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礼仪知识介绍

2024-05-23

见面礼仪知识介绍(精选7篇)

篇1:见面礼仪知识介绍

见面礼仪是指日常社交礼仪中最常用与最基础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用到见面礼仪,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见面礼仪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本礼仪

握手

通常年长(尊)者先伸手后,另一方及时呼应。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欢迎。告辞时,待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相握。握手的力度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初次见面时,时间一般控制在3秒钟内。

介绍

介绍时应把身份、地位较为低的一方介绍给相对而言身份、地位较为尊贵的一方。介绍时陈述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内容宜简不宜繁。同时避免给任何一方厚此薄彼的感觉。

致意

表示问候之意。通常在各种场合用举手、点头、欠身、脱帽等方式向相识的人打招呼。

重点礼仪

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鞠躬礼

在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

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名片礼

初次相识,往往要互呈名片。呈名片可在交流前或交流结束、临别之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双手,名片的正面应朝着对方,接过对方的名片后应致谢。一般不要伸手向别人讨名片,必须讨名片时应以请求的口气,如“您方便的话,请给我一张名片,以便日后联系。”

脱帽礼

见面时男士应摘下帽子或举一举帽子,并向对方致意或问好。若与同一人在同一场合前后多次相遇,则不必反复脱帽。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在庄重、正规的场合应自觉脱帽。

拥抱礼

拥抱礼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两人相对而立,上身稍稍前倾,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拥对方左肩部位,左手环拥对方右腰部位,彼此头部及上身向右相互拥抱,最后再向左拥抱一次。

亲吻礼

行亲吻礼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拥抱,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不尽相同。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关系亲近的女子之间可以吻脸,男子之间是拥肩相抱,男女之间一般是贴面颊,晚辈对尊长是吻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脸、贴面的连续动作,表示最真诚的热情和敬意。

篇2:见面礼仪知识介绍

1.握手礼仪

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

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间。行握手礼时,一般要求主人主动,男士必须光手,女士则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握手礼是会议、社交、慰问等情况下使用。纯礼节意义上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持续1-3秒钟,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2.拱手礼仪

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2017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互祝贺。也有时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3.鞠躬礼仪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礼节。三鞠躬称为最敬礼。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亦常用于服务人员向宾客致意,演员向观众掌声致谢。

4.拥抱礼仪

在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常见的礼节,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间,有时伴随着接吻礼,是比较亲密的一种见面礼仪,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同性或者亲密的异性之间。

流行于欧美,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礼行礼方法: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挟对方左后肩,左手挟对方右后腰。握各自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礼毕。

5.吻手礼仪

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施的礼节。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并且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如女方地位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礼在英法两国最流行。

6.接吻礼仪

见于西方、东欧、阿拉伯国家,是亲人以及亲密的朋友间表示亲昵、慰问、爱抚的一种礼,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一个吻。

接吻方式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亲友是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是拥抱,亲脸,贴面颊,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女之间是贴面颊,长辈对晚辈一般是亲额头,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间才吻嘴。

7.合掌礼仪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其行礼方法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对,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面带微笑。

8.跪拜礼仪

跪拜之礼,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周时就有稽首、顿首、空首三大跪拜礼仪规定,行礼者必须双手叠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时。这种礼仪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才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同灭亡。

9.吻脚礼仪

吻脚礼是由东方传入,表示一种拜服的态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对统治者所行的大礼。《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关于吻脚的记载,表现一种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区,现在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礼节。

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是专属于军人的礼节,军人行军礼时举右手,手指并拢,指尖触帽檐,两眼注视对方,直到对方答礼才可放下手。遇到长者或者长官时,军人必须行军礼。

10.点头礼仪

点头礼一般用于平辈和同级别的人之间,属于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一般两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进中继续施行点头礼,长官对部下、长者对晚辈答礼也可以用点头礼。

11.碰鼻礼仪

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中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见面礼仪,即碰鼻礼。毛利主人在初次见面时必须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碰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说明客人越受他们尊敬。

12.贴面礼

篇3:见面礼仪知识介绍

一、日本

日本人最常使用的传统行礼方式, 一般分为站礼和坐礼。行站礼时, 双手自然下垂, 手指并拢, 随着腰, 屈手礼, 双手礼。在以椅子为座席时, 也有三种不同的行礼方式。上级对下级行礼时, 坐在椅子上稍将身体前倾一下即可;同辈之间行礼时, 应从椅子上站起, 行与站礼几乎相同的礼节;对尊贵的客人或上级行礼时, 应到对方座位前深深施礼, 等对方就座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二、韩国

很多韩国人信仰儒教, 儒教非常注重尊敬长辈。在长辈走进房间时, 一般大家都要起立问好。在早起和饭后, 还要向父母问候。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也有给长者让座的习俗。就餐时, 也是先给长者上菜盛饭, 让他们先吃。一般最常见的礼节是鞠躬。男士之间见面时, 相互鞠躬并且问好握手, 点一次头。但是在商界, 一般不采用鞠躬礼。韩国的女性一般不与别人握手。

三、印度

印度通用英语, 所以, 在见面时, 印度人相互要交换印有英文的名片。双方见面时, 一般是双手合十到胸口的位置表示相互问好。在行礼时, 年轻人还有弯腰触摸长辈脚面的礼节, 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还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摇头在印度表示同意, 不同意则用点头表示。召唤别人的手势, 是把手掌向下招呼, 但是不能用单个指头来召唤别人。拜访寺庙或者别人家时, 必须脱鞋后再进门。印度人欢迎尊贵客人时, 要用到花环, 花环越长, 表示迎接客人的身份越高贵。去别人家做客, 礼品一般带水果或者糖果即可。

四、美国

美国人在与人见面时, 主要还是行握手礼。在握手的时候, 两人的双手要握紧, 眼睛直视对方, 身体微微弓一下表示诚意和热情。另外, 还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 在握手时, 握手双方是异性的话, 一般是女性先伸手;如果是同性, 一般是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或者职位高的人先伸手, 主人要先伸手给客人。在相互关系很熟悉亲密的情况下, 也有亲吻礼。

五、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生性开朗活泼, 与拘谨保守的英国人不同, 他们与朋友见面时, 一般只简单问好, 有时也很简单, 只轻轻挤挤左眼就算打招呼了。见面时, 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握手, 以名字称呼对方。在澳洲的土著人, 握手的方式更为独特, 两人的中指互相勾一下就算问好了。

六、新西兰

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 一般惯用握手施礼;和妇女相见时, 要等对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礼。他们也施鞠躬礼的, 不过鞠躬方式独具一格, 要抬头挺胸地鞠躬。新西兰的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施“碰鼻礼”, 碰鼻子的次数越多, 时间越长, 礼就越重。

七、英国

英国人与人初次见面时, 行的礼是握手礼。女子一般行屈膝礼。男士如果在见客人时带着帽子, 可以实施一种把帽子微微抬起的礼节。

八、法国

一般来说, 法国人在与人见面时, 大多实行握手礼节。年轻的少女一般也有屈膝礼。个别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也有亲吻面颊的礼节存在。还有“吻手礼”, 在上层社会中也很流行。但是, 一般行吻手礼时, 嘴是不能接触到被吻的女士的手, 更不能直接亲吻女士戴手套的手, 尤其不能亲吻未婚少女的手。

九、德国

德国人在社交活动中, 见面大多实行握手礼节。在握手的时候, 要注视对方的眼睛, 表示自己友好的态度。拥抱礼一般是熟人、亲戚朋友之间的礼节。情侣或者夫妇之间, 是拥抱和亲吻礼节。在与德国人交往时, 还要注意避免谈及二战后东德、西德的问题和纳粹的问题。

十、俄罗斯

大部分俄罗斯人在公共场所与别人会面时, 是握手行礼的。最常见的还有拥抱礼。而且俄罗斯人还有吻礼的习俗。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人士, 吻礼也是有区别的。比如, 一般的朋友关系或者长者对晚辈, 主要是吻面颊礼仪。而男士对已婚女士的吻礼一般是吻手礼, 表达他们对这些女士的尊敬、谦恭的态度。吻唇的礼节, 一般只发生在情侣或夫妻之间。

通过这些礼仪习俗的了解、认识和学习, 学生们对中国旅游客源国的基本礼仪习俗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同学们也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上主要旅游客源国的人文习俗, 在以后的旅游工作中, 就可以做到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 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 更好地服务游客, 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古人的见面礼仪

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篇5:见面介绍的社交礼仪有哪些

1.迎送时表示敬意。在办公室、家中以及其他一切以自己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外宾和来访者时,要握手,发示欢迎或欢送。慰问同事、进行家访后,在辞行时,要握手以示“再会”。

2.在重要的社交活动中表示敬意。如开学典礼、毕业礼典、年终奖励、研讨会、家长会、校友会、运动会、宴会、舞会、沙龙、生日晚会开始前与结束时,要与来宾握手,以示欢迎与道别。

3.表示感谢。他人给予自己一定的支持、鼓励、祝贺、馈赠、帮助或邀请参加活动时,要握手,以示衷心感激。

4.向他人表示恭喜、祝贺时。如祝贺生日、结婚、生子、晋升、升学,或获得荣誉、嘉奖时,要握手,以示贺喜之意。

5.高兴与问候。遇到较长时间未曾谋面的熟人、要握手,以示久别重逢而万分欣喜。被介绍给不认识者时,要握手,以示自己乐于结识对方,并为此深感荣幸。在社交场合,偶然遇到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长辈、或上司时,要握手,以示高兴与问候。

6.对他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要握手,以示真心实意。得悉他人患病、遭受其他挫折或家人过世时,要握手,以示慰问。

(二)握手的方式

1.支配式:握手时,如果掌心向下,就会传送给对方一种支配性的态度,使对方感到:“这个人想支配我,最好谨慎一点。”这种方式让自己显得自高自大,基本不予采用。

2.顺从式:如果掌心朝上同对方握手,就会传达给对方一种顺从性的态度,使对方感到:“我可以支配这个人,他会听我的话。”这种方式能显示谦慕、谨慎的态度。

3.平等式:如果两个人都想处于支配地位,那么,一场象征性的竞争就会开始。结果,两个人手掌都会处于垂直状态,地位平等或为了表示自己不卑不亢多采用这种方式。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离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头微低,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状。

具体来说,握手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

1.神态

与人握手时,应当神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

2.姿态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只要有可能,就应起身站立。除非是长辈或女士,否则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握手之时,双方彼此之间的最佳距离为1米左右,因此握手时双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靠拢。

最好的做法,是双方将要相握的手各向侧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

3.手位

在握手时,手的位置至关重要。常见的手位有以下两种:

(1)单手相握。以右手单手与人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

(2)双方相握。双手相握又称“手套式握手”,即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后,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背。

4.力度

握手时,为了向交往对象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以在两公斤左右为宜。与亲朋故旧握手时,所用的力度可以稍为大一些,而在与异性以及初次相识者握手时,则千万不可用力过猛。

5.时间

在普通情况下,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大体来讲,握手的全部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握上一两下手即可。

握手时两手稍触即分,时间过短,好似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与他人握手时间过久,尤其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则显得有些虚情假意,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

(三)握手的次序

握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行握手礼时,教师、女性、长者、尊者、上级、主人、先到者、已婚者有先伸手的义务,不然会使对方尴尬。作为学生、男性、年轻者、身份低者、下级、客人、后到者、未婚只有向对方问候并在对方伸手之后再行握手礼。

握手礼仪的特例是主人与客人握手的次序。在接待来访者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表示“欢迎”。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表示“再见”。

(四)握手的禁忌

1.拒绝他人的握手。

2.用力过猛。

3.交叉握手。

4.戴手套握手。

5.握手时东张西望。

(五)不宜握手的情况

对方手部有伤。

对方手里拿着较重的东西。

对方忙着别的事,如打电话、用餐、主持会议、与他人交谈等等。

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

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

篇6:商务交往中的见面介绍礼仪有哪些

需要结识某人。当需要结识一个人时, 又无他人做介绍, 就需要自我介绍。介绍时通常先问候对方,对方有所注意时, 再简要介绍自己。

当主人无暇顾及时。 有时主人无法抽身为你做介绍, 为了交往方便, 避免尴尬, 可以主动做自我介绍。

当被主持人或主人遗漏时。有些场合, 难免会出现介绍遗漏的情况, 这时, 就需要你大方地做自我介绍, 这既可以体现你的风度, 同时也给忘记介绍你的人一个台阶。

自我介绍要简约、得体, 切忌啰嗦。当发现对方没有结识兴趣时, 赶紧打住, 以免自讨没趣。

介绍他人也是社交场合常见的方式之一。介绍他人要遵守的礼节有: 尊重介绍与被介绍双方的意愿。在介绍他人之前, 要了解他们确有结识对方的愿望, 贸然介绍会显得唐突和冒昧。往往在一方私下有所表示后才能采取行动。

注意介绍的顺序。一般是向长辈、女性、客人、位高及已婚的人介绍晚辈、男性、主人、位低及未婚的人。

注意引见方法。 一般做法是, 向受介绍一方说: “我来介绍一下”, 或者说: “请允许我向你介绍”。也可以用征询的口气问: “你愿意认识× × 吗?”引见后, 找一些共同的谈资引导交谈, 然后可以借故离开。当你成为被介绍人时, 一般应该站在另一被介绍人的对面, 及时握手, 并致以问候: “ 你好!” 或“认识你很高兴!” 也可以递上名片: “请多指教!” 或“请多关照!”

使用名片 。 名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出示名片也是介绍的一种方式。名片的出示、接受也有一些礼仪规范。出示名片。出示名片要注意礼节, 目光注视对方, 双手或右手递上名片, 同时说些“ 请多关照” 之类的话。注意递送的时机, 愿意建立联系或需要交换时才递送名片。递送名片也要注意顺序, 一般是晚辈、下级、主人、男士主动先向长辈、上级、客人、女士递送名片。各种人在场, 就应当按照职务、身份、年龄、辈分及性别, 由高至低发送。

篇7:礼仪知识之二:介绍礼仪

介绍礼仪应该说是礼仪中最为常见的礼仪之一,吃饭会友、开会调研,总免不了认识一些陌生面孔,需要进行介绍认识。但谁来介绍?先介绍谁,后介绍谁?什么时候介绍恰当?需要大家有所了解。

一、自我介绍注意事项

1、介绍的时机:包括具体的时间、具体地点、具体场合。比如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报告,来了一个熟人,这种场合顶多点下头,打个招呼完事。你再详细介绍这个是谁、那个是谁就会影响会场秩序不合适。

2、介绍的主角:就是谁先出面介绍。

规则是:①地位低的人需要向地位高的人说明情况;②主人应先向客人作介绍;③长辈和晚辈在一块,晚辈先自我介绍;④男士和女士在一起,男士先自我介绍,显得有绅士风度,也体现了尊重女性的美德。

3、介绍的表达方式:就是介绍的时候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说的要言简意赅,不该说的不要说,避免起反作用。

4、自我介绍的四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大家都容易理解。如我是XX局办公室主任XXX。

二、为他人作介绍注意事项

为他人作介绍在社交场合很重要,比如大家参加一个酒场,请客的人都知道和认识客人,而客人之间就不一定全都相互认识了,客人到齐后主人就应该给大家互相作介绍。

1、谁来当介绍人:不同的场合情况不一样。

①在家请客,主人当介绍人尤其是女主人适合当介绍人,容易沟通,介绍客人互相认识;

②一般性公务活动,得由专人作介绍,包括办公室主任、领导秘书、接待人员、公关人员等;

③对口人员当介绍人,就是你找的人员当介绍人。举个例子:你到某局找局长办事,他办公室正好有客人在,你们不认识,这时局长应起身给你们作介绍;再如,工作时间在办公室你老家有人来找你,办公室还有其他同事,这时你就应该当介绍人给大家互相介绍。

2、介绍的顺序,一般大家容易弄错,分以下几类:

①介绍长辈和晚辈,一般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②介绍上级和下级,先把下级介绍给上级;

③介绍主人和客人,先介绍主人;

④介绍职务低的和职务高的,一般先介绍职务低的给职务高的,这个最容易出错;

⑤介绍女士和男士,先介绍男的再介绍女的;

⑥介绍已婚者和未婚者,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⑦介绍与会先来的和后来的,先介绍后来的,后介绍先来的。

如果先介绍方不止一人而是许多人,则先由高再向低逐一作介绍。

三、集体介绍注意事项

1、双方都是集体,都是单位,还是要讲究先把地位低的一方介绍给地位高的一方,再把地位高的一方介绍给另一方,地位低的一方一般是东道主,地位高的一方一般是客人。比如,A市政府一帮客人来B市学习参观,B市政府一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座谈,这种情况下,中间人就应先把B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介绍给A市政府的客人,然后再给B市领导介绍A市政府的客人。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下一篇:节目串词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