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2024-04-19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精选13篇)

篇1: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非洲(课本P13-19)图6-16 6-17 6-24

1、国家:目前,非洲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2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③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3、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地形:①高原为主的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①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②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区面积世界最大;

③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河流: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②刚果河——主要流经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居世界第二;水力资源丰富

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4、非洲之最: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称为“赤道雪峰”原因:海拔高)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

/5、亟待发展的经济:①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个大洲。 ②玉米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水稻不能自给。

篇2: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1、西亚成为长期热点地区原因:①重要的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石油资源;③匮乏的水资源; ④文化差异;

2、地理位置:地处“五海三洲之地”。三洲:亚、欧、非洲;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阿拉伯海、红海;

3、西亚气候与农业: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以色列的节水农业非常突出。畜牧业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著名的农牧产品有①土耳其:安卡拉羊毛;②阿富汗:紫羊羔皮;③阿富汗、伊朗:羊毛地毯;④伊拉克——椰枣;

4、西亚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重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5、石油运输路线(看地图背,课本P52):西线(运往西欧、美国)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东线(运往日本):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篇3: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日本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学生较为熟悉, 兴趣大, 从地理的角度上有很强的认识愿望。教材把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作为切入点, 了解位置为后面日本多火山、地震及气候做好铺垫。接着安排樱花图, 使内容“波浪起伏”, 结构上呈现一定的内在联系, 轻松导向日本的气候。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本气候,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 从位置、地形等方面理解日本气候的形成, 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指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并了解其地形和气候特征。

(二)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 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三)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 教学重、难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 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 教法分析:“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已有的认知结构,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采取情境、读图分析、问题式和比较分析、分层、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二) 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根据本节课内容, 将知识点归纳为图, 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教师指引图像, 引导学生准确读图。通过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 简明导入, 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明确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二) 读地形图讨论问题:

1.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

2.利用比例尺, 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

3.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何影响?

(三)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日本的象征———“樱花”引入气候, 结合视频, 利用其直观视觉效果及丰富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四) 通过讨论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逆向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五) 梳理知识结构, 巩固所学内容。

篇4: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篇5: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1、首都、最大工业城市:莫斯科

/2、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通用俄语,白种人,主要信仰东正教。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是惟一地跨亚洲、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3、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4、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俄罗斯许多河流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导致河流结冰期长;沿途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该国有世界最深的、淡水最多的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5、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形区三条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叶尼塞河 鄂毕河 )

6、俄罗斯自然资源:蕴藏量大,自己程度高,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库尔斯克的铁、库兹巴斯的煤、秋明和第二巴库的石油;乌拉尔山脉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

7、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8、俄罗斯自西向东四大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篇6: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中学

1、初中生心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期,像个小大人,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把青少年的这个时期与幼儿的生理断乳期比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主要是指青少年企图从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希望独立的心理状态。

2、中学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3、面对面人生的第二次起跑,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完善自己? 答:①学会学习

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③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④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4、道德是什么?道德是规范我们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的基本行为准则。“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五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我们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应:多动脑、勤动手。

6、怎样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途径)

答:(1)自我评价:

①反思和自我检查

②回顾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③自我观察

(2)他人评价:①他人监督与评价

②通过集体了解

7、怎样全面认识自己?

答:①既要认识自己优点、长处,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②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8、如何走出心理上的自卑或自负?

答: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过高地估价自己,也不过低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走出心理上的自卑或自负。

9、一个人积极地展现自我,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怎样才能自我超越呢?

答:①“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以一种不满足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完善

②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来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10、最基本的情绪类型是:喜、怒、哀、惧。人的情绪多种多样,人生的不同阶段具有各自的情绪特点。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是:大都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也较大,很不稳定。

11、情绪的作用是什么?

答:情绪具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①积极作用: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②消极作用:很容易患各种疾病,其判断和分析能力也会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

12、怎样才能调节不良情绪?(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转移注意力

②合理宣泄 ③理智控制

④理性升华 ⑤ 改变认识

⑥幽默

第二单元

在成长的道路上

1、每个的成长道路之所以会有苦也有乐,是由于生活中的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有来自个人自身的,也有来自家庭,社会的等。

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顺境有消极作用,逆境有积极作用。

3、顺境的消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哪些?

答:①积极作用:良好的环境给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人比较顺利的成长。②消极作用:顺境也容易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4、逆境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答:①逆境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毅力,使人变得更坚强。②逆境是一种推动力,会促使人增长才干。

5、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是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必要条件。

6、在实现和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所受到的妨碍和干扰称为挫折,而由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称之为挫折感。

7、面对挫折,有哪两种态度?

答:①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

②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8、怎样培养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怎样才能战胜挫折?)答:①正确认识挫折。学会调整对挫折的态度,及时进行自我疏导。②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是应对挫折的重要手段

③培养高尚志趣,用它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极进取

④适当转换追求目标。

9、自我疏导和自我开脱有何区别?

答:自我疏导:当面对挫折时,能正确认识挫折,并找出产生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克服和解决。

自我开脱:当面临挫折时或困难来临时,不是主动分析解决,而是推卸责任,逃避责任,困难。

10、一个人获得成功不仅仅在于智力高低,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11、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坚忍性。

12、坚强的意志具有什么作用?

答:坚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在困境中超常发挥,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13、中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不成熟、不稳定、但可塑性强。

14、怎样锻炼意志品质?

答:①树立理想,促进成长。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的实现过程,也是磨砺人的意志的过程。②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努力、可以培养人坚强的意志。③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成长。④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七年级)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上册)

1、团队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集体,团队精神就是协作精神。一个团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什么是合理竞争?

答:合理竞争就是立足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按照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为他人的发展设置障碍的竞争。

3、合理竞争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有利于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②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团体整体能力的提升;③对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4、我们应该怎样去竞争?

答:①该服输时就服输;②学会将心比心;③充实自己的生活;④帮助竞争对手。

5、什么是不合理、不正当竞争?

答:不合理、不正当的竞争主要是通过压制、打击,败坏他人声誉来突出自己,达到个人的目的或通过不道德手段为他人发展设置障碍的竞争。

6、不正当竞争的消极作用是什么?(或危害?)

答:①不正当竞争不仅违反道德,甚至触犯法律;②会削弱团队精神;③使人习惯于投机取巧,养成懒惰,自私的坏习惯;④可能降低竞争者的整体实力,形成不良的团队氛围,影响集体成员的发展和进步。

7、怎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合作?

答:①个人要有大局观,有团队意识;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③合作者要相互沟通,出现矛盾和分歧要及时解决,必要时作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

8、为什么竞争不能忘了合作?

答:①相互竞争可以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进取和创新精神,但长时间的竞争也容日让人产生紧张不安、失败感和敌意。②积极的合作能降低甚至消除竞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每个人从集体中体验到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心理效应,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凡事站在他人角度上,换位思考。

10、什么叫换位思考?

答:换位思考就是指站在他人的位置思考问题,换位思考要求我们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

11、团队精神的形成需要换位思考,需要相互支持。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待人和善、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乞求回报,真心希望别人生活得更好。②能以实际的行动助人。

12、、为什么人与人需要相互支持?

答:①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交往娱乐,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13、团队的价值什么?(或为什么团结就是力量?)(或作用?)答:①团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不管一个人多聪明、多能干,个人的力量都不足以有效地解决所有问题。个人的成长与集体息息相关。②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团结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

14、良好的班集体的作用是什么?(或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答:①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②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③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15、怎样创造良好的班集体?

答:①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集体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们都是集体的主人,都可以为集体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②集体的荣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集体中应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应尽的义务,为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做出努力。

16、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条件和手段。

17、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合作,也有竞争。对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第五单元

走进法律

1、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或法律的特征是什么或什么是法律?)

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同国家的法律会体现出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2、我国现行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答: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②体现了执政党的性质;③体现

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法律有什么作用?(或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答:①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②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③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4、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但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甚至还不是最好的方式,它往往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

5、什么叫权利?什么叫义务?

答:①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

6、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 答:①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②每个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③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要维护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7、维护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①依法行使权利;②依法享有权利;③尊重他人的权利。

8、怎样依法行使权利?(或依法行使权利主要是指什么?)

答:公民在行使权利时,①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③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益;④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

9、什么是依法享有权利?

答:依法享有权利主要是指公民应当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对于各种侵权行为依法打击,使自己权利不受侵害。

11、什么是尊重他人的权利?

答:尊重他人权利就是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权利时,不得损

害他人的权益。只有真正尊重他人的权利,才能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

12、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对公民的要求是什么?

答: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维护权利,又要求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13、怎样履行义务?

答:①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所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③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篇7: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5.2 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三种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根据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各种形式的统计图,把数据和数据的变化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本节课我们将在小学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常用的统计图.【教学说明】 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下图是XX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消费量统计图.XX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石油消费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这6个国家中,XX年石油消费量最少的国家是,最多的国家是

;

XX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

百万吨,约是日本的 倍,约是中国的倍.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事物的数量大小并进行比较.3.你能总结出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 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写出统计图名称;

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

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和间隔;

确定长度单位和数量;

制成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上方写上数据.【教学说明】 注意: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确定纵向数轴上的单位;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以及横、纵数轴分别所表达的意义.4.下面两个图分别是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和XX年我国几个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5.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 折线统计图表示事物随时间、地域或其他因素而变化的情况或趋势.6.你能总结出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 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写出统计图名称;

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应的数据画点.用线段把每相邻的两点连接起来.7.下面两个扇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和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8.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 从扇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考察的对象的组成成分、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9.根据上面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达145000万立方千米,则地球的淡水资源约为

万立方千米,咸水资源约为

万立方千米.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亿万平方千米,则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

亿万平方千米,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

亿万平方千米.0.做一做:为了解某城市居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方式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602份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使用交通

工具方式

坐公

交车

骑自行车、电动车

开私

家车

坐单位

班车

人数

248

275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第一步:计算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使用交通

工具方式

坐公

交车

骑自行车、电动车

开私

家车

坐单位

班车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41.2%

45.7%

1.6%

.5%

第二步:计算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360°×41.2%≈148.3°,360°×45.7%≈164.5°,360°×11.6%≈41.8°,360°×1.5%≈5.4°.第三步:在同一个圆中,根据所得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相应的百分比.1.扇形统计图如何来画呢?

【归纳结论】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画一个圆;

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教学说明】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归纳出画扇形统计图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某校对初一300名学生数学考试做一次调查,在某范围内的得分率如下图的扇形所示,则在60分以下这一分数线中的人数为

A.75

B.60

c.90

D.50

2.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1995年~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逐年下降

B.XX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

3.某公司有员工700人,元旦举行活动,如下图所示,A、B、c分别表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参加一项且每人均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

A.259人

B.441人

c.350人

D.490人

4.某校男、女生比例如下图中的扇形区所示,则男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数为

A.48%

B.52%

c.92.3%

D.4%

5.图甲表示去年某地12个月中每月的平均气温.图乙表示该地一家庭在去年12个月的用电量.某年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

某家庭该年月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你能描述该家庭用电量与气温间的一些关系吗?

解:7月、8月气温较高,这两个月用电量也较大,主要是电冰箱、电风扇或空调等家用电器使用较频繁;

1月、2月、12月气温较低,空调、浴霸等家用电器使用也较频繁,所以用电量也较大.6.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校舍之前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舍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如下数据:

步行

60人

骑自行车

00人

坐公共汽车

30人

其他

0人

请将上面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根据你所制作的统计图,能得到什么结论?说一说你的理由.解:扇形统计图如下,结论略.【教学说明】 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真正体会“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2”中第1、2、4题.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情感态度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怎样画这几种统计图呢?

3.有时为了比较同性质的多组数据,我们需要把多组数据在同一个图中表示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复式统计图,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复式统计图.【教学说明】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下图是某校两个班的同学在一次体育课上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个班踢足球的人数多?哪个班打排球的人数多?

答案:乙班踢足球的人数多;甲班打排球的人数多.2.动脑筋: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数量如下:

月份

0

0

0

0

0

0

为了方便比较这两家商店一年的销售变化趋势,我们制作了如下的折线统计图: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家商店这一年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答案:共同趋势是6月份前销售量呈下降趋势,6月份后销售量呈上升趋势.你还能从图形中得到什么信息?

答案:.3.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归纳结论】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数量大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复式统计图能清楚地对多组同性质的数据作出比较.【教学说明】 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复式统计图的结构可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复式统计图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填写与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教材P156例题.2.在电脑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应该是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可以

3.下表是某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对同一商品的需求情况统计:

季度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某商品

需求量

3500

500

2300

4000

若你是工商局的统计员,要为商家提供关于这商品的直观统计图,则应选择统计图是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前三种都可以

4.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的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如右下图所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甲的第三次成绩与第四次成绩相同

B.第三次测试,甲、乙两人成绩相同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少2分

D.五次测试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

5.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抽取的学生数为

名;

该校有3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

名;

估计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

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解:20+10+30+15+30+38+64+42+6+45=300人;

×3000=1060人;

样本中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样本容量的百分比为45÷300=15%,则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15%;

合理.理由中体现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6.某市对初三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一次检测,体育成绩评定分为四个等级:A、B、c、D,A代表优秀;B代表良好;c代表合格;D代表不合格,为了准确检测出全区体育成绩的真实水平,特别从农村、县镇、城市三地抽取5000人作为检测样本,相关数据如下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请你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

该市今年有78000人参加中考体育考试,请你估算一下今年大约有多少学生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能在合格以上.解:农村优秀人数为5000×20%-645-150-5=200人,城市合格人数为5000×45%-400-1260-90=500人;

样本中全市中考体育成绩的合格率为:

×100%=97.4%,∴今年该市中考体育成绩合格人数大约为:78000×97.4%=75972人.7.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禁止超市、商场、药店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为解决顾客购物包装问题,心连心超市提供了:A.自带购物袋;B.租借购物篮;c.购买环保袋;D.徒手携带,四种方式供顾客选择.该超市把6月1日、2日两天的统计结果绘成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6月1日的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请将6月1日的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根据统计图求6月1日在该超市购物总人次和6月1日自带购物袋的人次;

比较两日的条形图,你有什么发现?请用一句话表述你的发现.解:100%-18%-32%-28%=22%

在扇形统计图的空白处填上“D22%”;6月

1日在该超市购物的总人次为220+350+400+280=1250

6月1日自带购物袋的有1250×18%=225;

答案不唯一,如“自带购物袋的人增多”“租借购物篮的人减少”等.【教学说明】 通过练习,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

篇8:七年级下册湘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2.学生设疑

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

4.学生自探(讨论)

二.解疑合探

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

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2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棱柱的相关概念,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教学重点:棱柱的特性.

教学难点:某些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棱柱的思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展开图形是什么样?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呢?

2.让学生拿出各自制作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通过观察和测量回答:

(1)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四棱柱,五棱柱呢?

(2)三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四棱柱,五棱柱呢?

(3)这三种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地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三棱柱有几条恻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棱柱,五棱柱呢?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

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侧面都是长方形.

3.课堂练习:P11 1.

4.展示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

二.解疑合探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展示下列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结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讨论:

你能否指出具有什么特征的平面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什么样的图形不能?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

总结结论:

凡符合以上基本图形或变式图形的平面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三.质疑再探:

上例中为什么是旋转90度?

探索并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四.运用拓展:

1、课堂练习P11 想一想

2、小结

①.棱柱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③作业

P10习题1.3

每人用纸制作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以备下节课使用.

1.3 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的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课程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

集体回答或发表个人见解.

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

2、学生探索

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

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

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

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实践操作:“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分组通过实践操作证实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解疑合探

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

观察,想象,思考截面的边那些面相交的来.

新问题:“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

动手操作、探究、交流.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练习、作业布置、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1.4 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篇9: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2.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4.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5.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8.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9.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篇10: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案(七年级湘教版上)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难点: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启发法、1课时 [教具准备]地图册、小黑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本章前言,引入

(过渡)什么是地理?地理是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展示小黑板出示的若干问题)

一、解开地理之谜

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黑板上的若干问题,而后各派代表回答,教师略以点拨。(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问题呢?

2、学生提出若干地理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

(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不难看出,地理这门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总述)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创设情境:假设从常德出发,到内蒙古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旅行,你会考虑到哪些和地理有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2、设问: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小结)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学好地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确认方法,知道天气和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不但如此,在我们的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展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各派代表发言。

(小结)无论工农业生产布局也好,还是农业生产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新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引导学生看图P4图1-3,揭示荷兰风车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看图P5图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学生齐读P4文字,了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课堂小结]

派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P5活动1、2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篇11: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教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解说(学生欣赏):“在浩瀚的宇宙中……你们一定期待着了解地球和探索它的奥秘吧!”这节,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地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揭开地理之“谜”

、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x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x疆的条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x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读本2页最后一段及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讨论本P3的图1-

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

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小麦是耐旱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6)、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为什么?

读“地理与风土人情”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7)图片展示:汉族的春节场景、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等图片

和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

8)完成P活动题1、2。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优点是哪些?

【教师精讲点拨】

首先了解当地环境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探究结论】

头巾、长袍可以挡风沙;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宽大的长袍能很好的透气,散热。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

教师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这儿的肥桃为什么会驰名中外?品种优良,成为皇室贡品?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A、早睡早起B、看报纸、修路、架桥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A、乳制品生产B、放牧、生产皮毛产品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B、编制电脑程序、用法律保护自己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A、日常生活B、农业生产、交通出行D、工业生产

、李明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溜冰。”,李明是

A、东北人B、上海人、四川人D、广东人

6、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炎热的沙漠气候B、潮湿多雨的气候

、伊斯兰教的审美观D、艰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

的主食

A、北方人B、南方人、黎族人D、壮族人

二、综合题

8请将下列地理学家与他们的突出贡献连线:

①李四光

A.积累了大量的我国气候资料

②竺可桢

B.系统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

③徐霞客

.对我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

④郦道元

D.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者

⑤魏格纳

E.发现了中国的含油地层

9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地理

日常生活

风土人情

地理之谜

六、附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篇12: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35班数学教学,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整体而言,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分析能力不强。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必用于生活,让他们感到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目标要求

1、掌握好本期的基础知识;

2、提高各种数学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严谨治学,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

5、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鼓励学生把它们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

代数式

本章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它的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本章主要学习几何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重在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是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各种统计图表是描述数据全貌的直观形式。

课本每一节配有A、B两组习题,每一章配有A、B、C三组复习题。C组习题一般为探究题。全书配有两个课题学习和两则数学与文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具体措施

1、教学中尽量采取从生活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与发展他们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数学的交流能力。

5、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

6、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五、进度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课时

1.2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3课时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1.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单元自我检测

第二章

代数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列代数式

2.3 代数式的值

2.4 整式

2.5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

单元自我检测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3.2 等式的性质

1课时 4课时 4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小结与复习

4课时

4课时

2课时

单元自我检测

3课时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角

IT教室

用几何画板画出中点和角平分线

小结与复习

单元自我检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5.2 统计图

小结与复习

单元自我检测

期末模拟检测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篇13: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识别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目标

一、预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计算(a+b)(a-b)

a2-b2=(a+b)(a-b)成立吗?那么如何去推导呢?

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二)、讲授新课

1.讨论6能被2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6能被2整除.因为6=3×2 其中有一个因数为2,所以6能被2整除..6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还能被3整除.从上面的推导过程看,等号左边是一个数,而等号右边是变成了几个数的积的形式.二.探究

你能尝试把a-a化成n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观察x-x与x-1这两个代数式.三、精导

(1)计算下列各式: 22

3①(m+4)(m-4)=__________;②(y-3)=__________;③3x(x-1)=__________;④m(a+b+c)=__________;⑤a(a+1)(a-1)=__________.(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①3x-3x=()();②m-16=()();③ma+mb+mc=()();④y-6y+9=().能分析一下两个题中的形式变换吗?

在(1)中,等号左边都是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多项式;

在(2)中正好相反,等号左边是多项式的形式,等号右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在(1)中我们知道从左边推右边是整式乘法; 在(2)中由多项式变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四、提升

由a(a+1)(a-1)得到a-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由a(a+1)(a-1)得到a-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由(a+b)(a-b)=a-b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b=(a+b)(a-b)来看,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形式,所以这两个过程正好相反.如:(1)m(a+b+c)=ma+mb+mc

222

(2)ma+mb+mc=m(a+b+c)

联系:等式(1)和(2)是同一个多项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区别:等式(1)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等式(2)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所以,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方向的变形.5.例题: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4a(a+2b)=4a+8ab;(2)6ax-3ax=3ax(2-x);(3)a-4=(a+2)(a-2);(4)x-3x+2=x(x-3)+2.(1)左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因此从左到右是整式乘法,不是因式分

222

解;

(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此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3)和(2)相同,是因式分解;(4)不是因式分解,左右都是和形式。例

解方程:x-1=0 解 把方程左端的多项式因式分解,得(x-1)(x+1)=0 从而得

x+1=0或x-1=0, 即 x=-1或x=1.因此方程的解是x=-1或x=1.五、课堂练习连一连

解: 2

六.课时小结

上一篇:如何写个人总结下一篇:学校体育健康的工作计划