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2023-04-16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方巷中心小学作文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的思维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需要有效的指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的教育则往往过分强调了整齐划一,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突出问题:指导不当,学生习作可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而言。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它的根源所在。从习作要求来看,低年级学生习作是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内容统一,只要达到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即可。训练、评价的重点为语句,而中年级的习作向高年级习作要求过渡,以命题习作为主,缺少了以图作为内容这一载体,学生则一时手足无措。为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教师往往是选择一个主题对全班学生细细指导,结果收上来的习作就变成了“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写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中年级的孩子多在

八、九岁之间,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善于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加以描述,但是一般不会加以提炼,需要有效地提醒和指导才能将一件事叙述清楚,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欠缺,因而模仿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似曾相识的参照物来进行模仿,以减少自己的操作难度,教师的指导或例文的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参照系”,无怪乎,学生也就写出了相似的习作。如果我们中年级语文教师因为学生的这两方面特点而不去指导学生习作,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也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因此,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则成了当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中年级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我们曾在省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说写能力的衔接和发展研究》以及省学会“十五”课题《新课程:愉快的教育愉快的作文》的课题研究中,对作文教学都进行过专题性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生活作文起步教学”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实而富有个性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使做人与作文一起进步,是“生活作文”教学改革的宗旨。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作文的起步阶段,是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不少同学觉得坡度陡,无目标,不得法,轻感情,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无从下手。因此,我们提出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引一泉“活水”来降低坡度,产生写作自信心,最终能使学生得心应手。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概念又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重点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起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

课题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要对作文教材进行再设计,力求从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方式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生活化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习作,培养能力。另外,还要设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习作兴趣,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相互讨论、交流,相互理解、对话,使作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作文教学评价也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作文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从而达到提高全面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 “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中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带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朝阳文学社,朝阳电视台、雏鹰广播站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互联网, 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由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本课题决定在我校中年级语文学科作文中进行研究。以二(1)、三(1)班为实验班,

三、四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研究者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等实践活动。 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实验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5、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调查、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起步作文的现状,积累研究素材。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探索出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总结阶段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作文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课堂教学实录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学校的行政领导为整个实验的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调节控制工作。教科室为实验的参谋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检查反馈、总结推广等工作。课题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努力实施课题计划。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程劲松 彭春林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6-2007年我们承担了县级课题《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与矫正》研究并结题。随着近两年的推广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3、基于我校农远应用的条件

我校为农远模式二学校,2005年被评为县“优秀学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概念的界定

1 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

2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有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3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 4 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

5 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电教,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

6 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7 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八、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8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 负责人:

程劲松:男,39岁,校长,本科文学学士,高级教师,安徽省“乡村教师育人奖”获得者,东至县首届“教坛新秀”,池州市第三届骨干教师,池州市第二届小语会理事,负责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十余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全国一等奖1篇。

彭春林:男,42岁,副校长,农远管理员,本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市一等奖1篇。

成员:

何东升:男,49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1篇论文获县级奖。

黄福田:男,52岁,专科,高级教师,参与县级课题并按期结题一项,5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

十、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生活化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材料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用实绩展览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第三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部分: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 一是学生无话可写。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

二是对写作的目标不大明确。一般的小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

三是无“欲”而写。小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全不像他们平时游戏娱乐中生动活泼的神情相貌。

因为无话可写,无“欲”而写,加之写作目标不大明确,因此学生是谈“作”色变,望“文”生畏。

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全不见少年儿童真实生活中的五彩斑斓和无边遐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尝试作文教学改革,但由于缺乏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散兵游勇式的探索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指导——批改——讲评”的传统模式上。

无源之水终将成为死水,无本之木终将成为朽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着手,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欲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提出通过情景体验,摄取学生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或某一景物,引导学生变平时的“跑马观花”为“牵”马观花,甚至“丢”马观花,从而使他们觉得其实这个世界每日每时都是那么的有趣,每桩每件都是那么耐人寻味,从而觉得有趣而作,有话可写。自然而然,他们会觉得作文原来只不过是如此而已。从而我们的作文课堂就能滋润起来、鲜活起来。一个孩子刚刚尝试写作无异于在寻找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与其让他那么徒劳无功地反复求索以至几欲灰心丧气,我们无妨让他仔细品味每天就在他眼前的、那地道的杏桃苹梨等,让他知道人间美味到处都是,让他知道眼前的山河冰雪就是人间仙境。

二、课题概念

情景,亦名“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其构词方式为联合式:情+景。而所谓情景作文,可以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情形、景象、境地等,激活作者联想和想象写下的文章。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情景体验或再现生活的某一片段,或移植自然造物的一个细节„„是唤醒学生灵动记忆的过程,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发现及其认识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漫天想像的过程,是学生反复体验成功的过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激发情趣为核心;以教师创设的情景唤起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或使学生曾经的体验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外,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树立大作文思想,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三、课题理论

新大纲、新课标为“情景体验”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特别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文艺的基本原理,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

四、课题背景

1、现实背景

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为了打破这一令人心痛的局面,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励精图治。国内的教育者从来没有间断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甚至先后出现了许多派系,如,包全仁的序列作文;周一惯的儿童化作文,吴立岗的层次性作文,最近一些教育专家提出生活作文,等等。这些学说或正面或侧面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情境作文训练,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教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①创设情境(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现,语言描述等)②观察情境(指导学生选取观察目标、安排观察顺序、启发学生想像等)③审美体验(感知美的表象、领悟美的实质)④开拓思路(启发学生拟题、拟好作文提纲、抓住重点指导)。

深圳市北斗小学探索创建了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模式:①训练要求(明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②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视听系统及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作文教学并能帮助其意义建构的图象、声音、动画、活动影象等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③指导观察(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指导学生观察.)④说写训练(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口头写作练习)⑤评价调控(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评价同学口头作文,教师点拨)⑥写作(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写出一段话或写出一篇短文。)

五、课题目标

(一) 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 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 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

六、课题内容

(一)、生活体验

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

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

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言描述

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三)、听声想象

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

(四)、扮演体验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

(五)、实物演示 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图画

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

七、研究措施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作文教学课题管理的文件。

2、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之现状,确立课题研究的起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发展理论。

3、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4、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开辟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教学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反思感悟、美文荐读、学生优秀习作、活动简讯、照片等栏目,以便实验教师网上交流。

5、及时总结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构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打好基础。 八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为检测与情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探索阶段以调查法为主,对实验班进行全员调查;实施阶段以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将课题研究稳步稳扎的步步推进;结题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将研究经验形成理论。

2、研究过程中的作文教学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操作层面逐步感悟,积累经验,总结升华经验,形成系统理论,以点带面,将辐射面逐步扩大——由实验班辐射到每一班,由精品课辐射到每一堂课。

九、研究原则

1、全员性原则

课题研究关键在于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质,只有全体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价值才会含金量更高。光“听”不“练”,就不能形成课题之风,就不能达到全面改善我校作文教学之现状。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教育艺术的灵魂所在。实践证明,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必然流于僵化、枯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又将失去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学“先进”但不模式化;学经验,但不失去个性。从个人的课题研究历程来看,要写历史,但不被历史所束缚,要不断在过去的历史上刷新自己。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实践性原则

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坚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加体验、多加感受,学生才会有较多的真情实感,才会不由自主地放飞心灵,从而自由、自主地快乐写作。

4、整体性原则

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准许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要求他们“人人达优”。对于受教育的每个个体不能厚此薄彼,要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十、课题步骤

本课题四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探索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读探讨;制定阶段性目标。

2、实施阶段:

学生优秀习作评选。明确具体操作策略。

3、结题阶段: 准备结题鉴定。 十

一、检测手段

1、检测项目

⑴学生情景体验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⑵情景体验作文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⑶情景体验作文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情况。

2、检测方式

⑴观察记录:各班将学生的作文情况分个案和整体作出详细记录; ⑵制定情景体验能力书面测试卷,分低、中、高三套,分阶段检测

⑶设计评价量表,各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外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测; ⑸全校进行作文竞赛,将作品逐期逐年装订成册,检测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景体验的能力及其写作能力的随之成长。 十

二、预期成果

本课题拟于2012年底进行课题鉴定,并提交

六大问题行动研究: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差

第一部分: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 一是学生无话可写。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

二是对写作的目标不大明确。一般的小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

三是无“欲”而写。小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全不像他们平时游戏娱乐中生动活泼的神情相貌。

因为无话可写,无“欲”而写,加之写作目标不大明确,因此学生是谈“作”色变,望“文”生畏。

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全不见少年儿童真实生活中的五彩斑斓和无边遐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多年来,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尝试作文教学改革,但由于缺乏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散兵游勇式的探索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指导——批改——讲评”的传统模式上。

无源之水终将成为死水,无本之木终将成为朽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着手,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欲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提出通过情景体验,摄取学生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或某一景物,引导学生变平时的“跑马观花”为“牵”马观花,甚至“丢”马观花,从而使他们觉得其实这个世界每日每时都是那么的有趣,每桩每件都是那么耐人寻味,从而觉得有趣而作,有话可写。自然而然,他们会觉得作文原来只不过是如此而已。从而我们的作文课堂就能滋润起来、鲜活起来。一个孩子刚刚尝试写作无异于在寻找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与其让他那么徒劳无功地反复求索以至几欲灰心丧气,我们无妨让他仔细品味每天就在他眼前的、那地道的杏桃苹梨等,让他知道人间美味到处都是,让他知道眼前的山河冰雪就是人间仙境。

二、课题概念

情景,亦名“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其构词方式为联合式:情+景。而所谓情景作文,可以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情形、景象、境地等,激活作者联想和想象写下的文章。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情景体验或再现生活的某一片段,或移植自然造物的一个细节„„是唤醒学生灵动记忆的过程,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发现及其认识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漫天想像的过程,是学生反复体验成功的过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激发情趣为核心;以教师创设的情景唤起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或使学生曾经的体验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外,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树立大作文思想,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三、课题理论

新大纲、新课标为“情景体验”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特别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文艺的基本原理,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

四、课题背景

1、现实背景

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为了打破这一令人心痛的局面,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励精图治。国内的教育者从来没有间断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甚至先后出现了许多派系,如,包全仁的序列作文;周一惯的儿童化作文,吴立岗的层次性作文,最近一些教育专家提出生活作文,等等。这些学说或正面或侧面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情境作文训练,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教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①创设情境(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现,语言描述等)②观察情境(指导学生选取观察目标、安排观察顺序、启发学生想像等)③审美体验(感知美的表象、领悟美的实质)④开拓思路(启发学生拟题、拟好作文提纲、抓住重点指导)。

深圳市北斗小学探索创建了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模式:①训练要求(明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②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视听系统及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作文教学并能帮助其意义建构的图象、声音、动画、活动影象等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③指导观察(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指导学生观察.)④说写训练(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口头写作练习)⑤评价调控(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评价同学口头作文,教师点拨)⑥写作(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写出一段话或写出一篇短文。)

五、课题目标

(一) 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 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 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

六、课题内容

(一)、生活体验

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

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的生活.

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言描述

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三)、听声想象

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

(四)、扮演体验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

(五)、实物演示

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图画

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

七、研究措施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作文教学课题管理的文件。

2、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之现状,确立课题研究的起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发展理论。

3、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4、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开辟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教学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反思感悟、美文荐读、学生优秀习作、活动简讯、照片等栏目,以便实验教师网上交流。

5、及时总结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构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打好基础。 八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为检测与情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探索阶段以调查法为主,对实验班进行全员调查;实施阶段以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将课题研究稳步稳扎的步步推进;结题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将研究经验形成理论。

2、研究过程中的作文教学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操作层面逐步感悟,积累经验,总结升华经验,形成系统理论,以点带面,将辐射面逐步扩大——由实验班辐射到每一班,由精品课辐射到每一堂课。

九、研究原则

1、全员性原则

课题研究关键在于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质,只有全体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价值才会含金量更高。光“听”不“练”,就不能形成课题之风,就不能达到全面改善我校作文教学之现状。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教育艺术的灵魂所在。实践证明,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必然流于僵化、枯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又将失去新鲜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学“先进”但不模式化;学经验,但不失去个性。从个人的课题研究历程来看,要写历史,但不被历史所束缚,要不断在过去的历史上刷新自己。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实践性原则

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坚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加体验、多加感受,学生才会有较多的真情实感,才会不由自主地放飞心灵,从而自由、自主地快乐写作。

4、整体性原则

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准许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要求他们“人人达优”。对于受教育的每个个体不能厚此薄彼,要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十、课题步骤

本课题四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探索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读探讨;制定阶段性目标。

2、实施阶段:

学生优秀习作评选。明确具体操作策略。

3、结题阶段: 准备结题鉴定。 十

一、检测手段

1、检测项目

⑴学生情景体验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⑵情景体验作文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⑶情景体验作文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情况。

2、检测方式

⑴观察记录:各班将学生的作文情况分个案和整体作出详细记录; ⑵制定情景体验能力书面测试卷,分低、中、高三套,分阶段检测

⑶设计评价量表,各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外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测; ⑸全校进行作文竞赛,将作品逐期逐年装订成册,检测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景体验的能力及其写作能力的随之成长。 十

二、预期成果

本课题拟于2012年底进行课题鉴定,并提交。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小学作文教学设

扈晓明fyy7312@

四川省双流县中和镇朝路315号金桂花园8幢2单元9号 610212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实践的认知能力,今年开学,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参加了军训活动。在出发前,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军训生活中的细节,仔细观察人物,记好当天的日记,军训生活结束后以军训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记述军训生活过程、人物、发生的事件以及感受等,要写出真情实感。

1、写作文对孩子来说一直是一件

很头痛的事情,往往把写作文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写完了事,不再斟酌、推敲、修改,本次教学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作文修改。

2、通过修改,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事情经过、人物观察、内心活动等,写具体、写真实。

3、通过修改,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如何将词语用准确,如何使用标点符号,如何将意思表达完整,如何准确精炼地使用语句等,将作文进行全方位修改。

4、在修改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将思路引导到事件发生当时的情景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内容充实具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篇有代表性的习作

附:

军训生活

今年,我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为

了锻炼自己,我参加了双流县举办的军训活动。

2月第四个星期一,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黄龙溪基地。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在车上,我们谈论着,军训是怎样的,会不会烧烤,会不会玩游戏,会不会,……,我们说了很多,可是到了基地,我们就不这么认为了。

本以为来这站站军姿,就完了,可是开了开营仪式,我们就都后悔了。

开营仪式上,我们站在最前面,看得最清楚,大会共有九项,前几项都不足为奇,到了第五项,这就是学校里没有的了,军人叔叔要给我们展示,我们这几天要干什么,看的我们简直是眼花缭乱。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侯,教官给我们说:“这里吃饭和家里不同,每天派两个小值日打饭,如果他们没有按时到,你们就别吃了,每个寝室10个人,一个寝室一桌,当日小值日要负责洗碗筷。”这里可真严格,碗筷都要自己洗。

吃完饭,我们要分配教官,我们的教官叫张志涛,年龄在25-28岁,长像超帅哦,我们都叫他老兵,虽然外貌符合标准,但是性格暴,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明显,虽然性格狂暴),但是有时非常搞笑,在主持公道时,他还是公平、公正。

说了这么多,也该谈谈训练了,我们这几天练习了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四个方向转、踏步走、跨列、……。如果谁的动作不好,不准确,教官会单独教一教,如果是故意不学,还在队伍里捣乱的话,严重下蹲,很严重俯卧撑,超级严重围着操场鸭子步,这就是我们平时的训练。

最有趣的是晚上,第一天晚上,由于过于兴奋,整夜起了四次,没办法,谁叫我们第一次自己单独过夜呢?第二天晚上,大家不兴奋了,过了一天,都累得很,不过,大家往窗外看,却看见了鬼,整的我们魂不附体,第三天晚上,今晚没什么好奇的事,基地组织看电影

——《冲现亚马逊》,还挺好看的。第四天晚上,这是一个痛苦的晚上,教官让我们走了一晚上的鸭子步,哎,痛苦的事就别提了。……第五天我们就回家了。

这次军训,我从中知道了生活是要靠自己,要有三大心:信心、耐心、衡心,不能做的三大心:粗心、伤心、痴心,要有自己养活自己的心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为将来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阅读未经修改的习作,找出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

1、板书:学习修改作文—军训生活

2、打开课件,将习作投影到屏幕上。

3、让学生通读习作三遍,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提示学生从用词、标点、造句、逻辑思维是否连贯、意思是否表达完整等方面进行思考。

4、提问:请同学们罗列习作中有哪些毛病和优点?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5、教师归纳:

该篇习作至少在下列方面存在毛病:

1 标点使用不当;

2 用词欠准确;

3 罗辑思维不连贯,有的地方突然终止,意思表达不完整;

4 口语多,语句不精炼等。

优点:

1 将记叙文的六要素融入习作中,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竞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人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经研究决定举办金湖学校小学生作文竞赛,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作文竞赛活动,旨在让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乐于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断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参赛对象:

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个班级10名)

三、参赛作文要求:

二至六年级: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四、奖项设置:比赛分为五个年级组,每组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指导奖若干名。

五、活动具体安排:

1、各班必须在11月30日前将参赛人员名单报至语文教研组长处。

2、比赛时间:12月3日(星期四)下午

3、比赛地点:二年级组一(3)班教室三年级组 二(1)班教室

四年级组二(2)班教室五年级组 二(3)班室六年级组三(3)班教室金湖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

2009年11月

金湖学校小学生作文竞赛题目

三年级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一定有些事让你感动不已,让你羞愧难当,让你满怀喜悦,让你无比愤怒,让你感到神圣庄严,让你感到妙趣横生……请选一件你感触最深的事,把它生动地写下来。让大家走进你的生活,与你分享。题目自拟。

四年级

读书是永恒的话题。读书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通过阅读,人们得以建造自己的心灵的“花园”,并且给这座心灵的“花园”点上智慧之灯。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人生一大乐趣。请你以《读书的滋味》或《读书的感悟》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五年级

笑是情绪的表达,是心灵的净化。关于“笑”你想到了什么?请以“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六年级

《水浒传》中有一位“及时雨”宋江,每当江湖朋友有难之际,他都会伸出援手。在生活

中当你寒冷时,有人送来了棉衣,这也是“及时雨”;正苦闷时,来了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及时雨”……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及时雨”朋友吗?愿不愿意把他(她)介绍给大家。提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多种描写方式相结合,内容具体,字数500字左右。

金湖学校小学生作文竞赛题目 二年级

题目:1.冬天的校园2.冬天来了

提示:[1]50 -100字。[2] 书写工整,标点符号占一格。[3] 必须抓住冬天景物来写。 三年级

题目:妈妈夸我真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聪明”、“能干”、“热心”、“懂事”、“有礼貌”等;

[2]通过一件事写出“妈妈夸我”的原因,把事情 写清楚,写具体。四年级 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1]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写“困难”、“胆小”、“懒惰”、“依赖”等等。[2]重点写清楚你怎样战胜的过程。

五年级

题目:我真想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有一个星期八”、“书包轻一点”、“早上多睡一会儿”等等;[2]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六年级: _________的滋味

提示:[1]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体验过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个中滋味,请你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行款正确,500字左右。

上一篇:学校招生办岗位职责制下一篇:学校周前会议程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