确编写9的乘法口诀。三是,经历编制口诀过程,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记口诀。这就会让学生通过相关材料理解有关算理,掌握知识。

因此,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依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制前测卷,实施前测,依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对新学知识的储备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依据对学生学情的细致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借助这一“量身定做”的设计,取得教学实效。

二、课堂分层,聚焦关注

有效实施前测之后,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分层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期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发展。

1.课前分层设计,获得关注

(1)目标分层

课前对学生进行有效前测,在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整体情况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他们的智能层次、基础能力,形成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将目标分层细化到每个个体。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图形”(第一课时)时,可将其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将基础目标设计成:一是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二是在拼、摆、搭等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这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此外,将分层目标分成上限要求与下限要求。下限要求是: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辨认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能通过触摸,在教师的引导下猜一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拼搭,找出图形是用几个同样图形搭成的,初步培养空间观念。上限要求是: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马上说出分类和名称,并说出图形间的区别;能通过出示部分图形猜出立体图形,并能用相对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判断,能直接找出图形是用几个同样图形搭成的,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就基于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2)教学设计分层

教学设计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给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作业要求,给予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为了有效达成课时目标,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分层,让课堂提问和技能训练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分层教学,实现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前的课堂,往往会出现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当配角,而学困生看热闹的情况。为了观察这些现象,我们也曾进行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实施小班化教学,有了较为理想的物理距离,但教师的关注面依旧不能达到小班化教学的理想状态,总有几个学生一直被教师忽略,且师生间的互动过于单调,基本上是一问一答式。因此,基于当前现状,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课堂分层策略。

(1)依据学情,科学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把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按照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行分层搭配,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

(2)小组合作,明确职责

实施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明确职责分工,在组长的带领下,让成员之间实现团结合作,优势互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合作学习,有序推进

首先,独立自学。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感知新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适当地给予个别指点。对中等或较弱的学生,应训练他们观察、审题、爱提问、会提问的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要引导他们多思、深思。总之,教师要注意发掘各层次学生追求知识的内在潜力,对症下药,适当引导。

其次,组内讨论。这是指小组成员要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帮助解决并深入讨论所学内容,共享差异资源,集体解决“疑难杂症”,实现共同提高。

再次,组间交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可以采用小组汇报、抢答比赛等形式。通过组间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更可纠正小组的全局性错误。

最后,串线结网。其实,唯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孩子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前面的环节可称为“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学、讨论、交流。当小组汇报不到位时,教师要不断地追问;当学生之间的互动游离于关键点时,教师要适当地“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知识串线结网,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

3.课后分层练习,享受成功

在分层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精心设计分层次的练习题,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照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智能的层次性。因此,练习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训练,二是变式题和简单的综合运用题,三是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它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中、上层次学生,创造条件促进他们能力和技能的充分发展。学生在达到自己应达到的层次要求后,可以向高一级目标迈进,逐步培养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智能素质。

在实施分层练习时,教师要关注所有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及时反馈,及时调整,灵活安排,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提出明确的层次要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做适合自己的习题,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才能,真正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课后后测,落实是关键

教师课前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知识基础,课后也需要及时关注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了解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设计课后练习,有效提高课后练习以及课后辅导的针对性。

第一,编制后测卷。根据教材知识、能力目标体系编制后测卷,测试时间大约10分钟,重点关注教师课时目标的达成度。

第二,实施后测。在一节新课内容结束后,及时进行后测,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分析情况。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及时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制订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计划或方案。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数加减法”这一课内容后,可以编制后测卷了解课堂实效,检测学生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与验算)的掌握情况,并调查数学学习情感方面的问题。其中,4道口算题,即小数位数为1位数的小数进位、退位加减法各1题,小数位数为2位的进位加法1题,整数减小数1题;4道笔算题,即小数部分连续进位的小数进位加法1题、小数部分连续退位的小数退位减法1题且要求验算、整数与三位小数相减的连续退位减法1题、两个加数小数位数不同的进位加法1题。

在测试结束后,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后测情况时,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会忘记退位,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专门关注这些学生,强调退位的问题。还有些学生会将符号看错,教师可采用个别化的指导,加强个别提醒,逐步地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跟进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清晰地了解他们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实施有效的个别化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适合”的教育。

篇4: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亨德森·楊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崭新而高端的观点。为了将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播,本刊将陆续刊出亨德森·杨博士的先进教学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杨认为教育教学的精髓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潜力;而开发智力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

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控制方式,对于学生学习任务实施和质量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英语教学行为作为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在其开展过程中必然是以一定规则系统为依据的。按教育教学的特性及其逻辑递延,我们可将教师基于特定教学任务为获得课堂过程效果和教学效度的最大化,在课堂时空情景中组织和控制受教者主体行为、交互活动及其方式的方法体系称为: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作为课堂的最高管理者,其人格魅力、综合素养以及对学生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及其管理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个一线英语教师都知道,要使课堂教学效应有最大化的发挥,必须要保证课堂活力(Classroom dynamics)处于被激活并持续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基于学习主体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其中介语水平和性格特征,来组织、控制和协调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设计至少应该考虑到并体现出3项基本的原则:1.使学生认同规定的目标与具体内容对象是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学习;2.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维系教与学的互动反馈;3.使学生的中介语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并在受控的、连续进行的课堂活动中逐渐实现学习迁移。

然而,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严格课堂纪律和行为准则为有效进行的保证的。对于任何学校,这种师生体认且必须在课堂时空内遵守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体系在执行力上的缺失,导致了课堂管理的无效,教学的效率效度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认为,课堂纪律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必须信守的“基本法”,也是教学活动及其管理正常实施、教学任务完成和质量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因而,必须把课堂纪律的严格遵守当作课堂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使之成为上文所述的3项基本原则的支持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的功能,是随教学情况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从根本上讲,在教学中师生行为是双主体,教学内容是对象客体,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构成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中,教师有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协调者,有时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有时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或管理者。无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其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必须是:以自己的爱心、知识、能力和智慧,建构和优化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形态,使之成为高分高能高素质的未来型人才。

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中,英语作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外语必修课,始终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几乎是每堂课都涉及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然而,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基于对这四项技能的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来进行有效的综合/分项课堂教学训练设计呢?后文仅对中国中小学英语的听力技能训练问题进行探讨。

从本质上讲,英语听力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目标语语流中信息的听辨理解练习,能够对给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命题、思考言外语境和扩展语用,为建构驾驭目标语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得,无不是从听力理解开始的。统计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的行为占45%,说、读、写的行为分别仅占30%、16%和9%。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若不把听力理解放在首要的位置对学生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训练,要学好英语是难以想象的。遗憾的是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人们似乎并没有充分体认到这一点。事实上,由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力训练的缺失或不足而造成的结果,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其他3项技能的建构和发展,使得英语教学长期处于事倍功半的状况。

一般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听力训练内容和方式,应该按学生认知水平和与之相应的教学目的来设定,教学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的听力训练,应从单词、短句的听音模读开始,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听辨信息反馈的语音、语调和重音,进行及时指导或纠正,使学生能把所听到的目标语语言信息同相对应的图画、实物或相关内容建立联系;教师应尽量以英语来组织教学,频繁借助各种表情、手势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逐渐通过实物、图片或老师动作的启示,听懂词句、对话和简短的配图小故事,以及对课堂活动过程中的简短提问作出正确的反应。这样,便可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英语语感,为其他3项技能的进一步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中国中学生来讲,目标语Listening comprehension训练应避免重结构轻语境的倾向,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及其所传递的语义信息的同步听取和加工的能力。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自觉地把结构要素同语义要素建立联系,将其所构成的命题意义的连贯语流纳入上下文语境和语用知识的框架中,对特定话语内涵进行综合加工和处理,来实现全面提高听力技能的训练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应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中介语状态,设置微观层面的专项训练。例如,语言形式要素的训练内容有:音素、词汇、缩写或略读/连度、句子及其重音和语调的听辨,各种句法/语法和惯用法的分析,语意群和语段标识的鉴别,等等;语义、语境和语用要素的训练内容有:语段/篇章的关键词的确定,话语及命题中心意图的判断,上下文关系的推断,语篇内容层次的划分,语用及其外延拓展意义的推测,等等。

(待续)

篇5: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四(1)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具体、真实、生动的事例,由衷地赞美同学的可贵品质。

2、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的友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用具体、真实、生动的事例,由衷地赞美同学的可贵品质。

2、把事情说具体,并写详细。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有一个小礼物要送给同学们,可是我带来教室后一时糊涂,不知道放哪了,你们能帮我找找吗?

2、请找到的学生拿上来,师表扬:“谢谢你帮我把礼物找到了,你真是个热心帮助他人、非常能干的孩子!”

3、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送你们的礼物是什么啊?谁能说清楚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我就请他来打开礼物。

(指名学生讲述刚才发生的事,引导学生将事情经过讲清楚,特别是

将老师夸奖同学的话语复述完整。)

4、揭示课题: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1)、读题、解题。(引导学生说出闪光点是指优点、特长、好品质,而且强调要写的是同学)

过渡: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一句赞美的话往往会给人以力量,而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赞美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二、师生互动交际

1、学习例文

过渡:那我们现在就先来学习一篇例文,看看别人是怎么写同学的闪光点的、怎样写具体的。读完后完成思考题。(老师给每一桌同学发一篇例文。)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此篇例文的结构。(1)抓特点写外貌(2)运用具体事例(3)写出自己的感受

2、引导夸赞

(1)同学们,学习了例文之后,我们知道文中的黄城同学乐于助人、关心同学。那我们班的同学也一定有不少闪光点,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词语,边读边想哪个同学具有这些闪光点。(出示词语)

①指名一个学生上台,谁来说说他有哪些优点?

②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这个同学的多个优点。

③师:他有这么多的优点,或许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你怎么告诉他,怎么夸他呢?

④师引导被夸奖的同学:这么多同学夸你,你应该怎么说?(有礼貌地表示感谢)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掌声鼓励,送他回位。)

(2)今天我们就以“夸夸同学的闪光点”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下面请看写作要求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4)小组代表发言。

(5)哪些同学说得好。(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给出评价建议。

三、习作(机动)

1、以“夸夸同学的闪光点”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作品展示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夸奖别人你高兴吗?得到同学的夸奖,你开心吗?是呀!被人夸奖是一种快乐,夸奖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真诚地去赞美别人,这样你会过得更快乐!最后,老师想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送给同学们留作纪念(出示小黑板)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可以多活两个月。

──马克·吐温

五、板书设计

夸夸同学的闪光点(1)抓特点写外貌(2)运用具体事例

篇6: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三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发现、收集同学的闪光点,能用具体、真实、生动的事例,由衷地赞美同学的可贵品质。

2、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倾听。

3、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的友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用具体、真实、生动的事例,由衷地赞美同学的可贵品质。

2、在交际中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有一个小礼物要送给同学们,可是我带来教室后一时糊涂,不知道放哪了,你们能帮我找找吗? 2.请找到的学生拿上来,师表扬:“谢谢你帮我把礼物找到了,你真是个热心帮助他人、非常能干的孩子!” 3.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送你们的礼物是什么啊?谁能说清楚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我就请他来打开礼物。(指名学生讲述刚才发生的事,引导学生将事情经过讲清楚,特别是将老师夸奖同学的话语复述完整。)4.揭示课题: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过渡: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一句赞美的话往往会给人以力量,而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赞美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二、师生互动交际

1、启发观察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个个眼睛都很亮,老师想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能发现同学的闪光点。

①指名一个学生上台,谁来说说他有哪些优点?

②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这个同学的多个优点。

③师:他有这么多的优点,或许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你怎么告诉他,怎么夸他呢?

④师引导被夸奖的同学:这么多同学夸你,你应该怎么说?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引导夸赞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还真不错,也一定发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优点。那就请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吧。

这里老师提高要求了,你们敢挑战吗?

师提出新的要求:

1、请用具体的事例来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2、请说说他的可贵品质。

3、学会倾听和评价

听了他们的夸奖,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如果你还想详细地了解被夸讲的同学,可以问一问。哪些同学说得好。教师给出评价建议。

三、活动拓展

1、游戏:猜猜他是谁?、出示要求:

1、请说出你要夸奖的人和事,先不说出被夸人的姓名,用“他”代替。

2、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他是谁。如果猜中了,请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师现场采访被夸奖的同学:请问,你听到同学的夸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四、小结

有趣的游戏结束了,同学们你们夸奖别人你高兴吗?得到同学的夸奖,你开心吗?是呀!被人夸奖是一种快乐,夸奖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真诚地去赞美别人,这样你会过得更快乐!最后,老师想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送给同学们留作纪念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可以多活两个月。

──马克·吐温

五、板书设计

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真诚

事例 由衷

篇7:小学教师教学反思3

——如何在新学期中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拿到这个学期的新课本,我立即对本学期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浏览。翻阅完毕,我对新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无论是三年级科学还是五年级科学,在将要到来的这一新学期中,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都在广度扩大的同时,难度上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以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为例: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共包括五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第四单元,春夏星空;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其中,前三单元可以看作是是一个模块,都是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第四单元,春夏星空,是第二个模块,天文学方面内容,此单元内容与五年级上册“秋冬星空”内容相承接,可以看做是同一个部分;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设计了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自行车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可看作是物理学的初步。然而,在分析了教学目标后我发现,小学科学与初中理科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差别,侧重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就不同的学科领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作比较。

篇8: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一、直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直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用与不用教学效果有很大差异。这一点我在平时上课时已有切身体会。对此, 我也做了实验对照。以三 (2) 班为对照班, 三 (1) 班为实验班, 人数各班50人。两班都学习一个新的技术动作“立卧撑”, 其中对照班只采用语言讲解, 不做示范的教学方法, 实验班采用语言和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两班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各做3次, 取其最好一次作为实验成绩数据。我再按动作完成得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1。

表1表明, 两班完成立卧撑的成绩有显著差异, P<0.05这也充分体现了直观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采用单一语言方法, 不采用直观教学法是很难表达清楚的。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各种手段, 如教师示范, 学生观看图片、录像等来帮助学生了解技术的形象、结构过程及时空关系等, 这是其他教学法难以比拟的, 也基本奠定了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

从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还得出, 正确示范、形象生动地运用直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并且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 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从而在体育课中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并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直观教学法

1. 恰当掌握直观教学法的运用时机

我在三年级跳远教学中, 发现学生助跑节奏衔接不合理, 造成上板不准, 也就影响了起跳的角度、腾空的高度、落地的远度。针对这一问题, 我采用直观导引的手法, 在离跳板6米远约四步的地方画一条40厘米的竖线作为标志物, 要求个子矮、步幅小的学生助跑中在白线前端加速, 个子高的学生在白线后半段开始加速,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上板准确率, 并在两个班做实验对照。其中以本校三 (1) 班作为对照班, 三 (2) 班作为实验班。对照班采用无标志物的教法, 没有直观引导;实验班采用直观导引法, 设置标志物教法。两班各进行3次教学, 最后一次课每人进行3次助跑测试, 取最好一次, 以接触跳板为准确, 不接触跳板为不准确进行评定, 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见, 运用直观教学法后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也以同样的方法训练业余跳远运动队, 结果一名学生在2008、2009年县运动会跳远项目中得了第一名。当然在刚试教时也遇到一些问题, 开始运用直观引导收到效果较好, 后几堂课还是运用了此方法, 结果发现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在助跑时眼睛俯视标志物, 而不向前看, 而且动作欠连贯。此时, 我意识到标志物所起的反作用, 就采用转变注意力的方法, 并提醒学生动作要连贯, 用眼睛余光感觉标志物, 眼看前方, 反复练习, 情况有了改观。此事例说明了直观教学法如果运用不当, 不仅无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甚至还可能影响完整的动作的形成。所以, 我们应恰当地掌握好直观教学的运用时机。

2. 注意直观示教动作的质量

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运用中必须重视示教动作的质量。如我在上篮球课时, 做双手胸前投篮示范时, 力求动作正确、规范, 并且还注意命中率。如果教师示范投篮投不中时,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失望感;当教师连连命中时, 他们就有一股模仿的热情, 很想模仿老师动作提高自己的投篮技术。此时, 教师及时讲述动作要领, 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 练习时效果也特好。对此, 我在四年级里做了一次实验:对照班为四 (1) 班, 四 (2) 班为实验班。对照班采用讲解示范, 但教师示范投篮时命中率不高 (30%) ;实验班采用讲解示范, 同时教师示范的命中率较高 (70%) 。然后再让学生投篮练习, 规定每人投5次, 以全班总投中次数比较, 见表3。

从表3可见, 教师在完成正确的示范动作基础上, 努力提高动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教师在直观示教时要选择好方位

示范动作是直观教学法的主要手段, 也是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要收到好效果, 就必须选择好方位, 如果选择的方位不正确, 示范的效果就差。如我2009年在上五年级武术示范时, 因缺少经验, 没选好方位, 使后排的同学看不清、学不好, 降低了教学质量。后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终于找出了最佳方位, 是密集队形三角形的顶点位,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所以教师在做各类示范动作时要选择好最佳方位, 使学生看得清、看得准、学得好。

4. 注意直观示教动作的节奏

技术动作过程都是由几个环节构成的, 要掌握好就必须注意它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可这对初学者来说是行不通的, 而是需要放慢动作的显示速度。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把握好显示节奏速度。如教助跑投掷技术时, 教师一味采取连贯动作教学, 学生很难掌握完整;但过分强调动作的前后顺序, 反反复复地慢动作示范和练习, 也会造成学生动作不连贯, 用力不得法。所以, 掌握好显示节奏速度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根据我的体会, 在教此动作时, 采用先慢后快, 而后快慢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如出手动作自始至终都是快速度显示, 其他环节先分解后完整, 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到动作的结构、过程、方向、路线、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从而掌握整体动作节奏。

三、直观教学法常用的几种手段

从上文不难看出, 体育直观教学法中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就是示范动作, 它可帮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形象、结构、过程、要领和方法, 同时也可运用正确与错误对比动作来帮助学生克服动作缺点, 改进技术。

上一篇: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作文下一篇:小班特殊儿童教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